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障碍症状学.ppt
1,精神障碍症状学,2,【教学目标】,掌握:精神症状的概念;常见精神症状的临床表现及其临床意义;熟悉:精神症状在临床工作中的意义。了解:常见的精神病综合征;运用:能运用症状学知识对案例进行症状分析;能区分思维贫乏与思维迟钝、强迫性思维与强制性思维、情感低落与情感淡漠的异同。学时:5(讲授、提问、讨论),3,内容导航,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常见的精神障碍症状,第三节精神障碍常见综合征,思考题,4,第一节 概 述,5,精神障碍是人脑受到各种不良因素影响,发生病理生理变化或功能损害,出现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精神活动异常,通过人的外显行为,如言谈、书写、表情、动作行为等表现出来,称之为精神症状。研究精神症状及其发生机制的学科称为精神障碍的症状学,又称精神病理学。,6,目前,临床精神病学的诊断尚缺乏可靠的客观检查手段与方法,仍以精神症状结合病史为主要依据。精神症状是错综复杂的,一方面精神症状表现受患者不同的社会背景、文化水平、生活经历、年龄及躯体状况等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不同的精神障碍可以表现出相同或类似的精神症状,不同的精神症状之间又有许多相似之处,容易混淆;正常与异常精神活动之间无绝对标准。因此,学好精神障碍症状学必须要有科学的、动态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和方法,客观地判断各种精神症状,这也是精神科护理人员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7,如何确定精神症状的存在?,8,症状的特异性问题,脑器质性症状群最高(如痴呆、遗忘),只见于脑器质性精神病;精神病性症状群次之(如幻觉、妄想),可见于器质性精神病与功能性精神病;神经症症状特异性最差(如焦虑、头痛、失眠),可见于各种精神疾病。,9,10,精神症状的特点,11,如何学习和掌握精神症状,精神症状也并非每时每刻均存在的,必须仔细和反复观察:,12,判断某种精神活动是否属于病态,可从四个方面加以分析,1,2,3,4,纵向比较即与患者过去的一贯表现相比较,精神活动的改变是否明显;,横向比较即与大多数正常同龄人的精神状态相比较,差别是否明显,持续时间是否超过了一般限度;,结合当事人的心理背景和所处的环境进行具体分析和判断;,症状出现的频率、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13,第二节 常见的精神障碍症状,14,心理活动,15,精神障碍的常见症状,认知障碍,情感障碍,意志行为障碍,导航,16,(一)感知觉及其障碍,一、认知和认知障碍,17,感知觉,感知觉,定义,定义,种类,感觉,感觉是人脑对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形象在头脑中再现的过程。,知觉,知觉是人脑对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表象,18,举例,物体的色、光、声、味、形、冷热、软硬以及躯体的各种疼痛感?,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平衡觉、运动觉?,苹果、杯子、电视机、笔、树、土地、饮料、粮食、朋友、亲人、音乐?,美好的音乐使人产生“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感觉,知觉,表象,19,知觉的特征,特征,即客观事物的某些个别属性发生变化,不影响个体对整体的认知.,即个体对客观事物的知觉与过去的经验有关,当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个体的知觉映象在相当程度上仍保持着它的稳定性,如熟悉的人穿什么颜色的衣服仍认得出,对不同颜色、形状、大小、质地的水杯都知道是饮水的用具;,20,知觉恒常性,知觉恒常性,形状恒常性,大小恒常性,颜色恒常性,当我们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时,物体在网膜上投射的形状是不断变化的。但是,知觉到的物体形状并没有显出很大的变化,这就是形状的恒常性。,明度恒常性,尽管观察物体的角度发生变化,但我们仍倾向于把它知觉为一个标准形状。,21,知觉恒常性,知觉恒常性,当我们从不同距离观看同一物体时,物体在网膜上成像的大小是有变化的。距离远,它在网膜上成像较小;距离近,它在网膜上成像较大。但是,在实际生活中,人们看到的对象大小的变化,并不和网膜映象大小的变化相吻合。而是趋向于原物的实际大小。,22,知觉恒常性,知觉恒常性,在照明条件改变时,物体的相对明度或视亮度保持不变,叫明度或视亮度恒常性。,23,知觉恒常性,知觉恒常性,一个有颜色的物体在色光照明下,它的表面颜色并不受色光照明的严重影响,而是保持相对不变。,24,感觉是人脑对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即反映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是人类最初级最简单的心理过程。,感觉,正确,正确,知觉是人脑对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是人脑对感觉到的事物经过综合,并借助于过去的经验所形成的一种完整的印象。但知觉不能等同于各种感觉的相加,而是经大脑皮层的调节与整合,将事物的各种属性按相互关系组合为一个整体。,表象是指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形象在头脑中再现的过程。不如知觉完整、稳定和鲜明。,知觉,表象,正确,25,感知觉障碍,感知觉障碍,定义,正常情况下的感知觉与外界客观事物相一致。当感知觉与客观事物不符或缺乏客观事物的刺激而产生知觉体验时,则为感知觉障碍。,感觉障碍,1,内感性不适,3,感觉减退,2,分类,感觉倒错,4,26,(1)感觉过敏,感觉障碍,感觉过敏,感觉减退,内感性不适,又称感觉增强,由感觉阈值降低或强烈的情绪因素所致,表现为对一般强度的刺激难以忍受。,感觉倒错,27,(2)感觉减退,感觉障碍,对强烈的刺激完全不能感知称为感觉缺失(anesthesia)。多见于癔症,如癔症性失明、癔症性失聪等。,感觉过敏,感觉减退,内感性不适,感觉倒错,28,说明,感觉障碍,精神障碍患者的感觉障碍一般不存在神经系统的器质性损害,也不符合神经系统的生理解剖定位,如手套型、袜型、条块型等,并且感觉障碍的部位、范围或界限常可通过暗示而改变。,解注,感觉过敏,感觉减退,内感性不适,感觉倒错,29,(3)感觉倒错,感觉障碍,感觉过敏,感觉减退,内感性不适,感觉倒错,30,(4)内感性不适,感觉障碍,感觉过敏,感觉减退,内感性不适,感觉倒错,31,(1)错觉,知觉障碍,错觉,幻觉,感知综合障碍,错觉是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解注,例如:患者把实际的客观事物歪曲地感知为与实际事物不相符的事物,即对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错误感知。包括错听、错视、错嗅、错触和内感性错觉等。正常人在疲劳、注意力不集中、强烈的情绪状态以及感觉条件差等状态下也可出现错觉,如“草木皆兵”、“杯弓蛇影”、“太阳围着地球转”等,但正常人的错觉是偶尔出现的,在条件改善或解释后能够很快纠正或消失。病理性错觉多见于感染、中毒等因素导致的意识障碍,也见于癔症和精神分裂症。,32,(2)幻觉,知觉障碍,幻觉是一种虚幻的知觉体验,指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时出现的知觉体验。,解注,例如:无人在场时,患者却听见有责骂自己的声音,或看见某人在窗外等。幻觉的内容是以往知觉痕迹的重现,如先天的聋人无幻听,先天的盲人无幻视。幻觉常与妄想合并存在,是精神障碍患者最常见且重要的症状之一。,错觉,幻觉,感知综合障碍,33,幻觉的特征,知觉障碍,幻觉的特征,2,逼真的知觉体验,并非想象,存在于客观空间,不属于患者自己,患者不能控制,1,3,4,解注,错觉,幻觉,感知综合障碍,34,知觉障碍,由于其感受常常生动逼真,可引起患者愤怒、忧伤、惊恐、逃避乃至攻击别人的情绪和行为反应。病理性幻觉多见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等。在生理情况下,如半醒半睡状态以及长期感觉剥夺或过分期待时也可出现幻觉,如听见铃声或某人的名字等,通常是短暂和单纯的。,异 度 空 间-幻 觉,错觉,幻觉,感知综合障碍,35,深度知觉,36,幻觉的分类,知觉障碍,特殊类型幻觉,按性质分,按涉及器官分,幻听、幻视、幻嗅、幻味、幻触、内脏性幻觉、运动性幻觉等,真性幻觉假性幻觉,功能性幻觉反射性幻觉思维鸣响和思维化声入睡前幻觉心因性幻觉,37,幻听,幻觉,幻听,幻视,幻嗅,患者听到各种不同种类和性质但实际并不存在的声音。,解注,患者听到各种不同种类和性质但实际并不存在的声音,包括语言交谈声、鸟叫声、噪声、音乐、辱骂声等,并可产生相应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如与幻听对骂,或侧耳谛听,或以棉花塞耳等。最常见的是言语性幻听,其中评论性幻听、议论性幻听和命令性幻听是诊断精神分裂症的重要症状。,幻味,幻触,内脏性幻觉,运动性幻觉,38,幻听中最常见的是言语性幻听,可以是单词、一段话或几个句子。如果言语内容是评论患者的,称为评论性幻听。如果是几个声音在争论,且争论的内容以患者为中心,有的在揭露患者的错误,有的则为患者辩护,称为议论性幻听。如果幻听内容是命令患者做某事,称为命令性幻听。幻听常影响患者的思维、情感和行为,产生兴奋冲动、自杀自伤或出走行为等,可见于多种精神障碍。评论性幻听、议论性幻听和命令性幻听是诊断精神分裂症的重要症状。,39,幻视,幻觉,患者看见到各种不同种类和性质但实际并不存在的事物,幻视,解注,幻视比幻听少见,常与其他幻觉一起出现,内容丰富多样,形象可以是清晰、鲜明和具体的,如简单的闪光、动物、复杂的图画、有声有色的电影、各种人物等,有时是比较模糊或令人惊恐的怪物猛兽。幻视多见于器质性精神障碍,如谵妄、中毒、癫痫等,形象多生动鲜明,并常为恐怖性质的,如洪水猛兽、妖魔鬼怪等。也见于精神分裂症等。,40,幻嗅,幻觉,患者闻到环境中或体内有各种特殊的气味,其强度不一。,幻嗅,解注,患者闻到环境中或体内有各种特殊的气味,其强度不一。如花香、异香、奇臭、血腥、烧焦气味等。多数是患者以前接触过的令人不愉快的气味,往往引起患者不愉快的情感体验或继发被害妄想,认为有人施毒要害自己。患者常采取某些行为,如用毛巾捂鼻或捏鼻、拒食拒水或要求换房间等。单一的幻嗅常见于颞叶癫痫,精神分裂症的幻嗅多与其他幻觉和妄想结合在一起。,41,幻味,幻觉,患者尝到食物中或水中有某种特殊的或奇怪的味道,而实际并不存在的。,幻味,解注,患者尝到食物中或水中有某种特殊的或奇怪的味道,因而导致患者拒食拒饮行为。幻味常与幻嗅等其他幻觉同时存在,见于精神分裂症和脑器质性精神障碍。,42,幻触,幻觉,患者感到皮肤或粘膜上有虫爬、通电、火灼、手抓、麻木等异常感觉。,幻触,解注,幻触又称皮肤与粘膜幻觉。患者感到皮肤或粘膜上有虫爬、通电、火灼、手抓、麻木等异常感觉。见于中毒性精神障碍与精神分裂症。有的患者表现为性器官接触感觉,称为性幻觉,多见于精神分裂症。,43,内脏性幻觉,幻觉,患者感到躯体某部位或某内脏有异常的感觉,并能清楚地描述体验。,内脏性幻觉,解注,又称本体幻觉。患者感到躯体某部位或某内脏有异常的感觉,能清楚地描述某内脏被捏、拉、膨胀感、或断裂、穿孔、扭转、刀割或虫爬行等体验,女患者常出现胎动感,生殖器官烧灼感,男性患者可有精液被吸走感。这类症状常与疑病妄想、虚无妄想或被害妄想伴随出现。多见于精神分裂症,也见于抑郁症及更年期综合征等。,44,运动性幻觉,幻觉,患者的本体感受器如肌肉、肌腱、关节等运动和位置的幻觉,解注,有的患者虽然沉默不语但却感觉到自己的唇舌在运动,称为言语运动性幻觉;有的患者虽处于静止状态,但自觉肢体或躯干有运动感,称为精神运动性幻觉;有的患者自感失去平衡,处在斜面或旋转的位置,因而紧抓扶手不放或呈现奇特姿势,称为前庭性幻觉。多见于精神分裂症、脑器质性疾病。,45,真性幻觉,幻觉,患者体验到的幻觉内容来源于客观空间,且通过患者的感觉器官感知,幻觉形象具体、鲜明和生动,与真实的事物完全相同,解注,真性幻觉(genuine hallucination):又称完全性幻觉、知觉性幻觉。患者常常叙述是亲眼看见或亲耳听见的,坚信不移,并伴有相应的思维、情感和意志行为反应。如某精神分裂症患者听到对面楼房中有人辱骂自己,就对着窗口大骂,并多次冲到对面楼房吵闹。,46,假性幻觉,幻觉,幻觉内容存在于患者的主观空间(如脑内、体内),不是通过患者的感觉器官而获得,幻觉形象不鲜明生动。,解注,患者可以不用自己的眼睛就能看到头脑里有一个人像,可以不通过耳朵就听到脑子里有人说话的声音,或仅仅看见人的头部而没有其他的部位等。虽然幻觉的形象与一般知觉不同,但患者并不觉得奇怪和不正常的,且往往非常肯定地认为自己的确听到或看到了,因而坚信不疑。,47,功能性幻觉,幻觉,患者在感受现实刺激的同时,出现同一感官的幻觉体验,解注,功能性幻觉的临床特征是幻觉(通常是幻听)与现实刺激同时出现,同时存在而又同时消失。即患者听到外界某个真实存在的声音的同时,出现了与该声音无关的言语性幻听,当现实刺激停止幻觉也随之消失。多见于精神分裂症。,例如,患者听见流水声时,便听到流水声中夹着声音“革命就是胜利”,将自来水关闭声音即消失了。前者是真实存在的声音,后者是幻觉,两者同时为患者所感知,互不融合。引起功能性幻听的现实刺激的声音一般是单调的声音,如钟声、流水声、刮风声、雨声、脚步声、鸟叫声、车轮声等,出现的言语性幻听一般也比较单调和固定的。,48,反射性幻觉,幻觉,患者某一感官接受客观刺激产生某种感觉体验时,另一感官即出现幻觉,解注,例如,听到广播声时眼前出现播音员的人像,看见流水的同时闻到臭鸡蛋味,见于精神分裂症。反射性幻觉是共感(synesthesia)的一种病理表现。共感是指兴奋由一个感官扩散到另一感官,以视听感官最常见,主要见于癔症,也可见于癫痫发作先兆阶段。,49,思维鸣响,幻觉,患者想到什么就听到(幻听)说话声讲出他所想的内容。,解注,例如,患者想吃饭,即出现“吃饭!吃饭”的声音,患者想看书就听见“看书去、看书去”,患者对声音的体会是“自己的思想变成了声音”。多见于精神分裂症。,50,入睡前幻觉,幻觉,幻觉出现在入睡以前,患者闭上眼睛就出现幻觉形象,解注,幻觉出现在入睡以前,多为幻视,如各种动物、风景以及身体的个别部分等,与睡梦时的体验相似。多见于酒精中毒者或谵妄状态。,51,心因性幻觉,幻觉,是在强烈心理因素刺激下出现的幻觉,其内容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解注,多见于应激相关障碍、癔症等。例如一个母亲突然失去儿子,悲痛万分,有时会幻听到儿子在同她讲话等等,这种在强烈精神刺激下产生的幻觉。出现的时间一般不会太久,随着环境的变化,经过适当的心理治疗,一般可得到痊愈。,52,(3)感知综合障碍,感知综合障碍,患者对客观事物(或自身)的整体知觉是正常的,但对其个别属性(如形象、大小、颜色、位置、距离等)的感知发生障碍。,空间感知综合障碍,时间感知综合障碍,运动感知综合障碍,体形/体像障碍,53,1)空间感知障碍,感知综合障碍,视物变形症,1,视物错位症,2,1,2,54,视物变形症,感知综合障碍,患者感到周围的人或客观事物的大小、形状、颜色、体积等发生了变化,若看到物体的形象比实际增大,称为视物显大症(macropsia)。例如,看见家里的小猫像老虎一样大了,或某人的嘴、鼻、眼耳等变得特别大。另一种为看到的物体形象比实际缩小,称为视物显小症(micropsia)。例如,看见自己的房间、某个建筑物、马路或人变得特别小。,解注,55,视物错位症,感知综合障碍,患者感到周围环境和事物的距离发生了改变,不能确定周围事物与自己的距离,或者感到有的东西似乎不在其原来的位置上了。,解注,例如,患者想把东西放在桌子上,但因与桌子的实际距离不符而掉到地上了;汽车已经进站,但患者仍感觉还很远而错过上车等。,56,2)时间感知综合障碍,感知综合障碍,对时间的快慢出现不正确的知觉体验。,解注,例如,患者感到时间在飞逝,外界事物的变化异乎寻常地快,自己似乎处于“时空隧道”中;或感到时间凝固了,外界事物停滞不前,岁月不再流逝。,57,2)时间感知综合障碍,感知综合障碍,失真感:患者感到周围环境和事物变得不鲜明、模糊不清、缺乏真实感,似乎隔了一层东西,称为非真实感。,58,3)运动感知综合障碍,感知综合障碍,如病人感觉树木在向自己靠近,与别人交谈时不能感知对方表情的变化。多见于抑郁症、神经症、精神分裂症、中毒或颅脑损伤所致的精神障碍。,解注,同时具有空间和时间两种感觉障碍,觉得运动的物体是静止不动的或静止的物体在运动。,59,4)体形/体像障碍,感知综合障碍,患者感到自己的整个躯体或个别部分发生了变化,解注,患者感到自己的整个躯体或个别部分发生了变化,包括轻重、长短、粗细、形态、颜色等。有的患者觉得自己变得像羽毛一样轻,一阵风就能吹到天上去;或感觉自己的双腿或双臂变得很长,一伸脚或手就到达隔壁的院子里;某些精神分裂症患者不断照镜子(即“窥镜症”),看见自己的五官移了位,眼睛不等大,耳朵变得像猪耳般大,非常难看。可见于精神分裂症、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等。,子目录,60,(二)思维及其障碍,61,(二)思维及其障碍,思维,定义,特征,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般特性和规律的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解注,思维是人类的高级心理现象,反映事物的本质和事物间规律性的联系,人们的思维过程是在感觉和知觉的基础上产生,并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对外界信息不断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的过程。,62,思维,解注,是指人们借助于一定的媒介和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的反映,使个体能够超越感知觉提供的信息,去认识没有或不能直接作用于人的各种事物和特性,从而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预见事物的发展。,指的是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人们把一类事物共同的特征和规律提取出来,加以概括,使人们可以脱离具体的事物进行抽象思维,并使思维活动在一定条件下进行迁移。,思维的间接性,思维的概括性,定义,特征,63,思维的特征,思维,定义,特征,思维具有与客观事物相符合的具体内容,反映思维的真实性,具体性,目的性,连贯性,实践性,逻辑性,思维是围绕一定目的有意识进行地进行,思维过程前后衔接,相互联系,思维能够通过实践予以验证,思维过程符合逻辑规律,64,(二)思维障碍,思维障碍,定义,分类,思维障碍是不符合思维过程、规律、特征的思维,是精神障碍的重要症状。,65,1.思维形式障碍,思维形式障碍,思维联想障碍,思维联想障碍,思维奔逸思维迟缓思维贫乏病理性赘述思维散漫思维破裂思维不连贯思维中断思维被夺强制性思维思维插入思维扩散,思维逻辑障碍,病理性象征性思维语词新作逻辑倒错性思维诡辩性思维,思维活动形式障碍,持续言语重复言语刻板言语模仿言语,思维逻辑障碍,思维活动形式障碍,66,(1)思维奔逸,思维联想障碍,思维奔逸,思维迟缓,思维贫乏,是一种兴奋性的思维联想障碍。主要指思维活动联想量的增加和速度加快。患者联想过程异常迅速,概念不断涌现,内容丰富生动,与周围现实相关而不荒谬,有一定的目的性,但常常被环境中的变化吸引而转移话题,不能贯彻始终(随境转移),内容往往不深刻,给人以缺乏深思熟虑或信口开河之感。,解注,患者表现健谈,语速加快,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出口成章,一个主题未完又转入另一个主题,自感脑子反应快,特别灵活,好像加了“润滑油”,或出现音联意联。如“我是中国人,祖国在我心中,我从高中毕业”。是躁狂症的典型表现之一。,病理性赘述,思维散漫,思维破裂,思维不连贯,67,(2)思维迟缓,思维联想障碍,患者的思维活动显著缓慢,联想困难,思考问题感到困难,语速缓慢,应答迟钝。,是一种抑制性的思维联想障碍。与思维奔逸相反,患者表现言语简短,语量减低,语速缓慢,回答一个简单问题也要花费很长时间,常使提问者感到不耐烦。多伴有动作和行为的减少或抑制。是抑郁症的典型表现之一。,解注,思维奔逸,思维迟缓,思维贫乏,病理性赘述,思维散漫,思维破裂,思维不连贯,68,(3)思维贫乏,思维联想障碍,指患者的联想数量减少,建立联想的概念和词汇贫乏,思维内容空虚。,解注,患者对一般询问往往无明确应答反应,或仅简单的回答“没什么”、“不知道”。患者常感到“脑子空空,没什么可想的”,并对此漠然处之。思维贫乏与情感淡漠,意志缺乏相伴出现,构成慢性精神分裂症的三项基本症状,也见于痴呆。,思维奔逸,思维迟缓,思维贫乏,病理性赘述,思维散漫,思维破裂,思维不连贯,69,解注,(4)病理性赘述,思维联想障碍,病理性赘述以思维过程的主题转换带有粘滞性、停留在某些枝节问题上,作不必要的过分详尽的累赘描述为特征。病理性简述:陈述过于简单,可利用的概念减少。,患者在思维过程中不失去基本的线索和目的,但其联想过程迂回曲折,过分的详细,夹杂了大量次要的、琐碎的枝节,做不必要的过分详细的叙述,虽然能最终达到要说的主题,但重点不突出,抓不住要领,行为也常拘泥于细节。见于癫痫、脑器质性及老年性精神障碍。例如,医生问“你上次配的药吃完了吗?”,患者答:“上星期的今天也就是星期一,我在你这位医生这儿,配了21粒药,我记得很清楚的,每天早饭后吃1粒,中饭后吃1粒,晚饭后再吃1粒,每天3粒,一星期有7天,3乘以7等于21,刚吃完”。,思维奔逸,思维迟缓,思维贫乏,病理性赘述,思维散漫,思维破裂,思维不连贯,70,案例,(5)思维散漫,思维联想障碍,又称思维松驰。指思维的目的性、连贯性障碍,患者的思维活动联想松弛、内容散漫。具体表现为患者认真讲了一段话,每句话都通顺,结构完整,意义可理解,但整体内容缺乏主题,段与段之间缺乏内在联系,东拉西扯,以致别人对其阐述的主题和用意难以理解,交谈困难,严重时发展为思维破裂。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思维奔逸,思维迟缓,思维贫乏,病理性赘述,思维散漫,思维破裂,思维不连贯,某女,28岁,在写给医生的信中谈到:“关于我的主要情况,相信您有兴趣了解。对于爱情和婚姻的观点我基本上是一贯的。这种似乎神秘的事情没有年年龄的界限,坚定持久的思想和美丽的志趣的共赏方能激起永不熄灭的火焰。除此之外。我还倾慕您别的重要方面:校园的长凳上是否坐满了倾心交谈的同学?静静的树林是否洋溢着淡淡的花香?年轻的博士是否来自遥远的乡村?你的几乎一切都包括在了我的考虑范围之内。在这里,我现在每天都因为那而过敏,您知道,这是因为我还有点分裂状态而忍受着折磨,我与您们医生打交道我将受益匪浅,按照我们的说法,我们是门当户对,您说是并不是?我的双亲若知道您能给我在北京安排工作,无疑会面带会心的微笑。”,71,(6)思维破裂,思维联想障碍,思维破裂指患者在意识清楚的情况下,思维联想过程破裂,缺乏内在意义上的连贯性和应有的逻辑性。表现为说话或书写时,虽然每个句子的语法正确,可以理解,但句与句之间缺乏内在联系,使旁人无法理解其用意。严重时,言语支离破碎,词与词之间缺乏内在联系,成了词的杂乱堆积,称为词的杂拌,举例,如护士问“你叫什么名字啊?”患者答:“天亮了,流水哗哗地响,人民都兴高采烈,我的眼睛不好,要上学,但手指甲不好”。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对此丝毫觉察不到有问题,甚至给以更荒谬的解释。,思维奔逸,思维迟缓,思维贫乏,病理性赘述,思维散漫,思维破裂,思维不连贯,72,(7)思维不连贯,思维联想障碍,指表面上与思维破裂相似,但产生的背景不同,是在严重的意识障碍情况下产生,患者的言语更为杂乱,语句片断,毫无主题可言。多见于感染中毒、颅脑损伤引起的意识障碍、癫痫性精神障碍。,思维奔逸,思维迟缓,思维贫乏,病理性赘述,思维散漫,思维破裂,思维不连贯,73,(8)思维中断,思维联想障碍,思维中断,思维被夺,强制性思维,患者无意识障碍,又无明显的外界干扰等原因,思维过程突然出现中断。表现为话说半句,突然中断或停顿,再开口已换成别的内容。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思维插入,思维扩散,74,(9)思维被夺,思维联想障碍,患者感到在思考过程中,自己的某些思想或灵感突然被外界力量夺走了。见于精神分裂症。,思维中断,思维被夺,强制性思维,思维插入,思维扩散,75,(10)强制性思维,思维联想障碍,又称思维云集(pressure of thought),指患者脑中涌现大量不受患者意愿支配的、杂乱无章的联想(有别于强迫性思维的同一意念的反复联想),往往突然出现,突然消失,无法控制,患者欲罢不能的感受不明显。多见于精神分裂症,也见于流行性脑炎和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思维中断,思维被夺,强制性思维,思维插入,思维扩散,76,(11)思维插入,思维联想障碍,患者感到脑子里插入了别人的思想(有别于强制性思维),是在思考过程中别人强加于他的。见于精神分裂症。,思维中断,思维被夺,强制性思维,思维插入,思维扩散,77,(12)思维扩散,思维联想障碍,思维扩散是指患者体验到自己的思想一出现,所有人都知道了,感到自己的思想被共享,毫无秘密可言。如果患者认为自己的思想是通过广播而扩散出去的,称为思维被广播。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思维中断,思维被夺,强制性思维,思维插入,思维扩散,78,(13)思维化声和思维鸣响,思维联想障碍,病人思考时体验到自己的思维同时变成了声音,自己和他人均能听到。并且病人体验到的声音来自心灵或脑内,称为思维化声。,思维奔逸,思维迟缓,思维贫乏,病理性赘述,思维散漫,思维破裂,思维不连贯,病人思考时体验到自己的思维同时变成了声音,自己和他人均能听到。并且病人体验到的声音来自外界,称为思维化声。,79,(二)思维逻辑障碍,思维逻辑障碍,病理性象征性思维,语词新作,逻辑倒错性思维,诡辩性思维,80,(1)病理性象征性思维,思维逻辑障碍,属于概念混淆,患者用某个具体的事物或概念代替某个抽象的概念,不经患者解释旁人根本无法理解。,病理性象征性思维,解注,例如,患者反穿衣服表示自己“表里合一、心地坦白”,不穿衣服表示自己“光明磊落”,吞食骨头表示自己有“硬骨头精神”,扑向正在急驰的汽车轮下表示“投胎”等。常见于精神分裂症。正常人可有象征性思维,如以鸽子象征和平,以玫瑰象征爱情,但正常人的象征是以传统和习惯为基础,彼此能够理解,且不会把象征与现实混淆。,病理性象征性思维,语词新作,逻辑倒错性思维,诡辩性思维,81,(2)语词新作,思维逻辑障碍,指概念错误地融合、浓缩及无关概念的拼凑,患者常自创一些符号、图形、文字或语言并赋予特殊意义,不经患者解释旁人无法理解。,语词新作,例如,用“犭市”代表狼心狗肺;“”代表离婚。多见于精神分裂症。,解注,病理性象征性思维,语词新作,逻辑倒错性思维,诡辩性思维,82,(3)逻辑倒错性思维,思维逻辑障碍,主要特点是推理缺乏逻辑根据,离奇古怪,不可理解,甚至因果倒置。,逻辑倒错性思维,解注,例如,某患者拒食,问其原因,答“我是生物系毕业的,生物进化是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植物到动物,植物和动物是我们的祖先,父母从小就教育我们要尊敬祖先,我吃饭菜就是对祖先的大不敬。”可见于精神分裂症、某些人格障碍等。,病理性象征性思维,语词新作,逻辑倒错性思维,诡辩性思维,83,(4)诡辩性思维,思维逻辑障碍,指思维过程中表象和概念在逻辑论证上的联想障碍,其特点是认识内容空泛,缺乏现实意义和确切的根据,对一些想入非非的事情,无限制地运用一些空洞或缺乏意义的词句,长篇阔论,侃侃而谈,且拒不接受别人的批评和意见。其语句的结构是正确的,但给人以牵强附会,似是而非,进行诡辩的印象。多见于精神分裂症。,诡辩性思维,病理性象征性思维,语词新作,逻辑倒错性思维,诡辩性思维,84,2.思维活动形式障碍,思维活动形式障碍,持续言语,重复言语,刻板言语,模仿言语,常见类型,持续言语,2,3,4,1,重复言语,刻板言语,模仿言语,返 回,85,(1)持续言语,思维活动形式障碍,指患者的思维活动在某一概念上停滞不前。向患者提出一系列问题时,其每次重复第一次回答时所说的话。,持续言语,1.护士问:“您姓什么?”,1.患者答:“姓张”,2.护士问:“您多大年纪”,2.患者答:“姓张”,持续言语,重复言语,刻板言语,模仿言语,返 回,86,(2)重复言语,思维活动形式障碍,指思维展开的灵活性受损害,表现说话时多次重复一句话的最末几个字或词。指思维展开的灵活性受损害,表现说话时多次重复一句话的最末几个字或词。,重复言语,护士问:“您去哪儿?”,患者答:“我要到食堂去吃饭、吃饭、吃饭”,持续言语,重复言语,刻板言语,模仿言语,返 回,87,(3)刻板言语,思维活动形式障碍,指患者的思维在原地踏步,概念转换困难,并且脑中概念相对较少,表现为机械而刻板地重复一些没意义的词或句子,常与刻板动作同时出现,刻板言语,“生蛋、生蛋、生蛋,持续言语,重复言语,刻板言语,模仿言语,返 回,88,(4)模仿言语,思维活动形式障碍,指患者刻板地模仿周围人的言语,周围人说什么患者就重复什么。常与模仿动作同时存在,见于精神分裂症紧张型。,模仿言语,1.护士问:“您姓什么?”,1.患者答:“您姓什么”,2.护士问:“您多大年纪”,2.患者答:“您多大年纪”,持续言语,重复言语,刻板言语,模仿言语,返 回,89,(二)思维内容障碍,思维内容障碍,妄想,强迫观念,超价观念,90,(1)妄想,妄想,定义,特征,临床意义,是一种在病理基础上产生的歪曲的信念、病态的推理和判断。它虽不符合客观现实,也不符合所受的教育水平,但患者对此坚信不疑,无法说服,也不能以亲身体验和经历加以纠正。,特征,妄想的内容与个人切身利害有关,即自我关联性,2,妄想的内容可因文化背景和个人经历而有所差异,但与其所受的教育水平不一致。,4,妄想具有个人特性,其内容是个人所独有的,与文化或亚文化群体的某些共同的信念不同,3,妄想的内容与客观事实不符,且不接受事实与理性的纠正,1,91,1.妄想,妄想,定义,特征,临床意义,妄想的诊断意义不单纯在内容,必须结合妄想的发生方式、结构、与性格的关系以及合并的症状特点进行综合分析。如精神分裂症(偏执型)的妄想发展慢,系统性好,结构严谨,逻辑性强,内容固定;精神分裂症(青春型)的妄想结构松散,系统性差,内容荒谬、多变、泛化;器质性精神障碍的妄想多内容片断、多变,持续时间短;心境障碍的妄想多与情感变化有关,如抑郁症多为被害、自罪妄想,躁狂症患者多为夸大妄想等。,意义,92,妄想的分类,妄想分类,按妄想发生背景分类,按妄想的结构分类,按妄想的内容分类,原发性妄想、继发性妄想,系统性妄想、非系统性妄想.,关系妄想、夸大妄想、被害妄想、罪恶妄想、物理影响妄想、钟情妄想、嫉妒妄想、被洞悉感、疑病妄想、非血统妄想、变兽妄想、附体妄想,93,原发性妄想,按发生背景,是一种突然发生的、与既往经历和当前处境无关的,内容不可理解的,也找不到任何心理过程上的原因的一种病态信念。,原发性妄想,解注,例如,患者出门看见一条狗、电视上看见主持人等,就突然认为将要发生某种特殊意义的事情。若排除器质性疾病,原发性妄想对精神分裂症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包括:妄想知觉:患者对正常知觉体验,赋以妄想性意义。妄想心境:患者突然产生一种情绪,感到周围发生了某些与自己有关的情况妄想表象:突然产生一种记忆表象,接着对之赋予一种妄想意义突发性妄想:妄想的形成既无前因,也无后果,没有推理,无法理解,继发性妄想,原发性妄想,94,1.妄想继发性妄想,按发生背景,指继发于其它心理过程障碍的妄想,如以错觉、幻觉、情绪高涨或低落等精神异常或某种愿望为基础所产生的妄想,或者在某些妄想的基础上产生另一些妄想。一旦作为基础的心理现象消失,这种妄想也随之消失。可见于多种精神障碍,其诊断意义远低于原发性妄想。,继发性妄想,继发性妄想,原发性妄想,95,系统性妄想,按结构分类,指发展缓慢,内容前后相互联系,结构严密,逻辑性较强,接近现实的一类妄想。其形成和系统化经过不断补充和充实阶段,形成后难以动摇。患者将周围的所见所闻与固定的妄想观念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结构严密的系统性妄想。多见于偏执型精神分裂症。,系统性妄想,非系统性妄想,系统性妄想,96,非系统性妄想,按结构分类,指内容凌乱、结构松散、前后矛盾、杂乱无章、漏洞百出、缺乏逻辑推理的一类妄想。多继发于意识障碍、智能障碍以及其它感知觉障碍等。,非系统性妄想,非系统性妄想,系统性妄想,97,1)被害妄想,按内容分类,患者无中生有地坚信自己或家人受到他人或某个群体的迫害,被监视、下毒、跟踪、打击陷害等,解注,患者在妄想的支配下可出现拒食、拒药、自杀和冲动等行为。多见于精神分裂症。,98,2)关系妄想,按内容分类,又称牵连观念,患者将周围环境中一些实际无关的现象认为与己有关。,解注,例如,患者认为周围人的谈话、说笑、吐痰、咳嗽,一举一动都是针对自己的,甚至认为报纸上的文章和电视里的故事也是别有用心针对他的,或在“暗示”“影射”他。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器质性精神障碍。,99,3)物理影响妄想,按内容分类,又称被控制感。患者认为自己的精神活动(思维、情感、意志与行为)受外界某种力量的控制、支配和操纵,失去自主能力。或认为有外力刺激自己的躯体,产生了种种不舒服的感觉。,解注,例如,患者反复要求公安局保护,说“情报部门在我的大脑中安装了特殊仪器,操纵我的一举一动,连说话的声音和内容都是他们的,只是借我的大脑和喉咙而已”。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是精神分裂症的特征性症状之一。,100,4)夸大妄想,按内容分类,多发生在情绪高涨的背景上,患者对自己各个方面的能力给予过高评价,内容常因时间、环境、文化水平和经历而有不同。,解注,例如,声称自已是国家主席、发明家、科学家,坚信自己有非凡的能力、财富、权利等。见于躁狂症、精神分裂症和器质性精神障碍。,101,5)罪恶妄想,按内容分类,患者毫无根据地坚信自己贪污、受贿、玩忽职守等不良行为,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罪孽深重,死有余辜,但又说不出犯罪的具体内容与经过。,解注,患者常常将生活中以及家人的一些不如意事情与自己相联系,归咎于自己。容易出现自伤自杀等行为或去公安局自首要求把自己抓起来。常见于抑郁症、精神分裂症。,102,6)嫉妒妄想,按内容分类,患者毫无根据地坚信自己的配偶对自己不忠,常跟踪、监视和逼问配偶,检查配偶的衣物和用品,无理纠缠吵闹,甚至出现伤害配偶的行为。常见于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等。,103,7)疑病妄想,按内容分类,疑病妄想(hypochondriacal delusion):患者毫无根据地坚信自己患了某种严重疾病或不治之症,因而到处求医,即使通过一系列详细的医学检查和和医生的反复解释,仍不能改变患者的病态信念。严重时患者认为自己的内脏不存在了,都腐烂了,脑子变空了等,称为虚无妄想。多见于精神分裂症、老年期抑郁症和脑器质性精神障碍。,104,8)钟情妄想,按内容分类,患者毫无根据地坚信自己被某异性爱上了,因而反复向对方表达爱意追逐对方,即使遭到对方的严词拒绝后仍坚信是对方在考验自己而纠缠不休。多见于精神分裂症。,105,9)被洞悉感,按内容分类,又称内心被揭露感、读心症,患者认为自己所想的事未经语言和文字表达,别人就知道了,甚至搞得满城风雨,所有的人都在议论自己,但通过什么方式被人知道则描述不出。多见于精神分裂症。,106,10)非血统妄想,按内容分类,患者毫无根据的坚信自己的父母并不是亲生父母。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确信自己变为某种动物,如狗、猪等,并出现相应的异常行为,如爬在地上、吃草等。多见于精神分裂症。,又称着魔妄想。指患者在意识清晰的情况下自感神灵、佛主或祖先的灵魂附在自己身上,从而影响与支配其行为。主要见于癔症。,107,(2)超价观念,是指由某种强烈情绪加强了的,并在意识中占主导地位的观念。,解注,超价观念的发生一般以某种事实为基础,由于强烈情绪的存在,患者对某些事实作出超过平常的评价,并坚信这种观念不能自拔,因而明显影响其心理活动和行为。超价观念与妄想的区别在于其形成有一定的性格基础与现实基础,逻辑推理上并不荒谬,内容比较符合客观实际,伴有强烈的情绪体验,多见于人格障碍。,108,(3)强迫观念,又称强迫性思维,指患者脑中某一观念、想象或冲动反复持续地出现,尽管患者自己也认为不必要、不合理,但无法克服和摆脱,且伴有主观的被迫感和痛苦感。强迫观念常伴有强迫动作,多见于强迫症。,强迫性回忆:表现为对往事、经历反复回忆;强迫性穷思竭虑:反复思索毫无意义的问题,如“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话讲多了会不会死人?”反复询问,但对别人的回答结果均不能长久接受;强迫冲动/强迫意向:反复出现某种冲动的欲望,虽然不出现具体行为,但患者感到非常紧张害怕。如攻击别人、危险行为等;强迫性怀疑:对自己做的事情持续地怀疑或担忧,如门是否已关,煤气是否已关等;强迫性对立思维:脑中总是出现一些对立性的思想,如听见或看见“和平”、“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