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知识和预防控制培训.ppt
手足口病预防控制培训,一.手足口病知识二.手足口病流行概况三.预防控制措施,内容,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以柯萨奇A群16,EV71型多见)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主要临床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斑丘疹、疱疹 重症病例可出现脑炎、脑脊髓炎、脑膜炎、肺水肿、循环衰竭等;传染源为现症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主要通过人群消化道、呼吸道和分泌物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一、手足口病知识,手足口病病原包括20多种病毒:肠道病毒属的EV71,COX-A4.5.7.9.10.16和COX-B2.5.13,ECHO病毒。其中EV71和COX-A16引起的流行最为常见。肠道病毒为无壁膜病毒,对乙醇不敏感,消毒应选择含氯.含碘消毒剂。肠道病毒在外界存活时间长,502小时病毒活力不丧失,夏季是疫情高发季节。,2.传染源,人为肠道病毒的唯一宿主,患者和隐性病毒感染者为本病的传染源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可为显性和隐性感染后排毒期可达4-8周各型感染之间无交叉免疫反应,3.传播途径,手-口传播和皮肤粘膜接触传播为主 被病毒污染的奶具.饮具.食具.玩具.厕具传播 被病毒污染的被褥.衣物.书本传播 被病毒污染的地板.桌椅板凳面.门把.扶手传播 短距离空气飞沫传播不能排除 在农村,粪便缺乏管理,无害化程度低,环境卫生差,一旦有病毒污染,可持续传播病毒 生活环境卫生差患手足口病的风险增加3倍 与患者密切接触患手足口病的风险增加2.3倍 早产.体弱儿童患手足口病的风险增加2.5倍,临床一般病例:发热和手.足.口等部位出现皮疹或疱疹临床重症病例:少数病例(尤其3岁以下)进展迅速,1-5日出现脑炎.脑膜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心肺衰竭的表现神经系统表现:肢体抖动/肌阵挛/急性迟缓麻痹,嗜睡/惊厥/头痛/呕吐/谵妄/昏迷,巴氏+,腱反射-呼吸系统表现:呼吸短促/咳嗽/咳痰/紫绀/罗音 循环系统表现:面色苍白/皮肤花纹/四肢发凉/发绀/冷汗,心律血压异常血WBC计数异常.转氨酶升高,病毒感染性脑脊液,4.临床表现,手、足、口,二、手足口病流行概况,1957年新西兰首次报道该病1958年分离出柯萨奇病毒,主要为CoxA16型1959年将该病命名为“手足口病”1969年EV71在美国被首次确认我国于1981年上海首次报道本病1983年天津发生CoxA16引起的手足口病暴发1995年武汉病毒研究所从手足口病人中分离出EV71,流行概况,EV711999年以来,我国广东、福建、上海、重庆等地区报告局部流行EV71感染。2007年山东临沂流行以EV71为主的手足口病。2008年安徽阜阳、海南、广州,河北等。2008年5月1日起将手足口病纳入丙类传染病进行管理,流行概况,2008年5月3日镇安报告首例病例(交大一附院报告),每年均有发病。2012年截止5月底,全县累计报告20例。全市共报告手足口病1053例,死亡1例,重症病例36例,发病居全省第四,重症居全省第二,发病数较去年同比上升331.56%。,三.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手足口病预防控制难度大,原因有:1.发病率高,轻症多,重症难预测,小年龄死亡2.隐性感染者多,具有传染性3.排毒期长,潜伏期排毒(肠排8W,口排2W,疱排随时)4.已经在各地生根发芽5.人传人,人传环境,环境再传人6.病毒在外界耐受力强7.幼儿行为卫生差,皮肤粘膜娇嫩,免疫不健全,易感染8.对幼儿健康教育难,对传染源控制效率低9.尚无疫苗可预防10.无EV71快诊试剂早期预测,重症.死亡机制不明,要做好手足口病的监测,及时发现和汇报重症、死亡、聚集病例,定期分析和预测辖区手足口病发病趋势。,(一)做好疫情监测报告工作,发现手足口病聚集、重症或死亡病例报告时,要立即开展现场调查处置工作,填写手足口病重症或死亡病例个案调查表,组织采样、检测和消毒。聚集性病例的定义:1周内同一托幼机构或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或同一班级(或宿舍)发生2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或同一自然村发生3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或同一家庭发生2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二)做好聚集、重症事件处理工作,今年以来,无论是总体发病,还是重症.死亡病例,均以散居儿童为主。预防散居儿童发病是控制手足口病危害重点。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消控肠道病毒滋生环境。教育儿童监护人改善儿童个体卫生,降低沾染病毒风险。在疫情高发地区和高发月份,推广“84”消毒液入户,教会群众洗消衣物.餐具.日常用具和粪便污染的病毒。,(三)做好散居儿童预防工作,实施终末消毒落实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开展患儿随访工作,(四)做好传染源管理工作,对于手足口病居家患儿,家长或监护人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密切关注患儿的病情变化,尽量避免与其他儿童接触,尤其管理好患儿粪便。住院患儿应在指定区域内接受治疗,防止与其他患儿发生交叉感染。对于手足口病患儿居住的场所.使用的物品和排泄物,要督促落实随时消毒措施,包括使用含氯消毒剂及其他消毒措施。对于停课的托幼机构和小学,要使用含氯消毒剂终末消毒。管理时限为患儿被发现起至症状消失后1周。1)能够浸泡的玩具.餐具.用具,用含氯消毒剂(200mg/l有效氯)浸泡消毒 2)门把.扶手.桌椅板凳及固定游戏设施表用具含氯消毒剂搽洗消毒 3)对衣服.被褥.书本在阳光下暴晒 4)对患者排泄物.分泌物用漂白粉(有效氯20%)混合消毒 5)因手足口病放假的托幼机构,要进行终末消毒,(四)做好传染源管理工作,1.看护人接触幼儿.换尿布前要洗手,外出回家.饭前便后要洗手2.及时清洗.消毒.爆晒尿布3.及时消毒.煮烫奶具.餐具4.不让孩子喝生水,吃生冷食物5.家庭要经常通风换气,晾晒衣物6.流行季节不带婴幼儿去人群聚集.通气差的地方,无病不去医院,不去看望居家治疗的手足口患儿7.婴幼儿发热.出疹,要立即去医院,(五)对监护人的宣传教育,(六)对托幼机构的指导,1.坚持晨检,发现患儿,立即要求去医院2.教师和工勤人员要保持良好卫生习惯3.教育.指导儿童正确洗手,养成良好卫生习惯4.保持教室.宿舍.活动室良好通风5.定期对儿童玩具.餐具.用品消毒6.定期对教室.活动室.寝室.门把.扶手.桌凳.固定玩具清洗消毒7.每日消毒厕所8.托幼机构同班出现聚集2例和重症.死亡病例,建议该班放假 10天,一周10例或3个班出现聚集病例,建议全校放假10天,对发生多例聚集.死亡病例的村子采取:1.教育村民实施托幼机构1-7的有关措施 2.发放1瓶”84”消毒液,在安全前提下指导实现所谓”84”化消毒,(七)对高发村的指导,主动开展手足口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发放告家长.园长书,使6岁以下儿童家长及托幼机构工作人员了解手足口病防治知识,保持良好环境和个人卫生,远离手足口病。同时要向乡镇卫生院.村医宣传手足口病特点,提高乡.村医生对手足口病的认识,强化诊疗过程的消毒,努力做到早识别.早发现.早转诊,遏制一般病例向重症.死亡病例转化。本次下发的手足口病防治宣传张贴画和告家长(要达到人手一页).园长一封信,请大家尽快发到村,并张贴宣传。,(八)做好大众宣传教育工作,近期工作安排,1、继续抓好常规免疫接种工作、扎实开展免疫接种整顿工作:利用5-6月两个月的时间扎实开展预防接种整顿工作,整顿的重点内容是国家扩大免疫规划落实、各级疫苗接种的实施、疫苗的规范化管理、儿童基本信息的掌握和上报、副反应监测、接种资料的规范和完整情况,各乡镇在6月25日前上报整顿工作总结。,确保五相符合格接种。,市上半年督导将于近期开展,各乡镇要提前做好准备,积极开展疫苗查漏补种,近期工作安排,2、进一步加强麻疹防控工作:2012年是卫生部确定消除麻疹年,要求麻疹发病率1/100万,切实控制麻疹发病,确保2012年达到消除麻疹目标,实行传染病属地管理责任,乡镇卫生院院长负总责,实行“一票否决”制度,对因工作不力,造成麻疹等传染病传播扩散的,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落实“三环节”防控措施,凡是出现疑似麻疹病例的,以乡镇为单位立即开展35岁以下人群麻疹疫苗应急接种。对长期流动在外的流动对象追踪到位、接种到位,确保辖区每一名目标儿童两剂次的麻疹疫苗有效接种。,3、认真做好2012年以霍乱为重点的肠道传染病监测防治工作。各哨点医院要将以霍乱为重点的肠道传染病监测及防治工作作为当前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重点,认真落实责任,真正做到“逢泻必检,逢疑必报”。确保以霍乱为重点的肠道传染病监测及防治工作全面有序开展。所有哨点医院要在510月对所有腹泻病例进行霍乱悬滴试验,并做好检测记录。县直三院要对腹泻病例进行霍乱悬滴试验的同时完成肠致病菌病原检测,县医院至少完成60份以上腹泻病人粪便病原检测任务,中医院、妇保院至少各完成20份以上腹泻病人粪便病原检测任务。继续执行霍乱“零”病例周报制度,各哨点医院要于每周五下午4点前将周报结果上报至县疾控中心传染病防治科。,近期工作安排,4、进一步加强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 近期,市、县组织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督导检查反馈表明,我县医疗单位的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存在责任不清晰、资料不规范、漏报传染病等诸多问题。各医疗要进一步加强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提高报告的效率与质量,确保医院法定传染病规范报告率和及时报告率达100%的目标。,近期工作安排,进一步加强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明确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责任 医院防保科作为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业务指导科室,要建立和完善自身报告管理制度,细化工作措施,专人负责,切实加强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的技术指导和业务培训,定期或不定期组织人员到各科室检查、指导规范传染病疫情报告,不断提高传染病信息报告质量。要定期开展传染病疫情监测资料的分析和反馈,认真做好日常工作记录以及原始资料的整理归档工作。,进一步加强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切实提高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质量 严格实行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对迟报、漏报或误报法定传染病的应追究责任。指导医生规范填写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化验室登记、影像学登记和传染病报告卡各项内容,落实定期自查制度,并做好自查记录。要明确报告时限和传染病报告卡传送程序,建立落实传染病报告卡交接手续,提高报告的及时率、完整率和准确率。,进一步加强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对首诊医生填写的传染病报告卡进行认真审核,特别是报告当地新发病例及已消灭传染病病例要与首诊医生核对、确认,确保传染病报告率达100%,甲类及按甲类管理传染病2小时内、乙丙类传染病24小时内及时报告率达100%,无错报病例发生。目前需要报告病原携带者的传染病仅限于霍乱、脊髓灰质炎、艾滋病及卫生部规定的其它传染病;严格按照卫生部法定传染病诊断标准进行诊断,严把乙型病毒性肝炎、感染性腹泻等传染病诊断质量关;为确保结核病、艾滋病报告及时性,规定结核病诊断时间以痰检报告为准,艾滋病诊断时间以市疾控中心检验报告时间为准。,进一步加强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防保专干在网络报告之前,需先对收到的传染病报告进行卡审核。发现字迹不清、错项、漏项、逻辑错误等情况时,及时向填卡医生核实;对重复报告的卡片进行标注,不再报告。发现以下情况时,建议对报告信息进一步核实:发现甲类传染病、按照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乙类传染病;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或不明原因死亡病例。如情况属实,应于2个时内对报告信息进行网络直报,同时电话报告当地县级疾控中心。,进一步加强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规范填写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册、传染病登记册。要求各级各类医疗单位必须使用规范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册、传染病登记册,并规范填写。门诊日志至少包括姓名、14岁以下儿童增加家长姓名、性别、年龄、职业、住址、病名(诊断)、发病日期、就诊日期、初诊和复诊十个基本项目;出入院登记册至少包括姓名、14岁以下儿童增加家长姓名、性别、年龄、职业、住址、入院日期、入院诊断、出院日期、出院诊断十个基本项目,为便于传染病管理,应该注明病例转归(痊愈、未愈、转院、死亡)。,进一步加强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建立传染病疫情报告长效机制 建立完善疫情报告奖罚制度,发现瞒报、缓报、谎报传染病疫情的,要严格落实处罚措施。对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册等填写不规范,迟报、漏报或误报法定传染病造成传染病蔓延、流行的科室或个人,对玩忽职守、违章办事,造成传染病蔓延、流行的,将根据有关规定追究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