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中医药类2016年申请指南北京市中医管理局二〇一五年三月.docx
-
资源ID:831516
资源大小:48.91KB
全文页数:3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中医药类2016年申请指南北京市中医管理局二〇一五年三月.docx
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中医药类)2016年申请指南北京市中医管理局-O-五年三月第一章申报须知一、总体目标围绕首都卫生工作重点,结合卫生科技需求,支持广大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开展中医药应用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解决医疗卫生领域的关键、瓶颈问题,促进中医药科技成果转化与适宜技术推广应用,扶持和培育高层次卫生人才,储备后备力量,为提高首都中医药防病治病水平和医疗卫生整体服务能力、促进卫生行业可持续、协调发展提供科技支撑。二、实施期限项目的实施年限最长为三年,即开始时间为2016年1月1日,最后截止时间为2018年12月31日。三、资金来源首发专项项目经费包括市财政专项经费和匹配经费两部分。其中匹配经费只对非全额拨款单位,即要求非全额拨款单位应自筹匹配经费不少于市财政专项经费的30%o全额拨款单位不需匹配经费。首发专项项目经费实行预算制度。其中,市财政专项经费只编制第一年和第二年的预算;匹配经费可根据需要编制三年的预算。项目经费按照批复的预算分年度拨付。四、项目类型及经费安排首发专项(中医药类)重点支持中医药应用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以应用研究为主。根据项目支持方向分为重点攻关项目、自主创新项目、普及应用项目和青年项目四个类型。(一)重点攻关项目针对首都中医药行业发展中的关键、共性和重点问题,形成创新性、实用性强的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的重大成果,如特色辨证方法、治则治法、有效方药、诊疗技术、新诊疗设备、新标准、新软件等,需通过多家机构的合作,联合开展的多学科、多中心的科学研究项目。重点攻关项目必须至少包括3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医疗、卫生机构或市属医学科研院所等作为合作单位。每项资助经费不超过150万元,对于研究进展好、年度考核优秀的项目,将在项目负责人自愿申请基础上,择优实施滚动支持。(二)自主创新项目针对中医药临床诊疗、疾病防控和公共卫生管理等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开展的实用新技术、新方法等原始创新或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科学研究项目。每项资助经费不超过40万元。(三)普及应用项目针对基层中医药医疗卫生工作特点和需求,开展的农村和城市社区卫生机构适用的中医实用适宜技术、推广新机制新模式及示范应用研究等。每个项目必须由城市医疗卫生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共同参与完成。其中城市医疗卫生机构专指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或市、区级卫生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每项资助经费不超过15万元。(四)青年项目为北京地区储备科技队伍后备力量,支持中医医疗卫生领域具有科研发展潜力的优秀青年医务工作者开展的科学研究项目。每项资助经费不超过10万元。五、申请资格(一)申报单位的条件和要求1.申报单位须为北京地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医疗机构、市属医学科研院所、市和区级卫生机构,无行政处罚或违法记录,无不良科研诚信记录。重点攻关项目的申报单位须为三级(含)以上中医、中西医结合医疗机构、市属中医类科研院所及建有北京市中西医结合研究所、示范中医科的三级综合医院。2.申报单位设有科研和财务管理部门,科研和财务管理的各项制度健全、规范。3.申报单位具有较强的工作基础和科研能力,能够为项目实施提供必要的资金及其它条件保障,能够做到科研经费专款专用,独立核算,保证项目研究的顺利实施。4.满足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管理办法规定的其他条件。(一)申请人的条件和要求1.须为申报单位的正式在职人员,无不良医疗和科研行为记录;申请人来自医疗机构的,申报单位应为其第一执业单位。2.重点攻关项目、自主创新项目和普及应用项目的申请人年龄不满57周岁(1959年1月1日以后出生);青年项目申请人年龄不满35周岁(1981年1月1日以后出生)。如项目负责人在项目执行期间跨越退休年龄,所在单位需提交能够按期完成项目的意见书,以保证项目顺利完成。3.重点攻关项目的申请人须具有高级职称;申请人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的学科带头人、北京市卫生系统"215"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工程领军人才或学科带头人、北京市科技领军人才,承担过省部级及以上科技项目(含首发专项及原首发基金)以及获得过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的,予以优先考虑。青年项目申请人须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或中级及以上职称,并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在被科学引文索引(SCl)收录期刊或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发表过与此次申报项目研究领域相关的研究性论文至少1篇。4.申请人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科学道德,具有较好的工作基础、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较高的学术水平,能够保证有足够的时间用于项目研究。5.申请人牵头申报项目限1项,参与项目不超过两项。6.满足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管理办法规定的其他条件。7.以下人员不能申报:(1)未结题的首发专项和原首发基金在研项目负责人。(2)作为负责人承担北京市中医管理局组织的各类科研项目在研课题超过2项(含2项)者。(3)在承担市属各类科研课题研究中,2012年以来课题曾延期或中止、或未通过结题、或撤销立项的项目负责人及主要研究人员。(三)申请项目的条件和要求1.研究内容符合本指南第二章重点研究方向,涉及全市性医疗卫生任务的研究项目予以优先考虑。2.知识产权归属明晰,无纠纷或争议。3.项目性质、类型与经费符合本指南第一章项目类型及经费安排的规定。4.项目组成员年龄、知识结构、职能分工合理。青年项目组成员中应至少有1名副高级以上职称人员参加。5.重点攻关项目须提供有资质机构出具的项目查新报告。6.重点攻关项目须提供由市卫生计生委指定的机构出具的方法学评价意见,且评价结论为"A”或"B",机构名单请见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方法学评价委托机构名单(附件1)。自主创新项目须提供至少2名流行病学和/或卫生统计学专家出具的方法学评价意见。评价意见样式见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方法学评价表(附件2)。7.凡与外单位联合申报的项目必须有合作单位出具的合作意向证明,应包括合作内容、合作期限、合作经费、成果归属、违约责任及解决争议的方式等要素,并需加盖单位公章。有企业参与的项目,参与企业须提供项目申请财政经费2倍以上的匹配经费。8.应避免项目重复申报,凡已经获得其他政府资金资助的研究项目不得以相同内容申报首发专项项目;申报首发专项前已经通过其他渠道申请资助相同研究项目的,应在申报时作特殊说明。9.单位申报项目数量应符合以下要求:(1)三级甲等中医、中西医结合医疗机构:每单位不超过8项,其中重点攻关项目不超过2项。(2)中日友好医院、其他三级中医、中西医结合医疗机构:每单位不超过6项,其中重点攻关项目不超过1项。(3)建有北京市中西医结合研究所、示范中医科的三级综合医院:每单位不超过5项,其中重点攻关项目不超过1项。(4)北京市中医研究所、北京市中药研究所:每单位不超过3项,其中重点攻关项目不超过1项。(5)其他三级综合医院、市属医学科研院所:每单位不超过3项。(6)二级中医、中西医结合医疗机构:每单位不超过4项。(7)其他医疗、卫生机构:每单位不超过2项。(8)以上申报项目数中应至少包括1项青年项目,如不申报青年项目,则视为单位自动放弃1项。(9)作为第一完成单位曾在2012年、2013年或2014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或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励一等奖的单位,申报项目数量可增加一项,项目类型除重点攻关项目外均可以。作为项目承担单位曾在2014年组织的"首发专项项目年度执行情况检查”中被综合评价为"中”或"差”的项目的单位,申报项目数量须减少一项,减少的项目类型除青年项目外均可以。具体见2014年首发专项项目年度执行情况检查结果(附件3)。(10)各级各类中医(含中西医结合)医疗机构可申报西医项目,每单位申报数量:三级中医医疗机构不超过2项,二级中医医疗机构不超过1项,并且只能申报自主创新或普及应用项目。申报要求按照市卫生计生委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2016年申请指南执行,申报材料报送时间和地址按照本通知要求,但须单独出示西医项目的申请函。六、申请材料的编制与递交(一)网上填报1.申报单位登陆或注册项目申报单位科研管理部门需首先登陆"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申报评审系统”进行登陆或注册,成功后组织本单位的申请人进行填写。2.申请人填报项目申请人需按照本单位科研管理部门提供的用户名和密码登陆"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申报评审系统-项目申请人申报系统",按照"网上申报帮助”提示认真填写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项目申报书(附件4),对所填内容确认完整无误后,提交至单位科研管理部门进行审核。本指南全部附件的word格式可从北京中医药信息网()和北京中医药科教管理系统通知公告中下载。3.申报单位提交申报单位的科研管理部门负责对项目申请人及申报项目进行初步审核并签署意见后网上提交。(二)递交书面材料申报单位的科研管理部门将本单位审核通过后的项目申请材料汇总后统一报送,不受理个人申报。申请材料应包括以下内容:1.申请函:由申报单位出具,正本一式一份,请用仿宋三号字、A4纸打印。包括:(1)正文:需加盖单位公章,格式不限;(2)申报项目汇总表(包括序号、项目名称和项目负责人);(3)单位管理制度情况(包括单位的名称、地址、邮政编码、电话、联系人、单位科研和财务管理制度目录);(4)申报单位营业执照或法人代码证复印件(首次申报单位需提供)。2.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项目申报书及附件:中医项目正本一式五份、西医项目正本一式一份。请用A4纸、宋体小四号字双面打印,并装订成册(白色纸质封面)。(三)时间及地点各单位务必于2015年4月20日(星期一)12时前完成网上申报工作。其中三级医疗机构4月21日至22日(星期三)17时前,其他医疗卫生机构4月23日至24日(星期五)17时前完成书面材料报送工作。不接收快递报送。逾期不报视为自动放弃。联系人及电话:北京中联中医药项目管理与评价中心陶有青北京市中医管理局科教处刘骅萱报送地址:座512室1.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方法学评价委托机构名单2.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方法学评价表3.2014年首发专项项目年度执行情况检查结果4.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项目申报书第二章重点研究方向第一节重点攻关项目研究方向一、学科领域:心血管疾病1.冠心病中医证治规律及临床疗效评价的真实世界研究2.高血压靶器官保护中医综合诊疗方案的规范化研究3.慢性心衰中西医结合干预方案及疗效评价体系的临床研究4.基于中医脏腑相关理论的心肾综合症中医防治方案的规范化研究5.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后心肌保护的中西医结合干预方案研究6.心律失常中医干预方案研究二、学科领域:神经系统疾病1.基于社区的脑卒中高危因素筛查模式及中医干预方案的规范化研究。2.血管源性认知障碍中医药防治综合方案的优化及推广应用研究。3.中风病恢复期形神一体化的整体康复方案的规范化研究及其推广应用。4.脱髓鞘疾病中医药干预策略的临床研究。5.帕金森病中医药治疗方法及疗效评价研究三、学科领域:肿瘤1.中医药联合微创等技术治疗恶性肿瘤应用研究2.中医药治疗消化道恶性肿瘤临床研究3.中医预防、康复与维持治疗在恶性肿瘤中应用4.中医药在肿瘤综合治疗中应用研究5.非小细胞肺癌中医综合治疗方案的临床研究6.胃癌前病变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关键技术研究四、学科领域:传染病及其他感染性疾病1.病毒性肝炎相关肝衰竭中医治疗新技术、新方法的临床研究2.中医药防治肝纤维化研究3.中医药防治艾滋病合并症的研究4.传染病患者中医体质易感性临床特点研究五、学科领域:泌尿系统疾病1.特发性少弱畸形精子症的中医药治疗方案优化研究2.慢性前列腺炎/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In型前列腺炎)的中医药治疗规范与疗效评价研究3.迟发性性腺功能减退症的中医药治疗研究4.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中医药治疗研究5.中医药对ED的减症增效的临床研究六、学科领域:内分泌与代谢病1.2型糖尿病中医药防治效果评价和管理模式研究2.骨质疏松症中医药防治方案规范化研究3.肥胖症中医药诊疗方案规范化研究4.糖尿病肾病中医全程干预综合方案研究5.糖尿病足中医药综合防治方案的临床研究6.高脂血症综合治疗方案的临床研究七、学科领域:精神疾病与精神卫生1.重性精神疾病中医证候规律的研究2.精神疾病人格发展的中医心理评估与治疗对策3.睡眠障碍的中医心理辨治规律研究4躯体形式障碍的中医治疗方案优化研究5.精神疾病的院内中医综合康复模式研究6.情绪障碍临床识别与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八、学科领域:骨科疾病1.中医中药防治骨关节炎的关键技术研究2.中医与微创技术提高脊柱与关节疾病疗效的临床研究3.中西医结合治疗筋伤的疗效评定与规范化研究4.中医骨伤在自然灾害救治中的应急体系建设研究5.痛风性关节炎中医综合治疗方案研究九、学科领域:妇产科疾病1.中医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临床诊疗/抑制复发研究2.慢性盆腔痛中医药临床诊疗及技术规范研究3.排卵障碍性疾病的中医药临床诊疗及临床路径研究4.中医药在辅助生育技术中的临床应用研究5.孕产妇妊娠早期中医药干预保胎质量和效果的评价研究十、学科领域:儿科疾病1.儿童反复咳喘性疾病的中医防治研究2儿童慢性迁延性消化系统疾病的中医防治研究3.儿童注意力缺陷多东障碍疾病的中医防治研究4.与儿童生长发育相关疾病的中医防治研究5.儿童过敏性紫瘢相关疾病的中医防治研究十一、学科领域:呼吸系统疾病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综合治疗方案研究2.特发性间质性肺炎中医治疗方案规范化研究3.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中医诊疗策略与疗效评价研究4慢性咳嗽中医诊疗方案的示范与推广应用研究5.难治性哮喘中医诊治方案研究十二、学科领域:普通外科疾病1.生肌外治法治疗各类溃疡疮面的技术规范研究。2.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外治技术研究。3.浆细胞性乳腺炎、肉芽肿性乳腺炎的中医防治方案研究。4.腹部外科疾病围手术期的中医治疗方案研究。5.甲状腺疾病的中医药防治方案研究。十三、学科领域:血液系统疾病1.造血系统增殖性肿瘤中医疗效提升研究2.老年白血病中医药治疗方案规范化研究3.血小板减少症中医综合治疗方案研究4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综合优化治疗方案研究十四、学科领域:影像医学与核医学1.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在针灸治疗脑卒中早期诊断和疗效评价的规范化研究2.缺血性中风的"疾病-中医证候-症状关联"的影像评价指标体系与技术规范十五、学科领域:检验医学1.基于中医证候的冠心病生物样本库建立及证候关联性实验室指标的挖掘研究。2.常用中药对肝肾功能及血脂检验指标测定结果影响的系统评估及相关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3.基于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可降低常用抗生素最小抑菌浓度的中药及复方的筛选及作用机制研究4.检测中药不良反应的实验室指标筛选和实验监测方法的建立。十六、学科领域:消化系统疾病1.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诊疗方案优化及疗效评价研究2.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诊疗技术规范及疗效评价研究3.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脾胃病中医诊疗指南制定技术规范和应用研究十七、学科领域:眼科疾病1.糖尿病黄斑水肿中西医联合治疗方案评价研究2.青光眼筛查及视神经保护中医治疗方案评价研究3.角膜炎中医诊疗规范和疗效评价研究4.中医药防治儿童近视进展治疗方案研究5.视网膜血管性疾病中医干预技术研究十八、学科领域: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疾病1.耳眩晕发作期与缓解期的中医分型论治规范化研究。2.喉痹传统外治法技术规范与应用研究。3.鼻L传统割治技术结合辨证论治的临床研究。4.耳鸣的中医证型与针刺远近配穴原则研究。十九、学科领域:口腔医学1.口干综合征的中医治疗方案研究2.口腔扁平苔癣、白斑的中医内外治法研究二十、学科领域:整形医学无二十一、学科领域:急诊医学1.心肺复苏和脑复苏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研究。2.脓毒症胃肠道功能障碍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研究。二十二、学科领域:麻醉和疼痛1.颈源性头痛中医综合治疗方案的规范化研究2.以筋代骨理论指导下膝骨关节病的诊疗研究3.退变性膝骨关节病临床疗效评价标准及数据库的建立研究二十三、学科领域:风湿免疫疾病1.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药治疗临床规范应用研究2.中医药治疗干燥综合征的临床研究3.强直性脊柱炎中医治疗方案规范化及疗效评价研究二十四、学科领域:皮肤病与性病1.斑块状银屑病的中医疗效及作用机理研究2.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中医疗效及作用机理研究3.囊肿结节瘢痕型痉疮的中医疗效及作用机理研究4.顽固性湿疹的中医疗效及作用机理研究5.特应性皮炎中医疗效评价研究二十五、学科领域:老年医学1.老年运动障碍性疾病中医药治疗技术研究2.老年认知障碍性疾病中医药诊疗方案优化研究3.基于大数据的老年多疾并存和多系统损害的中医证候演变规律及其治疗方案研究二十六、学科领域:临床药学1.临床中药学服务模式的研究2.基于信息系统支持的中成药处方点评的研究3.基于大样本数据的中药毒性机理、预警与防治研究二十七、学科领域:病理学无二十八、学科领域:公共卫生无二十九、学科领域:全科医学与社区卫生服务1.社区老年性慢性疾病人群监测方法与中西医综合干预方案研究三十、学科领域:医药卫生管理无第二节自主创新、普及应用及青年项目研究方向一、学科领域:心血管疾病1.常见心血管疾病的中医"治未病”研究突出中医特色优势,开展高血压病、缺血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等常见心血管疾病及其危险因素的预防研究;心血管疾病中医临床流行病学研究;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证候特点、证候演变规律及中西医结合早期预警综合指标体系的研究。2心血管疾病中医、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法研究与应用开展常见心血管疾病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的疗效比较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慢性心衰心肌损伤的中医药保护及修复研究;心血管疾病中西医结合疗效评价方法研究;中医、中西结合心血管疾病康复治疗方法的评价研究。3.心血管疾病中医特色诊疗技术的评价研究开展适用于冠心病、心律失常、高血压、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的中医特色诊疗技术临床评价研究;心血管疾病中医特色诊疗技术的合理应用及规范化研究。二、学科领域:神经系统疾病1.中医药防治中风病及相关疾病的研究。围绕中风病危险因素、脑动脉硬化、中风病急性期、中风病恢复期及中风后焦虑抑郁、认知障碍、帕金森综合症等相关疾病开展的临床研究及相关应用基础研究。2.中医药早期防治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研究。围绕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运动神经元病、多系统萎缩等神经退行性疾病开展的临床证治规律、早期防治方案等临床研究。3.中医药防治神经系统发作性疾病的研究。围绕头痛、眩晕、癫痫、晕厥等发作性疾病进行的提高临床疗效、预防复发等相关的临床研究及应用基础研究。4.其他常见神经系统疾病临床研究围绕神经系统疾病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免疫性疾病、肿瘤性疾病、功能性疾病、创伤性疾病、周围神经病变、脊髓病变等开展的中医药防治临床研究及应用基础研究。三、学科领域:肿瘤1.中医适宜技术提高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研究与推广开展已有良好前期临床研究基础的中医适宜技术(有效方药、针灸、中医外治或其他适宜技术)提高恶性肿瘤患者生存质量或改善癌症相关疲劳等的规范化临床研究或推广应用研究。2.中医新技术、新方法在肿瘤诊治中的探索研究主要包括:已有前期疗效基础的中医或中西医结合新技术、新方法治疗恶性肿瘤的再评价研究;基于新构思、新理念探索中医或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肿瘤新技术、新方法。3.恶性肿瘤中医理论(经方)创新研究基于文献或名老中医临床经验或团队临床实践经验,开展恶性肿瘤中医病因病机、治法治则、经方新用等创新研究(需要明确证据级别与可信度)。四、学科领域:传染病及其他感染性疾病1.重大传染病临床研究开展病毒性肝炎、结核病、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的中医证候学研究、中医病因病机研究、辨证论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研究。针对病毒性肝炎、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耐药及毒副作用,开展中医药减毒增效干预治疗研究。针对结核病抗结核治疗耐药及毒副作用,开展中医药减毒增效干预治疗研究。中医药抗乙型肝炎病毒临床疗效研究,应用核昔类似物联合中医对抗病毒治疗终点患者干预研究;中医药防治肝硬化及相关并发症的研究;乙肝相关性肝癌中西结合治疗研究;肝癌证候要素的研究。中医药增强艾滋病患者免疫功能研究。2.新发传染病的临床研究开展新发传染病的中医证候学研究、中医病因病机研究、辨证论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3.其他常见传染病及感染性疾病的防治研究开展手足口病、感染性腹泻、流感等中医证候学研究、中医病因病机研究、辨证论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中医药降低手足口危重症发生率研究。4.中医药治疗传染病的药物安全性评价研究五、学科领域:泌尿系统疾病1.泌尿系结石的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在结石诊疗过程中,中医药对辅助排石、围手术期作用、梗阻性肾功能损害的防治、预防复发等方面的临床研究2.前列腺疾病的中医药疗效研究前列腺炎的中医内治、外治法及分型论治的研究良性前列腺增生治疗中针对LUtS症状的影响、对逼尿肌收缩力的影响以及对疾病分型论治等方面的临床研究晚期前列腺癌的中医药治疗临床研究3.男性不育症与阴茎勃起功能障碍的中医药治疗研究不育症、ED、LOH等疾病的中医药治疗研究4.女性排尿功能障碍相关问题的中医药治疗研究尿失禁、排尿困难、泌尿系感染等六、学科领域:内分泌与代谢病1.常见内分泌与代谢病早期中医药防治策略研究开展糖尿病、肥胖、骨质疏松、甲状腺疾病等常见内分泌与代谢病及相关疾病早期中医诊断技术研究;糖尿病及共患疾病流行趋势及中医药干预措施研究。2.内分泌与代谢病的诊疗技术应用研究开展内分泌与代谢病中医药诊疗方法的临床疗效评价研究;内分泌与代谢病并发症早期诊疗和中医药干预技术研究3.内分泌与代谢病管理策略研究利用已有的网络和信息管理平台,开展内分泌与代谢病及高危人群的中医医院与社区一体化管理研究。七、学科领域:精神疾病与精神卫生1.精神药物不良反应的中医治疗技术研究开展迟发性运动障碍、代谢综合征、闭经等精神药物不良反应的中医治疗技术和方法研究。2.精神疾病创新评估方法与中医治疗方案优化研究开展人格障碍、睡眠障碍、躯体形式障碍和心境障碍等精神疾病的中医特色评估方法研究。开展抑郁症、焦虑症等精神疾病的中医治疗方案优化研究。开展抑郁症、焦虑症等精神疾病的中医非药物治疗方案优化研究。3.精神疾病社区中医综合康复与管理模式研究开展包括中药、针灸、按摩等手段在内的中医综合康复模式研究;开展以中医养生理论为指导的精神疾病中医健康管理模式研究;开展精神疾病社区中医管理模式研究。4.特殊人群精神与心理障碍的中医综合治疗方案研究开展精神分裂症前驱期中医治疗方案研究。开展老年期、孕产期、儿童及青少年期和妇女焦虑障碍的中医综合治疗方案研究。八、学科领域:骨科疾病1.骨科术后中医康复方案的规范建立与评价开展骨伤科术后中医药康复方案的探索,通过科学评价,总结具有中医特色的有效康复方案,提供手术疗效,避免术后功能障碍。2.老年骨折围手术期中医药治疗技术与方案研究开展老年骨折围手术期中医药治疗技术研究,探索、建立老年骨折围手术期中医药治疗方案;开展老年骨折等术后并发症如静脉血栓形成的防治研究。3.中医药治疗股骨头坏死有效方案的规范与评价在以往中医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经验和研究基础上,对有效方法和方案进行总结评价,在此基础上形成疗效可靠、值得推广的诊疗方案。4.可视化针刀治疗骨关节疾病的技术规范与疗效研究发挥针刀技术特点,深入开展针刀技术治疗骨关节疾病的研究,对可视化针刀治疗骨关节疾病的技术和疗效进行验证,建立针刀治疗骨关节疾病的技术规范。九、学科领域:妇产科疾病1影响女性生活质量和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研究开展中医药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绝经综合征)、子宫内膜炎/宫腔粘连临床研究;子宫颈病变管理和诊治研究;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中医药治疗临床研究。2.名老中医经验研究规范化总结名老中医治疗妇科常见病、疑难病的经验;应用电子平台技术研究名老中医治疗疑难病的诊治规律、用药特色等。3.中医药对妊娠期疾病的诊治及预后相关因素的研究开展先兆流产、复发性流产、妊娠剧吐、妊娠期甲状腺疾病、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的中医药干预和规范化管理、诊疗路径及预后相关因素研究。4.不孕症及相关疾病的临床研究开展与不孕相关的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甲状腺功能减退、子宫内膜受容性差的中医药治疗临床研究;中医药对排卵障碍性疾病的促排卵或辅助排卵的诊疗技术、诊疗路径优化及应用安全性、规范化研究;探讨手术、放化疗或超促排卵后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卵巢功能抑制及患者心理状态的保护治疗和效果评价研究。十、学科领域:儿科疾病1儿童感染性疾病的临床特点、早期诊断和中医防治的适宜研究,尤其是新发病原、疫苗可预防的感染病原所致疾病的防治策略研究。儿童感染性疾病耐药情况及相应中医对策研究。儿童中医体质与EB病毒感染相关性研究2.常见和疑难疾病的诊治研究开展儿童常见疾病的中医诊治技术规范化及应用推广研究,疑难疾病的中医诊治新技术研究3.危急重症的中医诊治技术研究4.开展儿科相关疾病(包括影响生长发育的慢性迁延性疾病状态)中医外治法技术规范化及其推广应用研究十一、学科领域:呼吸系统疾病1.常见呼吸系统疾病中医临床诊疗技术与应用研究2.慢性阻塞型肺疾病、支气管哮喘的中医临床诊疗技术研究:呼吸系感染性疾病的中医临床诊疗技术;肺栓塞、肺动脉高压及支气管扩张症的中医诊疗新技术、新方法;睡眠呼吸障碍、慢性呼吸衰竭等呼吸系统疾病中医诊疗研究。3.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中医管理模式应用和社区推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慢性呼吸衰竭等呼吸系统疾病中医管理模式应用和社区推广4.大数据环境下基于多源数据协同的中医药治疗肺癌的共性规律技术研究基于大数据的肺癌患者生存质量与中医药干预的关系的评估模型建立与应用十二、学科领域:普通外科疾病1.中医外科常见疾病诊疗方法、操作技术的规范与改进研究开展中医外科常用操作技术挑治法、挂线法、结扎法、引流法、垫棉法、药筒拔法、熏法、热烘法、遢渍法、药线疗法等操作规范的制定与技术改进研究。2.外治法与微创手术结合适应症的选择、操作规范化及疗效评估研究;开展中西医结合外科疾病诊疗技术研究。十三、学科领域:血液系统疾病1.中医药治疗出凝血疾病临床研究开展已有前期疗效基础有效方药(医院制剂、协定处方、名老中医经验)提高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过敏性紫瘢、血液高凝状态等规范化临床疗效评价研究;开展以中医药为主提高激素依赖或激素无效的难治性血小板减少症临床疗效的探索性研究。十四、学科领域:影像医学与核医学1.医学影像学新技术新方法研究肝炎、脂肪肝、肝弥漫性病变中医药治疗的影像学评价的筛选方法建立。2.医学影像学新技术的规范化研究针灸、中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的脑功能磁共振成像标准建立及疗效关系研究。十五、学科领域:检验医学1.中药成分对检验方法和检验项目(指标)影响的研究中药成分对基于生物化学反应原理的检验项目测定结果的影响;中药成分对基于酶联免疫反应原理的检验项目测定结果的影响;中药成分对基于化学发光反应原理的检验项目测定结果的影响;中药成分对血液常规检验项目结果的影响;中药成分对尿液常规检验项目结果的影响;其它相关研究内容。2.检验指标在中医辨证过程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观察中医各系疾病证型与相应检验指标之间的关系,为中医辨证提供客观依据与物质基础。这些检验指标包括但不局限于蛋白质、小分子物质、酶类、激素及基因位点等;建立中医主要证型(如血瘀证、肾虚证等)的诊断、疗效评价、预后评价等的评价指标。3.评价中医''治未病”效果的病理生理指标的发掘及应用评价。基于蛋白质、脂类、糖类等检测的常规实验室指标在中医"治未病''效果评价中作用研究;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基因组学分析在中医"治未病”效果评价中作用研究;探索建立评价中医"治未病”效果的检验平台。十六、学科领域:消化系统疾病1.常见脾胃病的中医疗效评价研究以中医药治疗常见脾胃病的疗效提升为核心,开展中医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前病变、溃疡性结肠炎、肠道菌群失调以及肝胆胰疾病治疗策略和疗效评价研究,为中医药治疗脾胃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提供循证医学证据。2.调肝理脾法治疗脾胃病的研究以调肝理脾法在脾胃病治疗中的运用为核心,筛选有效方药,开展调肝理脾法治疗功能性胃肠病、胃食管反流病、慢性胃炎、溃疡性结肠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等常见脾胃病的临床疗效评和作用机制研究,为调肝理脾法在脾胃病中的运用提供循证医学证据。3.脾胃病诊疗技术的应用研究以中医药诊疗技术在脾胃病中的运用为核心,开展中药微粒制剂等在内镜下治疗作用,及中医外治法在常见脾胃病中的应用相关技术规范研究,体现中医药技术的特色优势。4脾胃病名医传承及数据挖掘相关研究以脾胃病名医经验为核心,通过对近现代京城名医的学术渊源、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学术成就等进行系统整理,构建数据库,开展脾胃病名医学术传承研究;运用现代数据挖掘技术方法,对历代中医药临床文献进行整理与数字化研究,为中医药的传承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十七、学科领域:眼科疾病1.常见致盲性眼病中医药防治研究眼底血管性疾病的中医治则治法研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干预方案;视神经疾病中医治疗方案研究;葡萄膜炎、眼底退行性疾病的中医治疗方案;眼与全身病的中医体质研究。2.眼表疾病的中医药防治过敏性结膜炎、病毒性角膜炎等眼表疾病中医抗复发研究;干眼的中医特色治疗技术研究;眼睑痉挛、泪道等疾病的中医治法研究。3.难治性眼眶疾病的中医药治疗甲亢突眼、炎性假瘤、眼部肿瘤复发等难治性疾病的中医药疗法研究。4.具有中医眼科特色的治疗方法研究各种中医特色疗法治疗眼病研究,包括中药治法、针灸等其它中医特色方法。十八、学科领域: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疾病1.耳部疾病防治及中医特色治疗开展耳胀、耳闭相关病因的研究及预防治疗;对内耳疾病、耳眩晕等疾病病因研究及预防;耳聋、耳鸣中医特色疗法研究。2.鼻部疾病中医特色治疗及推广应用开展鼻航中医特色疗法及推广应用研究;鼻及鼻窦围手术及中医特色治疗的疗效评价;鼻窒中医分型及特色治疗;鼻稿中医特色疗法研究及疗效观察。3.咽喉疾病中医特色治疗开展慢喉痹中医特色疗法研究及疗效观察;酣眠中医分型及治疗的研究;乳蛾中医特色治疗与推广应用;咽部围手术期中医特色治疗的研究。开展喉瘠中医特色治疗及疗效的研究。十九、学科领域:口腔医学1.复发性口腔溃疡中医外治法研究二十、学科领域:整形医学1.经筋手法面部整形技术研究2.埋线技术在面部整形中的应用研究3.芳香疗法在整形美容中的应用研究二十一、学科领域:急诊医学脓毒症胃肠道功能障碍、证候的规范化研究、机体免疫系统的调节。1.开展胃肠道功能障碍的研究2.急危重症证候的规范化研究3.创伤中医急救体系建设的研究4.抗生素相关腹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与机制探讨二十二、学科领域:麻醉和疼痛1.骨科术后疼痛及功能障碍中医特色治疗技术的研究创伤骨折术后疼痛和功能障碍中医特色治疗技术的研究;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和功能障碍中医特色治疗技术的研究;脊柱退行性疾病术后疼痛和功能障碍中医特色治疗技术的研究。2.常见软伤病疼痛阶梯式治疗方案中特色治疗技术的研究早期膝骨关节病疼痛阶梯式治疗方案中特色治疗技术的研究;早期颈椎病疼痛阶梯式治疗方案中特色治疗技术的研究;早期非特异性腰痛阶梯式治疗方案中特色治疗技术的研究;超声等技术在软伤病疼痛临床评价中的应用研究。3.中医理论指导下的现代微创技术治疗疼痛的研究经筋理论指导下现代微创技术治疗颈肩肌疼痛的研究;套管针、内热针、针刀等中医针法松解镇痛作用的疗效评价与研究;中医理论指导下臭氧注射镇痛作用的疗效评价与研究。4.中西医结合治疗疼痛相关技术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三叉神经疼痛相关技术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疼痛相关技术的研究。振腹疗法规范化及镇痛作用的疗效评价与研究。二十三、学科领域:风湿免疫疾病1.常见风湿性疾病的中医药诊治策略研究如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银屑病关节炎、骨关节炎、痛风、纤维肌痛综合征等中医药诊治策略研究。2.中医外治法缓解常见风湿性疾病症状的适宜技术应用规范研究对确有疗效的常用外治法如穴位贴敷、中药外敷、针灸、康复等临床适宜技术进行规范化研究3.名老中医经验在治疗风湿性疾病的临床推广应用基于数据分析挖掘技术方法,挖掘整理名老中医专家治疗风湿免疫病的经验,并在临床上推广应用4.诊治新技术研究开展中医药治疗疗效预测、超声技术应用等诊治新技术研究二十四、学科领域:皮肤病与性病开展常见皮肤病或皮肤病中医优势病种的中医药新技术和方法研究、中医药临床和基础研究以及中医药引进现代前沿领域或跨学科的研究。1.开展疼疮、湿疹、银屑病、尊麻疹、黄褐斑、白瘢风、面游风等皮肤病中医优势病种的中医内治法研究。2.开展外治理论的传承、技术方法创新、外用制剂的研发及皮肤病中医优势病种的中医外治法研究。3.其他研究:开展中医皮肤疾病动物模型的制作与规范等。二十五、学科领域:老年医学1.开展退行性骨关节病、中风后遗症等老年失能性疾病具有中医药特色的评估、诊断、干预措施、预后评估、诊疗规范、康复和护理技术,以及管理模式与技术研究。二十六、学科领域:临床药学1.临床中药学服务模式的研究中药咨询服务模式与标准的研究;临床中药师参与临床实践的模式研究;患者用药教育模式的研究;中药药历书写的研究;中药处方点评的研究;中西药物联合使用的研究。2.基于信息系统支持的中药合理使用的研究基于信息系统支持的中药处方点评的研究;基于互联网技术的药学服务研究;特殊人群与特殊疾病状态合理用药研究;药物经济学研究。3.用药安全及有效性评价研究毒性中药的作用机理与防治研究;中药煎药质量评价及评估标准的研究;配方颗粒与传统饮片疗效比较研究;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评价研究;中药复方配伍机制、物质基础及作用机理的研究;中西药联合应用机理的研究。4.北京地区常见、多发病相关创新药物和制剂研究。二十七、学科领域:病理学无二十八、学科领域:公共卫生1.糖尿病、中风等重大疾病的中医预防、监控研究二十九、学科领域:全科医学与社区卫生服务1.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相关中医药适宜技术研究重点开展高血压患者和糖尿病患者危险因素社区干预和个体化干预中医药适宜技术,0-6岁低出生体重儿童、贫血儿童、肥胖儿童社区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