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第一节悬浊液乳浊液溶液.docx

    • 资源ID:847084       资源大小:123.50KB        全文页数:2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第一节悬浊液乳浊液溶液.docx

    第一节悬浊液乳浊液溶液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 .溶质、溶剂的基本概念。2 .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3 .悬浊液、乳浊液、溶液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的一般应用。(二)能力训练点1 .通过课堂上演示实验的对比,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分析实验的能力。2 .通过悬浊液、乳浊液、溶液概念的归纳总结过程,培养学生利用比较的方法去认识事物的能力。(三)德育渗透点1 .通过对溶液形成过程的讲解,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2 .通过了解悬浊液、乳浊液、溶液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教育,激发学生联系实际的探索精神。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 .重点(D培养学生利用比较的方法去认识事物的能力。(2)建立溶液的概念,并理解溶液、溶质、溶剂三者之间的关系。2 .难点(D了解悬浊液、乳浊液、溶液的形成过程,并以此为基础从微观上区别它(2)培养学生对于实验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3 .疑点透明是不是溶液的宏观特征。4 .解决办法(1)通过学生对于实验结果的比较、分析可以归纳总结出溶液的概念,而且有利于发展学生对于实验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2)利用挂图(或模型),通过对溶液形成过程的分析,可以使学生从微观上认识溶液,从而可以使学生从本质上区别悬浊液、乳浊液和溶液三、课时安排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具准备投影仪、挂图。实验用品:泥土,植物油,蔗糖,食盐水,试管,洗瓶。五、学生活动设计1 .老师演示实验7-1,学生观察实验并填表,根据所观察的实验现象,讨论、归纳出悬浊液、乳浊液及溶液的相同点与不同点。目的:通过演示实验的对比总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分析实验能力。2 .通过老师对溶液形成过程的讲解,学生对溶液的概念有了深入的了解后:(1)老师列表,让学生填写,在填表中更进一步理解这三个概念。(2)学生自己总结,如何区分悬浊液、乳浊液和溶液?目的:通过悬浊液、乳浊液和溶液的比较,培养学生利用比较的方法去认识事物的能力。3 .让学生阅读悬浊液、乳浊液和溶液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的用途,并用最简单的语言叙述(举例说明)。目的:使学生了解悬浊液、乳浊液及溶液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也使学生更加了解周围事物,更加热爱生活。4 .学生分步做一些练习.目的: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六、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1-知识目标(D了解溶质、溶剂的基本概念。(2)理解悬浊液、乳浊液及溶液的概念,并以概念为基础可以从宏观现象上区别悬浊液、乳浊液和溶液。(3)了解悬浊液、乳浊液和溶液的形成过程,并以此为依据从微观上区别它们(4)了解悬浊液、乳浊液及溶液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的一般应用。2.能力目标(1)通过课堂上演示实验的对比,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分析实验的能力。(2)通过对悬浊液、乳浊液和溶液概念的归纳总结,培养学生利用比较的方法去认识事物的能力。3.德育目标(D通过对溶液形成过程的讲解,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2)通过了解悬浊液、乳浊液、溶液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教育,激发学生联系实际的探索精神。(二)整体感知本节从内容上看,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通过对悬浊液、乳浊液、溶液的形成过程的比较,建立溶液的概念,进而认识溶质、溶剂及它们的相对性;第二部分:主要是悬浊液、乳浊液和溶液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应用。(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本章重点研究有关溶液的知识,那我们就应该了解溶液的概念。在此之前,首先必须搞清楚一个易于和溶液混淆的概念一一浊液。1 .悬浊液、乳浊液教师活动演示实验71:把泥土、植物油分别加入少量水中,振荡、静置。学生活动1观察实验并填表(投影刚加入时振荡静置泥土+水植物油+水学生活动讨论(分组,每组选一名代表总结):(1)实验现象有何异同?(2)悬浊液、乳浊液该如何定义?教师活动启发引导学生总结。结论I(1)刚加入和静置后,液体均上下分层。振荡后液体均浑浊,但浑浊原因不同。悬浊液浑浊是由于固体小颗粒引起的,而乳浊液变浑浊是由于液体小液滴引起的。目的:培养学生分析实验的能力。(2)悬浊液: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目的: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教师活动提问:试根据概念比较悬浊液、乳浊液有何异同?目的:可以使学生通过对概念的理解,更清楚地认识悬浊液、乳浊液结论相同点:静置后均可上下分层。小颗粒、小液滴均是分子集合体。不同点:悬浊液:固体小颗粒悬浮。乳浊液:小液滴分散。练习巩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投影)区分以下液体哪些是悬浊液,哪些是乳浊液?花生油+水Co2通人澄清石灰水中六六六粉剂+水牛奶+水豆浆教师活动设问:根据日常生活习惯,糖水和食盐水属不属于悬浊液或乳浊液呢?为什么?2 .溶液教师活动演示实验7-1:将蔗糖、食盐分别加入少量水中,振荡、静置。学生活动观察实验并加以描述。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描述实验现象。学生活动描述实验现象:蔗糖、食盐加入水中,在振荡后液体澄清,静置一段时间后也不会发生变化。教师活动I设问:为什么蔗糖、食盐溶于水和前面所做的两个实验现象不同呢?讲解:(利用挂图)把蔗糖溶于水,蔗糖表面的分子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向水中扩散,随着振荡,蔗糖分子就均一地分散到水分子中间。同理,食盐溶于水,也是构成食盐的小微粒(CI-、Na+)均一分散到水分子中间。目的:利用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使学生从微观认识以上实验。结论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质:被溶解的物质。溶剂: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学生活动阅读教材第129130页有关溶液、溶质和溶剂的内容,思考:(D如何根据溶液名称确定溶质和溶剂?(2)理解溶液概念应该注意哪些问题?练习:(D教材第131页第2题。(2)区别以下液体是不是溶液:硫酸铜溶于水牛奶高锌酸钾溶于水醋目的:加深学生对溶液、溶质及溶剂概念的理解。教师活动:通过学生练习发现问题并随堂解决,启发学生总结:(1)溶液并非无色,五色不是溶液的特征。(2)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体积W溶质体积+溶剂体积(3)水为溶剂,不论多少,水均为溶剂。以上了解了悬浊液、乳浊液和溶液的基本概念,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到悬浊液、乳浊液和溶液。3 .悬浊液、乳浊液和溶液的应用学生活动自己阅读教材第130页,并用语言概括(举例说明)。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总结,并启发他们举出更多生活中的实例:结论(1)在溶液中反应可加快化学反应速度。(2)溶液对动植物生理活动有很大意义。如:生理盐水、眼药水、CO2的输送。(3)悬浊液、乳浊液的用途也很广泛。如:农药(粉剂)、青霉素钾(钠)、钗餐等。(四)总结、扩展1 .由学生填写: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的比较表。(投影);溶液悬浊液乳浊液概念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固体小颗粒悬浮在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小液滴分散到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分散物质原来状态固态、液态或气态固态液态分散微粒单一的分子或离子分子集合体分子集合体特征均一、稳定不均一、不稳定不均、不稳定共同点都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2.扩展练习:通常所指的溶剂为液体,如:水、汽油等。那么溶剂能否是固体或气体呢?(以生铁、空气为例说明。)七、布置作业1 .教材第131页家庭小实验。2 .判断:(D溶液是均一、稳定、透明的混合物。3 2)均一、稳定是溶液与浊液的本质区别。4 3)某浓度的食盐溶液,取出部分后,剩余溶液浓度变小。5 4)溶液的特征是"均一",即同溶液各处的浓稀一样,性质相同。(5)将食油滴人装水的试管中,充分振荡。所得到的液体食油是溶质,水是溶剂。八、板书设计第七章溶液第一节悬浊液乳浊液溶液一、悬浊液、乳浊液悬浊液:固体小颗粒悬浮在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比较:相同点:(1)静置后均可上下分层。(2)小颗粒、小液滴均是分子集合体。不同点:悬浊液:固体小颗粒悬浮。乳浊液:小液滴分散。二、溶液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质:被溶解的物质。溶剂: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注:(1)溶液并非无色,无色不是溶液的特征。(2)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体积溶质体积+溶剂体积(3)水为溶剂,不论多少,水均为溶剂。小结:溶液悬浊液乳浊液概念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固体小颗粒悬浮在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小液滴分散到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分散物质原来状态固态、液态或气态固态液态分散微粒单一的分子或离子分子集合体分子集合体特征均一、稳定不均一、不稳定不均一、不稳定共同点都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第二节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2 .溶液的浓稀与溶液的饱和、不饱和这两组概念的区别。(二)能力训练点1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突出的是要培养学生在实验基础上的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2 .利用实验和数据的结合,培养学生区分不同概念的比较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三)德育渗透点通过对实验的分析研究,培养学生沿着“问题-实验-分析-结论”的思路,以科学的方法去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 .重点(1)建立饱和溶液的概念。(2)分析溶液“浓”“稀"跟溶液饱和与不饱和这两组概念之间的关系和区别。2 .难点利用实验和数据结合,培养学生区分不同概念的比较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3 .疑点用什么方法判断一瓶蔗糖溶液是饱和溶液还是不饱和溶液?4 .解决办法(D边实验、边分析、边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他们积极思维,逐步建立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一、 )教师演示实验并给出一些数据,引导学生分析,逐步培养学生分析思维能力和区分不同概念的比较能力。三、 课时安排1课时。四、 教具准备投影仪。实验用品:食盐,硝酸钾,熟石灰,水,酒精灯,试管,试管夹,洗瓶。五、 学生活动设计1 .教师演示实验7-2并提出问题,由学生观察实验后并回答。目的:培养学生对实验的分析能力。2 .教师提出问题,由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7-3)、实验7-4)进行验证,并由学生互相讨论总结得出结论.目的: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3 .教师拟出讨论题,通过演示实验75并给出一系列数据,由学生讨论总结。目的:培养学生区分不同概念的比较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六、 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1 .知识目标(1)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2)能正确区分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跟溶液浓、稀这两组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不同。2 .能力目标(D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突出的是要培养学生在实验基础上的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2)利用实验和数据的结合,培养学生区分不同概念的比较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3 .德育目标通过对实验的分析研究,培养学生沿着“问题实验分析结论”的思路,以科学的方法去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整体感知本节的中心内容是建立饱和溶液的概念,是对溶液更进一步的研究,也是为引出溶解度的概念做铺垫。因此本节内容的理解对于后面溶解度的学习至关重要。(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溶液。为了对溶液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就需要将溶液作以分类:1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演示实验7-2在10毫升水里分别加入食盐和硝酸钾固体,直至不能再溶解。教师活动提问:在实验演示过程中,溶液的温度是否改变?水的量是否改变?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目的:为学生观察实验提供了一定的方向,有利于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教师活动演示实验72:在各盛有10毫升水的试管中,分别缓慢加入氯化钠和硝酸钾固体,边加入边振荡,直到试管里有剩余固体不再溶解为止。学生活动观察实验并回答以上提出的问题。结论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口教师活动提问:在提到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时,为什么一定要指明"一定温度"和"一定量溶剂''呢?学生活动学生动手做实验7-3、实验71,并思考以上问题。目的: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活动分析讨论并总结该实验。教师活动参与讨论并答疑,引导学生总结。结论1.只有指明"一定温度''和"一定量溶剂","饱和''和"不饱和"才有意义。改变温度加水2 .饱和溶液一不饱和溶液改变温度蒸发水分加入溶质3 .当温度确定、溶剂量确定时,某溶液的饱和状态表示溶质溶解的最大值。目的: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为下一节溶解度概念的建立做好铺垫。教师活动说明:给定条件,溶液可分为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在日常生活中,为了粗略表示溶液里溶质含量的多少,溶液常常习惯被分为浓溶液和稀溶液。2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之间的关系教师活动演示实验75:在各盛有10毫升水的试管中,分别加入2克食盐和0.1克熟石灰,振荡、并观察现象。学生活动观察实验及所列数据,试判断正误。目的:培养学生区分不同概念的比较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投影)提供数据:20。C时,在100克水中最多溶解不同物质的质量:硝酸铁:192克碳酸钙:0.0013克食盐:36克氢氧化钙:0.17克判断:(1)在同-温度下,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2)饱和溶液是浓溶液。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总结。结论1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过对于同一种溶质的溶液来说,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浓。教师活动指导阅读教材第134页:如何确定某溶液是饱和溶液?(四)总结、扩展(1)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可分为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不给定条件可分为浓溶液、稀溶液.(2)扩展练习:试判断:同一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在一定温度下,向硝酸钾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如果溶液质量不变,则该溶液是饱和溶液。同一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中的溶质多。一定温度下,溶质的质量不改变,则无法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一定温度下的氯化钠饱和溶液,一定不能继续溶解硝酸钾。两种不同溶质的饱和溶液混合,依然是饱和溶液。七、布置作业1 .教材第134页第2题。2 .选择:(D某浓度的食盐溶液取出部分店,剩余溶液的浓度()A.变小B.变大C.不变D.无法确定(2)A克溶质溶于B克水中,取出一半溶液后,余下溶液中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质质量:溶液质量=()A.A/BB.<ABC.A/(A+B)D.(A十B)/A(3*C时,向A克含溶质B克的饱和溶液中加入M克固体溶质后,溶液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别是()A.A+M)克B.A克C.B克D.(M+B)克(4)将40C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冷却到20,在温度变化前后,溶液中保持不变的是()A.溶质质量B.溶剂质量C.溶液质量D.溶液浓度八、板书设计第二节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一、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注意:1 .只有指明“一定温度''和“一定量溶剂","饱和"和"不饱和''才有意义。改变温度加水2 .饱和溶液吓饱和溶液改变温度蒸发水分加入溶质3 .当温度确定、溶剂量确定时,某溶液的饱和状态表示溶质溶解的最大值。二、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之间的关系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不过对于同种溶质的溶液来说,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溶液比不饱和溶液浓。小结: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可分为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不给定条件下可分为浓溶液、稀溶液。1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1998年第1-2合期2 .初中化学素质教育研究第三节溶解度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 .固体溶解度的概念。2 .溶解度曲线。3 .气体溶解度。4 .有关溶解度的计算。(二能力训练点1 .通过溶解度曲线的学习,培养学生识图、用图的能力。2 .通过有关溶解度计算的研究,培养学生解题时的审题能力、分析能力和规范化解题能力。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I.重点(1)建立溶解度的概念。(2)掌握溶解度的基本计算。2.难点(1)正确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概念,区分溶解性与溶解度在概念上的不(2)掌握有关溶解度的计算方法。3.疑点溶解度与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间的关系。4.解决办法(D组织学生讨论:如何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种溶剂中的溶解性大小?可以建立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区分溶解度与溶解性在概念上的不同。(2)通过一些基础练习,加深学生对溶解度概念的理解。(3)通过例题的示范,学生的练习,可以更清楚地使学生理解溶解度和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掌握有关溶解度的计算。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教具准备投影仪。五、学生活动设计1 .组织学生讨论,如何比较不同物质(如:食盐、硝酸钾)在同一物质中的溶解性?目的:有助于学生引出固体溶解度的概念,从而区分溶解度与溶解性在概念上的不同。J2 .在引出固体溶解度概念后,通过基础性练习,由学生讨论、总结出理解固体溶解度概念应注意的问题。目的:通过对于练习的讨论、分析,加深学生对固体溶解度概念的理解。3 .由学生按表71数据绘制一条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目的:加深学生对溶解度曲线的理解。4 .在指出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后,对应由学生做一些有关溶解度曲线的练习。目的:培养学生的识图、用图能力。5 .组织学生练习有关溶解度的计算,并讨论、归纳出有关溶解度计算题的特点。目的:培养学生审题能力、分析能力。六、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1-知识目标(D理解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区分溶解性与溶解度在概念上的不同,了解温度对一些固体溶解度的影响。(2)了解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学会溶解度曲线的简单应用。(3)使学生对气体溶解度受温度和压强的影响关系有一个大致的印象。(4)使学生掌握温度、溶剂条件都不改变的有关溶解度的几种基本计算。2.能力目标(1)通过溶解度曲线的学习,培养学生识图、用图的能力。(2)通过对有关溶解度计算的研究,培养学生解题时的审题能力、分析能力和规范化解题能力。(二)整体感知本节教材以阐述物质溶解度的概念为核心内容。首先分析了物质的溶解性。为了定量描述溶解性,提出溶解度的概念。然后分别叙述固态物质和气态物质的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溶解度曲线知识的介绍使溶解度的知识更丰富完整,为下一节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在生产和科研上,经常用易溶、可溶、微溶和不溶来表示物质的溶解性。1 .溶解性教师活动指出溶解性: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学生活动根据生活实践讨论:溶解性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结论溶解性的大小与溶质和溶剂的性质有关,还与温度等因素有关。学生活动讨论并设计实验:如何通过实验比较不同物质(如:氯化钠、硝酸钾)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大小?教师活动启发引导学生:在相同温度下,氯化钠、硝酸钾分别加入相等量的溶剂中,观察哪一个可以溶解的更多一些即可。结论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大小:(D在一定温度下(相同)(2)在一定量溶剂里(相同)目的:锻炼学生利用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为引出溶解度的概念作以铺垫。I2 .固体溶解度(溶解性的定量描述)教师活动介绍固体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IOo克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投影)练习:下列叙述是否正确(1)食盐在水里的溶解度是36克。(2)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3)2OC时,50克水中加入18克食盐后溶液恰好饱和,因此,20.C时,食盐在水里的溶解度为18克.(4)10C时,100克水里溶解了15克蔗糖,所以IOe时,蔗糖的溶解度为15克。学生活动讨论以上说法是否正确,并认真归纳。总结理解溶解度概念应注意四个因素:条件:一定温度下标准:100克溶剂中状态:饱和状态单位:点目的:学生通过练习归纳总结,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和归纳总结的能力。教师活动提问:“20C时,食盐的溶解度为36克”这句话的含义?目的:有助于学生对溶解度概念的全面掌握。学生活动讨论回答:20时,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食盐。20时,食盐在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36克。3 .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教师活动讲解物质的溶解性,即物质溶解能力的大小,它是物质本身所固有的一种属性。这种溶解能力既取决于溶质的本性,又取决于它与溶剂间的关系。而物质的溶解度,它是按照人们规定的标准来衡量物质溶解性的一把“尺子”。在同一规定条件下,不同溶质在同一种溶剂中所能溶解的不同数量,就在客观上反映了它们溶解性的区别。目的:帮助学生理解溶解度概念中,为什么要强调"在一定温度下","在100克溶剂中”?学生活动阅读教材第135页,找出易溶物质、可溶物质、微溶物质、不溶物质和溶解度的关系?总结2(TC时:溶解度大于IO克易溶物质溶解度大于1克可溶物质溶解度小于1克微溶物质溶解度小于0.01克不(难)溶物质4 .溶解度曲线教师活动讲解:饱和溶液与温度和溶剂量有关,在描述固体溶解度时,溶剂量已经确定(IOo克),所以固体物质溶解度只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如:表7-1。学生活动根据表7-1中数据,以横坐标表示温度,以纵坐标表示溶解度做图。目的:通过绘图,锻炼学生的做图能力,且有利于学生对溶解度曲线所包含意义的掌握。教师活动指出溶解度曲线:以纵坐标表示溶解度,横坐标表示温度,画出的表示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学生活动1观察图7-1、图72,完成以下练习,并归纳总结:溶解度曲线的意义是什么?(投影)练习:通过溶解度曲线图完成下列问题(1)5OC时,氯化钱的溶解度是,70时,氯化铁的溶解度是。I(TC时,硝酸钠的溶解度是,80时,硝酸钠的溶解度是。(2)在70C时,试比较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铁、硝酸钾的溶解度大小?(3)时,硝酸钠的溶解度与硝酸钾的溶解度相等。时,硝酸钠的溶解度大于硝酸钾的溶解度相等。时,硝酸钠的溶解度小于硝酸钾的溶解度相等。目的:培养学生识图、用图及分析综合能力。结论意义:通过溶解度曲线可判断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通过溶解度曲线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相同温度或某一温度范围内溶解度的大小。溶解度曲线反映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5 .气体溶解度教师活动1指出气体溶解度:某气体在101千帕,一定温度时,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数。学生活动阅读教材第137页,回答:(1)理解气体溶解度应注意哪些问题?(2)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外界因素有哪些?结论注意:气体溶解度在叙述中一定要指明:101千帕、一定温度、1体积水、饱和状态、无单位。气体溶解度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目的:通过学生对固体溶解度概念的理解,参照阅读教材,培养学生通过比较的方法去认识事物的能力。教师活动为了使大家对溶解度有更深一步的理解,我们可以具体研究一下溶液与溶解度的关系。6 .有关溶解度的计算(1)己知: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和溶剂的质量。求该温度下的溶解度。(投影):把50克20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蒸干,得到12克硝酸钾。求20C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教师活动解析:溶液的质量为溶质质量和溶剂质量之和,因此50克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含水的质量是:50克一12克=38克设:100克水里溶解硝酸钾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X50克一12克=38克答: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克目的:有利于规范学生做题时的书写格式。(投影)练习±把20时53.6克氯化钾饱和溶液蒸干,得到13.6克氯化钾。求20。C时,氯化钾的溶解度?20时,把4克氯化钠固体放人11克水中,恰好形成饱和溶液。求20C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学生活动1比赛,看谁用最短时间计算出答案,并总结规律。目的: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溶解度的概念并熟悉和掌握这类型题的解法。结论在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溶液,设溶质为A克,溶剂为B克,溶解度为S克,贝1J:S:A克/B克XlOO克(2)己知:某温度时物质的溶解度,求此温度下饱和溶液中的溶质或溶剂的质量。学生活动阅读教材第138页例2、例3,并做投影上的练习,总结规律。(投影)把100克20C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蒸干,得到24克硝酸钾。则:若配制350克20的硝酸钾的饱和溶液,需硝酸钾和水各多少克?若将78克硝酸钾配成20。C时的饱和溶液,需水多少克?目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对于问题的分析综合能力。结论对于同一温度,某物质的饱和溶液甲、乙,其中对应的量比值相等。即:溶质甲/溶质乙=溶剂甲脂剂乙=溶液甲/溶液乙(四总结、扩展1、知识结构2 .扩展练习:计算已知氯化校在30时的溶解度为45.8克。30C时将68.7克氯化铁配制成400克的溶液,通过计算:(1溶液是否饱和?(2)若不饱和,为了使其饱和,可用下面的方法:蒸发溶剂法:需蒸发多少克水才能成为饱和溶液?加溶质法:需再加人多少克氯化铁,溶液才能成为饱和溶液?七、 布置作业1 .教材第139页3、4,5题。2 .判断:(1)向2(C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1克氯化钠,溶液的质量增大。(2)随水量增大,能溶解的物质增多,所以溶解度随溶剂量的增大而增大。(3)将氢氧化钙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加溶质、降温的方法。(4)一定温度下,100克氯化钾的饱和溶液中有氯化钾10克,则:该温度下氏化钾的溶解度为10克。八、 板书设计第三节溶解度一、溶解性溶解性: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溶解性的大小与溶质和溶剂的性质有关,还与温度等因素有关。二、固体溶解度(溶解性的定量描述)固体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I(X)克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理解溶解度概念应注意四个因素:条件:一定温度下三、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 20C时:溶解度大于10克 溶解度大于1克 溶解度小于1克 溶解度小于0.01克四、溶解度曲线标准:100克溶剂中状态:饱和状态单位:克易溶物质可溶物质微溶物质不(难)溶物质溶解度曲线:以纵坐标表示溶解度,横坐标表示温度,画出的表示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意义:1.通过溶解度曲线可判断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2 .通过溶解度曲线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相同温度或某一温度范围内溶解度的大小。3 .溶解度曲线反映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五、气体溶解度气体溶解度:某气体在101千帕,一定温度时,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数。注意:1.气体溶解度在叙述中一定要指明:101千帕、一定温度、1体积水、饱和状态、无单位。2 .气体溶解度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六、有关溶解度的计算1 .己知: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和溶剂的质量。求该温度下的溶解度。解:设:100克水里溶解硝酸钾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X。50克一12克=38克答: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克。小结:在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溶液,设溶质为A克,溶剂为B克,溶解度为S克。则:S=A克/B克XlOO克2 .已知:某温度时物质的溶解度,求此温度下饱和溶液中的溶质或溶剂的质量。小结:对于同一温度,某物质的饱和溶液甲、乙,其中对应的量比值相等。即:溶质甲/溶质乙=溶剂甲/溶剂乙=溶液甲/溶液乙总结:第四节过滤和结晶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过滤2、结晶(二能力训练点1 .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以及他们对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的表述能力。2 .培养学生用图解决问题的能力。(三)德育渗透点通过溶解度曲线对实验7-6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 .重点(D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以及他们对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的表述能力。(2)用过滤法和结晶法分离混合物的一般原理。2 .难点利用结晶法分离几种可溶性固态物质的混合物的原理。3 .疑点利用结晶法分离几种可溶性固态物质的混合物的原理。4 .解决办法(1)通过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并总结实验,培养学生对实验过程的表述能力。(2)通过对实验的观察理解,加之阅读教材,可以使学生了解过滤的原理。(3)通过对结晶实验的具体分析,可以使学生了解分离可溶性固态物质的混合物的原理。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具准备投影仪,挂图。实验用品:(本节课最好在实验室进行)烧杯,酒精灯,玻璃棒,漏斗,铁架台(带铁圈),滤纸,粗盐,氯化钠,硝酸钾,水。五、学生活动设计1 .教师制作过滤器,并以水做试验,示范过滤操作过程。由学生观察,并讨论:在这个实验操作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目的: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实验和分析实验的能力。2 .学生自己进行粗盐溶液的过滤操作,并体会实验,通过阅读课本,总结;什么是过滤?过滤的原理是什么?目的: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以及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3 .学生自己做实验76并叙述实验现象。目的:培养学生对实验结果的表述能力。4 .通过对本节内容的理解,教师列表,由学生自己填写。目的:使学生通过对比掌握本节的重点。六、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过滤的原理,指导学生进行粗盐提纯的实验,使学生初步学会过滤的操作技能。(2)了解结晶的原理,了解利用结晶的方法分离几种可溶性固体混合物,提纯物质的简单应用。2能力目标(D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以及他们对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的表述能力。(2)培养学生用图解决问题的能力。3.德育目标通过溶解度曲线对实验7-6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二)整体感知本节教材内容较少,也比较简单,目的是向学生介绍两种分离混合物的一般方法,除应用一些固体物质溶解度的知识外,并不做深入的分析和更多的要求。(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海水中含有大量的食盐,为了得到食盐,必须经过"海水粗盐精盐(食盐)"的过程,在这一系列的变化中,每一步都涉及到有关混合物分离的知识。1 .过滤教师活动边讲解演示,滤纸的折叠,把滤纸放人漏斗,使它紧贴漏斗内壁,并以水为例示范过滤操作(操作要采用分解动作)。学生活动边听教师讲解,边注意观察教师的操作过程。讨论:在这个操作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目的:培养学生对实验的分析能力。I总结"一贴二低三靠"即:滤纸紧贴漏斗内壁。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液面低于滤纸边缘。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紧靠滤纸三层的部分,漏斗的下出管口紧靠烧杯内壁。学生活动自己安装过滤装置,进行粗盐溶液的过滤实验,通过对实验的理解、分析,并结合教材第140页思考:什么是过滤?过滤的原理是什么?(教师指导学生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去理解过滤的概念及过滤的原理,有利于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分析问题的能力。总结过滤: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物质跟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原理:固体颗粒大,不能通过滤纸,而滤液可以通过滤纸。2 .结晶教师活动指出,结晶:晶体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晶体: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学生活动根据所学溶解度知识讨论:从溶液中析出晶体有几种方法?I目的:通过讨论分析,可加深学生对溶解度知识的掌握。I教师活动启发指导学生讨论总结结晶有两种方法:蒸发溶剂法:适用于缓升型物质的提纯。冷却热饱和溶液法:适用于陡升型物质的提纯。学生活动阅读教材第141页,做实验76,并叙述实验的过程。目的:培养学生的操作实验能力及实验过程的表述能力。教师活动总结实验7-6并分析挂图讲解:如下图所示:图中分别是硝酸钾、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由图可看出:对于t/C时硝酸钾、氯化钠的饱和溶液,当由UC降到t2。C时,硝酸钾可析出(m-n)克,而氯化钠析出的量如图(粗线)标示,远小于(m-n)克。因此,对于硝酸钾和氯化钠(含少量)的混合物,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法就可使硝酸钾析出,而大量的氯化钠依然留在溶液中,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介绍):(1)在实际工业生产中,一般先将制得的不饱和溶液高温蒸发一部分溶剂后,使它变为高温时的饱和溶液,然后冷却使物质分离。(2)重结晶目的:通过课本上利用数据对实验的分析,结合教师用溶解度曲线图的讲解,使学生理解结晶的原理;并培养学生的识图、用图能力。(四)总结、扩展1.总结(投影)过滤结晶适用范围除去液体中固体杂质,或使纯净结晶与母液分离。分离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依据原理固体颗粒大,不能通过滤纸或过滤层,而滤液可以通过滤纸或过滤层。利用固体物质溶解性不同,以及合及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同,使一种物质先结晶而达到分离目的。主要操作制过滤器、过滤蒸发结晶、降温结晶2.扩展我国青海高原有许多盐碱湖,湖水中溶有大量的食盐和纯碱,而纯碱的溶

    注意事项

    本文(第一节悬浊液乳浊液溶液.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