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智能绿色的区域性制造强市五年行动计划(2023-2027年)(征求意见稿).docx
-
资源ID:836541
资源大小:60.95KB
全文页数:3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智能绿色的区域性制造强市五年行动计划(2023-2027年)(征求意见稿).docx
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智能绿色的区域性制造强市五年行动计划(2023-2027年)(公开征求意见稿)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制造强国建设的重要论述和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指示,贯彻落实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精神,落实制造强省和皖北"两个加快''决策部署,加快建设智能绿色的区域性制造强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行动计划。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指示和对安徽及阜阳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全国新型工业化大会精神和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市委六届五次全会精神,聚焦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绿色食品、新能源汽车和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电子信息及光电显示、生命健康、绿色建筑建材、高端纺织服装八大先进制造业,紧盯先进光伏、动力电池和汽车零部件等“新三样”拼抢新赛道,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方向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智能绿色的区域性制造强市,为全面建设现代化美好阜阳提供更加坚实的产业支撑。(一)基本原则-坚持创新引领。突出创新核心地位,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政策链“多链协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推动制造业创新发展。-坚持集群集聚。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坚持错位联动发展,加强资源要素优化整合,推动主导产业上下游企业集聚,发挥龙头企业对产业链的延伸、提升和带动作用,培育一批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增强区域产业发展活力。坚持引育结合。以龙头企业培育为抓手,加强存量企业分类扶持,精准施策,壮大规模,提升效益。聚焦头部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和配套专家,加强项目招引,培育发展后劲。坚持融合发展。加快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推动数字化和工业化、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积极参与长三角地区分工协作,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坚持品牌提升。加强特色产业园区和专业化产业基地建设,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战略,培育区域品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强专利、标准创造,培育“阜阳制造"名品。坚持绿色低碳。立足区域能源资源禀赋,顺应低碳发展趋势,落实双碳目标要求,鼓励引导企业低碳高质量发展,推广节能降碳工艺装备,推动制造业绿色发展。(三)主要目标到2027年,新型工业化发展取得更大成效,产业综合实力大幅跃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和竞争力显著提升,"新三样”产业蓬勃发展,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更加紧密,培育形成一批双千亿、千亿、五百亿以及若干个百亿级产业集群、一批百亿级企业。到2035年,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现代化产业体系更加完善,制造强市迈上新台阶。1.产业综合实力大幅跃升。到2027年,全部工业增加值力争突破1200亿元,总量进入全省第一方阵;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保持稳定,力争稳中有升;规模以上工业亩均税收明显提升,力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达5.5%以上。2.现代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推动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加速向双千亿产值迈进,绿色食品产业力争到2027年全产业链产值达到2000亿元、规上绿色食品产业产值冲刺100o亿元,新能源汽车和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加快打造500亿级产业集群、加速向千亿级产业迈进,新材料产业力争产值突破1000亿元,电子信息及光电显示产业加快打造500亿级产业集群、加速向千亿级产业迈进,生命健康产业打造500亿级产业集群,绿色建筑建材产业产值突破100O亿元,高端纺织服装产业力争突破500亿元。3.企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到2027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40%左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到40%左右;创新平台建设取得新成效,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更加完善。4.智能化绿色化水平显著提升。到2027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规模以下工业企业数字化应用全覆盖。制造业规模以上单位增加值能耗每年下降3.2%左右。5.企业竞争力明显增强。到2027年,省专精特新企业数量突破600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突破40家,一批企业成长为产业链链主和产业链关键环节骨干。专栏1新型工业化主要指标体系类别序号指标20222023预计2027目标实力跃升1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25.6%26%稳中有升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5.7%7.3%9%3全部工业增加值总量全省排位585质量更高4制造业投资增速40.4%30%30%5技术改造投资增速28%20%20%6规模以上制造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与营业收入之比1.18%1.22%1.8%效益更好7规模以上工业亩均税收增长-7%10%8规模以上工业利润率4,8%5%5.5%结构更优9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39.4%37%40%左右10创建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个)-311创建市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个)-5活力更强12新增规上企业数(户)21318030013省级专精特新企业(户)25630560014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户)222440专栏2智能绿色的制造强市主要指标体系指标目标(累计数量)2023年2024年2025年2026年2027年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家)130140150165180"首台套”(个)1923273238"首批次”(个)II15202632"首版次”(个)34579省级智能工厂(家)810131620数字化车间(家)4858708296工业互联网平台数量(个)1013172228安徽工业精品(个)818795105115省级新产品(个)595625665705750国家级绿色工厂(个)1719232833省级绿色工厂(个)3238445363国家级绿色园区(个)33344国家级绿色供应链(家)7891113二、八大制造业发展目标及路径(一)新能源和节能环保。围绕"风、光、氢、储''和资源循环利用,不断强链延链补链,构建新能源装备制造、清洁发电、储能、场景应用、电池回收利用等一体联动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到2027年,建成中原地区新能源基地和国内重要的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示范基地,总产值达到2000亿元。1.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着力打造基于"硅片电池片光伏玻璃-焊带-接线盒一背板一边框组件一支架逆变器''的光伏制造全产业链,拓展集中式、分布式光电和光储应用场景。培育建设安徽省光伏产业共性技术研究中心,着力解决关键共性技术和''卡脖子"难题。依托首太新能源产业园,坚持储能电池、动力电池同步推进,升级做强石墨烯铅酸电池和铅碳电池产业,积极拓展锂电池产业,超前布局钠离子电池产业,打造新型储能电池材料电芯制造PACK生产系统集成电池回收利用的全产业钱布局。加快推进阜兴科技大硅片、皇氏电池及组件、赛颍光伏电池及组件、云程组件、燕龙基光伏玻璃、阜阳海钠钠离子电池、东驰新能源钠离子电池、天能新型储能、中能电源、人民控股集团人民智能产业等重点项目建设。积极引进光伏焊带、边框、支架、增减反射膜等配套产业,加快建设虹宸新材料年产8000吨减反射光学镀膜、8000吨增反射光学陶瓷釉料、500吨电子防眩镀膜液电子光学材料项目、海福新材料光伏边框、支架等铝基材料项目、铜诚新能源光伏焊带项目。力争到2027年,先进光伏全产业链产值达到1200亿元,新型储能全产业链产值达到600亿元。(牵头单位:市经信局;协同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生态环境局、市科技局、市建投集团、国网阜阳供电公司。各县市区政府和阜阳经开区、阜合园区管委会为责任主体,下同)2.氢能、风能、生物质能。充分发挥我市丰富的煤炭资源和工业副产制氢优势,依托昊源化工、中科昊海、东方电气等企业,聚焦氢能制、储、运、加、用全产业链,以制氢、储氢装备以及氢燃料电池、燃料电池汽车等关键设备制造为牵引,加快推动氢能产业发展。加快推动金风科技风电装备智能制造创新示范二期项目前期工作。依托林海生态、皖能集团、国能天然气,推动生物天然气产量快速增长。(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农业农村局;协同单位:市经信局、市生态环境局、市资规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市建投集团)3节能环保。提升壮大废旧动力电池循环利用、再生铝、再生塑料等产业。依托南都、骆驼、天能、鲁控、大华、天畅、天硕等龙头企业,推进凯箱环保等重点项目建设,推动铅蓄电池循环产业扩能增效。加快建设维晶新材料退役锂电材料资源循环再生利用、华钳新材料二期年处理15万吨废旧锂电池综合利用、鑫纪源年处理40万吨含锂物料资源循环利用、鲁控智造废旧锂电池回收及综合利用项目等项目,构建锂电池综合利用产业集群。建设国内领先的含铝废旧物回收拆解分选分类产业体系。积极拓展节能环保制造领域,推广发展节能技术和装备,引进发展大气污染、水污染、固废处理装备,鼓励节能装备生产企业提供诊断、设计、建设、运维等“一站式''服务和综合解决方案。(牵头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协同单位:市经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应急局、市市场监管局)(二)绿色食品。大力实施绿色食品产业"双千亿"计划,按照“一链十群一基地”"十大行动强支撑"思路,深入推进"秸秆变肉''暨肉牛振兴计划,全力做好"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农头工尾"增值大文章,大力发展预制菜产业,加快“百亿粮仓''向“千亿厨房"转变。到2027年,绿色食品产业全产业链产值达到20亿元,其中规上绿色食品产业产值力争达到100o亿元。1.粮油及肉禽加工。依托郑氏米业、佛子岭面业等龙头企业,重点发展小麦胚芽粉、玉米淀粉、淀粉糖等产品,提升粮食精深加工能力。鼓励支持油料企业提升大豆油、芝麻油、花生油品牌品质,拓展豆粕、豆芽、豆浆、豆奶、花生酱、花生酥等产品。以拾分味道、牧原、福润等龙头企业为引领,大力发展猪肉制品精深加工,推动鲜肉制品向预冻肉、小包装、细分割方向发展,熟肉制品向火腿肠、风味熟肉、熏肉火腿等方向发展。大力发展牛羊肉精深加工,重点支持企业开发牛羊肉高档休闲产品,生产高端牛羊排、儿童营养强化牛羊肉、低卡牛羊肉排、功能牛羊肉丸制品等新产品;延伸发展皮毛、牛羊骨、血、内脏等副产物综合利用产业。引导和支持企业研发生产具有本地特色风味的卤制品系列、凤爪系列、秘制系列等禽肉休闲食品。引导蛋类养殖企业发展全蛋液、全蛋粉、蛋白粉、蛋黄粉等蛋制品深加工领域。(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协同单位:市粮食和储备局、市经信局)2.白酒及饮品。坚持“数字+智能、质量+安全、精品+名品”,引导白酒企业加强质量管理,引入现代化管理模式,加大技术改造和智能设备投入,强化品牌宣传提升,持续推动白酒技术升级、产品升级、品牌升级、产业升级,打造以金种子、文王为龙头,焦陂、沙河、金裕皖等共同发展的"2+N"白酒产业格局。以皇氏集团阜阳智慧化乳制品中央工厂及生态智慧牧场项目为支撑,建设华东地区最大、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水牛奶生产基地。稳步发展传统饮料,大力发展低糖、无糖、果蔬汁饮料和乳饮料。深入挖掘特色果蔬饮料资源,重点开发含膳食纤维、植物蛋白等健康饮料。(牵头单位:市经信局;协同单位:市农业农村局)3.特色蔬果。加强蔬果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新装备推广应用,升级改造老旧设施,提高现代设施农业比重。在临泉县、阜南县、颍上县、太和县重点发展优质蔬菜,在界首市、太和县、颍泉区、颍上县、阜南县布局发展瓜果,在太和县、临泉县、阜南县、颍上县、颍泉区、界首市布局发展食用菌产业。大力推广"1+N”产业发展模式,扩大红托竹芯、羊肚菌、双抱菇等食用菌种植面积,提高产品品质和产量。大力推进鲜食番茄、鲜食红薯发展,支持建设番茄种质资源库。支持企业发展板栗、花生等干果休闲食品,开发水果脆片、果冻、罐头等系列产品。加强产销对接,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加工企业、大型批发市场、连锁超市等与沪苏浙地区大型商超和平台开展对接,打造融入长三角地区、联动合肥都市圈、贯通毗邻县市区的''菜篮子”。(牵头单位:市商务局;协同单位:市菜篮子中心、市林业局、市农业农村局、市经信局)4.预制菜。推广“原料基地+中央厨房+物流配送"等产业模式,支持预制菜企业建设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推动预制菜仓储冷链物流专业化建设。依托拾分味道、立全宏达、恒达食品、东乾食品、三原食品、阜濠食品、黄氏番鸭等重点企业,支持开展功能性、便利性、保健性预制菜研发,鼓励参与标准制定,推进标准化、规模化发展。发展即食、即热、即烹、即配食品,大力发展面向家庭日用、节庆聚餐的预制菜,重点发展冻干蔬菜、预制食品、方便食品。积极发展以鱼虾为原料的冷冻品、腌制品、罐头制品和熟食品。(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协同单位:市菜篮子中心、市经信局)5.功能性食品。依托金源药业、健诺生物等龙头企业,加大与科研院所、高校合作力度,围绕增强免疫力、改善睡眠、延缓衰老、美容养颜等功能,发展蛋白粉氨基酸、乳酸菌软糖、功能性凝胶软糖、功能性保健茶、花青素等保健食品,研发适合不同人群的营养强化食品。(牵头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协同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经信局、市卫生健康委)(三)新能源汽车和高端装备制造。到2027年,建成皖北重要的装备制造产业创新基地,汇聚一批国内领先的汽车关键零部件企业,引育一批创新能力突出的研发机构,培育一批后市场头部企业,汽车产业人才梯次培养体系初步建成,核心零部件产业链产业集群的汽车业态基本形成,成为全省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总产值达到500亿元,加速向千亿级产业迈进。1新能源汽车及零配件。以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江淮中重卡、立讯精密新能源汽车高端零配件、江西森萍新能源轻量化汽车零部件生产等重点项目为支撑,聚焦整车、零部件、后市场“三位一体",加快发展专用车产品、汽车零部件、动力电池制造及综合回收利用,打造覆盖汽车零部件生产、专用车等装配、教育服务和电子商务全产业链的产业集群。提升汽车零部件产业配套能力,搭建供需对接平台。依托首太新能源产业园,打造锂电回收和循环利用产业基地。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动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协同单位:市经信局、市科技局、市商务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市建投集团)2高端装备制造。推动纽龙船舶海洋高端装备制造研发生产百亿级项目建设,打造海洋高端装备制造研发生产示范基地。依托哲乐机电、阳宏橡胶机械、新冀精密机械、金骏感应、恒宇环保等重点企业,推动高端装备制造快速发展。加快建设以台商机械产业园为主的精密机械产业基地。(牵头单位:市经信局;协同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市场监管局)3.农机装备。打造以粮食仓储为主的特色农机装备产业基地,推进云龙粮机新型农业机械装备、正宇粮机智能机器人、鹤鸣丰康农机加工等项目建设。加大智能粮机研发力度,培育发展智慧粮库系统、智能喷灌机、智能烘干系统、粮用仓储机器人等产品。(牵头单位:市经信局;协同单位:市农业农村局)4机械电子。打造机械电子装备制造产业特色区,围绕机械电子、矿山机械、工业机器人等产业,加强细分领域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推动机电设备产业升级,提升机电设备核心零部件水平。依托皖宏电气、泰力电器、人民电气、澳德矿山等企业,发展断路器开关、变压器、变电站、高低压开关柜、马达、电梯、矿山机械等产品。培育发展工业机器人、智能家居等新兴产业。(牵头单位:市经信局)(四)新材料。着力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带动力强、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新材料产业集群,形成产学研紧密结合、管理体系健全、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的新材料产业发展体系。到2027年,总产值超过1000亿元。1.煤基、高性能纤维和生物基新材料。以阜阳颍东化工园区、临泉化工园区为核心,延伸煤炭资源产业链,打造具有特色的化工新材料制造基地。加快昊源化工多元全生物可降解塑料及差异化尼龙新材料项目建设,拓展煤基新材料应用领域,高质量打造阜阳煤基新材料产业园区。推动中能化工构筑煤基烯煌新材料产业链和煤基芳煌新材料产业链。围绕吉祥三宝高科、天路新材料、银河皮革等企业,大力发展绿色循环再利用纤维材料、生物基纤维材料、工程塑料材料、再生涤纶短纤维材料和高性能皮革纤维复合新材料等,推动形成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集群。以天鸿新材料等为龙头企业打造高性能功能膜材料产业园,推动设立锂电池隔膜研发院士工作站,建设国内重要的高性能功能膜材料生产研发基地。(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协同单位:市经信局、市生态环境局、市科技局、市应急局)2.硅基、磁性、铝基新材料。推动发展新能源领域光伏玻璃、新型显示领域玻璃基板、新型建材领域特种钢化玻璃等硅基新材料。以北矿磁材、智磁新材料等龙头企业为引领,大力发展高性能永磁铁氧体材料、新型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纳米晶软磁合金带材及磁芯等软磁材料,加快智磁新材料年产2000吨纳米晶带材及其元器件、北矿磁材年产3000吨中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项目建设。着力打造以一鸣新材料、金兰金盈铝业等龙头企业为龙头的铝基新材料产业园,推动泡沫铝、铝板带、铝箔、铝型材等新材料在汽车、家居、建筑等领域应用。(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协同单位:市经信局、市生态环境局、市科技局、市应急局)(五)电子信息及光电显示。支持阜阳经开区、阜合现代产业园区和颍上、颍泉、临泉等地产业集聚集群集成发展,充分发挥总规模100亿元电子信息及光电显示产业基金作用,积极参与深圳、合肥等地产业链分工。到2027年,总产值达到500亿元,加速向千亿级产业迈进。1.电子元器件。依托颍上芯颍半导体产业园、临泉电子信息产业园等平台,大力培育通用电子元器件产业,打造长三角电子信息产业重要配套基地。支持翔胜科技加快上市步伐,加快推进年产2500亿支芯片电阻项目投产达效,做大做强高端芯片电阻、芯片电容、芯片电感等高精度芯片电阻产业。(牵头单位:市科技局;协同单位:市经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生态环境局、市数据资源局)2智能终端。加快天裕新材料银离子抗菌家居用品、智能小家电及模具制造、天程门业智能门窗生产等智能终端项目建设。围绕华韵电子、亿联智能、万瑞斯、亿普拉斯等终端生产企业,推进智能家电、智能耳机、智能手环等可穿戴设备以及电子锁、窗帘等智能家居产品的研发生产。推进"制造+服务”,构建客户协同、私人订制模式,提升智能产品市场适应性。(牵头单位:市科技局;协同单位:市经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生态环境局、市数据资源局)3新型显示。依托阜合园区、颍上县光电器件特色产业集群优势,积极对接合肥新型显示产业资源,提升新型显示产业链研发能力和应用水平。引导支持金泰光机电、茂越光电等面板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提升核心竞争力。加快推进金泰光机电液晶显示模组项目、泰宸电子年产IOoO万片触控显示模组项目、晶鹰光电年产1200万片显示模组项目等项目建设,逐步构建形成“玻璃基板显示面板及模组一显示终端"新型显示产业链。(牵头单位:市科技局;协同单位:市经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生态环境局、市数据资源局)4电子化工新材料。加快觅拓材料光刻胶核心组分及半导体封装材料关键原料项目建设,支持欣奕华等龙头企业做大做强,重点发展光敏剂、彩色光刻胶、OLED材料等新型显示材料和半导体材料,完善上游材料协同配套能力,促进显示材料链延链补链强链,增强对下游合肥新型显示产业、半导体产业的配套能力。加快推进中科昊海集成电路和光电材料电子特气项目建设,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牵头单位:市科技局;协同单位:市经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生态环境局、市数据资源局)(六)生命健康。优化现代医药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化工集中区、原料药基地等平台,抢抓药品上市持有人制度等政策机遇,积极打造"域外创新、太和制造、全国销售''模式。到2027年,总产值达到500亿元。1化学制药。依托贝克、德信佳、悦康、银丰等企业,重点发展抗乙肝、抗艾滋病、合成哮喘类、天然维生素、薄荷脑等原料药。加快推进悦康药业、四环科宝、硕佰制药、德诺医药等项目建设,加快推动贝克制药上市步伐。依托锦辉制药、仁济制药、永生堂药业、金太阳药业等企业,推动化学制剂产业高端化、品牌化发展。(牵头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协同单位:市经信局)2.现代中药。依托万生中药、致鑫药业、广生药业等龙头企业,重点发展中药饮片、直接口服饮片、中成复方药和中药创新药等产品。依托金马药业、金泰医疗、众康药业等企业,支持发展中药贴剂。发展香药、针灸、熏蒸、药膳等中医药适宜技术,延伸发展保健食品、保健品、茶制品、饮料等药食同源类产品。(牵头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协同单位:市经信局)3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以苏州阜阳结对合作帮扶为契机,加大生物医药项目培育招引力度,强化与苏州等地产业链供应链合作。依托世纪康大、锦海医药科技、方达药械等企业,重点发展体外诊断试剂、外科手术器械、体温测量设备、一次性使用注射和输液器械、电动病床、医用口罩等医疗器械。推进邦泰生物总部和辅酶及酶催化产品生产基地项目建设。(牵头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协同单位:市经信局)(七)绿色建筑建材。加快绿色建筑建材应用推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力争达到40%,新建建筑绿色建材应用比例达到50%,建设国家级绿色建材产业示范基地。到2027年,总产值达到IO(X)亿元。1新型建筑材料。大力发展新型墙体材料及外墙保温材料,建设粉煤灰综合利用生产线,重点发展适应装配式建筑需要的蒸压加气混凝土板材、结构保温装饰一体化墙体及其他新型外墙保温系统。积极研发再生混凝土砌块、加气块、铝单板、彩涂铝板、铝塑板、塑木板材等产品。(牵头单位:市城乡建设局;协同单位:市经信局)2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依托晶宫绿建、富煌钢构等企业,推动装配式混凝土建筑部品部件标准化生产、系列化开发、配套化供应。结合浅层、次浅层地下空间利用需求,探索发展地下结构装配式部品部件和负结构装配式部品部件。(牵头单位:市城乡建设局;协同单位:市经信局)3.水泥制品。依托中联水泥、上峰水泥等企业,重点发展高性能、高稳定性混凝土及水泥制品,拓展桥梁、道路、隐蔽工程等特种用途,开发硅酸盐基、硫酸盐基及铝酸盐基等特种功能砂浆。鼓励企业积极利用煤阡石、建筑垃圾等固废替代自然资源,发展机制砂石、混凝土掺合料等产品。(牵头单位:市经信局;协同单位:市城乡建设局)(八)高端纺织服装。拓展纺织服装上下游产业链,提高产业集中度,创建一批区域品牌和质量品牌,打造长三角纺织服装产业转移优选地。到2027年,总产值达到500亿元。1.服装服饰。依托京九丝绸、屹步坊袜业、豹子头服饰、天威羊绒、华翔羊毛衫、浪鲨克等企业,重点发展系列真丝服装、泳装、高档衬衫、羊毛衫、校服。依托银河皮革、锦荣皮业、临泉酮城皮革产业园等平台,加快研发高档次、高附加值的民用皮革服饰及军用皮革制品。(牵头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协同单位:市经信局)2.纺织织造。依托天助纺织、富颍纺织等企业,推进高档精梳纱线、多种纤维混纺纱线和化纤混纺、交织面料的生产工艺。依托三宝针织、京九丝绸、梦圆家居等企业,重点发展系列化床上用品、沙发用品和装饰布艺。加快推进元梦生物聚乳酸纤维、吉祥三宝智能化改造等项目。(牵头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协同单位:市经信局)3.特种纺织。依托太平洋特种网业、屹翔滤材、昊华环保、利通达等企业,加快产业用纺织品的开发,发展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拓展医疗卫生、汽车、房地产和交通、能源、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等产业用纺织品的份额,打造优势产品。(牵头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协同单位:市经信局)三、重点任务(一)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提升行动1.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围绕八大先进制造业尤其是"新三样"产业,一体推进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促进特色产业集聚集群集成发展,推动特色产业加速从“点上开花''迈向“链上成景"。梳理制定产业链树状图、区域布局图、作战施工图和企业清单、项目清单、创新平台清单、科研院所及智库清单、基金清单、重大活动清单、招商引资清单,精准摸排产业契合度高、对接成熟、联系密切的重点目标企业,做到小切口、精细化、点对点发力。深入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三年倍增行动,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积极承接沪苏浙产业转移,支持我市企业积极参与国家、省"链主''企业配套,协同“链主”企业开展重点攻关。打造10条左右优势产业链,培育一批“链主”企业,壮大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卡位入链”。(各产业链推进专班办公室牵头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2.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聚焦先进光伏及新型储能、绿色食品、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新材料等产业,瞄准创新能力领先、规模效应显著、制造能力先进、优质企业集聚、生态体系完善发展方向,打造优势凸显、基础稳固、特色鲜明的市级省级一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梯度培育体系。到2027年,建成一批省级、市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和"一县一群"县域制造业产业集群。(市经信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农业农村局、市科技局按职责分工负责)专栏3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计划序号名称发展方向2027年目标1先进先伏及新型储能先进光伏方面,依托硅片、电池片、组件、光伏玻璃、边框支架、焊带等现有企业,积极引进逆变器、浆料、PET基膜、氟膜、IGBT半导体功率模块、DSP控制芯片、清洗机、离子注入机等生产企业,持续完善产业配套,着力打造基于“硅片-电池片-光伏玻璃-焊带-接线盒-背板-边框-组件-支架-逆变器"的光伏制造全产业链。新型储能方面,加快布局正、负极材料、电解液、电池模组生产线,依托首太新能源产业园打造电池循环回收制造基地,重点推动新型储能“电池材料-电芯制造-PACK生产-系统集成-电池回收利用''的全产业链布局,构建以钠离子电池为核心的多元化新型储能产业体系。先进光伏全产业链规上产值达到1200亿元,新型储能产业链产值达到600亿TExo2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推动汽车零部件企业向产业基础扎实、配套体系完善、竞争优势明显的区域集聚。发挥有关县市区及园区产业发展优势,培育形成各具特色和竞争优势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以阜合园区、阜阳经开区、阜阳首太新能源产业园、阜南为核心,其他县市区多点支撑的协同发展产业布局,推动形成整车、零部件、后市场三位一体发展新格局。500亿元3绿色食品按照"一链十群一基地”"十大行动强支撑"思路,统筹“推农向食”"推农向健”,推动“产品模式"向"产城模式”转变,大力实施绿色食品产业"双千亿"计划,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打造供应链、提升价值链,努力做好'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农头工尾"增值大文章,推动百亿粮仓"向"千亿厨房'加速转变。全产业链产值达到2000亿元,规上产值达到1000亿元。3构建产业融合发展生态。坚持"龙头+配套",依托主导产业建立产销衔接机制,支持龙头企业开展产能对接、集中互采、协作佩套等"大手拉小手”活动,推动中小企业深度嵌入大企业供应链、创新链、价值链,不断提升近地化配套率。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打造“产品+服务”融合生态圈,加快发展网络化协作、个性化定制、柔性供应链等新业态新模式,每年培育省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平台)5个以上。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大力发展工业设计、检验检测、现代(智慧)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搭建技术转移、检验检测认证、成果转化等功能载体。(市经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4.优化产业发展布局。坚持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全面推动"一县一业""一业一群”“一群一策"建设,鼓励各县市区发挥产业特色优势,聚焦优势领域,加快布局龙头企业和重大项目,聚集配套企业。在大力发展绿色食品、新能源汽车两大产业的同时,颍州区重点发展电子信息及光电显示、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现代服务业及商贸物流、文化旅游和数字创意、生命健康(医疗康养)产业,鼓励发展总部经济。颍东区重点发展新材料(精细化工、煤化工)、绿色建筑建材、装备制造、现代服务业及商贸物流产业。颍泉区重点发展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电子信息及光电显示、新材料、生命健康(现代医药)、现代服务业及商贸物流、文化旅游和数字创意产业。临泉县重点发展绿色建筑建材、电子信息及光电显示、纺织服装、新材料(精细化工)、现代服务业及商贸物流、文化旅游和数字创意产业。太和县重点发展生命健康(现代医药)、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绿色建筑建材、纺织服装、现代服务业及商贸物流产业。阜南县重点发展装备制造、纺织服装、生命健康(医疗康养)、文化旅游和数字创意、现代服务业及商贸物流产业。颍上县重点发展电子信息及光电显示、新材料(电子化工)、文化旅游和数字创意、现代服务业及商贸物流产业。界首市重点发展装备制造、新能源和节能环保、新材料、纺织服装、现代服务业及商贸物流产业。阜阳经开区重点发展装备制造、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电子信息及光电显示、高端纺织服装产业。阜合园区重点发展装备制造、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电子信息及光电显示产业。(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经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5.提升产业基础能力。以基础零部件、基础元器件、基础材料、基础软件、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六基"为方向,立足我市实际,挖掘具有一定基础和比较优势的产业、企业、产品、技术,着力加强原创技术研发,提高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的创新能力,积极争取省''工业强基”项目,不断提升产业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牵头单位:市经信局;协同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6.推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开展关键技术创新,推动制造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提升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进一步提高装备智能化率、劳动生产率、产品优等率、节能减排率、生产安全率,每年培育省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10个以上,争创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智能制造优秀场景。推动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到2025年实现全市重点行业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其中2023年完成500家左右,2024年完成100o家左右,2025年完成1500家左右。鼓励企业按照用地集约化、原料无害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的标准绿色转型。到2027年,新培育20家国家级绿色工厂、40家省级绿色工厂,引导发展绿色设计示范企业5家、绿色供应链示范企业7家、绿色工业园区1个。(牵头单位:市经信局;协同单位:市科技局、市发展改革委)(二)优质企业引育行动7.加大企业培育力度。深入推进龙头企业培育工程,强化内培外引,加快培育壮大一批牵引力强、产出规模大、创新水平高、核心竞争力突出、市场前景广阔的龙头和产业链“链主""群主"“盟主"企业,力争到2027年新增龙头企业40家。鼓励和支持昊源化工、天能集团、南都电池、江淮汽车、阜兴新能源等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条,吸引上下游企业集聚发展。坚持抓大、培优、扶小、育新相结合,实施规上工业企业培育工程,建立拟入规企业培育库,实行动态监测、跟踪服务,加快培育新企业,支持“个转企”"小升规",不断提升规上工业企业质量。大力开展"创业阜阳"行动,建设一批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等创业创新平台,培育一批经营主体,每年新增注册企业保持在2.6万家以上,年均新增创新型中小企业100户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00户以上、规上企业200户以上。(牵头单位:市经信局;协同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招商投资中心、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市场监管局、市统计局)8.提升企业发展质量。组织开展数字化赋能、科技成果赋智、质量标准品牌赋值中小企业专项行动,加快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步伐,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推动中小企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持续开展"四个一"质量提升行动,坚持标准引领,助力企业提升质量管理水平。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分类指导、上下联动,加强优质企业梯队建设,培育一批实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发展,创新能力强、质量效益好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不断提升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大力推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质扩量增效。到2027年,累计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600家。(牵头单位:市经信局;协同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科技局)9.推动优质企业上市。实施企业上市挂牌专项行动计划,推进企业股份制改造,充实上市后备资源库,形成上市、报会、辅导、后备梯次格局,加强政策支持和辅导培育,稳步推进符合条件的企业申报新三板、北交所、科创板、创业板、主板市场上市挂牌。打造多层次资本市场"阜阳板块",抓好上市后备企业梯次培育工作,推动来阜投资企业优先在阜启动上市工作、设立区域总部和研发机构,到2027年力争新增上市挂牌企业10家。(牵头单位:市地方金融监管局)10.大力推进双招双引。综合运用产业链招商、基金群招商、场景化招商、商协会招商、以商招商等方式,充分发挥产业链招商小分队作用,多层次搭建招商信息网络,宽领域搜集有效招商信息,全力推动优质项目签约落地,全力做好头部企业、专精特新企业、配套专家企业的引进和嫁接落户。围绕八大先进制造业尤其是"新三样”产业,整合资源、招大引强,力争引进产业链关键企业和关键环节。(牵头单位:市招商投资中心;协同单位:各产业链推进专班成员单位)11.持续扩大有效投资。大力实施工业投资千亿计划、“三个百亿”行动和制造业“提质扩量增效”投资专项行动,加大制造业投资、技改投资、高技术产业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力度,以重大项目增量优化投资结构、产业机构、经济结构。(市经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招商投资中心按职责分工负责)(三)创新引领行动12.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围绕地方资源优势和产业特色,聚焦八大先进制造业,建设高水平特色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打造产业创新核心引擎。鼓励企业建立各类研发中心,构建以市级技术创新中心、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为主体的多层级企业技术创新平台体系,积极培育国家级、省级战略科技力量后备队伍。未来5年,力争建设50家左右省级科技创新平台,鼓励符合条件的争创国家级创新平台。(牵头单位:市科技局;协同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经信局、市财政局)13.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将企业或其所属集团有无研发活动、研发投入、研发机构作为财政科技资金支持的重要条件,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成果转化的主体。支持龙头企业联合高校院所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组建体系化、任务型的创新联合体和省产业创新研究院。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双倍增''行动、科技"小巨人"企业培育行动。依托企业组织梳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关键技术攻关任务清单和技术难题需求清单。未来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到40%左右。新认定的各类创新平台中由企业牵头、参与组建的原则上不低于总数的70%。每年实施科技"攻尖”计划个左右、关键核心技术攻关10个左右,滚动实施制造业重点领域补短板产品和关键技术攻关项目6个。(牵头单位:市科技局;协同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经信局、市财政局)14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深化产学研合作,引导企业与高校院所共建创新平台,联合开展科技攻关,扎实推进产教融合项目落地落实。发挥“羚羊”等工业互联网平台作用,促进科技难题攻坚和成果转化。办好安徽“双创汇''走进阜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