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任务书.docx
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任务书学校名称合肥学院(盖章)专业名称物流管理项目编号_负责人李道芳联系方式学校归属部委院校地方院校口J教育部财政部制二C)O九年四月填写说明L任务书的各项内容要实事求是,真实可靠。文字表达要明确、简洁。所在学校应严格审核,对所填内容的真实性负责。2.表中空格不够时,可另附页,但页码要清楚。3.封面中"项目编号”一栏暂不填写。4任务书限用A4纸张打印填报并装订成册。一、简表专业名称物流管理修业年限四年项目编号学位授予门类管理学本专业设置时间2006年9月1日(1986年企业管理专业设物资管理方向)本专业累计毕业生数300首届毕业生时间2010年9月1日本专业现有在校生数220所在院系合肥学院管理系学校近3年累计向本专业投入的建设经费(万元)60项目负责人基本情况姓名李道芳性别男出生年月1955.10学位学士学历研究生所学专业经济管理毕业院校安徽大学职称教授职务管理系主任所在学校通讯地址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锦绣大道158号合肥学院管理系电话办公:手机:电子信箱邮政编码230601学校情况所在省市安徽省合肥市学校财务部门审核盖章银行开户单位合肥学院开户银行徽商银行黄山路支行银行版号3095二、主要参与人员(限填10人)姓名学位技术职称承担工作李德才学士教授负责特色专业建设中的科研和教学研究工作等王晓艳硕士高级工程师、讲师负责并具体组织落实物流管理特色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等路江学士教授协助负责人进行总体设计、建设方案策划和组织协调工作等殷辉博士生讲师协助项目主持人完成相关工作、文字报告撰写等王倩硕士副教授协调专业教学与管理的调研组织、方案实施徐刚硕士副教授负责特色专业建设中教学研究和对德合作事宜王晨博士副教授调研和统计数据处理与分析、协助文字报告撰写赵恒志硕士讲师调研和统计数据处理与分析、资料整理收集张晓锋硕士助教调研和统计数据处理与分析、资料整理收集刘征硕士助教协助教学管理、资料整理、文字报告撰写三、参与共建单位(指校外单位)单位承担工作安徽省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建立实习基地和参与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德国Osnabrueck应用科学大学模块化教学方案制定,专业教师培训、国际化物流课程讲授中外运合肥物流有限公司协助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实习与就业基地、实践课程教学麦德龙(中国)有限公司协助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实习与就业基地、实践课程教学合肥安利股份有限公司专题讲座、实践教学兼职教授、实习与就业基地合肥荣事达三洋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实习与就业基地、实践课程教学四、建设目标根据教育部的批复规定:"合肥学院是以工学、经济学、管理学为主,文学、理学、教育学兼有的多学科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合肥学院作为一个有与德国合作共建23年历史和"地方性、应用型、国际化"办学定位的院校,在国际化办学和应用型人才培养以及物流管理专业人才教育国际化的研究与实践方面具备了良好的基础和有利的条件。1986年以来,管理系企业管理专业(含定向物资物流方向)作为我校与德国合作共建的5个专业之一,与德国奥斯纳布吕克(现与合肥建立友好城市)应用科技大学(其中物流专业是德国唯一通过欧盟认证)在师资培训进修、教学计划、课程建设、实践教学、互派学生和教学研究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全面和卓有成效的合作。相关专业开设了物流管理课程,引进了一批高素质和双师型专业教师,建立了包括安徽省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合肥市物流协会和多个物流企业在内的实习基地,开展了多方面的学术和教学研究。1990-2005年,共培养企业管理专业(物流方向)毕业生200多人,他们现已成为物流及相关企业的骨干。2006年工商管理专业(物流方向)经教育部批准。为了适应安徽省社会经济发展对物流人才的需求,2007年我校申报的“物流管理专业又经教育部批准正式招生。目前,我系在校物流管理专业(含工商管理专业物流方向)的学生达到220人。近年来,为了适应我国和安徽省对高层次、应用型、国际化物流人才的急需和充分发挥我校与德国高校、物流界长期合作的优势,借鉴德国在国际物流管理的先进模式和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的经验,2007年,我校又与德国奥斯纳布吕克应用科技大学签订协议,合作共建"对外合作物流管理专业”。双方商定:联合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国际化物流人才;双方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并共同实施监督管理;德方承担不少于1/3的专业课程的教学任务:学生有一个学期在德国实习考察;学生毕业有1/3可直接推荐到德国读硕士。这种合作模式德国政府、高校、企业界(包括德国在华世界500强企业)给于了极大的热情,这不仅有利于培养高水平物流专业人才,也有利于我校实现建设"物流特色专业"的目标。2008年11月,安徽省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受安徽省发改委和省政府委托,在合肥国际会展中心举办了安徽物流30周年巡礼展及安徽省物流发展研讨会,我校及管理系作为主要协办单位,邀请了德国的物流协会主席、5名物流教授、5名物流企业CEO和20名物流专业学生参加。我校管理系直接负责“巡礼展”的“物流教育展台",同时负责"安徽省物流发展研讨会"以及"国际物流学术讲座"的组织工作。通过这些工作,进一步促进了我校建设物流特色专业和推进安徽省物流业的发展。建设目标1、明确两个面向。根据安徽省"率先中部崛起"、“东向发展"的开放战略和合肥成为全国交通枢纽背景下的物流中心的现实发展要求,安徽省以及合肥市的物流业已经呈现加快发展势头。为满足物流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我校物流管理专业坚持面向“企业物流”与"物流企业",加强物流系统理论与方法、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流通技术与方法、连锁经营与配送等专业基本知识的学习和应用能力的培养,使毕业生从基层和一线做起并得到发展。2、建设两个基地。充分利用我校多年来建设工商管理专业''物流管理方向"的基础和经验,依托现有学科和物流专业平台,发挥我校长期以来与德国多所应用科技大学全方位合作的优势,并以及双方商定合作共建“国际物流管理"专业为契机,整合资源,加大投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将我校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成为安徽省乃至全国有影响的物流人才培养的“教育基地”和中外、特别是中德合作培养现代物流人才的"示范基地"。并通过这两个基地的建设,推动物流管理理论的学术研究、应用研究和教学研究,增强对社会的综合服务能力,使我校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学科专业建设和科学研究尽快达到省内一流,国内领先地位的先进水平。3、打造两个特色。按照合肥学院"地方性、应用型、国际化”的办学定位,借鉴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培养"现场工程师”的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通过与各级物流协会、世界500强企业的合作,着力培养在企业关键岗位、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型、能力型”特色人才。同时,利用我校与德国合作共建国际物流管理专业(双方已签订协议,双方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德方承担50%专业课教学,30%课程采用双语教学,双方共同管理发给本科文凭)以及与韩国、日本、美国的合作交流,培养''高层次、国际化”特色人才。五、建设方案1、准确把握高层次、应用型、国存化物流人才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要素。(1)现代物流管理知识和能力。物流管理人才必须掌握扎实的经济、管理、企业经营和外经外贸理论知识以及物流运行管理所必要的知识和技能。物流管理的核心在于宏观上资源整合、微观上精益运作。从事物流管理工作的人员要熟悉该行业的基本流程,掌握物流中心的规划与布局、货物的运输与配送、采购管理与库存控制、物流机械设备的基本运用原理、物流企业的运营管理特点等专业知识。(2)计算机信息系统知识和能力。由于现代企业的物流运营对信息系统的要求相当高,高级物流人才除了能够熟练掌握电脑使用技能和办公自动化工具,还必须对信息系统有深刻的理解,能够在企业信息化浪潮中正确地判断企业的物流需要,站在专业的角度为企业的物流变革指明方向。(3)财务知识和能力。物流之所以被称作"第三利润源",就是通过节约成本的方式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作为高级物流人才,担任的是企业中高层岗位,只有精通财务知识,才能在工作中正确地为企业进行"物流诊断”,分析出物流成本并加以降低。(4)物流工程知识和能力。充分利用我校较强的工科专业基础和教学资源,针对安徽省和合肥市主导和支柱产业,培养具有较强工科知识和工程能力的技术和管理复合型物流管理人才。(5)较好的外语知识和应用能力。高层次国际化的物流人才需要不断借鉴世界上最新的物流管理技术和计算机、财务、外贸、人力资源等方面的知识,只有在工作中不断的学习,才能保证企业的物流工作始终充满活力并达到不断地节约成本的目的。较好的外语应用能力是国际化物流人才的必备技能。2、深入弄清高层次、应用型、国际化物流专业教育的未来趋势。(1)物流教育思想的现代化趋势。21世纪的我国物流教育必然与经济实践一起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我国的未来物流教育发展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也必然会缩小。物流教育的变化必然是物流教育思想的转变。为了适应现代化的社会对人才多方面能力的要求,将来的物流教育将侧重于对学生包括自学能力、为人处事的能力、社会适应的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多种能力的培养以及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2)物流专业教育内容的国际化趋势。未来的物流业竞争是全球性竞争,物流市场也必然是全球连成一体。中国的物流业要想在全球竞争中有一席之地,不仅要面对大量进入的外国物流企业,而且还必须走出去,与国外的物流企业竞争,这种国际化的趋势就必然要求未来我国物流教育注重国际化的内容。(3)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内容综合化趋势。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整个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安排上将向综合化发展,整个课程体系形成一个有机整体,避免相互割裂或重复讲授,课程内容将依据不同的培养要求而设置。在这种情况下,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内容体系必然趋向综合,教学内容整体性也必然得到加强。(4)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内容实用化趋势。未来物流人才必须要突出综合素质,具体体现就是要让学生掌握物流管理的实用性技能,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操作能力,以增强学业生的岗位适应能力,要解决物流管理专业学习与专业知识脱钩的矛盾,未来的物流教育必须改进教学模式,增加实践课,在实际中理解理论知识、掌握实际技能,也就是说,加强物流管理教学,必须要加强实验基地和实验室建设,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5)物流教育数量化分析的趋势。在传统的物流理论专业知识的传授中,定性分析的内容占主导地位,而定量分析较少。而在现代物流管理实践中,特别是随着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发展,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使物流活动同数量化分析方法结合得十分密切,物流业务管理和综合评价都离不开数量分析。因此,未来的物流教育要强化定量分析,加强学生数理知识,尤其是统计学知识的培养。3、努力加强高层次、应用型、国际化物流专业教育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建设。(1)明确课程体系的地位和作用课程体系是根据一定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由相关学科知识及实践环节等教学活动,按一定比例及逻辑顺序排列组合而成的教学系统。课程体系直接反映专业的教学思想,决定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规格和质量,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2)深化课程体系的改革课程体系的设置既要体现专业人才培养的内在要素的基本要求,更要主动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因此,课程体系改革应当成为教学改革的主线。发达国家的高教改革往往首先都是从课程改革入手,通过课程改革,提升人才培养的内在质量,增强人才对社会发展和市场变化的适应性。(3)服务人才培养定位和目标按照人才培养方案对国际化物流人才在素质、知识、能力的基本要求,国际化物流专业教育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包括公共基础课程体系模块、专业基础课程体系模块、专业方向课程体系模块。在三大课程体系模块中分别按照"地方性、应用型、国际化"的专业定位设置相关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4、充分运用高层次、应用型、国际化物流专业教育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应把交互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模拟教学等教学方法融入到教学中。通讯视频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要广泛应用到教学中,加速物流知识的传播和更新,使物流教育突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提供给学生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1)"情境教学法"。以企业经营模拟实验室为平台,让学生担任企业中的虚拟角色,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企业运作的复杂和理论知识学习的必要。(2)案例教学法。让学生在典型案例或真实案件的“诊疗"过程中,提高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辩论教学法。教师作为辩论的主持者、组织者和总结者,将学生分成两组进行辩论。(4)主题发言教学法。教师提供主题发言题目及资料,随机抽查学生做主题发言。(5)"读书会"教学法。成立读书会,由教师指定书目,要求学生在一定时间段内进行阅读、交流并写出读书笔记,最后由教师检查、评阅、记入学生成绩档案。5、加强与兄弟院校的交流与合作,力求项目成果在全省高校作有计划示范推广(1)尽快与省内、国内有关高校联系,掌握全国和全省高校物流专业情况及其建设情况,加强交流、掌握信息、取长补短,学习吸收兄弟院校的办学经验和研究成果。(2)加强与有关高校教学院系和同行专家教师联系,在加强交流的基础上,针对如何提高专业教学质量、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培养优秀特色人才等加强合作研究。(3)对于我们办学和专业建设中的相关资源以及我校与德国合作物流专业的相关信息,我们也愿意积极向兄弟院校通报,以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4)我们将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及时向上级有关管理部门以及兄弟院系回报报告专业建设以及研究进展情况,积极争取他们的监督、指导和帮助。(5)对于在专业建设和项目研究过程中取得的成果,我们将采取“交流会"、"鉴定会"等方式,请各级领导、兄弟院校专家、同行等给予评鉴和推广,共同把我省物流专业办出水平、办出特色,为安徽省社会救济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6、借助与德国合作建设的"中外合作物流专业"的平台,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1)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充分借鉴与德国合作建设的“中外合作物流管理专业”的模式,使本特色专业在最大程度上与国际先进的办学模式接轨,体现专业的国际化。(2)积极探索"模块化”教学改革,即紧紧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建立主题式、多层次、系统性的教学模块,满足和实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对于专业人才素质、知识和能力的要求。模块化教学改革首先求明确一个专业培养的学生应能具备的总体素质和综合能力,然后通过各个模块的教学,实现知识和能力的积累与结构的形成,从而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六、进度安排物流管理特色专业建设的实施进度安排如下:1、第一阶段(自2009年6月至2009年12月)主要建设内容为:(1)认真学习上级教育管理部门有关特色专业建设文件精神,全面动员广大教职工深刻理解特色专业建设的重要性及其内涵,明确任务、工作分工:(2)围绕物流管理特色专业建设进行师资队伍分析、加强师资建设,并提出建设规划、计划,充实提升师资队伍;(3)进行本专业实验室建设计划安排,做好实验室仪器设备和教学软件的调研采购及相关建设准备工作、图书资料搜集订购等工作;(4)邀请校内外专家召开座谈讨论,征求本特色专业建设意见,完善专业建设方案:开展专题讲座1-2次,召开1-2次学术研讨会。(5)组织人员进行省内外物流管理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状况调研,深入调查研究,收集相关资料,进一步了解和摸清国内外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状况以及国内、安徽省、合肥市物流发展状况、人才需求状况。2、第二阶段(自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主要建设内容为:(1)加强和扩大物流管理专业校内外相关企业和单位的教学实习基地建设,保证该专业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过程中的课程实习、认知实习、毕业实习的需要,形成培养应用型人才实践培养和训练机制;(2)认真开展课程体系改革和教学研究,深入了解国内外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状况和现代物流管理模式以及发展动态,积极引进和吸收德国应用科学大学培养应用型人才教育教学模式,切实提高该专业教育教学水平;(3)邀请国内外高级物流管理专家和学者教授进行专题讲座1-2次,召开物流管理教学与实践研讨会,形成应用型本科教育教学理念、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建设模块化等教育教学模式;(4)计划派2-3专业教师到内地高校或德国应用科学大学进行专业深造、教学交流和开展科研合作。3、第三阶段(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主要建设内容如下:(1)完成围绕物流管理专业教学的实验室软件、硬件建设以及教学实验的资料建设工作;(2)按照"高层次、应用型、国际化”的要求,完成本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大纲等内容的编写与修订工作以及教材建设工作;(3)实现专业师资队伍的知识、能力、年龄、学历、职称结构的基本优化,在保证特色专业教学的同时,具备较强的社会服务能力。4、第四阶段(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主要建设内容如下:(1)采取各种方式,全面检查评估教师教学能力和学生教学效果,实验室和实习实践基地运行效果,并提出整改意见和具体措施;(2)初步总结各项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成果,举办现代物流专业人才培养论坛,邀请国内外高校、企业专家进行交流研讨,丰富和提升教学和科研成果内涵;(3)构建与德国应用科学大学现代物流专业人才培养以及教学科研的有效合作机制,形成专业人才培养的国际化交流合作平台。5、第五阶段(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主要建设内容如下:(1)全面整理和撰写项目总结报告和相关成果材料以及支撑材料,邀请有关领导和专家征求意见,根据专家和领导意见及时加以改进和完善;(2)针对项目总结报告和相关成果材料以及支撑材料到兄弟院校和相关企业进行征询性评鉴和推广,进一步检验、完善和丰富成果和特色内涵;(3)提交项目总结报告和相关成果材料以及支撑材料,项目总结报告和相关成果材料以及支撑材料,做好各项项目验收准备,迎接项目验收。七、预期成果(含主要成果和特色)1、构建高层次、应用型、国际化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包括人才培养方案、模块化课程体系、实习实践教学体系、应用能力模拟教学体系、现代化教育教学方法体系等。通过教育教学改革和对外合作,实现人才培养方案的模块化教学结构,实现在教学理念、教学模式、课程设置、教材建设、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基本现代化,构建在人才培养方案、过程培养和考核评价体系的创新模式。2、以"人才培养方案”为中心,构建较为完善的高层次、应用型、国际化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块化课程体系以及以教学大纲为指导的内容体系,并通过教材建设形成指导教师教学的教材体系。在师资建设方面,形成一支有实践运行管理经验、国外留学进修背景、教学、科研水平较高以及素质、综合能力较强、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3、建成在国内有一定影响、安徽省内一流和富有特色的高层次、应用型、国际化的物流管理专业。我们将在现有专业建设良好的基础上,利用特色专业建设的机遇和对德合作的有利条件,吸收兄弟院校和物流专业教育教学经验,用5年左右的时间,将我校物流管理专业建成在国内有一定影响、安徽省内一流和富有特色的高层次、应用型、国际化的物流管理专业。4、通过我校"物流管理专业”和中德合作共建"中外合作物流管理专业"的共同建设,努力将该物流管理专业建成中德合作培养现代物流人才和引进借鉴德国培养应用型经济管理类人才的示范基地。5、将进一步利用该物流专业建设,以现代物流教育教学、科研为平台,集聚国内外、省内外物流协会学会、高校、相关企业的专家、学者、企业家,开展学术交流、应用研究,为安徽省、合肥市社会经济和物流产业进行物流系统诊断、物流发展规划、方案设计、物流计算机系统设计和咨询服务。6、在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和科研能力的同时,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和企业发展需要,努力建设具有一定特色和水平的物流实验专业实验室和物流信息文献电子资料库以及物流人才培训基地,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和成效。继续申报3-5项与学科专业相关的各类科研项目,发表10篇以上有较高学术和应用价值的科研、教研论文,结合地方和行业或教育教学需要,完成3-5个具有应用性、咨询性调研报告。八、学校支持与保障1、合肥学院一直高度重视物流管理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学校和管理系已经把物流管理专业置于优先发展和重点发展的地位,有决心把我校物流管理建成国内有影响、省内一流、专业有特色、人才高质量、与德国合作能够起到示范效应的品牌专业。2、五年内引进3-5名高层次专业教师和派送2-3名专业教师到德国进行专业进修,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3、五年内再投资50万人民币,建设高水平的国际化物流系统运行实验室和包括世界500强企业在内的专业实习就业基地建设,以满足培养应用型物流管理人才的要求。4、五年内再投资30万人民币用于物流管理专业的图书资料、教材建设、教学改革和科研工作。5、对于获得的项目经费,学校按照1:1给予配套支持等。九、经费预算序D支出科目(含配套经费)金额(元)计算根据及理由1师资国内外进修培训10万交通、生活、学习费用2实验室建设60万软件硬件设施费用3图书资料建设、课题资料费10万购图书、资料、电子文献等费用4实习实践基地建设10万基地单位费用、学生实习、单位指导老师费用5科研教研费用15万项目支持费用6省内外调研、国内外交流费10万差旅费、7教学、学术研讨论证会费用10万会务、交通、专家费用8课程建设费15万用于进行教学改革和精品课9学科建设费15万用于建设物流重点学科、优势学科10其他5万合计160万经费自筹项目的经费来源学校支持、系部安排、产学研合作资助、社会赞助等。十、学校学术委员会审核意见经校学术委员会会议研究,一致同意推荐申报。(盖章)主任签字:年 月 日十一、学校审核意见同意申报(盖章)学校领导签字:年月日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申报支撑材料附件1:工商管理大类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附件2:中德合作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附件3:德国奥斯纳布吕克应用科学大学ZEVA认证评估书附件4:中德高校共建物流管理专业合作协议附件5:合肥学院毕业证书及学位证书样本附件6,德国奥斯纳布吕克应用科学大学毕业证书及学位证书样本附件71德国奥斯纳布吕克应用科学大学就合肥学院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申报"中国国际物流管理”专业事项中明附件8:德国学术交流中心(DAAD)支持中德合作物流管理专业的经费资助函附件9:关于安徽省和下萨克森州双方合作共建合肥联合大学(合肥学院前身)的协议附件10*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下萨克森州政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合作意向书附件11:关于加强合肥学院与德国有关高校的合作附件12: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徽省教育委员会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下萨克森州科学文化部关于高等教育合作联合议定书附件13:德国奥斯纳布吕克应用科学大学经济系受聘合肥学院管理系客座教授及应邀讲学人员一览表附件14:合肥学院管理系教师和学生赴德国奥斯纳布吕克应用科学大学进修、讲学和留学情况一览表、教师进修和讲学情况一览表附件15:德国奥斯纳布吕克应用科技大学经济系访问合肥学院管理系情况、德国学生交流情况一览表附件16:中外企业和有关部门表示支持合肥学院建设"物流管理专业"的相关情况附件17:近三年教师承担课题与发表论文一览表附件18:教育部吴启迪副部长视察合肥学院并盛赞国际合作办学附件19:合肥学院与德国合作的历史照片附件20:物流学生在无锡市前程木业包装有限公司的认知实习报告附件21:师生参观中国外运,感受现代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