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 绪论及第一章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和损伤.ppt
1,病 理 学,2,绪 论,病理学的概念:病理学(pathology)是研究疾病的病因(etiology)、发病机理(pathogenesis)、病理变化(pathological change)结局和转归医学基础学科。病理变化或病变:患病机体局部组织器官和全身的形态、机能和代谢的改变学习目的:认识和掌握疾病本质和发生发展规律,为防治疾病,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重要性:诊断疾病并为治疗提供依据的重要方法(有人称:诊断的金标准)-也属于临床医学,3,一、病理学的内容和任务:,1、内容和任务:总论(general pathology)-普通病理学:研究各种不同疾病之间的共同规律(共性)如炎症。各论(systemic Pathology)-系统病理学:研究每种疾病的特殊规律(个性)。即 研究各种疾病各有的病因、发病机理、好发部位、病理变化以及临床表现,结局等。如病毒性肝炎。,4,2、学习方法: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总论与各论联系起来(共性与个性的关系)病理与临床联系起来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的动态和发展的规律来认识疾病,5,病理学:侧重形态学研究疾病 人体病理学(human pathology):通过尸解,活检 对疾病作出最后诊断。又称外科病理 学(surgical path.)和细胞学(cytology)。实验病理学(experimental pathology):病理生理学:侧重机能和代谢上研究疾病,二、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6,学习病理学必须以其它医学基础学科的知识作为基础。(例如解剖学、组织学、生物、生理、生化、微生物、免疫学等)病理学(桥梁课)为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的学习打下坚实的重要的理论基础,病理学在医学中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和连接纽带。即是理论性很强的科学,又是实践性很强的科学(病理研究和病理诊断上),7,在医疗工作中:活检-诊断疾病的最可靠方法 细胞学-发现早期肿瘤 尸解-对诊断和死因最权威的终极回答 分子病理学(新兴的分支科学):在蛋白质和核酸水平,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疾病 发生发展过程的科学。病理学在医学教育、临床医学和科学研究上扮演重要角色,William Osler称“病理学为医学之本”。,8,病理学属形态学科,即侧重研究疾病的形态学改变,因此对各种疾病材料的观察,是研究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一)人体病理学的诊断和研究方法1、尸体剖检(autopsy、尸检):是对死者的遗体进行病理解剖、可直接观察疾病的病理改变,从而明确对疾病的诊断。查明死亡原因;及时发现和确诊某些传染病、地方病、流行病和新发生的疾病;而且通过尸检积累的病理资料,对深入认识疾病和发现新的疾病起着重要的作用;收集各种病理教学标本。,三、病理学的研究方法:,9,2、活体组织查检(biopsy、活检):用局部切除、钳取、穿刺针吸以及搔刮、摘除等手术方法,采取患者活体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准确对疾病作出病理诊断,对临床治疗和预后的判定起着重要的作用。组织新鲜,及时准确作病理诊断;手术中快速冰冻诊断;治疗过程中,定期了解病变发展情况;有利于进行各种组织化学、细胞化学及超微结构,组织培 养,分子病理学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区分良、恶性肿瘤意义重大。,10,3、细胞学(cytology)检查:病变部位直接采集、自然分泌物、体液、排泄物、内窥镜及细针穿刺细胞(fine needle aspiration,FNA).(二)实验病理学研究方法1、动物实验(animal experiment):是研究疾病的一种重要方法,即在各种实验动物身上复制某些人类疾病的模型,针对性地研究某种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病理变化,临床表现以及药物或其他因素对疾病的疗效和影响等,动态的发展的观察其病理变化及疾病经过与临床表现,验证疗效,探索疗效的机理等。,11,2、组织与细胞培养(tissue and cell culture):将某种组织或单细胞用适宜的培养基在体外加以培养,以观察细胞、组织病变的发生发展,如肿瘤的生长、细胞的癌变,病毒的复制,染色体的变异等等。四、病理学的观察方法和新技术的应用:基本的观察方法和新技术,12,1、大体观察(肉眼观察)活检标本 手术标本 观察其病变组织器官:形状大小颜 尸检标本 色质地数目重量的改变表面及切 面形态等 2、组织学观察(光镜)对病变组织结构、细胞的变化 观察,诊断疾病,病理诊断的最基本方法。3、细胞学观察(光镜)对脱落、取材、搜集的病变细胞,制成细胞学涂片,进行观察,了解其病变特征。,13,4、超微结构观察(电镜)亚细胞或大分子水平了解细胞的病变,是迄今最细致的形态学观察方法,常用透射、扫描电镜进行观察。5、组织化学和细胞化学观察:通过运用具有某种特异性的,能反映组织和细胞成分化学特性的组织化学和细胞化学方法,可以了解组织、细胞内各种蛋白质、酶类、核酸、糖原等化学成分的状况,从而加深对形态学改变的认识。,14,现代运用 方法,了解组织细胞的免疫性状。6、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快速定量细胞内DNA-测定肿瘤细胞DNA倍体类型 S+G2/M期的细胞占所有细胞的比例(生长分数)反映肿瘤的恶性程度和生物学行为。,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细胞化学,15,7、图象分析技术(image analysis):弥补了病理形态学所缺乏的客观定量标准和方法。用于肿瘤细胞核周径、周长、面积、体积、形态因子等8、分子生物学技术:重组DNA、核酸分子杂交、原位杂交(ISH)、聚合酶链反应(PCR)、DNA测序等,16,五、病理学的发展 公之前约460-370年古希腊名医,Hippocrates,认为外界因素促使体内(血液、粘液、黄胆汁、黑胆汁)四液的配合失调而发病。18世纪意大利著名临床医学家Morgagni(16821771)通过尸检发现疾病与器官的关系。创立了器官病理学(organ pathology),17,19世纪中叶,德国病理学家Vinhow(18211902)在显微镜下对疾病病变组织、细胞进行深入观察。首创了细胞病理学(cellular pathology)近代随着科学的发展、电镜的问世、分子生物学的进展对亚细胞、分子水平的研究,建立起:超微病理学,分子病理学 免疫病理学,遗传病理学等,18,内外环境 各种不同 机体自身反应和应答反应 抵御损害刺激因子 适应反应 刺激因子种类、性质、强度 不能适应 作用时间超过一定界限,第一章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调节机制,细胞和组织损伤、死亡,19,20,本章的目的:阐述细胞和组织对刺激因子的适应过程、损伤的发生发展及其形态与功能的病理改变、原因和发病机理。作为认识和理解疾病的基础。,21,对组织和细胞的损伤的认识要注意以下问题:1、正常组织细胞发生适应性改变、受损及至死亡为逐渐 过渡无截然界限。2、可复性改变(某种程度适应和损伤在病因去除 后可恢 复)与不可复性改变(坏死)也无明显的界线。3、在刺激因子(损伤因子)过强时正常组织细胞可直接 出现坏死。刺激因子作用 4、正常组织、细胞 出现损伤改变 一定的时间(潜伏期),22,5、对组织和细胞损伤的认识与所用观察方法的灵敏度,分辨能力有关。例如:肝缺血时 5 分钟时,在生化方面:出现氧化磷化过程 明显降低。15分钟时:电镜下:亚细胞结构(内质 网、线粒体,细胞膜)的改变。30分钟:以内是可复性,而后出现坏死。2h后:光镜下 检见肯定的细胞损伤 肉眼 查见还需要更长时间,23,第一节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adaptation),概念:细胞和由其构成的组织、器官对于内、外环境中各种有害因子的刺激作用而产生的非损伤性应答反应。适应是正常细胞与损伤细胞之间的一种状态。形态表现:萎缩、肥大、增生和化生。机制:细胞特殊受体功能向上或向下调节;靶细胞合成新蛋白质或蛋白质增多或蛋白质转化;,24,一、萎缩 atrophy1、概念:已发育正常的实质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缩小称为萎缩。表现实质细胞的体积缩小或细胞数目减少。常伴有间质的增生称假性肥大(萎缩的胸腺、肌肉)2、病理变化:肉眼:器官体积变小,质地坚韧,边缘变锐,色泽加深,镜下:细胞体积变小,细胞器减少。细胞内的细胞器解体 自噬泡 溶酶体性的残留体增多。如:心肌萎缩时,细胞内脂褐素增多,呈棕黄色颗粒状,常位于核的两端。,25,26,27,28,3、类型:根据发生原因可分为两大类(1)生理性萎缩:是指许多结构,组织和器官当机体发育到一定阶段时乃逐渐萎缩,又称为退化。(2)病理性萎缩:是指病理状态下的萎缩,其原因不一,营养不良性萎缩 A、全身性萎缩:长期营养不良、饥饿性萎缩(营养不良性)、消化道梗阻 全身消耗性疾病 全身性萎缩 恶性肿瘤患者 恶病质,29,30,B、局部性萎缩:常是由局部因素引起,如动脉硬化肾、脑萎缩 压迫性萎缩:长期压迫 肾盂积水 废(失)用性萎缩:长期不活动肢体、器官萎缩 去神经性萎缩:小儿麻痹症 下肢萎缩 内分泌性萎缩:内分泌功能低下靶器官萎缩 如:垂体肿瘤或垂体功能低下时引起甲状腺、肾上腺、性腺等器官萎缩。细胞老化和细胞凋亡也是为所常见原因。4、结局:可复性的,若病变继续发展萎缩的细胞可消失。,31,32,33,二、肥大 hypertrophy1、概念:细胞、组织和器官的体积增大称肥大(常伴有增生)2、病理变化:细胞体积增大(光镜);电镜:线粒体总体织增大 细胞合成功能升高,粗面内质网及游 离核蛋体增多。光面内质网增多 酶合成增加。横纹肌在负荷加重时,除上述变化外其肌丝也增多。核体积增大:核DNA含量增多,可出现多倍体,核形不规则。,34,3、类型:生理性肥大:运动员的肌肉、妊娠子宫、哺乳期乳腺(内分泌性肥大)病理性肥大:是由相应器官或组织功能负荷加重引起。如:高血压时左心负荷加重 代偿性肥大 一侧肾切除 另一侧肾代偿性肥大4、原因:细胞DNA含量和细胞器数量增多,结构蛋白质 合成活跃,功能增强所致。,35,36,37,三、增生 hyperplasia1、概念:由于实质细胞数量增多而造成的组织、器官的体积增大(常伴有细胞肥大)。2、类型:生理性增生:妊娠子宫、青春期乳腺(1)代偿性增生(compensatory hyperplasia):(2)激素性增生(hormonal hyperplasia):病理性增生:雌激素子宫内膜和乳腺增生 低血钙甲状旁腺增生;缺碘甲状腺增生3、原因:细胞有丝分裂活跃所致,也与细胞凋亡受到抑 制有关,通常受到增殖基因、凋亡基因、激素 和各种肽类生长因子的精细调控。,38,39,四、化生 metaplasia1、概念: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所取代的过程。这种转化是由具有分裂能力的幼稚未分化细胞或干细胞横向分化(transdifferentiation)的结果。而已分化的细胞不能直接变为另一种细胞。可能与干细胞调控分化的基因重新编程有关 属于细胞的转型性分化:发生于同源性细胞 上皮 上皮2、类型:间叶 间叶鳞状上皮化生(鳞化):、气管、支气管粘膜上皮 鳞状上皮化生癌变、慢性胆囊炎时粘膜柱状上皮鳞状上皮化生、慢性宫颈炎时粘膜柱状上皮鳞状上皮化生,40,肠上皮化生:常见于胃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糜烂 小肠、大肠 粘膜上皮分化肠化。这种变化常是肠型胃癌发生的基础。结缔组织和支持组织化生:是一种间叶组织分化为另一种间叶组织,是由原始间叶细胞向着多方向的间叶组织分化的结果。如:骑士的缝匠肌 骨化性肌炎,化生形成骨组织。,41,42,概念:组织和细胞遭到不能耐受的有害因子刺激后,可引起细胞及其间质的物质代谢、组织化学、超微结构乃至光镜和肉眼可见的异常变化。轻者在病因消除后可恢复,重者则可引起细胞和组织死亡(既坏死)。一、原因和发生机制 原因:缺氧 重要基本环节 内分泌因素 化学物质和药物 免疫反应 物理因素 遗传变异 生物因素 衰老 营养失衡 社会心理精神因素 和医源性因素,第二节 细胞和组织的损伤,43,发生机制:略细胞膜的破坏:活性氧类物质的损伤作用:细胞浆内高游离钙的损伤作用:缺氧的损伤作用:化学性损伤:遗传变异:,44,局部缺血,细胞缺氧,线粒体:氧化磷酸化,细 胞 内 ATP,膜钠-钾泵(Na/K-ATP酶),核糖体脱落,酵解,膜钙泵(Ca/Mg-ATP)胞浆内:钙结合蛋白,胞浆内钠、水,蛋白质合成,糖原,细胞水肿内质网、线粒体肿胀,微绒毛破坏,胞膜发泡,髓鞘样结构,胞浆内脂质储积(脂肪变),细胞内PH,核染色质凝集,胞浆内游离钙,磷脂酶、蛋白酶ATP酶、内切酶活化,胞浆内:溶酶体酶释放/活化,细胞膜损伤细胞骨架损坏,氧自由基 膜磷脂 脂质崩解 细胞骨架破坏,胞浆嗜碱性;核:固缩、破裂、溶解;细胞自溶坏死,变性,可逆性,坏死,不可逆性,45,二、损伤的形式和形态学变化损伤的形式:细胞适应可逆损伤不可逆损伤;损伤的过程:生化代谢变化 组织化学和超微结构变化 光镜和肉眼可见的形态变化。(一)可逆性损伤(revereible injury):又称变性(degenration)概念:是指细胞内或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数量显著增多称变性。可引起形态的改变和功能的变化(降下)。,46,1、细胞水肿(cellular swelling)概念:是指各种致病因素使细胞内水分异常增多,形成细胞水肿。严重时,称为细胞的水变性(hydropic degemration)原因与机理:原因:常是由于缺氧、缺血、电离辐射、冷热、微生物毒素等刺激因素(致病因子)的作用。机理:A.线粒体受损ATP不足 细胞膜上的钠-钾泵受损 电解质 主动运输功能发生障碍 钠、水积聚B.细胞膜直接受损 通透性细胞内钠水增多 细胞水肿,47,病理变化:好发于心、肝、肾等光镜下:细胞体积增大,见胞浆内均匀的红染的细颗染色变淡(称为胞浆疏松化)整个细胞膨大如气球状(称为气球样变)。电镜下:线粒体肿胀,嵴变短、变少,消失;内质网广 泛解体,离断及空泡变。肉眼:“大、混、淡”故有混浊肿胀之称。结局:细胞水肿轻度或中度当病因去除可恢复;进一步发展可引起脂肪变性、渐进性坏死、溶解坏死,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