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美德庆生态建设六大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5年).docx
绿美德庆生态建设六大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5年)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中共广东省委关于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决定精神,科学有序深入推进绿美德庆生态建设,根据中共肇庆市委关于落实中共广东省委关于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决定的意见要求,制定本方案。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省委第十三届二次全会、市委第十三届四次全会以及县委第十四届四次全会精神,坚定不移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实施绿美德庆生态建设,以"六大行动"为抓手,精准提升森林质量,增强固碳中和功能,保护生物多样性,构建绿美德庆生态建设新格局,建设高水平城乡一体化绿美环境,推动德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美德庆样板,走出新时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德庆路径,为我县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提供良好生态支撑。(二)基本原则1坚持规划引领,合理布局。科学编制绿美德庆生态建设规划,并加强与国土空间规划相衔接,合理安排国土绿化空间,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2.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决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坚定不移走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推动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3坚持节约务实、绿化为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绿化思想,立足县情、镇情、村情、林情,坚持适地适树原则,提倡使用乡土树种为主,科学生态节俭推进城乡绿化,杜绝违背生态规律、劳民伤财的"面子"工程。4.坚持目标导向、压实责任。按照现状与目标值,测算年度增幅,将绿美德庆生态建设的各项目标任务分解到各镇(街道),列入林长制督查检查考核内容,凝聚各级党委和政府保护发展森林绿地资源的强大合力。5坚持共建共享、久久为功。弘扬塞罕坝精神,发扬"岳山造林"光荣传统,坚持群众路线,创新制度机制,鼓励多元主体参与、市场化运作,推动全民参与生态建设,形成全社会爱绿植绿护绿的生动局面,持续提升绿美德庆生态质量水平。二、目标任务发扬"岳山造林"光荣传统,持之以恒推进绿美德庆生态建设。全县林地保有量稳定在230.5万亩以上,森林覆盖率保持在76.22%以上,森林蓄积量达到880万立方米以上,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增加23.64万亩,健康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初步建成,绿美德庆生态格局全面构建。(一)近期(2023-2027年)目标。完成林分优化提升15.8万亩,森林抚育提升12.2万亩,国家储备林7.5万亩,混交林比例达到53.7%,森林单位面积蓄积量达到71.5立方米/公顷;林地单位面积储碳量达38吨/公顷;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33%,创建县级国家森林城市。森林结构明显改善,森林质量持续提高,自然生态系统健康稳定,城乡绿美环境显著优化,绿美德庆生态建设取得明显进展。(二)远期(2028-2035年)目标。完成林分优化提升7.84万亩,森林抚育提升17.32万亩,国家储备林12万亩,混交林比例达到60%以上,森林单位面积蓄积量达到90立方米/公顷,林地单位面积储碳量达到48吨/公顷;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7%,村庄绿化覆盖率稳定在33%以上,森林结构更加优化,森林质量显著提高,森林碳汇能力显著增强,森林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显著增强,多树种、多层次、多色彩的森林植被成为绿美德庆的鲜明底色,绿美生态成为普惠的民生福祉,建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美德庆。三、重点工程(一)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行动1目标任务坚持宜改则改、宜抚则抚、宜封则封原则,深入开展林分优化提升和林相改善,精准提升森林质量,增强森林碳汇能力。完成林分优化提升23.64万亩,其中人工造林1.02万亩,低质低效松树纯林优化提升8.49万亩,低质低效枝树纯林优化提升10.37万亩,自然保护地等重点区域校树纯林优化提升2.47万亩,封山育林优化提升1.29万亩。完成森林抚育提升29.52万亩,其中一般抚育28.07万亩,油茶低改抚育1.45万亩。完成国家储备林建设任务19.5万亩。2.建设内容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观念,突出区域重点,体现德庆特色,以西江流域、广佛肇高速沿线山体等为对象,开展区域系统改造提升,采取人工促进更新方式分类施策;多做加法少做减法,严格控制砍伐;结合国家、省、市考核要求,任务细化分解至各乡镇(街道)。因地制宜选择集中连片的低质低效纯松林、纯桂林进行优化提升,高标准建设一批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示范点、示范带。(1)林分优化提升。将林分优化和省、市考核要求的高质量水源林建设、松材线虫病防治和油茶种植任务相结合,对适宜造林绿化空间进行人工造林,对低质低效及受松材线虫病危害的松树林、低质低效枝树林、其它低质低效林、自然保护地内分布不合理的林分等进行优化提升,对有培育潜力的阔叶幼林进行封山育林,优化提升林分质量。按照森林类别分类推进林分优化提升,对公益林地要求营造多树种组成的阔叶混交林,形成地带性森林群落,对商品林地引导营造阔叶混交林,亦可采用"珍贵树种+"模式,种植珍贵树种不少于30株/亩,合理配置用材树种、木本油料或木本药材树种。2023-2027年,完成林分优化提升15.8万亩,其中人工造林1.02万亩,低质低效松树纯林优化提升5.57万亩,低质低效桂树纯林优化提升6.4万亩,自然保护地等重点区域核树纯林优化提升1.52万亩,封山育林优化提升1.29万亩。2028-2035年,完成林分优化提升7.84万亩,其中低质低效松树纯林优化提升2.92万亩,低质低效枝树纯林优化提升3.97万亩,自然保护地等重点区域校树纯林优化提升0.95万亩。县林业局牵头,各镇政府(街道办)配合落实(2)森林抚育提升。对立地条件较好,乡土阔叶树或杉木总体生长状况尚好的中幼林,采取修枝、割灌除草、抚育伐、施肥、补植等措施,促进林分生长,培育大径材林。对低产油茶林进行抚育,培育高产油茶林。2023-2027年,完成森林抚育提升12.2万亩,其中一般抚育10.75万亩,油茶低改抚育1.45万亩。2028-2035年,森林抚育提升17.32万亩,全部为一般抚育。县林业局牵头,各镇政府(街道办)配合落实(3)生物防火林带建设。结合森林防灾减灾规划建设生物防火林带,选择抗火能力强,景观效果好的优良树种,带状优化提升连片纯林林相,增强森林生态能力。依据电力线路重要等级、林火隐患风险等级以及所处地质环境等情况,因地制宜建设为森林防火隔离带。重点针对火险高风险区要害地段林火阻隔网密度不够的区域新建生物防火林带,对现有生物防火林带杂草、灌木和枯枝落叶进行清除和缺段缺株情况进行补植或对林带宽度不够的进行拓宽,不断提升现有生物防火林带功能。2023-2027年,新建生物防火林带200公里,维护修复生物防火林带910公里;2028-2035年,新建生物防火林带200公里,维护修复生物防火林带1200公里。县林业局牵头,各镇政府(街道办)配合落实(4)国家储备林建设。充分利用国家开发性、政策性金融贷款政策建设国家储备林,引导社会资金参与林分优化林相改善,重点针对全县商品林中的松树、枝树纯林及低产低效林,采用块状、带状、林窗等改造方式,通过造林、现有林改培、现有林提质培育等措施,营造和培育大径级用材林和珍贵树种用材林,优化树种结构,提高林分质量。2023-2027年,完成国家储备林建设7.5万亩。2028-2035年,完成国家储备林建设12万亩。县林业局牵头,县公共资产管理中心按职责分工负责,各镇政府(街道办)配合落实(5)废旧矿山修复。重点对高速公路及国省道沿线可视范围弃置矿山进行修复,恢复森林景观,增加森林面积。对废弃的宕口、露天开采用地、窑坑、塌陷地等受损地进行恢复植被为主的生态修复,对土壤进行恢复、改良,使土壤达到植被绿化标准,并进行地貌重塑。进行植被恢复,采用生长周期短、生命力顽强的乡土植物作为复绿树种,注重群落植物搭配,将受损弃置地采用乔、灌、草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覆盖,重构多层次森林景观。2023-2027年,全县完成矿山生态修复0.033万亩。2028-2035年,完成矿山生态修复0.025万亩,受损弃置地修复率达到100%。县资源局牵头,各镇政府(街道办)配合落实3.技术要求按照人工促进更新措施分类,森林质量精准提升技术措施分为人工造林、全面优化、块状优化、带状优化、林窗优化.封山育林优化以及森林抚育七个类型,根据不同林分林相特点以及经营者意愿,合理选择措施类型。(1)人工造林。在适宜造林绿化空间进行人工造林。公益林地选择稳定性好、抗逆性强、生态和经济效益好的优良乡土阔叶树种,营造阔叶混交林,商品林地引导营建阔叶混交林、杉阔混交林。每亩种植74株以上。(2)全面优化。对低质低效林分采取全面改造的方式进行优化。清理原有林木,尽量保留原林分中的乡土阔叶树和珍贵树种。采伐后,公益林地要求营造多树种组成的阔叶混交林,商品林地引导营建阔叶混交林或杉阔混交林,每亩种植74株以上。(3)块状优化。对低质低效林分采取块状改造的方式进行优化。块状优化采伐强度每次不低于原林分面积的1/3,每块面积不大于100亩。采伐后,营造多树种组成的阔叶混交林,每亩种植74株以上。(4)带状优化。对低质低效林分采取带状改造的方式进行优化。带状采伐宽度控制在30米,保留30-60米的间隔带。采伐后,营造多树种组成的阔叶混交林,每亩种植56株以上。(5)林窗优化。对低质低效松树林、其他低质低效林采取林窗优化方式,保留原有阔叶树,清除生长退化林木,在林中空地补植乡土阔叶树种,每亩补植30株以上,补植后,阔叶树种株数达到每亩56株以上。(6)封山育林。对郁闭度0.4以下、人工种植的阔叶混交林和针阔混交幼林,或天然阔叶幼树较多、具有天然下种能力或者萌蕖能力、有希望自然成林的阔叶混交林和针阔混交林,通过封禁或辅助一定的人工育林措施,增强其具有天然下种或萌廉能力,保护并促进幼苗幼树、林木的自然生长发育。(7)森林抚育。通过采取修枝、割灌除草、施肥、补植、抚育伐等措施,调整林分生长空间,促进林分生长发育。对立地条件较好,林木总体生长状况尚好,但目的树种密度不够的林分,清除枯死木和妨碍林木正常生长的灌草、藤蔓、部分非目的树种,开林窗清理出林分生长空间或林中空地,根据立地条件和经营目的补植目的树种。对目的树种明确或目的树种株数较多的现有林分,采用近自然经营模式,按照一定间隔期,对非目的树种和辅助树种,采取抚育间伐措施,合理选培目标树,分次伐除非目标树,逐步调整林分结构和林分密度。根据经营目标、不同树种和林木生长情况,全周期精准选培2-4次。经过多次精准选培后,在目的树种中选定目标树,伐除非目标树和辅助树,目标树和上层林木最终控制在30-50株/亩.通过抚育、目标树选留、经营管理等技术措施,达到培育大径材林培育目标。低产油茶林抚育,按照有关技术文件执行。(二)实施城乡一体绿美提升行动1.目标任务坚持"规划建绿”"见缝插绿"与"拆围见绿”多措并举,以"森林城市-森林城镇-森林乡村”城乡三级绿化美化示范体系建设为抓手,全面提升城乡一体绿美人居环境。实现创建县级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森林城镇6个,森林乡村65个,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7%以上,村庄绿化覆盖率稳定在33%以上。2.建设内容(1)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结合城市更新,通过拆违建绿、留白增绿、见缝插绿、立体植绿等方式增加城市绿地,大力开展机关绿化、厂区绿化、校园绿化、社区绿化等部门绿化,提升体育公园、文化公园、社区公园等各类公园绿化品质,建设街心公园、口袋公园等小微绿地,高效推进城市增彩补绿,充分发挥绿色空间的生态、景观、游憩和服务功能,均衡绿地系统布局,优化城市绿地空间,构筑与城市结构相契合的绿地格局,创建成为县级国家森林城市。到2027年,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以上,创建县级国家森林城市.到2035年,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7%以上。县林业局牵头,县住建局、县城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各镇政府(街道办)配合落实(2)推进森林城镇建设。结合镇街风貌提升,对农贸市场、街巷、老旧小区、房前屋后各种闲置地、裸露地进行绿化美化,大力推进水网地区净化美化绿化,加强镇区生态环境整治。加快建设镇区生态休闲场所,全面普及全民自然科普教育,提升镇区生态服务功能,将森林城市建设成果向城镇延伸,补齐森林生态建设体系短板。落实"一镇一策”,打造休闲宜居型、生态旅游型等各具特色森林城镇。2023-2027年,建设森林城镇2个;2028-2035年建设森林城镇4个。县林业局牵头,县住建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水利局、县城管局、各镇政府(街道办)等按职责分工负责(3)实施森林乡村建设。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按照“一条绿化景观路、一处乡村休闲绿地、一个庭院绿化示范点、一片生态景观林"标准,持续提升山边、水边、路边、镇村边、景区边等"五边”绿化美化品质,挖掘古树名木保护等绿色生态文化,建设绿美古树乡村、红色乡村等特色森林乡村。在保护好村庄原有历史风貌的前提下,鼓励引导在宗祠、风水林、古树群等周边建设公共休闲绿地,入村道路、庭院及房前屋后见缝插绿,做到村旁、路旁、水旁、屋旁基本绿化,打造推窗见绿、开门见园、记得住乡愁的美丽宜居家园。支持将自然生态风貌保存完好、乡土田园特色突出、森林氛围浓郁、森林功能效益显著、涉林产业发展良好、人居环境整洁、保护管理有效的生态宜居乡村申报森林乡村。2023-2027年,完成森林乡村建设40个,其中绿美古树乡村3个,红色乡村3个,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33%以上。2028-2035年,完成森林乡村建设25个,其中绿美古树乡村4个,红色乡村3个,村庄绿化覆盖率稳定在33%以上。县林业局牵头,县农业农村局、县住建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各镇政府(街道办)配合落实(三)实施绿美保护地提升行动1目标任务持续强化就地保护,构建以自然保护地为核心的就地保护体系,有效保护生态系统原真性、完整性,实现严格保护、科学利用、精细管理、高效共享的发展格局。整合优化自然保护地,开展三叉顶自然保护区、盘龙峡风景名胜区、香山森林公园等自然保护地勘界立标、科学考察、总体规划编制等工作,科学精准划定保护范围,明确保护对象和建设目标。提升自然保护地管理能力,健全管理机构,优化队伍配置,完善考核、监测、执法及监管制度。强化自然保护地生态修复,系统修复自然保护地内受损山体、废弃工矿用地。增强自然保护地生态服务能力,积极推进自然教育基地建设,持续完善香山森林公园绿道、入口广场、森林景观、环境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科普宣教、生态体验及休闲游憩功能。建设1个自然教育基地和1个示范性自然保护地。自然保护地的生态质量不断提升,生态旅游产品不断丰富,自然保护地保护管理工作走在全省前列。2.建设内容(1)持续完善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开展三叉顶自然保护区、盘龙峡风景名胜区、香山森林公园等全县14个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勘界立标、科学考察、总体规划编制,科学划定保护范围、明确保护对象和建设目标。通过整体布局和建设规划,进一步完善以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2023-2027年,完成自然保护地整合归并优化,编制实施自然保护地发展规划、总体规划,自然保护地占国土面积保持相对稳定。2028-2035年,自然保护地总体面积保持稳定不减少,基本实现严格保护、科学利用、精细管理、高效共享的发展格局。县林业局牵头,各镇政府(街道办)配合落实(2)强化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修复。开展自然保护地内受损山体、废弃工矿用地等生态修复,科学实施自然保护地内枝树纯林优化提升,分步推进自然保护地内商品林转化为生态公益林。2023-2027年,持续推进自然保护地内枝树纯林优化提升。2028-2035年,进一步加强封育管护,自然保护地内的生物多样性、景观协调性和生态系统完整性不断提升,森林质量显著提高。县林业局牵头,各镇政府(街道办)配合落实(3)提升自然保护地管理能力。加强自然保护地管理机构队伍建设,提升业务技能水平,确保每个自然保护地"有人建、有人管”。完善管护巡护、科研监测、自然教育、防灾减灾和管理服务等基础设施,建设"天空地一体化"保护管理、生态监测、生态教育和自然体验综合监测体系,建立健全主责主业履职考核、生态环境监测、多部门综合执法、日常巡护巡查监管和联保联控等工作制度。2023-2027年,自然保护地全部落实管理机构和人员,做到"有人建、有人管”。2028-2035年,各自然保护地管理制度不断规范,管理效能显著提高。县林业局牵头,县环境局、县资源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各镇政府(街道办)配合落实(4)全面推进湿地资源保护。落实湿地面积总量管控,加强湿地保护协调联动机制,实现湿地资源管理"一张图"。强化重要湿地保护修复,推进湿地水鸟生态廊道建设,提升湿地生态质量与景观品质,积极发展湿地自然教育和湿地生态旅游等产业,推动湿地科学利用。县林业局牵头,县资源局、县水利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各镇政府(街道办)配合落实(5)建设示范性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山地公园。完善提升三叉顶自然保护区、香山、盘龙峡等科普宣教、生态体验及休闲游憩功能,建设自然教育基地,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区域示范性自然公园,增强自然保护地生态服务能力。挖掘文旅资源,建设山地公园,展示绿美德庆新面貌。2023-2027年,建设1个自然教育基地,1个示范性自然保护地。2028-2035年,示范性自然保护地生态教育、自然体验和社区发展功能高效发挥,丰富休闲观光、生态体验、研学等旅游产品供给,打造特色生态旅游品牌,辐射带动周边自然保护地和社区协调发展。县林业局牵头,县发改局、县资源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各镇政府(街道办)配合落实(四)实施绿色通道品质提升行动1.目标任务大力实施林网、水网、路网"三网”同建工程,提升带状生态空间绿化美化水平,实现绿色通道空间有效贯通。完成森林步道建设51公里,优化提升绿道、碧道及其他水系岸线绿化景观带130公里,优化提升全县高速公路及国省道沿线森林景观217公里,绿色通道连通率达90%以上。2.建设内容(1)推动森林步道建设。加强城市外围森林、森林公园的森林步道建设,按照保持自然风貌、展现地域文化、注重线路安全的原则,根据自然公园、历史遗迹、红色乡村、古树乡村等城乡景观要素布局,因地制宜建设南粤红绿径、自然教育径等各具特色的森林步道,在不破坏森林本底资源前提下,可适当设计、增植、丰富体验路径两侧的植物。不做除森林步道之外过度的人工建设,让城市居民、周边群众体验森林,拥有可以体验自然的散步、运动、休闲场所,发挥步道在生态教育、遗产保护、文化传承、生态休闲、改善民生方面的功能,满足多方面使用需求。重点打造香山森林步道,提升各大森林斑块的连通性,建设“林城相依、林人相融"的和谐生态林网。2023-2027年,结合示范性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山地公园建设,建设1条以上森林步道,完成森林步道建设32公里,重点建设香山森林步道,有效串联县城香山、盘龙峡、华表石等主要森林旅游景点,带动全县森林景观资源开发利用。步道建设尽量减少森林植被破坏,因形就势,蜿蜒盘旋于山林之中,与山水树木、花草鸟兽相映成趣,为公众提供与森林近距离接触的丰富体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2028-2035年,完成森林步道建设19公里。县林业局牵头,县文广旅体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各镇政府(街道办)配合落实(2)提升绿色生态水网沿线景观。结合林分优化提升,重点针对绿道、碧道可视范围内的宜林地、无立木林地、裸露地进行增绿扩林,对低质低效林进行森林抚育、退化林修复,对范围内的湿地进行生态修复。结合德庆县碧道建设总体规划要求,重点推进西江水系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水岸景观与特色营造,综合考虑动物迁徙路径,水生物繁殖泪游、水鸟和候鸟迁飞停留、陆生野生动物迁徙、野生动植物原生地保护等功能,优先选用生态效益好、景观效果佳的树种及水生植物,修复江河湖自然岸线,保证沿线绿化带连续贯通,打造"清水绿岸、鱼翔浅底、水草丰美、白鹭成群"的生态廊道。2023-2027年,重点对德庆县盘龙峡段沿线森林景观进行优化提升,完成绿道、碧道及其他水系岸线绿化景观带提升40公里。2028-2035年,重点针对德庆县清水河段沿线森林景观进行优化提升,完成绿道、碧道及其他水系岸线绿化景观带提升90公里。县林业局、县水利局牵头,县资源局、县环境局、县文广旅体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各镇政府(街道办)配合落实(3)提升交通要道生态景观林带品质。根据"因路制宜、适地适树、易于管护、路景相融”原则,在保障道路交通安全性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自然底色,注重与沿线的城市、乡村、农田、山林等原有生态景观相衔接,选择适应公路环境条件、吸尘降噪、花(叶)色鲜艳、生长快、生态功能好的树种,采用混交方式,重点针对高速公路、国(省)道两侧山地的低效纯松林、低效桂树林等进行优化提升,对残缺断档的绿化带进行完善提升,营建具有多层次、多树种、多色彩、多功能、多效益、连续贯通的森林景观,构建生态稳定的近自然森林群落。2023-2027年,以汕湛高速、广佛肇高速德庆段等近年开通的高速公路为重点,分批逐步对全县67公里高速公路沿线森林景观进行优化提升。2028-2035年,重点针对全县150公里国省道等交通干道沿线森林景观进行优化提升。县林业局、县交通局牵头,县公路事务中心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各镇政府(街道办)配合落实(五)实施古树名木保护提升行动1目标任务健全古树名木管理机制,加强日常巡查及监督检查,科学开展抢救复壮,强化历史文化传承,提高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水平。以一二级古树及名木为优先复壮对象,分批完成古树名木抢救复壮122株;结合绿美古树乡村建设工作,建设古树公园7个。2建设内容(1)健全管理机制。落实最严格的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制度,压实管理责任,建立健全古树名木管理事前、事中、事后监管制度。进一步明确古树名木认定、迁移、死亡注销等程序,从严审批古树名木迁移砍伐。建立古树名木专家咨询工作机制,组织技术服务团队,为古树名木管理提供技术支撑。根据全县古树名木资源状况,按照"一树一档"要求,建立健全古树名木图文档案和电子信息数据库,落实古树名木资源动态管理。县林业局牵头,县城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各镇政府(街道办)配合落实(2)加强巡查督查。各级行政主管部门和管护责任人应加强古树名木日常巡查,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开展古树名木巡查,建立巡查记录台账。及时发现和查处纠正在古树名木保护范围内新建扩建建筑物、非通透性硬化古树名木树干周围地面、铺设管线、架设电线、采石取沙、倾倒污水垃圾和有毒有害物品的行为,保障古树名木健康生长。建立督查工作机制,强化林业、城管、公安等部门联动,联合开展古树名木保护工作督查,对各地施工项目范围内涉及的古树名木加强巡查监管,确保在城乡建设和城市更新中,最大限度避让古树名木,严厉打击非法采伐、采挖、运输、移植、损害等破坏和违法迁移古树名木行为。县林业局牵头,县公安局、县资源局、县住建局、县城管局、各镇政府(街道办)等按职责分工负责(3)推进古树名木保护工程建设。挖掘古树名木费源潜能,持续推进古树名木资源补充调查和挂牌保护工作,切实提高古树名木保护率。各级古树名木主管部门对遭受损害、生长异常、长势衰弱和濒危的古树名木,应及时组织专业技术力量进行诊断,科学制订抢救复壮方案,有序开展复壮工作,逐步恢复古树名木健康。谋划推进古树公园建设,结合绿美古树乡村建设,依托古村落、古民居、古建筑等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充分挖掘古树的文化、生态、旅游功能,以古树群为重心,因地制宜建设一批集保护、科普、宣教、休闲功能于一体的古树公园,打造乡村振兴的靓丽名片。2023-2027年,以一二级古树及名木为优先复壮对象,分批完成古树名木抢救复壮50株;结合绿美古树乡村建设工作,建设古树公园3个,因地制宜建设一批集保护、科普、宣教、休闲功能于一体的示范性古树公园,打造乡村振兴的靓丽名片。2028-2035年,完成古树名木抢救复壮72株,建设古树公园4个。县林业局牵头,县城管局、县文广旅体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各镇政府(街道办)配合落实(六)实施全民爱绿植绿护绿行动1.目标任务发扬"岳山造林”光荣传统,坚持群众路线,坚持共建共享,充分发挥党政机关、群团组织等示范带动作用,创新义务植树尽责形式,最广泛地调动社会公众参与爱绿植绿护绿活动,营造全民参与的良好绿化氛围。完成主题林建设13片,"互联网+义务植树”项目建设1个。2.建设内容(1)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党政机关、群团组织、企事业单位等充分发挥带头示范作用,持续参与植树造林"种养管"全过程,建设一批"机关林”"企业林""巾帼林”"青年林"“学生林"等主题林。邀请社会杰出人才和社会形象好、认同度高的公众人物共同参与爱绿植绿活动,带动和号召全社会参与植树,扩大社会影响力。积极推荐一批在爱绿植绿护绿工作中做出贡献的单位及个人参与国家省绿化模范单位、绿化劳动模范等评比表彰活动,发挥榜样引领示范作用。2023-2027年,建设主题林5片,每年完成1片以上主题林建设。2028-2035年,建设主题林8片。县林业局牵头,县绿委会各成员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各镇政府(街道办)配合落实(2)创新义务植树尽责形式。充分利用义务植树网络平台,构建义务植树参与便捷渠道,组织实施建设一批富有特色、群众认可的"互联网+义务植树"项目及基地,对通过网络完成当年植树义务的公民颁发"全民义务植树尽责电子证书",对于超额完成植物义务的公民颁发"国土绿化荣誉电子证书”。鼓励人民群众通过认种认养、捐资代植、捐资代养、冠名养护等方式参与绿化建设,对古树名木、公园树木等进行冠名或者非冠名养护,在不影响树木生长和景观的前提下,可在认养的树木上悬挂认养标牌,授予认养人"树木认养荣誉证书"。实现义务植树常态化、便捷化、基地化。2023-2027年,建设"互联网+义务植树”项目1个,建设示范基地1个。县林业局牵头,县绿委会各成员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各镇政府(街道办)配合落实四、保障措施(一)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健全以党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责任体系,将绿美德庆生态建设作为全面推行林长制的重要抓手,压实各级党委和政府保护发展森林草原资源的主体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根据职责分工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工作职责,进一步细化目标任务,科学谋划实施,形成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共同推动绿美德庆生态建设各项任务落地见效。县委办、县府办牵头,县绿化委员会成员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各镇政府(街道办)配合落实(二)强化资金保障。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合理安排公共财政投入,加强资金投入和保障,统筹涉农资金、林业生态建设专项资金优先用于绿美德庆生态建设。鼓励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发挥好商业性、开发性、政策性金融贷款作用。大力推广林业特色险种。探索推进以奖代补、先造后补、以工代赈,完善造林项目管护机制。完善产权激励、资源利用、金融等政策,落实国家有关税收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生态建设,建立健全社会资本参与绿美德庆生态建设机制。县财政局牵头,县金融局、县林业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各镇政府(街道办)配合落实(三)强化科技支撑。加强科技兴林,积极开展林木良种选育、乡土珍贵树种扩繁、森林质量提升、生态修复、有害生物防控等技术研究。加强与农林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挖掘农林科技推广队伍的潜能,强化科技成果转化、科技示范推广和标准实施应用的作用,提高生态保护及绿色发展水平。实施科技治林,积极推广实用、高效、便捷的绿化机械。提升森林资源保护发展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依靠科技强林,加强林业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引进林业高层次人才,为我县实现林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人才支撑。县工信局(县科技局)牵头,县林业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各镇政府(街道办)配合落实(四)强化宣传引导。加大科普文旅与宣传力度,利用政府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平台等新媒体以及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介,扩大宣传面,用好景观资源、文化资源,提升全社会对绿美德庆生态建设重点任务六大行动的理解和认识,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绿美德庆生态建设带来的利好,培养形成绿色生态的生活理念,积极推动绿美德庆生态建设。县委宣传部牵头,县林业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各镇政府(街道办)配合落实(五)强化督导落实。将绿美德庆生态建设各项目标任务作为林长制督查检查考核内容,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多形式开展联合督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督促各责任部门早部署早落实,多角度跟踪问效,实行通报考核机制,对工作推进不力、进展缓慢的单位,要及时督促整改,确保圆满完成各项任务。县委督查室、县政府督查室牵头,县林业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各镇政府(街道办)配合落实公开方式:主动公开抄送:县委各部委,县人大办,县政协办,县人武部,县法院,县检察院,省市驻德各单位.德庆县人民政府办公室2023年10月29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