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低能耗建筑政策重要内容汇编.docx
超低能耗建筑政策重要内容汇编中材绿建(山东)建筑节能技术有限公司2022-8-10目录中央、国务院.28:七B国资委31生态环境部31国管局32中国银保监会32北京市33上海市37天津市42重庆市45河北省47石家庄市52唐山市55衡水市55承德市56保定市56高碑店市58沧州市'60张家口市61邯郸市63邢台市64秦皇岛市66廊坊市67山东省68济南市71白岛rh.731177¥"J"IJ.”.”.”.".”.”.”.”.”.”.”.”.”.”.”.*"”.*"*"”.*"”*”."*”.”.”“”.*,.*,.*,.*“”.*,.”.”.”.”.”.”78泰安市79临沂市80湖北省80武汉市80襄阳市82宜昌市83荆州市83石首市83湖南省85株洲市88河南省88郑州市92焦作市94南阳市94江苏省94南京市96苏州市96无蜀市97泰州市".,“,“,“.“,“,“,".",.,"97连云港98海门市".""“.99浙江省10O杭州市“.,.*.,.,.100温州市101绍兴市101安徽省103福建省104厦门市105江西省105南昌市105上饶市106由西省106太原市111晋城市112内蒙古自治区112包头市113黑龙江省115吉林省117辽宁省118沈阳市118大连市118营口市120陕西省120西安市122宁夏回族自治区124新9国维吾尔自治区127乌鲁木齐市127西藏128广东省128深圳市130东莞市133中山市134佛山市135惠州市135湛江市136清远市137河源市138广西壮族自治区138海南省140海口市142三亚市143四川省144成都市144mkiiiSi附录2:石家庄市关于加快推进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154附录3:湖北省石首市关于推进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试行)163附录4:荷泽市关于薄泽市绿色建筑创建行动的实施意见169附录5:江苏省关于推进碳达峰目标下绿色城乡建设的指导意见180各地政府激励政策具体内容中央、国务院2021年10月2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意见,提出建设高品质绿色建筑。实施建筑领域碳达峰、碳中和行动。规范绿色建筑设计、施工、运行、管理,鼓励建设绿色农房。推进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鼓励与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农村危房改造、抗震加固等同步实施。开展绿色建筑、节约型机关、绿色学校、绿色医院创建行动。加强财政、金融、规划、建设等政策支持,推动高质量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大力推广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发展零碳建筑。2021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发布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要求大力发展节能低碳建筑。持续提高新建建筑节能标准,加快推进超低能耗、近零能耗、低碳建筑规模化发展。大力推进城镇既有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节能改造,提升建筑节能低碳水平。逐步开展建筑能耗限额管理,推行建筑能效测评标识,开展建筑领域低碳发展绩效评估。全面推广绿色低碳建材,推动建筑材料循环利用。发展绿色农房。2021年10月26日,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要求加快提升建筑能效水平。加快更新建筑节能、市政基础设施等标准,提高节能降碳要求。加强适用于不同气候区、不同建筑类型的节能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推动超低能耗建筑、低碳建筑规模化发展。加快推进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持续推动老旧供热管网等市政基础设施节能降碳改造。住建部2022年1月19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十四五"建筑业发展规划。规划提出发展目标:“十四五”时期建筑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保持在6%左右;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政策体系和产业体系基本建立,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以上;绿色建造方式加快推行规划明确要求:提升工程建设标准水平,完善既有建筑绿色改造技术及评价标准,编制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相关标准。2022年3月111,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十四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要求到2025年,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面积3.5亿平方米以上,建设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0.5亿平方米以上。规划要求:提高新建建筑节能水平。引导京津冀、长三角等重点区域制定更高水平节能标准,开展超低能耗建筑规模化建设,推动零碳建筑、零碳社区建设试点.在其他地区开展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零碳建筑建设示范.推动农房和农村公共建筑执行有关标准,推广适宜节能技术,建成一批超低能耗农房试点示范项目,提升农村建筑能源利用效率,改善室内热舒适环境。各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要加强与发展改革、财政、税务等部门沟通,争取落实财政资金、价格、税收等方面支持政策,对高星级绿色建筑、超低能耗建筑、零碳建筑、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建筑可再生能源应用项目、绿色农房等给予政策扶持。2022年3月11口,住建部发布"十四五”住房和城乡建设科技发展规划。规划提出:研究零碳建筑、零碳社区技术体系及关健技术,开展高效自然通风、混合通风、自然采光、智能可调节围护结构关键技术与控制方法研究,研究零碳建筑环境与能耗后评估技术,开发零碳社区及城市能源系统优化分析工具。2022年5月9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十四五”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发展规划的通知,"十四五"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发展规划提出:(四)加强低碳关键技术研发和应用。鼓励绿色低碳关键技术与设备产品研发创新,持续完善绿色低碳技术体系。研究既有建筑最大化利用等城市更新关键技术,研究可再生能源建筑一体化应用、建筑电气化等建筑低碳关键技术,合理利用浅层地能、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以及余热资源,大力推广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发展零碳建筑技术。鼓励绿色建材、低碳技术等在工程建设全生命周期中的应用。(五)完善建筑工程质量标准。进一步完善建筑工程项目性能标准指标,提高安全标准指标,合理确定节能、室内外环境质量、无障碍、适老化等建筑品质指标。完善抗震设计标准,研究制定工程抗震鉴定和加固标准、匚程减震隔震等抗震新技术应用标准.研究完善绿色建筑设计、施工、运行维护标准,完善既有建筑绿色改造技术及评价标准.编制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相关标准。2022年6月30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中要求:(六)全面提高绿色低碳建筑水平。持续开展绿色建筑创建行动,到2025年,城镇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星级绿色建筑占比达到30%以上,新建政府投资公益性公共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全部达到一星级以ho2030年前严寒、寒冷地区新建居住建筑本体达到83%节能要求,夏热冬冷、夏热冬暖、温和地区新建居住建筑本体达到75%节能要求,新建公共建筑本体达到78%节能要求。推动低碳建筑规模化发展,鼓励建设零碳建筑和近零能耗建筑。加强节能改造鉴定评估,编制改造专项规划,对具备改造价值和条件的居住建筑要应改尽改,改造部分节能水平应达到现行标准规定。持续推进公共建筑能效提升重点城市建设,到2030年地级以上重点城市全部完成改造任务,改造后实现整体能效提升20%以上。推进公共建筑能耗监测和统计分析,逐步实施能耗限额管理。加强空调、照明、电梯等重点用能设备运行调适,提升设备能效,到2030年实现公共建筑机电系统的总体能效在现有水平上提升10%o国资委2021年12月30日,国资委印发关于推进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提升建筑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水平,全面推行绿色建造工艺和绿色低碳建材,推动建材减量化、循环化利用,推进超低能耗、近零能耗、低碳建筑规模化发展。生态环境部2022年6月IOH,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十)推进城乡建设协同增效。优化城镇布局,合理控制城镇建筑总规模,加强建筑拆建管理,多措并举提高绿色建筑比例,推动超低能耗建筑、近零碳建筑规模化发展。稳步发展装配式建筑,推广使用绿色建材。推动北方地区建筑节能绿色改造与清洁取暖同步实施,优先支持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利用太阳能、地热、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满足建筑供热、制冷及生活热水等用能需求。鼓励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农村危房改造、农房抗震改造等过程中同步实施建筑绿色化改造。鼓励小规模、渐进式更新和微改造,推进建筑废弃物再生利用。合理控制城市照明能耗。大力发展光伏建筑咻化应用,开展光储直柔一体化试点。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中统筹考虑减污降碳要求。(住房城乡建设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国家能源局、国家乡村振兴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国管局2021年11月19日,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生态环境部联合印发深入开展公共机构绿色低碳引领行动促进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大力发展绿色建筑。严格控制公共机构新建建筑,合理配置办公用房资源,推进节约集约使用,降低建筑能源消耗。积极开展绿色建筑创建行动,对标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新建公共机构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一星级及以上标准,鼓励大型公共机构建筑达到绿色建筑二星级及以上标准。公共机构积极申报星级绿色建筑标识认定,强化绿色建筑运行管理,定期开展运行指标与申报绿色建筑星级指标比对。完善绿色建筑和绿色建材政府采购需求标准,在政府采购领域推广绿色建筑和绿色建材应用。加快推广超低能耗建筑和低碳建筑。中国银保监会2022年5月6日,中国银保监会印发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支持城市建设和治理的指导意见。意见要求:(六)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推动城市绿色低碳循环发展。鼓励银行保险机构加大支持城市发展的节能、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商场、绿色建筑、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零碳建筑、装配式建筑以及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绿色建造示范工程、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等领域,大力支持气候韧性城市建设和气候投融资试点。鼓励银行机构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前提下,积极发展能效信贷、零售类绿色信贷资产证券化,投资绿色债券,妥善开展环境权益抵质押融资。鼓励银行保险机构积极稳妥参与碳市场建设,加强前瞻性研究和碳金融业务模式研究,防止"一刀切”和"运动式”减碳。北京市2016年10月9日,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会、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财政局联合发布北京市推动超低能耗建筑发展行动计划(2016-2018),提出三年内将建设不少于30万平方米的超低能耗建筑目标,三年内建设不少于30万平方米的超低能耗示范建筑。社会投资的项目由市级财政给予一定的奖励资金,被认定为第一年度的示范项目,资金奖励标准为1000元/平方米,且单个项目不超过3000万元:第二年度的示范项目,资金奖励标准为800元/平方米,且单个项目不超过2500万元;第三年度的示范项目,资金奖励标准为600元/平方米,且单个项目不超过2000万元。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市财政厅等3个部门在2017年6月30日颁布北京市超低能耗建筑示范工程项目及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对超低能耗建筑示范项目的奖励资金标准根据示范项目的确认时间进行确定:2017年10月8日之前确认的项目按照IOoo元/平方米进行奖励,且单个项目不超过3000万元;2()17年10月9日至2018年10月8日确认的项目按照800元/平方米进行奖励,且单个项目不超过2500万元;2018年10月9日至2019年10月8日确认的项目按照600元/平方米进行奖励,且单个项目不超过2000万元。2019年8月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建发局出台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2019年度绿色发展资金支持政策,对超低/近零能耗建筑等示范项目给出了具体奖励标准:为了通过示范项目的引领作用,推动开发区内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的规模化发展,对评为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的项目给予100元/平方米的区级配套奖励,单个项目奖励金额不超过500万元。在项目确认为北京市超低能耗建筑示范项目,且建成并通过北京市组织的专项验收后拨付奖励资金。2020年2月,北京市住建委发布2020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计划和措施,文件提出:市住建委将会同市财政与市规划自然资源委研究北京市超低能耗建筑发展的长效激励机制,并探索研究"十四五"期间超低能耗建筑发展方向,组织超低能耗示范项目调度,跟踪本市示范项目的实施过程和实施效果,为全面推进超低能耗建筑总结经验。具体工作如下:(1)研究“十四五"时期建筑高质量发展(含绿色生态区、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和超低能耗建筑)和可再生能源工作H标及实施措施;(2)继续推进超低能耗建筑示范,一是会同市财政与市规划自然资源委研究北京市超低能耗建筑发展的长效激励机制,向市政府请示后实施。二是跟踪本市示范项目的实施过程和实施效果,确保示范效应。(3)开展北京市外墙外保温系统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针对超低能耗建筑围护结构组成材料性能指标、构造方式、使用情况等情况开展专题调研。2021年4月,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印发关于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亦庄新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3.0版)的通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印发关于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亦庄新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3.0版),文件中明确指出,鼓励企业、园区实施碳达峰和碳中和行动,坚持集约高效、绿色低碳发展模式,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对2021年实现零碳排放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或园区给予50万元奖励。2021年5月,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发布高标准商品住宅建设方案评审内容和评分标准。在总分为100分的高标准商品住宅建设方案评审内容和评分标准中。实施超低能耗建筑面积达到总面积的30%,且超低能耗面积不低于5万平方米的项目得15分。项目实施超低能耗建筑面积达到总面积的50%,且超低能耗面积不低于10万平方米的项目,以及总面积低于5万平方米,全部实施超低能耗建筑的项目得20分。2021年6月,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加强腾退空间和低效楼宇改造利用促进高精尖产业发展的工作方案(试行),老旧厂房改造和产业园区内配套基础设施改造项目,按照固定资产投资总额30%的比例安排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补助资金,最高不超过5000万元。改造范围包括对建筑本体、照明、空调和供热系统实施节能低碳改造,使用光伏、热泵等可再生能源,积极打造超低能耗建筑,2021年12月1日,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北京市农业农村局、北京市财政局联合印发北京市抗震节能农宅建设工作方案(2021-2025年)方案要求:申请实施抗震节能建设的农宅建成后必须符合以下建设标准。抗震方面应符合8度设防要求,参照农村民居建筑抗震设计施工规程(DB11/T536),镇(乡)村建筑抗震技术规程(JGJI61-2008)执行;节能方面应符合外墙传热系数K值不大于0.45W(m2k),外窗的传热系数K值不大于2.7W/(m2k)。保温材料防火等级不应低于Bl级。鼓励进行超低能耗和装配式农宅建设。2022年3月2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北京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2022年行动计划。要求加快制修订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超低能耗公共建筑设计标准。落实建筑节能减碳工作方窠,新建政府投资建筑按照超低能耗建筑标准建设;加强公共建筑电耗限额管理。力争累计推广超低能耗建筑150万平方米、完成750万平方米非节能公共建筑节能绿色改造。2022年4月12日,在北京市“十四五”时期城市管理发展规划新闻发布会上,市住建委副主任、-级巡视员冯可梁介绍,“十四五"期间,北京市新建民用建筑全面落实节能设计标准,大力发展高星级绿色建筑、推进超低能耗建筑示范、开展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化改造、推广绿色建材应用,2022年力争累计推广超低能耗建筑150万平方米,力争完成750万平方米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化改造。2022年6月14H,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发布北京市"十四五"时期建筑业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时间为:2022年6月14日至2022年6月20日。以下为北京市"十四五"时期建筑业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中关于超低能耗建筑的部分内容:"十四五”时期北京建筑业发展主要指标推广超低能耗建筑鼓励研究建筑能效提升、可再生能源储能与高效利用技术;加快编制修订公共建筑和农宅节能设计标准;推广新型低碳节能建筑保温墙材,推广使用高能效建筑设备.制定北京市民用建筑节能减碳工作方案,完善本市超低能耗建筑政策体系。城镇新建居住建筑全面执行第五步节能80%设计标准。新建政府投资办公建筑、养老建筑、幼儿园及学校教学、办公、宿舍楼按照超低能耗建筑标准建设;在商品住宅建设中鼓励实施超低能耗建筑;在城市副中心、"三城一区"、临空经济区等重点地区和功能园区推动实施超低能耗建筑;在具备条件的园区、街区,推动出低能耗建筑集中连片建设。累计推广超低能耗建筑规模达到500万平方米。强化工程各方建筑节能质量责任,探索建立企业为主体、金融保险机构参与的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保险制度。2022年7月21日,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印发北京市住房城乡建设系统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2022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提出,(六)持续推动绿色节能建筑发展1 .促进建筑领域低碳化。配合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加快制修订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超低能耗公共建筑设计标准。加强公共建筑电耗限额管理。力争累计推广超低能耗建筑150万平方米、完成750万平方米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化改造。责任部门:建筑节能与建筑材料管理处、建筑节能0建筑材料管理事务中心完成时限:年底前完成2 .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制定关于进一步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逐步提高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重,2022年新建建筑中装配式建筑比例达到40%,加快推进非节能居住建筑、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步伐;研究制定超低能耗建筑与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化改造激励政策。推广超低能耗建筑,进一步提高建筑节能水平。责任部门:建筑节能与建筑材料管理处、建筑节能与建筑材料管理事务中心、住房和城乡建设科技促进中心完成时限:年底前完成上海市2019年3月,上海市住房和城多建设管理委员会发布关于印发2019年本市各区和相关委托管理单位建筑节能工作任务分解目标的通知,规定推广超低能耗建筑,鼓励和引导各方按照上海市超低能耗建筑技术导则(试行)(沪建建材(2019)157号)开展试点,并积极组织开展宣传交流活动。并做好引领示范,推进可再生能源与建筑一体化应用。2020年4月,上海市住建委发布上海市绿色建筑管理办法(草案),明确鼓励超低能耗建筑的发展,文中提到“加强符合本市气候特点、资源条件的超低能耗建筑技术、标准与产品研发,推广超低能耗建筑示范应用。本市鼓励发展超低能耗建筑,加强符合本市气候特点、资源条件的超低能耗建筑技术、标准与产品研发,推广超低能耗建筑示范应用。市和区建设行政管理部门、特定地区管委会应当加强对装配式建筑、全装修住宅、BIM技术应用、建筑可再生能源应用、超低能耗建筑等绿色建筑项目的全过程监督管理。2020年IO月30日,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和上海市规划与自然资源局联合发布关于推进本市超低能耗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意见指出,大力推进本市超低能耗建筑发展,到2025年底,全市累计落实超低能耗建筑不低于50万平方米,形成系统的超低能耗建筑政策和技术体系,打造一批超低能耗建筑示范项目。实现超低能耗建筑向标准化、规模化、系列化方向发展。(一)财政支持。本市对符合相关要求的超低能耗建筑示范项目,给予财政补贴,具体按照相关扶持政策执行。(二)容积率计算。超低能耗建筑项目符合本市相关技术要求并经审核通过的,其外墙面积可不计入容积率,但其建筑面积最高不应超过总计容建筑面积的3%;采用外墙保温一体化(仅采用内保温一体化的除外)的建筑项目符合本市相关技术要求并经审核通过的,其外墙保温层面积可不计入容积率,但其建筑面积最高不应超过总计容建筑面积的1%。2021年2月,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下发关于印发上海市超低能耗建筑项目管理规定(暂行)的通知:超低能耗建筑项目建设单位应提交以下申报资料:<)申报承诺书:(二)专项技术方案:(三)项目的立项、土地、规划等相关许可或证明文件2021年7月1日,上海市2021年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重点工作安排印发,要求强化建筑节能,持续提升建筑能效水平。新建建筑全部执行绿色建筑标准,逐步实施绿色建筑专项验收。推进建筑限额设计。推进超低能耗建筑规模化建设,鼓励近零能耗建筑发展推进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200万平方米(其中,节能率不低于15%的公共建筑60万平方米以上)。持续推动可再生能源建筑一体化。推广节能绿色建材、装配式和钢结构建筑。2022年2月22日,上海市徐汇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上海市徐汇区财政局印发徐汇区节能减排降碳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徐汇区节能减排降碳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已经2022年2月18日第十七届政府第3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管理办法要求:鼓励建筑节能减排降碳。企业在本区范围内实施建筑节能项目,且被列入上海市绿色建筑、整体装配式住宅建筑、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超低能耗建筑、可再生能源与建筑一体化示范项目等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示范项目的,根据项目对本区节能减排降碳的贡献,最高按1:0.5比例给予区级资金匹配。单个示范项目最高不超过300万元。2022年2月23日,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印发新城绿色低碳试点区建设导则(试行),文件要求:新城新建超低能耗建筑比例不低于25%,超低能耗建筑集中示范区不低于1项。因地制宜规划建设超低能耗建筑。遵循“被动优先、主动优化"的原则,以室内环境和能耗指标为约束目标,采用性能化设计方法合理确定技术策略。优先采用外遮阳、节能门窗、围护结构保温等被动式措施,降低建筑的供暖空调需求,并结合设备能效提升和可再生能源利用,推动建筑能耗的大幅度降低,规模化推进超低能耗建筑,新建民用建筑执行超低能耗建筑标准的建筑面积比例达到25%推进建设超低能耗建筑集中示范区至少1项。有条件的项目中试点近零能耗建筑、零碳建筑,争创不少于1项以上示范项目;加强技术体系创新,探索建设光储直柔建筑试点不少于1。2.强化超低能耗建筑全过程的质量控制。遵循精细化施工的理念,执行更加严格的施工质量标准。施工质量控制时,应针对热桥控制、气密性保障等关键环节,制定专项施工方案,并通过细化施工工艺,严格过程控制,保障施工质量。超低能耗建筑应进行全装修,并防止装修对建筑围护结构气密层的损坏和对气流组织的影响。2022年4月5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上海市资源节约和循环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通知要求:深化建筑节能降耗。建立健全居住建筑、各类公共建筑设计用能限额体系,制订设计审查、质量验收、能耗测评等环节控制要求。结合城市更新,采用物联网、能源托管等新技术新模式,推进节能改造和建筑调适,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3000万平方米,其中,平均节能率15%(含)以上的建筑面积达到300万平方米。建立建筑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量核算标准及配套设计与验收管理体系,2022年起,新建党政机关、学校、工业厂房等建筑屋顶安装光伏的面积比例不低于50%,新建其他类型公共建筑屋顶安装光伏的面积比例不低于30%。完善超低能耗建筑标准体系,推动超低能耗建筑示范项目不少于800万平方米。大力推行绿色施工,推动建筑信息模型(BIM)等智能化技术应用,减少建设过程能耗。推进商业商务、旅游宾馆等建筑能耗动态监测,深化能效对标管理,持续推进能源审计和节能诊断,加强先进节能技术集成应用和示范,实施绿色商场、绿色旅游饭店等示范创建.2022年6月9日,上海市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海市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等发市上海市2022年碳达峰碳中和及节能减排重点工作安排.一、分解落实规划目标2022年能耗强度和总量、碳排放强度得到合理控制,与"十四五”规划目标要求相衔接。2022年主要污染物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化学需氧量和氨氮重点工程减排量完成国家下达的目标;细颗粒物(PM2.5)浓度和空气质量指数(AQD优良率达到国家考核要求。二、加快推动碳达峰碳中和顶层设计和示范试点印发"1+1+8+13”碳达峰碳中和政策文件,推动各区科学制定本区碳达峰实施方案。推进崇明三岛开展低碳零碳负碳试点示范,支持宝武集团实施碳达峰碳中和行动,组织推动实施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等试点示范项目.三、统筹推进能耗双控和碳达峰行动加快能源产业绿色升级,积极促进光伏、风电、氢能等新能源发展;推动工业低碳转型,持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深度实施节能挖潜;促进城乡建设绿色发展,规模化推进超低能耗建筑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构建完善绿色交通体系,大力推动终端交通工具新能源转型;提升循环经济产业能级,开展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示范城市建设;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加快开展碳中和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布局;巩固提升碳汇能力,稳步推进T座公园计划;力争年内举办上海国际碳中和技术、产品与成果博览会,引导全民参与低碳行动。2022年7月8日,上海市发布了上海市碳达峰实施方案,制定了"十四五”与“十五五”期间的主要目标。(四)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行动建立建筑全生命周期的能耗和碳排放约束机制,推动实施超低能耗建筑规模化发展、既有建筑规模化节能改造、建筑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应用等重点举措。2.加快提升建筑能效水平。形成覆盖建筑全生命周期的超低能耗建筑技术和监管体系,“十四五"期间累计落实超低能耗建筑示范项目不少于800万平方米。到2025年,五个新城、临港新片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崇明世界级生态岛等重点区域在开展规模化超低能耗建筑示范的基础上,全面执行超低能耗建筑标准。“十五五"期间,全市新建居住建筑执行超低能耗建筑标准的比例达到50%,规模化推进新建公共建筑执行超低能耗建筑标准。到2030年,全市新建民用建筑全面执行超低能耗建筑标准。天津市2018年11月2日,天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推进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规定:(1)到2020年底,全市累计开工建设超低能耗建筑不低于30万平方米。(2)政府投资项目、高星级绿色建筑等项目应优先采用超低能耗建筑。对新建项目总建筑面积在20万平方米(含)以上的,要明确建设一栋以上超低能耗建筑,开工建设超低能耗建筑面积不低于总建筑面积的10%。(3)我市对超低能耗建筑项目给予奖励,具体奖励政策另行制定。(4)超低能耗建筑项目外墙外保温层厚度超过7公分的,在工程建设领域和房产计算领域均按照厚度7公分计算建筑面积。外墙外保温层厚度超过7公分增加的部分不计算建筑面积。2020年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促进绿色发展哲行办法通过管委会审议,将于2020年7月1日起实施。为配合暂行办法的实施,经开区设立"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绿色发展专项资金”,每年预算1亿元,对节能环保项目给予补贴。针对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示范项目,每平方米补贴150元,单个示范项目奖励资金上限不超过150万元。2021年4月,天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发布天津市工程建设标准超低能耗居住建筑设计标准,2021年4月1日,该标准正式实施。2021年4月,天津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关于印发天津市绿色建筑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积极推进超低能耗、近零能耗、零能耗建筑"三步走"战略,建设一至两个近零能耗建筑、零能耗建筑、零碳小屋项目,做好示范引领。新建项目总建筑面积在20万平方米(含)以上的,需明确建设一栋以上超低能耗建筑,开工建设超低能耗建筑面积不低于总建筑面积的10%.2021年6月,天津市发展改革委、天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天津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印发天津电力"碳达峰、碳中和"先行示范区实施方案的通知: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持续提升建筑能效,修订及颁布绿色建筑设计标准、居住建筑节能技术标准等规范,提高绿色建筑技术水平。推广"零能耗智慧建筑”应用。依托电制热(冷)技术推进公共建筑供热(冷)清洁化,重点在医院、酒店、商场、写字楼、商业综合体等大型公共建筑,推广热泵、电锅炉、电蓄冷技术,高效满足建筑用热(冷)需求。因地制宜实施高校、酒店、写字楼等公建节能改造。推动构建全市建筑能耗监测和节能运行监管体系,推进公共建筑能效提升。2021年10月9日,天津印发滨海新区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发展“十四五”规划和滨海新区装配式建筑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提出在规划期内,累计实现超低能耗建筑建设150万平方米。2022年1月19日,天津市发展改革委印发天津市节能"十四五"规划。规划重点工程:超低能耗建筑建设工程。加快推进超低能耗建筑发展,提高建筑低碳水平.完善基于实际运行效果的超低能耗建筑技术体系。对已建成的被动式低能耗示范项目开展运行效果评估,总结项目实施经验,进一步推进超低能耗建筑发展。积极推进超低能耗、近零能耗、零能耗建筑"三步走”战略,建设一至两个近零能耗建筑、零能耗建筑、零碳小屋项目,做好示范引领。打造超低能耗建筑新的建设模式。依托天津在超低能耗建筑系统集成技术、建筑辅材等领域的产业集群优势,鼓励探索产业集成发展、协同创新路径,打造超低能耗建筑的全产业链发展样板,探索超低能耗建筑工厂化生产新路径,形成超低能耗建筑新的建设模式。新建项目总建筑面积在20万平方米(含)以上的,需建设一栋以上超低能耗建筑,开工建设超低能耗建筑面积不低于总建筑面积的10%。2022年3月11日,天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天津市"十四五”节能减排工作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有序推进全域"无废城市"建设。加快编制我市居住建筑五步节能设计标准,扎实推进超低能耗、近零能耗、零能耗建筑“三步走”战略,建设近零能耗建筑、零能耗建筑、零碳小屋等示范项目。2022年5月8日,天津市人民政府印发天津市"十四五”节能减排工作实施方案。方案提出:推动实施重点工程:(三)城镇绿色节能改造工程。加快编制本市居住建筑五步节能设计标准,扎实推进超低能耗、近零能耗、零能耗建筑,建设近零能耗建筑、零能耗建筑、零碳小屋等示范项目。将既有居住建筑绿色改造与老旧小区改造有机结合,推动公共建筑能效提升改造,推广光伏发电与建筑一体化应用。因地制宜推动清洁供热,推进余热暖民项目。组织实施中央空调节能改造、数据中心制冷系统能效提升、园区制冷改造和冷链物流绿色改造等重点示范工程,大幅提升制冷系统能效水平。实施公共供水管网漏损治理工程。到2025年,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面积占比达到100%,实施公共建筑能效提升改造面积150万平方米以上,建设1至2个绿色生态城区,中心城区和中新天津生态城、天津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天津东疆保税港区基本建成“无废城市"。(六)公共机构能效提升工程。以提高建筑外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和气密性能、提升用能效率为路径,积极实施公共机构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鼓励实施供暖系统电气化改造,因地制宜采用空气源、地源热泵等清洁用能设备替代燃油,燃气锅炉,推进制冷系统逐步以电力空调机组替代直燃机空调机组。重庆市2019年9月,重庆市住房与城乡建设厅发布关于推进绿色建筑高品质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大力推动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或近零能耗建筑试点示范,培育一批基于整体解决方案的超低能耗或近零能耗示范工程。鼓励设计单位根据项目特点,进行精细化设计,注重被动式绿色建筑技术的集成与应用。2020年2月25日,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制定了2020年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工作要点,提出:提升新建建筑能效水平,在保持全市城镇新建民用建筑100%执行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的基础上,推动全市范围内城镇新建居住建筑执行65%节能标准,鼓励主城区范围内新建民用建筑执行更高节能标准,积极培育条件适宜的超低能耗和近零能耗示范项目O2021年12月31日,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印发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科技"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规划提出:绿色低碳技术体系。开展适宜重庆地区的低碳(零碳)建筑关键指标、技术和适宜路径研究,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和推广应用,绿色施工(高效施工)关键技术创新研发与推广应用,高性能绿色低碳建筑材料研发与设施设备。建筑能效提升技术。结合重庆地区夏热冬冷气候特点,以被动式节能技术、主动式节能技术、可再生能源利用、建筑运维管理为路径,开展居住建筑节能75%,公共建筑节能78%的关键技术与技术集成优化研究,完善居住建筑节能75%,公共建筑节能78%等设计、审查、验收系列技术体系,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技术体系研究。2022年1月21日,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印发重庆市建筑业"十四五"发展规划(2021-2025年)o规划要求:开展碳达峰碳中和工程示范。探索制定全市建筑行业碳达峰、碳中和发展路线图,因地制宜制定科学合理的碳达峰、碳中和专项制度,完善顶层设计。谋划重点项目,重点谋划一批有利于推动经济、能源、产业等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政策举措和应用示范工程,开展超低能耗、低碳(零碳)建筑工程示范。完善建筑规划、设计、建设、运行、改造过程中碳排放控制标准、技术及产业支撑体系,推动建筑行业低碳发展的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工程创新。2022年1月25口,重庆市人民政府印发重庆市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规划提出:完善绿色建筑标准和认证体系,推广绿色建材和装配式建筑,建设超低能耗和近零能耗建筑,推动建筑光伏体化,到2025年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2022年3月4日,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印发关于做好2022年全市绿色建筑与节能工作的通知。文件耍求:大力发展节能低碳建筑编制公共建筑节能78%、居住建筑节能75%设计标准,建立超低能耗建筑技术支撑体系。鼓励全市范围内新建民用建筑执行更高节能标准,大力推动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和零能耗建筑试点示范。2022年7月,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出台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意见要求:(十八)全面提升建筑能效水平。持续提高新建建筑地方节能标准,推动建筑执行更高星级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