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学校2021-2022学年工作总结.docx
中心学校2021-2022学年工作总结2021-2022学年,中心学校在区教育和体育局的正确领导下,坚持走内涵发展的道路,牢固树立“为每个孩子一生的幸福奠基,为每位教师的持续发展铺路”的办学理念,潜心教书育人,精细规范管理,以“办好让王村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己任,先后荣获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省幼小衔接示范校、省强镇筑基示范点、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示范校、市“小手拉大手平安六加一”交通安全主题教育活动优秀组织单位、区文明校园、区先进党支部、区安全管理示范单位、区平安校园、区教体系统信息宣传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一、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筑牢基层堡垒一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制定落实3个责任清单,充分发挥纪检监督检查作用。积极推进“廉政文化进校园”教育活动,坚持党务公开制度,凡属“三重一大”事项均通过支部委员会研究通过,执行末位发言制。二是加强意识形态工作。严格落实班子成员意识形态工作“一岗双责”,每月一研判,每季一排查。三是坚持党员教育管理的长效工作机制。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党日活动制度、党内组织生活制度。本年度召开支委会27次,党小组会24次,党员大会11次,上党课4次,主题党日活动12次,志愿服务活动8次。四是加强党建创新工作。推进党建示范点建设,抓实“四比四争”活动阵地,制作了党建活动展板。继续深化“围绕教学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教学”党建创新项目,对党员教师“设位管理”,设立教学管理、教学教研、班主任、课后服务、安全卫生、后勤服务等岗位,掀起创“星”高潮;开展党员教师示范课活动,*等区级名师分别出示示范课;评选“党员岗位明星”,*等党员分别被评为教学管理、安全文明等示范岗岗位明星,让比学赶帮超成为学校的主旋律。五是加强党员干部的培养。我校1名预备党员转正,发展了1名预备党员,培养了2名入党积极分子。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育人质量一是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围绕“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教学创新项目,继续探索语文“四环六步式”教学模式、数学“一四一”整体化教学模式、英语“一二五”课堂教学模式,优化教学实践、深化集体教研、融合多元理论、借助信息技术,全力打造生本高效课堂。二是优化作业设计与管理。严格落实“双减”政策,全面建立“基础作业+弹性作业”模式,同时学校加强学生睡眠、手机、读物、体质健康等“五项管理”工作,努力为学生营造舒适、快乐的学习氛围。三是深化课后暖心工程。精心设计作业指导、阅读、书法、乒乓球等丰富多彩的“延时服务”,保障了学校669名学生全体参加课后服务。四是做好幼小衔接工作。作为省级示范点,邀请大班幼儿参观校园,开展幼小联合教研、上好衔接课;抓实趣味灵动课堂、抓细新生习惯养成,帮助学生迅速适应小学生活。三、筑牢人才培养根基,打造卓越教师队伍一是坚持双向联动,扩宽培训途径。邀请区教研室王志刚主任作了“双减形式下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专题报告。参加了省级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2.0项目培训I、市区级网络研修线上培训、校级家庭教育促进法专题培训。沂源县悦庄学区到我校进行强镇筑基学习交流活动。二是强化校本教研,实现以“课”促“教”。坚持“以课题带动教研,以教研指导教学”,切实增强教研针对性和实效。邀请凤鸣小学毕芳芳主任进行课题培训,今年,学校两项区级课题成功结题,并申报了一项市级课题。三是重视梯队建设,实施“青蓝工程”。坚持实施师徒结对“青蓝工程”,发挥名师的带动作用,为青年教师搭建学习提升、相互切磋、共同发展的平台,努力实现“让老年教师言传身教,幸福做事、让中年教师敢于担当、模范做事,让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激情做事。”定期组织班主任论坛、青年教师座谈会,教师队伍素质整体提升。本学年,教师撰写的论文2篇在国家级刊物发表,5篇在省级刊物发表;*名师工作室被评为首届乡村名师工作室;*等3位教师在区集体教研活动中做专题发言;*老师在第三联合体名师送教活动中出示公开课;*两位教师在作业设计中分别获得一、二等奖;*老师优质课被推选参加市级优质课评选;*两位教师在2021年优课评选活动中荣获二等奖;*等3位教师在艺体教师大比武活动中成绩优异。四、落实立德树人目标,铸魂新时代栋梁一是强化家庭教育工作。淄博家庭教育大讲堂“千场巡讲团”扈秀梅老师到校作家庭教育讲座,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育人观。我校*两位教师成为“春雨”家庭教育宣讲团成员;*两位教师成为家庭教育志愿者;*老师家庭教育微课堂在周村教育微信公众号中展示;4名学生在家庭教育促进法答题活动中获奖。二是做好家访工作。对重点学生进行专项家访,做好心理疏导及困难帮扶工作,并开展全员大家访,密切与家长、学生的沟通交流。三是以活动带动习惯养成。以“夺班旗、守班旗”活动为抓手,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四是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老师荣获优秀班主任,*老师荣获首席班主任,*老师参加班主任基本功比赛,并被推荐参加市级比赛。五是组织红领巾争章活动。我校51名少先队员被评为二星章少先队员,三(2)中队被评为二星章少先中队,三(2)中队的王迎超同学被评为三星章少先队员。五、坚持“以体育人”思路,打好健康成长底色一是着力发展乒乓球特色运动。现已建可供专业训练的乒乓球室,设计打造了乒乓球文化墙,引进了乒乓球教练,在全员普及的基础上甄选乒乓球特长生进行专项培训;创编了乒乓球韵律操,下一步将进行全员普及。二是扎实开展武术进校园活动。引进专业跆拳道武术教练作为校外辅导员,在课后服务中增设跆拳道社团,一到三年级的学生根据自身兴趣进行选择。三是加强学生心理健康建设。开展心理健康主题班会、专家讲座,组织心理咨询室开放体验活动,设置班级留言板、心愿树,为学生心理健康保驾护航。六、扎根乡村教育土壤,践行以劳育人理念一是坚持抓常规性劳动教育。学校抓实常规性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责任感。二是加强劳动教育教研,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劳动教育课老师们在循环研讨中,不断学习与进步,达到培养社会需要型人才的长远目标。三是加强家校联动机制,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坚持每生每天劳动打卡,每个月完成两项劳动技能训练。四是开展专题性劳动教育。我校以“建设绿色家园”“欢庆丰收”“学雷锋传承节日风俗文化”“垃圾分类我宣传”“争做家庭小厨师”等为主题,扎实开展创新型的劳动教育实践活动。五是充分利用学校的闲置空地,进行农耕劳动教育。建成学农教育基地,开展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教育。教育卫视以把课堂搬到农场劳动课程显成效为题专题报道了学校的劳动教育,形成一定影响。七、激活地域特色文化,积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学校以“依托课程,激活地域文化,扎实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创新项目为依托,继续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一是教研先行,探索传统文化教育模式。本学期搜集整理了地域特点的古建筑,完善了记忆中的乡村文化中的古建筑里载着乡愁章节,为给学生讲解做好材料的准备。二是精心研学,浸润古村落的美丽与神奇。学生走进家乡古村落-西铺,参观古村落历史悠久的宏伟建筑。三是精心上课,精准挖掘实现课堂课程育人。学校将传统文化核心价值与其他学科的知识、情感、技能、行为融会贯通。四是多彩活动,内化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开展五音戏进校园活动,市五音戏艺术传承保护中心老师来到校园为学生们传播戏曲文化;举行“传统戏曲”展演,节目精彩纷呈;组织传统文化书法比赛,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和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开展“画一画我家乡的古建筑”活动,使学生了解家乡古建筑的种类及与建筑物有关的知识。五是家校合作,助力传统文化教育实践的开展。学校举办家校座谈会,探索学校传统文化教育体系。六是建成展厅,弘扬传统文化促内涵发展。学校初步建成传统文化教育展厅,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参观学习,为学生创造了更直观更具象的教育阵地。八、筑牢校园安全屏障,切实守护师生平安学校一直把安全工作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是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充分利用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手抄报等方式,采取多种途径和方法,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二是加强应急演练。积极组织每月一次的应急演练,提高师生自救自护的能力。三是扎实开展安全“六校长”工作。不断加强安全宣传教育、安全检查、疾病防控教育。四是不断加大安全设施投入。升级校园安防监控系统,财务室安装防盗红外报警系统,传达室和实验仪器室安装遥控式一键报警系统。五是高度重视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以中小学校岗位安全工作指南学校安全条例的内容为主,使每一名干部教师都能掌握安全法律法规知识,提高安全意识和管理能力。六是加强防溺水教育。利用班会、家长会、自救施救技能培训、专题家访、致家长一封信、签订承诺书等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防溺水主题教育,增强了学生和家长的安全意识。七是加强校车管理。不定期开展校车隐患大排查,做好校车运营监督评价。八是加强消防安全工作。不断加大对消防器材的添置力度,定期开展消防设施安全检查。九是严格落实疫情防控要求。完善疫情防控相关制度和方案、做好防疫物资储备及校内师生核酸检测、消毒消杀、防疫摸排等工作,筑牢师生安全防线。九、全面改善办学条件,促进优质均衡发展持续投资优化校园环境,创建优美、和谐、文明校园。一是投资0.5万余元完成了校园古诗墙建设。二是结合地域特点,投资4万余元建成传统文化展室,不断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传统文化。三是投资4万余元完善校园安全设备设施,全面打造平安校园。四是投资2万余元增购防疫物资,加强防疫储备,筑牢防疫“安全网”。五是加强控辍保学、助学帮扶工作,全面排查辍学情况,走访家庭困难学生10余人。暑期,学校计划投资6万余元对学生厕所进行全面提升,进一步提升学校育人环境。同时学校认真落实优质均衡区县工作要求,对音体美、综合实践、科学等学科器材配备查缺补漏,调整功能教室,确保完成创建任务。融合育人,赋能未来。中心学校将坚持减负提质、五育并举,聚焦学生素养提升和教师专业发展,锐意进取,奋进担当,逐梦前行,努力打造盈满教育情怀的师生共同成长的幸福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