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信息资源管理基础.docx
第一章信息资源管理基础第01讲开课前言、信息革命与信息化课程代码:02378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主编:武刚出版年份:2010年考试题型:单选题、多选题、名词解释、简答题、综合分析题等。题型仅供参考,具体以考试为准。全书框架1信息资源管理MSi5 .信息资源管理的保准与法Jft-L_r-2.信息化砌与联6 .信息责源安金管理信且资源管理3.值患系统费源管0!7 .企业与矶信息费源管理4.信息资源内容口第1章信息资源管理基础知识结构13信空资:Im段述1.1倍命与信鼻化信息资源管理喊t、712便患学习目标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同学们:了解信息技术、信息革命与信息化的内涵。理解信息的概念以及信息的性质、分类和测度了解狭义信息资源和广义信息资源的概念掌握狭义和广义信息资源管理的内涵和过程。了解信息资源管理产生与发展过程。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识记:(D信息技术及其应用和发展的趋势:信息革命的特点和影响。(2)不同角度下的信息化内涵。(3)信息的功能、过程与测度方法.(4)信息资源管理产生与发展历程。领会:(1)信息的概念及其发展。(2)信息的性质与分类。(3)资源及其经济属性:狭义和广义信息资源的概念;信息资源的特性与分类。(4)信息资源管理的内涵及其多角度认识。应用:利用信息资源管理的观点,系统地考察一般社会组织(如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的信息化内涵和过程。1.1 导言:信息革命与信息化人们习惯上把一些重大科学技术的发展称为科学技术革命(如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等),而把因为科学技术革命导致人类社会的全面突变或革命性变化称作“化”,如农业化、工业化、信息化等,而对应的社会形态被称作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等。人类文明发展是农业化、工业化和信息化丕断融合的过程(如图1-1)。纪叶 中信息化 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18世纪中叶以前>信息和知识的生产货物和服务的商业性生产玉官捕信我培植物备养丽原始杜会 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杜会>>图L1人类文明发展的足迹(源自周宏仁,2008,倍息化论P.283)1.1.1 信息技术与信息革命信息技术(InformationTechnology,简称IT):是应用信息科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信息产生、传递、处理的技术,具体包括有关信息的产生、收集、交换、存储、传输、显示、识别、提取、控制、加工和利用等方面的技术。现代信息技术主要包括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传感技术和控制技术.微电子技术是它们的基础。微电子技术是指在几平方考米的半导体材料上,用微米及亚微米刻蚀加工技术,制作由成千上万的晶体管构成的微缩单元电路,并应用这些电路装配成各种微电子设备的技术。.通俗地讲,微电了技术就是门使电子器件或电子设备微型化的技术。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通信、传感和控制等技术)己逐步渗透到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的各个领域,呈现出如下特点或趋势:数字化:各种文字、图形、图像、声音的信息被二进制编码小型化:各种智能或移动终端的微处理器芯片化网络化:网络是国家信息基础设施,从局域网到广域网,从有线网到无线网,从传感器网到物联网智能化:指纹识别、人脸识别、数控加工、机器人再到智能交通管理等应用系统化:分散的信息产品集成,消除信息孤岛,"公交一卡通"信息技术的水平、规模和应用程度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人们把这种因信息技术发展而导致的社会变革称为值量堇鱼。(选择题)信息革命具有技术科学化、群体化、智能化、高新性等特征。第一,与依赖经验完成纺织机械革新不同,在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传感技术和控制技术等信息技术发明和发展过程中,科学理论与实验始终起着主导作用。第二,随着人们改造自然和生产实践活动的愈加深化,所面临的问题就愈带有综合性,涉及范围广、难度大,绝非单一技术所能胜任,必须依赖多学科、多技术所形成的技术群解决。第三,信息革命更强调智能化。第四,信息技术具有高技术的特征。据说"高技术"一词来源于美国,一般认为:高技术是指那些对国家军事、经济有直大影响,具有较大社会意义,能形成产业的新技术或尖端技术.它具有如下“高”特征:一是高驱动:经济发展的驱动力二是高增值: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增加三是高智力:知识密集、技术密集四是高战略:关系组织、区域、行业、国家的社会经济地位五是高风险:开创性的构思、设计和实施具有风险六是高时效:技术发展变化快,时间效益突出1.1 .2信息化1963年,日本学者梅棹忠夫在论信息产业中,首次提出了"信息化"的概念。西方世界普遍使用"信息化"的概念主要是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的。信息化全球范围发展源于个人计算机(PC)的发明和迅速普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不同角度下信息化不同的理解和表述:信息化是指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中逐步应用的过程。信息化是继农业化、工业化之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个历史阶段,其结果是导致人类进入信息社会.信息化是政府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战略;国家信息化包含领域信息化、区域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和家庭与个人信息化等多个层面。信息化是各级社会组织为顺应社会发展潮流而从里的应用信息技术提高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效率的活动。木教材信息化特指一个具体组织实体(政府部门、事业单位或企业)应用信息技术提高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效率的过程与活动.信息化是-个高度概括、内涵丰富的概念,它揭示了由信息革命所引起的社会经济全面变革的过程、活动和结果。首先,在信息化的进程中,信息化与工业化、农业化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社会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其次,随着社会信息化的深入,社会经济形态和就业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传统的工业经济形态逐步被新的信息经济(或知识经济)形态所改变。最后,信息化对社会组织和个人行为方式也产生了重大影响。信息化有着与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明显不同的特点:非物质性:超时空性;可扩展性。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一门新兴的综合性的边缘交叉学科一一信息资源管理应运而生,它以管理科学、信息科学与技术、数学等为基础,研究和探索人类信息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般科学方法,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第02讲信息1.2 信息1. 2.1信息的概念及其发展最早把信息作为科学对象来研究的是通信科技工作者。作为信息传输的服务者,他们只考虑选择通信符号的方式。1928年,LHartley(哈特莱)的"信息传输”论文,把信息理解为选择通信符号的方式;1948年,信息论奠基人Shannon(香农)"通信的数学理论”提出信息是减少不确定性的东西。控制论奠基人NZiener(维纳)认为"信息是我们在适应外部世界、控制外部世界的过程中同外部世界交换的内容的名称"。我国著名的信息学家钟义信指出:第一,Shannon等人的信息概念基于"在收端复制发端的波形”的思想,是通信意义上的形式化的概念;第二,只考虑了随机型不确定性,不能解释其他类型不确定性的相关问题;第三,只从功能上进行了表述,没有回答“信息是什么”的问题。钟义信在值息科敦g理K提出了,全信息。理论L。钟义信把信息分为两个层次:无约束的本体论层次和引入认识主体的认识论层次。丛圭住竣上二信息被定义为:事物运动的状态和状态变化方式的自我表述或自我显示。从认识论上,信息被定义为:主体所感知或表述的关于事物的运动状态及其变化方式,包括状态及其变化方式的形式、含义和效用。借用语言学被分为语法学、语义学、语用学,可以把认识论层次的信息分为三个层次:仅考虑外在形式的"语法信息",考虑内在含义的"语义信息",考虑效用价值的"语用信息"。语法信息、语义信息、语用信息三者综合在一起构成了认识论层次的全部信息,即全信息。在全信息的基础上,引入认识主体与事物客体之间的关系,得出:“实在信息”、"先验信息”、“实得信息”.对事物状态及其变化方式的不确定性做分析,语法信息可分为:"随机(统计)信息"、"模糊信息”、"偶发信息"。(选择题1.2. 2信息的性质与分类信息与物质、能量的关系信息来源于物质,又源于精神世界。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与状态变化方式”,但"事物运动的状态与状态变化方式”并不是物质本身,信息不等于物质.精神领域的事物运动(思维过程)当然可以成为信息的一个来源.信息与能量息息相关,获取、传输、处理信息总需要一定的能量来支持,而控制和利用能量总需要由信息来引导。信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换为物质、能量、时间或其他。"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生产力”表达的就是这种转换关系。信息的性质(1)信息是普遍的和无限的(2)信息依附于媒体且可以独立于源事物媒体依附性是指信息产生于物质且必须依附于媒体。(3)信息可以共享共享性是信息不同于一般物质的本质特性。(4)信息可以变换可变换性是指信息可以被转换成其他的形式存储在媒体中。(5)信息可以传递但不增值时间上的传递称为存储或转储,空间上的传递称为通信。(6)信息是动态且有时效的(7)信息是具体而可以被感知和处理的信息的分类(选择题)(1)按存储信息介质划分:书写介质、磁介质、电介质、光介质、声介质、实体介质(2)按信息表现形式划分:文字信息、图像信息、声音信息、气味信息、形态信息在计算机世界中,多种形式的信息都存储在电磁介质中,并以一定的技术规范表现出来的信息被称为多媒体信息。(3)按信息记录方式划分:实物型、记录型、智力型实物型信息指由实物本身产生、存储和传递的信息,它们通常瞬间表现或直接记录在实物中,是一些原始信息即主体直接感知的信息。例如,刘翔跨栏比赛现场。记录型信息指利用专门介质存储的各类信息,它们通常是一些经过信息处理并转储于记录介质上的间接信息.例如,刘翔跨栏比赛的电视转播。智力型信息表现为人脑存储未编码的知识信息.,包括人们掌握的诀窍、技能和经验等,又称隐形知识,它通常由人携带,难以记录和保存,甚至无法言传。(4)技信息源顺序或信息效用层次划分:原始信息、再生信息廛箍值鱼是由源事物发出且没有被处理的最初级的直接信息。但其中一类原始信息被称为零次信息,专指人利用其感觉直接感知或交流获得的信息,它们具有直接性、及时性、新鲜性、随机性、非存储检索等特征,广泛存在于科技和经济活动中,如科学试验、医学诊断、市场调查等。再生信息即经过加工处理并存储于记录介质上的间接信息,如文献信息、音像信息、情报等记录型信息第二类认识论意义的信息是较高层次的再生信息,主要解决人类的决策问题。甘仞初把信息按影响(效用)不同,分为迹象、事实、知识和智能(智慧)四个层次。指出人们收集和利用信息,是为了规划或调整自己的行为,以便更好达到预定目标(钟义信把它定义为"信息施效")。(5)按信息生成的范围划分:宇宙空间、自然界、人类社会(6)按应用领域划分:政府、企业、工业、农业、军事、商业相关概念(1)消息与信息:消息是信息的俗语,消息只有定性描述,信息有定量计算(2)情报与信息:情报属于认识论层次信息,情报是对主体有特殊意义的信息(3)数据与信息.:数据是信息的某种表达形式,不等同于信息,信息是“加工后"的数据(4)经验、知识、智能与信息:信息经过加工提炼成知识,知识被目的激活成为智能。智能是信息最高层次。1 .2.3信息的测度1基于数据量的信息测度常用的信息测度方方是按反映信息内内容的数据所占计算机存储装置空间大小来衡量信息息的大小。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的字母数字编码标准是ASCIl(AmericanStandardCodeforInformcitionInterchange.美国信息交换标准码)。lB=8bits1KB=1O24B=21OB1O3B1MB=1O24KB=22OB¾1O6B1GB=1O24MB=23OB1O9BITB二1024GB二240B七1012B1PB=1O24TB=250B1015BIEB=IO24PB=260B*1018B2 .基于Shannon燃的信息量测度该方法主要用于随机型语法信息量计算。设事物(信息源)存在的状态为XpX2.Yrj,它们的出现概率为P.P,,Pn,满足下列条件:0#p,1J=1,2,"目ap=1Shannon埔公式:"(Pr办,P)=吗P,<W其中HSl,p*,pw)就是信息源发出消息的信息量。因为-Iogp,是状态i出现时的信息量,所以H(A,p2,“:p.)实际上为各状态信息的平均信息量(数学期望)。当状态出现的概率相等,即Pr=In(i=l,2,.n)时就是HartIey公式。例题:计算发送一个英文字母所含信息量因为英文字母出现的频率(概率)是不一样的,所以根据专家统计,我们得到每个字母出现的概率Pi(i=l,2,-,26)(如表卜2),把它们带入公式便可计算出发送一个英文字母所含平均信息量H(PLp2,,p26)=1,243.表1-2英文字母出现频率统计(概率)abCdfg0.08560.01390.0279003780.13040.028900199nijkmn0.05280.06270.00130,00420.03390.02490.07070PqrStU0.07970.01990.00120.06770.06070.10450.0249VWXyZ0.00920.01490+00170*01990.0008(引自卢开澄,计算机密码学(2版),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P6)I2.4信息功能与过程信息功能(1)信息是生存与发展的必要资源。(2)信息是知识、智能的源泉。信息过程信息按照一定逻辑从低向高运动便构成了"信息过程”.图1-3信息过程模型(改自钟义信信息科学原理(第3版)例子:表1-3结合交通车辆违章视频监控系统说明一般信息过程各个环节环节信息活动说明对应交通车辆违章视频监控系统处理模块本体论信息产生产生外部信息源(信息1)本体论意义信息实在的交通(汽车运动)行为信息获取主体感知、采集、识别信息2(第-类认识论意义语法信息)摄像机采集原始图像,监视监控器的交警通过图像感知、识别信息传递变换、传输、组织、存储信息3(第一类认识论意义语义信息)将图像压缩、传输、并有序地储存到处理工作站中信息加工检索、分析、比较、计算、存储知识4(第二类认识论意义语义信息)软件判别违章行为信息再生(再加工)结合目标,产生解决问题的策略5;传输、变换、加工得到策略6(第二类认识论意义语用信息)以便施用软件识别违章车牌信息施效(利用)传输、控制与显示:施用第二类认识论信息于外部世界,以解决问题(行为7)通过车牌号,检索车主信息,发布处罚单对信息的本质认知:1)信息是有用的(资源),其本质是"消除或减少不确定性”。但它是有层次的,最有效用的信息是知识和智能(或策略),它在人类生存与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2)高层次的信息(如智能)需要通过一定的信息过程完成。众多环节(如获取、加工、再生等)、多层次的信息需要人们的管理,这便是信息资源管理产生的提主厘因,第03讲信息资源管理概述1 .3信息资源管理概述信息资源管理的提出,是客观发展的需要(比如,政府陷入大量文书资料中,不能很好地组织和利用这些资料为人民服务等),但更多地反映了人们认识上的飞跃,是时代的产物。20世纪70年代,美国人霍顿(F.Horton)等提出并不断发展和宣扬了信息资源和信息资源管理的概念及思想。2 .3.1信息资源"信息资源”这个术语最早由罗尔科提出。3 .资源资源即指"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生活中一种可以用来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并且具有一定量积累的客观存在形式".经济学赋予资源三个内在属性,即需求性、稀缺性和可选择性。稀缺性是最基本的经济学特征从人类生存发展角度,资源可分为物质、能量和信息。从社会属性角度,资源可分为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从循环使用角度,资源可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4 .信息资源狭义信息资源指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经过加工处理有序化并大量积累的有用信息的集合,即霍顿所说的单数意义下的信息资源。广义信息资源包括信息及其生产者、信息技术的集合,包括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经过加工处理有序化并大量积累的有用信息的集合,为某种目的而生产有用信息的值息生产者集合加工、处理和传递有用值息的信息技术集合,即霍顿所说的复数意义下的信息资源。(选择题、名词解祥)狭义的信息资源具有信息的一般属性,所以除了非物质性、共享性、易流动性(可变换性、传递性)、时效性等,从开发和利用的角度看,信息资源还具备其他-些与物质、能量资源不同的特性:(1)不可分性:生产一个与产生多个同样的信息产品(如软件、音像制品、著作等)所付出的努力(难度、费用)几乎没有差别软件或信息系统等信息产品的使用与其应用环境密不可分,卡尔夏皮罗和哈尔瓦里安把这种不可分称为捆绑。(2)积累性或非消耗性:信息不会在使用中被消耗,可以不断积累,甚至是可再生的,即利用越多,产生新信息越多,效用发挥越充分。(3)认知相对性:同样的信息对不同的人或组织在不同的时间下可能具有不同的意义和价值。(4)不同一性: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保尔丁格提出。对于既定的信息资源而言,它必定是不同内容的信息的集合,集合中的每一信息都具有独特的性质。(5)驾驭性:信息资源具有开发和驾驭其他资源的能力,物质资源和能量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都需要依靠信息的支持。从信息开发和利用的角度看,信息资源习惯上被分为多种类型,它是识别和利用信息资源的基础。按社会组织属性的不同划分,信息资源被分为政府信息资源、企业信息资源和公共信息资源等三类。按增值状况划分,信息资源被分为基础性信息资源和增值性信息资源。按可利用范围的不同划分,信息资源可分为公有信息资源、专有信息资源和个人信息资源。1.3.2 信息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信息资源管理(IRM)定义为: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对信息及其生产者和支持工具进行规划、组织、开发、利用和控制的过程,其目的是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为社会发展服务。从管理对象看,信息资源管理对信息过程中的所有信息要素一一信息、人员、信息技术等进行管理。从管理过程内容看,信息资源管理对信息资源进行规划、组织、开发、利用和控制。从管理手段看,信息资源管理手段包括技术手段、经济手段、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四大类。从管理层次看,信息资源管理可以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从管理应用领域看,信息资源管理被分为政府信息资源管理、企业信息资源管理和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等。1.3.3 信息资源管理的产生和发展信息资源管理的形成与发展既是信息社会的必然产物,也是信息经济的崛起、信息观念的更新、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组织管理的需求等多种因素融合的结果。信息资源管理产生的背景(1) “信息爆炸"-文书记录和文献数量激增(2)三个应用学科的发展一一数据库管理、记录或文献管理和数据处理管理(3)信息资源地位提高信息资源管理发展阶段(选择题)信息资源管理学说在20世纪80年代逐步形成,它摒弃"技术应用”为主导的管理思想,强调"信息资源"为主导、技术是服务的管理理念,重点围绕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开展管理实践,并将所形成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政府信息资源管理、公共信息资源管理和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等领域。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知识管理被认为是更高层次的信息资源管理,它更重视信息资源的决策效用,更强调技术与管理的融合。美国人马钱德和克雷斯莱因的“四阶段说''比较有代表性。表1-4马钱德和克雷斯莱因的"四阶段说"阶段推动力量战略目标基本技术管理方法组织状态物的控制1900年1960年商业与政府组织的增长和多样化程序效率和物理控制纸张、打字机、电话、文件柜、制表机、微缩胶卷文书管理、记录、报告管理、通信管理、邮件管理、指令管理、指示管理、重要记录的保护、办公室设计与陈设监管和中低水平管理:分化、扩散的协作自动化技术1960年1970年数据处理、通信、办公系统的独立发展与改进技术效率与控制第2、3代计算机、复印机、独立组合式文字处理机,语音通信的改进、技术搜寻利用是操作技术管理的主导状集中数据处理部门的出现、电子通信协作者与管理者的出现,文字处理中心与独立工作站的出现,复制中心与独立单元的出现中级水平管理、认为手工信息管理不同于自动化管理,信息技术用户与提供者之间存在分歧态信息资源管理1970年1990年数据处理,通信与办公自动化系统的聚合信息技术集成管理,视信息为一种战略资源分布式数据处理(语音、数据),集成通信网络,多功能工作站、个人计算机传统资源管理技术(如规划、成本核算等)应用,信息技术水平管理,商业规划与信息资源规划的密切联系中高级水平知识管理1990年至今信息技术渗透到组织每个层次操作与管理决策制定过程信息资源的物质/技术管理与决策层、管理层、操作层的信息管理的整合专家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办公智能系统信息利用与价值与信息技术的集成,内部和外部信息处理的集成,信息规划与商业规划紧密联系管理知识资源已经成为所有管理层所接纳的管理哲学的基本部分人们的共识是:现代的信息资源管理是从20世纪70年代末,由技术为主的"数据管理”中演变而来,围绕信息及其相关要素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而进行的管理活动。现在已逐步进入了技术与管理高度融合、以知识为核心的管理阶段。经典例眶【单选题】在全信息的基础上,引入认识主体与事物客体之间的关系,可以衍生出三类信息的概念:实在信息、先验信息和()。A.统计信息8 .计算信息C.实得信息D.模糊信息正确答案jC答案解析在全信息的基础上,引入认识主体与事物客体之间的关系,可以衍生出另外三类信息的概念:实在信息、先验信息和实得信息。参见教材P23。【单选题】信息革命的特征为:技术科学化、群体化、智能化和()。A.高新性9 .数据化C.互联性D.多样化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信息革命具有技术科学化、群体化、智能化、高新性等特征。参见教材PI7。【单选题】在计算机世界中,多种形式的信息都存储在电磁介质中,并以一定的技术规范表现出来。这样的信息被称为()。A.高附加值信息B.数据C.多媒体信息D.文字信息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在计算机世界中,多种形式的信息都存储在电磁介质中,并以一定的技术规范表现出来的信息被称为多媒体信息。参见教材P26。【单选题】生产一个与生产多个同样的信息产品(如计算机软件等)所付出的努力(即难度和费用)儿乎没有差别。这说明信息资源具备()。A.可复用性B.非物质性C.零和性D.不可分性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信息产品生产过程中所体现的不可分性指,生产一个与产生多个同样的信息产品(如软件、音像制品、著作等)所付出的努力(难度、费用)几乎没有差别。参见教材P34。【单选题】知识管理是更高层次的信息资源管理,其尤为强调()。A.技术应用B.信息资源利用C.标准化管理D.技术与管理融合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知识管理被认为是更高层次的信息资源管理,它更重视信息资源的决策效用,更强调技术与管理的融合参见教材P39。【单选题】按照马钱德(D.Marchand)和克雷斯莱因(J.C.Kresslein)的"四阶段说”,信息资源管理阶段处于()。A. 1900年T960年B. 1960年-1970年中期C. 1970年-1990年D. 1990年以后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马钱德和克雷斯莱因认为19世纪末是信息资源管理的生成时期,信息资源管理经历了物的控制(手工操作)阶段(1900年-I960年)、自动化技术(计算机应用)阶段、(I960年T970年中期)、信息资源管理(信息技术集成)阶段(1970年T990年)、知识管理(技术与管理融合决策)阶段(1990年以后)。参见教材P39。【多选题】下述关于信息资源管理的表述中,正确的有()。A.信息资源管理强调“技术应用"为主导的管理思想B.信息资源管理强调“信息资源"为主导、技术是服务的管理理念C.知识管理是更高层次的信息资源管理D.信息资源管理的形成和发展是信息社会的必然产物E.二十世纪初是信息资源管理的生成时期正确答案BCD答案解析信息资源管理的形成与发展既是信息社会的必然产物,也是信息经济的崛起、信息观念的更新、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组织管理的需求等多种因素融合的结果:信息资源管理学说在20世纪80年代逐步形成,它摒弃"技术应用"为主导的管理思想,强调"信息资源"为主导、技术是服务的管理理念;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知识管理被认为是更高层次的信息资源管理,它更重视信息资源的决策效用。参见教材P37、39.【名词解释】狭义的信息资源正确答案狭义信息资源指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经过加工处理有序化并大量积累的有用信息的集合,即霍顿所说的单数意义下的信息资源。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34。本章小结本章重点阐述了信息、信息资源、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概念,信息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及其产生与发展。首先,介绍了信息技术及其发展与应用特点和趋势,说明信息革命及其特征和影响。说明了信息化产生的原因和基本理解。社会信息化分国家、地区、领域、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多个层次。其次,从信息科学的角度全面阐述了信息的概念、性质和分类;介绍了Shannon信息量测度方法;结合案例说明了一般信息过程。最后,在介绍资源、信息资源及其性质的基础上,阐述信息资源管理的内涵及其研究的主要内容:概述了信息资源管理的产生与发展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