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连平县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0年).docx

    • 资源ID:852448       资源大小:129.95KB        全文页数:7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连平县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0年).docx

    连平县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0)二。二三年九月前言1第一章发展基础与环境3第一节发展基础3第二节发展环境7第二章总体要求10第一节指导思想10第二节基本原则10第三节发展定位11第四节发展目标12第三章加快发展特色优势生态农业15第一节大力发展特色优势农业15第二节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17第三节加快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20第四章加快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23第一节推动工业发展提质增效23第二节培育发展新兴产业25第三节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29第五章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32第一节重点发展旅游服务业32第二节优化提升住宿餐饮零售服务37第三节加快发展电商物流服务业38第四节积极拓展新兴服务领域40第六章发展策略42第一节完善产业升级引导机制42第二节提高要素资源保障水平43第三节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45第四节加强区域产业合作创新47第七章规划实施保障50第一节强化组织领导50第二节加强统筹协调50第三节加强监督评估51第四节防范社会风险51附表:连平县产业发展规划重大项目表52连平县地处广东省北部,河源市西北部,东江流域上游。东邻和平县,南连东源县、新丰县,西接翁源县,北与江西省龙南、全南两县交界,县域国土面积227501平方公里。连平县地处粤北九连山区,地势北高南低、西高东低,河流水系发达,山地、丘陵、盆地占全县总面积的90%以上,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县,生态旅游资源优越。过去由于交通基础设施发展落后,连平县经济社会发展基本被边缘化,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远远落后于珠三角地区,未能充分分享改革开放带来的丰厚红利。近年来,随着对外交通的逐步改善,连平县产业发展开始起步提速。在“十四五”时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处在实现重大突破的历史关口,我国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征程,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双区”建设,以及省内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等发展战略深入实施,珠三角转型升级进一步加快的大背景下,连平县如何从实际出发,牢牢把握发展机遇,找准自身在区域的产业发展定位,明确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方向,优化产业发展功能布局,构建具有连平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产业发展,不断壮大经济规模,推动高质量发展,落实“示范区”“排头兵”建设总体部署至关重要。本规划在深入分析连平县产业发展现状和内外部发展条件的基础上,明确提出要重点发展生态旅游业,提升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大力发展新型电子信息、精密机械制造、新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着力构建特色鲜明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本规划依据国家、广东省和河源市相关产业规划、政策文件以及连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目标纲要河源市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0展开编制,规划范围为连平县全域,规划期限为2021年至2030年。第一章发展基础与环境第一节发展基础一、发展成效“十三五”以来,连平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确定的目标任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扎实做好“六稳”工作,紧扣“两个连平”建设中心任务,全县总体经济保持平稳运行,产业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经济综合实力稳步提升。2020年(下同),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以下简称GDP)83.87亿元,“十三五”时期年均增长2.21%(下同);人均GDP达32219元;地方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5.17亿元,税收总收入8.15亿元;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72.22亿元,是“十二五”时期的1.62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63亿元,年均增长6.45%;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6.3亿元。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达117.16亿元、贷款余额达58.83亿元,不良贷款率1.13%,持续保持低风险可控水平。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2015年11.2:54.5:34.3调整为2020年的20:25:55o工业发展势头良好。以生态工业园和产业物流园作为工业发展的主战场,全力推进园区发展建设,扩园0.44平方公里,引进项目65个,合同投资额133亿元,初步形成电子信息、精密机械制造、新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发展态势。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9.14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17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2015年42家增加到2020年46家,产值达49.14亿元,对全县经济稳定发展起着重要支撑作用。农业现代化水平逐步提高。2020年,全县农业总产值29.55亿元;农业增加值19.23亿元,年均增长5.86%。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累计新增省、市农业龙头企业13家,成功创建鹰嘴蜜桃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连平鹰嘴蜜桃、内莞三华李、九连山精米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增创了全国首家铁皮石斛基地、广东绿茶王、广东最美茶园等一批绿色、有机品牌。着力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对养殖业划定了禁养区、限养区和适养区,促进畜牧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服务业发展亮点纷呈。2020年,全县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43.74亿元,年均增长2.76%。商贸流通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步伐加快,商贸流通业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成效明显。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63亿元,年均增长6.45%,限上商贸企业增加至57家,内需主导、消费驱动的经济增长模式初步形成。在经济体量逐年壮大的同时,商贸流通业的结构不断优化。忠信商贸小镇入选广东省第三批特色小镇培育库,成功入选创建省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旅游服务业蓬勃发展,“十三五”期间全县接待入县游客由291.68万人次增加到1568.6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由22.6533亿元增加到122.73亿元。完成了全域旅游规划设计,建成广东燕岩六祖文化旅游区、九连山原始森林度假村3A级旅游景区,客天下旅游综合开发等旅游开发项目有序推进,湖东村获评广东省首批文化和旅游特色村,上坪镇中村村被评为“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河头山庄被评为“中国乡村旅游金牌农家乐”。二、发展条件交通条件改善潜力较大。连平县距省会广州市210公里、东莞市200公里、惠州市180公里、深圳市240公里,具备承接珠三角发达地区的功能辐射和产业转移的巨大潜力。国道G105线、大广高速、汕昆高速、武深高速、粤赣高速和省道S341灯管线、S230忠定线贯穿境内,是国道G105线和大广高速公路入粤第一县,规划有通用机场、赣广高铁、韶龙铁路、连梅高速等,现代综合交通网络体系一旦形成,将进一步改善连平县区位和交通条件,促进连平县深层次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格局。生态环境条件优越。连平拥有“一流的环境,一流的森林,一流的水质”,是“广东省生态县”和“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日照充足,热量丰富,降水季节明显,土壤肥沃,自然禀赋优良。连平是广东省林业县之一,山地广阔,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宜植物生长,药用植物达300多种,全县森林覆盖率74.72%。优越的生态环境条件,为连平加快绿色崛起提供有力支撑。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丰富。连平县拥有丰富的水、矿产等自然资源,以及风情浓郁的忠信花灯文化等旅游资源。境内河流分属东江、北江两大水系,流域面积1965.5平方公里,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83.11%。连平县矿产资源丰富,种类繁多,有煤、铁、铜、锌、稀土、硅石、玄武岩、花岗岩等,被誉为“粤北有色金属之乡”。境内有粤东北第一高峰黄牛石,闻名遐迩的上坪桃园、天然雕琢的圣迹苍岩、构成特色迥异的九连山生态休闲旅游胜地。忠信花灯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为连平县促进产业发展尤其是新医药、新能源、新材料和旅游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三、存在问题经济发展质量不高。经济总量小,2020年连平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3.87亿元,仅占全市的7.6%。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19.23亿元、三.9亿元和43.74亿元,分别占全市的14%、5.6%.7.4%o与河源市其他县区相比,连平县的地区生产总值及第二、三产业增加值也存在一定差距。项目支撑能力弱,新型工业、现代农业和服务业培育力度不足,工业短板尤其明显,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仅46家,产值达49.14亿元,平均每家企业产值约1亿元。产业转移园区建设进展不快,短期内难以改变连平县工业经济总量规模小、质量不高的现状。产业水平有待提升。连平县产业发展的粗放型增长特征明显,产业资源种类繁多,分布广泛且没有实现集聚发展,产业整理难度较大,产业功能体系不完善。传统产业规模不大,产业链短,技术层次低,竞争力不强。产业发展缺乏高素质人才支撑。本地劳动力并不丰富,产业高端人才缺乏。2020年,连平县常住人口仅36.34万人,由于产业发展档次不高,难以形成吸引和留住高端人才的环境和机制,本地生源的大学毕业生回乡就业率低,人才外流现象严重,导致高学历和高创新能力的人才比例不高,本地劳动力难以为产业发展提供高端人才。基础设施配套不够完善。受山区县条件和地方财力的制约,连平县产业发展所需的基础设施配套依然不够完善。全县交通网络仍然不够完善,运输成本高,城镇功能不强,缺乏与周边地区联系、引进大项目、好项目的优势。产业园区综合配套差,承载力不高。第二节发展环境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我国进入了高质量发展阶段,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要正确把握国内外经济发展和形势变化,正视挑战,抢抓机遇,主动作为,开创连平产业发展新时代。从国际形势来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经济增长持续乏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全球产业链格局受到严重影响,这些势必将对全国乃至连平产业发展构成严峻挑战。同时,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第四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由酝酿期进入爆发期,随着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人类社会正迈向智能时代,为连平加快发展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提供了契机。从国内形势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发展新时代,国内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产业发展正在进入新一轮发展时期。我国正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持续激发国内需求,打通国内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的各个环节。同时,我国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迫切要求,亟须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实现。房地产市场深度调整,实体经济与财政金融风险相互交织,劳动力成本快速上涨,土地供需矛盾日益尖锐,环保及节能减排压力较大,产业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从省内环境来看:“双区”建设深入推进,将为广东发展带来新动能和广阔空间,也为连平承接“双区”建设辐射,尤其是产业发展提供了契机。省委、省政府加快“一核一带一区”建设,加大对粤东西北地区支持力度,这为连平加大有效投资,实现振兴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为加快建设制造强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省政府提出要着力培育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和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二十个产业集群,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制造业产业体系;连平可以按照全省二十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建设的明确指引,实施产业全面对接发展,加快外引内育力度,着力构建生态产业体系。从市内环境看:河源市以“融湾”为“纲”“融深”为牵引,正在加快建设绿色发展示范区,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加快构建与“双区”合作互动的新局面;培育三大高质量发展平台的竞争力和带动力,走出生态河源、现代河源相得益彰的发展新路。同时,河源发展基础薄弱,生态产业体系构建有待加强,整体产业层次偏低、工业规模小,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任务艰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还处于起步阶段,新兴产业基础差,主导产业带动能力不足,生态产业不够壮大,绿色优势尚未有效发挥。第二章总体要求第一节指导思想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深入落实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精神、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及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要求,突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快对接融入“双区”建设,认真谋划建设“两个中心”“三个支撑点”,推动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以产业园区为载体,按照“强支柱一培新兴一固生态一提服务”的思路,主动吸引粤港澳大湾区优势产业链向连平延伸,升级发展生态旅游业,提升发展特色农业,大力发展电子信息、精密机械制造、新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培育发展生物医药、健康服务等健康产业,加快融入双循环体系,着力构建绿色生态产业体系。第二节基本原则提质增效,创新发展。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完善产业发展环境,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加快经济转型、产业升级,促进经济发展总量、质量和效益同步提升。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业态创新等,积极培育创新文化,实现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生态为本,绿色发展。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强化生态保护和建设,统筹生态资源要素配置,健全绿色发展的体制机制,推动发展方式向绿色发展转型,在高水平保护中实现高质量发展。开放合作,共享发展。找准抓实“双区”建设、“一核一带一区”新格局构建、横琴和前海两个合作区建设的着力点和突破口,着力破除制约融入“双区”建设的体制机制障碍,创新区域合作新模式,推动规则联通、贯通和融通,全面扩大与粤港澳大湾区互利合作,为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连平经验”。产城融合,集约发展。推动园区科学扩容提质,建设职住平衡、配套完善的宜居产业社区,促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的良性互动。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园区。第三节发展定位打造河源市灯塔盆地国家级现代农业先行示范区。紧密衔接河源市灯塔盆地战略规划,按照把灯塔盆地打造成引领河源未来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综合平台的定位,加快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通过培育“农业+文化+旅游+养生”新模式新业态,大力发展现代生态农业,着力打造“生态型、特色型和园区型”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现代生态农业、特色农业,深度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城市消费群体,打造灯塔盆地国家现代农业科技与集成示范基地。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新兴产业拓展区。加快推进园区提质增效,紧密对接“双区”现代化经济体系,主动融入“双区”供应链、产业链和价值链,培育壮大电子信息、精密机械制造、新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主导产业,积极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推进与大湾区形成梯度发展、合理分工、优势互补的产业协作体系,打造大湾区战略腹地、产业基地、企业锚地。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生态休闲旅游示范区。以建设健康休闲旅游产业带为抓手,把发展现代农业、生态林业、文化产业等生态产业与全域旅游融合起来,与建设美丽乡村、培育特色小镇统筹起来,全面激活旅游资源,加快建设健康休闲旅游产业带,努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生态休闲旅游示范区。第四节发展目标按照高质量发展基本要求,科学规划、稳步推进、有序开发,以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和做大经济总量为总目标,加快构建现代生态产业体系,推动全县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到2025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118亿元,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5:30:45o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明显提高。到2025年,农业增加值24亿元,特色优势农业效益明显提高,实现农业经营由分散经营向适度规模经营转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经营效益稳步提升,主要“菜篮子”“果盘子”农产品稳定供应、质量可控,物质技术装备条件显著改善,智慧农业建设取得阶段性进展,农业科技示范和应用能力显著增强。生态工业发展取得重要成效。到2025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力争达到25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0%左右。电子信息、精密机械制造、新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规模快速壮大,与大湾区产业链配套协作基本形成,产业集聚效应明显。以产业园区为主要载体,重点推动吸纳一批龙头企业落户园区。现代服务业繁荣发展。到2025年,全县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50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5%o生活性服务业规模持续扩大,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生活性服务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消费升级取得巨大进展,消费环境明显改善。旅游业基本实现“二次腾飞”,成功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年旅游接待人数超过300万人次,年旅游总收入突破10亿元大关。展望到2030年,生态产业体系建设取得重要成效,基本建成河源市灯塔盆地国家级现代农业先行示范区、粤港澳大湾区新兴产业拓展区、粤港澳大湾区生态休闲旅游示范区。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特色优质农产品的供应能力明显提高,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优质农产品供应重要保障基地。园区产业规模进一步发展壮大,产业集聚发展水平明显提高,区域经济带动能力明显增强,形成分工明确、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成为当地优质就业岗位的主要来源,产城融合发展取得重要发展,产业发展空间和质量得到明显提升。第三章加快发展特色优势生态农业大力发展特色优势农业,建设现代农业园区,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把连平建设成为“双区”的“菜篮子、果盘子、米袋子、茶罐子、水缸子”。第一节大力发展特色优势农业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以品牌为引领、产业园为依托、龙头企业带动,扩大农户生产经营规模,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促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做强做大,加快实现富民兴村。一、加强特色农产品品牌认证实施特色产业培育工程,做大做强富民兴村产业。推动生猪家禽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优质稻米、花生、火蒜(黑蒜)、特色水果、高山茶叶、绿色蔬菜、岭南药材等七大特色产业。按照“因地制宜、分步实施、滚动发展”策略,加大在品牌认证、推广营销等方面财政资金扶持力度,继续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开展商标注册与品牌创建。重点打造鹰嘴蜜桃和茶叶两大核心品牌和优势产业,促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建设。推进连平鹰嘴蜜桃、忠信花生火蒜、高山绿茶、隆街香米、陂头番薯粉(米粉)、田源砂糖橘等品牌创建。全力打造陂头岩仔茶为“广东茶王”品牌,支持“黄牛石一号”“九鼎茶”“坳肚茶”“九连茶”等连平绿茶品牌发展。二、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在特色优势农业发展中的主体作用,在培育本土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基础上,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一批基础好、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通过建立“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推动龙头企业与种养大户、农民合作社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采取保底收购、股份分红、利润返还等多种方式,共享产业经济效益;通过创建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合作社+社员”的形式带动农民规划种植优势特色农产品;通过家庭农场,让农户自主创业,建设小而优美的农产品输出作坊。积极引进各类职业经理人,建立专业化的人才队伍,为农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重视人才引进和培育,通过提供优厚的薪资及福利待遇、优先落户权、特殊的职位晋升渠道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人才。三、优化各镇村特色优势产业布局结合各镇村产业现状及要素优势,因地制宜,积极培育地方特色产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建设产业标准化生产基地,促进产业集聚,形成一批主导产业突出、区域特色优势明显、市场前景较好、农民增收效果显著的村、镇。第二节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用工业化、园区化理念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打造一批科技农业、现代农业、休闲农业和观光农业为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和田园综合体,加大现代农业装备技术的创新与应用,推动农业生产向规模化、集约化、信息化转变,全面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一、打造现代农业发展新载体以农业园区建设为抓手,发挥现代农业园区辐射带动与引领示范作用,全力支持把灯塔盆地打造成为河源未来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综合平台。支持灯塔盆地建设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和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加快发展现代高科技农业、绿色农业、休闲农业、冷链物流和农产品精深加工。加快推进全县现代农业产业园规划、流转土地、基础设施建设及农业项目申报等工作,力争将连平县鹰嘴蜜桃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成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积极推进忠信花生蒜头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争取推动连平县中药材争取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完善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配套功能,全面接受灯塔盆地在创新农业技术、种植模式、农业装备等方面的辐射,加快种植规模化、标准化建设,提升农产品深加工水平,培育区域农业和食品知名品牌。建设产业标准化生产基地,提升连平鹰嘴蜜桃、忠信花生火蒜、高山绿茶、优质稻米、绿色蔬菜等一批具有连平特色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水平,形成一批增收效果显著的专业村、专业镇。依托灯塔盆地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创新优势,建立生态农业与现代科技成果结合转化的创新平台,打造绿色农产品加工基地。积极推动鹰嘴蜜桃、花生、大蒜(黑蒜)、高山绿茶等产业产学研用融合发展,建设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二、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加快高端农机装备在丘陵山区、果菜茶生产、畜禽水产养殖等方面的推广应用。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推进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积极推进信息进村入户,鼓励互联网企业建立产销衔接的农业服务平台,加强农业信息监测预警和发布,提高农业综合信息服务水平。鼓励发展农产品农村电商、农村物流、农业保险等新产业新业态,加快建立农(电)商产业联盟。围绕连平花生、蔬菜、鹰嘴蜜桃等大宗特色农产品,实施农产品仓储保险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试点,支持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龙头企业等,建设冷链物流集散中心和产地预冷、分拣包装、仓储保鲜等设施。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工程,全面推行农产品“身份证”管理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两证”制度,提升监管能力,支持发展“两品一标”农产品。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加强农药经营使用监管和农作物病虫草害的防控监测,推广高效低毒农药和杀虫灯、粘虫板、性诱剂等绿色高效病虫害防控技术。深入开展农药化肥减量行动,继续实施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抓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专栏1:农业现代化重点工程打造蔬菜水果产业集聚区:以陂头、隆街、油溪、三角、田源等镇为主产地,大力发展绿色、有机蔬菜,发挥蔬菜基地示范带动效应,培育发展隆街、田源河角坪蔬菜基地、龙埔村西施蜜柚基地、油溪田园丰蔬菜基地、河源绿控石马蔬菜基地、陂头蔬菜基地等,稳定生产白菜、苦瓜、萝卜、丝瓜等蔬菜种类,打造连平县“菜篮子”工程。在上坪、元善、内莞和陂头等镇,打造鹰嘴蜜桃、百香果、三华李、猾猴桃、香水柠檬等优质水果产业基地,建设连平规模化水果种植区。建设特色畜牧业优势产业区:推进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步发展猪、鸡、牛、羊等畜禽养殖业,提升“瘦肉型猪”“温氏鸡”发展水平,支持“龙头+农场”发展模式,开发土猪、优质鸡等特色养殖,构建以大湖、三角、隆街、忠信为主的生猪产业带,以上坪、内莞、田源、油溪和绣缎为主的肉牛、羊、“温氏鸡”生产区。鼓励水产养殖连片发展,推广丰产鲫、龟、罗非鱼等优良水产养殖品种,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水产养殖业。拓展南药产业发展空间:以连平南药种植产业项目为依托,加强与深圳南山区沟通联系,争取更多南药产业资源落户连平。在现有南药种植基础上,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社+基地+农户”“种植大户+农户”等多种经营模式,培育发展南药产业种植基地,大力打造铁皮石斛、牛大力等南药品种。引进培育南药加工龙头企业,支持开展南药深加工和品牌化建设,延伸南药产业链条。十大产业种植基地建设工程:鹰嘴蜜桃产业基地、茶叶产业基地及产业带、特色水果种植基地、砂糖橘种植基地、花生种植基地、火蒜种植及加工基地、高山油茶种植基地、药材种植基地、有机蔬菜种植基地、水稻种植基地。第三节加快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发挥产业链各主体的比较优势特别是农业龙头企业的作用,催生农业新业态,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休闲农业、旅游农业等,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一、加快发展生态休闲农业结合县域内种植业、养殖业、自然资源、人文景观分布状况,加快发展生态休闲农业,深度挖掘农业特色资源,强化旅游产品包装设计,运用多种媒介进行宣传与营销,注重示范建设,完善休闲农业产业链条,推进休闲农业旅游产品向多元化综合型产品转型。健全休闲农业服务体系,拓展科普展示、示范推广功能。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建设一批设施完备、功能多样的休闲观光园区、乡村民宿、森林人家和康养基地,培育一批美丽休闲乡村、乡村旅游重点村,建设一批休闲农业示范镇村。大力发展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家乐、乡村休闲度假文化旅游产品,打造大湾区休闲旅游目的地。二、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推进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支持种植花生、蔬菜、鹰嘴蜜桃等大宗特色农产品的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加工业,打造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促进初加工与精深加工协调发展。引进食品饮料和南药加工企业,推动农产品从初加工向精深加工延伸,发展果汁饮料、保健养生饮品、功能性饮料等软饮料和果酒、保健酒等酒精产品。加快建立完善政产学研合作平台,健全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体系建设,积极开发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产品。以隆街物流园为载体,加快农产品加工产业集聚园区建设,实现加工园区化、园区产业化、产业集聚化,提升精深加工水平。加快忠信、三角和灯塔盆地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公共设施、公共服务向园区延伸,促进产城融合发展,着力打造工业发展新引擎。积极开展灯塔盆地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与集成示范基地建设工作,努力把灯塔盆地示范区建设成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示范区、农业生产的发动机、农业科技的创新源,农业发展的风向标。推进产城镇村融合,大力发展现代高科技农业、绿色农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建设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和先导区,拓展延伸农业价值链。培育壮大农产品加工、电子商务、休闲农业、田园综合体、乡村旅游、森林康养、文化创意、乡村共享经济等新产业新业态,努力实现农业与旅游、文化等产业融合发展。第四章加快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对标先进高标准规划产业园区,加强产业园区统筹规划和优化整合,逐步拓展发展空间,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积极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加快形成连平高质量重要平台。到2025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0家,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23亿元。第一节推动工业发展提质增效科学规划产业园区空间布局,做好产业园区发展规划与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衔接,重点发展现代农业与食品产业、先进材料产业,培育发展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推进矿产资源和农产品加工向下游延伸提升。加快南山(连平)产业共建园项目引进建设,不断完善产业共建机制,打造“双区”产业延伸的重要腹地。一、重点打造生态工业园和产业物流园推动生态工业园与忠信片区融合发展,加快推进东部产业新城规划建设,启动南山快速路两旁扩园征地工作,推进实施生态工业园园区扩园土地储备,加快水唇健康产业园、拓陂物流产业园、石源绿能产业园产业集聚发展。生态工业园重点培育发展电子机械、精密机械制造、新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隆街产业物流园重点培育发展新型建筑家居材料、食品饮料等产业。加快推动南山(连平)产业共建园建设,南山(连平)产业共建园一期、二期、三期早日建成、达产,尽快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继续加强与南山区沟通协调,争取南山区更多的项目帮扶资金,引进社会资金参与园区开发建设,进一步完善园区基础配套设施。建立健全与深圳南山合作共赢机制,推动发展高质量“飞地经济”。创新招商引资模式,积极引入万洋众创城进行园区开发运营,围绕园区主导产业有针对性地以集群趋势引进企业,加快形成上下游产业链。二、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加快完善园区基础配套设施和生活服务设施。加快推进实施公园路、线廊路PPP项目,积极谋划实施一批地方专项债项目,推进实施园区自来水厂及供水管网扩容提升工程,加快实现日供水能力1.5万m3o着力提升园区服务水平,建立完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机制,实施企业帮扶清单,为企业提供高效优质跟踪服务,促进企业稳产达产。建立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和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依托重点企业,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集聚,建设一批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共性技术新平台。积极推进“5G园区应用”的智慧园区建设,全面提升园区企业信息化、智能化经营能力。充分发挥园区科技创新与创业孵化中心、人才驿站及南山共建园党群服务中心的作用,指导园区企业开展技术改造,解决企业招工问题,更好地提升企业效益。三、严格实行园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按照“工业优先、以用为先”的原则,调整存量和扩大增量建设用地,保障产业园区用地需求。全面摸查辖区内闲置土地、低效用地,集中力量推动盘活国有存量土地、低效产业用地,优先用于产业园区项目建设。建立存量工业用地台账,加快处置闲置低效土地。创新优化土地收储和供应流程,制定出台产业园区土地收储创新措施,加快推进产业园区土地征收储备和拆迁工作。建立绿色通道引导园区项目依规划快速选址和加快用地指标审批,允许采用材料容缺、临时报建等系列措施,全力支持园区工业项目快速落地。推行产业园区“净地”“标准地”出让和“带方案”“带项目”挂牌。原则上工业用地容积率不低于1.2(除饮料(水)产业外的其他产业),支持园区内开发建设标准厂房,鼓励工业企业建设多层、高层厂房,引导工业企业节约集约用地。严格落实园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约束机制,严禁工业用地“固地闲置”“倒买倒卖”行为。第二节培育发展新兴产业落实省优质企业“倍增计划”,主动对接全省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行动计划,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出台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施意见,制定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加快发展电子信息、精密机械制造、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一、重点发展电子信息产业重点培育壮大电子信息产业,紧密承接粤港澳大湾区电子信息产业外溢,加快产业转移与产业链延伸承接,加快发展智能终端、新一代通信设施、超高清视频显示、新型电子元器件以及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及应用五大领域。以产业园区为主要发展平台,大力发展新型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半导体照明、新型高端计算机产品、数字家庭、高端消费电子产品为核心的高端新型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做强电子信息的优势产业,着力培育新型业态,重点突破高端环节,努力提升基础产品,完善产业链配套。根据电子信息技术和产品更新换代周期短、速度快的特点,加强研发设计环节,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发展高端新型电子信息产品,以创新型产品抢占市场份额。二、加快发展精密机械制造依托已有产业基础和优势,推动产业高端发展,重点发展电气机械和新型特种专用装备等精密机械制造业。大力支持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突破装备制造业的关键核心技术,推广高精度加工设备,提升制造环节的数字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延伸装备制造产业链,推动传统装备制造向智能装备制造、服务型制造转型。吸引装备制造技术、人才、资金等要素资源集聚,扶持装备制造企业做强做大。三、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充分利用良好的生态环境、气候条件和生态农业资源,加快建设生物医药与健康特色产业园,依托佳泰药业、九连山药业等骨干企业,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加快中药材生产基地建设,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做优中药材种植业,为连平医药制造产业发展提供基础保障。依托连平特色中药材资源,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积极培育引进一批中药饮片企业,在中药饮片、中药制剂领域加大投入力度,研发生产以中药配方颗粒和超微饮片(破壁饮片)为代表的新型饮片,推动中药饮片发展。加强中成药的研究和开发,优先开发有中医药治疗优势的中成药品种。积极承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积极引进一批生物制药企业落地,支持发展疫苗、生物诊断试剂等产业,促进产业聚集发展。积极布局生物制药领域,加强野生动物疫源疫病和农业害虫防治研究,重点引进创新能力强、发展前景好的生物医药企业,发展新型兽药及疫苗、生物及环保农药等生物制品,打通上下游产业链,加快生物医药创新产品产业化进程。四、积极发展新能源产业大力发展利用新能源,支持发展风电、太阳能、天然气等,加快培育氢能等新兴产业,推进生物质能综合开发利用,助推能源清洁低碳化转型,逐步建立满足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能源体系。积极引进一批具有整机设备及关键零部件制造能力的企业,重点发展风电整机制造,积极发展关键零部件研发与制造,推进风电技术开发及配套产业发展,集聚发展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风电装备企业,逐渐形成整机与关键部件基本配套、协调发展的风电产业结构。搭建新能源汽车研发平台,有序推动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研发,推进整车控制系统、车载能源系统、驱动系统等三大关键系统的研发,支持新能源汽车企业发展,加快形成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五、鼓励发展新材料产业依托连平有色金属资源禀赋,统筹环境容量、交通物流、市场需求等因素,按照国家标准的要求,推动现代建筑材料、有色金属、稀土材料等新材料产业发展。支持矿产资源粗加工企业往精深加工产业链下游延伸,提升产品附加价值,加快水泥由普通制品向高端制品、特种和异型构件方向发展,发展高性能、高品质精品钢材产品,打造先进材料特色产业园。积极引进一批新型建筑材料企业,加快发展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新型墙体材料、保温隔热材料、新型防水密封材料、新型建筑装饰材料等新型建材产业。鼓励开发推广适用于装配式建筑的水泥基材料及制品、节能门窗、玻璃幕墙等部品化建材,生产系列化、标准化的专用水泥、预拌砂浆、混凝土外加剂、砂石骨料等基础原材料。培育发展建材新兴产业,加快开发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重点发展玻璃基材料、工业陶瓷、人工晶体、矿物功能材料、高性能无机纤维及复合材料,鼓励发展石墨烯等前沿材料,实现关键基础材料产业化规模化。积极谋划有色金属新型功能材料项目建设,采用先进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整合优化有色金属产业,支持现有骨干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发展有色金属下游产品。引进有色金属行业深加工龙头企业,与有色金属冶炼企业加强产品开发合作,推动有色金属行业由原料向材料、由材料向精深加工、由精深加工向终端产品发展的转变,逐步形成有色金属精深加工产业集群。第三节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提高质量效益为核心,以企业为主体、以问题为导向,建立支持传统工业企业技术改造长效机制,提升品牌影响力和产品质量水平。一、实施新一轮工业企业技改用好省、市、县技改创新扶持政策,鼓励和扶持企业技改创新,促进企业增资扩产、提升效益。鼓励传统工业企业按照国内外先进标准改造提升现有产品,加快产品升级换代。支持矿业、建材、电力等传统产业实施绿色化提升改造。实施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两化融合、产品高端化、产品质量升级等行动,通过改技术、改工艺、改装备、改产品、改管理等方式推动企业普遍实施技术改造,不断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推动传统产业迈向中高端。继续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项目建设,到2025年,累计实现技术改造投资6亿元。推进优势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推行生态设计,加强全产品生命周期绿色管理,开展绿色产品设计示范、绿色供应链示范、绿色制造试点示范。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优势产业、骨干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共建科技创新平台,全力推进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传统产业的抗风险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二、鼓励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推动优势传统产业实施智能化、数字化改造,支持企业围绕装备智能化、互联互通、生产过程调度、物流配送、产品信息追溯、环境和资源能源监控等进行智能化改造,推动企业开展离散型、流程型智能制造,应用柔性生产、个性化定制、网络协同制造、云制造等智能制造技术或制造模式,建设一批智能工厂

    注意事项

    本文(连平县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0年).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