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昆明市“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全文及解读.docx

    • 资源ID:829584       资源大小:39.72KB        全文页数:1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昆明市“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全文及解读.docx

    昆明市"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为加快推进全市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更好维护人民健康,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的通知(国发(2016)15号)、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云南省"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的通知(云政办发202278号)、中共昆明市委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昆发(20218号)等文件,结合昆明市发展实际,制定本规划.一、规划背景"十三五"时期,昆明市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深入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坚持中西医并重发展方针,始终把中医药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大力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出台支持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系列文件,持续优化中医药发展环境,中医药各项工作取得长足进步,圆满完成"十三五"发展目标任务,全市中医药事业迈上新台阶。服务体系日益完善。全市中医医院从19所增加至25所,中医医疗机构床位数从4220张增加至5133张。设置中医临床科室的非中医医疗机构从2040个增加至2132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设置率分别达99.4%、82%服务能力大幅提升。新建国家中医重点专科4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1个,省级中医药重点学科2个、省级中医区域诊疗中心3个、省级中医重点专科15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医药服务覆盖率分别达99.7%、99.6%、90%、97%中医药累计治疗艾滋病患者和病毒感染者1370例,在新冠病毒感染防控救治工作中作出重要贡献。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升。人才培养激励机制加快建立,1人入选"全国名中医",29人入选云南省名中医、基层名中医,21人入选昆明市名中医、基层名中医。培养中医药特色骨干人才100余名,规范化培训合格医师254名。每千人口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数从0.55人提高至0.60人。科技创新能力取得新成效。全市中医药系统获国家、省部级科研立项课题46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编撰出版38部中医药(民族医药)文献,挖掘特色诊疗技术75项。文化建设不断加快。持续开展"中医中药中国行"科普文化宣传口"中医药服务百姓健康"大型义诊活动,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持续提高,中医药文化影响力不断扩大。昆明市中医医院入选云南省中医药服务贸易重点企业(机构)。4个传统医药项目、3个传统医药传承人列入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名录。多业态融合发展。20162020年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13万亩,中药产业综合产值达103亿元。完成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建成"定制药园"3家,打造了以昆明杏林大观园等为代表的一批中医药健康旅游基地。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为主线,以深化改革、完善制度为动力,统筹推进中医药服务体系、中医药特色优势、中医应急能力、中医药科技创新、中医药人才队伍、中医药健康服务和中医药文化建设,坚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多元价值作用,坚持突出中医药服务核心价值,促进全市中医药在传承创新中实现高质量发展。(二)基本原则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依法发展。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对中医药工作的决策部署,依法发展中医药,促进中医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将中医药融入卫生健康大局,以满足人民群众中医药健康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中医药发展为了人民、中医药成果惠及人民,努力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坚持特色发展、突出优势。遵循中医药自身特点和发展规律,深度挖掘昆明中医药文化底蕴和服务特色,加强内涵建设,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着力加强中医药优势学科、特色专科建设,打造昆明中医药品牌。坚持扬优补短、提升水平。在推动优质中医药资源扩容、优化市级中医医院布局的同时,加强县办中医医疗机构(医院、门诊部)建设,持续改善中医医院基础设施条件,优化就医环境,提升服务水平,全面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坚持改革创新、增强动力。围绕中医药事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大改革力度,不断完善中医药价格、医保等政策,推动建立健全符合中医药特点的服务体系、管理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三)发展目标推动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加快形成有利于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的体制机制。到2025年,基本建立与昆明城市定位、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匹配的中医药服务体系,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展,中医药传承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中医公共卫生应急能力显著提升,中医药健康产业较快发展,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寺续提高,中医药事业总体发展及中医药服务水平达到全省先进水平。中医药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发挥中医整体医学和健康医学优势,融合"互联网+"、健康养生、健康养老等领域,构建集中医药预防保健、疾病诊疗、康复服务、疫病防治于一体的全生命周期中医药健康服务体系,促进中医药服务优质资源均衡发展,使居民享有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中医药服务。中医药服务能力得到提升。深入实施"四名三专"(四名:名医、名队、名科、名院,三专:专病、专技、专方)工程,实施中医医疗服务能力提升行动,做优做强骨伤、肛肠、针灸、推拿等中医传统优势专科,加强中医医院临床薄弱科室建设。推进实施中医治未病健康促进工程、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加大中西医协同力度,提高重大疾病中西医结合救治水平,提升中医药公共卫生应急能力。中医药创新发展效能显著增强。建设昆明市中医药研究院,培育一批高水平创新团队,建设一批临床科研一体化科研平台。实施中医药重大科研项目研究,力争形成一批有价值的科研成果。中医药发展支撑体系更加完善。中医药人才成长的途径更加优化,人才培养体系更加完善,人才评价标准更加科学,培养和造就出一批高层次中医药人才。中医药信息化发展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提高,服务效能明显增强。中医药文化传播范围更加广泛。中医药文化宣传形式更加多样化,宣传阵地建设不断加强具有滇南特色的中医药科普作品和文化产品更加丰富,中医药"走出去"的步伐更加有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文化氛围更加浓厚。昆明市"十四五"中医药发展指标序口主要指标2020年2025年指标性质1中医医疗机构(个)660800预期性2中医医院数(个)2530预期性3每千人口公立中医医院床位数(张)0.540.85预期性4每千人口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数(人)0.60.7预期性5每万人口中医类别全科医生数(人)0.20.79预期性6二级以上公立中医医院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比例(%)6465预期性7二级以上中医医院设置康复(医学)科的比例(%)4475预期性8三级公立中医医院和中西医结合医院(不含中医专科医院)设置发热门诊的比例(%)100约束性9二级以上公立中医医院设置老年病科的比例(%)7880预期性10县办中医医疗机构(医院、门诊部)覆盖率(%)50100预期性11公立综合医院中医床位数(张)620660预期性12二级以上公立综合医院设置中医临床科室的比例()8295预期性13二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临床科室的比例(%)14.370预期性14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设置中医馆的比例(%)100100预期性15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27.55预期性16每万人口中医类医院卫生技术人员数(人)6.228.43预期性注:1中医医疗机构包括中医医院(含中西医结合医院、少数民族医医院)、中医门诊部(含中西医结合门诊部、少数民族医门诊部)、中医诊所(含中西医结合诊所、少数民族医诊所)。2.二级以上公立中医医院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比例统计范围不含中西医结合医院和少数民族医医院。三、重点任务(一)高质量建设中医药服务体系1做强中医服务主阵地。打造中医服务高地,支持昆明市中医医院建设高水平中医医院和辐射南亚东南亚的中医药诊疗中心。推进县级中医医院基础设施建设,到2025年,实现各县(市)区人民政府举办的中医医疗机构(医院、门诊部)全覆盖,强化以中医药服务为主的办院模式和服务功能,优化资源配置,改善就医环境,规范科室设置,加强运营管理.支持有条件的县级中医医院牵头组建紧密型医共体,覆盖人口原则上不彳氐于县域人口的30%.支持有条件的中医医院牵头建设中医专科联盟。创新中医医联体建设模式。构建"区域+学科专科"点面结合、全专互补模式,推动市、县、乡、村四级梯度支持、联动发展.由昆明市中医医院牵头,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组成中医医联体,有效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水平。强化中医医联体对家庭医生团队中医药服务能力的技术支撑。加大并提升昆明市中药制剂研发中心能力建设,促进区域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研发申报、委托配制和推广运用等。2夯实基层中医服务网底。提升基层治未病、疾病治疗、康复、公共卫生、健康宣传教育等服务能力。到2025年,支持15%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开展中医馆"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建设;支持10%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打造"中医阁".Io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能够规范开展6类10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IoO%的社区卫生服务站、80%以上的村卫生室能够规范熟练开展4类6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基本实现中医药服务全覆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占比不低于30%。3完善中医服务网络。加强综合、专科医院和妇幼保健机构中医临床科室、中药房建设,强化中医类别医师配备,打造中西医结合团队。到2025年,力争95%以上的公立综合医院设置中医临床科室并达到综合医院中医临床科室基本标准,二级和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临床科室的比例达70%和80%以上。4.推动社会办中医良性发展.加强社会办中医规范化管理。鼓励有资质的中医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名老中医开办中医诊所。实施名医堂工程,打造一批名医团队运营的精品中医医疗机构。鼓励举办骨伤、肛肠等中医专科医院,鼓励发展具有中医特色的康复医院、老年病医痛口护理院,鼓励有条件的中医诊所组建家庭医生团队开展签约服务。专栏1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1.县级中医服务网络建设。各县(市)区人民政府举办的中医医疗机构(医院、门诊部)全覆盖。2.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开展"示范中医馆"及中医馆"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建设。"示范中医馆"建设项目不少于48个;中医馆"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建设项目不少于35个。3.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中医阁"建设。争取打造不少于150个"中医阁"。(二)高水平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1.推动中医医疗机构晋级达标建设。推进县级中医医院晋级达标,100%的县级中医医院达到二级甲等中医医院标准,不少于2所县级中医医院达到三级中医医院标准。实施县级中医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提升行动,Ie)0%达到国家基本标准,50%达到国家推荐标准。2.彰显中医药临床疗护特色优势。以满足慢性病和重大疑难疾病防治临床需求为导向,做优做强中医妇科、骨伤、肛肠、皮肤、针灸、肿瘤、心脑血管病等中医优势专科专病,带动特色发展。制定完善并推广实施一批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持续提升中医专科服务能力.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中心建设,市级及各县(市)区设置符合标准的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中心,依托中心开展基层中医药知识技能培训,大力发展中医药非药物疗法。鼓励使用中药院内制剂,开展药品使用监测和临床综合评价。加强中药药事管理,落实处方专项点评制度,促进合理使用中药。加强护理人员中医药知识技能培训,支持开展中医护理门诊试点。以国家重点专科、云南省中医区域诊疗中心等项目为引领,按照扬优势、补短板的思路,加强现有优势学科专科、专病建设,提升解决临床重大疑难疾病能力。推动16个省级中医特色专科、3个云南省中医临床医学中心、7个国家级中医优势专科、2个省级重点学科建设,推广不少于10个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3.发挥中医药在疾病预防中的作用。鼓励医疗机构开展治未病工作,鼓励家庭医生提供中医治未病签约服务。在重点人群和慢性病患者中推广一批中医治未病干预方案。持续开展重点人群中医药健康管理推动65岁以上老年人和0一36个月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率分别达到75%和85%。开展儿童青少年近视、脊柱侧弯、肥胖等中医药适宜技术防治试点,在儿童健康保健、妇女产后康复中推广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4.强化中医药特色康复服务能力。二级以上中医医院加强康复(医学)科建设,其他提供康复服务的医疗机构普遍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鼓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设置中医康复诊室和康复治疗区。针对心脑血管病、糖尿病、慢性病和伤残等,推广一批中医康复方案,推动中医康复技术进社区、进家庭、进机构。到2025年,不少于75%的二级中医医院和85%的三级中医医院设置康复科。5.发挥中医药在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和紧急医学救援中的独特作用。提升各级中医医院应急救治能力,实施昆明市中医应急医疗能力提升工程项目。持续完善中医医院院感防控体系,推动三级公立中医医院和有条件的二级中医医院规范设置发热门诊,加强中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重症医学科(急诊科)、肺病科等薄弱科室和可转换传染病区、重症监护室建设。建设中医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科研支撑平台。加强中医药救治重大传染病研究,加大中医药防治重大传染病的新药和医疗机构制剂研发力度。加强中医药应急救治专家队伍建设,制定完善一批重大传染病中医药防治方案,加强中医药应急物资、药品、设备、设施、技术与人才资源储备。6.提高中西医结合医疗服务水平。加强中西医协同能力建设,促进中西医联合诊疗模式改革创新。在综合、专科医院和妇幼保健机构推广"有机制、有团队、有措施、有成效"的中西医结合医疗模式,将中西医协同发展纳入医院评审和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将建立中西医协同发展机制和多学科诊疗体系纳入医院章程。积极申报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及科室建设项目,支持市妇幼保健院申报国家级中西医协同旗舰科室项目。7.创新中医医疗服务模式。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总结推广中医综合诊疗模式、多专业一体化诊疗模式和集预防、治疗、康复于一体的全链条服务模式,优化服务流程和方式。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行动,发展中医互联网医院,构建覆盖诊前、诊中、诊后的线上线下一体化中医医疗服务模式,提高优质中医药服务的可及性。专栏2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1.中医治未病健康促进计划。规范二级以上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室,建设1个省级中医治未病中心,在重点人群和慢性病患者中推广10个中医治未病干预方案。2.晋级达标计划。支持不少于2所县级中医医院达到三级中医医院标准。3.县级中医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提升计划。支持不少于4所医院达到国家县级中医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基本标准(试行),4所医院达到国家县级中医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推荐标准(试行)。4.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计划。建设1个市级和14个县级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中心。(三)高位推动中医药传承保护与科技创新1.加强中医药传承保护。开展中医药传统知识收集整理,收集筛选民间中医药验方、秘方和技术等,加大对民间中医特色技术、传统医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整理和活态传承。实施好昆明市7大地方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发展项目。2.强化中医药科技平台建设。持续推进昆明市中医药研究院建设,促进中医药科研孵化能力提升.加强重点领域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进中医药科研创新,推动中医药产品和技术创新,实现中医药与现代科学融合发展。支持围绕经典名医名方开展中药制剂研究,推进中药新药创新研究。支持中医医疗机构与企业科研机构及高等院校加强协作、共享资源,积极促进院内制剂成果转化。支持昆明市中医医院与云南中医药大学深度合作,并承担云南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专业教学任务,促进医院医教研融合发展。专栏3中医药传承保护与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工程1.中医药传承保护行动。系统挖掘整理地方中医学术流派思想,加大特色诊疗方案和诊疗技术推广力度,完成7个地方中医流派工作室及21个地方中医流派二级工作站建设,制定21个流派特色诊疗技术的推广应用方案及建设流派工作室网站。2.传承创新平台建设行动。依托昆明市中医药研究院,建设包含中医学术流派传承研究所、昆明市中医药重点实验室、昆明市中医临床研究所、昆明市民族民间医药特色制剂研发中心等项目。(四)高标准打造中医药人才队伍1.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建立结构合理、梯次衔接的中医药人才队伍。强化院校教育,加强中医药学科和专业建设,强化中医思维培养和中医临床技能培训;多措并举优化和促进昆明市中医医院中医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和安宁市中医医院助理全科医师培训基地建设;实施"西学中"人才培养项目,建设一支高水平的中西医结合人才队伍,允许中西医结合专业人员参加临床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2.培养特色人才。实施好中医药传承创新人才培养专项,抓实国家、省级中医药高层次人才、中医临床骨干人才培养力度,紧紧抓住培养、引进、用好人才三个环节,培养造就一批中医药领军人才、学科带头人、后备人才。开展"读经典、悟经典、用经典"活动,提升中医医师临床经典应用能力和水平。大力推进中医药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加快培养中药、中医护理、中医药健康服务等技术技能骨干人才,加强中医药人才创新团队建设,支持多学科交叉融合发展。3.推进师承教育。继续加强中医药师承教育,建立与职称评审、评优评先等挂钩的高年资中医师带徒制度(I建立市、县、乡、村多层级中医药师承教育体系,大力开展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依托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省市级名中医、地方流派传承人等建立一批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流派江作室。支持医疗机构设置中医(专长)医师岗位,促进民族民间特色技术传承发展。适时开展市级名中医和基层名中医评选活动。4.加强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力口强适宜技术师资队伍、基层医疗机构中医临床技术骨干、中医专业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以及开展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转岗培训、助理全科医生培训。专栏4中医药人才队伍培养工程1.引进高层次中医药人才10名以上。培养中医药领军人才3-4名、学科带头人20名、后备人才50名。2.培养地方中医学术流派继承人不少于63名。3.培训不少于200名适宜技术师资队伍以及1000名能够熟练运用多种中医适宜技术的乡村医生。(五)高视野推动中医药文化繁荣和开放发展1.加强中医药文化传播。实施中医药文化传播行动,广泛开展中医药文化主题宣传,新建一批市级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中医药文化体验场馆和知识角,开发一批文化知识精品课程,推出一批文化创意产品,培养一批文化科普巡讲专家.推动中医药文化贯穿国民教育始终,开展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示范学校建设,进一步丰富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形式.持续开展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监测。加强中医药文物、古迹保护,鼓励各县(市)区整合利用现有资源展示中医药传统文化,支持建设中医药博物馆、文化馆、展览馆、非遗馆、数字馆等公益设施。2促进中医药海外传播。将中医药融入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交流合作的重要内容。结合磨憨一磨丁口岸区位优势,建立昆明市中医药文化对外交流中心,整合区域内省、市级优质中医诊疗资源,建立集中医治未病、疾病康复、特色中药制剂于一体的中医药诊疗中心;开展安全有效的医疗机构中药制剂推广及境外制剂申报准入等领域的合作;结合昆明市中医医院作为云南省中医药服务贸易重点企业(机构)的优势,加快推动中医药服务贸易发展。(六)高品质发展中医药健康产业1加强中药资源保护利用.支持珍稀濒危中药材资源保护和人工繁育。完成中药资源普查成果梳理。推动昆明市特色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和种植基地建设.加强道地中药材地理标志保护。支持中医药企业自建或以订单形式联建稳定的中药材种植基地,推动"定制药园"建设。2.发展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鼓励中医医疗机构为中医养生保健机构提供技术支持,支持中医医师依照规定提供服务。促进中医健康状态辨识与评估、咨询指导、健康干预、健康管理等服务规范开展。推广太极拳、八段锦等中医药养生保健方法和中华传统体育项目,推动形成体医融合的健康服务模式。3.发展中医药老年健康服务。强化中医药与养老服务衔接,推进中医药老年健康服务向农村、社区、家庭下沉。鼓励二级以上中医医院设置老年病科,增加老年病床数量,开展老年病、慢性病防治和康复护理。支持二级以上中医医院与养老机构合作,建设一批中医药特色医养结合示范机构。推动养老机构开展中医特色老年健康管理服务。4.拓展中医药健康旅游市场。大力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支持各县(市)区结合中医药资源特色,开发更多体验性强、参与度广的中医药健康旅游路线和旅游产品。积极开发中医药健康新产品,鼓励以保健食品、药膳、功能性化妆品及日化产品为重点,研发中医药健康产品。专栏5中医药健康产业发展工程实施中药材生态种植、林下种植,大力发展三七、天麻、云当归、云党参、滇附子、黄草乌、滇重楼、滇黄精、砂仁、西洋参、云木香、续断、花椒等中药材种植,打造以轿子雪山为核心的滇中高山优质中药材产区。力争发展中药材种植面积35万亩以上,实现农业产值30亿元以上。(七)高效能深化中医药行业领域改革1.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立体现中医医院特点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推动公立中医医院发展方式从规模扩张转向提质增效和中医内涵式特色发展,运行模式从粗放管理转向精细化管理,资源配置从注重物质要素转向更加注重人才技术要素。落实"两个允许"要求,推进公立中医医院人事管理制度和薪酬分配制度改革。常态化开展二级、三级公立中医医院绩效考核工作.推进中医系统分级诊疗,大力发展中医医院牵头的医联体、县域医共体、专科联盟、远程医疗协作.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在全社会营造尊重中医的良好氛围。2.加强中医药法治建设.深入推进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和云南省中医药条例贯彻实施,进一步完善有关配套制度.开展传统医学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依法获取行医资格工作。强化中医医疗机构、从业人员、医疗技术准入和全过程监管。强化中医药监督执法,健全长效机制,落实执法责任,加强人员培训,规范执法行为,全面提升中医药监督能力和执法水平。3.完善中医药价格和医保政策。探索中医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充分体现中医和中医人员技术劳务价值。医疗机构炮制使用的中药饮片、中药制剂实行自主定价。积极配合省级医保部门将符合条件的中医诊疗项目、中药饮片和中药院内制剂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按照国家医保付费有关规定,探索临床效果好的中医优势病种实行中西医同病同效同价。4强化中医药信息化建设。支持中医医院将信息化建设纳入医院建设规划。开展电子病历专项提升行动,以信息化提升医院绩效考核、临床研究和医疗管理水平.优化升级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支撑中医药管理决策、业务协同和信息共享。四、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党对中医药工作的全面领导,落实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充分发挥市级中医药工作联席会议作用,完善县(市)区中医药工作跨部门协作机制,协调解决规划实施中的重大问题,加强对规划实施的指导、督促和检查,形成共同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合力。加强中医药管理体系建设,强化县(市)区中医药管理队伍建设。将中医药发展纳入县(市)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卫生健康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和任务,层层落实责任确保规划目标如期实现。(二)强化保障机制建立健全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中医药发展多元投入机制,逐步建立与中医药发展相适应的投入保障制度。各级人民政府通过现有资金渠道积极支持中医药发展,将中医药事业发展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落实政府对公立中医医院的办医主体责任,落实基本建设、设备购置、重点专科发展、人才培养等投入政策,发挥医保对中医药发展的激励作用,为中医药事业发展创造更好的政策环境。(三)做好宣传引导工作宣传中医药重要地位和作用,大力宣传普及中医药文化知识,营造珍视、热爱、发展中医药的社会氛围。制定和落实鼓励政策措施,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办中医的积极性,提高社会各界发展中医药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群策群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四)强化督导评估建立健全市、县(市)区上下联动机制,推进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健全规划实施情况监测评估机制,加强规划实施过程中的督导,定期对规划实施进度及效果开展阶段评估,按期开展阶段性评估,及时发现问题、改进工作,并加强评估结果运用.关于昆明市"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戈丹的政策解读一、政策出台的背景和意义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系列文件精神,从战略层面建立符合新时期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解决中医药发展面临的瓶颈和困难,明确"十四五"期间昆明市中医药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和重大任务,起草昆明市"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送审稿),从医疗、保健、科研、教育、文化、产业六位一体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发展,充分调动地方和社会各方面力量,形成各有关部门、地方党委政府共同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的工作合力。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中医药健康服务需求,更好服务于健康昆明,实现中医药强市。二、"十四五"中医药发展的目标到2025年,基本建立与昆明城市定位、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匹配的中医药服务体系,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展,中医药传承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中医公共卫生应急能力显著提升,中医药健康产业较快发展,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持续提高,中医药事业总体发展水平,中医药服务水平达到全省先进水平。三、"十四五"中医药发展重点任务规划从高质量建设中医药服务体系、高水平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高位推动中医药传承保护与科技创新、高标准打造中医药人才队伍、高视野推动中医药文化繁荣和开放发展、高品质发展中医药健康产业、高效能深化中医药行业领域改革七个方面推进"十四五"期间昆明市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为增强规划的可操作性,并确保工作能够落地、目标任务能够实现,在重点任务中设置了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中医药传承保护与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工程、中医药人才队伍培养工程、中医药健康产业发展工程5个项目专栏明确提出了具体实施项目和任务目标。四、政策编制特点(一)主动融入大局。全面落实全国、全省中医药大会精神,国家、省中医药"十四五"规划和我省"十四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与昆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健康昆明行动(2020-2030年)衔接融合,积极主动融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大局II(二)坚持问题导向。针对我市中医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补短板、强弱项,着力解决中医药资源总量不足、优质资源短缺等矛盾,坚持把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作为规划的核心任务,把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作为规划的重要任务,把夯实中医药人才队伍基础作为有效抓手,坚持全局谋划、统筹推进,细化目标任务,强化工作措施,推进中医药高质量发展。(三)突出地方中医药特色。在中医药传承创新方面,实施昆明市7大地方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发展项目,并融合云岭中医疏调学派思想,带动学术流派间融合发展,系统挖掘整理地方中医学术流派思想,加大特色诊疗方案和诊疗技术推广力度,培养传承人。建设昆明市中医药研究院建设,推进中医药科研创新,推动中医药产品和技术创新,实现中医药与现代科学融合发展。支持围绕经典名方、名医名方开展中药制剂研究,推进中药新药创制研究。在中药产业方面,打造以轿子雪山为核心的滇中高山优质中药材产区。(四)开展中医药对外交流合作。将中医药融入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交流合作的重要内容。结合磨憨-磨丁口岸区位优势,建立昆明市中医药文化对外交流中心.一是整合区域内省、市级优质中医诊疗资源,建立集中医治未病、疾病康复、特色中药制剂于一体的中医药诊疗中心;二是开展安全有效的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的推广及境外制剂的申报准入等领域合作;三是结合昆明市中医医院作为云南省中医药服务贸易重点企业,加快对外中医药服务贸易高质量快速发展。同时,对接国内先进发达地区中医药诊疗资源,利用信息化手段,在中医、中西医结合等领域对国外客户特别是南亚东南亚国家开放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打好中医药文化这张牌。

    注意事项

    本文(昆明市“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全文及解读.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