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体.ppt.ppt
垂 体,垂体是机体内最重要的内分泌腺,可分泌多种激素,调控其他多种内分泌腺。垂体位于垂体窝内,前后径1.0cm,横经1.0-1.5cm,高0.5cm垂体分为腺垂体和神经垂体,腺垂体包块远侧部、中间部、结节部,神经垂体包块漏斗及神经部,中间,中间部,结节部,远侧部,漏斗,神经部,鞍区的正常解剖(左图:正中矢状面解剖示意图;右图:MR正中矢状面T1WI):(A=腺垂体,B=神经垂体,C=垂体柄,D=视交叉,E=灰结节,F=三脑室前部,G=乳头体,H=脚间池,I=桥前池,J=斜坡,K=蝶窦)。,垂体发育不良,脑垂体发育不良常见于体格发育低下儿童,约10%是由于人体生长素的特发性分泌不足造成,通常于幼年期因个子低而就诊。其临床诊断主要依靠血清生长素水平测定。CT和MR检查垂体可以正常,部分患儿可见蝶鞍和垂体腺小,垂体腺高度小于2MM,漏斗部不见,MRT1垂体后叶缺乏高信号,而在中间部可见小结节样高信号,是异位的垂体后叶组织。,本例垂体显示较小,上下径2mm.垂体后叶正常T1高信号缺失,垂体右前份见斑点状短T1信号影,垂体柄缺如,视交叉形态信号未见异常,蝶窦显示较小。,垂 体 腺 瘤,最常见,好发于40-50岁,原因不明,目前认为主要是垂体细胞的原发病变及下丘脑神经调节功能紊乱或两者的共同作用。分为功能性和非功能性腺瘤。病理分为嗜酸性、嗜碱性、嫌色性、混合性腺瘤。大于1cm为大腺瘤,小于1cm为微腺瘤。溴隐停治疗后瘤体可缩小。,腺 瘤 CT 表 现,大腺瘤平扫:垂体增大,向上突入鞍上池下部,继续增大,可压迫第3脑室下部,可造成脑积水。上缘呈对称性膨隆,多数见垂体柄偏斜、弯曲,蝶鞍改变。增强表现为均匀强化,有出血、坏死、纤维化或无功能瘤组织时,中心可出现低密度,钙化少见,约5%。微腺瘤平扫:直接征象是垂体腺密度和高度改变,间接征象是垂体腺上缘(鞍膈)的形态变化,垂体柄的偏移,鞍底的骨质改变。垂体微腺瘤可导致毛细血管丛受压变形,是诊断垂体微腺瘤的可靠指征。,垂体腺瘤伴囊变,垂体腺瘤为什么容易坏死、囊变,垂体前叶无直接动脉供血,而由发自颈内动脉和后交通支的垂体上动脉在正中隆起和漏斗部逐渐分支形成毛细血管网(初级门脉系统),在汇合成几条长短不一的小静脉,沿漏斗干下行,在垂体前叶内再次分支形成毛细血管丛(次级门脉丛),供血于垂体前叶。垂体后叶的血供由海绵窦段颈内动脉发出的垂体下动脉直接供血。,微 腺 瘤,颅 咽 管 瘤,发病率仅次于腺瘤。青少年、儿童多见,80%发生在40岁以下。起源于胚胎时期拉特克囊的上皮残留。分为鞍内型、鞍上型和混合型。鞍上多见。生长缓慢,不恶变,不转移。临床表现主要是由肿瘤压迫所引起的视力障碍、颅内压增高和下丘脑、垂体功能紊乱。,C T表现,平扫:1.鞍区肿瘤轮廓、圆形、卵圆形或哑铃型,鞍上多见。多数肿瘤呈较均匀低密度灶。另外少数呈低、等密度混合灶,极少数呈均匀或不均匀高密度灶,原因是病灶内所含的角蛋白和钙质有关。钙化常见,约45%-85%,蛋壳样、弧形或块状。2.其他表现:蝶鞍的改变,鞍上池及第3脑室改变。增强:实质部分及囊壁强化,囊性部分不强化。,MR表现,依据肿瘤内不同结构、特别是瘤腔内容物不同具有不同表现。T1、T2均呈高信号,CT低密度,肿瘤内含有大量水化胆固醇结晶或正铁血红蛋白。T1低、T2高信号,但高于脑脊液,CT呈低密度,肿瘤内含有囊性坏死及残留上皮细胞,而且蛋白含量较高。T1、T2均低信号,CT高信号,含有大量角化蛋白和骨小梁。T1等、T1高信号,CT等密度,瘤体内缺乏胆固醇及正铁血红蛋白。T1低、高两种成分分离成层,T2呈高信号,瘤体内有液体及脂类成分。,颅咽管瘤复发,病例特点:1.中青年男性,35岁,起病缓慢,进行性加重。2.查体见:下丘脑症状明显,出现睡眠增多,视力出现障碍。查体提供的资料太少,查体见:下丘脑症状明显,出现睡眠增多,视力出现障碍。查体提供的资料太少。头部MRI见:病变定位在鞍上,体积大呈球形,占据鞍上池,脚间池消失,周边的结构移位,中脑及脑桥上部受压,三脑室上移,冠状位置见三脑室被推移向左上方,幕上脑室系统明显扩张。在T1WI上,病变呈低信号为主,期间见散在的点状更低信号。在T2WI上为高信号。增强见病变明显强化,期间散在不均匀点片状低信号区。,鉴别诊断:,鞍上的病变常见为:垂体腺瘤,脑膜瘤,颅咽管瘤,星形细胞瘤及颈动脉瘤,流行病学调查发行五者之和占鞍区肿瘤的95以上。其他少见肿瘤就更是种类繁多。1.垂体腺瘤:必然起源于有垂体的地方,从下向上生长,突破鞍隔向鞍上生长,因为鞍隔的质地坚硬,很难侵蚀,所以大的鞍上鞍内垂体腺瘤呈典型的8字征,或称为束腰征,从定位角度就排除了,其他的信号特点等不必谈。2.脑膜瘤:也很常见,尤其是这个年龄的患者,但是可惜的是肿瘤位于鞍上,占据鞍上池,没有发现与脑膜的附着点,可以排除脑膜瘤的可能性。3.颅咽管瘤:典型的颅咽管瘤是囊性,可见钙化,这个病例不是,那么如果考虑颅咽管瘤只能为实质性伴囊性变的那种,增强后的影像,信号不均匀,是颅咽管瘤的囊变能解释的,所以可以考虑实质伴囊性变。4.星形细胞瘤:儿童常见,多位下丘脑视交叉胶质瘤,低度恶性,成人少见,不过这个年龄临床工作中也遇见过,不过这个强化方式不是星形细胞瘤的特点,结合上述特点,可以排除本病。5.颈动脉瘤:可以除外,仅仅作为一种诊断思路中的疾病而已。6.其他少见疾病,像囊性的上皮样囊肿,皮样囊肿等囊性病变可以除外。其他罕见疾病不讨论。,手术:术中见肿瘤肉红色,质软,囊变,向外侧挤压双侧颈内动脉、视神经及视交叉,由鞍内向三脑室生长。病理:鞍内颅咽管瘤。,腺瘤和颅咽管瘤鉴别,腺瘤年龄多在15岁以后,多无发育迟缓等垂体低功能改变,视野改变多为典型双颞偏窄,眼底改变以原发灶视神经萎缩多见。蝶鞍扩大多为球形,肿瘤钙化少见。,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酷似颅咽管瘤),垂 体 卒 中,既存的垂体肿瘤的容积急骤增大所引起的临床症状群。病因不仅限于垂体出血,还包括鞍膈膜断裂,垂体梗死等。较为常见的是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的血栓形成,肿瘤增殖相对的血供不足,肿瘤血管脆性增强,肿瘤内压增高导致的循环障碍等。,垂体脓肿,Rathke囊肿,Rathke囊的近端在胚胎发育第12周时闭合,但在垂体远侧部和神经部之间常残留一裂隙,在出生后可仍持续存在,该裂隙形成的囊肿即Rathke囊肿。体积较小的Rathke囊肿一般位于垂体前叶与后叶之间的中线区,体积较大的Rathke囊肿可延伸到鞍上池。Rathke囊肿一般表现为单囊,囊液信号多样,但信号均匀;增强扫描时,有些囊肿可呈环形或边缘强化(强化部分为周围受压的正常垂体组织),囊性垂体瘤,:多数垂体瘤表现为鞍区实性肿块,部分垂体瘤大部分发生囊变而表现为囊性病灶。对于功能性腺瘤,结合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较易诊断,对于无功能性腺瘤,需要与鞍内其他囊性病变进行鉴别。由于多数囊性垂体瘤是由于瘤体卒中引起的,囊液往往含有血性成分,可出现分层现象,这是囊性垂体瘤较为特异性的征象。由于肿瘤囊变坏死往往不完全,造成囊壁及分隔厚度不一及多囊性病灶,多囊也可见于颅咽管瘤,但后者主体位于鞍上,蝶鞍可无明显扩大。因为小的垂体瘤很少发生卒中,因此鞍内小的T1高信号囊肿一般不考虑垂体瘤。,垂体腺瘤出血,可见液平(左图),而Rathke囊肿信号均匀(右图)。,垂体大腺瘤慢性出血,可见液体-碎片面,该征象一般不见于Rathke囊肿及颅咽管瘤,具有鉴别诊断的价值。,上皮样囊肿,脂肪瘤样脑膜瘤(lipomatous meningioma)1、本病为特殊类型的脑膜瘤,罕见,瘤细胞内可含大量脂肪组织。2、除信号特殊外,出现脑膜尾征,骨质增生、半球样外观等脑膜瘤的其他征象可提示诊断。,脑膜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