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系统病理.ppt
泌尿系统病理,第一节 肾炎,肾炎是指以肾小球、肾间质和肾盂的炎症。肾炎分为肾小球肾炎、间质性肾炎、化脓性肾炎和肾盂肾炎。,一、肾小球肾炎 肾小球肾炎是一组以肾小球损害为主的变态反应性疾病。肾小球肾炎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在临床上被称为肾炎,它是指原发病变在肾小球;继发性肾小球肾炎是指在全身性或系统性疾病中出现的肾小球病变,如猪丹毒、猪瘟、鸡新城疫等传染病常有肾小球肾炎发生。人在临诊上主要表现为蛋白尿、血尿、管型尿、水肿和高血压。,(一)原因和发病机制 1 循环免疫复合物沉积:中等大小的可溶性免疫复合物沉积,激活补体引发炎症 2 原位免疫复合物形成: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激活补体引发炎症,a.GRM b.柱层上皮细胞 c.内皮细胞 d.系膜,肾小球(模式图),_ _,_ _,_ _,_ _,_ _,_ _,1.上皮细胞 2.基底膜 3.内皮细胞 4.被过滤物质,-,-,-,+,+,+,-,-,+,+,+,-,-,-,-,+,+,+,1234,(二)病理变化 1急性肾小球肾炎 又称毛细血管急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增生的细胞以毛细血管丛的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为主。,眼观:肾脏体积轻度到中度肿大,重量增加,被膜紧张,表面充血,有大红肾之称。被膜易于剥离,剥离后见肾表面和切面常有小点出血,故又有“蚤咬肾”之称。切面皮质增厚,纹理不清,有时可见大小不等的出血点。表面和切面可见针尖大灰白色小颗粒,这是肾小体肿大的表现。,猪肾点状出血,猪瘟肾脏,镜检,两侧肾绝大部分肾小球广泛受累,肾小球体积增大,细胞数量增多。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增生,肿大,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肾球囊腔狭窄呈裂隙状。毛细血管管变小甚至闭塞。肾小球早期表现为渗出性炎症的变化,以后表现为以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增生为特征的细胞增生性病变。,急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模式图。,毛细血管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肾小球充满细胞,毛细血管袢分辨不清,为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伴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增生性肾小球肾炎:高倍镜下,系膜区可见中性粒细胞浸润。,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免疫沉积物呈颗粒状分布于肾小球基底膜和系膜区,这些病变引起毛细血管腔狭窄或闭塞,以致肾小球血流量减少。严重时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可发生节段性纤维样坏死,并有微血栓形成。由于肾小球缺血,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发生颗粒变性或脂肪变性,肾小管管腔内可出现蛋白管型、红细胞管型和细胞分解产物聚集形成的颗粒管型。肾间质充血,水肿,有少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并可见局灶性出血。,肾小管中的蛋白管型,肾小管中的管型(脱落的上皮细胞),2亚急性(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 眼观:肾脏体积显著肿大,被膜紧张,易于剥离,有时与肾表面稍有粘连。肾脏质地柔软,色泽苍白,故有“大白肾”之称。有时可见出血点。切面隆突,皮质增宽且浑浊苍白,皮髓质界限清楚,可见出血点。,亚急性肾小球肾炎,亚急性肾小球肾炎切面,镜检,一部分肾小球呈急性肾小球肾炎变化,较为特征的变化是肾球囊的壁层上皮细胞显著增生,增生的上皮细胞肿大,呈立方形或梭形,成层堆积在肾球囊,形成新月体结构,称为细胞性新月体。在新月体的上皮细胞之间,可见少量纤维素、中性粒细胞及红细胞。随后,肉芽组织增生,细胞性新月体中纤维成分逐渐增多,形成细胞-纤维性新月体;最终新月体的上皮细胞和渗出物逐渐被纤维组织所取代,形成纤维性新月体。,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模式图,肾小球损伤严重,以致纤维蛋白原都漏入了肾小球囊,导致上皮细胞的增生及新月体形成。,肾小球内由增生的壁层上皮细胞组成的新月体,细胞性新月体(环形体),细胞性新月体,细胞纤维性新月体,纤维性新月体,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新月体形成后,压迫毛细血管丛,严重时可引起肾小球与肾球囊粘连,终致逐渐将球囊腔闭塞,最后使整个肾小球发生纤维化和玻璃样变,以致肾小球功能丧失。此时,肾小管上皮细胞颗粒变性或脂肪变性更为广泛,管腔内有多量蛋白质、白细胞、红细胞和脱落的上皮细胞组成的管型。部分肾小管因球囊腔闭塞而萎缩和消失。间质内可见不同程度的炎性细胞浸润和结缔组织增生。后期,间质发生纤维增生。,新月体从四周挤压毛细血管丛,肾小管中的管型,3、硬化性肾小球肾炎 为各种不同类型肾炎发展的最后阶段,所以又称为中末期肾。大量肾小球发生玻璃样变和硬化,残存的肾小球代偿性肥大,以致肾脏固缩,表面呈颗粒状,故称为皱缩肾。,眼观,肾脏显著皱缩,表面凹凸不平或呈颗粒状,质地变硬,被膜增厚,与肾表面粘连,不易剥离,强行剥离会导致肾组织缺损。切面皮质显著变薄,皮质和髓质界限不清,因为部分肾小管阻塞,有时皮质或髓质中形成细小的囊腔,腔内含有淡黄色液体。,慢性肾小球肾炎,固缩肾,慢性肾小球肾炎,镜检,多数肾小球呈现不同程度的纤维化或玻璃样变,致使肾小球囊腔闭塞或不完全闭塞,继而所属肾小管发生萎缩。间质内可见明显的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浸润和结缔组织增生。此外,病灶外围残存的肾单位呈现代偿性肥大,表现为肾小球体积增大,所属甚小管代偿性扩张,肾小管变粗。萎缩部分与代偿性肥大部分相互交织,构成皱缩肾的特点。,慢性肾小球肾炎肾小球纤维化,肾小球玻璃样变,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三色染色显示蓝色的胶原沉积。,4、膜性肾小球肾炎 本病是一种慢性免疫复合物沉积病。因其病变早期细胞增生和渗出等炎症变化不明显,缺乏细胞反应,故又称为膜性肾病。本病后期出现弥漫性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由于此病是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弥漫增厚为特点,所以称之为“膜性”。,此型肾炎是引起人类肾病综合征最常见的病因。在动物如猪瘟,兔瘟,水貂阿留申病及某些药物中毒的过程中也会发生此类肾炎的变化。临珍上以大量蛋白尿和肾病综合征为特征。,膜性肾小球肾炎,毛细血管袢明显增厚,但细胞并不增多,IgG和补体沉积于基底膜,表现为典型的颗粒状荧光,膜性肾小球肾炎主要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由于基底膜损伤严重,通透性增高,除小分子蛋白外,大分子蛋白也可滤过。所以临诊上出现非选择性蛋白尿,并因之出现低蛋白血症、高度水肿和高脂血症。,三、间质性肾炎,间质性肾炎是指肾间质呈现以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浸润和结缔组织增生为特征的原发性非化脓性炎症,通常是全身性感染和全身性疾病的一部分。这种肾炎常见于牛、猪、马、羊、犬,禽类也可偶然发生。,(一)原因和发病机制 多与感染和中毒有关,如马传染性贫血、布鲁菌病、磺胺类药物中毒等。,病理变化 肾小管间质性肾炎的病理变化可随病程的进展而有不同的表现。眼观:初期(急性期),体积肿大,被膜紧张,容易剥离,表面光滑,表面和切面皮质部均散在针尖到米粒大的灰白色或灰黄色病灶。中期(亚急性期),病灶扩大或相互融合,形成豆粒大或更大的灰白色斑块,称为白斑肾。病灶具油脂样光泽,有时可深达髓质部。此时,肾脏质地稍硬,被膜增厚,不易剥离。,间质性肾炎,间质性肾炎切面,牛白斑肾,后期(慢性期),病变部结缔组织显著增生,质地变硬,实质萎缩。随着结缔组织纤维的收缩,肾脏体积缩小,表面呈现凸凹不平的颗粒状,此即称为皱缩肾。其色泽灰白,被膜增厚,剥离困难,切面皮质变薄,灰白色,有时可见含尿液的囊泡。,镜检,急性期,肾间质有淋巴细胞、浆细胞、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显著浸润或灶状聚集,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结缔组织增生。病灶周围肾组织充血、出血。肾小球和肾小管无明显变化。亚急性期,肾小球和肾小管因受多量炎性细胞和结缔组织纤维压迫而发生萎缩。肾小管上皮细胞发生颗粒变性或脂肪变性。,慢性期,肾小球的压迫性萎缩更为显著,进而发展为透明变性和纤维化。肾小管管腔狭窄,上皮细胞呈扁平状。部分肾小管腔堵塞,以致逐渐消失。由于排尿困难,可见少数肾小管扩张呈大小不等的囊泡状。而未受损的肾小球则呈代偿性肥大。,慢性期间质性肾炎,三、化脓性肾炎(一)病因和发病机理 主要是化脓菌感染,如葡萄球菌、链球菌等。化脓菌可通过两种途径引起化脓性肾炎 1 血源性感染(下行)2 尿源性感染(上行),眼观,血源性感染时肾脏肿大,被膜易剥离,表面散布粟粒至黄豆大稍隆起的黄色或黄白色圆形化脓灶,其周边常有红色充血带环绕(炎症反应带)。病灶多呈弥漫性分布,也可局限于肾脏的某一区域。如多个病灶相互融合,则形成较大的脓肿。尿源性感染时,肾盂有粘稠的脓性物质,黏膜潮红,坏死,肾切面见髓质内有黄色条纹,并向皮质延伸,条纹融合处常有脓肿形成。,双侧肾脏表面见大量微小脓肿,它们是细菌感染后血行播散造成的。微小脓肿中心是黄色,外周明显充血。,急性肾盂肾炎,肾盂肾炎,肾盂肾炎切面,肾盂肾炎切面兔,镜检,特征是肾组织化脓性改变或脓肿形成。上行性感染引起的化脓性肾炎(肾盂肾炎)首先累及肾盂,镜检可见肾盂黏膜血管扩张充血,组织水肿,有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其中混有淋巴细胞和炎性渗出物,并可见细菌团块,以后病变向肾脏表面扩展。早期病变局限于肾间质,以后可累及肾小管,受累肾小管管腔内出现大量中性粒细胞,可形成白细胞管型。肾小球较少受累。,急性肾盂肾炎,急性肾盂肾炎的肾小管和肾间质中有中性粒细胞,肾小管中充满大量中性粒细胞,化脓灶周围血管扩张充血,慢性肾盂肾炎,肾实质萎缩消失,结缔组织增生,血源性感染引起的化脓性肾炎,常先累及肾皮质,尤其是肾小球和肾小球周围的间质。以后病灶逐渐扩大,破坏临近组织,并向肾盂蔓延。急性经过后,中性粒细胞被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即将细胞取代,病变组织内纤维结缔组织明显增生,逐渐形成疤痕或脓肿周围形成包囊。,第二节 肾病,肾病主要是指肾小管发生变性和坏死而无炎症变化的疾病。引起肾病的主要原因是内源和外源性毒物中毒。常见的有铅肾病、高钙血症性肾病、淀粉样变性肾病和尿酸盐肾病。,第三节 尿毒症,尿毒症(uremia)是指急性或慢性肾功能不全发展到严重阶段时,由于代谢产物蓄积和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以致内分泌功能失调而引起机体出现的一系列自体中毒症状。,第三节 膀胱炎与尿石病,一、膀胱炎 膀胱炎是指膀胱黏膜的炎症。炎症过程可波及黏膜层,甚至整个膀胱壁。本病多见于牛。病因主要是细胞感染,尿液潴留所致。主要有尿源性感染、肾源性感染和血源性感染。,二、尿石病 尿石病是指在泌尿道内出现尿结石。尿石是肉眼可见的沉淀的尿酸盐、尿蛋白和含蛋白质碎屑的集合物。大多数尿结石又成层的结构,为坚硬的球形或卵圆形题,少数是泥沙状沉积物。,第四节 囊肿肾与肾胚细胞瘤,一、囊肿肾 囊肿肾是指肾脏中形成大小不等的含有液体的囊腔。肾的囊肿,在家畜中很常见,猪最多,牛和兔次之。,囊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