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西城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docx

    • 资源ID:852275       资源大小:30.67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西城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docx

    西城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征求意见稿)为进一步推动西城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升文化软实力和产业竞争力,在增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进程中,使产业发展更加适应首都建设需求、更加符合数字经济发展规律、更加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根据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长期规划(2019年-2035年)北京文化产业发展引领区建设中长期规划(2019年-2035年)北京市“十四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和北京市西城区“十四五”时期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结合西城实际,制定本行动计划。一、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两个结合”的重要论述以及视察北京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新的文化使命,当好首都文化建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以新时代首都发展为统领,以推动高质量文化产业发展、引领高品质文化生活、优化高水平文化供给、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为导向,以推动集成化创新、加强智能化运用、实现立体化呈现、做好国际化传播为主线,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率先探索符合新时代特征、西城特色的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和新经验,加快建设产业事业贯通发展特征明显、产业效益与社会效益统一、有影响力和带动力的“文化强区”。(二)基本原则坚持守正创新高端引领。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将核心价值观体系融入文化事业建设和文化产业创作生产传播的各个环节,建设西城发展高地、价值高地和创新高地。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打造新型数字文化发展新生态。培育文化产业发展新动能,激发文化市场主体新活力,全面提升竞争发展优势,实现西城区文化产业高端、高效、高能引领发展。坚持资源转化激活市场。高点站位、前瞻布局,引导区域文化、金融、人才、空间等要素合理配置,推动西城文化资源IP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巩固西城区文化演艺、文化金融等文化底蕴优势和资源集聚优势,不断催生沉浸式新业态,打造融合联动、协同共促的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凸显西城文化资源整体价值。坚持产业事业贯通赋能。利用数字新技术,打通文化产业事业贯通“堵点”,探索产业事业双向赋能贯通发展新路径。持续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相互赋能,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效统一,建设更有包容、更有创新、更有魅力、更有影响力的西城文化大繁荣大发展新格局。坚持开放共享融合发展。坚持开放融合创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西城区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跨界融合发展,通过资源挖掘、要素整合、产业耦合,形成西城区文化产业大融合发展趋势。强化“国际化”视野,统筹推进西城文化重点项目“走出去”。强化政策体系与服务平台支撑,不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培育“西城文化”品牌发展新动力。(三)发展目标到2025年,文化产业发展综合效益显著提升,上市文化企业数量翻一番,实现收入达到1500亿元左右,占全市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收入7%以上。基本实现产业事业贯通发展特色鲜明的“文化强区”,在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的示范引领作用更加凸显,建成以下“五大强区”。1 .数字文化产业创新试验区。以培育创建“国家文化产业事业贯通发展试验区”为方向,不断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文化市场体系,借助数字化技术手段、增强沉浸式体验,催生新型文化业态和消费模式,构建具有国际视野、北京特色、西城标识的数字文化产业体系,实现西城文化产业”数字化、高端化、场景化、国际化”。2 .文化金融创新服务示范区。聚焦“金科新区”,加快文化金融创新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推动金融科技应用和数字化转型,推出更多首创性、引领性金融服务举措,打造全链条、全周期文化金融生态体系,以金融“活水”涵养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探索文化金融创新服务“西城方案”。3 .产业事业贯通发展先行区。以推动文化产业、文化事业“深度融合、贯通发展”为突破口,推动产业规模、层次、质量上新台阶,高精尖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体系初步形成,高质量发展全市领先,实现“弯道超车”,将西城建设成为首善之区、模范之区、创新之区。4 .“一园一品”特色引领区。依托“一园一品”特色引领发展优势,发挥园区在文化产业集聚中的重要承载作用,走特色化、差异化道路,推动文化产业结构升级,丰富新型文化业态,建设特色突出、企业集聚、产业集中、引领发展的文化产业先行区。5,中华优秀文化核心承载区。以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为指引,以“红墙先锋工程”“双提升工程”为引领,实施”文赋西城”活动,用好文化资源、文化产业、文化服务渠道平台,做强具有中国声音、首都色彩、西城特色的品牌文化活动,讲好大国首都核心区的“西城故事”。二、重点任务(一)优质市场主体发展壮大行动1.培育引进优质文化龙头企业。吸引数字经济、数字文化产业、泛动画等领域国际国内知名的数字文化企业总部、“独角兽”文化企业、行业组织机构集聚入驻。支持文化企业利用数字科技手段深挖古都文化和京味文化,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的文化创作、文化传播企业。2 .支持专、精、特、新文化企业发展。建设专精特新“小巨人”服务平台,支持符合西城文化创新和高质量发展方向,特色鲜明、活力突出的专精特新“小巨人”文化企业发展。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梯队培育和高质量发展。吸引更多文化科技领域专精特新初创企业落地西城。3 .做优做强区属国有骨干文化企业。深化国有文化企业改革,健全国有资本考核激励体制机制,鼓励文化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成果转化、场景应用,增强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围绕西城优势行业,推动区属国有文化企业做优做强,健全扶持内容创作的长效机制、促进文化产品生产的创新机制、市场布局合理的产品供应机制。4 .加强文化企业上市支持。挖掘优质上市资源,建立优势文化企业白名单,加大上市培育力度,支持和服务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上市,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做大做强。构建储备、培育、上市、发展全过程支持模式,鼓励上市及拟上市文化企业对接优质资源与资本市场。专栏1市场主体发展壮大工程Ol引进龙头企业:健全西城文化龙头企业管理机制,建成西城“优质文化企业数据和项目库”,形成完备的动态入库机制。引进规模以上文化企业不少于30家。02培育区域骨干企业:培育2-3家彰显西城文化特征、具备核心优势、拥有行业影响力的文化演艺、创意设计、数字应用等行业区域骨干文化企业。03支持企业上市:支持符合条件的老字号老品牌到境内、境外上市,积极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做大做强。(责任单位:区委宣传部、区发改委、区科信局、区文旅局、区国资委、金服局)(二)优势文化产业能级提升行动5 .加强精品演艺创作与展演。继续支持中国国际合唱节、老舍戏剧节等具有行业影响力的品牌活动。支持繁星戏剧村、天桥艺术中心等民间文化企业进行沉浸式演艺剧目创作,推出30场以上具有时代精神、首都水准、西城特色的精品剧目展演活动及驻场文艺演出。支持天桥演艺区打造演艺运营文化集群,加快专业化、院线化、联盟化、品牌化发展,建设国际水准的演艺空间。6 .打造设计产业集聚创新中心。鼓励设计之都大厦、北京坊等园区举办具有西城设计创新发展特色的文创大赛和文创市集。继续加大“西城礼物”高质量文化IP创意设计研发。支持优质设计企业开发具有“中国元素”“西城风韵”的产品,打造区域特色品牌矩阵。支持探索多种项目活动运作模式,吸引国际设计组织、机构和品牌活动落地西城,打造高能级国际设计要素资源聚合地。7 .持续打造艺术产品交易中心。持续优化大栅栏琉璃厂等地区艺术品交易市场,推进琉璃厂文化季、北京中国文物国际博览会、北京国际艺术博览会等艺术品交易品牌活动举办。支持荣宝斋拍卖会等艺术产品交易活动开展。鼓励艺术衍生品、艺术品授权、艺术品电商发展,加快现代艺术品交易数字化转型升级,支持国际一流艺术品交易机构落地,实现国际艺术资源集聚。专栏2优势产业数字化升级提升工程Ol演艺业:建设“数字+演艺”平台,推动5G+4K/8K超高清在演艺产业和文化消费领域的应用,打造线上线下融合、演出演播并举的文化演艺发展格局,形成线上演艺文化品牌。持续深化“会馆有戏”“京剧发祥地”文化品牌,在正乙祠等推出一批“小而美”“小而精”“小而雅”的常态化演出节目,打造20个以上演艺新空间。支持车库咖啡等沉浸式演艺体验空间建设,打造文化演艺Al高地。02创意设计业:培育“设计名城”发展平台,力争吸引10家以上国内外知名设计企业和机构入驻。培育2-3家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数字设计企业,推动设计产业能级提升。03艺术品业:依托区内各类博物馆、美术馆、画廊、古玩市场的特色和功能,建设线上西城艺术品交易中心,形成集图书阅览、艺术鉴赏、文化沙龙、展览展示等功能于一体的艺术产品交易中心示范。(责任单位:区委宣传部、区商务局、区文旅局、区科信局、天桥街道、大栅栏街道)(三)文化产业事业贯通发展行动8 .强化文化资源产业化功能。围绕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开展精品文艺创作扶持计划。深入挖掘“大运河文化”、宣南文化、茶文化等新亮点,鼓励文化企业利用数字技术推动文化资源产业化。支持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文化资源进行数字转化、开发和运营。.9 .提振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推进“事业+产业+消费+传播”同频共振,支持企业内部博物馆对外亮相,加快西外地区科学教育文化主题、什刹海地区名人故居主题、大栅栏地区商业文化主题等“博物馆集聚区”建设,以两业融合贯通文化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保障能力和水平,提振文化消费,扩展服务半径。10 .加强公共文化空间数字化建设。继续推动社区阅读场所建设,力争每个街区建设1-2家具备基础设施和基本服务功能的公共阅读空间。围绕西城非遗展示中心建设,鼓励文化企业运用数字化手段保护传承与开发利用非遗资源,实现传统文化资源数字化转型升级。(责任单位:区委宣传部、区发改委、区文旅局、区科信局、区文保中心、大栅栏街道、什刹海街道)(四)文化金融服务优化赋能行动IL构建精准金融支持与服务体系。依托西城文化金融优势,创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鼓励金融机构打造文化金融产品和文化消费金融新模式,优化文化金融产业生态。支持金融街及投融资机构为优势强、潜力大、高成长的文化企业提供精准金融服务。强化与国内外文化金融领域知名高校、院所、智库、协会、联盟等机构合作。12 .营造良好文化创新创业环境。搭建应用场景市场化运营平台,推动线上信息平台应用,采用“点对点”、“批对批”方式强化供给与需求的有效对接。建立创新型中小企业孵化机制,加大各类创新创业服务载体平台资源整合,实现精准化、智能化服务,提升企业孵化专业服务能级。13 .建设文化企业上市融资体系。依托北京证券交易所、北京产权交易所、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等重点金融场所数字化转化升级,建立文化企业上市绿色通道,加速西城文化企业发展。建设健全文化产业“补、贷、投、保、担、奖”投融资联动机制,支撑区内文化企业投融资业务办理。专栏3加大文化产业培育激励扶持工程Ol专项资金引导:发挥西城区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政策引领作用,用好“西城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完善全方位创新奖励激励机制,引导区内文化企业、园区、项目和活动实现高水平、高质量创新发展。02金融平台支撑:发挥好北京证券交易所功能,推动文化产业示范项目展示与交易,高效对接文化产业资源与金融资本。03深化政策触达:利用北京市文化经济政策服务平台,以市级、区级文化产业园为抓手,深入推进政策宣传与银企对接,创新推动“专家进园区”活动,提升区内政策、金融服务的精准性和有效性。(责任单位:区委宣传部、金服局、区财政局、区科信局、区文旅局、区市场监督局、区文促中心)(五)文化产业空间提质增效行动14 .提升园区运营机构专业能力。发挥西城文化产业园区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加强与区内园区产权方、运营机构的沟通,向园区及文化企业提供品牌创建与培育、咨询评估、政策指导等服务,实现资源互通、信息互通、平台互通。推动文化产业展示中心提质增效,建立数字化动态监测体系,完善数据采集、分析和监测机制,提升全区文化产业园区运营管理服务能力。15 .鼓励文化+赋能传统商圈转型升级。支持西单金融街、西直门外、地安门外等重点特色商圈数字化转型升级,推动3D实景步行导引、“AR虚拟试穿”、“VR虚拟购物”、氛围营造、互动体验等文化新场景建设,突出品质化、体验化发展,实现传统文化消费升级。16 .全面推进品牌园区项目建设。支持新华1949文化金融与创新产业园、天桥首都演艺活力区、皇城21号数字文化产业园等重点文化产业园区打造智慧品牌园区,促进区域内文化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围绕重大文化产业园区空间改造提升项目开通“一园一策”绿色通道,精准落实品牌园区项目建设。加快十月星吧广场、数字出版产业园区建设,提升文化供给质量和影响力,加快西城特色文化品牌推广工作,强化品牌园区示范引领。专栏4“一园一品”特色引领工程Ol强化园区运营:扶持一批园区运营专业服务机构,形成面向全区的协同创新平台和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02吸引首店落地:支持一批国际知名品牌的旗舰店、体验店、概念店、全球首店、亚洲首店、中国首店、北京首店发展,丰富文化消费新零售领域国际高端供给。03新建示范园区:支持老旧厂房、腾退空间转型为数字文化产业园区,打造一批“小而美、美而精”的园区示范基地。(责任单位:区委宣传部、区发改委、区科信局、市规划自然资源委西城分局、区建委、区商务局、区文旅局、区文促中心)(六)文化新品牌新消费引领行动17 .全面培育文化消费新场景新地标。大力发展以5G+4K/8K、超高清、虚拟现实等技术为依托的多元体验消费场景,推动“流动艺术珍品展览馆”、“数字沉浸展”、“数字长卷”等交互式体验项目在大栅栏琉璃厂、鼓楼西大街及马连道等重点商圈落地。推动前门大栅栏、西单等街区品质化发展,吸引文化艺术、数字消费等领域国际知名品牌、国家级重大品牌活动落地,打造具有全球知名度的文化消费新地标。在鼓西大街、杨梅竹斜街、烟袋斜街等地打造一批沉浸式文化体验项目,积极培育“夜购、夜食、夜游、夜娱”等夜经济新消费新场景。18 .优化提升文化内容数字应用能力。布局建设3-4家信息消费体验中心,提升信息消费能级。大力推动在线旅游、线上会展、在线教育、研学游学等新业态新模式。实施“文旅数字生活圈”计划,支持大栅栏、什刹海、天桥演艺区等重点街区开展智能导购、VR展示、无感支付、智能配送等文化内容数字场景应用,实现一站式数字文旅消费。(责任单位:区委宣传部、区科信局、区商务局、区文旅局、金服局、大栅栏街道、什刹海街道、广外街道、区文促中心)(七)中华优秀文化传承创新行动19 .推进文化资源IP数字化发展。发展“元宇宙+文化”,依托西城区文化遗产生态资源优势,加强文化IP资源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开发,促进内容创作数实共生,打造数字内容创作生态圈。加强数字内容创作,围绕虚拟娱乐、动漫制作、数字影视等重点领域挖掘文化IP价值,打造具有西城特色、代表西城品质的数字文化新产品、沉浸式体验新场景。加快数字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建设,建成3个以上特色数字资源库。20 .数字赋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深化文物建筑活化利用“揭榜挂帅”新模式,推动数字科技手段在新市区泰安里、西单饭店旧址等一批项目中的创新利用。实现“文物建筑可阅读”全覆盖。持续实施“四名汇智”计划,吸引创意人才、资源集聚,支持社会力量助力文物遗产保护利用与名城保护。深化“互联网+中华文明”行动,开展数字化赋能文物活化利用绩效评估,推动文化遗产和典籍资源的数字化转化。21 .全面推进老字号传承复兴。升级东西琉璃厂等传承载体,擦亮琉璃厂“文房四宝第一街”招牌,建设前门-大栅栏老字号聚集区,打造以“老字号+国潮+数字”为特色、历史文化和现代文化交相辉映的地标商圈。加快推动老字号特色产业集聚区的企业品牌与旅游、休闲产业结合,提升文化消费新体验,展现智慧、人文、共享的“中国式新生活”。22 .持续打造文化品牌活动项目。继续高水平办好金融街论坛之金融文化论坛活动。抓好“白塔夜话”“打卡鼓西漫步斜街”等文化品牌活动,联动社会资源、聚合优质内容、传播品牌价值、转化优秀成果,推出更多彰显新时代特征、北京特色、西城特质的原创精品活动。加快北京中轴线文化游径体验建设,搭建数字化、便捷化游客服务体系,办好“大都工匠”“我在中轴修文物”“中轴口述史”等文化活动。专栏5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工程Ol开展重点项目:支持大栅栏、什刹海、马连道、天桥演艺区等重点街区引进数字文化复现、沉浸导览体验、文化IP数字活化等项目。支持“马连道国际茶数字李生街区”建设,打造数字文化金融综合平台服务产业数字化高质量转型。推进北京河图“万象中轴”数字文化体验项目成果应用,实现西城文物遗产可读、可看、可听、可游、可感。02加强文化内涵挖掘:深挖老城史志、历史文献、民风民俗、名人轶事文化内涵,推动数字化转化利用,传播好老城文化,讲好老城故事。03推动老号新生:通过支持建设传统文化、非遗技艺等特色主题文化博物馆,举办“老字号创意大赛”,推动老字号在产品、包装、技术等方面的创新发展,激发老字号创新活力,提升老字号品牌的认知度和美誉度,实现老字号传承与创新。(责任单位:区委宣传部、区科信局、区商务局、区文旅局、金服局、大栅栏街道、什刹海街道、广外街道、天桥街道、区文促中心、区文保中心)三、保障措施(一)强化组织领导组建由区委宣传部牵头统筹、各相关部门分工协作的工作专班,按照“统一领导、分工负责、整体推进”原则,推进工作顺利、高效开展。建立由领导小组和职能部门组成的专班体系,健全组织领导工作提质和部门联动机制,统筹抓实资金安排、项目落地、政策实施等工作,优化目标管理绩效考核机制,推动各项工作朝着正确方向和预期目标发展,加快建设以产业事业贯通发展为特色引领的“文化强区”。(二)加强党建引领加强党的领导,充分发挥西城区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的统筹协调作用,形成相关部门分工明确,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总体格局。将党建工作与西城区各相关文化空间功能、文化企业的实际工作渗透结合,通过加强统筹协调工作,增强思想凝聚力和竞争力,不断提升思想水平和思想觉悟,牢固树立并深化上下“一盘棋”思想,为西城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三)健全实施机制加强对文化保护、文化投资、文化消费、文化出口、文化空间载体统计监测等内容,定期归集汇总运行数据,开展满意度调查,监测西城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市场趋势和需求变化,及时分析发展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为三年行动计划的高效实施提供现实保障。建立健全工作督办机制,明确任务责任分工和进度安排,制定阶段性任务要点和目标,将实施情况作为奖励惩戒的重要依据,充分发挥并调动各部门的积极性、主动性。(四)强化要素支撑发挥好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做好文化产业资源“引增量、培存量”工作,以文化产业盘活丰厚的文化事业资源方向,激发文化“活水”动能,实现产业事业贯通发展。积极激发文化名家、高端复合型人才的行业引领作用,做好专家服务与赋能,扶持民间文化人才,确保“三年行动计划”行之有效、落地有声。全面落实区文化产业发展各项政策,做好政策引领与服务,构建形成全区“政策引领、人才赋能、资金保障”的新时代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五)深化多方合作建立政府、社会、企业和个人等多层次、多渠道合作机制,保障西城区文化产业创新和高质量发展工作正常开展。区内各街道、各社区管理部门原则上根据从业人员和财力情况动态调整经费投入。充分发挥区内高等院校、社会科研院所的智库作用,加强西城区文化产业高质量建设研究,并给予相关的优惠政策。加强文化领域行业组织建设,发展各类文化市场中介服务机构,鼓励各类主体积极参与打响“西城文化”品牌。

    注意事项

    本文(西城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