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旅游学》教案——第二章 服饰民俗与旅游.docx
-
资源ID:820403
资源大小:55.32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民俗旅游学》教案——第二章 服饰民俗与旅游.docx
第二章服饰民俗与旅游(第3次课2学时)一、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认识服饰民俗形成的主要因素,比较全面地了解中外各国服饰民俗特点,掌握服饰民俗的流变以及文化内涵,增强服饰的鉴赏水平,塑造良好的服饰形象。熟悉服饰民俗与旅游关系,应用服饰民俗进行旅游项目策划与开发。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服饰民俗的构成体现;服饰民俗的分类、服饰民俗旅游文化价值及开发模式三、教学方法讲授、启发、讨论、案例、课堂提问、PPT演示四、教学过程:1,教学内容:服饰民俗概述;中国汉族服饰流变;服饰民俗旅游文化价值及开发;2、教学设计【背景分析】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重大场合引经据典,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掀起了中国文化热。跟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节奏,我们的文化自信再次得以提高。在当代,文化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经济社会发展的价值维度。我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文化融合加剧的今天,中国传统文化史应为中国社会各界所重视与扶持。我们须知,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是文明的创造力所在,只有立足于优秀传统文化之根,才能保证中华民族的持续健康成长。【博程思政内容】1.通过服饰民俗筌赏,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服饰一向都是人类基本生活的需求。作为一种生活用品,服饰反映出民俗生活的起源、迁挑、图腾信仰、生产方式、气候特征、工艺美术发展水平以及审美精神。2.树立爱国的信念,为中国丰富多彩的服饰文化而骄傲通过对中国服饰形成及影响因素的分析,教导学生思考和认识中国传统服饰,尤其是少数民俗服饰是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体现的适应自然的产物,服饰的面料、色彩、款式、功能等都因所处的环境不同而不同,激励学生树立爱国的信念,为中国丰富多彩的服饰文化而骄傲。3.世界服饰潮流中出现越来越多的服饰民俗中的中国元素,增强文化自信通过近些年的汉服热、服装秀等活动去引导学生价值观、文化观的正确建立,建立民族自豪感,树立文化自信,促成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知和认识。课程引入:"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章服之美,谓之华。"一一左传定公十年孔颖达疏中国老百姓有句老话叫:人靠衣服马靠鞍;一看长相二看穿。可见服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的作用之大,不同的服饰可以让人拥有不同的气质,给人以不同的感受。所以有了服饰礼仅。第一节服饰民俗概述一、服饰民俗构成、分类与影响因素服饰是人类特有的文化现象。作为物质文化,它是人类物质生产的产物:作为精神文化,它又是人们政治、宗教、哲学、伦理、审美等观念的结晶。服饰民俗是一个地区生活风尚的表征,服、饰结合的民俗,既指衣饰,也含穿着者的行为和文化习惯。(一)服饰及构成服饰是有关人体外部装饰的总称。服饰具有两重民俗性格,一是保护身体,二是装饰。服饰主要包括下述四类,见表1:表1服饰的种类美型内容衣着用不同质料如棉、麻、丝绸、毛纺、化纤、皮革制作的衣、袍、裤、裙、帽、袜、鞋等各种附加的装饰物头发的装饰物如夹、暮、钗、梳;耳部装饰物如耳环、耳眩:颈部的装饰物如项圈、项链;胸腰部装饰物如胸针、腰佩;手臂装饰物如臂钏、手镯、戒指;脚部装饰物如脚铃等对人体自身的装饰物梳各种发式、画眉、描唇、染指甲、僦牙、染牙、束胸、缠足、纹面、纹身等具有装饰作用的生产工具、护身武器和日常用品各种佩刀、腰刀、弩弓;各种背兜、挎包手提袋、荷包、香囊袋;各种扇、伞以及背孩子的背带、背兜等鞋的由来:鞋的历史,已相当久远。古称鞋为靴或履。大约在500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即出现了兽皮缝制的最原始的鞋。3000多年前的周易已有履字。诗经上“纠纠葛屣,可以履霜"里的''履",就是一种比较简陋的用麻、葛编成的鞋。每一种鞋,都有自己的历史沿革。皮靴是战国时孙膜发明的。孙膑被宠涓敲碎了膝盖骨后,不能行走,就用硬皮革裁成"底"和"帮",然后缝成高皮靴。孙膑就穿着这种皮靴乘车指挥作战,打败庞涓。中国历史博物馆里珍藏着一双2000余年前的皮靴。尖头鞋发源于法国。据说,是一个伯爵为了掩饰他那双畸形脚而做的。后来人们就觉得它的式样新鲜奇特,争相仿效。关于高跟鞋的由来,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源于法兰西国王路易十四。当时,路易十四苦于自己身材矮小,不能在臣氏面前充分显示他高贵的气度,就吩咐手下人为他定制了一双高跟鞋。此后法国贵族男女们纷纷仿效,并很快传遍全国乃至欧洲大陆。还有一种传说是,15世纪时威尼斯有个商人,外出时害怕漂亮的妻子行为不端,就给妻子定做了一双后跟很高的鞋,以防止妻子外出。可妻子看到这双奇特的鞋后,觉得十分好玩,就让佣人陪着她走街串巷,出尽了风头。人们觉得她的鞋很美,争相仿效。于是高跟鞋很快就流行开了。服饰的构成要素有五个方面即质、形、饰、色、画。在人类社会早期,服饰的变化主要来自构成要素的变化。而人类跨入文明时代之后,服饰的变化主要来自观念的变化,服饰成为观念变化的载体,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一)服饰民俗的体现服饰是文化的载体,在传统的中国社会中,服饰民俗体现着人们的社会观念。想一想你知道中国人有哪些特有的与服饰民俗有关的社会观念?以中国服饰为例所体现的社会观念,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1)崇宗敬祖,强调礼仪伦常(2)求吉心理(3)表现民族的自我意识(4)成为某种政治观念的载体此外,服饰还包含着各种不同的审美观念。在历史上,某些重大的历史性变革,也常常会引起服饰的相应变化。服饰中所包含的各种观念,往往交叉组合,多向延伸。总括来说,服饰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由此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许多民族房屋十分简陋,服饰却十分讲究,甚至不惜花费重金,用很长时间制作各种服饰了。现代人崇尚个性发展服饰的个性化是其主要的表现之一,服饰风格是一个人的文化素养的体现。二、影响服饰民俗的主要因素服饰在世世代代的民俗传承中形成了各种类型和品目,它们又形成了多姿多彩的民俗风貌。请同学们思考:影响服饰民俗的主要因素有哪些?1.自然环境2.人文环境3.生产生活方式另:服饰在世世代代的民俗传承中形成了各种类型和品目,它们又形成了多姿多彩的民俗风貌,影响这些服饰民俗风貌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方面,见表2:表2影响服饰民俗的主要因素影响因素要点性别自古以来,男女性别在民俗上就有重要区别,不仅在信仰习俗中认为:男为天,属阳:女为地,属阴;就是在服饰上也有重要差别。以周代王室衣服为例,按阴阳之别,男女祭仪之差,把天子之服定为九种,祭服六,常服三:王后之服定为六种,祭服三,常服三。年龄消费生活总是有儿童、少年、青年、中年、老年、墓年或晚年的差别,于是服饰也形成不同年龄的类型。如男子二十性衽礼,要改服装,戴乳帽,与少年时代告别。职业人们穿着衣服都要以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活动的便利为要求,同时,衣物的构成原料也往往与自己的职业有一定关系。比如,猎户的猎装,既要方便狩猎,又常常是用猎物的毛皮制成。地位人的服装本来不具备这种标志,但是,随着搴族制度、社会制度和阶级等级的分化,身份的尊卑,地位的高低都促成了服饰习俗的变化,彩成了不同地位、等级的人穿戴也对应不同的特点。用途穿着打扮经常受到社会生活需要的制约。从个人生活需要出发就有内、外衣等区分:从个人活动需要出发又有便服、常服与劳动服、礼服之分:从社会礼仪需要出发,还有过、婚、寿、丧及各种节日的专用礼服。民族由民族传统及民族差别形成的装束上的特点,是服饰的最鲜明的标志。民族生活和文化传统形成了各民族在服饰上的审美标准。服饰样式、花色都按本民族惯例形成。季节不同地带气温产生不同的服饰,同时,春、夏、秋、冬四季所分单、夹、棉、皮四季衣服,也各有类型,一适应不同季节的气候。质料这是和经济生产、自然地理条件有关系的因素。由原料的经济价值和质量派生出了服装质料的差异以及由此而标志的身份、地位的差异.色彩色彩的服饰民俗有两种性质:一种是色彩所标志的装饰美的性质;另一种是色彩所标志的信仰方面的性质。两者在民俗发展中往往是结合的。样式在发展中根据人体各部位的活动便利及特点形成规格,又不断创新,发展至今。衣服样式的关健部位在领、袖、襟、带上;衣服的规格在长短、宽窄、肥瘦上。工艺由编制、印染、绣嵌、裁缝等工艺技巧的传承所构成的服饰习俗。以上各要素融会在一起,在多少世纪中才形成了整个服饰的民俗,因此,服饰民俗是综合的,不能从某一项单一要素去考察它的特点。三、服饰民俗的惯制与分类(一)服饰民俗的惯制1.礼仪的惯制2.观赏的惯制3.实用的惯制(二)服饰民俗的分类1.因季节、气候不同形成的服饰民俗2.因民族、地域差异形成的服饰民俗3.因性别、年龄差异形成的服饰民俗4.因场合不同形成的服饰民俗5.因职业、地位不同形成的服饰民俗第二节中国民族服饰民俗的发展与变化观看视频资料:二。二0中阈装束彳复原秀现埸视频(完整版)https:/WWWvideoBV13J4117752/?spm_id_from=333.788.videocard让学生将中国民族服饰的流变与视频结合起来进行学习。一、民俗服饰的产生关于服饰民俗产生的解释,最早比较流行的是"遮羞布"的理论。它以现存原始部落的人们,无论男女都用树叶或草或条带物遮蔽自身性器官为证。这在民俗学中是没有根据的立论,因为古老民俗对性的崇拜,是对人类自身再生产的原始信仰,只有加强保护的动机,没有引起羞耻的可能。因此,服饰的保护作用才是第一的。二、民俗服饰的发展服饰由最初的遮身蔽体之物发展到今天,经历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大体经历了下述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以遮身蔽体,防寒御暑为主要目的。这时期服饰的特点是:服饰的性别差异、年龄差异还未形成,地区之间的差异也很小,差异性主要因自然条件的不同而形成。第二阶段,服饰除用遮身蔽体之外还以适应生产需要为主要目的,并因生产条件的不同而产生明显差异。如游牧民族多穿宽大长袍,以便于骑马放牧,并保护腰腿不受风寒。水乡i民多穿短衣短裤,便于撒网捕鱼。第三阶段,服饰成为社会角色和等级身分的标志,随着家族制度、社会制度的变化和社会等级的变化而变化,身份的尊卑,地位的高低,都在服饰上有所显示.黄色衣服是皇家的标志,紫色衣服是达官贵人的标志,灰色、蓝色衣服成了贫民百姓的标志。第四阶段,服饰除具有上述功能外,还能反映出某些社会观念、政治观念方面的变化。在社会观念、政治观念复杂化之后,服饰的功能也随之产生了某些变化,遮体蔽身的实用性依然保持,但服饰的样式、图案、花纹则涵纳了更多的社会内容,如礼仪伦常、求吉心理及民族自我意识等。随着历史的发展,人民生活的领域越来越扩大。但服饰的演变却走着相反的道路,即愈来愈简单,愈来愈大方。在现代服饰上的等级身份界线和行业界限也在逐渐削弱或消失。许多民族只在节日庆典才穿民族服装。典型案例欧洲的秋李街头时装引起的思考当我们漫步在新千年初秋的欧洲街头,会发现这样的情景:男人们可以穿着款式经典的轻质西装,为方便起见三粒扣被悄悄地换成了拉链;可以身穿T恤,脚蹬运动鞋,头戴休闲帽,却套上条挽起了裤脚边的正统西裤;年轻的女士可以穿着高衩长裙与高跟鞋,挽着恋人的手悠闲地在街头漫步:也可以毛杉短裙配搭海盗头巾,多余的外套在腰间轻轻一系,手提精致的皮包在街头健步如风,同样不失女性优雅本色:史禺奇的是穿着纯羊绒的修长大衣,居然拎着个黄包塑胶方便袋作手袋四处闲逛。这种穿着方式打乱了欧洲服饰的传统层次,把以往互不相干的服饰细节混淆搭配。是一本正经的欧洲人不会穿衣了?还是正装一旦降落街头就变了味道?你如何认识这种现象?又是如何看待职业装?(资料来源中国民俗网)【分析提示】其实这正是服饰随着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现今的欧洲街头时装正反映了一种新的趋势:它既不脱离惟美的传统审美思想,大方得体且具备高级品质:又接受了年轻化思潮的内涵,尊重个体随和与惬意的选择。正装的界限已开始模糊,更符合崇尚自由,回归自然的风尚。但是,办公室的准白领自是不能在上班时间展示都市中正在流行的过于前卫的闪光面料和夸张新奇的颜色款式的。质地上乘、简洁大方的套装还应该是职业人的首选,如再加上点睛的配饰,优雅干练的风度便在自信和聪慧中得到最充分的体现。补充阅读资料:汉族服装的特点汉族的服饰,在式样上主要有上衣下裳和衣裳相连两种基本的形式,大襟右衽是其服装始终保留的鲜明特点。不同朝代、不同历史阶段,又各有不同的特点:1,五种正色。在服饰的色彩上,汉族视青、红、皂、白、黄等五种颜色为"正色"。不同朝代也各有崇尚,一般是夏黑,商白、周赤、秦黑、汉赤,唐服色黄,旗帜赤,到了明代,定以赤色为宜。但从唐代以后,黄色曾长期被视为尊贵的颜色,往往天子权贵才能穿用"2、神秘的中国术。服饰的原料,主要有麻布、丝绸、棉布、毛呢、皮革等。汉族的染织工艺,以其历史悠久、技术先进、制作精美而在世界上独树一帜、享有盛誉。古代染织,特别是丝织方面,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是世界上独有的。古代的染色技术也极为卓越和先进,不仅颜色种类多,色泽艳美,而且染色牢固,不易褪色,被西方人誉为神私的“中国术"。其方法大体可分为织花、印染、刺绣、书花四大类。3,由抽象到写实的衣服图案。汉族服饰的装饰纹样上,多来用动物、植物和几何纹样。图案的表现方式,大致经历了抽象、规范到写实等几个阶段。商周以前的图案,与原始的汉字一样,比较简练、概括,抽象性强烈。周朝以后至唐宋时期,图案日趋工整,上下均衡、左右对称,纹样布局严密。明清时期,已注重于写实手法,各种动物、植物,往往被刻画得细腻、逼真、相栩如生,仿佛直接采撷于现实生活,而未作任何加工处理,充分显示了汉族人民的勤劳与智慧。资料来源中国民俗网。第三节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民俗中华民族共有56个,其中少数民族55个。在中国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兄弟民族在不同的自然条件和社会背景下,形成了本民族的服饰民俗,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地方风格,使中华民族服饰文化更加绚丽多彩。一、东北少数民族服饰1.满族满族过去一年四季都穿袍服,袍服中的最具有特色的是旗袍。满族妇女的旗袍最初是长马甲形,后演变成宽腰宜筒式,长至脚面。领、襟、袖的边缘镶上宽边作为装饰。坎肩是满族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制作精致,不仅镶上各色花边,而且绣有花卉图案。过去男子留长发、结辫,而妇女不仅留发、结辫,还挽髻等。满族把深绎色看做福色,倍加宠爱。另外还崇尚白色,常用作镶边的饰物。满族妇女擅长刺绣,服饰的衣襟、鞋顶、荷包及枕头上,到处都可看到龙凤、鹤鹿、花草等吉祥图案。2.朝鲜族朝鲜族男子通常穿短款上衣,斜襟、左衽宽型袖筒,下身穿宽腿、肥腰、大裆的长裤。外出时喜欢穿斜襟长袍,无纽扣,以长布带打结。过去习惯戴笠,现在青年男子戴鸭舌帽,中老年人戴毡帽.儿童上衣的袖筒多用色彩斑斓的"七色缎”作料,就像彩虹在身上飘逸。女服则为短衣长裙,喜欢选用黄、白、粉红色衣料。朝鲜族的鞋从木屐、草履到草鞋、麻鞋,宜至近代男子宽大的长方形胶鞋、妇女鞋头尖面跷起的船形胶鞋,无不别具一格。二、西北少数民族服饰1.蒙古族蒙古族男女老少一年四季都喜欢穿长袍,春秋穿夹袍,夏季着单袍,冬季着棉袍或皮袍。男袍一般比较宽大,尽显奔放豪迈:女袍则比较紧身,以展示出身材的苗条和健美。男装多为蓝、棕色;女装则喜用红、粉、绿、天蓝色。蒙古族服饰包括首饰、长袍、腰带和靴子。腰带是蒙古族服饰重要的组成部分,用长三四米的绸缎或棉布制成。蒙古族钟爱的靴子分皮靴和布靴两种,蒙古靴做工精细,靴帮等处都有精美的图案。佩挂首饰、戴帽是蒙古族习惯,玛瑞、翡翠、珊瑚、珍珠、白银等珍贵原料使蒙古族的首饰富丽华贵。蒙古族的男子,头顶都留有长辫,腰间挂小刀和火镰。已婚妇女梳两个长辫,用黑布做两只辫套把辫子装在里面吊在胸前,辫套上绣有花纹图案或缀以银质圆牌首饰,蒙语叫"哈都尔”。蒙古族妇女佩带的饰物,除了头饰、耳环、项链、手锡、戒指以外,还有种佩挂在袍子右上襟扣子上的饰物,叫“哈布特格”,"哈布特格”有时候被作为友谊、爱情的信物,送给朋友或恋人。2.维吾尔族维吾尔族传统的民族服装为男子穿绣花衬衣,外套斜领、无纽扣的"裕拌”,“裕拌”身长没膝,外系腰带。在北疆因天气较寒冷,外套常常有纽扣。妇女则喜欢穿色彩艳丽的连衣裙,外面往往还套穿绣花背心。男女皆喜欢头戴绣花小帽,脚穿长筒皮靴。维吾尔族在此服装用料上喜欢选用纯毛、纯棉、真丝、真皮,妇女喜欢艳丽的衣物,并以耳环、戒指、手镯、项链等饰物点缀。手工刺绣是维吾尔族的传统工艺,衬衣、背心及小圆帽上均绣有花纹图案。3.哈萨克族哈萨克族是以草原游牧文化为特征的民族,服装便于骑乘.男子服装主耍有皮大衣、皮裤、衬衣、长裤,多选用白布为原料制作而成。衬衣采用套头式,青年男子还喜欢在衣领处绣有花纹图案,五颜六色,十分漂亮。妇女多穿以绸缎、花布、毛纺织品缝制的连衣裙,喜欢选用红、绿、淡蓝色II姑娘和少妇的连衣裙,袖子绣花、下摆缝花边,十分艳丽。妇女的帽子、头巾颇为讲究。哈萨克传统的手工艺术是颇具盛名的刺绣,手法有挑、贴、补、钩、刺等,各种美丽图案处处可见,颜色五彩斑斓。4回族回族由于散居的原因,在服饰上最具有民族特色的就是礼拜帽,一般是用白布制作,式样为无檐小圆帽,也有戴黑色的,最初是作礼拜时戴,现在己成为民族标志,平日也随处可见。回族妇女习惯戴披肩盖头,只把脸露在外面,根据年龄的不同,选用的颜色有所不同,姑娘用绿色的,中年用青色的,老年用白色的。三、西南少数民族服饰1.独族藏族服饰在藏族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农区男子一般穿黑白港倍(藏族地区出产的-种羊毛织品,可做床毯、衣服等)或哗叽藏袍,衣裤套穿在白衬衣上,外束色布或绸子腰带;妇女藏袍的用料同男装,冬袍有袖,夏袍无袖,内衬各色绸杉,腰前围一块毛织的彩色横条“帮典",风格独特。牧区男子多穿肥大袖宽的皮袍,大襟、袖口、底边等处都镶着平绒或毛呢,外束腰带:妇女也穿皮袍,皮袍以“围裙”料和红、蓝、绿色呢镶宽边,美观漂亮。藏靴主要有“松巴鞋”和"嘻洛鞋"。藏族男女的头、手、胸、腰上都喜欢佩戴用珠宝、金、银、铜、玉、象牙等制作的精美首饰。2.傣族傣族的传统服饰,男子多穿对襟或大襟无领短衫,肥筒长裤,也有少数人穿深色筒裙,用白、吉、浅蓝、淡黄色的布包头;女子服饰因地域不同而有明显差异。西双版纳的妇女上穿白色、绯色或淡绿色紧身窄袖短衫,下着各种花样的长及脚面的筒裙,束银腰带,喜欢留长发,并挽髻于顶,插上梳子或鲜花,典雅大方;也有用大布巾包头的。德宏和耿马的妇女上穿齐腰短衣,下着色彩艳丽的筒裙,发髻位于脑后,余发散拖络在背后。服饰衣料过去为土布,现多为丝绸、细花布,更显傣女亭亭玉立、婀娜多姿的身材。3.白族白族崇尚白色,男子的包头,女子的帽箍,男女上衣、裤子都喜欢用白色和接近白色的浅绿、浅蓝等颜色。白族妇女常将色彩艳丽的图案绣在挂包、裹背、腰带、包头布、鞋等饰物上。淡雅朴实,色调和谐,审美境界高雅大理的白族男子身着白色对襟上衣和黑领坍,下穿白色长裤,头缠白色或蓝色头帕,肩挂手绣挂包。妇女多穿白色或穿浅蓝色右衽上衣,下着白色或浅蓝色宽裤,腰系绣花或缀有乡花飘带的短围裙,足蹬绣花鞋。4.纳西族纳西族过去以自织的麻布或粗布为衣料,吉壮年喜穿白色,老年人喜欢黑色,以表现其二元对立的宇宙观。纳西族女子喜欢穿红、蓝、紫色并用彩色布镶边、钉双排扣子的上衣,浅蓝或白色的衫里的双层百褶长裙,用丝线绣五彩花边。腰束红、黄色彩带,脚穿吉布绣花鞋。纳西族最具特色的服饰是妇女的"七星披肩",缀以圆形花片。双肩各有一个大的,背上并列7个小的,分别象征日、月、星辰,表示披星戴月勤劳不息,恶鬼不敢近前。5.彝族转族服饰款式繁多,一般男女上衣右开襟、紧身,袖口、领口、襟边都绣有彩色花边。身披羊毛织成的斗篷“擦尔瓦”,颜色多为黑色或羊毛本色。下装男女有所不同,男子又有3种不同大小的裤脚,最大的达到2米,最小的仅能包住脚颈。女子下装为"其长曳地”的百招裙,是由几种不同颜色的布料连接起来的,缝合处粘贴花边,绚丽多姿,十分漂亮。男子蓄发堆舍于头顶,再缠数丈长的包头帕,把前面缠裹成尖堆状,斜插额前的头帕外,做成勇武的"英雄结”,左耳戴缀有红丝线的红黄大耳珠,不留胡须。妇女包绣花头帕,喜戴耳坠、手铜、戒指、领花等金银饰物。6侗族侗族男子上衣有对襟、左衽和右衽3种,下着长裤,裹绑腿。缠头布为3米长的亮布,两端用红绿丝线绣着-排锯齿形图形。盛装时戴"银帽",并佩戴其他银质饰物。女子穿裙时,上身以开襟紧身衣相配,胸部围青色刺绣的剪刀口状的"兜领”;裹绑腿穿裤时,以右衽短衣相配.盛装时,妇女多穿鸡毛裙,也有穿右衽无领上衣,以银珠为扣,环肩镶边,足蹬翘尖绣花鞋。侗族妇女喜欢佩带银花、银帽、项圈、手镯等银质饰物。侗族的衣料多为自织自染的“侗布”,有粗纱、细纱之分。侗族妇女擅长刺绣,手工技艺精湛。7.苗族苗族妇女较典型的装束是短上衣,百褶裙。苗族衣料过去以麻织土布为主,普遍使用独具特色的蜡染、刺绣工艺。裙子以白色、青色居多,服饰的用料、颜色、款式、刺绣等方面,都极具民族风格。配饰以头、颈、胸及手等部位的银饰为多见,苗族的银饰在各民族首饰中首屈一指。8.布依族布依族男子上穿对襟或大襟的短衣。下着长裤,也有穿长衫长裤,缠青色或花格头巾,色调以青蓝色或白色为主。妇女般穿大襟短衣,下着长裤,衣襟、袖口等处镶着彩色花边,裤脚处也镶着花边,头缠吉色或花格头巾,或将白色印花头帕搭在头上,青年女子的胸前还挂着绣有漂亮花纹图案的围腰。布依族妇女喜欢佩戴银质的手镯、耳环、项圈、足蹬尖鼻绣花鞋,布依族服饰整体色调淡雅朴素,与自然界保持着天然的和谐。9.壮族壮族男子多穿对襟上衣,纽扣以布结之。胸前缝-小兜,与腹部的两个大兜相配,下摆往里折成宽边:下裤短而宽大,有的缠绑腿,扎绣有花纹的头巾。妇女穿臧育色或深蓝色矮领、右衽上衣,衣领、袖口、襟边都绣有彩色花边;下着黑色宽肥的裤子,也有穿黑色百褶裙,上有彩色刺绣,下有彩色布贴,色彩绚丽耀眼。扎布贴、刺绣的围腰,戴绣有花纹图案的黑色头巾。节日或赶墟歌场穿绣花鞋,披戴绣花垫肩。10.瑶族瑶族各支系服饰存在较大差异,男子服装以吉蓝色为基本色调,以对襟、斜襟、琵琶襟短衣为主,也有的穿交领长衫,配长短不裤子,扎头巾、打绑腿,朴实无华。妇女服饰有穿大襟上衣,束腰着裤的;有穿圆领短衣,下着百褶裙的:还有穿长衫配裤的。瑶族服饰的花构图风格独特,整幅图案均为几何纹。瑶族头饰特点更为突出,有"龙盘”形、“A”字形、"飞燕”形等。瑶族染织业发达,服装均用自染的土布制作,有一套完整的蓝靛印染技术。色彩常用红、绿、黄、白、黑五种,服饰制作采用挑花、刺绣、织锦、蜡染等工艺。11京族京族服装服饰特点鲜明,简便飘逸。男子一般穿及膝长衣,袒胸束腰,衣袖较窄。妇女内挂菱形遮胸布,外穿无领、对襟短上衣,衣身较紧,衣袖很窄,下着宽腿长裤,多为黑色或褐色。外出时,外套淡色旗袍式长外衣,衣袖仍然很窄。妇女染黑齿、结“砧板舍”的习俗依然存在于少数妇女当中。京族最有特色的装饰是他们的斗笠。12.毛南族毛南族男子以前有着唐装的,也有穿琵琶襟上衣的。妇女则穿右襟上衣,宽脚滚边裤。上衣的襟边及袖口有三道镶边,一宽两窄,十分别致。毛南族的衣料多为吉、蓝色,以银质的手镯、项圈等装扮,蓝白分明,格外清秀。小姑娘系-块绣着精美花纹的长方形围腰,更显得婀娜多姿。"顶卡花”(花竹帽)是毛南族手工产品中的精品,毛南族妇女视为精美、珍贵的装饰品,帽顶编几十个蜂窝眼,内衬以油纸及花布,使蜂窝眼与周围花纹相映衬,极其美观防雨防晒,美丽容颜,兼具实用与装饰两种功效四、中南少数民族服饰1.土家族土家族男子过去穿琵琶襟上衣,缠育丝头帕:妇女着左襟大褂,滚二三道花边,衣袖比较宽大,下着镶边筒裤或八幅罗裙,喜欢佩戴各种金、银、玉质饰物。土家族现在平日着装己没有民族特色,只有喜庆节日、隆重集会或边远山村,才有传统民族服饰展示风采的机会。2.畲族畲族男子过去般穿着色麻布圆领、大襟短衣,长裤。冬天套没有裤腰的棉套裤:老年男子扎黑布头巾,外罩背搭。结婚礼服为青色长衫,祭祖时则穿红色长杉。妇女服饰因居住地区不同,款式各异。番族妇女服饰以象征万事如意的"凤凰装”最具特色,即在服饰和围裙上刺绣着各种彩色花纹,镶金丝银线,高高盘起的头髻扎着红头绳,全身佩挂叮叮作响的银器。畲族对自然之色蓝色和绿色具有特殊的爱好,除此,红、黄、黑也是畲族妇女服饰常用的颜色。服饰条纹图案排列有序,层次分明,衣领上常绣一些水红、黄色的花纹。3.黎族黎族男子般穿对襟无领上衣和长裤,缠头巾插雉翎:妇女服饰有地区差异,有些穿黑色圆领贯头衣,衣服的饰物很多,领口用白绿两色珠串连成三条套边,袖口和下摆以贝纹、人纹、动植物纹等装饰,前后身用小珠串成彩色图案。下穿紧身超短筒裙,花色艳丽。有些身着黑、蓝色平领上衣,袖口上绣白色花纹,后背有一道横条花纹,下着色彩艳丽的花筒裙,裙的合褶设在前面。盛装时头插银钗,颈戴银链、银项圈,胸挂珠铃,手戴银圈。头系黑布头巾。黎族妇女擅长纺织。黎锦、筒裙等衣物,色彩斑斓,图案新颖,质地细腻,经磨耐用。五、台湾服饰民俗台湾的高山族服饰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差异,但有地区差异。台湾南部的男子穿对襟长袖上衣,外套坎肩式短褂,系宽腰带,垂其两端的作为前裙。衣袖、领、腰及下摆都镶上彩色花边,用黑布缠头,经常戴藤盔或木盔。女子服饰分为短衣长裙、胸前挂一块斜方胸衣,有的上身只穿一个背心,下身横围一块腰布,冬天用一块方布自左肩围裹其身,头戴木制八角头盔。高山族男女都喜欢佩戴饰物,如贝料、兽牙、羽毛、兽皮、花卉、钱币、竹管等,全身上下被装点得五光十色。妇女刺绣享有盛誉。案例女子穿旗袍须注意什么?旗袍是中国的传统服装,是中华民族中最具魅力的精华所在。做工考究、面料高档的旗袍成为正式场合最隆重的选择。旗袍紧扣的高领,给人以含蓄、雅致的感觉,紧贴的腰身特别是两边或-边的开衩,行走时下角轻微飘动,若闭若开,令人有轻盈俏丽之感。再加上近年来的中西合璧,旗袍之美真是变化多端、美不胜收。遗憾的是生活中一些女性着旗袍,不但没有为自己增色反而糟踏了高贵典雅的旗袍之美:上穿旗袍下穿旅游鞋:旗袍开衩处穿半截短袜;旗袍里面还穿着踏脚裤外罩丝袜:上穿旗袍,下面着布鞋;穿旗袍却骑着自行车;穿着旗袍高跟鞋在风景区游玩;穿着旗袍翘二郎腿而且还来回乱晃;穿着旗袍站着迎宾但含胸凸肚,诸如此类都是了解着旗袍的礼仪知识的表现。请回答女子穿旗袍须注意什么?【分析提示】旗袍是集温柔、典雅、高贵、端庄于一身的服饰,不了解着旗袍的礼仪和不具备一定的气质风度,就不如不穿旗袍。首先,穿旗袍者要有良好的站、坐、走姿,行为端庄,动作优雅,腰身挺拔;其次,旗袍应与场合相符,i般是室内的宴会、晚会、祝贺聚会等。着旗袍应下配肉色连裤袜、中或高跟皮鞋,手拿无带式小坤包,化淡妆、必要时还应配上首饰。旗袍外应有大衣、风衣、斗篷之类的外套相匹配,不直接穿在马路上招摇。最后,不宜穿旗袍上班、上下公交车或是骑自行车。若是赴晚会穿上了旗袍,最好是让男士到门口叫一部车直接上车。旗袍是服饰中的贵族,对气质、风韵有很苛刻的条件要求,酒店员工在穿着时一定要慎重。【鞋的由来】鞋的历史,已相当久远。古称鞋为靴或履。大约在500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即出现了兽皮缝制的最原始的鞋。3000多年前的周易已有履字。诗经上"纠纠葛屣,可以屣霜"里的''屣",就是一种比较简诲的用麻、葛编成的鞋。每一种鞋,都有自己的历史沿革。皮靴是战国时孙膑发明的。孙膑被宠涓敲碑了膝盖骨后,不能行走,就用硬皮革裁成"底"和"帮",然后缝成高皮靴。孙膑就穿着这种皮靴乘车指挥作战,打败庞涓。中国历史博物馆里珍藏着一双2000余年前的皮靴。尖头鞋发源于法国。据说,是一个伯爵为了掩饰他那双畸形脚而做的。后来人们就觉得它的式样新鲜奇特,争相仿效。关于高跟鞋的由来,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源于法兰西国王路易十四。当时,路易十四苦于自己身材矮小,不能在臣民面前充分显示他高贵的气度,就吩咐手下人为他定制了一双高跟鞋。此后法国贵族另女们纷纷仿效,并很快传遍全国乃至欧洲大陆。还有一种传说是,15世纪时威尼斯有个商人,外出时害怕漂亮的妻子行为不端,就给妻子定做了一双后跟很高的鞋,以防止妻子外出。可妻子看到这双奇特的鞋后,觉得十分好玩,就让佣人陪着她走街串巷,出尽了风头。人们觉得她的鞋很美,争相仿故。于是高跟鞋很快就流行开了。典型案例欧洲的秋季街头时装引起的思考当我们漫步在新千年初秋的欧洲街头,会发现这样的情景:男人们可以穿着款式经典的轻质西装,为方便起见三粒扣被悄悄地换成了拉链:可以身穿T恤,脚蹬运动鞋,头戴休闲帽,却套上条挽起了裤脚边的正统西裤:年轻的女士可以穿着高衩长裙与高跟鞋,挽着恋人的手悠闲地在街头漫步;也可以毛衫短裙配搭海盗头巾,多余的外套在腰间轻轻一系,手提精致的皮包在街头健步如风,同样不失女性优雅本色;更离奇的是穿着纯羊绒的修长大衣,居然拎着个黄色塑胶方便袋作手袋四处闲逛。这种穿着方式打乱了欧洲服饰的传统层次,把以往互不相干的服饰细节混淆搭配。是一本正经的欧洲人不会穿衣了?还是正装一旦降落街头就变了味道?你如何认识这种现象?又是如何看待职业装?(资料来源中国民俗网)【分析提示】其实这正是服饰随着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现今的欧洲街头时装正反映了一种新的趋势:它既不脱离惟美的传统审美思想,大方得体且具备高级品质;又接受了年轻化思潮的内涵,尊重个体随和与惬意的选择。正装的界限己开始模糊,更符合崇尚自由,回归自然的风尚。但是,办公室的准白领自是不能在上班时间展示都市中正在流行的过于前卫的闪光面料和夸张新奇的颜色款式的。质地上乘、简洁大方的套装还应该是职业人的首选,如再加上点睛的配饰,优雅干练的风度便在自信和聪慧中得到最充分的体现。第四节服饰民俗与旅游服饰以其非常鲜明的实用性、审美性、文化性特征成为一项重要的旅游资源。一、服饰民俗的文化内涵服饰民俗,是一个民族或地区在穿戴配饰方面的物质创造,它既表现为“物”的文化形态,又体现了“精神"的文化形态,是该民族、该地区文化的重要载体。(一)服饰民俗是旅游审美不可或缺的主要内容(二)服饰民俗是一个民族或区域历史的缩影(三)服饰民俗是民族的标记二、服饰民俗的旅游文化价值()构景要素,满足游客视、听享受服饰民俗具有极强的民俗地域特征,是民俗旅游景观极其重要的构景要素。它们总是以色彩、面料、纹饰和款型等元素组合而成的整体效果予游客不同层次的协和之美,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1.与各自民族体貌特征的协和,如傣族服饰2.与各自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的协和,如藏袍3.与周围景色的协和,如哈尼族的服饰(二)旅游商品,满足游客旅游购物需求(三)参与体验,满足游客求奇求趣心理(四)文化吸纳,满足游客多元旅游需求三、服饰民俗旅游开发的思路(模式)(一)博物馆陈列(一)民俗服饰装扮(=)民俗服饰体验(四)服装表演(五)服饰商品四、服饰民俗旅游开发注意事项(一)与其他旅游资源组合开发(二)与环境相协调(三)把握民族浮士德本质特点,注意多样性与独特性的统一(四)开发方式既可采用单一方式,也可以多种方式组合(五)要充分利用节庆,集中展示民俗服饰口本讲小结本章阐述了服饰民俗的产生、发展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与文化内涵。介绍了中外各国的服饰民俗。影响服装的主要因素是:性别、年龄、职业、地位、用途、民族、季节、质料、色彩、工艺、样式等。它包含的社会文化观念有:崇家敬祖,强调礼仪伦常;求吉心理:表现民族的自我意识:成为某种政治观念的载体。r解找国少数民族及各国的服饰民俗,在旅游交往中要做到相互尊重、相互学习。五、作业1.服饰民俗体现了哪些社会观?2.影响服饰民俗的主要因素有哪些?从古至今,服饰民俗是如何变化发展的?3.试述服饰民俗的文化旅游价值及开发模式。六、主要参考资料1.乌丙安民俗学原理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年1月2.邓永进,薛群慧,赵伯乐民俗风情旅游云南大学出版社.1997年12月3.巴兆祥中国民俗旅游福建人民出版社.2011年9月4.丹增中国少数民族节日中国画报出版社.2004年I月5.姜若恩,张国杰中外民族民俗旅游教育出版社.2004年8月七、课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