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地街道2023-2026年社工站购买服务项目用户需求书.docx
-
资源ID:823558
资源大小:29.41K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花地街道2023-2026年社工站购买服务项目用户需求书.docx
花地街道2023-2026年社工站购买服务项目用户需求书一、项目概况(一)项目名称广州市荔湾区花地街道社工站购买服务项目。(二)项目简介为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发展社会工作的系列指示精神以及民政部关于加快乡镇(街道)社工站建设、省关于"广东兜底民生服务社会工作双百工程"(以下简称"双百工程”)部署要求,确保镇(街)社工站100%覆盖、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社会工作服务100%覆盖,根据广州市社工服务站管理办法(穗府办(2023)7号,以下简称办法)等有关文件规定,街道办事处通过购买服务形式委托第三方社工服务机构承接运营社工站购买服务项目,对社工站专业社工服务力量予以补充,综合运用社会工作服务专业知识、方法和技能,为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等提供兜底民生服务以及参与社区治理服务的平台。项目接受市、区民政部门的监督指导。(三)本街基本情况花地街位于广州市荔湾区南片,东起下市涌,西至花地河,北临珠江白鹅潭,南至花蕾路,与沙面隔江相望,总面积1.63平方公里,位处白鹅潭中心商务区核心区。内设8个社区居委会和1个经济股份联合社,包括恒荔湾畔、新隆沙、明心路、小策、怡芳苑、花地城、中市、民治社区和花地经济股份联合社。社区环境方面:花地城、恒荔湾畔和怡芳苑为小区楼宇式社区,其他多为平房散居式社区。中市、民治社区因市场跨越,外来人流量大。新隆沙社区、明心路社区现正进行市政拆迁,社区原居民大量迁出,造成空挂户多,社区空置地块增多,人流量减少等情况。花地街辖内资源丰富,有广州市惠爱医院(市脑科医院)、广东省中医院芳村分院(市慈善医院)、荔湾区人民医院三家综合性医院和花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幼儿园4所,小学2所,中学1所。有立白、唯品会、澜沧古茶等多家知名企业。人口方面:花地街户籍人口28193人,常住人口31547人(户籍人口21140人,非户籍人口10407人)。花地街人口有着老龄化程度高、困境人士较多的特点。截止至2023年6月,各类群体数据如下:未成年人:户籍人口4105人,非户籍人口1074人;困境儿童34人。长者:60岁以上长者6829人,约占街道户籍总人数24.22%o其中,孤寡独居老人101人,常住70岁及以上高龄长者1556人。残疾人:在册残疾人729人,约占户籍人口2.59%,贫困重残30人,残疾长者429人,以老养残家庭47户。其他群体:特困25人,低保234人,低边39人。三、项目内容概览项目名称服务时间采购预算最低服务工时量最高服务工时量广州市荔湾区花地街社工站购买服务项目自合同签订起为期三年,合同一年一签人民币240万元/年;人民币720万元/三年一年工时:29560小时;三年总工时:88680小时一年工时:32516小时;三年总工时:97548小时注:1本市每个社工站购买服务项目每年定额投入240万元,要求项目团队配备20名社工,按照广州市社工站购买服务项目招标文件服务价格(工时)标准设定指引,工时总量最高为项目年度直接专业服务工时29560小时的110%,即32516小时,工时总量最低不得低于项目年度专业服务工时29560小时,否则视为无效投标。2关于项目的服务时间和购买服务经费标准,另有新的文件规定的,按照有关规定执行。四、项目服务要求(一)服务范围广州市荔湾区花地街道管辖范围。(二)服务对象居住在花地街辖区内的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以社区兜底六类人群为重点,为辖区内的家庭、长者、青少年及儿童、志愿者等群体及社区基层组织、社会组织、党组织等提供专业服务,特别是街道和村(居)重点关注的服务对象。主要包括低保对象、特困人员、低保边缘家庭(低收入困难家庭)成员、支出型困难家庭成员、残疾人、流浪乞讨人员、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含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单身特困母亲、留守妇女以及孤寡、空巢、独居、留守、失能、重残、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等特殊困难老年人。(三)服务目标1.项目三年的总体规划目标:党建引领下,以“美好生活共同体"为目标,通过“外引内培,以社孵社"的模式,挖掘培育本土志愿骨干力量和社区社会组织队伍,并通过五社联动,多元力量参与共建共治,以多样化的项目为居民提供"一小一老"关爱、困难人群帮扶、居民邻里融合、社区微治理等服务,整合社区的内外资源,倡导"共建、共治、共享”理念,构建"人人参与、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美好生活社区。2.项目年度阶段性服务目标:(1)第一阶段(第一年)服务目标:坚持党建引领,搭建社区资源网络与社区参与平台,推动党组织、党员参与社区治理、公共卫生服务和平安建设,带动居民共同参与社区事务;借以专业社区工作手法,激发社区居民参与意识,不断完善慈善福利圈运作,关注社区弱势社群,打造人人参与的美好生活社区。(2)第二阶段(第二年)服务目标:强化党建引领,在第一年服务基础上,通过党建联建促服务,以"五社联动”推动多元力量参与共建共治,探索建立党建引领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议事机制,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深度参与困境群体分层精准服务,提升其在地适应及生活质量,形成多元主体共治、人人尽责的美好生活社区。(3)第三阶段(第三年)服务目标:在前两年的服务基础上,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民生服务"为核心内容,持续撬动慈善力量,实现慈善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居民利益最大化,助力社区弱势群体帮扶和社区治理难题解决,形成人人享有的美好生活社区。(四)服务内容1.整体服务内容需结合实际,制定项目需求、服务计划、服务指标等,加强与"双百工程"社工站直聘社工的服务协同与合作,提供以下服务内容: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生保障的重要论述精神、党和政府的民生保障政策;为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统筹提供协助政策落实、心理疏导、资源链接、能力提升、社会融入等社会工作专业服务;驻扎社区,结合村(居)委和社区群众对社会工作服务的需求,发展社区社会组织,动员社区志愿者参与服务,链接整合社区公益慈善资源,建立健全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五社联动"机制,全面激发社区活力,推动社区治理专业化、精细化;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社会工作合作交流,探索创新服务模式;完成街道办事处交办的其他民生服务工作。2.具体服务要求(1)项目应按照办法有关要求,合理、科学利用社工站和社工点的服务阵地,在街道统筹指导下,强化与直聘社工服务合作与转介,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积极做好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兜底保障服务。在此基础上,依法、有序参与社区治理,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做好疫情防控、应急救灾等服务:一是以社区为载体、以家庭为单位,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理念、方法与技能,开展民生政策宣传,协助落实民生保障政策,为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统筹提供情绪疏导、心理抚慰、精神关爱、关系调适、能力建设、资源链接、社会融入等方面专业服务,系统改善服务对象的生存发展困难和问题,增强服务对象的社会支持网络,提升服务对象生存发展能力,配合支持街道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等有关工作,确保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社会工作专业服务100%覆盖;二是以化解社区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的问题为导向,依托社区慈善(志愿服务)工作站、广州"公益时间"志愿服务站点等,积极培育社区社会组织、社区基金、社区志愿者等,运用“社工+慈善+志愿服务”融合发展策略,发展壮大志愿者队伍,整合链接社区慈善资源,建立健全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五社联动"机制,全面激发社区共建共治活力,推动社区治理专业化、精细化;三是配合街道参与疫情防控、应急救灾、突发事件处置等公共应急服务,发挥"红棉守护热线”作用,提供心理疏导、情绪支持、保障支持等服务,协助处理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面临的紧急困难。(2)重点人群服务与一般性人群服务必选的重点服务:面向低保对象、低保边缘家庭成员、特困人员、支出型困难家庭成员、孤寡老人、独居老人、留守老人、困境儿童、特殊困难重度残疾人等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的民生兜底保障服务是必选的优先重点服务,精准识别不同兜底服务对象的需求和问题,按照分层分类服务的原则,提供系统性、持续性服务和社会支持,实现对兜底服务对象的服务全覆盖。在做好民生兜底保障服务的基础上,项目可以依据在地服务需求和实际情况量力而行,与街道协商,合理选择非兜底性困境群体(如包括非兜底的困境妇女儿童、困境残障人士、老养残家庭等)开展相关服务。若在地社区内没有低保、低收边缘家庭成员等用户需求书(范本)已列明的兜底服务对象或兜底服务对象总量较少的,由各区、镇(街)依据实际情况调整设立面向其他困境群体的服务。在实际服务中遇到或发现相关社区困境群体且需要社工服务的,可以及时调整纳入。自选的非重点服务:自选的非重点服务是指由各区、镇(街)依据实际情况调整选择面向非兜底性困境服务对象或一般性的妇儿、长者、青少年等群体的相关服务。自选的服务由各区、镇(街)依据在地社区的人口结构、社区资源、社区公共服务等实际情况,选择设立非兜底性困境群体服务或广大群众较为迫切且受众面广的普惠性、发展性和预防性服务等。非兜底性困境群体服务:围绕非兜底性的妇女儿童、老养残家庭、残障、精康人士、失业人士等困境群体的服务需求,提供包括但不限于心理健康、认知矫治、行为矫治、社会参与、人际互助等社工服务,以有效帮助相关服务对象缓解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般性青少年服务:围绕一般性青少年健康成长多样化需求,整合利用社区、家庭、学校和社会资源,为有需要的青少年(特别是边缘青少年、不良行为青少年)搭建成长发展的社会支持网络和平台,适时提供包括个案跟进、行为矫正、人际拓展、能力提升、兴趣发展等多元化服务。一般性长者服务:以社区一般性长者的实际需求为导向,依托和整合社区、家庭、单位等社会资源,从健康关注、心理关怀、生活照顾、文体康乐、人际互助、兴趣发展、社会参与等多个层面,为有需要的长者提供预防性、支援性、治疗性等多样化服务,提升长者生活品质。般性家庭服务(含妇女儿童服务):围绕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家庭互动、家庭功能、家庭结构等方面的服务需求,挖掘家庭成员的共同参与能力和优势,培育守望相助的家庭和邻里氛围,为社区内的家庭(特别是单亲家庭、困难家庭、来穗人员家庭等)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援助,提供包括个案咨询、资源链接、定期探访等专业服务。一一社区发展服务:围绕社区发展和公共服务问题及需要,发挥赋能与资源链接作用,以社区公共空间为平台,整合多元公益慈善资源充实空间服务,培育社区社会组织,提升社区居民的参与,促进多元主体参与社区治理;着力开展社区倡导、社区教育及便民服务等,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提升居民生活品质。一一社区慈善服务:将慈善公益与街道辖内有需求的特定群体结合,激发社区慈善力量,透过赋能支持、跨界合作、平台共享等方式,把慈善、公益与服务结合并升级,创新社会服务形式,形成可持续的社区公益生态。其他服务:结合花地街区特点,利用购买社工服务的资源优势,开展切合花地地区需要的特色服务,最少提供1个以上的服务项目。以党建为引领,充分发挥党员在参与民生服务、社会治理、公共卫生、平安建设、社会服务方面的先锋模范作用,关注社区问题或街道工作重点,提供公益服务,有效回应社区需求,形成社区公益服务互助氛围。(五)专业方法运用及要求I专业方法。项目服务团队应运用社会工作个案、小组和社区服务等专业服务方法为有需要的个人、家庭和社区单位提供适切服务,回应服务对象需求。(1)个案工作:指社会工作者遵循基本的社会工作专业价值理念,运用科学的专业方法,以个别化的方式为遭遇困难的个人或家庭提供的心理辅导、情绪疏导、行为认知矫正、资源链接等服务,以帮助个人或家庭消减压力、缓解困难、挖掘生命潜能,不断提高个人和家庭的生活质量。个案服务包括咨询个案和专业个案。咨询个案是指可在短时间内通过提供1-2次的政策、就业、法律等简短的咨询性服务,有效满足服务对象需求的个案服务;专业个案是指服务对象面临的问题和困难较复杂,无法仅靠简短的咨询服务解决,需要通过提供较长时间的跟踪服务来帮助其解决所面临的心理、认知、行为和人际关系等层面的障碍问题或困境,一般至少需要5次以上的社工专业服务。(2)小组工作:指以团体或小群体为服务对象,并通过运用小组或团体的资源、支持等为其成员提供长期持续的支持性、照护性、发展性或预防性等服务的方法。其目的是为成员培育和建设一个团体或小组形式的社会支持网络或平台,使成员个人能借助小组集体支持和资源,提升自身应对困难的能力,改善其社会无助处境。小组服务通过协调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团体和团体与团体之间的社会关系,发挥小组的社会正向功能,促进成员的进步与健康发展。小组服务应按照阶段性发展状况安排服务活动次数,活动次数一般不少于3次,每次参与小组活动的人数至少为3人及以上。(3)社区工作:指以促进整个社区发展为目标的社会工作服务方法,是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社工机构依靠社区力量,整合社会资源,促进社区进步和发展的宏观层面的社会服务。其主要是强化社区正向功能,提升社区参与,优化社区关系,预防和缓解社区问题,促进社区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协调健康发展,不断提高社区成员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过程。社区工作的内容包括社区公共问题介入、社区营造、社区文化保育、社区公益慈善、社区志愿服务、社区组织和社区领袖培育等。(六)服务人员根据办法要求,原则上按每年12万元/名的标准配备20名全职社工,机构管理人员、财务人员、行政、保洁、安保等人员不得计入项目人员。项目采购服务周期内应当逐年提高持证社工比例,第一年持证社工比例应当不低于1/2,第三年持证社工比例应当不低于2/3。(七)具体指标及要求1项目总体服务质量要求(1)项目应通过电访、探访、个案、小组、社区服务等方式,对在地所有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实现100%覆盖;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的入户率、建档率应达到100%;(2)项目能围绕一老一小、社区文化等领域打造服务品牌,有效回应街道构建和美社区的需求,有较大的社会影响力与美誉度;(3)项目在兜底民生服务、社区治理、平安建设、应急救灾、公共卫生等方面发挥的服务作用突出,各项服务工作的认可度、满意度较高,相关工作服务满意度不低于80%。2.专业服务指标要求花地街"双百工程"社工站每年应至少完成100个专业个案服务;提供小组服务至少35个,服务不低于315人次;组织社区服务活动至少20场次,服务不少于IOoo人次;协助街道介入和解决的社区公共问题至少2个;组织社区服务需求调研至少2次(形成调研报告至少2篇)。四、项目经费及付款方式(一)经费总额:每年为¥240万元(大写:人民币贰佰肆拾万元整),含人员费用、服务质量保障费用及承接机构管理费用。(二)项目经费根据办法及合同约定的方式分期拨付。(三)中标人应严格按照办法规定规范使用项目经费,人员费用应当不低于项目经费总额的80%,服务质量保障费用及承接机构管理费用应当不高于项目经费总额的20%,其中,承接机构管理费用应当不高于项目经费总额的10%o甲方及所在区民政局或其他有关主管部门有权委托第三方对乙方使用经费情况进行财务审计、财务评估等。五、验收考核(一)由所在区民政局根据市相关文件和要求,委托第三方对服务项目开展监督、检查、评估工作。评估包括中期评估、末期评估。评估由第三方评估机构、督导中心、街道办事处、区民政局四方共同实施。(二)评估分为专业服务评估和财务评估,专业服务评估是指对项目管理、服务开展过程、服务质量等进行评估,财务评估是指对项目经费使用及管理情况等进行评估。服务及财务评估结果“合格”及以上等级的,方可按照合同予以拨款、续约。评估结果为"不合格"的,项目剩余经费不予拨付并终止合同,并相应追回有关资金。六、其他要求(一)中标人有以下行为之一,经调查核实的,采购人有权上报监管单位,依法单方面终止合同并追究其全部责任:1弄虚作假,提供虚假材料取得中标人资格的;2.中标项目有转包、分包行为的;3经营情况发生重大变更,已经不具备承接中标供应项目能力的;4.无正当理由拒绝履行合同向采购人提供服务的;5有行贿、给回扣等不正当竞争行为的;6有其他违法违纪行为的。(二)中标人如有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行为,采购人可单方面解除合同,所造成的一切损失均由中标人承担。(三)中标人按合同约定不得转包、分包,否则采购人有权上报监管单位,并依法单方面终止合同,项目另行处理,中标人承担采购人由此受到的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