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儿童发展规划(2021-2030年).docx
-
资源ID:826210
资源大小:110.71KB
全文页数:7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XX县儿童发展规划(2021-2030年).docx
XX县儿童发展规划(2021-2030年)刖吕儿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保障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基本战略任务。儿童事业发展关乎儿童幸福、家庭和睦、社会和谐、国家振兴。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儿童事业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儿童优先原则,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把儿童事业发展作为优先发展的领域,儿童成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最先受益者和最大受益者。在“十三五"期间,县委、县政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实施XX县儿童发展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坚持不懈地为全县儿童谋福祉、谋发展,儿童事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一是健康水平持续提升,截至2020年,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由2011年的6.18%。和9.64%o下降至1.38%。和2.76%。二是教育发展成就巨大,全县学前三年毛入园率2020年为97.7%,比2010年61.2%提升了36.5%;学前一年毛入学率连续10年达到100%以上。三是社会福利水平大幅提升,普惠型儿童福利保障体系初步建立,建立和完善了儿童医保制度,建立了孤儿与感染艾滋病儿童福利保障体系和孤儿生活保障制度。四是合法权益得到了合法维护,开展儿童合法权益维护行动,净化儿童成长社会文化环境。实施规划十年来,全县儿童健康水平进一步提升,儿童的生命权和健康权得到有力维护;儿童受教育水平大幅提高,学前教育得到突破性发展,义务教育得到均衡发展,高中教育、职业教育、特殊儿童教育均得到显著发展;儿童社会福利水平大幅提升,困境儿童得到有力保障,儿童福利由补贴型向福利型普惠型转变;儿童生活发展的家庭环境、社区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进一步得到优化;儿童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儿童的法制教育得到增强。通过实施规划,儿童事业发展取得了显著业绩,但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如儿童发展的体制机制建设有待加强,儿童发展的社会政策需要进一步创新和完善,儿童发展的财政支持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儿童发展的城乡、区域差距需要进一步缩小,儿童事业发展还不能完全满足儿童的发展诉求,儿童健康、儿童教育、儿童社会福利、儿童发展环境、儿童法律保护还需要再统筹协调,再强力推动。未来十年是XX县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城乡区域更加协调、改革开放深入推进、社会文化建设持续进步、生态宜居水平持续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社会治理成效明显改善的奋进十年,全县必须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XX考察时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奋力谱写XX追赶超越新篇章。未来十年也是XX县儿童事业发展极其重要的十年,我们要站在时代发展的交汇点上,科学谋划好儿童事业的发展,让全县儿童得到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国家培养合格的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现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和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XX儿童发展规划(2021-2030年)XX市儿童发展规划(2021-2030年)XX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结合我县儿童发展实际,制定本规划。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五个更大”重要要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XX重要讲话和对XX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党对儿童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儿童发展道路,不断加强和完善儿童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建设,不断创新和完善儿童事业发展的政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促进儿童的健康和全面发展,保障儿童生存、发展、受保护和参与权利,优化儿童发展环境,为全体儿童谋福祉。站在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战略高度,定位和统筹推动儿童事业发展,着力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二)基本原则1.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把握儿童事业发展的政治方向,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儿童事业发展的决策部署以及省党委、XX市委及XX县委工作要求,切实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儿童事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方面。2.坚持儿童保护原则。在儿童身心发展的全过程,依法保障儿童合法权利,做好儿童的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政府保护、司法保护和网络保护等,促进儿童全面健康发展。3.坚持对儿童发展的优先保障。坚持儿童优先原则和儿童最大利益原则,在编制规划、配置资源、部署工作中优先考虑儿童的利益和发展需求。4.坚持促进儿童全面发展。坚持儿童为本,尊重和满足儿童的发展诉求,在儿童发展中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确保所有儿童和每个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发展,促进儿童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全面发展。5坚持保障儿童平等发展。坚持无歧视原则,创造公平社会环境,消除对儿童一切形式的歧视,儿童不因户籍、地域、性别、受教育状况、身体状况和家庭财产状况等受到任何歧视,保障所有儿童平等享有发展权利和机会。6.坚持鼓励儿童参与。尊重儿童主体地位,鼓励和支持儿童参与家庭、社会和文化生活,创造有利于儿童参与的社会环境,畅通儿童意见表达渠道,重视、吸收儿童意见。(三)总体目标儿童事业发展与XX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相协调,完善实施规划和儿童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建设,健全儿童发展政策保障体系,缩小儿童发展的城乡、区域、群体差距;完善覆盖城乡儿童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儿童身心健康水平;呵护儿童生命,确保儿童人身安全;促进城乡儿童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保障儿童享有更高质量的教育;扩大儿童福利范围,建立和完善普惠优越的儿童福利体系;落实儿童的家庭监护和家庭养育,保障儿童平等参与自身事务和家庭事务;优化儿童发展的生态环境和文化环境,创建儿童友好型、支持型社会环境;依法维护儿童基本权益,提高儿童法制素养。二、发展领域、主要目标和策略措施(一)儿童与健康主要目标:1覆盖城乡的儿童健康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儿童医疗保健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儿童健康水平不断提高。2.普及儿童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儿童及其照护人健康素养。3新生儿、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降至3%。、4.5%。和6%。以下,城乡差距逐步缩小。4.构建完善覆盖婚前、孕前、孕期、新生儿和儿童各阶段的出生缺陷防治体系,预防和控制出生缺陷。5.儿童常见疾病和恶性肿瘤等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疾病得到有效防治。6.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以乡(镇)为单位保持在90%以上。7.促进城乡儿童早期发展服务供给,普及儿童早期发展的知识、方法和技能8.5岁以下儿童贫血率和生长迟缓率分别控制在10%和5%以下,儿童超重、肥胖上升趋势得到有效控制。9.重型地中海贫血患儿出生率控制在0.3/万以下。10.重视儿童口腔保健和疾病预防,降低踽患率。11儿童新发近视率明显下降,小学生近视率降至38%以下,初中生近视率降至60%以下,高中阶段学生近视率降至70%以下。06岁儿童眼保健和视力检查覆盖率达到90%以上。12增强儿童体质,中小学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良率达到60%以上。13.增强儿童心理健康服务能力,提升儿童心理健康水平。14.适龄儿童普遍接受性教育,儿童性健康服务可及性明显提高。策略措施:1.优先保障儿童健康。将儿童健康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政策,将儿童健康主要指标纳入政府目标和责任考核。完善涵盖儿童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加强儿童医疗保障政策与公共卫生政策衔接。加大对儿童医疗卫生与健康事业的投入力度,支持镇、村儿童的健康事业发展,持续推进基本妇幼健康服务均等化。推进县级妇幼保健院和儿童医院等项目建设,实施县域儿科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打造妇幼智慧健康信息统一平台,加快实现妇幼健康信息平台与电子健康档案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完善妇幼健康大数据和统计调查制度,推广"云上妇幼"服务,实现儿童健康全周期全过程管理和服务的信息化、智能化。开展"儿童健康综合发展示范县”创建活动。2完善儿童健康服务体系。构建儿童医疗保健服务网络,以县妇幼保健院和综合医院儿科为重点,统筹规划和配置区域内儿童健康服务资源。通过调整结构、优化布局、提升能力,实现区域儿童医疗卫生资源均衡发展。全面推进健康乡村建设,提升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和健康管理水平。打造社区15分钟医疗服务圈。依托XX市级产科质量控制中心,进一步规范孕产妇分级管理。每千名儿童拥有儿科执业(助理)医生达到1.12名、床位增至3.17张。每所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室至少配备1名提供规范儿童基本医疗服务的全科医生,至少配备2名专业从事儿童保健的医生。完善儿童急救体系。加强复合型妇幼健康人才、儿科等岗位急需紧缺人才的培养和队伍建设。提高全科医生的儿科和儿童保健专业技能,提高儿科医务人员薪酬待遇。3.加大儿童健康知识宣传普及力度。动员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维护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强化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是儿童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依托家庭、社区、学校、幼儿园、托育机构,加大科学育儿、预防疾病、及时就医、合理用药、合理膳食、应急避险、心理健康等知识和技能宣传普及力度,促进儿童养成健康行为习惯。将健康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与公共卫生意识。支持中小学建设健康教育管理中心。广泛开展以减盐、减油和减糖为重点的专项行动,强化儿童营养状况监测。构建全媒体健康知识传播机制。推进医疗机构规范设置"孕妇学校”和家长课堂,鼓励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相关社会组织等开展健康科普活动。预防和制止儿童吸烟(含电子烟)、酗酒,保护儿童远离毒品。4.保障新生儿安全与健康。深入实施危重新生儿筛查与评估、高危新生儿专案管理、危急重症救治、新生儿死亡评审等制度。实施母婴安全行动计划,强化母婴安全救治体系,完善新生儿会诊救治网络。提高早产儿专案管理率。全面推广新生儿复苏技术。规范开展新生儿安全管理工作,减少新生儿死亡。新生儿访视率保持在90%以上。开展新生儿保健、生长发育、营养和喂养指导,倡导06个月婴儿纯母乳喂养。加强县级新生儿救治中心能力建设,建成1家符合质量评估要求标准化的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进一步完善高危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体系。5加强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建立多部门联动防治出生缺陷的工作机制,落实出生缺陷三级防治措施,加强知识普及和出生缺陷防控咨询,巩固婚姻登记、婚前医学检查、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和生育指导"一站式"服务。推动围孕期、产前产后一体化和多学科诊疗协作,规范服务与质量监管。扩大新生儿疾病筛查病种范围,建立筛查、阳性病例召回、诊断、治疗和随访一体化服务模式,促进早筛早诊早治,加强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完善以妇幼保健机构为主体,各级医疗机构为基础,其他为补充的出生缺陷防治服务网络,实施出生缺陷救助项目。依托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等平台,实现教育、公安、民政、卫生健康、医保、社保等人口服务基础信息融合共享、动态更新。开展基层孕产期保健服务机构医务人员出生缺陷咨询、超声筛查等专业技能培训。6.加强地中海贫血防治。完善地中海贫血防治网络,巩固地中海贫血防治模式,加强人才队伍的培养,实施严重类型地中海贫血胎儿零出生计划,实施地中海贫血防控免费地中海贫血血常规初筛、血红蛋白分析复筛、基因诊断、产前诊断、重症地贫胎儿医学干预服务"五项免费技术服务”,全面落实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加强地中海贫血患者的移植治疗工作,按规定开展地中海贫血患者医疗救助,进一步减轻地中海贫血患者医疗负担。7.加强儿童保健服务和管理。加强儿童保健门诊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提升儿童保健服务质量。以儿童体格生长监测、营养与喂养指导、心理和行为发育评估、眼保健和口腔保健、听力障碍评估为重点,积极推进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06岁儿童健康管理项目。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和7岁以下儿童健康管理率保持在90%以上。将儿童健康管理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推进视力、听力、肢体、智力及孤独症等五类残疾为重点的06岁儿童残疾筛查,完善筛查、诊断、康复、救助相衔接的工作机制。完善先天缺陷儿童诊治服务网络及信息化建设。提高儿童康复服务能力和水平。加强学校、幼儿园、托育机构的常见病预防保健能力,按标准配备校医、幼儿园及托育机构卫生保健人员和必要保健设备。加强对孤儿、流动儿童、留守儿童以及困境儿童等重点人群的健康管理。根据低收入家庭的儿童突出健康问题,因户因人因病精准施策。强化因病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巩固拓展健康扶贫成果。8.强化儿童疾病防治。建立健全部门协同机制,以早产、低出生体重、贫血、肥胖、心理行为异常、视力不良、踽齿等儿童健康问题为重点,推广儿童疾病防治适宜技术进校园、进社区、进家庭,建立早期筛查、诊断和干预服务机制,构筑全链条儿童疾病防治体系。加强儿童重大传染病、新发传染病管理以及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阻断工作。完善儿童血液病、恶性肿瘤等重病诊疗体系、药品供应制度、综合保障制度,开发治疗恶性肿瘤等疾病的特效药。科学合理制定罕见病目录,加强罕见病管理。推广应用中医儿科适宜技术。9.加强儿童免疫规划疫苗管理和预防接种。扩大XX县免疫规划,维持较高水平的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支持多联多价等新型疫苗研制。加强疫苗研制、生产、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完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相关政策。10.加强儿童早期发展服务。建立健全多部门协作的儿童早期发展工作机制,开展涵盖良好健康、充足营养、回应性照护、早期学习、安全保障等多维度的儿童早期发展综合服务。推动"医育结合",建立健全婴幼儿照护服务支持体系,鼓励"托幼一体化",多元化举办普惠性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鼓励社区开展家庭邻里式婴幼儿照护服务点建设,力争建设1家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的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建成一批具有带动效应、承担一定指导功能的婴幼儿托育示范点,全县多元化、多样化、覆盖城乡的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充分考虑进城务工人员的婴幼儿照护服务需求。开展托育机构和儿保人员业务培训及儿童早期发展适宜技术推广等工作。运用互联网信息化手段对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的服务全过程加强监管,建立健全业务指导、督促检查、动态评估、考核奖惩、安全保障和责任追究制度。加快人才队伍培养,将照护服务从业人员作为急需紧缺人员纳入培训规划。托育服务机构从业人员接受专业培训率90%以上。促进儿童早期发展服务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以留守儿童等弱势群体为重点,实施农村儿童早期发展项目,促进儿童早期发展服务均等化。11.改善儿童营养状况。关注儿童生命早期100O天营养,开展孕前、孕产期营养与膳食评价指导。实施母乳喂养促进行动,强化爱婴医院管理,加强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母婴设施建设,6个月内婴儿纯母乳喂养率达到50%以上。普及为6月龄以上儿童合理添加辅食的知识技能。开展儿童生长发育监测和评价,加强个性化营养指导,保障儿童营养充足。加强食育教育,引导科学均衡饮食、吃动平衡,预防控制儿童超重和肥胖。加强中小学校、幼儿园、托育机构的营养健康教育和膳食指导。加大碘缺乏病防治知识宣传普及力度。完善食品标签体系。在脱贫地区继续实施儿童营养改善项目。12.有效控制儿童近视。加强06岁儿童眼保健和视力检查工作,人群覆盖率达到90%以上,推动建立儿童视力电子档案。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指导监督学生做好眼保健操,纠正不良读写姿势。保障中小学校、幼儿园、托育机构室内采光、照明和课桌椅、黑板等达到规定标准,建立健全视力健康干预体系。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妇幼保健机构眼保健服务能力建设,与儿童医院和综合医院眼科建立协同机制,实现儿童眼健康异常情况早发现、早诊断和早干预。指导家长掌握科学用眼护眼知识并引导儿童科学用眼护眼。教育儿童按需科学规范合理使用电子产品。确保儿童每天接触户外自然光不少于1小时。13.加强儿童口腔保健。加强对儿童口腔疾病的预防,12岁儿童踽患率控制在25%以内。建设儿童友好型的口腔诊疗环境,加强儿童口腔专业医疗保健队伍建设,鼓励技术服务创新,提升儿童口腔疾病防治服务能力。积极开展儿童口腔卫生保健的科普宣传,倡导有效清洁牙齿,养成良好饮食习惯,合理使用含氟牙膏。做好农村地区儿童氟斑牙和大骨节病的筛查与防控,保护儿童牙齿、骨骼健康发育。14.增强儿童身体素质。推进阳光体育运动,开足开齐体育与健康课。保障儿童每天至少1小时中等及以上强度的运动,培养儿童良好运动习惯。全面执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完善学生健康体检和体质监测制度。鼓励公共体育场馆设施免费或优惠向周边学校和儿童开放,落实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在课余和节假日向学生开放政策,支持学校向体育类社会组织购买课后体育服务。进一步加大户外运动、健身休闲等配套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合理安排儿童作息,保证每天睡眠时间小学生达到10小时、初中生达到9小时、高中生达到8小时。15.加强儿童心理健康服务。构建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咨询服务、评估治疗、危机干预和心理援助公共服务网络。中小学校配备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加强学校标准化心理辅导室(咨询室)建设,提高师生心理素质教育和心理危机干预水平。积极开展生命教育和挫折教育,培养儿童珍爱生命意识和自我情绪调适能力。培育一批示范校,推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和常态化。关注和满足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心理发展需要。提高教师、家长预防和识别儿童心理行为异常的能力,加强儿童医院、精神专科医院、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和妇幼保健机构儿童心理咨询及精神(心理)专科门诊建设。大力培养儿童心理健康服务人才。16.为儿童提供性教育和性健康服务。引导儿童树立正确的性别观念和道德观念,正确认识两性关系。将性教育纳入基础教育体系和质量监测体系,增强教育效果。引导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根据儿童年龄阶段和发展特点开展性教育。加强防范性侵害教育,提高儿童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促进学校与医疗机构密切协作,提供适宜儿童的性健康服务,保护就诊儿童隐私。设立儿童性健康保护热线。预防未成年女性妊娠和人流发生。在中小学校广泛开展预防艾滋病工作。(二)儿童与安全主要目标:1减少儿童伤害所致死亡和残疾。儿童伤害死亡率以2020年数据为基数下降20%o2减少儿童跌倒、跌落、烧烫伤和中毒等伤害的发生、致残和死亡。3.排查消除溺水隐患,儿童溺水死亡率持续下降。4加强儿童友好出行系统建设。5.儿童食品安全得到有效保障。6提升儿童用品质量安全水平。7.预防和制止针对儿童一切形式的暴力。8.提高对学生欺凌的综合治理能力,预防和有效处置学生欺凌。9.预防和干预儿童沉迷网络,有效治理不良信息、隐私泄露等问题。10.加强生命教育,减少儿童自杀事件的发生。IL儿童遭受意外和暴力伤害的监测报告系统进一步完善。策略措施:1.创建儿童安全环境。树立儿童伤害可防可控意识,通过宣传教育、改善环境、加强执法、使用安全产品、开展评估等策略,创建有利于儿童成长的家庭、学校、社区安全环境。开展安全自护教育,提高儿童及其看护人安全意识,帮助其掌握安全知识技能,培养儿童安全行为习惯。落实家长或者其他监护人对儿童安全的监护职责。落实中小学校、幼儿园、托育机构等安全管理主体责任,把儿童安全纳入平安XX建设考核的重要指标,开展儿童防伤害、防暴力、避灾险、会自救等教育活动。2.建立健全儿童伤害防控工作体系。加大儿童伤害防控领域执法力度。构建完善多部门合作的儿童伤害防控工作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儿童伤害防控。制定实施儿童伤害防控行动计划,探索并推广儿童伤害防控适宜技术,优先制定实施针对流动儿童、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的伤害防控措施。完善儿童伤害防控的警校联动机制、家校协同机制、校村(社区)合作机制等。3.预防和降低儿童溺水事故。加强江河、湖塘、水库、河道、湿地、沙坑等危险水体的防护隔离、安全警示和安全巡查,消除儿童溺水隐患;探索运用高科技手段,对易溺水区域进行动态预警与防范;加强对开放水域、水上游乐场所、室内外游泳场馆等儿童溺水安全管理和安全设备、安保人员的配备;加强寒暑假和其他节假日儿童溺水事故的排查及防范;家庭和学校要加强对儿童的防溺水和应急救助知识技能教育,普及儿童游泳及水上安全技能;教育及引导儿童牢固树立防溺水事故伤害的安全意识,远离危险水体,使用安全游泳场所等。4加强儿童友好出行系统建设。预防和控制儿童道路交通伤害。道路规划建设和片区交通综合整治充分考虑儿童年龄特点,充分听取和吸收儿童的意见和建议,保障儿童友好出行空间。完善慢行交通体系,加强人行道、自行车道规划建设,优化校园周边步行线路规划和人行设施,保障儿童出行安全。培养儿童养成良好交通行为习惯。推广使用儿童安全座椅、安全头盔和儿童步行及骑乘非机动车反光标识。完善儿童道路安全防护用品标准。落实校车安全管理条例。5预防和控制儿童跌倒、跌落、烧烫伤、中毒等伤害。及时消除环境危险因素,推广使用窗户护栏、窗口限位器等防护用品。教育儿童远离火源,引导家庭分隔热源,安全使用家用电器,推广使用具有儿童保护功能的家用电器,预防儿童烧烫伤。推广使用儿童安全包装,提升儿童看护人对农药、药物、日用化学品等的识别及保管能力,避免儿童中毒。预防儿童因尖锐物品、吞异物等造成的伤害。加强儿童药品监管,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保障儿童用药安全。预防婴幼儿窒息,提升看护人对婴幼儿有效照护能力。规范犬类管理及宠物饲养,预防动物咬伤或惊吓。加强防灾减灾教育,提高儿童及其监护人(看护人)针对地震、火灾、水灾、泥石流、踩踏等灾害性、突发性事件的防灾避险技能。6加强儿童食品安全监管。完善儿童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强化婴幼儿配方食品和婴幼儿辅助食品安全监管,加大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抽检监测及不合格食品处罚力度。落实中小学校、幼儿园、托育机构食品安全校(园)长负责制,消除儿童集体用餐各环节食品安全隐患。加强校内及周边食品安全监管,严肃查处食品安全违法违规行为。7.预防和减少产品引发的儿童伤害。强化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严格执行儿童用品强制性国家标准,完善产品安全警示标识,加强儿童用品行业自律,鼓励制定技术先进的团体标准。对纳入强制性产品认证目录的儿童用品依法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持续开展儿童用品质量安全守护行动,严厉查处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违法行为,鼓励消费者依法投诉举报产品安全问题。加强对产品造成儿童伤害的信息监测、分析、监督检查和缺陷产品召回工作。杜绝“毒跑道''"毒校服”"毒文具"“毒音视”等有害产品,保障游戏游艺设备及大型游乐设施安全,引导儿童安全使用电动扶梯、旋转门等设施设备。加大对儿童用品的监管力度,增加抽查频次,扩大抽查覆盖面。8.预防和控制针对儿童的暴力伤害。宣传倡导对儿童暴力零容忍理念,强化政府、社会、学校、家庭保护责任,建立防控针对儿童暴力伤害的部门合作工作机制,健全各级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平台,落实针对儿童暴力伤害的发现、报告、干预机制。密切接触未成年人的单位、组织及其工作人员履行强制报告义务,有不良记录的组织和个人,不得从事密切接触未成年人相关工作,鼓励公众依法劝阻、制止、检举、控告针对儿童的暴力行为。依法严惩针对儿童实施的暴力违法犯罪行为。9.加强对学生欺凌的综合治理。完善落实学生欺凌综合治理的部门合作工作机制。营造文明安全校园环境,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法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和社会交往能力。严格学校日常安全管理,健全学生欺凌早期预警、事中处理、事后干预等工作机制,提高教职员工、家长、学生对欺凌的预防和处置能力。依法依规调查和处置欺凌事件,发挥教育惩戒作用。强化校园周边综合治理,将学生欺凌专项治理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教育儿童正当防卫,增强儿童自我保护意识。10.加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落实政府、企业、学校、家庭、社会保护责任,保障儿童在网络空间中的合法权益。教育引导儿童增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和能力,保护儿童个人信息安全。加强网络监管和治理,完善和落实网络信息监测、识别、举报、处置制度,依法惩处利用网络散布价值导向不良信息、从事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行为。加强涉未成年人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专项举报受理,受理率达100%;依法惩处对责任缺失、问题严重、损害未成人合法权益和身心健康的属地网站平台。网络游戏、网络直播、网络音视频、网络社交等网络服务提供者,针对未成年人使用其服务依法设置相应的时间管理、权限管理、消费管理等功能。加大依法严厉打击网吧违规接纳儿童上网的力度。不得为未满十六周岁儿童提供网络直播发布者账号注册服务。加强网络语言文明教育,坚决遏阻庸俗暴戾网络语言传播。实施国家统一的未成年人网络游戏电子身份认证,完善游戏产品分类、内容审核、时长限制等措施。加强儿童个人信息和隐私的保护。11.加强儿童生命教育。将儿童生命教育纳入学校课程体系。有机渗透到各学科教学、各个教育环节中,开展形式多样的专题教育。帮助儿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儿童进行生命教育,引导儿童珍惜生命、敬畏生命,预防儿童自我伤害行为的发生。学校定期对儿童进行心理评估,建立儿童心理问题预警机制和干预机制。鼓励心理专家、社会工作者等专业人员开展儿童成长危机干预,为遭受重大变故儿童提供紧急救助和身心调适服务。12.提高对儿童遭受意外和暴力伤害的紧急救援、医疗救治、康复服务水平。广泛宣传儿童紧急救援知识,提升看护人、教师紧急救援技能。完善公共场所急救设施配备。完善紧急医学救援网络,加强儿童伤害院前急救设施设备配备,实现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的有效衔接。加强康复机构能力建设,提高儿童医学救治以及康复服务的效率和水平。加强危机干预、心理疏导队伍建设,提高对受伤害儿童及家庭的人文关怀。13.完善监测机制。建立健全儿童遭受意外和暴力伤害监测体系,通过医疗机构、中小学校、幼儿园、托育机构、社区、司法机关等多渠道收集儿童伤害数据,促进数据规范化。借助数字XX建设,建立多部门、多专业参与的数据共享、分析、评估和利用工作机制。14.健全以村(社区)为基础的儿童安全保护工作体系。乡(镇)指导村(居)民委员会普遍建立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办公室,依托各级网格化管理平台,完善"儿童主任+网格员+专家+社工+志愿者”的村(社区)儿童保护工作队伍,解决儿童保护"最后一公里"问题。将儿童保护工作纳入各级政府工作考核。(三)儿童与教育主要目标:1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适龄儿童普遍接受优质普惠的学前教育。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98%以上,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不低于90%,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不低于55%03.推动义务教育公平优质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9%以上。4推进高中阶段教育优质特色多样发展。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9%以上。5.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残疾儿童、农业转移人口随迁子女、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等特殊群体受教育权利得到根本保障。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巩固水平进一步提高。6儿童科学素质全面提升,科学兴趣、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不断提高。7.以提高儿童综合素质为导向的教育评价体系更加完善。8.加强儿童友好型校园建设,全面建设智慧校园。9.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进一步完善。策略措施: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实施素质教育,完善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引领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智育水平,发展学生终生学习能力,促进思维发展,激发创新意识。坚持健康第一,深化体教融合,实施学校体育强基固本行动,帮助学生磨练坚强意志、锻炼强健体魄。改进美育教学,提升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加强劳动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形成良好劳动习惯,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2.全面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财政资金投入优先保障教育,公共资源配置优先满足教育。优化教育经费支出结构,把义务教育作为教育投入重中之重。依法落实各级政府教育支出责任,完善各教育阶段财政补助制度。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办学。3培养儿童良好思想道德素质、法治意识和行为习惯。坚持“五育”并举,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养成良好道德品质、法治意识和行为习惯,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和良好心理品质。中小学校、幼儿园广泛开展性别平等教育。完善德育工作体系,深化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新时代好少年"选树和文明校园创建活动为载体,广泛宣传培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典型,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丰富德育内容和形式,利用本土德育资源,丰富德育活动载体,开展同伴教育,增强德育工作吸引力、感染力和实效性。4.全面推进教育理念、体系、制度、内容、方法创新。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健全学校教育质量服务体系。严格落实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提高教学质量。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尊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推行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合作式教学。探索具有特殊才能学生的培养体系。推动教育信息化优质资源均衡发展,所有小学初中建成数字校园,所有学校(含教学点)全部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建设以县城为中心、以乡镇为节点、以村校为末梢的城乡一体化直播数字互动学校,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在线辐射农村和边远地区薄弱学校。提高民族地区教育质量和水平,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5.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优质发展。继续实施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健全城镇新建小区配套建设幼儿园制度,大力发展乡村幼儿教育,缩小城乡学前教育差别。大力发展公办园,实施扩大公办幼儿园教育资源项目,积极发展多元普惠幼儿园。鼓励国有企事业单位、街道、村集体新建、改建、扩建一批公办幼儿园。加大不规范办园行为治理力度,加强办园行为督导。加强非营利性民办园收费监管,规范营利性民办园的发展,遏制过度逐利行为。严格落实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政策,健全普惠性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建立公办园收费动态调整机制。加强学前幼儿普通话教育,推进学前学会普通话。注重科学保教,建立健全幼儿园保教质量监测体系,严格执行幼儿园园长、教师专业标准,全面落实持证上岗,全面提升保教质量。积极创造条件为困境儿童提供平等接受学前教育的机会。6.推动义务教育公平优质均衡发展。将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纳入乡村振兴和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同步建设,优化学校布局。落实新建居住区配套建设学校规定,合理有序扩大城镇学校学位供给,解决城镇大班额问题。加快优化农村小学教学点布局,逐步完善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健全精准控辍保学长效机制,落实"双线四包”责任,提高义务教育巩固水平。保障女童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免试就近入学全覆盖,全面实行义务教育公办民办学校同步招生,支持和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强化优质资源带动辐射作用,增强学校内生动力,打造一批示范性学区和优质教育集团。加强分类指导,稳步提升乡村学校和薄弱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推动形成区域、城乡和校际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新格局。7进一步提高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加快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发展需要。继续消除普通高中大班额。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协调发展,建立中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统一招生平台,深化职普融通。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建设优秀中职学校和优质专业。完善高中阶段学生资助政策。实施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计划,抓好深化招生管理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改善办学薄弱环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重点工作任务的落实,促进县域普通高中整体办学水平提升。8.保障特殊儿童群体受教育权利。完善特殊教育保障机制,推进适龄残疾儿童教育全覆盖,提高特殊教育质量。坚持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为主体,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送教上门和远程教育为补充的普特融合、普职融通的特殊教育体系。因地制宜发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鼓励有条件的特殊教育学校、残疾人康复机构、儿童福利机构、普通幼儿园举办接收残疾儿童的幼儿园或学前班。进一步提高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巩固水平,加强对残疾学生失学辍学情况监测,实现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一人一案”科学教育安置。加快发展以职业教育为重点的残疾人高中阶段教育。在特殊教育学校大力推广国家通用手语和国家通用盲文。推进孤独症儿童教育工作。保障农业转移人口随迁子女平等享有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加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资助,完善奖学金、助学金和助学贷款政策。加强对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的法治教育、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优先满足留守儿童寄宿需求。9.提高儿童科学素质。实施未成年人科学素质提升行动。将科普能力建设列入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支持有条件的单位开展儿童科普能力建设。将弘扬科学精神贯穿教育全过程,开展学前科学启蒙教育,提高学校科学教育质量,完善课程标准和课程体系,丰富课程资源。加强社会协同,注重利用家风馆、文化馆、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妇女儿童活动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等校外场所开展校外科学学习和实践活动。广泛开展社区科普活动。加强专兼职科学教师和科技辅导员队伍建设。完善科学教育质量和未成年人科学素质监测评估。10.建立健全科学的教育评价制度体系。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建立健全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的科学评价体系。落实县域义务教育质量、学校办学质量和学生发展质量评价标准。针对不同主体和不同学段、不同类型教育特点,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倾向。完善初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制度。高中阶段学校实行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招生录取模式,落实优质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分配到初中政策,健全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高校招生机制。1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完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引领教师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职业道德修养,坚守教书育人职责。着力解决教师结构性、阶段性、区域性短缺问题。结合实际加大幼儿园教师培养力度。优化义务教育教师资源均衡配置。按照"试点先行、以点带面"的原则,稳步推进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深入推进县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交流轮岗,推动城镇优秀教师、校长向乡村学校、薄弱学校流动。适当提高中小学中级、高级教师岗位比例,中级、高级教师岗位设置适当向乡村倾斜,合理核定学校绩效工资总量,绩效工资内部分配向优秀人才倾斜。加强教师进修培训,提高教师综合素养。着力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构建以校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动、注重创新、精准测评的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新机制,提高教师在线授课、网络教研、操作实践等基础能力。将家庭教育、性别平等教育纳入教师培训内容。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培养造就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12.开展儿童友好型学校建设。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构建尊师爱生的师生关系和团结友爱的同学关系。保障学生参与学校事务的权利,鼓励学生参与学校事务管理。在试点学校培育儿童议事组织与代表,建立儿童参与议事制度,将儿童的声音和需求纳入儿童友好校园环境建设和改造的全过程。为学生提供安全饮用水、卫生厕所和适合身高的课桌椅、改善学校用餐和学生寄宿条件。培育和丰富积极向上、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13.坚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加强家校协作,推动教师家访制度化、常态化。加强中小学校、幼儿园、社区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建设,为社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开展公益性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活动提供支持,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推广家庭教育经验。统筹社会教育各类场地、设施和队伍等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