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郑州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docx

    • 资源ID:852538       资源大小:111.21KB        全文页数:5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郑州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docx

    郑州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第一章发展现状一、总体建设(一)2011年以来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效“十二五”以来,郑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高标准农田建设,全市积极组织申报并整合各方面的项目资金,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通过粮食生产核心区、“百千万”工程、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农田水利项目县、农田水利现代化示范乡镇、田间工程、农田水源工程等项目的实施,采取治水、改土、整田等工程,基本实现“旱能灌、涝能排、路相通、渠相连”的建设目标,提高了农田配套水平和保障能力,提升了农田产出率和效益。截至2020年年底,郑州市耕地面积315.47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面积208.52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保护区划定面积120.29万亩,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面积121.42万亩,覆盖永久基本农田比例58.23%,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保护区范围内高标准农田面积47.31万亩,为稳定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二)高效节水灌溉建设成效“十二五”以来,郑州市从设施建设、技术推广、合理种植、科学灌溉等方面发展节水农业,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截至2020年年底,全市高标准农田范围内灌溉面积121.42万亩,其中节水灌溉面积达93.96万亩,节水灌溉率达77.38%,高效节水灌溉面积88.65万亩,高效节水灌溉率达73.01%o(三)各类田间配套工程建设数量2011年以来,全市共实施高标准农田水源工程5499处,其中塘坝、泵站等地表水源工程335处,机眼井地下水源工程5164处,高标准农田灌溉面积共计121.42万亩。(四)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自高标准农田建设以来,郑州市各区县(市)结合本地实情,从严把好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关,通过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灌溉与排水、高效节水灌溉、田间道路措施、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科技推广措施等一系列综合措施,极大地改善了区域内农田基础设施。通过治理,全市高标准农田率达3849%,高效节水灌溉率达73.01%,灌溉水利用系数达0.7259,农田道路通达率达96.54%,农田林网防护率达9000%,农田宜机化率达88.78%,农业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农田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土地产出率以及收益率明显提高,粮食安全得到了有效保障。(五)黄河滩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近年来,郑州市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持续推进黄河滩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打机井、修缮道路、建桥涵闸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夯实农业现代化基础。2020年郑州市黄河滩区耕地面积23.72万亩,其中粮食生产功能区6.03万亩;黄河滩区内高标准农田6.33万亩,高标准农田率达26.68%。二、“十三五”规划评估(一)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效“十三五”期间,郑州市共建设高标准农田57.78万亩,其中2016年13.04万亩,2017年18.51万亩,2018年15.33万亩,2019年6.80万亩,2020年4.10万亩。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通过田、土、水、路、林等综合治理进行工程建设,受益主体为项目建设所涉及的所有群众。项目完成后资产已移交各镇(街道)村(社区),管护责任已落实到各镇(街道)村(社区)。(二)高效节水灌溉建设成效“十三五”以来,郑州市深入推进高效节水灌溉建设,积极探索节水灌溉新模式,推广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水肥一体化等先进适用技术,综合运用农艺、管理等节水措施,多措并举全面推进灌区农业节水增效工作,全市农业灌溉用水效率和粮食生产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十三五”期间,郑州市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9.00万亩。截至2020年年底,全市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达到88.65万亩,高效节水灌溉率达到73.01%o(三)各类田间配套工程建设数量“十三五”期间,全市高标准农田范围内地表水源工程总数141处,其中塘坝43处,泵站98处;机电井908处,地埋管道3573.71公里,地埋电缆1206.62公里,变压器台区291个,新增排涝33.95万亩;累计建设田间道路318.88公里,修建生产桥75座、涵管97座,新增农田防护林2064公里,新增农田防护面积248万亩,防护比例达90%,治理防护沟道72.09公里;目前建成的高标准农田项目中工程质量完好持续发挥工程效益,项目区基本达到土地平整肥沃,水利设施配套,田间道路畅通,林网建设适宜,科技先进适用,优质高效的综合标准。通过渠、井、站、路、林各类基础设施的建设大大提高了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有力促进当地农业结构调整。(四)运行管理成效郑州市持续完善区县(市)农田水利设施管护办法,建立管护长效机制,落实管护经费,做到建好、管好、用好,保障农业生产正常灌溉。切实开展高标准农田运行管护排查整改,重点排查整改项目竣工验收后资产移交情况,管护主体、责任和资金落实情况,已建成道路,田间灌排工程等基础设施情况,电力设施配套使用情况等,达到“精细项目管理、便利人民群众、保障粮食生产”目的。(五)新型经营主体管理面积“十三五”期间,郑州市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农田基础设施建设,调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参与高标准农田的建设与管护,引导新型经营主体通过“土地股份合作”“订单生产”“全托管”等多种形式发展产业。截至2020年年底,全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高标准农田管理面积达50万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达2788家。同时,郑州市以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为重点,积极开展生态型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使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环境得到显著改善和提升。(六)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面积“十三五”期间,郑州市按照“节水优先、综合施策,两手发力、注重效益,供需统筹、协同推进,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积极探索创新,持续加大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力度,不断完善农业节水的体制机制,共实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115.16万亩。其中:中牟县34.00万亩,巩义市LOo万亩,荥阳市36.02万亩,新郑市29.07万亩,新密市5.67万亩,登封市9.40万亩。强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与其他相关改革的衔接,综合运用工程配套、价格调整、财政奖补、技术推广、结构优化、管理创新等举措,进一步完善农田水利工程体系,明晰工程产权,建立健全农业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用水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终端水价和分类分档水价等机制;通过不断提升基层农民用水合作组织能力,充分发挥末级渠系管护主体作用,补齐农田水利运行管理的短板,有效提高了农业用水效率,农业用水精细化水平明显提升,全市农田水利设施基本保持良性运行。(七)投入产出效益“十三五”期间,全市新增改善灌溉面积57.78万亩,新增和改善除涝面积57.78万亩,新增粮食产能5777.70万公斤。粮食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为保障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作出了贡献,也为全市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打下了坚实基础。三、实施效果(一)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粮食产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国家的社会稳定和全国的粮食安全,而耕地数量和耕地质量是决定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两大关键因素。保证粮食安全必须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点是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基本生产条件。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大幅度提高了单位投资规模和建设标准,符合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是一项既立足当前又放眼长远的战略性措施。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对打造粮食核心产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稳产高产显得尤为必要。(二)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现代农业发展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实施,一方面提高了耕地质量,增加了耕地有效面积,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升全市农业现代化水平,实现农业规模化和专业化经营,结合农业结构调整,种植高效作物,改进现有的农业种植方式,促进了农业规模化和产业化经营,促使土地利用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另一方面,通过田块整治、林网建设和集成推广绿色农业技术等措施,调整优化了农田生态格局,增加了农田生态防护能力,减少了农田水土流失,提高了农业生产投入品利用率,降低了农业面源污染,保护了农田生态环境。建成后的高标准农田,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显著提高,节水、节电、节肥、节药效果明显,促进了山水林田湖草沙整体保护和农村环境连片整治,为实现生态宜居打下了坚实基础。(三)拓宽农民致富渠道郑州市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坚持把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作为根本目标,让农民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全市紧紧围绕优质粮油、蔬菜、生态林业等主导产业和规模畜禽、休闲农业等特色产业发展,通过改善生产条件,改良土壤,引进良种,推广新技术、新工艺等措施,有效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农田产出率,提高了农业效益,增加了农民收入。2020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4783元,比2015年的17125元增加7658元,年均增长率达到7.6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增长率图1-1郑州市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及增长率()(四)有效改善农村生态环境郑州市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把农田灌溉系统建设作为重要内容,提高了农田防洪除涝能力和灌溉效率,减少了水资源浪费,农田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有效改善。生物、林业、水利措施的实施和测土施肥等科学技术的推广普及,改善了农田土壤理化性状,增强了土壤保水、保肥、通气能力,有效控制了水土流失。农田林网建设提高了全市林网覆盖率,为基本现代化指标的实现奠定了基础。农田质量的提高,减少了农药、化肥等投入品使用,增加了有机肥料和生物肥料使用,改良了土壤结构,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农田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促进了农业综合效益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高,增强了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第二章主要问题及需求分析一、主要问题(一)农田基础设施仍较薄弱农田灌溉水源工程建设不足。根据河南水利年鉴(2021),郑州市2020年耕地灌溉面积达到266.46万亩。本次规划项目中有部分项目区现状具备水源,但缺少提灌设施及提灌设施老化功能损毁,有效灌溉面积仍然较低,现有田间灌排设施配套较差、标准较低,灌排工程体系不完善,排水条件较差;部分农田水利工程设施不配套,老化失修严重,运行效率和输配水保障程度低,灌溉水利用系数不高。根据郑州市水资源三条红线考核指标(2020年),郑州市2020年综合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686,考虑到节水改造项目的不断改进,节水效益越发显著,至2030年,郑州市灌溉水利用系数可提升至0.7以±o(二)建设标准偏低随着物价水平上涨和农村劳动力工资不断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本也随之上升。目前郑州市高标准农田建设投资按照1500元/亩,难以满足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实际需要。加上2015年之前建设的高标准农田,投入标准普遍不高,一些地区的农田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灌排工程配套率、水资源利用率、宜机化程度不高,与高质量发展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要求相距较远。(三)耕地质量总体不高根据郑州市耕地质量评价报告,郑州市耕地面积315.47万亩,一等耕地面积为3.49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1.11%;二等耕地面积为34.93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11.07%,三等耕地面积为32.43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10.28%;四等耕地面积为60.41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19.15%;五等耕地面积为59.83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18.96%;六等耕地面积为61.00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19.34%;六等耕地以下面积为63.38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20.09%。全市耕地质量加权平均等级为4.82级,说明郑州市耕地质量整体属于中等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四)生态理念有待强化郑州市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重视林网建设、水土流失治理和农田环境整治,农田生态得到较好改善。但仍存在部分地区,由于生态观念较为淡薄,导致对农田生态环境重视不足,绿色发展意识不强,仍然是传统粗放的生产方式,比如大水漫灌习惯未彻底改变、不够重视推行农业绿色生产技术等。同时农业面源污染、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没有根本解决,未能充分体现绿色发展理念。(五)建后管护措施不力高标准农田建设中“重建设、轻管护”的现象较为普遍,建后管护责任主体不明确,管护措施不到位,管护资金不落实等问题突出。部分项目竣工并移交后设备和设施损毁,得不到及时、有效的修复;部分项目建成后没有及时划入永久基本农田实行永久保护,对已建成农田的用途和效益统计监测工作不到位;个别田间工程设施产权不清晰,耕地质量监测和管理手段薄弱,工程建设综合效益较低,工程投入使用期较短。二、需求分析(一)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完善农田基础设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是以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为主要目标,集中力量建设集中连片、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通过水、路、电等方面建设,配套田间灌排设施,完善灌排工程体系,提高田间道路宜机率,完善农田基础设施。(二)落实建设标准,有序改造提升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在保质保量完成新增高标准农田任务的基础上,有序安排已建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查漏补缺,切实解决部分已建高标准农田设施不配套、工程老化、建设标准低等问题,有效提升高标准农田质量。(三)坚持土壤改良,提升耕地质量水平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坚持土壤改良,通过工程、生物、化学等方法,治理过沙或过黏土壤、盐碱土壤和酸化土壤,提高耕地质量水平。采取深耕深松、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等方式,增加土壤有机质,治理退化耕地,改良土壤结构,提升土壤肥力。(四)强化生态理念,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郑州市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高标准农田建设全过程,强化生态观念,重视林网建设、水土流失治理和农田环境整治,推行农业绿色生产技术,切实加强水土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强化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防止土壤污染,通过工程建设和土壤改良,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农田生态,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五)完善管护机制,加强后续管护结合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和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建立健全“县负总责、乡镇落实、村为主体、所有者管护、受益者参与”的工程管护机制,落实管护责任。积极探索工程管护机制与项目建设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落实,项目竣工验收同步验收管护机制到位情况。建立管护经费保障机制,明确管护经费标准,确保建成的工程设施安全有效运行。第三章规划必要性农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高标准农田是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重要措施和途径。中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高标准农田是重要的内容和途径。根据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需要,结合多年来高标准农田建设实践,在今后一段时期内继续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既是必要的,也是切实可行的。一、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的需要高标准农田建设是事关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性工程,是全面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重要抓手和关键举措。保证粮食安全必须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点是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基本生产条件。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可不断完善农田基础设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农田防灾抗灾减灾能力,有利于进一步巩固和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在郑州市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对打造全国重要粮食生产核心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稳产高产显得尤为必要。二、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需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高标准农田就是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强化农业基础的重大战略工程。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完善灌溉、电力、农田林网等基础设施,可以有效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现有农业装备水平,强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农业科技含量,改进传统落后的生产方式,有效解决当前农村普遍存在的农田碎片化的状况,大力推广农田机械化作业,提高现有耕地资源利用效率和土地产出效率,夯实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物质基础,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三、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推动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保障农业产业规模和农产品质量的重要先决条件,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高标准农田工程建设,可进一步提高水土资源利用效率,缓解农业发展的水土资源约束,集成推广绿色生产技术,促进水、肥、药等农业投入品减量增效,推动农业绿色发展;不断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提升农田生态功能,为乡村生态宜居提供绿色屏障。同时,也将持续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经营方式、资源利用方式的转型升级,加快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促进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四、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需要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相关工程实施,可以极大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农田质量得到不断提升,更大程度上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产出效率,增加土地流转收入。同时,可有利于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助力“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发展,优化农业产业和农产品品质结构,加快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推动特色产业实行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进一步提高土地产出效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从而大大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第四章规划实施条件一、政策条件郑州市自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以来,历届市委、市政府领导都高度重视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市委、市政府的重要工作、重点工程,落实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直接负责的责任制。建立健全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积极争取国家、省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认真落实市级配套资金,把市级配套资金列入财政预算管理。同时,充分发挥市发展改革、财政、资源规划、水利、人行郑州分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局、电力等相关部门的职能和技术优势,上下联动,形成合力,全力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郑州市在高标准农田建设实践中,积极探索,不断总结,形成了一些成功的做法、经验和管理办法;同时,培养了一支战斗力强的工作队伍,为确保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顺利实施和正常运行,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撑。2020年,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打造全国重要粮食生产核心区工作方案的通知(郑政办(2020)32号)印发实施,重点从加强项目统一管理、建立稳定的资金投入机制、开展示范创建、构建建管并重的长效机制、保障措施5大方面指出必须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国家“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具体措施为:加强项目统一管理。统一规划布局、统一建设标准、统一组织实施、统一验收考核、统一上图入库。建立稳定的资金投入机制。加大财政投入,建立健全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根据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标准和成本,保障财政资金投入。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资金地方财政负担部分按照省、市、县三级6:2:2的比例分担。拓宽融资渠道,采取投资补助、以奖代补、财政贴息、有序引导金融、社会资本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投入等方式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完善新增耕地指标调剂收益使用机制。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增耕地指标调剂收益优先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再投入。开展示范创建。打造一批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规划建设气象、墙情、病虫害远程监测等信息化、智能化现代农业设施,完善提升农经、农技、农机和仓储、物流等服务功能。推动耕地质量保护提升、生态涵养、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和田园生态改善有机融合,提升高标准农田生态功能。构建建管并重的长效机制。健全工程管护机制,按照“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进行工程建后管护,建立健全政府主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专业管护人员、专业协会以及保险公司共同参与的管护体系;区县(市)政府对建后管护负总责,项目区所在乡镇政府负直接管理责任,项目工程所在村的村民委员会负具体管护责任;高标准农田工程设施建后管护资金应通过区县(市)财政预算、高标准农田建设结转结余资金、村集体经济收益、新增耕地指标交易、灌溉用水收费等途径解决。保障措施。加强组织领导,落实政府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直接负责的责任制,农业农村部门要全面履行高标准农田建设集中统一管理职责,发展改革、财政、资源规划、水利、人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局、电力等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做好规划指导、资金投入、新增耕地核定和交易、水资源利用和管理、金融支持等工作。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和技术服务体系队伍建设,重点配强县、乡两级工作力量。严格保护利用,要将建成的高标准农田划为永久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防止“非农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损毁、擅自占用或改变用途。加强风险防控。严肃工作纪律,切实防范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风险。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全过程绩效管理。加强工作指导,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整改。严格跟踪问责,对履职不力、监管不严、失职渎职的,依法依规追究有关人员责任。二、资金条件“十三五”期间,郑州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共投资82680.78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33592.57万元,占总投资的40.63%;省级财政资金22063.84万元,占总投资的26.69%;省辖市级财政资金2428444万元,占总投资的29.37%;县级财政资金2358.63万元,占总投资的2.85%;社会资本381.30万元,占总投资的0.46%。2020年,郑州市实现地区总产值12003.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59.2亿元,较强的经济实力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2021-2030年期间,郑州将持续加大财政投入,建立健全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稳定增长机制,优化市、县级政府财政支出结构,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重点事项,根据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标准和成本,保障财政资金投入。同时,拓宽融资渠道,采取投资补助、以奖代补、财政贴息、有序引导金融、社会资本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投入等方式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三、技术条件近年来,郑州市实施了中低产田改造、土地整治、小型农田水利等多种形式的农田建设项目,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全市农田基础设施,规划区内骨干排水系统初步形成,经过多年河道整治,基本达到灌得上、排得出的要求,为实施工程改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主要粮食作物田间道路网络基本形成,高标准农田建设具备一定的基础。全市在农田建设中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总结出一些较好的模式和做法,建立了不同类型区域治理标准和模式,对不同区域的土地平整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农田防护工程等均有相应的建设标准及相关技术要求,为各类型区域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有益借鉴。四、耕地资源条件耕地是最宝贵的农业资源、最重要的生产要素。郑州市高度重视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与省政府关于加强耕地质量建设的部署,推动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着力提高耕地内在质量,实现“藏粮于地”,夯实国家粮食安全基地。(一)现状耕地质量根据郑州市耕地质量评价报告,截至2020年,郑州市耕地面积为31547万亩,全市耕地质量加权平均等级为4.82级。郑州市高标准农田面积121.42万亩。耕地质量加权平均等级为4.32o(二)耕地发展潜力分析截至2020年底,郑州市耕地面积315.47万亩,永久基本农田面积208.52万亩,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面积12142万亩,覆盖永久基本农田比例58.23%,永久基本农田范围内建设潜力87.10万亩,发展潜力巨大。五、水资源条件(一)水资源总量依据2020年郑州市水资源公报,郑州市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8.5912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5.2736亿n地下水资源量为5.4372亿m3,地下水与地表水重复量为2.1196亿m3o(二)现状用水水平2020年全市已经建成高标准农田面积12142万亩,发展节水灌溉面积达93.96万亩,节水灌溉率达77.38%,高效节水灌溉面积88.65万亩,高效节水灌溉率达73.01%。全市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0.686,高于全省0.617的平均水平。高标准农田范围内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0.7259o复种指数175%,种植结构比例78:22,亩均用水量252.9m3o(三)供需分析按照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的通知(豫政办(2022)87号),到2025年郑州市累计发展高标准农田面积131.49万亩,提质改造13.50万亩;到2030年全市累计发展高标准农田面积141.49万亩,累计提质改造43.50万亩;2021年2025年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1.02万亩,2026年2030年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1.00万亩。截至2020年年底,郑州市节水灌溉面积93.96万亩,节水灌溉率为77.38%,其中高效节水灌溉面积88.65万亩,高效节水灌溉率为73.01%;按规划计划实施后,到2025年郑州市节水灌溉面积104.98万亩,节水灌溉率为79.83%,其中高效节水灌溉面积99.67万亩,高效节水灌溉率为75.80%;到2030年郑州市节水灌溉面积115.98万亩,节水灌溉率为81.97%,其中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10.67万亩,高效节水灌溉率为78.22%o综合分析,郑州市灌溉节水开发潜力巨大,通过发展高效节水灌溉能够有效降低农田灌溉需水量。在充分挖掘节水潜力,将规划期内新建和改造高标准农田面积全部发展为节水灌溉,同时分区优化管灌、喷灌、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形式之间的结构比例情形下,规划水平年75%年型水量供需基本平衡。六、电力资源条件(一)电力保障能力近年来,郑州市全面加强电力日常运维工作,建立机井供电设施台账,综合利用红外测温和带电检测手段开展专业巡视,加强机井配变运行监测,重点关注重过载、低电压配变,发现问题立即整改。定期对项目区农业生产供电负荷、井井通电台区和机井用电情况进行全面排查,建立台账,消除问题和隐患,确保用上“可靠电”“放心电”“满意电”。严防人身触电事件,加强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管理,严格履行设备送电程序,杜绝擅自解锁、擅自操作设备等违章行为,严防新旧线路混接造成触电风险。通过畅通春耕用电“绿色通道”、推介”扫码浇地”业务,组织共产党员服务队分片包干等“电保姆”的助力,确保不误农时,保障“粮仓”丰收。(二)灌溉电价分析健全完善用水管理组织,依托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农村基层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作为农业用水计量收费、水权转让的实施主体。高标准农田项目区内的水浇地,基本已实现刷卡取电,机电井工程水价按照河南省定价目录规定实行分级管理。机电井工程本着“平等自愿,有利于促进节水、保障工程良性运行和农业生产发展”的原则,由供需双方公开公平协商定价,电费每度大致在05元左右。项目区内老井不具备安装智能水表的条件,采取“以电折水”的形式来计取水费。第五章总体规划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省委、省政府“坚决扛稳粮食安全重任”的战略部署,推动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以稳定粮食产能为首要任务,以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粮食生产功能区及大中型灌区为重点区域,坚持新增建设和改造提升并重、建设数量、建设质量和生态并举、工程建设与建后管护并重,统一组织实施与分区分类施策相结合,健全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群众参与的工作机制,强化监督考核,实现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高效率利用,加快补齐农田基础设施短板,提高水土资源利用效率,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为提升全市粮食生产能力奠定坚实基础,为农业现代化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夯实乡村振兴的基础。二、基本原则(一)政府主导、多元参与持续健全投入逐步增长机制,积极争取省以上政策资金支持,强化市县财政配套支出。积极拓展资金投入渠道,抢抓政策窗口期,充分调动社会各方积极性,优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投入机制,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和金融资金投入,推动多元筹资,逐步提高投资标准。(二)科学布局、突出重点以稳定提升粮食产能为首要目标,以现代化农田发展为导向,依据国土空间规划,衔接水资源利用、种植业发展、乡村振兴等相关专项规划,科学确定高标准农田建设布局,以永久基本农田为基础,优先在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及大中型灌区建设高标准农田,筑牢国家粮食和重要农产品安全阵地。(三)建改并举、注重质量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在保质保量完成新增高标准农田任务的基础上,有序安排已建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查漏补缺,切实解决部分已建高标准农田设施不配套、工程老化、建设标准低等问题,有效提升高标准农田质量。(四)绿色生态、土壤健康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高标准农田建设全过程,切实加强水土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强化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防止土壤污染,通过工程建设和土壤改良,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农田生态,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五)分类施策、综合配套因地制宜、抓住关键,把耕地质量建设摆在优先位置,分类施策,综合治理,实现土地平整肥沃、田间道路畅通、林网建设适宜、农艺农机技术先进适用,使农田基础设施条件与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体系相适应。(六)建管并重、良性运行各类项目建设按标准化要求建成后要及时确权登记,健全管护机制,明确管护主体,落实管护责任和管护经费;加强对项目工程管护工作的督查指导和监测评价,强化信息管理,确保工程规范、良性运行,长久发挥效益。(七)依法严管、良田粮用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重点在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建设高标准农田,支持高标准农田主要用于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筑牢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底线。健全高标准农田建设、管护、使用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监管机制,建立健全工程长效管护机制,确保良性运行,长期发挥效益。三、规划期限本次规划基准年为2020年,近期目标年为2025年,规划水平年为2030年,远景规划至2035年。四、规划范围规划范围涉及中牟县、巩义市、荥阳市、新密市、新郑市、登封市6个县(市)。规划建设优先选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及大中型灌区有效灌溉面积范围。五、规划目标(一)总体目标围绕提升粮食产能,坚持新增建设与改造提升相结合,实行“田、土、水、路、林、电、技、管”综合配套,在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田间道路、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护、农田输配电等方面开展建设,加强科技服务和建后管护,有效提高耕地地力和质量,集中力量打造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筑牢国家粮食安全保障基础。根据豫政办(2022)87号文件下达任务,制定郑州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约束性目标任务。20212025年,郑州市高标准农田建设总面积23.57万亩,其中新建面积为10.07万亩,改造提升面积13.50万亩,同步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1.02万亩。到2025年末,规划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面积为131.49万亩,累计高效节水灌溉面积99.67万亩。20262030年,郑州市高标准农田建设总面积40.00万亩,其中新建面积10.00万亩,提质改造面积30.00万亩,同步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1.00万亩。到2030年末,规划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面积为141.49万亩,覆盖永久基本农田比例67.85%。累计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10.67万亩,高效节水灌溉率78.22%。指标目标值属性2020年现状2025年2030年高标准累计建成面积121.42131.49141.49约束性农田建设,iy-,*一、累计改造提升面积13.543.5约束性累计高效节水灌溉建设(万亩)88.6599.67110.67预期性农田宜机化率(%)88.789092预期性耕地质量平均等级(等)4.44.24预期性农田林网防护比例(%)909294预期性高效节水灌溉率I%)73.0175.8078.22预期性建成高标准农田上图入库覆盖率I%)100100预期性表5-1郑州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目标表预期到2035年,通过持续新建和改造提升,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全市高标准农田保有量和质量进一步提高,数字农田、绿色农田建设模式进一步普及,支撑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能力进一步提升,形成更高层次、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基础。通过规划项目的实施,实现“田地平整肥沃、水利设施配套、田间道路畅通、林网建设适宜、科技先进适用、优质高产高效”;同时,结合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和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培育与扶持,项目区平原区年亩均粮食产能达到IoOO公斤以上,农民人均收入增加300元以上,农田宜机化率达到92%,耕地质量达到4等以上,农田林网防护比例达到94%以上,高效节水灌溉率达到78.22%o(二)具体目标高标准农田建设具体目标主要涉及“田、土、水、路、林、电、技、管”8个方面目标。田。田块相对集中、土地平整是实现农业生产机械化、规模化的前提。通过归并和平整土地、治理水土流失,实现连片田块规模适度,耕作层厚度适宜,基础设施占地率降低,山地丘陵区梯田化率提,113JO土。通过培肥改良,实现土壤通透性能好、保水保肥能力强、酸碱平衡,有机质和营养元素丰富,提高耕地内在质量和产出能力。平原区耕地普遍达到亩均“一季千斤,两季一吨”。水。通过加强田间灌排设施建设和推进高效节水灌溉,提高灌溉保证率、用水效率和农田防洪排涝标准,实现旱涝保收。路。通过田间道(机耕路)和生产路建设、桥涵配套,合理增加路面宽度,提高道路的荷载标准和通达度,满足农机作业、生产物流要求。林。通过农田林网、岸坡防护、沟道治理等农田防护和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建设,改善农田生态环境,提高农田防御风沙灾害和防止水土流失能力。电。通过完善农田电网、配套相应的输配电设施,满足农田用电设施电力需求,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效益。技。科技进步是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通过加快推广农业良种良法、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完善农技社会化服务体系,增强服务能力,提高良种覆盖率、肥料利用率、农林有害生物统防统治覆盖率和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管。建后管护是确保建成的高标准农田长久发挥效用的关键。通过上图入库和全程管理,明确管护责任、完善管护机制、健全管护措施、落实管护资金,确保建成的高标准农田数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不降低,建成高标准农田上图入库覆盖率100%。六、规划重点任务(一)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效与现状分析全面分析全市耕地情况与粮食功能区现状,总结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实施情况,分析项目建设实施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本次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出新的意见和建议。(二)提出高标准农田建设目标任务根据豫政办(2022)87号文件下达任务,郑州市到2025年末规划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面积为131.49万亩,改造提升面积13.50万亩,累计高效节水灌溉面积99.67万亩;到2030年末规划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面积为14149万亩,累计改造提升面积43.50万亩,累计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10.67万亩。结合郑州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郑州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发展潜力分析,围绕全市“田、土、水、路、林、电、技、管”综合配套,提出郑州市20212030年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基本方针、总体目标、主要任务、项目选址、建设内容和资金筹措计划等情况。(三)确定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规模、布局和时序根据高标准农田建设目标任务,以高标准农田建设现状情况和潜力为基础,围绕“两区”划定成果、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成果,优先扶持粮食主体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确定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规模、布局和时序。(四)进行资金供需分析和效益评价以中央、省、市投入的财

    注意事项

    本文(郑州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