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篇)意识形态专题党课学习讲稿范文.docx
2023意识形态专题党课学习讲稿(共10篇)目录篇一、2023意识形态专题党课学习讲稿2篇二、县应急管理局2023年第四季度意识形态分析研判情况报告H篇三、意识形态党课讲稿: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13篇四、2023年四季度意识形态分析研判情况的报告28篇五、2023年意识形态党课讲稿:意识形态的重塑和改造是企业适应时代潮流,不断改革创发展的源动力32篇六、2023年第四季度意识形态领域分析研判情况报告.35篇七、2023年四季度意识形态分析研判情况的报告37篇八、2023年第三季度意识形态领域分析研判情况报告.40篇九、2023年上半年意识形态工作总结44篇十、第三季度意识形态工作分析研判报告47篇一、2023意识形态专题党课学习讲稿同志们:习近平总书记向党的二十大所作工作报告,具有极强的政治性、思想性、理论性、实践性,是一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辉的纲领性文献。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要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这为主流媒体坚持正确方向、勇担职责使命提供了根本遵循。新闻战线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守正创新、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磅礴精神力量。围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我们要认真思考、深入研究、通盘谋划,紧扣'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工作目标,在五个方面树更强信念、下更大功夫。一、始终把"政治家办报"作为"第一要求"坚持"政治家办报",是主流媒体意识形态特性的本质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J主流媒体要将"政治家办报""政治家办媒体”作为首要原则、第一要求,在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发挥中流砥柱作用。坚决有力提高政治站位。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要旗帜鲜明讲政治,坚决捍卫''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通过加强政治学习,让全体新闻工作者深刻认识到,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是时代呼唤、历史选择、民心所向;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了思想旗帜、理论武装和锐利武器。切实增强理论自觉和实践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将党性原则这个指南针紧紧抓在手中、时刻放在心上,自觉接受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体现党的意志、反映党的主张,做到爱党、护党、为党,忠实履行新闻舆论工作使命。坚持不懈锤炼政治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干部干好工作所需的各种能力中,政治能力是第一位的。"这一论断既适用于媒体领导干部,也适用于普通编辑记者。要正确看待新闻舆论工作政治能力与业务能力的关系,始终将政治能力放在第一位。政治能力强不强,关键看实效。坚决克服理论学习与媒体业务"两张皮"倾向,把“政治家力、报”落实到新闻舆论工作全过程各方面各环节,落实到每一个版面页面、每一篇文章、每一张图片、每一件音视频之中。以政治敏锐引领新闻敏感,以政治考量驾驭媒体流量,在“上接天线、下接地气”的媒体实践中着力培养政治头脑、政治眼光,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坚定不移站稳政治立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新闻舆论工作处于意识形态斗争最前沿。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意识形态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严峻性,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诱惑干扰面前,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始终保持"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政治定力,决不能发表同党中央不一致的声音,决不能为错误思想言论提供传播渠道。以思想的力量站稳政治立场,认清西方所谓"新闻自由"的本质,自觉抵制错误新闻观的影响,让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入脑入心、有用有效,成为新闻工作的"主心骨”“定盘星”以制度的力量站稳政治立场,完善运行机制,规范工作流程,把好采访关、组稿关、审核关、发稿关,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二、始终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第一职责"“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新闻舆论工作的首要职责,是贯彻党的主张、凝聚社会共识的必然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党和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确保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确方向,确保拥有团结奋斗的强大政治凝聚力、发展自信心,集聚起万众一心、共克时艰的磅礴力量J主流媒体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有多大,关键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能力有多强。要胸怀"两个大局"、牢记“国之大者",在大局中思考、在大局中定位、在大局中行动,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展开新闻宣传。以议程设置彰显中心工作。当前,全社会信息总量急剧膨胀,争夺注意力的竞争日趋激烈。主流媒体内容产量有限,必须处理好一般题材与重大主题的关系、丰富多彩与重点突出的关系。要在众声喧哗的信息环境中有效传递党的声音、贯彻党的主张、发挥"显政"功能,就必须调整媒体资源、优化内容结构,强化议程设置理念,聚焦党的中心工作,紧紧围绕党的重要会议、重大活动、重要决策、重大部署展开新闻报道。无论报纸版面安排、新媒体页面设置,还是采编人力投入,都要以党的工作重心为重心,做到聚精会神不走神、服务到位不错位。报道呈现注重系列化、标识化、品牌化,力争在媒体竞争的海量信息中脱颖而出,有效吸引读者用户,尽力扩大传播影响,让主旋律更响亮、正能量更强劲。以柔性传播创新重大主题报道。围绕党的中心工作搞好重大主题报道,"浓墨重彩""重磅重锤”是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实施有效传播,必须将"创新"二字深植脑海。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论述为创新指明了前进方向,全媒体多样化的传播手段为创新提供了锐利武器。主流媒体要突破思维惯性、强化用户观念,勤于创新、善于创新,以内容生产传播的创新力提升重大主题宣传的实效性。特别是要注重柔性传播,以柔和、友善、平等的态度,通过文图、动漫、音视频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将党的方针政策、施政成效融入平民化、生活化、个性化、故事化的丰富内容,注重用户参与、双向互动,取得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宣传效果,充分发挥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的作用。以系统思维强化大局意识。我国现代化建设体现出越来越强的综合性、系统性特征。同样,在"全球一张网”和互联网媒体平台化、聚合化趋势下,信息传播的生态性、系统性更加突出。只有深刻理解两个系统内部各组成部分的相互作用,深刻理解两个系统之间的互动关系,以系统论的观点方法进行新闻报道,才能正确衡量一条新闻该不该报、该如何报、怎样才能报好,才能切实体现时度效的要求,自觉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正面宣传为主,服务好时代发展大局、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对大局的系统性理解来自持续深入的学习思考,要敞开胸怀、登高望远,全面了解国内国际形势,动态掌握党的方针政策,用心感受党和人民重大关切,不断拓展认知边界、提升思想高度。三、始终把媒体融合发展作为"第一工程"现代化国家需要现代化媒体,融合发展是建设现代新型主流媒体的"第一工程”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推动形成良好网络生态。”要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论述,在''主流"上创特色,在''新型"上求突破,不断增强主流媒体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强化供给改革,培育内容新生态。在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基础上,以精品生产为抓手,全力推进内容生产供给侧改革。拓展深度厚度,在评论理论、深度报道、专题报道、数据新闻、智库服务等方面形成优势品种、彰显理性力量;丰富产品形态,做大做强新媒体特色产品、创意产品,实现媒体内容可视化、智能化、互动化、社交化;丰富内容来源,让用户生产成为主流媒体反映现实生活、健全网络生态的源头活水。只有强力推进内容结构调整,才能有效应对互联网时代舆论生态之变,始终保持以内容优势赢得发展优势。强化移动优先,构建媒体新矩阵。从传统媒体矩阵到全媒体矩阵的解构与重构,是融合发展攻坚战的重中之重。要注重体系化建设,以媒体类型的多样化实现应用场景的全覆盖、媒体用户的广触达;实施移动化战略,加快主力军挺进主战场,占领移动传播制高点;加快平台化发展,以"开门办报”形成聚合优势,打造服务社会的数字化基础平台。只有构筑定位准、属性优、功能强的渠道平台,才能强化用户连接、提升传播效能,将扩大主流价值影响力版图真正落到实处。强化融合质变,建立运行新机制。有效整合传统媒体资源与现代生产要素,催生化学反应,放大一体效能,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体量较大的传媒集团可在三个层面下功夫:推进集团整体融合,抓好战略级新媒体产品、重点融合项目和重大主题融合报道,发挥集团整体优势;引导媒体自主融合,形成集团旗下各具特色的融合发展小系统;鼓励团队自由融合,允许人才和资源跨单位、跨部门组合。坚持有统有分、统分适度,因地制宜、应势而变,既形成整体合力、产生规模效应,又提升运行效率、激发创新潜能。强化技术赋能,打造传播新引擎。着力弥补技术短板,以新技术赋能流程再造,完善中央信息厨房、全媒体指挥中心和数据系统平台,为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合而为一”、高效运转提供坚实支撑;赋能新媒体建设,形成从技术研发、产品设计到数据分析、用户推广、升级迭代的完整工作闭环;赋能业务创新,加快大数据、云计算、5G、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技术的创新应用。要将技术工作从“保障"演变为"引领",从"配角"升级为"主角",使新技术成为驱动融合发展的强大引擎。四、始终把改革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建设有强大影响力、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推进媒体融合这场自我革命,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创新发展模式,拓宽发展路径,与时俱进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打通内部与外部,实现跨界共生。在互联网时代媒体泛化趋势下,媒体与社会之间的''楚河汉界”日益模糊。主流媒体与其被动防守,不如主动出击,由内部融合走向内外兼融,由媒体"小循环"走向社会"大循环",以更广视野、更大格局,在更高层次推进融合发展、转型发展。要发挥媒体品牌优势,强化跨界共生理念,提升"合纵连横"能力,积极发展"媒体+企业""媒体+投资""媒体+文旅""媒体+智库”等领域广泛、形式多样的“媒体+”产业,在资源要素的重组和"聚变"中激活发展潜能、开辟发展空间。整合线上与线下,放大共振效应。近年来,无论主流媒体依托线下活动的融媒产品屡获大奖,还是互联网"新零售"理念对线下体验高度重视,都印证了线上线下相互赋能的潜力。人际交流、现场互动是线下活动的特性,覆盖面广、组织力强是线上传播的优势,二者叠加可产生显著的共振效应。面对社会各界对整合传播的巨大需求,主流媒体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与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紧密合作,担当起各类相关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传播者,成为联结各方资源、服务社会公众的强枢纽、大平台。兼顾大众与分众,强化垂直深耕。互联网环境下的媒体竞争,服务分工越细,用户黏性越强。主流媒体要处理好大众传播与分众传播的关系,在垂直细分领域做更多文章,向媒体服务的"小而精""小而美"要更多效益。这方面,财经、教育、健康、文旅、新消费等各个条口都有很大潜力。在垂直领域精耕细作,不能局限于现有版面、频道和栏目的内容优化,而是以改革发展为导向、以资源整合为手段,从人员配备到制度设计,从平台建设到内容拓展,进行全方位谋划和推进,充分释放创新创造潜能。统筹发展与安全,推动行稳致远。融合发展、转型发展中的主流传媒集团,其内部运行的系统性、复杂性和外部联系的紧密度、敏感度远超以往任何时候。这对安全管理提出了严峻挑战。要树牢底线思维,常怀忧患意识,落实岗位职责,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把好导向安全、内容安全、网络安全、经营安全、生产安全。坚持发展与安全的辩证统一,以安全保发展,以发展促安全,推动主流媒体稳进相宜、行稳致远。五、始终把,,不负历史、勇立潮头"作为"第一追求"人才是第一资源。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J"真心爱才、悉心育才、倾心引才、精心用才,求贤若渴,不拘一格,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媒体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媒体优势核心是人才优势。要把“不负历史、勇立潮头”作为鲜明的精神标识,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的人才队伍,为记录新时代、讴歌新时代注入强大动能、构筑坚实支撑。健全学习培训机制,提升履职能力。建立常态化机制,打造学习型媒体,坚持不懈推进思想业务作风建设。将学习党的理论、贯彻党的主张作为基础课程,创新培训方法,加强学习考核;将增强政治敏感、规避舆情风险作为关键课程,提高鉴别能力,炼就火眼金睛;将推进"四力”建设、锤炼作风本领作为重点课程,强化职业精神,提升业务水准。通过专家报告、技能讲座、业务竞赛等灵活多样的形式,提升学习培训的生动性、实效性,全面增强人才队伍履职尽责的能力水平。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壮大中坚力量。克服和防止人才断层现象,让更多既熟悉传统媒体又了解新媒体的中青年骨干走上重要岗位、关键岗位,为年轻人提供更多锻炼机会、成长空间。大力培养学有所长的专家型人才、一专多能的全媒型人才,高度重视既僮技术又懂内容的技术研发、产品设计和媒体运营人才。建立健全人才引入机制,以更大力度、更优政策吸引高层次人才、紧缺人才。以对党的新闻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不断壮大媒体深融发展的中坚力量、后备力量。树立正确用人导向,激励创优争先。严格选人用人标准,坚持选拔任用和教育培养并重、严管和厚爱并举,着力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建立人才队伍数据库及"画像系统",精准发现和使用人才,促进干部员工交流轮岗、各展所长。以发展眼光珍视人才,以干事实绩评判人才,以公正公心选拔人才,让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有舞台、有成就、有发展,努力让每个人实现"人生出彩",营造创优争先的良好氛围。塑造媒体特色文化,释放内生动能。着力建设勤廉文化、崇德敬业文化、创新创业文化、和谐共享文化,形成具有鲜明主流媒体特色的文化环境,提振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坚持员工的未来就是集团的未来,员工的满意就是最大的认可,想员工所需、谋员工所愿、解员工所难,不断提升全体员工的事业心、归属感、忠诚度。传承党报红色基因,发扬拼搏奋斗精神,大力倡导"美好愿景都是干出来的",激发爱岗敬业、开拓进取的持久动力。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新闻战线的首要任务、重大使命。我们将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集中优势资源,加强组织谋划,满怀热情、全力以赴做好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宣传,使之深入人心、落地生效。与此同时,以更高站位、更大力度推进媒体自身发展,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切实贯彻到建设现代新型主流媒体的实践中,在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道路上矢志不渝、奋力前行。篇二、县应急管理局2023年第四季度意识形态分析研判情况报告我局始终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不动摇,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按照县委统一部署坚决抓好贯彻执行,围绕安全生产工作任务,找准立足点,发挥思想引领、典论推动、精神激励的重要作用,扎实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现将2023年第四季度意识形态领域分析研判情况报告如下。-、存在的风险隐患(一)网络安全方面。我局互联网、手机微信等新兴媒体还未建立健全,需要进一步探索;二是新形势下提高引导舆论的本领需要进一步增强;三是满足干部职工文化需求的工作有待加强;四是对外宣传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强。(二)意识形态层面。对照做好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总要求,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一是对党支部意识形态分工不明确,重视程度不够。比如在公共文化服务上,没有深入研究,进行工作安排部署。二是上半年精神文明建设学习理论知识不足,比如公民道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没有加强学习。三是要做好文明执法。加强执法人员文明执法意识很有必要。二、下步对策建议一是加强党员领导干部重视度。做好上半年住建系统舆情态势、舆论热点问题、干部群众思想动态和意识形态领域情况进行分析研判,及时向上级党委报告意识形态领域的重大情况并提出建议意见,召开1次上半年党委意识形态形势分析会;党委班子成员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民主生活会和述职报告的重要内容,接受监督和评议;把落实党中央、上级党委关于意识形态工作决策部署情况,纳入执行党的纪律,尤其是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监督检查范围;建立完善意识形态工作的检查考核制度。每年对本单位的意识形态工作开展不少于1次的专项自查。二是继续抓好理论武装建设。坚持学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深入开展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根据'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牢牢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原原本本系统学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习近平著作选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摘编等内容。做到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新局面。三是继续开展好舆论导向工作。按照中央、省、州、县委宣传部的安排部署,做好贯彻十九大等新闻报道工作;对县委宣传部下发的各项主题宣传方案,制定相应方案并抓好贯彻落实;建立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引导制度;做好重大思想认识问题、舆论热点难点、突发公共事件、敏感问题的核实处置,做好舆情回应和舆论引导工作,准确通报、积极引导、科学处置、有效回应社会关切;加强住建系统意识形态阵地管理。四是继续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健全完善网络舆情工作机制,加强网上日常巡查和专项巡查,做好网络舆情收集、分析、研判、处置、报送工作。篇三、意识形态党课讲稿: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继党的十九大之后,党的二十大重申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这项党的重大战略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一项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这是我们党的重大战略任务。在新时代新形势下,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必须以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导,科学研判形势、确立目标定位、深刻把握本质、坚持"内容为王"、创新科学方法、坚持党的领导主体。这些重要方面,构成一个系统完整的意识形态工作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系。一、必须科学研判意识形态斗争形势科学研判意识形态斗争形势,是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基本前提。所谓形势,从本体论的角度看,既包含有空间因素,又包含有时间因素,是时空因素的辩证统一,指事物存在的状态及其发展趋势。"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强调的就是要及时准确地把握形势,任何事没有事先的计划和准备,就不能获得成功。回望我们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在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中,我们党总是首先分析研判所面对的形势,根据形势确定任务、行动的战略策略和方式方法。这是我们党的一条重要历史经验。毛泽东在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会议指出要"教育党员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方法去作政治形势的分析和阶级势力的估量,以代替主观主义的分析和估量","使党员的思想和党内的生活都政治化,科学化二2021年2月,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历史发展有其规律,但人在其中不是完全消极被动的。只要把握住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抓住历史变革时机,顺势而为,奋发有为,我们就能够更好前进”。1加强对科学研判意识形态斗争形势重要性的认识。习近平指出:"新形势下,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复杂尖锐。历史和现实都警示我们,思想舆论阵地一旦被突破,其他防线就很难守得住。在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上,我们没有任何妥协、退让的余地,必须取得全胜他强调我们在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前所未有甚至难以预见,斗争和较量将是长期的、复杂的,这已经成为我们的一个重大而又紧迫的时代性、常态性课题。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首先从思想领域开始。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见微知著,主动出击,防患于未然。这是一个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党的前途命运、国家长治久安的大问题。我们必须胸怀全局,把握大势,牢牢掌握意识形态斗争的主动权、主导权,做好意识形态工作。2.准确把握当前意识形态斗争新特点。事物的特点是表征其本质和发展趋势的东西。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发生了全局性、根本性转变,但意识形态领域复杂严峻的斗争形势不可低估,并且呈现出诸多新的特点。第一,我国两种意识形态并存、相互交织、斗争激烈。习近平指出:"当今时代,社会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趋活跃,主流的和非主流的同时并存,先进的和落后的相互交织,社会思潮纷纭激荡J在多元价值观念的冲击下,我国社会主流价值观仍然存在着被弱化和边缘化的风险,一些人包括少数党员干部信仰缺失、价值观扭曲,是引发一些社会问题的根子,必须坚决捍卫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第二,国际意识形态斗争对人们思想意识的影响日益加剧。一些别有用心的人鼓噪所谓普世价值,"挂羊头卖狗肉",欺骗舆论,蒙蔽群众,甚至一些党员、干部也没有看清其中暗藏的玄机,奉西方理论、西方话语为金科玉律,不知不觉成了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吹鼓手。我们对此必须要有高度清醒的认识,切实做好激浊扬清的工作。第三,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风险挑战突出。互联网已经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阵地、主战场、最前沿。习近平强调:"掌控网络意识形态主导权,就是守护国家的主权和政权。”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我们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和体制的优势,切实维护以政权安全、制度安全为核心的国家政治和意识形态安全。3.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党的重大战略任务。第一,必须坚持把"两个巩固"的根本任务放在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首位。在2013年8月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首次提出了"两个巩固"的根本任务。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鲜明的政治品格和强大政治优势,是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在新时代实现'两个巩固"的根本任务,最根本的就是要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这是做好新形势下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遵循。第二,必须深刻把握坚定"四个自信”是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关键(四个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深刻揭示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自信。坚定''四个自信''来自深厚的历史积淀,彰显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底气、骨气和志气。习近平指出,"要把坚定'四个自信'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关键",只有坚定"四个自信",才能真正发扬中国精神,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第三,必须牢记“国之大者”,确保意识形态安全。当前,百年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特征日益突出,我国国家安全、政治安全、意识形态安全形势和发展环境更趋严峻复杂,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发展壮大心存疑虑、焦虑,散布"中国威胁论",声称"中国的共产主义意识形态议程远超中国边界正在走向全球,对民主理念构成了威胁”。他们以意识形态划线,制造“阵营对抗",妄图改变社会主义中国,颠覆中国共产党领导。从国内来看,意识形态领域暗流涌动,一些老问题如所谓的西方"宪政民主”"普世价值"、历史虚无主义等政治思潮改头换面,仍然大行其道,各种影射作品充斥网络,其负面作用不可低估。我们必须牢记“国之大者”,准确把握世界范围内意识形态领域交流交融交锋的形势,准确把握新形势下我国社会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坚定斗争意志,发扬斗争精神,依靠顽强斗争打开意识形态发展新天地。二、必须确立意识形态目标定位在党的百年奋斗史上,定位问题始终是一个具有根本性、战略性的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事业发展的定位问题,他曾经用''新时代''定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发展阶段,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这三个"最"的重大判断,以及"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界定中国共产党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历史方位。党的二十大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论断,郑重宣示党在新征程上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的根本问题。从根本上说,定位问题就是共产党人要始终牢记''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的问题。只有明确定位问题,才能够增强政治自觉,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努力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光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首先提出了对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定位问题。他指出,"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对意识形态工作在党的事业发展全局中的准确定位,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和价值论的统一,为党的意识形态工作指明了方向。1.这一定位,是基于对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关系的科学认识。习近平曾经对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关系的基本原理作出创造性阐发。他指出,"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支配着整个社会发展进程"。"虽然物质生产是社会生活的基础,但上层建筑也可以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有着十分复杂的关系,有着作用和反作用的现实过程,并不是单线式的简单决定和被决定逻辑他强调,我们不能孤立地静止地看待事物发展,世界上的事物总是有着这样那样的联系,在观察社会发展时,一定要注意这种决定和被决定、作用和反作用的有机联系。对生产力标准的理解,不能撇开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简单化、绝对化的理解,必须全面辩证准确把握。习近平指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既要有硬实力,又要有软实力,两种实力都搞上去,才能成为真正的强国。我们必须切实做好经济建设工作,为意识形态工作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又要切实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为经济建设工作提供有力保障;既不能因为重视经济建设工作而忽视意识形态工作,也不能因为强调意识形态工作而使其游离于中心工作之外。对意识形态工作一定要定位准确,把服务大局、紧密围绕中心作为基本职责。"要自觉在大局下思考、在大局下行动,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找到坐标、找准定位,做到服从服务于党和国家大局不错位、党和人民需要时不缺位",真正把意识形态工作做好。2.这一定位,是基于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的科学认识。习近平反复强调,加强党的建设,既包括物质文明建设,又包括精神文明建设,两个方面都不能偏废,才能夯实和巩固党执政的群众基础。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加强物质文明建设,决不意味着可以忽视其他方面的工作。巩固党的群众基础和执政基础是全方位的,不能只讲群众物质生活方面,一俊焉能遮百丑。我们必须同时抓好"两个文明"建设,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只有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得到改善和提高,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才能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3.这一定位,是基于对党的历史经验的科学认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绩。但是,在一段时间里,“一手比较硬,一手比较软”的问题突出,放松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变本加厉泛滥起来,酿成了1989年春夏之交那场严重的政治风波。习近平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我们一定要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首位,牢记经验教训,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任何时候都要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抓在手中,绝不能大权旁落,否则就要犯无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三、必须深刻把握意识形态的本质有一段时间,互联网上大肆炒作,出现了“你是替党讲话,还是替老百姓讲话”"你是站在党的一边,还是站在群众一边"的论调。再比如,有人认为,"人民群众人数超过党员人数,所以人民性大于党性”等等,各种奇谈怪论充斥网络。这些论调,本质上就是如何认识党性和人民性的关系,是一个如何正确认识意识形态本质的问题。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既具有鲜明的党性,又具有鲜明的人民性,二者相辅相成、辩证统一,这就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特征。1.意识形态具有鲜明的党性。列宁在讲到哲学上的党派斗争时曾经明确指出,"这种斗争归根到底表现着现代社会中敌对阶级的倾向和意识形态",鲜明揭示了意识形态党性的本质。习近平指出,党性原则是意识形态的根本原则,坚持意识形态的党性,最根本的是坚持党对意识形态领域各项工作的领导,坚持党领导意识形态工作的原则和制度。在坚持旗帜、道路、方向的问题上,一定要确保各种意识形态阵地都必须姓党,遵循党的政治路线,始终坚持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使命为使命、以党的意志为意志,要坚持在党爱党、在党为党、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始终高扬党的理想信念旗帜,增强"四个意识”,自觉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修身养性的''必修课"和"心学",一定要学好。意识形态工作者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增强政治定力,站稳政治立场,牢记"党性就是最大的德”,意识形态的红线不能碰。2.意识形态具有鲜明的人民性。习近平指出,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人心向背是决定党和人民事业成败的关键,是最大的政治。坚持意识形态的人民性,就是意识形态工作必须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统一起来,既要立足于满足群众需求,又要着眼于提高群众素养,既要立足于服务群众,又要着眼于教育引导群众。人民群众是个具体历史的范畴。要根据分层化、分众化的要求,处理好点、线、面的工作,面上的工作要加强广泛性,线上的工作要加强分类指导的科学性,点上的工作要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特别是要加强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政治引导和吸纳工作,切实扭转和克服少数人离心离德的倾向,激励和引导他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自觉奋斗。3.坚持意识形态的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性。习近平指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中国,党性和人民性是一致的、统一的。"这是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所决定的。党性寓于人民性之中,坚持党性就是坚持人民性。人民性是党性的集中体现,坚持人民性就是坚持党性。二者浑然一体。“党性和人民性都是整体性的政治概念,党性是从全党而言的,人民性也是从全体人民而言的,不能简单从某一级党组织、某一部分党员、某一个党员来理解党性,也不能简单从某一个阶层、某部分群众、某一个具体人来理解人民性。只有站在全党的立场上、站在全体人民的立场上,才能真正把握好党性和人民性把党性和人民性割裂开来、孤立起来、对立起来,搞碎片化的观点,在思想上是糊涂的,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上是有害的。新征程上,我们要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路走来,我们紧紧依靠人民交出了一份又一份载入史册的答卷。面向未来,我们要始终与人民风雨同舟、与人民心心相印,想人民之所想、行人民之所嘱,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四、必须在意识形态建设上坚持"内容为王"内容决定事物存在的本质和发展趋势。意识形态内容建设具有根本性和至上性。习近平指出,我们要“着力打造一批新型主流媒体。需要强调的是,内容永远是根本,融合发展必须坚持内容为王,以内容优势赢得发展优势工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意识形态内容建设不断丰富和发展,我们这里主要从构成意识形态内容的主题、主线、灵魂、核心、基础的角度,重点阐述意识形态建设的''主体内容",它们是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最大增量和显著标志。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意识形态建设的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的主题。这一历史主题,在新时代,体现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就是意识形态建设的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个极不平凡、具有诸多风险和挑战的历史过程。习近平指出:"伟大梦想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是一个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我们一定要保持高度的战略定力,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奋力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用马克思主义和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是意识形态建设的主线。马克思主义是党的根本指导思想。百年来我们党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和党的创新理论引领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社会实践,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这是我们党领导意识形态建设一以贯之的历史主线。在新时代,就是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党运用各种形式开展学习、宣传、教育,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世界观和方法论,在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笃行真理的过程中发展真理,不断深化和提高对“三大规律”的认识,向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奋勇前进。3.坚持远大理想和共同理想是意识形态建设的灵魂。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之本。习近平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党员、干部出现种种问题,说到底是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缺钙",导致信念动摇、精神迷失。共产党人对待远大理想和共同理想,一定要自觉做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J理想信念的坚定,来自思想理论的坚定J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根基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认识真理、信仰真理,是坚定理想信念的思想前提。必须做好立根固本、强基铸魂的工作,教育引导全党把稳思想之舵、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为真理和理想而斗争,这是意识形态建设的灵魂。4.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意识形态建设的核心。意识形态本质上是价值观问题。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聚人心、汇聚中国力量的思想道德基础,集中体现了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国家最重要的软实力。习近平指出,"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的重要稳定器,能否构建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的"三个倡导",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是意识形态建设的根本任务和核心。提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化和发展。我们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伟大建党精神,充分发挥其强大价值引导力、精神推动力作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5.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是意识形态建设的基础。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其发展水平反映一个民族的思维能力、精神品格、文明素质,体现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二时代催生我们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