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技术学校“十四五”专项规划.docx
XXXX职业技术学校“十四五”专项规划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按照国家职业教育实施方案、省职教"十条"、教育部XX省人民政府关于整省推进提质培优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的意见、关于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意见等相关文件精神,以及市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事业发展要求,以"提质培优、增值赋能"为主线,遵循职业教育发展规律,找准突破口和着力点,加快学校发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提高专业建设水平和毕业生培养质量,构建更加适应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开放办学运行机制,大幅提升服务经济社会能力。一、学校发展现状(一)教育教学方面1.加强制度建设,严格组织教学实施。学校的教学管理制度建设已形成了完备的体系,在实施过程中严抓落实,形成了学校"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的品牌。通过实施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行业企业及其他社会组织多方参与学校评价以及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制度,促使学校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和社会声誉。学校也因为积极开展教学诊改工作,成绩卓著,被选为青岛市十所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试点学校之一。被评为青岛市首批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示范学校、首批青岛市创客试点学校。我校春季高考升学人数与达线率始终居区市前列,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奖牌数,连续两年位于全国前十强,学生双证书率达100%,职业资格技能鉴定通过率均在90%以上。(1)根据教学质量评价和考核实施细则,遵循全面评价和重点评价、过程监控和结果评价相结合的原则,成立了教学质量测评组,通过随机抽查教学常规、听课、学生评教等形式,对教师的师德水平、教学规范、教学能力、学生能力培养等进行检测。测评成绩作为教师评先评优、绩效工资发放的依据。(2)实行学校中层以上领导听课制度,每学期听课20节/人以上,对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反馈指导;成立了以教学分管校长为组长的教学督查小组,定期或随机对教师的教学常规、教学行为等情况进行检查,并将结果计入教师业绩考核。(3)严格执行专业教学计划,落实教育部颁发的教学大纲与专业教学标准。各专业制定实施性教学计划和大纲,教师依此制定学期授课计划并按照计划进行授课。教材的选取、使用均按教学计划和大纲要求实施。(4)教师上课填写教学日志,对学生的出勤、上课表现等做出实情记录,对上课教师和各班学生的考勤,构建全方位的监管体系。(5)教务处、专业科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不定期的巡回检查,将结果及时告知班主任,纳入对班级学习情况的考核,并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进行监督检查。(6)组织教研活动。全校教研、专业科教研以及各专业各学科教研相结合,每周三下午定期组织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进行集体备课,讨论研究教学方法的改进,促进教学质量提升。(7)学校制定了教师工作量补贴核算办法等文件。每月根据教师工作量,计算出教师超课时工作量补贴。既体现了多劳多得,又有利于对教师工作量大小的监督考核。(8)制订了教师专业成长培训规划,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类业务培训、教学比赛。组织面向全体教师的校内教学业务培训,并派出骨干教师参加全国各地举办的业务培训,开阔眼界,提高认识,促进教学水平提升。鼓励教师参加信息化教学比赛、优质课、说课、课件制作、微课等各种教学比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促进了教师专业水平及教学能力提高。(9)通过近几年市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的教育教学督导评估,不断强化管理,增强监督检查力度;根据督导评估反馈的问题,及时改进,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学行为规范,校风、教风、学风良好。近三年,学校教育教学专项督导评估皆为优秀等级。2.组织多方参与教学评价和教学质量监控,全方位提高教学质量。(1)学校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和其他社会组织,成立了教育教学评价小组,共同制定了侧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和突出职业能力的评价标准、体系、实施办法,使学校教育质量与社会人才需求标准有机融合。(2)经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教育局的评估验收,学校建立了维修电工、电焊工等工种的职业资格技能鉴定点。实现了管理运行制度化,组织实施社会化。针对各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工种,组织学生参加劳动部门的职业资格技能鉴定,考核通过率在90%以上。(3)定期组织骨干教师到企业一线,了解学生的工作表现,收集企业对学生知识技能结构的评价,依此优化教学计划,调整教学内容。在企业对各学校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中,我校在多家单位评价中排名第一。(4)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利用召开家长会等时机,征求家长和社会对学校在教育教学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改进教育教学工作。(5)我校为社会和企业培养输送了大批人才,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在当地的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中,成绩突出,学校被确定为黄岛区人事局人才培训基地、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6)在青岛市政府的教育教学督导评估中,历年来学校被评为优秀等级。3.建立了实践教学与"做学一体”教学模式。(1)学校积极探索专业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按照职业活动过程和职业教育规律,在宏观上构建了三种教学管理模式:一是"2+1"两段式,学生在校学习两年,最后一年到企业顶岗实习;二是"双循环交替式",学习-见习一再学习-再实习,递进式提升;三是1.5+0.5+1的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2)在课堂教学、实训过程中,以行动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实施"做中教、做中学”,构建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模块化教学模式。在职业活动的情境中开展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3)根据专业特点推广实施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模拟教学等教学方式,并进行了与之配套的课程建设、教材开发、设备投入、实训场所改造、评价体系改革等,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水平,全面提升了教学质量。(4)坚持“教学有效"原则,搭建“高效课堂”。从教学观念、课堂目标、活动方式、教材运用、课堂悬念、课堂开放等方面入手,创新科学的课堂评价标准,引导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根据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群,开设相应的选修课程,拓宽就业能力。使教学"效率、效果、效益”三统O(5)改革评价模式,完善“多元化发展性评价”实施办法,建立了以能力为核心的学生评价模式,引导学生全面发展。(二)专业建设方面近五年,围绕青岛市职业学校专业布局调整,逐步淘汰焊接技术应用、电子技术、农村机械与自动化专业。农村经济管理专业控制招生规模。新增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大数据技术应用、影视与影像技术、计算机动漫与游戏制作、社会文化艺术等五个专业,和青岛职业技术学院、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XX科技职业学院、潍坊工程职业学院、济南职业学院、XX服装职业学院等省内知名高校在10个专业开展五年贯通或三二连读,办学层次更加丰富。和XX科技大学在计算机技术应用专业开展三加四贯通培养,2020年正式招生。1.专业特色更加突出。学校不断优化专业布局,重点发展三大专业群和两个特色专业,其中计算机技术应用、电子商务两个专业参与XX省品牌专业立项建设,计算机技术应用、电子商务、机电技术应用、学前教育、汽车运用与维修等五个专业为青岛市骨干专业。学校连续四年承担全国职业院校信息技术技能大赛,信息技术专业在全国有较高的声誉。2实训基地条件更加优越。青岛市、黄岛区财政累计投资超4000余万元,建成信息技术、数控、机电、汽修、电子商务等6000平方米的先进校企合作大楼和实训车间,车间实训设备先进,可进行信息技术类实习、电子商务实习、机电技术类实习、学前教育类实习、汽修实习等。建有设施完善的信息技术、学前教育、汽车车匠等实习车间,以及物联网、通信控制、3D打印、网络空间安全、钢琴室等十几个标准实训室。投资700余万元新建成了360双创基地、美仑车匠、物联网、通信控制实训室,满足了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等实训教学。学校实训基地除满足我校师生实习实训外,还可以完成国赛、市赛赛前培训及承办比赛,西海岸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等任务。3.产教融合更加紧密。学校积极参与青岛市现代学徒制试点,在动漫、影视、汽修、机电等专业和慧杰、海信等知名企业开展现代学徒制,参与教育部"十三五”规划课题现代学徒制青岛实践研究,汇杰、海信被青岛市教育局评为示范基地,电工技术被评为青岛市首批现代学徒制特色课程,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探索出了招生与招工一体,教师与师傅一体,学徒与学生一体的教学管理模式和学校、企业、行业参与的多元化发展性评价体(三)德育建设方面1.学校创新构建了"五个一体"的校企文化融合德育工作体系和"一线两翼"的德育工作模式,搭建了"知一情一意一行"提升职业素养的有效途径。构建的校企文化融合的德育工作体系成果被教育部评为示范校建设典型案例。2.突出德育首位,与海尔集团、海信集团、青岛前湾港、LG集团、松下集团、三承电装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将工业文化、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深度融合,建成具有校企文化融合的德育工作体系,搭建校企文化融合的学校德育工作阵地,探索校企文化融合的中职德育有效方法,3构建"多元化发展性”的学生德育评价机制。增强学生对企业价值观的认同,全面提升学生职业道德、职业思想、职业行为习惯等方面的综合职业素养。是校企文化融合的德育工作体系特色鲜明。4立足"校企一体、产教一体、工学一体"、"双循环递进式”等人才培养模式,从"德育内容、德育方法、评价体系、队伍建设、阵地建设”等五个方面,拓展校企合作范围和层次,优化德育工作机制和方式,促进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紧密结合,构建"五个一体"德育工作模式,引导学生全面发展,提高综合职业素养,赢得企业认可,实现校企共赢。5德育实践活动:一是大力开展“文明风采”活动。学校坚持“人人参与、班班竞赛"的大赛氛围,为"全员德育"提供了有效载体。在青岛赛区和全国复赛中都取得优异成绩。二是学校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校现有专职心理咨询师4名(其中二级心理咨询师2名,三级心理咨询师40名)白丝带志愿者宣誓仪式以及青岛市白丝带志愿者揭牌仪式,白丝带志愿者成为我区的品牌志愿团队。(四)特色亮点项目近五年来,学校始终秉承"对每一位学生负责,让每一位学生成功”的办学理念,以“诚信、敬业、创新、和谐”为校训,继续发扬"追求卓越”的高职校精神。学校先后被评选为XX省优质特色中等职业学校立项建设单位、XX省文明校园、青岛市文明风采大赛优秀组织单位、区"重大活动、重点工作"先进单位。2019年亮点项目信息技术专业群建设获新区一等奖。近年来,学校连续四年承办了全国职业院校信息技术技能大赛,承办"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全国电子商务运营竞赛、全国智能制造职业技能比赛等国家级赛事,以技能比赛为平台,吸引全国职业院校、知名企业参与,开展技能交流和校企合作活动。学校自2015年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以来,共获8金12银8铜,连续五年获奖率保持100%oo其中2018、2019年连续两年获奖数量位居全国奖牌榜十强。二、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一)教学工作方面1.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专业发展缺乏名师带动,高级技能型人才匮乏,企业兼职教师少,教师队伍的实践操作与科研能力不强,学科骨干教师的核心辐射功能仍未能充分发挥,技能型专业教师短缺成为制约学校发展的短板。同时,教师来源渠道单一,多数教师从普通高校引进,直接从企业引进教师存在制度障碍;教师进企业实践锻炼和与企业管理人才、专业人才相互兼职制度落实不力,等等;尤其在聘请企业专家和能工巧匠参与学校教学与人才培养工作方面,缺乏相应的配套政策。这些都是制约着学校教师发展与教师结构优化。要推动师资队伍建设在政策上有突破与创新,实施教师专业标准和公开招聘高层次、高技能人才的办法,引进教师;通过加强教师培养培训、轮训,落实教师在职提升;通过组建结构化的教师团队,分工协作进行模块化教学,打造"双师结构"的师资队伍;促进学校与企业人才双向流动等措施,优化师资结构。这些举措的落实,推动学校师资结构的优化和师资队伍整体质量的提升。在积极引进高端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的同时,形成"能力本位”的教师使用、培养与评价机制。2.职业院校的教材建设存在与企业生产实际脱节,内容陈旧且更新不及时、教材选用不规范等问题。教材,是教学内容的支撑和依据,是实施课程改革的重要载体。加快教材改革与创新,是更新教学内容,推进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措施。3.普通教育课堂教学模式与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相脱节,为了培养符合行业企业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大胆推行面向企业真实生产环境的任务式教学模式,广泛采用项目制、情景式教学,深化校企联合培养教学模式。(二)专业建设方面。1.专业群建设需要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特色不够突出。以三大专业群建设为重点,以厚基础、宽口径的人才规格为目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探索基础模块、必修模块、选修模块为目标的课程体系,专业群内共享共性课程,突出特色课程。2校企产教融合需要进一步加强。一是学校的专业设置+培养方式+课程设置+教学过程等方面与企业需求不符。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机制没有形成。二是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程度需要进一步深入。要强化政策引导,不断寻找校企共建共赢切入点,挖掘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潜力,促进供需对接和流程再造,初步形成混合所有、多元办学的体制,促进形成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三)德育教育方面校企文化融合大多还处在以需求为依托的物质形态阶段,文化方面的合作需进一步深化,将非物质形态的文化,由浅到深,由被动到主动循序引进。校企双方要充分认识到文化融合的重要性和必然性。校企合作中,校方要主动出击,对"软实力"共同进行挖掘,凝练和整合,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在学校与企业的共同需求上,进行积极融合,实现共赢。三、"十四五"期间规划(一)发展目标以''党的领导"为核心,以"XX省优质特色校、青岛品牌职业院校、XX省文明校园、省品牌专业、五年制大专”等品牌建设项目为抓手,实施"112288"工程,即围绕一个中心,搭建一个平台,突出两个重点,构建两个体系,加强八项建设,实现八个创新。一个中心,以提升教学质量为中心。严把教学标准,重点做好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与教材、教学资源、教学过程、评价机制、教师培养、行业指导等校企衔接,深化教学改革,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改革,大力推进做中学、做中教、育训结合,促进学校内涵发展;一个平台,搭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平台。组建校企合作专业联盟,完善现代学徒制培养机制,创新现代学徒制方式,提升校企合作层次,促进产教深度融合,促进"四高”就业;两个重点,推进学校中高职一体化发展,推进综合高中及普职融通多元化的发展,完善职教高考管理体系,打造一流的春考教师辅导团队,强化职教高考工作,树立职教高考品牌;以职业素养教育、职业技能提升及职教高考为重点,完善培养模式和评价模式,突出实践教学,提升学生工匠精神、劳模精神等综合职业素养;两个体系,完善教育质量测评体系、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对学生进行全程、全方位的教育,探索建立"学分银行",实施学分制改革;以学习者的职业道德、技术技能水平和就业质量,以及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水平为核心,建立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八项建设,学生综合素养体系建设、教学模式建设、专业和专业群建设、产教融合机制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智慧校园和信息化建设、实训基础设施建设和学校管理体系建设,夯实学校发展的基石,强化内涵建设,提升育人质量;八个创新,一是育人机制有创新。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育人机制。坚持立德树人,增强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着力培养学生的科学人文素养、工匠精神、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坚持标准引领,健全教育教学标准,主动对接产业发展、技术进步和流程再造;深入推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改革。二是实训基地建设有创新。对接区域产业、乡村振兴、经略海洋、军民融合、新旧动能转换等重大工程和国家“一带一路”的建设,建设校企文化深度融合的高水平实训基地,建设集实践教学、社会培训、企业真实生产和社会技术服务为一体的高水平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推进智慧校园建设,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三是校企融合的校园文化有创新。促进企业文化、劳模人物、技能大师进校园,构建校企文化融合的德育工作体系;营造校园"匠心文化”氛围,通过锻造"匠心型"师资队伍、实施“多元化发展性”的工匠文化德育评价体系,将"工匠精神"培育渗透到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培养大批"齐鲁工匠"后备人才。四是教学管理有创新。以能力为本位,加快教学改革,构建"理实一体化”的高效教学模式,推进"课堂革命”,打造"高效活力课堂”,实施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模块化教学等;统筹推进精品资源共享课、教学资源、教改立项、校本教材、教学成果等一系列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建设。五是产教融合有创新。深度开展校企协同育人改革,探索产教融合深度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组建校企合作联盟和职教集团,建立起学校、企业、学生互惠共赢的发展共同体,完善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使之成为校企合作办学的典范;面向社会和企业,实现产教深度融合,打造数字媒体学徒班和电子商务等学徒班;坚持知行合一、工学结合,校企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强化学生实习实训。六是师资队伍建设有创新,通过"教练型”教师团队培养、科研政策激励驱动和名师工作室带动作用,使教师走专业化发展之路;实施教师素质提升工程,推进名师建设工程、青年技能名师建设计划,培育一批专业(学科)骨干带头人、教学能手、教学名师、教学团队和职教名家;推进专任教师到企业定期实践锻炼制度化,促进校企人才双向交流。七是校企协同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创新。通过校企共建产学研合作基地、多维创客空间,设立企业工作室、创新工作室、技术研发与培训推广中心,打造协同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实现共建共享共赢,为西海岸新区产业培养更多更好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新区企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全面提升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八是学校管理有创新。提升学校现代化管理和治理水平,探索适合职业教育发展的学校内部管理运行机制,修订学校管理制度,完善评价激励机制,推进绩效工资改革制度,使全校激发能动建设活力。(二)完成任务1.继续做好新校迁建工作。高职校校本部占地70亩,西校长期租赁,严重影响了学校的发展。"十四五"期间,在区教育和体育局的领导下,要加快推进新建学校工作,在老校区正常运转的情况下,力争区政府进一步推进新校区的建设步伐,努力建成一所占地300-500亩,投资10几个亿的位居全国一流的集中职教育、五年制高职教育、技术推广、劳动力转移培训和社会生活教育为一体的现代化职校。2.以项目建设为着力点,突出品牌建设。确立品牌思维,精心做好XX省优质特色校、青岛市品牌职业院校项目建设,有序务实推动双品牌建设的开展,继续提升学校办学水平;提升校园文化品质,做好XX省文明校园的后续建设,打造优质文明校园特色品牌;强化专业引领,抓好青岛市骨干专业和计算机、电子商务XX省双品牌专业建设;推进双工程项目,一是做好XX省职业教育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珠山窑的建设工程项目,二是做好科技部"面向中小企业智能生产线关键技术共享服务平台研发”的科技工程项目;推动名师引领,以XX省职业教育丁辉名师工作室项目和马晓燕青岛市职业教育名师为抓手,推动学校名师建设,强化提升师资队伍水平。3提升办学层次,优化办学方式。首先是突出五年制大专和三二连读大专办学模式,每年适度拓展办学规模。在原有和青岛港湾职业学院、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开展的计算机信息管理、数控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三个三二连读大专专业的办学基础上,2020年和青岛港湾职业学院新增港口电气技术,和XX服装职业学院新增美术,和XX电子职业学院新增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与管理三个三二连读大专专业;在原有和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开展的电子商务、学前教育、动漫制作技术五年贯通大专的基础上,2020年新增影视多媒体技术五年贯通大专。其次是开通"3+4"应用型本科办学。2020年,争取和XX科技大学合作开办"3+4”网络工程专业应用型本科。再次是努力办好综合高中,抓好普职融通,做好春季高考。以综合高中、普职融通为抓手,继续强化职教高考工作,锻造我校特色的春季高考办学品牌。4.加强实训室的硬件、软件建设。学校要加大投入,也积极争取上级专项资金、地方配套资金、学校自筹资金等,以信息技术、智能制造为重点,加大对专业实训室的建设、加强学校基础能力建设、建设一批高水平的校内外实训基地。5.明确培养目标,注重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引导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把提高职业技术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培养培训大批拥有较强生产技能和服务技能的人才进入现代产业和现代企业,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培育和传承好工匠精神;完善职业素养培训中心建设,推进百佳社团建设;健全德育体系,形成学校的德育品牌;深化活动育人,进一步推进"十个一”活动,强化家校共育,强化体育和美育工作,开展劳动教育,将培育工匠精神作为劳动教育的重要内容。6深化教学改革。在教学模式方面,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能力与资格并重,按照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要求,在全校所有专业实现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课证融通;在专业建设方面,构建专业布局动态调整机制,对接新旧动能转换产业群布局需要,重点建设新兴产业相关专业,着力升级改造传统产业相关专业,争创XX省300个左右高水平专业(群)-2个,要充分发挥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作用,专业建设委员会数量达到专业数的100%;在教材和课程建设方面,坚持职业能力本位,实现基本原理和生产案例融合,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新资源纳入教材和课程;聚焦课堂"主阵地”,实施课堂教学品质提升行动,打造高效智慧教育课堂和活力精彩课堂;打造教研学共同体,引领"三教"改革;做好"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改革,努力推进各专业参与"1+X"证书考取,争取1-3个专业成为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单位;推进国家示范校专业、校特色专业、市级骨干专业、省品牌专业的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和精品课程建设,积极参与省50个教学资源库和3000门的省在线开放精品课程开发评选工作,争创1-2门。落实国家课程标准,积极参与制定XX省500个左右具有地方特色的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等的建设工作;普及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境教学、模块化教学等。7.深化办学形式改革,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现产教深度融合,校企紧密合作,建设产教深度融合的校企命运共同体。加大现代学徒制项目试点,新增3个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以优势专业和重点产业为引领,加入或牵头1个全省或全国性的职教集团,探索产业链、资产链、人才链等为纽带实施实体化运作;积极争取积极参与国家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试点,争取建设一个黄岛区或青岛市及以上的产教融合项目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传统工艺传承创新中心、技术创新推广中心,助力企业技术进步和产品升级。推进校企共建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通过校企合作、引企入校等方式,校企共建兼具生产、教学和研发功能的实训基地,依托重点专业(群)共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产品开发机构;建设1-2个技术研发和推广服务中心,提升学校服务社会的能力。8.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设一支充满活力的“双师型”和“教练型"教师队伍。将立德树人的思想融入到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实现理论教学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融合,打造"双师型"和"教练型"教师队伍。引进能工巧匠15人,评选10个校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引进2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坚持教师梯队式培养,推进"学校名师培养工程”,设立评选学校第二批名师工作室、匠心型班主任工作室、首席教师,重点培养各专业(学科)的领军人物,积极培育省教学名师。建设符合项目式、模块化教学需要的教学创新团队。深化推进学校教师绩效工资制度改革,努力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成立包括政府人员、职教专家、行业企业专家、管理专家等人士组成的建设学校职业教育发展和教育教学研究高端智库,成立学术委员会。9.全面提高学生的技能,助力培养"百万工匠"后备人才。积极参加和承办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国技能大赛、世界技能大赛、国家级行赛,提升技能大赛参赛水平,努力争创优异的大赛成绩,以点带面,抓好专业技能教学,促进全校学生的技能水平提升,做到一专多能,一人多证。10建设国际交流合作平台。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开展职业教育国际交流研究,深化中外合作办学,积极和国外学校、企业、行业协会深度合作,探索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办学模式与人才培养模式。鼓励学生取得国际职业资格证书,借鉴国际专业认证标准建设专业群。11加快智慧型校园建设。推行智慧教育,建成运行流畅、功能齐全的标准化校园网络,完善仿真实训室、网络教室、多媒体应用中心等数字化教学设施。优化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和管理平台,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实训、管理领域全面应用,更新升级班班通,更新教师用计算机,配备师生移动终端,实现智慧课堂应用全覆盖。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为着力点,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益和质量。12.深化学校管理体制改革。优化运行机制,完善各项制度,建立适合职教发展和运行的内部体系,激发内部活力,强化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三)推进措施1.深化教学改革教学工作坚持以能力培养为本位,以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为突破口,以教育科研为动力,以科学的评价机制为保障,加强现代学徒制试点研究,构建课程、师资、设施三位一体的专业建设改革体系,促进我校教学改革与内涵发展,高标准完成XX省优质特色校建设工作。(I)制定专业发展规划,完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进行专业设置调研论证,增开社会文化艺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大数据技术应用专业,做好计算机应用、电子商务省级品牌专业建设。加强和省内优质高职院校合作,扩大三二连读专业办学范围和招生规模。根据市场产业需求,对现有专业适时增设培养方向,对人才市场已将饱的专业,控制招生规模或停止招生。(2)对现有专业进行企业行业调研,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形成"课赛融通、校企对接、合作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并贯穿教学全过程,以大赛来促进专业建设,促进专业内涵蝶变。在机电技术应用、计算机应用等专业试点的基础上,全面推开现代学徒制试点,建设一批先进的校外实训基地;加强学校、企业、行业合作,把专业办在产业链上,推进集团化办学。(3)深入推进课程改革。树立正确的课程理念,不断强化课程意识;强化课程实施的推进力度,促进以课程开发为中心的校本研究的深入开展,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加大校本教材开发力度,加强精品网络课程建设,创建精品课程教学资源库,推进微课程开发与建设;探索与新的课程体系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将技能大赛和课程改革相融合。(4)改革教学模式及方法,按照企业实际工作环境开展教学活动,全面推进现代学徒制,校企无缝对接,文化课推行"设-解-展-评”教学模式,专业课推行项目教学、情景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教学模式。充分采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开展教学活动,加强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不断更新新技术,教师熟练使用信息化手段,提高课堂质量。(5)完善教学质量评价机制,积极推行“多元化发展性”评价。进一步完善学校、行业、企业等参与的多元学习质量评价模式,加大过程性评价,突出实践能力考核;开展学生、家长评教评学,实现教学效果评价的量化考核,调动每一位教师的积极性。在全校推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毕业直接挂钩,引导学生自主学习。(6)健全学校教科研制度,制定教科研计划;重点围绕立德树人、课程建设及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教学研究,组织骨干教师参加教科研培训,掌握研究方法,体验科研乐趣,主动参与省市课题研究。(7)加强国际(地区)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中英影子校长”项目,建立定期沟通机制,在办学理念、办学模式、课程体制建设等方面进行探索。在师资培训、学生培养等方面,组织教师参加中德职业教育交流活动,专业教师赴德国进行专业技能培训,赴德国巴登符腾堡州(曼海姆)双元技术大学培训,赴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培训。"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国际交流暨国际技能交流大赛项目,加拿大公立院校合作项目在人才培养模式、以赛促教等方面探索。积极对西部省份进行精神扶贫,为其培训师资和学生,推动教学改革创新。2.强化综合素养教育建设(1)坚持企业文化引领,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实施校企共建"五个一体”的校企文化融合德育工作模式,把学生作为员工来培养,校企共同确立德育目标,优化校企文化融合的德育内容,打造专兼结合德育队伍,创新“理、实结合”的德育方法等,建立中职德育培养目标体系,实现"五个转变”,以培养具有良好工业文化素养和企业文化价值观、被企业认可和接受的具有较高职业素养的技能型人才。(2)创新职业素养教育形式,拓展德育内容,提高学生道德素养;组织学生开展企业文化体验,培养良好职业道德情感;在企业供岗、课堂移位、顶岗实习这些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培养学生坚定的职业道德意志;深入探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良好职业道德行为。(3)打造学生创客中心,提升职业能力和创新意识。以提升中国制造品质为使命,完善机制,健全保障措施,结合自身专业特色,以"打造创客中心,培育创新精神"为主题,对学生进行创客教育,大力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4)继续加大校园6S精细化管理的实施力度,不断向更深层次,更加精细化拓展。班级常规管理采用了专人负责,学生处、各科、学生会共同参与管理的模式,每日做好常规检查反馈,每周进行专项抽查通报,每月开展一次集中评价展示,对优胜管理班级进行表彰奖励,对存在问题及时反馈,督促整改,将6S管理全面推向纵深化、精细化发展。推行“班级企业化",推进"壹周服务公司"活动,全面提升学生职业道德、职业思想、职业行为习惯等方面的综合职业素养。(5)依托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公约,以"好习惯"训练为抓手,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开展文明修身工程。制定学生文明修身工程实施方案;举行文明修身活动启动与中职生公约签名仪式;开展诵读经典传承美德等主题班会;组织学习"学知识知礼仪"材料,充分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有关文明礼仪知识及哲理小故事,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开展"文明伴我行修身随我心"知识竞赛、校园手抄报比赛、演讲比赛活动。通过文明修身活动开展,号召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履行公约,践行公约,真正实现"要我做"向"我要做”的转变;坚持"人本"思想,强化学生"诚信、敬业、创新”意识,创设“和谐”校园氛围;培养学生"明荣辱、知礼仪、守规范",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德素质要求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礼仪修养。(6)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开设主题班会研讨、观摩、汇报课,搭建主题班会课展示平台;开展"班主任高峰论坛”,不断提升班主任的班级管理业务素养。开展主题论坛、师生活动体验、班主任技能拓展训练、班主任基本功比武等活动。建立班主任培训体系,提高班主任的管理能力和育人水平,实现班主任工作由"管”向"育"的转变,继续开展好“名班主任工作室”的工作,争取2名班主任成为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名优班主任。(7)通过各种渠道开展德育工作。结合专业特点,重视课堂德育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开展德育科研工作,制定各专业的职业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健全和完善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德育网络。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统筹推进活动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通过电视台、微电影等手段,使教育活动达到"三个贴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进一步做好"职教义工服务站”的工作,拓展服务内容,提升服务能力,培养为人民服务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意识。(8)加强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坚持开展心理健康主题教育活动。制定心理健康活动月方案,开展“铸造阳光心灵,构建和谐校园"主题班会;组织心理健康手抄报评比活动。培养学生健康心态、健全人格。上好法制教育课,办好心理健康咨询室。通过正面疏导,提高学生学法、懂法、守法、安全防范的意识。(9)健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XX省中职学校综合素养评价方案,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遵纪守法、诚实守信、责任义务、安全环保教育,培养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对学生日常操行进行评定、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党团活动、公益活动。建立"多元化成长评价"档案。评价制度突出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思想品德发展,重点记录学生中职生公约践行、文明修身、日常行为规范等情况。二是学业成绩与奖惩,重点记录学生学习态度、学习表现、学习能力、学习成绩、表彰与惩罚等情况。三是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重点记录学生校内实训情况、校外顶岗实习情况、专业技能考证情况、参加各类技能大赛表现以及参与党团活动、公益活动等。四是身心健康,重点记录性格特点与同学合作、日常锻炼习惯、体质监测等。(10)培养学生的公民素养,创办职教义工服务站,引导学生服务群众的价值追求。通过“白丝带"社团行动,预防校园欺凌,杜绝校园暴力,服务社会。继续组建班级卫士学生社团,传播文明平等,远离欺凌暴力。通过对班级卫士进行培训,让他们到班级中组织学习,讲解,提高全体同学认识,同时了解班级情况,及时向班主任反映班级可能的暴力倾向;定期开展工作汇报会,及时反馈校园暴力倾向与可能,做到防微杜渐;利用校园广播宣传反暴力;组织"法制报告会";创建平安校园。(11)班级建设实施文化引领,特色立班。校园内制作"文明修身活动"等宣传栏,将文化育人体现在校园各个角落,陶冶学生情操,积淀文化底蕴。结合专业特点打造班级文化引领名片;设立特色专栏,体现班级管理、文化以及专业特色,展示学生风采,为学生树立自信。(12)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等增强学生对职业理念、职业责任和职业使命的认识与理解,实现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的高度融合。(13)以全国中职“文明风采”竞赛活动为抓手,搭建学生自我展示的平台,提升中职学生核心素养。遵循教育规律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成长规律,以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为核心,以"文明风采"竞赛活动为主要抓手,积极推进中职学校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形成"学校人人初赛一一地市选拔一一省级比赛一一全国决赛"的竞赛活动局面。(14)培养学生文化素养,加强劳动教育。广泛开展"劳模进职校"、"工匠文化进校园"、艺术节、体育节、阳光体育运动、技能节、技能日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和主题教育活动,通过体育节、运动会、阳光体育运动等活动锻炼学生的体魄,拥有健康的身体;通过艺术节、技能节、每周四晚技能日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加强学生会建设,充分学生自主管理的作用,放手学生实施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大力开展学生社团活动和志愿者活动,积极组织开展各种有益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3.深化产教融合(1)加大校企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开发、技术交流、订单培养等方面的力度。每个专业建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聘请企业专家参与制定专业建设指导方案和专业教学标准体系,开发校本教材,并作为第三方参入教学评价。大力实施校企双挂,从企业中聘请相关技师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任教,每学年组织专业教师对口到相关企业进行为期一个月左右时间的挂职锻炼,把企业成为专业教师技能培养、提高的基地。与合作企业一起制定订单班特色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方案,创造条件利用学校、公司实训设备,加大实训、实习量,加强实训、实习过程管理,保证实训、实习效果。以不断扩大企业参与的面为重点,开展好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三年内,引进与新区产业发展相匹配、在行业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