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长安的成语典故.docx
关于长安的成语典故因长安是古都,源于长安的成语及典故也有好多,接下来请欣赏:一、泾渭分明诗经邺风谷风日:“泾以渭浊,混凝其扯”。即泾水因渭水流入而变浊,水底却清澈如鉴。著名的八水绕长安,泾水、渭水是其中两条最大的河流,渭水是黄河最大的支流,发源于甘肃渭源,经陕西渭南市潼关县而入黄河;泾水又是渭河的一级支流,发源于宁夏六盘山东麓,泾渭二水在西安市高陵县船张村相汇。“泾渭分明”这一家喻户晓的成语即源出泾渭两河交汇处。说的是在泾水、渭水相会合处,清浊分明,分界清楚而不混,用以比喻界限清楚。二、买东西因为唐长安城有东、西两市,西市卖胡人商品,东市卖汉人商品,所以购物就称“买东西”。唐代长安城已有百万人口,是同时代全球最大、最繁荣的经济文化中心、国际商贸中心,当时整个长安城设置东市和西市,分别位于朱雀街两侧相同的位置,左右对称。东、西两市搭建起了唐长安城的商业格局。东市紧邻皇宫兴庆宫,居住的人主要是达官贵人和皇亲国戚,人口密度较低,购物环境好,以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奢侈品为主,“四方珍奇,皆所积集”。西市距离唐长安丝绸之路起点开远门较近,周围坊里居住有不少外商,从而成为一个国际性的贸易市场,这里有来自中亚、南亚、东南亚及高丽、百济、新罗、日本等各国各地区的商人,其中尤以中亚与波斯(今伊朗)、大食(今阿拉伯)的“胡商”最多,他们以带来的香料、药物卖给中国,再从中国买回珠宝、丝织品和瓷器等,西市相当于现在的各类专业批发市场的集合,衣食住行日用百货应有尽有,非常接地气。三、烽火戏诸侯“烽火戏诸侯”是中国历史上出名的故事。事发西周末年,周幽王为博冷面王妃褒姒一笑,不顾众臣反对,数次点燃骊山烽火台,古代烽火就是军情告急信号,各路诸侯见都城告急于是长途跋涉,匆忙赶去救驾,结果被戏弄而回懊恼不已。幽王从此便失信于诸侯。最后,当边关真的告急之时,他再点燃烽火却再无人来救,不久便亡于刀下,西周遂亡。四、一字千金据史记吕不韦列传记载:“吕不韦乃使其客人人著所闻,集论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二十余万言以为备万物古今之事,号日吕氏春秋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土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二故事是说,秦国时,吕不韦虽做了宰相,但因为他过去从商社会地位低,他担心文武百官不服他,就听从了门客的建议,效仿前人广招名士,著书立说以提高声望以扬名立万,于是编书名日吕氏春秋,书成后他将千金和吕氏春秋一起挂于都城咸阳的城门上,并宣称凡能指出错误或能删一字或能减一字的赏千金。后来的人,根据这个故事,引申成“一字千金”成语,用来形容一篇文章的价值很高,或者称赞一篇文章在修辞上特别出色,字字珠矶,不可多得。五、梨园弟子梨园,原是古代对戏曲班子的别称。我国人民在习惯上称戏班、剧团为“梨园”,称戏曲演员为“梨园子弟”,把几代人从事戏曲艺术的家庭称为“梨园世家”,戏剧界称为“梨园界”等等。梨园,原是唐代都城长安的一个地名,因唐玄宗(唐明皇)李隆基在此地教演艺人,后来就与戏曲艺术联系在一起,成为艺术组织和艺人的代名词。据新唐书礼乐志记载:唐时,“玄宗既知音律,又酷爱法曲,选坐部伎子弟三百名人,教于梨园声有误者,帝必觉而正之,号皇帝梨园弟子“,女数百亦为梨园弟子,居宜春北院。斯为梨园发物之始。六、鸿门宴故事讲的秦灭亡后(公元前206年)两支抗秦军队的领袖项羽和刘邦在秦朝都城咸阳郊外的鸿门举行的一次宴会,此次宴会以刘邦赴项营请罪为核心,连同赴营以前和逃席以后分为三个部分,以曹无伤告密、项羽决定进攻始,以项羽受璧、曹无伤被诛终,刘邦安然逃席,最终打败项羽建立汉朝的故事。后来人们把鸿门宴特指为主办方暗藏杀机、不怀好意的宴会。七、指鹿为马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日:'马也J二世笑日:'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或言鹿者,高因阴中诸言鹿者以法。后群臣皆畏高J是说秦二世的时候,赵高驾着一头鹿随从二世出行,二世问他说:“丞相为什么驾着一头鹿呢?”赵高说:“这是一匹马啊!”二世说:“丞相错了,把鹿当做马了。”赵高说:“这确实是一匹马啊!(如果)陛下认为我的话不对,希望(陛下允许我)问一问群臣。”群臣之中一半说是鹿,一半说是马。此后凡是说鹿的大臣都被强加上各种罪名赶出朝廷,有的甚至坐牢杀头,而说是马的大臣却个个加官进爵了。从此朝廷百官惧怕赵高,再也不敢说真话了。后来人们用指鹿为马来比喻故意混淆是非、颠倒黑白。八、金屋藏娇汉班固汉武故事,汉武帝幼时,他的姑姑馆陶长公主想把自己的女儿阿姣许配给他,便半开玩笑的去征求他的意见,童稚的刘彻当场答曰:“好!若得阿姣作妇,当作金屋贮之也。”长公主大悦,遂力劝景帝促成了这桩婚事。这就是“金屋藏娇”一词的来历,后来指以华丽的房屋让所爱的妻妾居住,也衍生为取妾的含义。九、人面桃花出自唐代诗人崔护的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唐人孟荣本事诗和宋代太平广记则记载了此诗:崔护到长安参加进士考试落第后,在长安南郊偶遇一美丽少女,次年清明节重访此女不遇,于是题写此诗。这段记载颇具传奇小说色彩,其真实性难以得到其他史料的印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