常见创面处理技术概述.ppt
常见创面处理技术概述,一、皮肤的结构 皮肤,包括其附属结构如毛发、指甲、皮脂腺以及汗腺等,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在成年人,平均来说,全身皮肤面积约有7600平方厘米,占整个体重的15%,而且约有1/3的循环血量是供应到皮肤的(Van De Graaff,1986)。身体不同部位的皮肤厚度也不尽相同,从最薄的0.04mm(眼睑部)到最厚的1.6mm(手掌及脚掌部)。,皮肤是机体与自然界之间的第一道屏障,其主要功能是保护作用,防止环境致病微生物的入侵以及自身体液的丢失。同时,皮肤也具有感觉、交换以及体温调节等作用。我们也可以通过皮肤了解个体的健康状况、心理状态、年龄、种族和文化背景等。因此,可以说,皮肤是机体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器官。,组织结构上,皮肤由外至内可以分为三层,即表皮层(Epidermis)、真皮层(Dermis)以及皮下组织(Hypodermis)。,I 表皮层(Epidermis)表皮是皮肤的最外层,厚度约0.04mm,不含血管,其营养是靠基底层细胞供给。表皮的最外层是角质层,这一层是皮肤发挥保护功能的重要保障,而且这一层的细胞会不断地脱落,同时,基底层细胞不断分裂增生,向角质层推移,补充脱落的细胞,这个过程正常情况下约需28天。这一时间称为更替时间(Turnover time)。这一时间常常在皮肤病理状态或者外界因素的作用下发生改变,从而导致皮肤疾病,如皮肤橡皮样病变等。上皮细胞这种分裂增殖与移行能力是创面愈合得以完成的重要保障。,II 真皮层(Dermis)该层可分为乳头状层(Papillary layer)和网状层(Reticular layer)二层。真皮层富含血管和神经末梢、淋巴管、结缔组织和胶原蛋白,是表皮的支撑结构,同时也是表皮与皮下组织的连接结构。厚度约0.5mm。,III 皮下组织(Hypodermis)这是整个皮肤结构中最厚的一层,由脂肪、结缔组织和血管构成,是皮肤及其附属器的主要支撑和保护结构。该层的其他功能还包括体温调节及储存脂肪。,二、创面的定义 创面是正常皮肤(组织)在外界致伤因子如外科手术、外力、热、电流、化学物质、低温以及机体内在因素如局部血液供应障碍等作用下所导致的损害。常伴有皮肤完整性的破坏以及一定量正常组织的丢失,同时,皮肤的正常功能受损。也称为伤口或者创伤。,三、创面的分类根据创面的愈合周期,分为急性创面和慢性创面。有关急性/慢性创面的定义尚未有统一的标准。一般认为急性创面是指自创面形成的前2个星期内的所有创面。之后,由于某些不利的影响因素如感染、异物等导致创面愈合过程受阻,愈合过程部分或完全停止,使创面愈合时间超过2个星期,这时的创面称之为慢性创面。由此可见,所有慢性创面都是由急性创面发展而来。,常见的急性创面有:v 手术切口(Surgical incision)v 皮肤擦伤(Abrasion)v烧伤(Burns)v供皮区(Donor site)常见的慢性创面有:褥疮(Pressure sores)v下肢血管性(动脉性/静脉性)溃疡(Leg Ulcer)v糖尿病性足溃疡(Diabetic foot)v其他难愈合创面(Hard-to-healing),创面一旦形成,机体就会迅速作出反应,启动愈合过程进行修复。然而不同的创面具有不同的特点,其愈合过程也有差异,这就导致了创面愈合的不同方式。,根据创面损伤的深度,可将创面分为三种:I类创面-表皮性损伤II类创面-真皮性损伤III类创面-全层性损伤,I类创面-表皮性损伤损伤仅限于累及皮肤的表皮层,表现为表皮剥脱。当创面较小时,其愈合系通过基底细胞的分裂、增生和分化后向上移行而实现创面愈合;如创面较大,则愈合是从创面周缘健存的基底细胞开始分裂、增殖来启动愈合过程的。通常于伤后2-4天即可完全恢复其原有的结构和功能。故这类创面的愈合也相应地非常简单。,II类创面-真皮性损伤损伤较深,达真皮层甚至皮下组织。,III类创面-全层性损伤损伤深达筋膜、肌腱或肌层,常伴随着血管、神经甚至骨骼的断裂。,四、创面愈合过程,创面愈合(Wound healing)是指由于致伤因子的作用造成组织缺失后,局部组织通过再生(Regeneration)、修复(Repair)、重建(Reconstruction),进行修补的一系列病理生理过程。本质上是机体对各种有害因素作用所致的组织细胞损伤的一种固有的防御性适应性反应。这种再生修复表现在丧失组织结构的恢复上,也能不同程度地恢复其功能。,丢失的组织细胞的修复可以是原来组织细胞的“完全复原”-称之为“再生”(Regeneration);也可以是由非特异性的结缔组织增生来替代原有的组织细胞,形成“不完全复原”-称之为“修复”(Repair),这两种不同的结果,其过程却是相同的。,创面愈合的基本知识再生(Regeneration)再生是对于丧失组织和细胞的补偿,因此是创面愈合的始动和基础。正常情况下,有些组织和细胞会不断地消耗、老化和死亡,又不断地由同种细胞分裂增生加以补充,称之为生理性再生(Physiological regeneration),如表皮的脱落与更新,又如血细胞周期性的凋亡与补充。其特征是再生后的细胞完全保持了原有的结构与功能,故称之为完全性再生(Complete regeneration)。,而损伤所致的组织细胞丢失后的再生,称之为病理性再生(Pathological regeneration)或修复性再生。,当创面浅表、组织细胞丢失轻微,则可由同种组织细胞分裂增生来补充,使之具有同样的结构和功能,形成完全性病理性再生;见于表皮基底膜完整的创面如皮肤擦伤以及I度烧伤等。但当组织细胞缺失较多时,则机体修复时常由另一种替代组织-结缔组织来填补,使之失去原有组织的结构和功能,形成不完全性病理性再生。临床上绝大多数是这种类型的再生。,创面愈合的基础是炎症细胞如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以及修复细胞如成纤维细胞、表皮细胞等的一系列生物学活动,同时,细胞基质也参与其中。创面愈合是一个动态、有序而且复杂的过程,通常可以划分为4个相互联系、重叠的过程:出凝血、炎症、肉芽组织形成(修复期)和组织塑型(成熟期)。,愈合过程之一凝血期从创面形成的一瞬间开始,机体首先出现的反应是自身的止血过程。这一过程包括一些非常复杂的生物学反应:,v先是创面周围的小血管、毛细血管等反应性收缩使局部血流量减少,即之而来的是暴露的胶原纤维吸引血小板聚集形成血凝块;v随后血小板释放血管活性物质如5-羟色胺及前列腺素等,使血管进一步收缩,血流减慢,同时释放的磷脂和ADP将吸引更多的血小板聚集。v最后,内源性及外源性凝血过程也将被启动。凝血过程结束后,机体即开始进行创面的愈合。,愈合过程之二炎症期(Inflammation phase)这一时期自创面形成开始的前2-3天。由于局部血管的收缩,导致局部组织缺血,引起组织胺(Histamine)和其他血管活性物质的释放,使创面局部的血管扩张;同时,因坏死组织,以及可能的致病微生物的存在,引发机体的防御反应(炎症反应):免疫细胞如粒细胞和巨噬细胞向创面移动和集中。,一方面,粒细胞防止或吞噬入侵的细菌,另一方面,巨噬细胞吞噬消化坏死的组织细胞碎片,同时,组织细胞破坏后释放出来的自身蛋白溶酶也可以消化溶解坏死的组织细胞碎片,使创面清洁,以便启动组织的修复过程。,巨噬细胞除吞噬消化组织细胞碎片外,同时也是刺激成纤维细胞增殖分化,合成胶原蛋白的关键因素。这一过程也被称为清创阶段(Debridement phase)。同时,创面会反应性地出现收缩,以期减少创面面积。临床上因这一时期的创面大多被黑色的坏死组织所覆盖,因此也被称为黑色期。而当这一层坏死组织被清除后,创面仍会被一层薄薄的腐烂失活组织所覆盖,使创面外观呈黄色,因此临床上分期时常将此时的创面称为黄色期。,愈合过程之三修复期(Reconstruction phase)这一时期又可以分为2个阶段:上皮再生(Epithelialisation)和肉芽组织形成(Granulation)。也称之为增生期(Proliferation)。这一时期约从创面形成后的2-24天。,v 上皮细胞再生创面修复首先是创面周缘健存的基底细胞开始增生,并向中心部位移行。与此同时,基底细胞的增殖刺激创面基底部毛细血管和结缔组织的反应性增生。当创面被新生的上皮细胞覆盖后,创面外观呈粉红色,故而又称此时的创面为粉红色期。,v 肉芽组织形成基底细胞的增生刺激肉芽组织的生长。同时,巨噬细胞释放的生长因子如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转型生长因子(-TGF)和转型生长因子(-TGF)等,加速肉芽组织的形成。,肉芽组织的形成有着重要的生物学意义,主要表现在:(1)填补组织的缺损(2)保护创面,防止细菌感染,减少出血(3)机化血块和坏死组织及其他异物,由于新生健康的肉芽组织外观呈鲜红色,因此,临床上又将此时的创面称之为红色期。随着肉牙组织的不断形成,创面组织的缺失被填充,上皮细胞便从创面周缘向中心移行,最终使得创面得以完全被再生的上皮细胞覆盖。,创面愈合过程之成熟期(Maturation phase)当创面被再生的上皮细胞完全覆盖后,创面的愈合过程并没有完全结束。这就是创面的成熟期。因为新生的肉芽组织和上皮细胞还需要进一步分裂分化、转型,使其力量增强,才最后使创面得以完全愈合。,这一过程主要表现在以下2个方面:(1)新形成的上皮细胞不断分裂,使表皮层增厚(2)肉芽组织内部转型:形成的胶原纤维排列发生改变,使新生的结缔组织力量增加;同时,毛细血管数目减少,使创面局部颜色减退,接近于正常色。,这一过程需要的时间很长,常常超过1年。在创面愈合未完成成熟以前,创面仍然容易被再次损伤,由于表面上创面已经完全愈合,因此这一时期经常被患者和医务人员忽视。这就是为什么临床上,慢性创面常常发生在同一部位的原因。,在各种系统或局部因素作用下,如营养不良,组织灌注不良,细菌负荷、感染和坏死组织存留,糖尿病,细胞衰老(放射性烧伤),这种有序的过程被破坏,导致了慢性难愈创面的发生,创面持续不愈或时愈时坏。慢性难愈合创面是外科中长期难以解决的治疗难题,造成了较高的致残率,同时也给患者带来难以忍受的痛苦,给家属及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传统的创面治疗技术包括标准的清创包扎、削痂、创面减压和基础病变的治疗等。由于难愈创面的形成往往是多因素导致的,尤其是局部血运不良和感染很难改善,导致临床疗效不稳定,手术成功率不高,换药及护理工作量极为繁重。,近年来,采用负压创面治疗技术治疗各类型慢性难愈性创面取得了良好疗效。该技术是对传统外科引流方法的重大改进,被称为创面修复的前沿技术,它使急性创伤和慢性创面的治疗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后面详述)。,常用的烧伤外用药物有以下几种:,1、烧伤宁(磺胺嘧啶银):为国际烧伤学界推崇的烧伤外用药,有明显抗感染作用,收敛和制痂效果好。分霜剂和糊剂,创面外涂12次即可,涂药时创面不痛或有轻微疼痛,可采取暴露和包扎疗法。同类药还有磺胺嘧啶锌、磺胺咪隆等。,2、中药烧伤水:有多种,如烧伤一号、烧伤二号、烧伤酊等,这些药基本用清热解毒中草药+酒精制成,外涂创面有制痂、杀菌(主要是酒精作用)效果,此药需连续外涂数天。由于含有酒精,此类药可使创面进一步加深(重),且外涂时引起创面剧痛,部分病人用药时因剧痛出现虚脱,应引起医生注意。,3、中药烧伤膏:目前有多种市售,属传统烧伤药物,共同特点是采用香油、桐油等做基质,混合清热解毒中草药制成膏剂,外涂创面有止痛(主要是冰片作用)、加快坏死皮肤崩解脱落和生肌作用。此类药缺点是:抗感染能力差(创面易感染)、易污染周围物品、不能制痂。因此应用此类药物时一定注意创面和全身感染的发生。,4、生物制剂:如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贝复哜)、表皮细胞生长因子、白天鹅气雾剂等。此类药物有促进上皮细胞生长和制痂作用,用于创面刺激性小。缺点是价格偏高,抗感染能力不足等。,5、药纱布:常用烧伤宁(磺胺嘧啶银)或磺胺嘧啶锌粉+医用凡士林制药膏,涂于无菌纱布上制成药纱布,主要用于包扎疗法的内层敷料,和半暴露疗法的外层敷料。有抗感染、脱腐、生肌之功效。目前临床应用较多,但避免在成熟的肉芽组织上应用,防止肉芽水肿。,几种创面治疗新技术,创面修复贯穿于战(创、烧)伤救治的始终,无论对早期救治伤员生命和后期的康复治疗都有重要影响。近年来随着高新生物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战(创、烧)伤救治中的应用,为战(创、烧)伤创面的修复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法和技术手段。其中几种比较成熟的新的治疗技术和方法已在临床应用,在较大程度上促进了战(创、烧)伤治疗的进步。付小兵教授,1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尽管封闭负压引流技术(vacuum2assisted clo2sure,VAC)的发明可追溯到19世纪初,但比较深入的研究与应用则开始于上世纪90年代。研究发现,VAC可以显著促进创面循环、降低血管通透性、减轻创面水肿、促进肉芽组织形成以及明显减少创面细菌数量等。,最近的研究还表明,VAC 技术在细胞、分子与基因水平可以调节细胞外基质合成,调节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的活性与含量,促进组织细胞C2myc等基因的表达以及抑制细胞凋亡等。当封闭创面负压值达到-120mmHg左右时其综合促修复效果最好。,目前,这一技术已在国内外比较广泛地应用于慢性难愈合创面、感染创面、小面积深度烧伤创面以及供皮区等。,一组研究资料表明,对于糖尿病感染创面和术后伤口化脓性感染创面,采用VAC技术治疗后其创面清洁以及肉芽组织生长出现的时间分别为(9.9 1.3)和(9.3 0.9)天,而常规治疗组则为(21.2 2.4)和(13.3 1.8)天,差别十分显著。,该治疗方法的禁忌证包括癌性创面、创面周围存在传染性湿疹、与体腔相通的窦道和存在较大皮下潜腔的瘘管以及神经、血管和骨以及肌腱外露的创面等。,2生长因子治疗技术 上世纪90年代,生物技术的发展以及在基因制药领域的应用,显著促进了创伤治疗的进步,90 年代中期先后研制成功的包括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p idermal growth factor,EGF)以及血小板生长因子(p 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等已经广泛应用于烧伤、创伤以及部分战伤处理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生长因子促进创面修复的基本原理是生长因子能够作用于修复细胞,影响细胞周期,直接促进修复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与此同时,部分生长因子还具备某些显著的非促分裂激素样的活性,如调节血管舒缩以及某些激素释放等。,这些生物学特性是生长因子促进创面修复与组织再生的基础。大量的临床应用表明,生长因子不仅可以使浅、深烧伤和供皮区创面愈合的时间分别缩短2 5天,还可以使某些因战(创、烧)伤后导致的长期难愈的慢性创面发生愈合,治愈率达到90%以上。,这种治疗方法要求创面床的处理比较好,主要是在创面清创以后应用。由于生长因子需要在一定条件下保存以及对酶类和盐类敏感容易失活,故在战(创、烧)伤早期以及感染创面不太适用。,3创面应用敷料治疗技术传统意义上的敷料主要指纱布,主要功能具有包扎创面、止血以及防止创面再污染等作用。现代战(创、烧)伤创面治疗和修复要求敷料不仅要覆盖创面,而且还应当具有促进创面愈合的功能。,近20余年来发展起来的一批新型敷料使这一目标的实现成为可能。,一类以保湿敷料为代表的新型敷料,一方面可以给创面提供一个低氧、潮湿和微酸的环境,有利于抑制细菌生长和促进内源性酶学系统激活而产生内源性的清创等作用。与此同时,潮湿的环境还有利于肉芽组织生长和再上皮化。(后面详述),目前成熟的产品包括法国优格公司(Urgo)生产的安普贴系列、德国保曼(harTmann)确保消系列、英国施乐辉公司(Smith+Nephew)安舒妥系列、美国施贵宝多爱敷凝胶敷料系列以及3M公司的产品等,许多产品已经应用于糖尿病足等慢性创面治疗。,4酶学清创治疗技术这是一项比较古老的治疗技术。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前苏联就采用过将蛋白酶包扎于创面用来延迟清创和促进创面愈合。,上世纪80年代初国内也有用枯草杆菌蛋白酶来治疗枪伤的报告。近20余年来,蛋白酶用于烧伤和战伤创面治疗又获得了重视,并有许多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报道。,蛋白酶用于清创和促进创面修复的好处在于:,(1)一些复杂的慢性难愈合创面或烧伤残余创面等通过手术难以达到满意的清创效果,而靠蛋白酶对坏死组织的溶解与消化作用便很容易达到清创的目的;,(2)蛋白酶不仅能清除失活的组织,同时也参与创面炎症反应和改善局部微循环,从而利于创面修复;,(3)使用方便,便于家庭应用等。目前应用的胶原酶清创的机制在于它可以特异性的消化和降解变性的人胶原蛋白以及坏死组织,而对正常的胶原组织和细胞不产生反应。目前在临床应用的产品包括有基诺的胶原酶等。此外,也有应用链激酶、胰蛋白酶和枯草杆菌蛋白酶等的报告。,5蛆的生物治疗技术早在上世纪20年代,欧美等发达国家已研究采用蛆来帮助清创和促进创面修复,后来由于抗生素的发明,蛆的治疗方法逐渐被人们忘记。,近来由于抗生素的滥用和细菌耐药性的增加,加之蛆疗法成本低,故又受到人们的重视。蛆疗法所用的蛆主要是丝光绿蝇的幼虫,将其放于创面,靠蛆的作用一方面可以快速大量吞食和消化细菌和坏死组织,同时蛆的分泌液里含有很多胶原酶、类胰蛋白酶以及类糜蛋白酶等,也是帮助清创和促进愈合的主要原因。,这种治疗方法的缺点是人们的认可度差、心理恐惧、缺乏美感以及需要较长的时间,不太适合战(创、烧)伤的早期救治。,6组织工程技术通过组织工程技术和方法构建的组织和器官在战(创、烧)伤创面修复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所研制成功的组织工程人工皮、人工骨、人工肌腱等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应用。,目前国内外生产的组织工程人工皮种类繁多,但主要有3大类型:(1)只含细胞成分的替代物,代表产品有Ep icel(壳多糖-胶原-糖胺聚糖凝胶人工皮肤)等;(2)只含细胞外基质的替代物,代表产品主要是Integra;(3)由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组成的合成物,代表产品有Demagraft等。,这些组织工程皮的应用对创面早期覆盖和后期整形应用都有很好的作用。当然组织工程人工皮存在的致命弱点是它缺乏皮肤附件,包括汗腺、皮脂腺以及毛囊等附属器,同时也缺乏色素细胞等,因而只是一种生物敷料,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等同于人类皮肤的替代物。另外,价钱也比较昂贵,因此在创面早期应用可能受到一定限制。新一代用于战(创、烧)伤创面的人工皮应当着力于解决这些难题。,7 高压氧治疗技术氧是大量化学反应的必要成分,同时又是胶原代谢过程所必需的物质。提高创面局部氧的浓度,对改善创面愈合,特别是对促进慢性难愈合创面的修复有一定作用,对厌氧菌感染的预防亦有一定作用。而高压氧能增加组织中的氧分压,增强氧的传递,有助于新血管的形成。,8 干细胞和基因治疗技术这是两项具有发展前景的应用于战(创、烧)伤创面治疗的高新生物技术。大量的研究发现,将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 cells,MSCs)在体外和体内经诱导分化可以转变为表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等,可直接参与创面修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还具有分化为汗腺细胞和皮脂腺细胞的潜能,对将来实现受创皮肤的功能性修复提供了重要的生物学基础。,应用于创伤修复的基因治疗主要是将生长因子基因通过转染的方式注入组织修复细胞,使其在修复细胞内表达产生一定量的生长因子来促进创面愈合。,目前,该项技术已经在烧伤等领域有初步应用并证明有较好的效果,但要应用于战(创、烧)伤早期救治还有很大的技术难题。此外,利用脂肪组织中的干细胞来促进创面愈合也有比较多的研究,应当加以重视。,9 自体组织移植技术采用自体皮瓣、肌瓣、骨(膜)瓣等移植来修复战(创、烧)伤后组织缺损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方法,适用于战(创、烧)伤晚期有较大组织缺损创面的修复。这种技术的关键是设计好皮(肌、骨、膜)瓣等,在满足修复需要的同时尽量减少对组织的损伤。不足之处在于这是一种拆东墙补西墙的方法,对人体有损害。,10 激光、电磁、超声波等技术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激光、电磁以及超声波等技术认识的加深,利用它们加速组织修复与再生已经成为治疗中的重要选择。利用激光切割可以减少出血、术后疼痛以及肿胀等问题,同时低能量的激光还可以增加胶原的合成、刺激局部血流速度加快以及改善局部微循环等。,电刺激能够刺激血管形成、增加细胞迁移以及提高炎症细胞活性等。研究还发现,用微电流刺激培养的人角质细胞株,可以观察到G1/G0 期百分率比对照明显下降,而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曲线的OD值却明显升高,该结果为阐明微电流刺激促进创面愈合提供了理论根据。,利用超声波技术研制的创面冲洗清创机等已经在战创伤救治中得到一定程度的应用。这些物理因子的作用都十分有利于创面愈合和组织修复。存在的缺点是需要一定的设备和条件以及技术培训,不太适宜于战(创、烧)伤早期救治的需要。,创面湿性治疗理论创面的湿度对创面的愈合过程有非常明显的影响。这一点不仅在动物实验中得到验证,而且在几十年的临床护理实践中也得到了肯定。其机制是多方面的:,有利于坏死组织的溶解清除坏死组织是创面愈合的第一步。湿性环境下,坏死组织能被渗出液水合而释放出组织细胞自身的纤维蛋白溶酶以及其他蛋白溶解酶,这些蛋白溶解酶能水解坏死组织,有利于吸收而达到清创效果,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在下肢静脉溃疡时,小血管周围常形成纤维鞘,阻碍血液与组织间的营养成分交换,而纤维蛋白溶酶则可以溶解该纤维鞘,使血液与组织间的营养交换恢复正常。另外,蛋白降解产物FDP也是免疫细胞的趋化因子,能吸引免疫细胞向创面移动,加速清创过程。,维持创面局部微环境的低氧状态由于湿性环境常常是在闭合性敷料下面形成,而在这种闭合性敷料下面,创面局部的微环境常形成低氧张力。研究证明,相对低氧环境下,成纤维细胞生长速度最快,并刺激巨噬细胞释放多种生长因子。使血管形成加速,从而加速肉芽组织的形成,使创面愈合时间缩短。,有利于细胞增殖分化和移行细胞增殖分化以及酶活性的发挥都需要水作为介质,因此,湿润的环境下能保持细胞和酶的活性,这些将有助于创面的愈合;同时,细胞在湿润环境下更能快速移行。,保留渗出液内的活性物质并促进活性物质的释放创面渗出液里含有多种生长因子如DGF、-TGF等,这些生长因子对创面愈合过程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其不仅能刺激成纤维细胞增生,而且也是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的化学趋化剂。,降低感染的机会如前所述,湿性环境是在闭合性敷料下建立起来的。由于闭合性敷料所固有的特点,其对外界环境的微生物具有阻隔作用,因此,临床应用表明:在这种状况下,创面感染率只有2.6%,相对于传统的创面处理方法(干性),其感染机会大为减少(7.1%)。,不会形成干痂,避免敷料更换时再次机械性损伤创面由于保持了湿润,从而避免了创面渗出物的过度蒸发而形成干痂,因此在更换敷料时不会产生再次性机械性损伤,有利于创面的愈合。同时,由于湿润的环境,使创面的神经末梢不会直接暴露在空气中而感觉疼痛,因此会使患者的心情轻松,从而间接地促进创面愈合。,总之,高新生物技术与传统的治疗方法密切结合,发挥各自的长处,将对创面的治疗产生重要的影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