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经济课程标准.doc
1课程的性质与设计思路1.1课程的性质计量经济学是教育部规定经济类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是经济类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在经济类的各个专业的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计量经济学课程的主要特点是理论与实际应用并重,既要认真学习基本理论知识,又要注重经济计量方法在实践中的应用.在教学中可以抛开复杂的数学计算以与繁琐的推导和证明,但要将深入浅出的理论分析贯彻始终.其目的是,通过学习、掌握计量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方法,研究经济中的有关问题,训练学生运用计量方法、经济计量模型进行创造的思维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利用经济计量学的方法,学习和实践现代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以与用定量的方法分析、解决实际经济生活中有关经济学问题的能力.课程在内容与应用上与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统计学、时间序列分析、经济学等课程有关联.所以,学习本课程,必须要先学习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和数理统计、西方经济学等课程,同时,学习者要关注在经济计量学领域的一些最新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在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与方法的基础上使经济计量模型的应用更具实践性.1.2设计思路计量经济学建立在经济、统计学和数理统计的基础上,是经济学中的一门重要的独立学科.计量经济学结合数量方法来对经济活动进行认识分析,并辅助于计算机专门软件,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和可操作性.本课程主要介绍了计量经济学的一般概念与工作步骤、模型估计的基本方法、模型检验与修正方法,典型计量经济模型专题讨论、联立方程组模型的基本知识包括模型的识别、估计、检验与应用、计量经济模型的应用案例.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应先学习了微积分、线性代数、经济学包含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和经济统计学等课程.教师在讲授本课程时,首先应特别注重对经济理论的认识和经济现象的分析,强调已学的经济学基础;其次突出计量经济建模基本思想的讲授,侧重在计量经济学研究对象的理解和经济学、经济统计学与数学相结合的知识背景上;再次应避免在理论部分的繁杂的纯数学证明,但对于表述基本原理和模型应用分析中的数学推导是必要的,故应强调微积分、线性代数与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基础知识;最后应加强对计量经济学概念的总结和应用实例的分析,包括计量经济专门分析软件Eviews的应用操作.教学方法采用以课堂教学为主,并辅助于必要的上机实习.2课程目标计量经济学是一门实证科学、的方法,因为数量分析方法是经济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论.通过该门课程的教学,要使学生掌握计量经济学的基础的理论知识,并能够建立实用的计量经济学应用模型,掌握并能运用所学方法、利用相关软件对实际问题进行建模分析.2.1能力目标熟练掌握计量经济学中基本的单、多方程模型的估计、假设检验等主要分析方法;在掌握基本知识、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能够运用计量经济方法对经济现象中的一些主要经济现象、经济问题和政策效应作有关的计量经济分析;对计量经济学的总体有一个明确的把握,并初步了解本学科在经济学科当中的重要性,学会用科学化、严谨化的思维方法来分析有关经济问题.2.2知识目标系统了解计量经济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熟练掌握计量经济学软件Eviews或Stata的操作,能够运用计算机来发现和解决有关经济问题;2.3素质目标掌握计量经济学的基础的理论知识,并能够建立实用的计量经济学应用模型;掌握并能运用所学方法、利用相关软件对实际问题进行建模分析.3课程内容和要求序号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参考课时章节/模块教学单元/项目能力要求知识要求1第一章 导 论第一节什么是计量经济学第二节 计量经济学的研究第三节变量、参数、数据与模型l 掌握:计量经济学的性质;计量经济模型设定的方法和要求l 熟悉:1计量经济学的定义和性质 2计量经济模型设定的方法和要求 3掌握计量经济模型检验的内容和方法l 掌握计量经济学的定义和性质;掌握计量经济学与经济学、统计学、数学等学科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了解计量经济学的内容体系.了解计量经济研究的一般步骤;掌握模型设定的方法和要求;了解模型估计的内容和要求;掌握模型检验的内容和方法;了解模型应用的领域.4课时2第二章简单线性回归模型第一节回归分析与回归函数化第二节简单线性回归模型参数的估计第三节拟合优度的度量第四节回归系数的区间估计和假设检验回归模型预测第六节案例分析l 掌握:1古典回归模型的基本假定 2OLS的基本原理3高斯马尔可夫定理4OLS估计的EViews软件实现l 了解:1计量经济模型的建立 2总体回归方程和样本回归方程的设定l 掌握计量经济学中的变量的概念;了解参数估计的方法;掌握计量经济学中应用的数据分类与模型的建立.了解经济变量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对总体回归方程和样本回归方程的理解,了解回归分析的基本内容;掌握回归模型的随机设定与随机误差产生的原因.4课时3第三章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第一节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与古典假定第二节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估计第三节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检验第四节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预测第五节案例分析l 掌握:1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拟合优度和显著性检验2变量的显著性检验l 理解:说明、t检验的意义与判别准则.l 掌握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估计、检验与预测;l 掌握多元回归模型统计检验的EViews软件实现.4课时序号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参考课时章节/模块教学单元/项目能力要求知识要求4第四章多重共线性第一节什么是多重共线性第二节 多重共线性产生的后果第三节 多重共线性的检验第四节多重共线性的补救措施第五节案例分析l 掌握:1多重共线性产生的严重后果; 2多重共线性的检验掌握:3间接剔除重要的解释变量4逐步回归法l 熟悉:辅助回归模型检验l 了解多重共线性的含义和产生原因,认识多重共线性产生的严重后果;掌握相关系数检验、方差膨胀因子检验等多重共线性检验方法.l 了解直接剔除次要或可替代变量的方法与应注意的问题,掌握间接剔除重要解释变量的途径;掌握逐步回归法;掌握解决多重共线性的EViews软件实现.6课时5第五章异方差性第一节异方差性的概念第二节异方差性后果第三节异方差性的检验第四节异方差性的补救措施第五节案例分析l 掌握:<1> 异方差性产生的严重后果l <2> 异方差性检验方法l <3> WLS权重的选择l 熟悉:White检验法;l 加权最小二乘法WLSl 理解异方差性的含义、产生原因和产生的严重后果;掌握怀特White检验、 帕克Park检验和戈里瑟Gleiser检验等异方差性检验方法;掌握异方差性检验的EViews软件实现.l 掌握模型变换法、加权最小二乘法WLS等异方差性解决方法;掌握异方差性解决方法的EViews软件实现.4课时6第六章自相关第一节什么是自相关第二节自相关的后果第三节自相关的检验第四节自相关的补救第五节案例分析l 理解:自相关性检验方法自相关系数的估计方法l 了解:B-G检验l 掌握:广义差分法l 理解自相关性的含义和产生原因,认识自相关性产生的严重后果;掌握D-W检验、偏相关系数检验、B-G检验等自相关性检验;掌握自相关性检验的EViews软件实现.l 掌握广义差分法的基本原理和EViews软件实现;了解广义最小二乘法和其他方法.引入模型的虚拟变量的个数不能超过样本观测值的个数.4课时序号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参考课时章节/模块教学单元/项目能力要求知识要求7第七章分布滞后模型与自回归模型第一节滞后效应与滞后变量模型第二节分布滞后模型的估计第三节自回归模型的构建第四节自回归模型的估计第五节案例分析l 掌握:1经验加权估计法l 2ALMON法l 理解:1工具变量法l 2德宾h检验l 掌握广义差分法的基本原理和EViews软件实现;了解广义最小二乘法和其他方法.引入模型的虚拟变量的个数不能超过样本观测值的个数.l 了解滞后效应的意义、滞后变量模型的类型;掌握分布滞后模型的ALMON法与其EViews实现.6课时8第八章虚拟变量回归第一节虚拟变量第二节虚拟解释变量的回归第三节虚拟被解释变量第四节案例分析l 理解:虚拟解释变量的引入方式和设定原则;虚拟解释变量在检验模型的稳定性、分段回归和混合回归等方面的特殊应用l 熟悉:检验模型的稳定性l 了解虚拟变量的意义和作用,掌握虚拟解释变量的引入方式与设置原则;l 掌握EViews软件的相关应用.l 掌握虚拟解释变量在调整季节波动、检验模型的稳定性、分段回归和混合回归等方面的特殊应用;l 了解线性概率模型、Logit模型的基本思想和估计方法.4课时9第九章时间序列第一节时间序列计量经济分析的基本概念第二节计量经济模型第三节协整第四节案例分析掌握:1伪回归问题2单位根的常用检验方法 <3> 单一方程的协整检验<4> Johansen协整检验l 了解伪回归问题与时间序列的平稳性,掌握单位根的常用检验方法.l 了解协整的概念,了解协整检验的两种方法.了解误差修正模型的基本思路.4课时4、实施建议4.1教材与参考资料选用4.1.1 教材选用与编写本课程拟采用教材:经济计量学精要第二版美达莫达尔N.古亚拉提 著 张 涛译,机械工业,2000年7月.4.1.2参考资料选用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学习课程内容,建议学习者可以进一步阅读以下几本重要参考书:1. 计量经济学,李子奈,高等教育,2000年7月2. Basic Econometrics,Damodar N. Gujarrati,20013. 计量经济学-理论、方法与模型,唐国兴,复旦大学,1988年4. 经济计量学理论与方法,吴可杰主编5. 经济计量学理论与实践引论,美乔治.G.贾奇等.4.2教学建议经济计量学课程的教学,安排在高年级.用一个学期的时间,课时计划是每周4学时.教师根据课时适当调整部分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采用课堂多媒体讲授与板书推导相结合.本课程特别强调用软件进行具体应用,在教学中会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利用软件建立经济计量模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和改进.目的是启发学生从多角度思考和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学过程中应讲授、自学、讨论、辅导相结合,以讲授和讨论为主要学习方式;以大量的案例教学作为课堂教学内容的补充,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应用、研究计量经济学的积极性;结合运用计算机和有关计量经济学、统计学软件包等工具,以大量的实践教学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应用计量经济学方法研究经济问题的能力.4.3教学评价本课程采用多样化的考核方式,采用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校内考核与企业考核相结合.建议考核分数比例如下:成绩构成占总成绩的比例平时成绩30上机实训成绩30期末考核成绩40合计100%4.4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要注重建设和开发本课程的多媒体课件、教学大纲、实训大纲、案例集、试题库等教学资源,使教师和学生能够有效的通过校内实训室、校外实训基地和课程等教学平台开展高效和灵活的教与学的活动.6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