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衡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

    • 资源ID:840428       资源大小:134.86KB        全文页数:3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衡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

    衡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公示目录前言第一章规划IHt第一节区域概况第二节土地利用现状第三节经济社会发展和土地供需形势分析第二章指导思想和触)目标第一节指导思想与规划原则第二节土地利用战略第三节土地利用规划日标第三章卷地保肥和善本农园建设第一用严格保护耕地第二节推进土地开发整理第二节加强基本农田建设、提高耕地质量第四章优化建设用地结构与布局第一节控制粒设用地总规模第二节推进城乡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第三节保障基础设施用地第四节加强建设用地空间管制第五章加强土地生态建设第一节加强生态用地保护第二节加大土地生态恢复治理第二节注重生态用地的建设第六章统筹区域土地利用第一节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第一节优化土地利用布局第三节土地利用综合分区第四节推进土地利用功能导向管制第七章中心城区土地利用规划第节城市发展方向与空间结构第二节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与伞局第三节中心城区上地利用分区第八章合理安棒直大工程用地第节重大耕地保护工程第二节重大基础设施工程第三节重大土地生态建设工程第九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附表附表一土地利用现状表(2005年附表二土地利用现状区域分布表(2005年)附表三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规划表附表四辨地俣育、*本农田保护面积指标附表五建设用地指标附表六衡阳市开发园区规模控IW指标附表七国l酎e标附表八近期新增建设用地及补充耕地指标附表九重点建设项目表前言在当前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振兴老工业基地、沿海地区产业梯度转移、长株潭"两型社会"综合建设试验区和湖南省"3+5"城市群发展战略等机遇E衡阳市城镇化、工业化、农业产业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己步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土地利用方式的根本转变,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谐社会,促进衡阳市又好又快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把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作为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土地利用的方针、政策,按照国、省的统部署,衡阳市人民政府编制了衡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规划主要阐明规划期内全市土地利用战略、土地利用管理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土地利用重大工程安排和规划实施保障措施,引导全社会保护和利用土地资源,是实行最严格土地管理制度的纲领性文件,是落实土地宏观调控和土地用途管制、规划城乡建设和统筹各项土地利用活动的重要依据。本规划范围为衡阳市行政辖区,面积15302.78平方公里,包含珠晖、雁峰、石鼓、蒸湘、南岳五区,衡阳、衡南、衡山、衡东、祁东五县,耒阳、常丁两市,共216个乡(镇、街道办事处).本规划期限为2006-2020年,基期年为2005年,近期目标年为2010年,规划目标年为2020年。第一章规划背景第一节区域概况衡阳市位于湖南省中南部,地处北纬26°07,05'至27"28,24",东经111"32'16'至113°16'32''.东临株洲,南靠郴州,西连永州、邵阳,北界娄底、湘潭-东西宽168公里,南北长148公里,总面积15302.78平方公里。衡阳市地处湖南省凹形面的轴带部分,整个地势由西南向东北更合倾斜,地形由四周向中部降低形成衡阳盆地,地貌类型以岗丘为主。衡阳市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热量充足,雨水充沛,多年平均气温17.5C-18.1C,平均降雨量1225亳米一M21亳米。境内以红壤、紫色土、水稻土为主,土壤肥沃,适宜耕种。水系以湘江为干流,一级支流主要有祁水、白水、宜水、舂陵水、耒水、蒸水、辣水,泪水等。衡阳市矿产资源丰富,己探明储量的矿产有铅、锌、煤、岩盐、高岭土、钠长石等60多种,居全省首位的有铁、锡、金、铜、岩盐、硼、硅灰石、钠长石、高岭土10种,铅、锌、鸨、银储量居全省第二。衡阳市旅游资源丰常,有佛道同尊共荣于一山的南岳衡山,有"寰中之佳丽"的衡阳八景,有称之为"鸟之天堂"的江口鸟洲,有王船山故居湘西草堂的湖湘文化等旅游产品。衡阳市区位优越、交通便利,京广、湘桂铁路交汇市区,107、322国道、京珠高速、衡昆高速等公路贯穿全境,主要河流湘江、耒水、蒸水、流水可四季通航。2005年,全市总人口722.61万人,城镇人口244.24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33.80%,全市总人口占全省的10.73%,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90.M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9.71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27.35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13.08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8888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4.34亿元。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输变电设备制造、非金属矿采选、食品加工等产业优势逐步形成。第二节土地利用现状一、土地利用现状结构2005年衡阳市土地总面积1530278.00公顷,土地利用结构如F:农用地面积1242785.50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81.2现,其中耕地面积370978.80公顷,占24.24%;园地面积29375.70公顷,占1.92%;林地面积676519.60公顷,占44.21%;其他农用地面积165884.80公顷,占10.84%.建设用地面积130840.30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8.55%.其中城乡建设用地面积104217.40公顷,占6.8现:交通水利用地面积21503.50公顷,占1.41机其他建设用地面积5119.40公顷,占0,33%.未利用地面积156652.20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10.24%。其中未利用土地面积118755.00公顷,其他土地面积37897.20公顷,分别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7.76%、2.48吼二、土地利用特点1.土地利用程度高,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林地为主2005年衡阳市土地利用率达到89.76%,土地垦殖率为24.24%,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林地、耕地共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68.45%.2.土地利用地域差异明显耕地主要分布在衡阳盆地中部和湘江两岸及其支流卜游段两岸的江河平原、溪谷平地区:林地主要分布在衡阳盆地周围山地和南岳山地区;建设用地相对集中在衡阳市区、未阳市、衡南县、Jte阳县等地;未利用地面积主要分布在衡南县、常宁市。3.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土地利用效益逐年提高规划期衡阳市土地利用集约利用程度不断提高,其单位土地国内生产总值由1996年的1.73万元/公顷增加到2005年的3.85万元/公顷。同期单位建设用地固定资产投资额由4.07万元/公顷提高到11.80万元/公顷;单位建设用地第二、三产业增加值由20.91万元/公顷提高到33.02万元/公顷;单位农业用地第一产业增加值由0.72万元/公顷提高到1.27万元/公顷,高于湖南省2005年平均水平0.62万元/公顷。三、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1.人均耕地面积不断减少,耕地后备资源不足由于实施生态退耕、建设占用和农业结构调整,全市耕地面积在1997-2005年减少了4298.89公顷,人均耕地面积已从1996年末的0.054公顷减少到2005年末的0.051公顷。耕地总量和人均耕地面积9年间下降幅度分别达到1.15%和5.34机耕地后备资源潜力仅为40122.00公顷,占全市土地面积的2.62%,随着人口持续增长,人均耕地占有量将进一步下降,人地矛盾更加突出。2.城乡土地利用缺乏统筹,农村居民点比重偏大2005年全市农村居民点用地占全市建设用地面积的65.57%,村庄平均规模小、布局分散,土地利用不够充分,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达到179.35平方米。而城镇用地面积仅为全市建设用地面积的7.52$随着近年来衡阳市城镇化进程加快,城镇用地需求势必不断增加,农村建设用地低效闲置状况亟需转变.3.工业园区产业集聚效应较差,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不高工业园区企业规模小、关联度不高,产业集聚效应较差。总体上表现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不高:一是投资强度不高,2005年地均基础设施累计投资额为170.00万元/公顷:二是土地产出率不高,地均国内生产总值产出率平均为571.75万元/公顷,地均财政收入为33.66万元/公顷,投入产出比较低4.矿山用地布局不合理、土地生态破坏严重矿产资源开采分散,开采规模小,矿山用地布局不合理,导致开发占用耕地、林地比乖大,土地资源和矿产资源浪费严重。由于制度不完善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矿产企业开采过程中和闭矿后未能及时复垦复绿,土地生态恢复比重不足5&第三节经济社会发展和土地供需形势一、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新阶段,规划的宏观经济环境发生变化当前我国提出了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己经进入新时期。新的发展形势对土地利用提出了新要求,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统揽新时期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和实施;要按照统筹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理性的思考和解决土地利用中产生的主要矛盾:借鉴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思想,切实展开土地整理.、复垦工作,把节约和高效利用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作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项主要内容.新的发展政策为土地利用提供了新保障。中央始终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放在经济工作首位:长期稳定农村基本政策,特别是延长土地承包期30年、提前实现免征农业税等政策,为保护耕地、推进土地整理和开发提供了有利的政策环境:土地利用的调控力度加大,保证了各业用地相协调。这就需要对区域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的指导思想进行重新定位。二、区域经济发展环境对土地利用提出了新要求1、"中部崛起"、湖南"一点一线"、泛珠三角合作、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等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对区域上地利用提出了新要求。衡阳市当前面临着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一一振兴老工业基地、泛珠三角合作沿海地区产业梯度转移、湖南省"一点一线”战略和"3+5"城市群发展战略等机遇,直接接受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综合改革试验区和珠三角的经济辐射,为衡阳市经济发展拓展了有利空间。帽阳是全国重要的公路、铁路交通枢纽,京广铁路、湘桂铁路、京珠高速公路和107国道、322国道以及在建的武广高速铁路把衡阳市与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紧密联系在一起,已成为湖南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桥头津、珠三角农副产品生产基地、休闲度假旅游基地。因此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调整建设用地结构与布局,保障经济发展合理用地需求。2、现代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对土地利用提出了新要求。衡阳市中心城区是衡阳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湘南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衡阳市已进入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但中心城市的集聚功能较强而辐射能力较弱,应继续发挥中心城市对于所在地区的极化作用,壮大区域性增长极,加强悔射带动作用。这就要求在现阶段全面优化中心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进一步优化区域城镇体系,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以带动区域经济的全面发展。3.重点建设项目为新时期经济的增长带来巨大动力.规划期内,武广高速客运专线、湘桂铁路扩能改造、京珠高速复线,衡炎一衡邵高速公路、衡阳机场、湘潭一大浦输油管线等重点项目建设将占用大量土地,其建设所带动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加大了对土地的需求。如衡阳高速客运站是武广高速客运专线在湖南境内的主要站点之一,已拟址衡南县与珠晖区交界处,这不仅会导致两县区经济发展空间格局发生变化,更是衡阳市迅速融入区域一体化进程、优化区域发展环境的重要窗口,为衡阳经济快速增长提供巨大推动力。三、经济快速发展,用地日益紧张目前,衡阳市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城镇人口不断增加,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展开,产业集聚越来越明显,非农建设用地需求将会越来越大,人地矛盾将会越来越尖锐。尤其是部分新增国家级和省级交通、水利、大型工业建设等重大工程项目用地,大大突破了现行规划用地控制指标。建设用地总量指标不足,将影响和制约衡阳市经济社会的发展.1997-2005年间,建设用地总量增加了19665.98公顷,占规划目标(增加24046.63公顷)的81.78N,建设用地的拓展速度快于上一轮规划的预期安排。这要求我们重新审视衡阳市的建设用地需求及发展趋势,确定合理的指标。四、行政区划调整,土地利用规划需与之相协调衡阳市原辖衡阳、衡山、衡东、衡南、祁东五县,常宁、未阳两市和江东、城南、城北、市郊、南岳五区。2001年经国务院批准,衡阳市中心城区行政区划进行了调整,城区附近部分乡镇划入了中心城区,中心城区面积扩大了133.58平方公里.城市人口增加,对城市的扩容提质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扩大建设用地规模,以提升城区的城市化质量。虽然依据有关规定对规划进行了一定的局部调整,但调整的效果不显著,还不能完全使土地利用规划与经济建设发展充分协调,急需通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来解决行政区划调整带来的新矛盾和新问题。五、中心城区布局和规模调整,用地需求增加中心城市发展迅速,造成城区用地紧张,外向望延规模加大.2005年,衡阳市中心城区建设用地86.23平方公里,建筑密度过大,特别是居住用地开发强度极高。因此,城区土地利用内部挖掘的潜力很小,只能向城市边缘区扩张。此外,城区绿地相当缺乏,人均公共绿地仅为4.93平方米/人,远低于7.00平方米/人的国家标准,城市人居环境的改善,要求提高公共绿地比重,适当扩大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由于东部新建武广客运专线,北部松木工业园、衡炎高速、衡邵高速公速,南部白沙洲工业园与衡枣高速以及湘桂铁路复线改变了中心城区对外交通条件和产业布局。因此,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的修编以及实际操作过程中,也应做出相应的调整。第二章土地利用战略和规划目标第一节土地利用战略一、土地利用战略规划期内,衡阳市土地利用战略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落实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城乡统筹,突出重点,正确处理发展与保护、需求与供给、局部与整体、当前与长远的关系,推动全市土地利用方式进一步向集约型转变,把衡阳建设成为湘中南地区宜居宜游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湖南省重要的制造化工物流业基地和新型工业化走廊,珠三角的农副产品生产和休闲度假旅游基地,并为沿海地区产业转移提供合理的用地保障,促进衡阳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衡阳市土地利用战略方针确定为:立足市情,结合中部崛起、泛珠三角合作以及湖南省"一点一线"发展战略,统筹安排各类用地,保障再点项目和重点地区合理用地;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土地开发整理,促进农业用地从单一生产功能向生产、生态、服务等多功能转变: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加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坚持建设用地高效集约的利用方式,大力开发丘岗地资源,实现城乡土地统筹发展:加强土地宏观调控,明确市县土地利用功能分区,注重土地开发时空尺度的有序增长,促进区域土地利用协调;重视生态空间保护,加强生态涵养和绿色空间建设,治理紫色土地区水土流失,突出保护和开发利用南岳衡山等旅游资源: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协调,为衡阳市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服务。二、土地利用战略更点1、严格保护耕地,提高耕地质量保护耕地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垂要基础,具有保障社会稳定、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垂要作用,本轮规划应以严格保护耕地,认真贯彻"I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加强土地开发整理,提高耕地质量和综合生产能力。规划期内,衡阳市耕地保护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形势严峻。衡阳市人多地少,非农建设用地与耕地保护矛盾突出。规划期间要拓展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内涵,重视耕地的生态、服务等综合功能,加大土地整理、复垦力度,适度开发耕地后备资源,推进基本农Ea建设,保持耕地综合生产能力。严格控制建设占用耕地规模,积极引导新增建设用地少占或不占耕地,参照农用地分等定级评定成果进行耕地占补平衡,以缓解耕地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促进经济稳定发展。2、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提高上地利用率坚持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缓解土地供需矛盾,严格控制建设用地增量、积极盘活存量建设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规划期间,要W地挖潜,控制新增用地规模,引导各项建设用地首先利用存量、低效土地,提高建设用地投入产出强度,加强土地利用结构优化,严格控制其外延性扩张。积极推进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的农村居民点整理,提高用地效率,实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相挂钩。坚持适度开发土地后备资源,积极利用丘岗山地资源,增加土地有效供给。坚持土地开发、利用与整治、保护相结合,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保护的关系,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3,调整上地利用结构,优化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土地利用结构应与土地资源结构及产业结构相协调,防止重复建设、区域产业结构趋同,解决区域发展和资源环境方面问题.划分土地利用综合分区,提出中部城镇工矿区、南岳生态旅游区、中北部商品粮生产区、东北部农林渔城镇区、西南部农林城镇工矿区的土地利用调控重点,统筹安排各区农业、经济、生态用地需求.根据功能定位、发展方向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提出城镇村建设用地区、基本农田保护区、其他农业用地区、矿产资源开发区和生态保护用地区的土地利用管制规则,合理安排各区基础设施布局与用地规模。4、协调区域土地利用衡阳市目前处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阶段,城镇化、工业化发展迅速,建设用地外延扩张不可避免。随着中部崛起、湖南"一点一线"等区域战略的实施,衡阳市作为老工业基地和沿海产业转移重要基地,土地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其耕地资源有限、生态环境脆弱,资源保护与生态建设任务重、难度大。将衡阳市土地利用纳入全省范围内统筹安排,协调区域土地的开发、保护和整治,综合考虑区域内外的产业、基础设施用地布局等.第二节土地利用规划目标-、总体目标全面落实衡阳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上级规划对土地利用提出的目标任务,切实保护耕地资源、风景旅游资源和土地生态环境,为衡阳市成为湘中南地区中心城市、湖南省重要的制造化工物流业基地、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基地,为促进衡阳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提供土地资源保障。规划期湖南省对衡阳市卜达主要约束性指标为:到2020年,耕地保有量不低于369877公顷,基本农Ea保护面积不低于313487公顷,城乡建设用地规模低于115437公顷,人均城镇工矿用地面积低于99平方米。规划近期建设占用耕地低于3194公顷,补充耕地任务量不低于3138公顷。本轮衡阳市土地利用规划目标如下:二、耕地保护目标到2010年,全市耕地保有量为370730.80公顷,比2005年减少248.00公顷;到2020年,全巾耕地保有量为369876.80公顷,比2005年减少1102.00公顷。全市高、中、低产田由2005年45.03:34.45:20.69调整为50.0:32.0:18.0.规划期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在313487.00公顷以上,确保耕地质量有提高。到2010年,通过开发整理复垦增加耕地3500.00公顷;到2020年,通过开发整理复星增加耕地10000.00公顷。三、建设用地规模控制目标到2020年,全市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M8475.30公顷以内,规划期建设用地净增17635.00公顷。规划近期,城乡建设用地控制在108285.40公顷以下,新增建设用地控制在6813.00公顷以卜;农用地转用规模控制在5953.00公顷以下,占用耕地控制在3194.OO公顷以下。到2020年,全市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115487.40公顷以内,规划期内城乡建设用地净增11220.00公顷,其中城镇工矿建设用地增加17795.OO公顷,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减少6575.OO公顷。2011-2020年新增建设用地控制在12200公顷以内,农用地转用规模控制在10600公顷以内,占用耕地控制在5800公顷以内.四、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控制目标规划至2010年人均城镇工矿用地控制在107.00平方米/人以下,至2020年人均城镇工矿用地到2020年控制在99平方米/人以内。新增农村居民点人均用地控制在150平方米以内。规划期末,中心城区城镇建设用地产出率大于150万元/公顷,固定资产投资额大于70万元/公顷;祁东县、常宁市和耒阳市城镇建设用地产出率大于90万元/公顷,固定资产投资额大于20万元/公顷。其余各县城镇建设用地产出率大于80万元/公顷,固定资产投资额大于15万元/公顷。规划期末,衡阳市各开发园区中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地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800万元/公顷;松木、白沙洲、耒阳、水U山等四个园区地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000万元/公顷;其余园区地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500万元/公顷。五、土地生态保护目标积极推进土地综合整治,提高土地生态环境质量,有效控制紫色土地区水上流失面积,加强湘江及其支流环境污染治理和洪涝灾害防治工程建设,加强生态公益林建设。到2020年林地占全市土地面积的比重在44.45%以上。矿山土地笈垦率2020年达到55%以上,新建矿山土地复展率2020年达到85%以上。第三节土地利用率、土地产出率目标全市土地利率由89.76%提高到2020年的91.0%;土地殖率由24.24%降低到2020年的24.17%;复种指数提高到2020年的2.62。土地产出率由每公顷国内生产总值3.85万元提高到2020年的15.68万元;单位建设用地第二、三产业增加值达到136.43万元/公顷,单位农业用地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3.05万元/公顷。七、主要规划指标分解根据省级规划的要求,依据统筹区域土地利用和优化配置土地资源、优先保障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用地、促进中心城区规模化和产业布局优化、严格保护特别市基本农田、与部门专业规划和相关规划相协调、兼顾效率与公平,在公众参与的基础上,按照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落实对各县(市、区)的指标分解(见附表),对于耕地保有量、基本农En面积、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建设占用耕地、补充耕地任务量、人均城镇工矿用地等约束性指标各地必须严格执行。第三章耕地保护和基本农田建设第一节严格保护耕地一、强化对各项非农建设占用耕地的控制强化城乡建设占用耕地的规划控制和引导作用,将减少耕地占用作为建设项目选址和方案评选的重要因素,引导非农建设尽量少占耕地,鼓励利用低丘缓坡地和未利用地.到2010年和2020年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分别控制在3194.00公顷和8994.00以内。二、强化耕地用途管制和农业结构调整管理引导在种植业内部进行农业结构调整,鼓励通过耕地种植结构调整以适应满足市场和保护耕地的双重需要,确保农业结构调整不破坏土地耕作层,不因农业结构调整降低耕地保有量.通过经济补偿机制、市场手段.提高耕地利用的比较效益,引导农业结构调整向不减少耕地甚至增加耕地的方向发展。三、严格执行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按照建设占用耕地占补平衡的要求.建立补充耕地常规化储备制度,实行耕地先补后占。规划期内,通过实行建设占用耕地立足本市、县行政区域内补充完成的政策,并逐步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围垦力度,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在完成补充耕地义务的基础上,增加补充耕地任务,以实现建设占用耕地的占补平衡;加强对占用和补充耕地的评价,从数星和产能两方面严格考核耕地占补平衡,对补充耕地质量未达到占用耕地质量的,按照质量折算增加补充耕地面积。第二节推进土地开发整理一、大力加强农村土地整理积极稳妥地开展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在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的同时,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组织实施土地整理甫大工程。到2010年和2020年,通过土地整理补充耕地1650公顷和4700公顷。二、积极开展工矿废弃地复垦加快闭坑矿山、采煤塌陷、挖损压占等废弃上地的复星,立足优先农业利用、鼓励多用途使用和改善生态环境,合理安排复垦土地的利用方向、规模和时序。组织实施土地复星重大工程。到2010年和2020年,通过工矿废弃地复垦补充耕地100公顷和300公顷。三、适度开发宜耕后备土地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前提卜、依据上地利用条件,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后备上地资源开发利用,组织实施土地开发重大工程。到2010年和2020年,通过开发未利用地补充耕地1500公顷和5000公阻第三节加强基本农田建设、提高耕地质量一、科学调整和划定基本农田严格按照基本农田划定的有关规定和标准对基本农田进行调整和划定。基本农田调整划定坚持以卜原则,一是基本农田大稳定小调整。保持现有基本农田总体布局基本稳定,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相关规定对现有基本农田进行局部调整和划定。各县(市、区)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在不低于上地总体规划确定的基本农0保护面积的前提F.根据"卜一五"及远期规划中市级以上重点建设项目及经济社会发展等所需占用的基本农田情况进行适当调整:二是保护优质高产良田和集中连片耕地。参照湖南省农用地(耕地)分等成果,优先将高产稽产优质耕地和成片耕地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调整劣质、零星分布的基本农田保护区;三是保持基本农田数量不少于上级下达规划指标,质量不低于原有质量等级.二、严格落实基本农田保护制度严格执行土地管理法和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的有关规定,加强非农建设用地审查,严禁违法占用基本农田,依照法律规定,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项目因选址特殊、无法避让基本农田的,必须按有关规定报批。禁止占用基本农田进行绿色通道、绿化隔离带和防护林建设:禁止占用基本农田进行挖塘养鱼、畜肉养殖以及其他破坏耕作层的生产经营活动;禁止临时工程占地等各种土地利用活动对基本农田耕作层造成永久性破坏.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基础性工作,完善基本农田保护档案,对基本农田保护图件实行备案管理.加强基本农田保护的动态监测和巡查,建立基本农田保护定期通报制度。三、强化耕地和基本农田质量建设加大公共财政对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整合资金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建设。加大中低产Ea改造力度,实施节水灌溉工程、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沃土工程等,全面提高耕地生产能力,提升耕地殖量等级。四、确保补充耕地的质量通过科学规范设计、提高工程质量标准、土壤改良等措施,确保土地开发整理复展项Fl新增耕地质量。鼓励剥离建设占用耕地的耕作层,并在符合水土保持要求前提卜,用于新开垦耕地和基本农田建设。第四章优化建设用地结构与布局第一节控制建设用地总规模一、控制建设用地规模增长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在不断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基础上,按照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原则,把好上地供应闸门,从严控制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加强新增建设用地年度计划管理,强化建设用地总量增长规模、速度和时序控制,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合理用地需求。到2020年,全市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在148475.30公顷之内,其中,城乡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在115437.40公顷之内,交通、水利设施用地总量控制在公顷27918.50之内。二、盘活存量建设用地积极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加强城镇闲散用地整合,鼓励低效用地增容改造和深度开发;积极推行节地型城、镇、村更新改造,重点加快城中村和空心村改造,研究和推广各类建设节地技术和模式,科学引导城市地上、地卜空间开发,结合村镇土地整理,探索农村建设用地流转途径和方式,促进各项建设节约集约用地,提高现有建设用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承载能力。三、促进城镇用地有序扩展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实施"突出垂点、梯度推进、完善基础、形成网络"的城镇用地发展战略,促进城镇间的分工协作和优势互补,提高城镇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发挥城镇用地总体效益。各县市城镇规划发展规模严格控制在规划确定的规模以内,综合运行经济、行政和法律手段,促进城镇建设用地健康、有序扩展。四、整合规范农村建设用地制定各项配套措施和政策,鼓励、支持和引导农民相对集中建房,节约用地:通过合理规划,引导农民进城出村,发展中心镇、中心村,迁村并点、建设农村多层住宅,整治"空心村",退宅还Ea还农,逐渐降低村庄用地规模和人均村庄用地面积。第二节推进城乡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提高城乡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程度,控制用地扩张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坚持"控制总量、用好增量、盘活存量、提高效益”的节约集约用地目标,发挥土地参与宏观调控的作用,创新土地利用模式,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缓解土地供需矛盾,严格控制建设用地增量、积极盘活存量建设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规划期间,要节地挖潜,控制新增用地规模,引导各项建设用地首先利用存量、低效土地,提高建设用地投入产出强度,加强土地利用结构优化,严格控制其外延性扩张。积极推进以新农村建设为目标的农村居民点整理,提高用地效率,实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相挂钩.坚持适度开发土地后备资源,积极利用丘岗山地资源,增加土地有效供给。坚持土地开发、利用与整治、保护相结合,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保护的关系,做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统一.二、优化城镇用地内部结构控制生产用地,保障生活用地,提高生态用地比例,促进城镇和谐发展。严格限定开发区内非生产性建设用地的比例,提升开发区用地效率和效益。合理调整城镇用地供应结构,优先保障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及普通住宅建设用地,增加城市绿地,切实保障民生用地。三、加强宅基地管理和农村建设用地管理按照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切实搞好乡级上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慎规划、乡规划、村庄规划,合理引导农民住宅相对集中建设,促进自然村落适度撤并。重点保障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必需的建设用地,支持农村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卫生、人口计生等社会事业发展。合理安排农村宅基地,禁止超标准占地建房,逐步解决现有住宅用地超标推问题。农民新建住宅应优先安排利用村内空闲地、闲置宅基地和未利用地,村内有空用地、原有宅基地已达标的,不再安排新增宅基地。引导和规范农村闲置宅基地合理流转,提高农村宅基地的利用效率。稳步推进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按照尊重民意、改善民生、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的原则,开展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加强对"空心村"用地的改造.为确保农村居民点用地布局调整有效进行,首先建立项目实施领导贵任制,对拆迁农户进行合理安置补偿,充分尊再群众意愿,妥善开展有关土地权属调整工作;加强建设用地预审管理、严格土地收费、落实安置补偿费用和农村建设用地整理资金,有序推进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由地方政府组织农村建设用地整理专项经费,并通过多渠道筹资,运用市场经济手段,扩大资金来源;加强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数字化、自动化、网络化管理水平,提高新农村建设的技术水平.四、引导城乡建设用地有序向丘岗地转移加强规划统筹和政策引导,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优先开发缓坡丘岗地、荒草地等未利用地和废弃地,积极引导城镇建设向丘岗地转移,拓展建设用地新空间。第三节保障基础设施用地一、统筹安排交通用地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集约高效的要求,优化各类交通用地规模与布局,严格按照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标准,大力推广节地技术,促进便捷、高效、安全的综合交通网络形成和完善。2006-2020年,交通用地规模增加量控制在5915.00公顷以内,其中2006-2010年控制在2100.00公顷以内。二、合理安排水利设施用地按照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节水型社会建设的要求,加强水利设施的规划选址和用地论证,优先保障战略意义的重点水利设施用地.推动农村水利设施建设,保障以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雨水集蓄利用和农村饮水安全为重点的农村水利设施用地,促进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条件的改善.2006-2020年,水利设施用地规模增加量控制在500.OO公顷以内,其中2006-2010年控制在150.00公顷以内。三、加强能源、矿产资源用地管理按照衡阳市矿产资源规划的要求,垂点保障祁东铁矿区、水口山矿区、未阳煤矿区的优质煤、铅锌矿、铁矿、岩盐、高岭土等矿产开发用地,完善矿产资源开发用地政策,加大采矿用地监督和管理力度,积极推行矿区用地生态恢复工程。第四节加强建设用地空间管制一、实行城乡建设用地扩展边界控制各县(区、市)要按照分解卜达的城乡建设用地指标,确定城镇(中心城区和县城)用地规模边界、划定用地扩展边界。城镇用地布局,应严格控制在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红线内,在不突破城镇用地规模的前提3允许城镇用地扩展区范围内做适当调整。综合运用经济、行政和法律手段,控制城乡建设用地盲目无序扩张。二、完善建设项目用地前期论证制度加强建设项目用地前期论证,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和土地供应政策等对建设用地的控制和引导;建设项目选址应按照节约集约用地原则进行多方案比较,优先采用占地少特别是占用耕地少的选址方案。第五章加强土地生态建设按照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保护与建设井垂,协调土地开发利用与生态建设,构筑生态良好的土地利用空间格局,提高生态环境质量,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第一节加强生态用地保护一、保护风景名胜、自然保护区、地质遗迹用地全市内市县级以上的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地质遗迹公园和城镇公园是生态保护区的重中之重。衡阳市风景旅游资源区总体上为南部山水风光生态旅游、中部山水洲城与名人故里旅游区和北部名山名水宗教文化旅游区的格局.规划期更点保护南岳衡山国家风景名胜区、衡东锡岩仙洞泳水省级风景名胜区、衡南岐山森林公园、天堂山西江风景名胜区、常宁大义山风景名胜区、江口鸟洲省级自然保护区、以及新建的常宁水口山矿山公园、常宁庙前地质公园等,规划期内新建5个森林公园。该区及其保护缓冲区严禁进行开发建设等破坏活动,控制人类活动强度。二、加强生态公益林保护衡阳市2005年林地总面积676519.60公顷,为全市土地面积的4421%。区内生态公益林434060.OO公顷,占林地面积的64.16机其中:国家级公益林257680.00公顷,省级公益林95527.00公顷,市县级公益林80853.00公顷。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严格昔理天然林采伐,确保天然林面积逐年增加不减少;抓好退耕还林工程,落实管护措施,确保退耕还林绩效:加大长江中下游防护林体系建设力度,提升湘江及湘江支流防护林的质量.林业管理部门依法治林,严格控制征占林地,建立市、县、乡林地资源管理机构,明确责、权、利,严格按照规划实施,对里点防护林、特殊用途林实行限伐和禁伐,对其经营者签订管护和补助协议,提高群众参与保护森林资源的积极性。三、注重水资源、湿地保护衡阳市水域湿地保护区主要是以湘江干流及其两岸IoOo米、支流及其两岸300米、市域主要水库、滩涂,以及市内水源保护区作为保护范围。区内包含河流水面29751.80公顷,水库水面11325.90公顷,滩涂8132.70公顷,水源保护区6800.00公顷。重点保护湘江及其支流,以及衡阳市内水库水面。该区主要是提高环境监管能力和水平,严格进行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禁止在重点水源保护区附近进行非农业建设。第二节加大土地生态恢复治理一、逐步恢复工矿废弃地生态功能推进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加强对采矿废弃地的复星利用,有计划、分步骤地复星历史上形成的采矿废弃地,及时、全面复垦新增工矿废弃地。对未阳煤矿、水口山铅锌矿、川口留矿等矿区推广先进生态恢复技术,提高土地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二、加强土水土流失治理根据土地利用生态格局合理划定生态用地保护范围,i员点加强衡阳盆地四周山地、中部丘陵区紫色土和湘江水系生态功能建设,积极运用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耕作措施,综合整治土水土流失,规划期末基本控制水土流失,水土流失面积治理率达到95%,重点地区生态问题基本解决,生态状况明显改善,逐渐步入良性循环。第三节注重生态用地的建设一、加快城乡生态屏障建设规划期内,按照城

    注意事项

    本文(衡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