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区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docx
-
资源ID:852283
资源大小:29.17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西山区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docx
西山区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教育发展水平是地区核心竞争力的具体体现,也是综合环境优势中的重要部分,强区必先强教。为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推进西山教育高质量发展,大力推进教育强区建设,充分发挥教育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根据省、市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精神,结合我区经济社会和教育工作实际,制定本行动计划。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主动服务“六个春城”建设,聚焦“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中枢门户区”发展目标,为西山区奋进昆明市主城区先进行列持续加力,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强统筹、优结构、补短板、激活力,着力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办更加均衡、更加优质、更具特色、更具活力的西山教育,争当昆明教育事业发展排头兵,为谱写好中国式现代化的云南篇章作出西山新贡献。二、总体目标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力争三年建成与西山区“云南政治中心服务承载区、山水都市品质区、现代服务业活力区”功能定位和“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中枢门户区”建设相适应,与西山区教育现代化、教育强区发展目标相匹配的,公平优质、开放多元的现代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促进西山教育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未来三年的建设目标和基本构想是:2023年,建机制,优布局。要实现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义务教育全面均衡发展、高中教育扩优提质发展、特殊教育公平普惠发展、职业教育特色创新发展、公民办教育协调发展,确保教育资源共享和配置优化等工作机制不断完善,教育治理持续优化,“五育”并举育人体系更加健全。2024年,优结构,提质量。要实现学前教育提质增量工程惠及更多儿童、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取得较大进展、普通高中生源流失现象明显扭转、职业学校布局和专业结构设置水平明显提升、学区化管理集团化办学效益明显可见、教师队伍结构明显优化,确保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教育结构科学合理,教育质量全面提升,教育改革迈向纵深。2025年,促内涵、争前列。要实现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保持在99%以上,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90%以上,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创建取得明显成效。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保持在99%以上,完成西山区特殊教育学校新校址建设。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保持在98%以上,职业教育与社会需求和产业对接更加匹配,中职毕业生升学率达60%。师资队伍更加优化,实现各学段集团化办学和数字校园建设全覆盖,区域教育发展总体水平达到全市前列。三、主要任务(一)实施立德树人提升行动,培育时代新人引领力1.加强学校党建工作。健全教育系统党建工作责任落实体系,全覆盖开展各级各类学校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工作。在中小学校持续开展党建示范创建,打造具有西山特色的“一校一品”党建品牌36个,培育“党建示范长廊”23条。在公办中小学校建立完善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落实中小学校党务工作机构设置、人员配备标准、待遇保障的有关要求,扩大民办学校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区教育党工委、区教育体育局、区委组织部、区委编办、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区财政局)2 .保证思政工作质效。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打造一批“示范课堂”和精品课程,培育12个思政教育品牌,推动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深度融合。建强思政课教师队伍,3年轮训一遍中小学校思政课教师,着力建设一支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建立健全思政课教师培养机制,确保到2025年,全区思政课教师队伍“又红又专:加强思政课的统筹规划,健全完善思政课教学管理制度,切实加强思政课的教学组织和管理工作,建立思政课教师教学业绩评价机制,丰富思政课的内容和形式,深入开展思政课堂研究和实践,优化整合教学内容,增强教学针对性、专业性、趣味性,推出更多学生喜闻乐见、想听爱听的思政精品课程。加强思政课的教育科研力度,成立思政课教学研究工作小组,采取“专兼结合”的方式,组织一线教师深度参与研究,总结提炼优秀课例,运用好研究成果。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推进各级各类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工作走深走实。(区教育党工委、区教育体育局、区民族宗教局)3 .健全“五育”工作体系。大力推进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完善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四位一体的协同育人机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提高德育实效,发挥共青团、少先队作用,大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强化智育措施,增强学生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强健学生体魄,开展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和大课间体育活动,促进学生掌握13项运动技能;坚持以美育人,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培养学生1-2项艺术特长和爱好,发挥艺术节在美育工作中的引领示范作用。重视劳动育人,建设30所劳动实践教育示范学校,新增一批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结合实际完善工作考核方法和结果运用方式,保障学校“五育并举”实效性。(区教育党工委、区教育体育局、团区委、区妇联、区财政局)4 .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扎实做好新时代学校意识形态工作,压紧压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坚决抵御宗教渗透、严防校园传教,着力防范网络舆情风险。创新教育宣传工作机制,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区教育党工委、区教育体育局、区委宣传部、区委统战部、区民族宗教局、区公安分局)5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抓好师资队伍建设、心理辅导室建设、心理健康课程开办、心理咨询辅导及医校结合等重点工作,建立学校、家庭和社区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构建集“预防、预警、干预”于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机制,组织全区中小学、中职学校每学年开展一次师生心理健康筛查,做到师生心理健康问题早发现、早干预。积极创建市级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力争使全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达到20所,建立健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创建工作“以奖代补”机制,筹措资金对完成建设任务的学校进行奖励,全方位支持学校开展好日常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区教育党工委、区教育体育局、区委编办、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区卫生健康局、区财政局、团区委、区妇联,各街道按职责分工负责)(二)实施资源优化整合计划,夯实基础教育保障力6 .实现资源增量扩容。加快推进新小区配建、现有校舍改扩建项目,进一步增加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使城乡学生共享高质量的教育,力争新建改扩建幼儿园27所、小学15所、初中6所。实施普通高中补短板工程,新建、改扩建普通高中3所。(区教育党工委、区教育体育局、区发展改革局、区自然资源局、区住房城乡建设局、区城市更新改造局、区财政局,各街道按职责分工负责)7 .改善学校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农村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实施学生生活条件改善工程。着力改善农村学校教师住宿条件,实施教师周转宿舍改善工程。提升改造义务教育学校运动场馆,实现校际均衡。(区教育党工委、区教育体育局、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区自然资源局、区住房城乡建设局、区城市更新改造局、区财政局、区发展改革局,各街道按职责分工负责)8 .守牢校园安全防线。健全校园安全责任体系,加大学校安全经费投入,将公办学校校园安全建设和工作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并逐年提高,对民办学校给予适当补助,提升人防、物防、技防水平。寄宿制、非寄宿制学校分别按不低于在校师生员工人数的4%。、3%。配备保安员。加强师生员工安全教育和法治宣传教育,持续开展防溺水、防交通事故、防欺凌、防侵害等专项行动,提升校园安全防范能力。健全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有效遏制涉校涉生安全事故和事件。全区中小学、幼儿园、职业学校的专职保安配备率、封闭化管理率、一键式报警和视频监控安装率实现100%持续巩固,全区“平安校园”创建率达100%,全区校园安全防范能力显著增强,校园安全法治化、规范化、信息化水平全面提升。(区学校安全委员会成员单位)(三)实施基础教育普及提高计划,扩大教育普及影响力9 .学前教育公益普惠。以扩大公办幼儿园在园人数占比和民办普惠性资源为主要任务,构建城乡协调发展、办园主体多元、办园模式多样、办园行为规范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公办学位不低于50%,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90%以上。提高保教质量。充分发挥区内优质学前教育资源优势,通过城乡幼儿园结对帮扶、建立学前教育示范基地等方式,全面提升学前教育保育质量。探索幼儿园教师补充机制,改善学前教育教师队伍结构。保障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在分类定级、评估指导、项目申报、教师培训和职称评审等方面与公办幼儿园具有同等地位。(区教育党工委、区教育体育局、区委编办、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区财政局,各街道按职责分工负责)10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统筹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改革发展,实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标准化建设,推进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建立优质教育资源流动共享机制,打破校际、城乡之间的界限,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向涉农地区和薄弱学校倾斜。制定加强义务教育学区制管理的实施意见,合理划分学区范围并覆盖全区所有义务教育学校。加强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加强“宣传、投诉、监督、处理”的工作措施,确保“五项管理”严格落实到位。实现全区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全覆盖,依法开展校外培训机构清理压减工作,形成学校认真落实,家长、社会积极配合的良好氛围。用好“双减”“双升”专班工作制度,不断完善义务教育阶段课程管理、课堂评价、教研管理、教师专业化教学发展等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措施。巩固控辍保学工作成果,坚持“四查三比对”,进一步落实“双线十人制”,做到“应入尽入,应保尽保二(区教育党工委、区教育体育局、区财政局、区委编办、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各街道按职责分工负责)IL推进高中快速发展。以区级整体推动和一级完中为示范引领,确保辖区内所有普通高中学校全部参与“双新”示范区建设工作。完善教师补充机制,优化师资配置,着力解决教师学科性、结构性缺员问题。落实公办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不低于1500元/生年的财政拨款标准,确保正常办学运转所需经费及时足额保障到位。加强教育质量管理,发挥学校和教师之间的“优带弱,一帮多”示范帮扶作用,有效提升高中教育教学质量。开展新课程课题研究并完善其管理评价措施,确保课题研究有成果、能推广。鼓励辖区内普通高中积极参与省级“五个一批”帮扶项目,开展“学省市名校,引名专家名教师”结对帮扶,发挥区级一级一等高(完)中、“名师工作室、名师、名学科”的辐射示范带动作用,力争创建一级三等高(完)中2所、一级二等高(完)中1所。(区教育党工委、区教育体育局、区委编办、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区财政局)12 .加快发展特殊教育。完成西山区特殊教育学校新校址的建设项目,按省、市相关规定配齐配足师资、设施设备,确保在三年内顺利迁入办学。积极发展学前特殊教育,鼓励幼儿园接收残疾儿童就近入园随班就读。鼓励有条件的普通中职学校增设特教部(班),支持普通中职和普通高中学校接收残疾学生随班就读。(区教育党工委、区教育体育局、区发展改革局、区自然资源局、区住房城乡建设局、区财政局、区残联)13 .推进集团化办学体制机制。在现有11个教育集团的基础上,坚持通过“核心学校+新建学校”“核心学校+农村学校”“核心学校+薄弱学校”“学校联盟”等方式,利用三年时间实现各学校集团化办学全覆盖,依托核心校的带动作用,实现战略规划、日常管理、课程建设、教师发展、学段衔接等方面的资源共享和品牌共创,确保公办学校集团化办学提供的优质学位占全区基础教育公办学位数的50%以上。探索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与教育集团管理模式融合发展,强化集团内部教师、干部交流力度,充分激发教育集团核心校和成员校的积极性、创造性,切实增强教育集团发展动力。(区教育党工委、区教育体育局、区财政局)14 .支持磨龙教育发展。按照全市优先发展磨憨教育事业发展安排部署,结合实际对完善磨憨基础教育发展体系作出应有贡献。配合实施昆明优质教育资源“点对点”结对帮扶磨憨学校工程,选派优秀干部和教师到磨龙帮扶支教,从磨龙学校选派专业技术人才到西山区优质学校进行专业进修,实现两区教师培训、教学研讨、学情分析、双师同步教学等“研学一体化”运用,促进教师教育教学素养及科研水平的双向提升。(区教育党工委、区教育体育局、区委编办、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区财政局)(四)实施现代职教体系建设行动,强化职业教育吸引力15 .推动职业学校达标。提升职业学校办学质量。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产业布局、人口规模和教育发展趋势,统筹考虑区域发展、职教资源、办学规模等,采取新建、改扩建、划转、合并、合作、托管、集团化办学、终止办学等方式,优化中等职业学校布局,提高学校办学效益。重点抓好校园校舍、教师队伍、设施设备等建设,“一校一策”推进中职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建设。(区教育党工委、区教育体育局、区委编办、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区财政局)16 .建设“双优”中职学校。支持西山区职业高级中学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办学质量,扩大办学规模,争创省级优质中职学校。鼓励西山区职业高级中学扩大综合高中办学规模,开展非遗文化、民族技艺传承、传统文化进校园等活动;办好公民办职业学校计算机信息技术类、烹饪类、工程类专业。推进职业学校集团化办学,提升职业学校吸引力。(区教育党工委、区教育体育局)17 .完善职业教育体系。优化联合培养模式,继续开展省级综合高中试点工作,统筹管理区域内中高职“3+2”五年制办学资源,打造好8个特色专业,实现骨干特色专业与高职院校联合举办五年制大专,落实中等职业教育、高职专科教育、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相衔接的人才培养体系。认真落实国家“职教高考”制度,争取每年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升入高一级学校的比例不低于毕业生总数的60%。(区教育党工委、区教育体育局)18 .深化产教融合合作。服务产业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对标产业发展前沿,结合人才和劳动力实际需求,探索区域内政府有关部门、骨干企业、职业学校参与的产教联合体。支持职业学校与产业园区、企业合作,力争创建产教联合体和产教融合体6个。推动企业与公办职业学校共建共管产权清晰的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产业学院、培训中心,拓展职业学校办学空间。鼓励行业、企业与职业学校合作共建新专业、开发新课程、开展订单式培养,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和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区教育党工委、区发展改革局、区教育体育局、区科技工信局、区商务投资促进局、区文化旅游局)(五)实施人才强教行动,加强师资队伍战斗力19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资格认定、业绩考核、职称评聘、评优奖励的第一标准,培养和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作风过硬的教师队伍。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和法治教育,引导教师树立树牢立德树人职业理想。完善中小学教师家访制度,将家校联系情况纳入教师考核。落实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严肃查处违规违纪行为,巩固拓展师德师风建设成效。加强防范教师违反职业道德风险培训工作,各级各类学校每学期至少开展1次防范教师违反职业道德培训。(区教育党工委、区教育体育局、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20 .提升教书育人能力。充分整合区内优质教育资源,做到“一个面向”和“三个转变”,即:面向区内全体教育工作者的专业发展,将单一的教师培训转变为研训结合、协作学习、参与式等多种形式的培训;教师从经验型转变为研究型的新型教师;校长单一的上岗培训转变为对校级干部的系统螺旋式上升培训。分层分类分级加强全员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校长队伍、班主任队伍、骨干名优教师队伍建设,强化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做到分级管理,分级确定,多级培养。通过开展“校(园)长论坛”、“学校高质量发展论坛”、构建“教师成长资源库”等方式,加大对各层级教师培训。到2025年,全区培养500名骨干教师,完成200名15级校长职级评定。(区教育党工委、区教育体育局)21 .补足配齐各类师资。加大中小学紧缺学科教师补充力度,根据学校实际需求,每年补充一定数量的体育、艺术、科学、劳动、信息技术等紧缺学科教师,原则上不低于当年补充数量的30%。推进义务教育教师“区管校聘”,城镇学校、优质学校每年教师交流轮岗的比例不低于符合交流轮岗条件教师总数的10%。通过公开招聘、专项招聘、专项培养计划、人才引进、公开选调等方式,大力引进“双一流”大学和教育部直属师范院校优秀毕业生到西山区任教。在编制不足的情况下,通过招聘聘任制教师、引进名师等方式进行补充。(区教育党工委、区教育体育局、区委编办、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22 .扩大用人自主权。积极探索“三名”工程引进的学校在招聘教师时,可通过直接面试的方式考核录用“双一流”大学和教育部直属师范院校毕业生的做法。持续推进银龄讲学计划,面向全国引进优秀退休教师到西山区讲学。创新幼儿园教师补充机制,补齐学前教育教师缺额。建立健全职业院校自主聘任兼职教师的办法,推动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和职业院校教师双向流动。(区教育党工委、区教育体育局、区委编办、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23 .增强教师职业引力。落实义务教育教师工资收入“不拖欠”、“不低于”政策,逐步推进将教师(含聘任制教师)体检优待政策全覆盖。实施一批农村教师周转宿舍项目,逐步解决农村教师住宿困难问题。为促进全区优质教育资源联动互通、共享,积极发挥区内优质校长的引领作用,采取专题培训、经验分享、学校诊断、同伴互助、影子培训、网络研修等多种方式,使全区优质教育资源联动互通、共享。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优秀教师予以表彰奖励。挖掘、提炼和宣传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塑造西山教师的良好形象。提高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吸引和稳定优秀人才从教。(区教育党工委、区教育体育局、区委宣传部、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区财政局)(六)实施教育数字化推进行动,提高智慧教育服务力24 .建设智慧教育平台。在教育部和省、市平台运用的基础上,完善西山区智慧教育平台。通过对接省、市教育平台,构建自上而下的完整体系,通过统一标准、整合资源、优化互动课堂操作步骤、共享网络服务,打造西山区教育资源共用共享体系,构建以视频新媒体为主,包含常态化互动课堂、精品教室、在线培训、互动教研、视频会议、5G第二课堂、教育演播、教育访谈等各类直播及点播功能为一体的,集成了在线教研及评价、在线教学竞赛、网络阅卷、在线培训及考核等各类常规系统的网络化教育服务平台,实现教学质量评估便捷化、教学教研督导信息化,以及教学研究的网络化和高效化。(区教育党工委、区教育体育局、区发展改革局、区科技工信局、区财政局)25 .加快数字校园建设。按照省级数字校园标准,构建智慧校园基础设施,为学校提供安全、可靠的网络服务,即升级改造、新建全光纤校园网,推进中小学、幼儿园全面接入教育专网。建设标准数字教室,满足学校基本数字化教学需求。建设互动直录播教室,保障学校开展公开课、远程教研、优质课程录制等教学活动需求。实现学校数字校园的多样化功能和服务。对全区数字校园、智慧校园情况进行摸底调查,理清资源现状。分批次、分阶段测算资金,逐步实施,确保项目按计划完成。(区教育党工委、区教育体育局、区发展改革局、区科技工信局、区财政局)(七)实施教育综合改革创新计划,增强教育发展内驱力26 .推动教体融合发展。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工作,开足开齐体育课,全面提升课程质量,保障学生每天校内1小时体育锻炼时间;完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加大经费投入,探索构建纵向贯通、横向衔接的校内、校际、区级三级青少年竞赛体系;健全完善高水平运动员选拔机制,拓宽体育特长生升学渠道,研究制定高水平优秀运动员的评价、升学保障等政策,防止人才流失。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完成区体育工作组织管理机构、区青少年体育训练中心的建立,落实青训中心体育教师、教练员待遇保障。发挥区体育总会的龙头带领作用,鼓励和支持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单项体育协会建设和发展,研究制定社会体育组织服务标准和进校准入办法,规范引导社会体育机构服务学校体育工作。强化体育人才队伍建设,按照上级部署,在各级体育传统特色项目学校设置教练员岗位,畅通优秀退役运动员进入学校担任、兼任体育教师和教练员的渠道,加强体教融合师资队伍建设。(区教育党工委、区教育体育局、区委编办、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区财政局)27 .强化教育科研引领。完成“昆明市西山区教育科学研究院”成立工作,实现学科研究管理、专题研究、课题探索、教师专业化发展,学区共同发展、信息化与教学深度融合二力争在2024年前成立西山区教育监测与评价中心,健全区、校两级教研机构管理体系,建立“定岗、定人、定责”三定制度,做到学科有引领、教学有指导、研究有方向的“三有”教研教学研究样态。以“健全管理机制,探索教研分级管理,建立专精教研队伍,以需求开展研究,拓宽视野提升定位”为指导,建设一支集“研、训、管”一体的高质量教研队伍,形成一个高效、有效的教研管理体系,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取得实效。(区教育党工委、区教育体育局、区委编办)28 .加强教育交流开放合作。统筹做好“引进来”和“走出去”两篇大文章,加大招才引智力度。充分利用昆明国际友好城市等平台,推动西山区中小学与国外学校缔结姊妹学校,支持鼓励芳草地国际学校、侨光小学及其他条件成熟的学校与南亚东南亚及其他国家开展教育合作交流。引进国际职业教育优质资源入驻西山,支持区内有条件的职业学校与企业携手走出去,助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才培养。落实昆明市中小学幼儿园招收和培养国际学生实施细则,支持中小学、幼儿园按要求招收和培养国际学生。(区教育党工委、区教育体育局、区委国安办、区外事办、区公安分局、区财政局)四、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构建完善区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教育领导机制和责任体系,落实区级领导挂钩联系学校、区委书记年度教育工作专题述职、党政主要领导落实教育高质量发展责任等制度,加强对三年行动计划实施的统筹谋划、整体推进和督促落实,破解体制机制障碍,打通难点堵点,推动三年行动计划落地见效。(二)压实工作责任。全区上下要凝聚共识、形成合力,努力形成分工明确、各负其责、相互支持、齐抓共管的工作推进机制,做好实施三年行动计划的政策、资金、项目等对上争取和对下支持工作。教育部门要发挥牵头作用,把三年行动计划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确保工作推进有力、责任压实到位,推动各项目标任务落细落实。各有关部门要在财政投入、用人、用地、用水、用电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在建设、改革、监管、安全、健康等方面强化综合保障,为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创造良好条件。(三)落实资金保障。建立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体制机制,切实落实“三个优先”,做到“两个只增不减”,确保教育经费落实到位,尤其要为三年行动计划重点工程、重大项目的顺利实施做好经费保障。逐步提高各类教育生均经费基本标准和财政拨款基本标准,优化支出结构,稳定增长机制,按有关规定足额征收教育费附加,确保专项用于教育发展。根据绩效评价结果及时调整经费投入结构,努力实现教育经费使用效益最大化。建立全覆盖、全过程、全方位的教育经费监管体系。(四)强化考核监督。区教育党工委、区教育体育局会同有关部门对三年行动计划落实情况进行考核监督,将其纳入目标管理考核,每年对各相关部门、各街道办事处推进三年行动计划工作情况进行考核和督查。区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要加强统筹协调,每年度向区级相关部门印发重点任务清单,每年开展1次成员单位述职考评,督促责任落实、任务落实。(五)营造良好氛围。全区上下要关心支持教育发展事业,区级各部门要广泛宣传三年行动计划的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充分利用网络、报刊、媒体等方式,多渠道宣传教育改革发展取得的成绩和亮点。进一步凝聚人心、统一认识,着力打造促进教育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和关心支持教育发展的良好社会风尚,确保西山教育奋进全市先进行列目标早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