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江苏大丰H7200MW海上风电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x
龙源江苏大丰(H7)200MW海上风电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龙源大丰海上风力发电有限公司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二0一五年三月(一)建设项目概况I.建设项目的地点及相关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己于2006年1月1日生效,2007年9月,国家发改委提出了可再生能源的中长期发展规划。风力发电作为清洁能源,具有显著的社会和环保效益,对于推动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国家支持和鼓励对风电的开发。江苏省位于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但常规能源资源较为贫乏,对外依存度高,而风能资源则比较丰富,海上风能资源潜力比陆地更大。为加快开发江苏沿海风能资源,培育海上风电设备制造和施工管理技术,促进我国海上风电健康发展,龙源大丰海上风力发电有限公司积极响应国家可再生能源政策,继特许权项目后,继续开发大丰市海上风能资源,选择特许权项目外侧的大丰H7#海上风电场开展前期工作。2014年12月8日,国家能源局以"国能新能【2014】530”文将龙源江苏大丰(H7)200MW海上风电项目列入去全国海上风电开发建设方案中,该风电场位于大丰市东部的泥螺珩、麻菜珩和太平沙之间的海域,风电场场址中心离岸距离为43km。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和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要求,本工程属新建海洋能源开发利用工程,需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2.建设项目主要建设内容、规模工程包括风电场和电缆工程,主要工程内容包括80台2.5MW风机及配套升压设备、1座220kV海上升压站、场内35kV海底电缆、220kV送出海底电缆,其中35kV海缆78km.220kV海缆58.5km=工程首批机组发电工期为18个月,总工期36个月。工程静态总投资354870.10万元,动态总投资365148.50万元(不含陆上送出工程投资)。3.建设项目规划符合性分析(1)与法律法规符合性2005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明确将包括风能在内的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列为能源发展的优先领域,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20年,全国风电总装机容量要达到3000万千瓦。(2)产业政策符合性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修正),项目为海上风电场建设项目,属于产业结构调整鼓励类项目。(3)规划符合性本工程风电场是江苏省海上风电场工程规划报告中规划的H7#风电场。根据江苏省海洋功能区划(2010-2020年),风电场区和海底电缆全部位于吕四渔场农渔业区海上风能开发区兼容区内,因此本项目符合江苏省海洋功能区划(201l2O2O年)。根据大丰港总体规划,港口区位于项目用海北面,与项目用海有一定距离,并且施工期间的打桩等作业不会对该港区产生影响。大丰2#锚地区位于项目用海区的北面,项目施工期间由于大量施工作业船舶会增加此处的锚地密度,这种影响会随着施工期结束而消失。总体来说,本工程的建设不会对大丰港总体规划产生影响,与大丰港总体规划相协调。(一)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1.建设项目环境现状1、水文水动力环境工程海域潮汐属正规半日潮类型,在平均高潮位时该区域被潮水淹没,在平均低潮位时区域露出水面。工程水域的潮波主要由山东半岛反射而产生的旋转潮波系统控制,波峰线由北向南推进。往复流是工程水域潮流的主要运动形式,沙洲间的沟槽内流速较为强劲。调查海域含沙量较大,潮流动力加上风浪的作用使得再悬浮物质成为水体悬沙的主要来源,9个测站含沙量的全潮垂向平均值变化范围在0.33kg/m31.80kg/m3之间,本海域悬沙的运移主要受地形和潮流的制约2、地形地貌与冲淤环境拟建风电场工程位于东沙沙洲北部东侧约IOkm处。场址区分南北两个区块,地势变化较大。北区水深由西向东逐渐变浅,水深-2.5-13.5m;而南区水深由东向西逐渐变浅,水深0-15m,其中西南侧水深最浅,退潮后沙区出露。场区外东、西两侧发育较大冲蚀凹槽,沿凹槽两侧发育次级曲折蜿蜒浅蚀冲沟。大丰东沙沙洲属滨海相沉积地貌单元,表层以砂土、粉土为主。3、水质现状评价结论2012年5月调查水域水质中PH值、溶解氧、石油类、锌、辂、碑的含量均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COD、铜、铅、镉、锌和汞符合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的含量劣于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评价海域水质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超标是影响海水水质的主要因素。2012年9月调查水域水质中PH值、溶解氧、石油类、铜、镉、辂、汞和神的含量均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COD,锌、铅的含量符合第二类标准;无机氮的含量符合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活性磷酸盐的含量劣于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评价海域水质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超标是影响海水水质的主要因素。4、沉积物评价结论2012年5月沉积物中17号站位(港口区)沉积物中铜、锌、铅、镉、辂、汞、碑、硫化物、石油类和有机碳含量均符合三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其它站位沉积物中各指标均符合第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5、海洋生态现状评价结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于春(2012年5月)、秋(2012年9月)两季的分别在工程附近海域进行了一次采样调查。本次调查共布设生态调查站位12个。2012年5月叶绿素a均值为1.09mgm3(0.27mgm*3.24mgm3),表层和底层均值分别为0.99mgm3(0.27mgn'-2.59mg?)f111.19mgm3(0.40mgm'-3.24mgm,)t初级生产力均值为44.61mgCm2d(l1.53mgCm2d-108.63mgCm2d)o2012年9月叶绿素a均值为1.72mgm3(O.O2mgm'-7.24mg/m'),表层和底层均值分别为1.06mgm1(0.30mgm,-2.73mgm3)f112.39mgm,(0.02mgm3-7.24mgm3)»初级生产力均值为19.08mgCm2-d(5.42mgCm2d-49.18mgCm2d)02012年5月共鉴定浮游植物3门18属28种,其中硅藻15属25种,占89.29%,甲藻1属1种,占3.57%,蓝藻2属2种,占7.14%o细胞丰度均值为15.72×106ind7m3.2012年9月共鉴定浮游植物3门13属21种。其中硅藻10属18种,占85.72%,甲藻2属2种,占9.52%,蓝藻1属I种,占4.76%。细胞丰度均值为1.61x|06ind.m32012年5月和9月共鉴定浮游动物46种(含13种浮游幼虫(体),最主要类群为槌足类(16种,48.48%)。其中5月浮游动物8大类26种(含10种浮游幼虫(体),以槌足类占主要优势(9种,56.25%)。9月浮游动物9大类32种(含7种浮游幼虫(体),同样以挠足类占优势(11种,44.00%)2012年5月和9月总生物量均值为304.04mgm3(2.50mgm3-1710.00mgm3),总丰度均值为206.29ind,m3(7.92ind.m3-1105.00ind./m)其中5月总生物量均值为397.28mgn,总丰度均值为328.30ind./m3;9月总生物量均值为210.81mgm*,总丰度均值为84.28ind./m。2012年5月和9月调查共鉴定底柄动物35种,分属5门。其中底泥样品共鉴定底栖动物25种,分属5门。总生物量和栖息密度均值分别为1.17gm2和60.63ind.m2o2012年5月和9月调查3断面定量、定性底栖动物样品共鉴定32种,分属4门,其中定量30种,定性7种。2012年5月3断面定量样品共鉴定底栖动物20种,其中环节动物IO种,占50.00%:甲壳动物4种,占20.00%;纽形动物1种,占5.00%;软体动物5种,占2500%。2012年5月和9月潮间带平均栖息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351.71ind./rr?和24.14gm26、渔业资源现状评价结论(1)鱼卵仔鱼2012年5月和9月两航次调查定量和定性样品共采集到鱼卵4科5种,仔稚鱼9科Il种。2012年5月调查海域鱼卵密度均值为l.23ind,m3(0ind.m3-5.88ind.m3),集中分布在调查海域中部;仔稚鱼密度均值为0.26ind.m3(0ind./m3-3.85ind./m3),(2)游泳生物2012年5月9月共鉴定游泳动物58种,鱼类、虾类、蟹类和头足类分别为31种、16种、8种和3种,分别占总种数的53.45%、27.59%、13.79%和5.17%。2012年5月9月渔获物重量和尾数密度均值分别为206.30kg/km2和18.22x"ind./km2。2012年5月渔获物重量和尾数密度均值分别为108.31kg/k?和I3.53×10,ind.km2o2012年9月调查海域渔业资源重量和尾数密度均值分别为223.46kgkm2和20.90×103ind.km2o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范围(1)海洋水文动力、水质、沉积物、生态环境和地形地貌与冲淤环境影响评价范围根据海上风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2014年),海洋水质、海洋沉积物、海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主要依据评价区域及周边区域生态完整性确定;以主要评价因子受影响方向的扩展距离确定,1级评价以海上风电项目所有工程外缘线为起点向外扩展不小于15km。海洋水文动力和地形地貌与冲淤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与海洋水质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相同。海底管线沿垂直海底管线路由方向从管线外缘向两侧扩展不少于5km。(2)水下噪声根据海上风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2014年),水下声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与海洋生态评价范围一致。(3)电磁环境海底电缆两侧边缘各外延40m(水平),220kV海上升压站站界外40m综合考虑结合各项评价因子影响范围,确定工程海域评价范围为:由风电场外缘线为起点向外扩展15km,22OkV海缆向西侧外扩5km,海域评价范围面积1754kn(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1环境保护目标分布情况本项目海域主要有贝藻养殖功能,周边有港口、航道、自然保护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捕捞区等;环境保护目标包括周边海域海洋水质、沉积物、生态环境、社会环境等。工程区域主要环境敏感区为工程场区西南侧的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沙实验区,风电场距其最近距离分别为6.8km。领海基点位于风电场东北侧5.8km。2.主要环境影响及其预测评价结果(1)水动力预测结论不论是大潮还是小潮,均表现为距离桩基相对近一点的地方,流速变化相对大一些,距离桩基相对远一点的地方,流速变化相对小一些。涨、落潮期间,流速变化最大的区域主要出现在桩基周边较近范围内的水域。总的来说,本工程的实施,对流场的影响有限,影响主要集中在桩基附近水域,距离工程场区较远的地方,几乎不受影响。(2)地形地貌与冲淤环境工程建设引起工程海域的水动力条件及泥沙运动发生变化,由此造成工程海域的水下地形发生冲淤变化,主要表现为,沿涨落潮流方向的桩基周围发生淤积现象,而垂直于潮流主轴方向的桩基周围则发生冲刷现象,即工程建设后大体呈现流速减小的地方发生淤积,流速增加的地方发生冲刷。总体上看,泥沙冲淤的影响范围主要集中在桩基附近,此外,泥沙冲淤的强度和范围会随着桩基所处的位置而呈现相应变化。工程建成后,工程场区及附近海床将产生一定的冲淤变化,但冲淤强度及范围较小,对周围海域环境影响也相应较小。(3)水质影响预测结论风机桩基和升压站桩基通过液压震动锤振动下沉,施工时导致海底泥沙再悬浮引起水体浑浊,污染局部海水水质,影响局部沉积物环境。根据类似工程,打桩悬浮物浓度不高,引起周围海域悬浮物浓度增加(>10mgL)范围一般半径在100m内。风机桩基施工悬浮物影响范围约为2.76km2。场区电缆敷设悬浮物浓度大于IOmg/L影响范围叠加约为112.22kn,悬浮物浓度大于50mgL影响范围叠加约为20.37km2,悬浮物浓度大于IoOmg/L影响范围叠加约为8.75kn?,悬浮物浓度大于150mgL影响范围叠加约为2.2Ikm2。工程在进行电缆敷设时,悬浮物将对周围海水产生一定的影响。由于施工时间较短,施工结束后,悬浮物可在较短时间内沉降,总体上,电缆敷设施工对海水水质影响有限。施工期生活污水和施工机械油污水均收集运至岸上处理,不会对附近海域水质造成影响。(4)海洋沉积物环境在严格施工管理条件下,施工船舶将产生生产废水、生活污水和垃圾经收集处理后运至陆上处置,海上工程施工不会对海洋沉积物质量产生明显影响。本工程运行期间,仅有少量牺牲阳极保护装置中锌释放到海域中,无其他污染物排放入海,经计算不会引起工程区域沉积物中严重的锌污染,工程运营对区域海洋沉积物环境无明显不利影响。(5)生态环境预测结论施工期影响在风电场建设过程中,海缆沟开挖、风机基础施工等施工活动将不可避免地影响部分底栖生物生存,海水中的悬浮物增加时,海洋浮游植物及藻类的光合作用因此受影响,海洋动物的摄食活动也会受到影响,从而影响海洋饵料生物和经济生物的生长繁殖若海水中悬浮物浓度过大,海洋动物特别是贝类、仔鱼有可能因呼吸作用受阻而窒息死亡,从而造成渔业生产的损失。由于本工程所在区域为潮汐活动频繁区,背景浊度较高,当地生物对悬浮物的增量会有较强的适应性,加上施工是逐步进行的,随着悬浮物的沉降每天的施工影响不会累积,因此其影响程度属于能被接受的范围内。运行期影响本风电场工程运行期对海洋生态的影响主要是风机桩基等永久设施占地周围区的底栖生物的生境遭到永久的破坏,在该范围内的底栖生物不可恢复。由于工程永久占地占评价区总面积的比例很小,因此工程占地对该区域的海洋生态环境影响有限。生物资源和渔业生产风机基础施工、电缆管沟开挖等施工活动引起悬浮物扩散,造成该区域鱼卵仔鱼、底栖生物等损失。工程建成后,工程占用的海域范围涉及的捕捞户较多,工程建设对渔业生产一定影响。工程运行期结风机基础的人工鱼礁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对渔业资源增殖有一定作用。其它环境影响风电场送出电缆施工采用直埋敷设方式,将电缆放入开挖好的电缆沟后随即利用旁边沙土填埋,仅暂时改升压缆沟沿线地貌,并引起少量潮间带生物(贝类、蟹类等常见种类)生物量的损失,但由于施工作业面较小,电缆敷设完成后基本不会改变沿线生境。对电磁环境的影响:电缆敷设于海底,对周边电磁环境基本无影响。3.环境保护措施一、施工期水环境污染防治措施(1)污废水处理海域施工期间,现场施工人员主要在各类施工船、补给船只,每天产生一定量的生活污水,船舶生活污水收集后运至岸上处理,含油废水经收集后交由有资质的处理单位处理。甲板上偶尔出现的少量油(通常是润滑油)用棉纱吸净后冲洗,含油的棉纱等应收集后运回陆地。施工生产区生活污水经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后回用,含油废水收集后采用隔油沉淀池处理后回用于道路洒水:食堂污水经隔油池处理、粪便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与其他海上施工区生活污水处理后排入清水池,处理达标后回用于道路洒水和绿化。(2)固体废物对于施工期产生的生活垃圾,主要在各施工船舶上,返回时纳入施工区固废处理系统统-处置。施工中禁止任意向海洋抛弃各类固体废物,同时应尽量避免各类物料散落海中。施工中产生的固体废物应由施工单位负责及时清理处置。施工生产区施工人员生活垃圾经收集后,纳入当地生活垃圾收集系统。各施工船舶设置废料回收桶,施工结束后统一回收处理。施工单位应负责及时清理处置废弃施工建筑材料,尤其在施工结束撤离时,要做好现场的清理和废弃建筑材料的处理处置工作,施工工区地面不得遗留废弃施工建材,建筑垃圾经收集后纳入当地建筑垃圾收集系统。(3)海洋生态保护措施为减轻工程建设对海洋生物,尤其是底柄生物的影响,优化施工方案,加强科学管理,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海底开挖面积、开挖量,缩短水下作业时间,避免施工悬浮物剧烈扩散。严格限制工程施工区域在其用海范围内。尽量选用先进低噪的施工设备和船舶,并注意日常设备维护,降低施工噪音,减轻对鱼类的影响。电缆铺设后及时填埋,恢复原地貌,加快生态修复。建议风机基础钢管装沉桩施工、海底电缆施工在施工海域设置明显警示标志,告知施工周期,明示禁止进行张网捕捞活动的范围、时间。做好施工期的海水环境跟踪监测与环境监理工作。为有效减缓本工程实施对渔业生产的影响,建议建设单位对受影响养殖渔民采取适当的补偿。建设单位将本建设项目造成的生态损失价值等额或差额投入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建设与保护资金,通过增殖放流、开展人工鱼礁建设进行补偿,减缓对海域的渔业资源造成的影响。(4)鸟类保护措施施工单位在制定施工计划、安排进度时,应尽量避开鸟类迁徙期、繁殖期、越冬期,特别是鸟类迁徙的越冬高峰期,尽量缩短施工期。强调合理有序施工,优化施工组织。应尽量避免在施工工区全面铺开作业,建议分区域分时段施工,宜以电缆回路为单元进行分区,避免施工区域多点零散施工,并尽可能缩短日施工时间,避免夜间施工,以减少对鸟类栖息、觅食等的影响。做好施工组织和现场管理,文明施工。应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环保教育,提高其对鸟类尤其是珍稀保护级鸟类的保护意识,严禁捕杀。严格执行施工操作规程,严格施工管理,施工机械设备应有消声减振措施,避免对鸟类造成惊吓,保护鸟类生境。(5)噪声防治施工船舶应有效控制主辅机噪声。施工场地边界应设置临时隔声围护。加强施工设备的维护保养,发生故障应及时维修,保持润滑,紧固各部件,减少运行震动噪声;改进施工机械,整体设备应安放稳固,并与船体或地面保持良好接触,有条件的应使用减振机座。加强施工管理、文明施工,杜绝施工机械在运行过程中因维护不当而产生的其它噪声。需加强车辆的维护和保养,保持其良好的运转,以便从根本上降低噪声源强。为降低风机噪声源强建议可以在机舱内表面贴附阻尼材料对机舱进行表面自由阻尼处理,减缓振动,降低结构辐射噪声,同时隔离机舱内部的噪声向外传播。(6)大气环境保护措施加强施工船只管理,避免施工区域船舶拥堵,加剧噪声和废气等污染物产生。加强对施工机械,运输车辆的维修保养,禁止不符合国家废气排放标准的机械和车辆进入工区,禁止以柴油为燃料的施工机械超负荷工作,减少烟度和颗粒物排放。施工单位应加强施工区的规划管理,建筑材料堆场等应定点定位,并采取适当的防尘措施。陆域施工场地定期洒水,防止土方表面浮尘产生,在大风日加大洒水量及洒水次数。对运输车辆行驶路面也应经常洒水和清扫,保持车辆出入的路面清洁、湿润,减少行车时产生大量扬尘。(7)通航安全保障措施VTS海事监管范围应覆盖本工程水域。鉴于洋口港水域的规划建设工程量较大,考虑到日后港口的发展造成船舶通航量的增加与本风电场的开发建设,有必要配备必要的监管设施,并加强海事监管。监管设施的配备应当结合附近水域的发展规划作出统一的规划和部署。通过发布航海通告等手段及时公布本工程所在的位置和相应的标志,提醒过往船舶、锚泊船舶注意避让本风电场。加强对附近水域渔船的宣传、教育、培训和监管。对施工船舶严格管理。施工方应将施工进展情况上报海事部门,征得海事部门对施工水域进行有效监管,以利航经该水域的船舶安全避让。如施工期间发生突发事故,立即启动和执行紧急预案外,应及时向海事主管机关报告。二、营运期期水环境污染防治措施(1)海洋生态保护措施加强管理,确保风电场正常运行加强风电场运营管理,保证各项工程设施完好和确保安全生产是海洋生态保护最基本的措施。建议开展ISoI4000的认证,以提高环境管理水平,杜绝海洋环境污染事故。设立海洋生态环境跟踪监测系统根据海域环境特征,在风电场附近内设立长期的监测站点,对海域的各种水生生物资源(包括叶绿素a、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生物、渔业资源)等进行定期监测。海洋生态及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增殖放流技术和人工鱼礁相对简单易行,具有周期短、技术成熟等优势。本项目实施不可避免地对海洋生态和渔业资源造成一定损害。为减少项目建设对渔业资源的综合影响,建设单位应在当地渔业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制定增殖放流计划,在工程建成后立即采取以底栖生物增殖及渔业资源生物增殖放流为主的生态修复补偿措施,增殖放流品种优先选取当地海域的常见种和优势种,关注底柄生物和潮间带生物,放流地点为工程附近水域。具体增殖放流补偿方式的放流品种、规格和数量、时间和地点等应与当地渔业主管部门协调落实。(2)鸟类保护措施在风机上采用不同色彩搭配,如旋转时形成图案,促使鸟类产生趋避行为,降低撞击风险。在鸟类迁徙高峰时间内24h观测鸟类迁徙情况。提出停机预案,考虑在鸟类大量迁徙穿越风场时段停机。在大雾天气、冬春季鸟类迁徙高峰期的夜间,若有鸟类集中穿越风电场区,派专人巡视风场,遇到有撞击受伤的鸟类要及时送至鸟类救护站,由鸟类救护站人员紧急救助。开展鸟类观测。(2)污废水处理措施工程运行期,对风机及相关设备进行维护时需用到一定数量、不同种类的润滑油。因此,在维护过程中应防止油类的跑、冒、漏、滴,废油应储存在专设的废油箱中。将废油、含油废物等一并送交由具资质单位回收处理,避免污染项目海域生态环境。(3)噪声防治措施为降低机械噪声可以弹性连接代替刚性连接,或采取高阻尼材料吸收机械部件的振动能;为降低风机结构噪声,建议可在机舱内表面贴附阻尼材料。(4)固体废物处置措施对于主变压器在突发事故或机组检修时所产生的诸如油渣(HWO8)、油垢(HWO8)、废油(HWO8)等污染物质,属于危险废物,委托由具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理统一回收处理处置。运行期风机维护产生的少量废油(通常是润滑油)可用锯末或棉纱吸净后冲洗,含油的棉纱等应收集后运回陆地,并应委托具有资质的单位统-回收处置、处理。4.环境风险分析(1)环境风险预测分析本工程主要环境风险包括施工期施工船舶碰撞溢油事故:运营期环境风险包括风机遭受雷电、台风等自然灾害风险,长期冲刷造成电缆和海床之间形成掏空的事故风险。鉴于海上溢油事故无论是溢油量、风条件以及溢油时间均有较大的随机性,因此,一旦发生溢油事故需尽快启动相应应急预案进行处理。溢油事故对生态环境影响巨大,需对溢油事故严加防范、杜绝发生,避免造成经济损失和环境污染。工程建设单位己与南通亿洋船务工程有限公司签订了工程防治船舶溢油污染海洋环境应急防备和应急处置委托协议,由南通亿洋船务工程有限公司按照国家防治污染海洋的要求做好溢油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受长期泥沙冲刷的影响,风电场海底线缆和海床之间有形成淘空的可能。风电场区以淤积为主,工程后首年淤积幅度不超过0.10m,冲刷幅度不超过0.01m,因此项目建成后电缆及基础泥沙淘空风险较小。(2)风险防范措施溢油事故防范措施对海上溢油事故应进行防范及应急处理,实行"预防为主、平灾结合、常备不懈”的方针,最大程度减轻事故的危害与损失。施工前,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环保技术培训教育,加强设备的维护和管理,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加强码头装卸货物管理,在岸上临时生活办公区应配置相应的集油设备和器材,如围油栏、吸油材料、消油剂等。海底线缆及风机基础泥沙冲刷淘空风险在施工过程中应避免在电缆和海床之间形成空间,减小局部冲刷,同时应在基础承载设计中预留必要的冲刷余量,基础处电缆敷设深度仍按2m控制,在接入风机J型管时采用预留长度余量,减缓潮流冲刷影响,确保海缆安全。敷设海底电缆施工作业时在适当的位置设立昼夜醒目的标志,并保证其完好、有效。敷设完毕后,向主管机关报送管线路由等相关资料,并申请发布航行通(警)告。根据海底电缆保护规定要求禁止在海缆保护区范围内进行挖掘、采砂等作用。项目建成运行后应开展定期的巡查观测潮滩冲刷变化情况,在风暴潮等恶劣气象条件过后加以必要的检查,如发生局部冲刷及时进行回填保护。5环境监测计划及环境管理制度(1)环境管理外部管理是指国家及地方海洋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按照工程需达到的环境标准与要求,依法对各工程建设阶段进行不定期监督、检查及环境保护竣工验收等活动。内部管理是指建设单位执行国家和地方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政策,贯彻环境保护标准,落实环境保护措施,并对工程的过程和活动按环保要求进行管理。内部管理分施工期和运行期两个阶段。施工期内部管理由建设单位负责,对工程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进行优化、组织和实施,保证达到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要求。施工期内部环境管理体系由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和监理单位共同组成,通过各自成立的相应机构对工程建设的环保负责。(2)环境监测据风电场环境特点及工程特征,设置海洋生物、渔业资源站位4个,潮间带断面1个,5个水质监测点、3个沉积物监测点,噪声观测点6个和鸟类观测点1个,结合工程场区和影响,均匀布设原则选取有代表性的站位,条件具备时应增加风机等水下噪声监测点数量,并增加低频噪声等监测指标。监测时间主要在施工高峰期和验收时以及运行初期进行监测。(四)公众参与参照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相关要求,2012年9月5日在工程沿岸居民区醒目处进行了张贴,2014年11月13日在大丰日报进行了环境影响二次公示,内容主要包括工程概况、环境影响程度、基本措施、报告书简本的查询方式及意见和建议的反馈途经等,同时在2014年11月14日在大丰港经济开发区网站进行了环境影响二次公示,并公布了本报告的简本。(五)环境影响评价结论龙源江苏大丰(H7)200MW海上风电项目建设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能源战略、增加电力供应并改善地区电源结构,并为我国今后大规模开发海上风电场提供示范作用,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明显。工程建设和运行带来的海洋生物和渔业资源损失可通过适当的生态补偿等进行修复,其它不利环境影响大多可以通过采取相应的环保措施予以减免。只要在工程的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加强管理,确保实施报告书中提出的环保措施,从环境保护角度看,本工程建设是可行的。(六)联系方式(1)建设单位:龙源大丰海上风力发电有限公司联系人:姚工电话:(2)评价单位: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联系人:胡工电话:电子邮件:邮编:310014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潮王路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