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黎川县教体局“十四五”教育发展规划.docx

    • 资源ID:853009       资源大小:29.39KB        全文页数:1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黎川县教体局“十四五”教育发展规划.docx

    黎川县教体局“十四五”教育发展规划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既是落实以人为本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国家和人民对教育的殷切期望。一直以来黎川县教体局围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一主题,深入贯彻落实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江西省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推进计划(2020-2035年)黎川县中心城区教育和体育设施专项规划(2021-2035)的指示精神及要求。现将发展规划汇报如下:一、总体目标努力让每一个孩子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使全县教育资源更加优化,教育布局更加合理,教育机制更加灵活,教育装备更加先进,城乡发展更加均衡,教育机会更加公平,努力实现教育现代化。二、具体目标1 .学前教育。提高学前教育普及程度,扩大公办幼儿园规模,到2025年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0%以上,公办中心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60%以上,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覆盖率达90%以上。2 .义务教育。巩固义务教育普及成果,提升义务教育办学质量。加快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到2025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8.5%以上。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农村留守儿童、残疾儿童少年和贫困家庭子女等特殊群体平等接受义务教育。3 .高中阶段教育。提高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到2025年,全县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3%以上。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推动普通高中特色办学。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比例达到省定标准。4 .职业教育。努力扩大职业教育规模,到2025年,职业中专在校学生达2000人以上,职普比达到省定标准以上,通过省达标中等专业学校评定。建设5个以上骨干专业和特色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规模和质量能满足教学需要。5 .特殊教育。到2025年,建有一所独立设置的特殊教育学校,新区小学办好特教班,建好特殊教育资源中心,有5人及以上残疾儿童少年的普通学校建好2-3间特殊教育资源教室。残疾儿童少年IO0%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特殊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6 .全民体育。力争到2025年达到人均L8平方米的体育场地面积和每万人拥有足球场0.5片的目标。到2025年,城乡居民体育健身意识进一步增强,健康素质主要指标进一步提高。三、重点任务和措施(一)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加大政府投入,到2025年在城区新建公办幼儿园4-6所,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实现全覆盖,并分步实施提升改造,完善幼儿园附属设施。全县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60%以上,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覆盖率达90%以上。(二)提升学前教育保教质量。加强对幼儿园保教工作的指导,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科学保教方法,防止和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重视0-3岁婴幼儿教育,加强城区早教指导服务机构建设和管理。(三)加大均衡发展财力倾斜。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师资配置等方面向偏远农村薄弱学校及城区化解大班额倾斜,均衡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资源,加快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四)提升义务教育办学质量。加强学校教育质量的监测和目标管理,健全义务教育质量保障机制、目标管理制度。严格执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深化课程与教学方法改革。深入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五)规范义务教育办学行为。建立学生课业负担监测和公告制度,把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落实到中小学教育全过程,率先实现小学生课业和心理双减负,提升教育治理效能。改革考试评价制度和学校考核办法,规范各种校外培训机构。(六)提高普通高中办学能力。加快现有两所普通高中的特色发展,在城区东部片区统筹规划新建1所高标准的普通高中,全面完善教学设施设备建设,从硬件建设上适应高考改革需要。(七)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全面落实新高考课程方案,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精选课程内容,优化课程结构,加强教材建设,改进教学方法。推进科研兴教和校本培训,积极促进学习和交流。建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重视对学生的综合性、发展性评价,全面实施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加强对学生的理想、心理、学业、就业等多方面的指导,实现高考质量稳步提升。(八)努力扩大职业教育规模。进一步完善职业中专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实施职业中专改扩建工程,完成综合楼、实训楼、学生宿舍楼、食堂、运动场等项目建设,提升职业教育办学能力。积极拓宽招生渠道,完善中招制度,合理确定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的招生比例,职普比达到省定标准以上,到2025年,在校学生达2000人以上。(九)打造职业教育特色。加大骨干专业和特色专业建设力度,推进职业教育与本县支柱产业的深度对接,着力建设陶瓷、油画、电工电子、计算机应用等重点专业。积极探索政校企联合办学模式,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促进职业学校与县内外大型企业合作,提升职业教育发展层次,加快培养技能型人才,打造职业教育“黎川特色”。(十)优化特殊教育资源。到2025年,建成一所独立设置的特殊教育学校,建好特殊教育资源中心。新区小学办好特教班,有5人及以上残疾儿童少年的普通学校建好2-3间特殊教育资源教室。(十一)保障残疾人平等接受教育。各学校积极创造条件接收残疾儿童少年入学,不断扩大随班就读规模,全面提高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水平,加快发展残疾人高中阶段教育,大力推进残疾人职业教育,逐步完善残疾人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强化全社会关心支持特殊教育发展措施,教育扶贫政策向残疾教育倾斜。(十二)加强民办教育管理。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出资、捐资办学,以独立举办、共同举办等多种形式兴办教育。积极引导民办幼儿园为社会提供普惠性特色保教服务,进一步开通政府购买服务渠道,加大对民办幼儿园扶持力度,全面落实“政府引导、市场调节、社会认可”的发展方向,有效遏制民办幼儿园过度逐利行为,切实提高民办幼儿园的保教水平。依法规范民办培训机构办学行为,坚决取缔非法学前教育机构和社会培训机构。(十三)调整和优化学校布局。在城区东部统筹规划新建1所高标准的普通高中,在新城区西部新建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在城区东部新建幼儿园1所,城区东南部规划1所幼儿园,在城区西部新建1个室内体育场馆。将乡镇人口少、初中生源少的初中和中心小学整合为九年一贯制学校,在人口较集中的乡(镇)、村办好寄宿制中心小学和寄宿制村完小,将无生源或生源极少的教学点进行撤并,打破乡镇区划界限,逐步撤并规模小、办学条件差的初级中学,实现联乡办初中。到2025年,全县九年一贯制学校调整至3所,中学调整到13所,小学调整到85所以内。(十四)加快教育信息化基础建设。升级完善“三通二平台”工程,强化教育网络安全保障,基本建成教育系统大数据环境。到2025年全县教育城域网出口带宽50G以上,县城学校到中心机房裸光纤,农村各级各类学校到中心机房数据链路IoG以上,形成覆盖全县的万兆以上骨干网、千兆到桌面的基础网络系统。加快无线校园网建设,力争到2025年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十五)推动智慧校园建设。建设特色教育管理平台,完成师生基本情况录入平台工作,到2025年基本建成教育系统大数据环境。积极探索3D打印、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等信息技术在校园中的深入应用,通过示范引领、现场展示和评估交流等多种形式,加快推进智慧校园建设。从2021年起,每年推动2所中小学创建省级“智慧校园”示范学校,到2025年,全县建成省级“智慧校园”示范校10所以上,全县所有中小学均完成“智慧校园”建设任务。(十六)强化教育信息化资源应用。把信息化课堂应用纳入教学常规管理,推进信息化课堂教学常态化,逐步在全县3年级以上年级开设编程课程。推动网络环境下的新型教研模式,实现教研工作信息化。每年培养和评选一批信息化应用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打磨一批“信息化教学示范课例”,建设一批“信息化教学名师工作室”。积极探索教研工作与“专递课堂”项目相结合工程,大力推进“名师课堂”建设,全县中小学特级教师、省级学科带头人和县级名师、县学科团队成员,每人每年利用专递课堂设备开设不少于6节公开示范课。加强与县外名校联动,创新教学理念,到2025年名师团队利用“专递课堂”设备开设优质示范课600节以上。(十七)提高教育技术装备水平。大力推进中小学实验室、图书馆(室)标准化、数字化建设。到2025年,县城100%的中小学、农村90%的中小学各类功能室和图书馆(室)建设达到省厅规定的标准。加强高中通用技术课教室和探究性实验室建设,扩大生均使用面积,改善安全、卫生、环境等条件。(十八)提高技术装备使用效益。坚持以“用”为指导,“建、配、管、用、研”齐头并进的原则,发挥实验教学绩效考核的导向作用,将实验操作考核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配合中小学课程改革,加强实验教学与装备管理的教研与科研工作,逐步推行开放式实验教学。(十九)深化教学教研改革。以加强学科教研团队建设为抓手,健全教学研究制度,完善县、校两级教研体系;以“生本教学”模式为抓手,构建高效课堂,形成县域特色;加强中小学教学评价研究,制定和完善各学科评价方案,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加强新型教研方式研究,将教研和校改、班改、课改紧密结合,提升教研指导能力、教研管理能力。丰富完善“八个一”教研活动,使教师的基本素养、专业素养、现代化教学手段等方面都得到提高,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二十)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加强中小学校的艺术教育,配齐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教师,开足开好规定课程。加强音、体、美、通用技术类学科教研,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加强卫生教育,开展阳光体育竞赛活动,加强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加强国防教育。加强劳动教育。(二十一)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提高教师理论修养,拓宽教师文化视野,引导教师准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增强价值判断、选择、塑造能力,积极传播先进思想文化,坚决抵制错误言论,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将其贯穿教书育人全过程。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政治上充分信任,思想上主动引导,工作上创造条件,生活上关心照顾,使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接地气、入人心。(二十二)建立师德师风长效机制。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素质的第一标准,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突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师德养成,推动师德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创新师德教育和宣传方式,引导广大教师热爱教育、珍惜职业、严于律己、淡泊名利,争做“四有”好老师,全心全意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推进“万师访万家”活动常态化制度化,完善家校社协同育人体系。建立“新教师入职宣誓制度”和“师德师风承诺制度”,规范教师从教行为。加强对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师德师风等监察监督,强化师德考评,建立约谈机制。持续开展中小学在职教师参与有偿补课专项治理活动,防止教师队伍中出现“微腐败”现象。健全违反师德行为的惩处制度,在教师资格定期注册、业绩考核、岗位聘用、职称评审、职务晋升、评优奖励等方面,严格落实师德失范“一票否决”;对危害严重、影响恶劣者,依法依纪予以处理。(二十三)提高中小学教师专业化水平。建立以教学实绩和课时量约束为核心的教师成长培养机制,实施名校长、名教师、名班主任工程,完善县、校两级联动的学科教研团队建设,充分发挥“领头羊”的示范引领作用。加强紧缺薄弱学科教师、特殊教育教师的招录和培养,义务教育学校侧重招录培养本科学历层次教师,高中阶段教育学校侧重招录培养研究生学历层次教师。到2025年,全县学前教育教师全部达到专科以上学历;小学教师达到师范专业专科或大学本科学历以上学历,其中研究生学历(学位)占10%以上;初中教师达到本科以上学历,其中研究生学历(学位)占20%以上;高中教师全部达到本科以上学历,其中研究生学历(学位)达到30%以上。按照师均不低于生均公用经费的标准,持续加大中小学教师培训经费投入,将教师培训经费列入县财政预算予以保障。开展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推行培训自主选学,实行培训学分管理,促进教师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改进培训内容,紧密结合教育教学一线实际,组织高质量培训,使教师静心钻研教学,切实提升教学水平。强化"三字一画”等教学基本功和教学技能训练,推动信息技术与教师培训的有机融合,实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研修。加快教师培训、教研、电教、科研等机构整合,推进教师发展机构建设与改革,发挥集成优势,实现研训一体化。(二十四)提高幼儿教师科学保教能力。加大幼儿园园长、乡村幼儿园教师、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教师的培训力度,依托公办幼儿园,重点采取集中培训与跟岗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培训幼儿园教师。加大地方事业编制统筹调剂和政府购买“同工同酬”岗位力度,积极招聘幼儿教师;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办法招聘保育和工勤人员,落实每班“两教一保”配置要求。(二十五)建设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实施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积极争取省级培训项目、规模和覆盖面,引领带动建立一支技艺精湛、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实施五年一周期的教师全员培训,将师德素养、工匠精神、信息技术等列入培训必修课程,重点支持耐热陶瓷、电子商务、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及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油画工艺等产业领域教师培训。支持职业学校与本地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建立职业学校、行业企业联合培养双师型教师的机制。推进职业学校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制度,不断提升实践教学能力。加强职业学校学科特色专业群建设,培育一批职业院校专业带头人和技术技能名师。落实职业学校用人自主权,完善自主招聘教师办法。推动固定岗和流动岗相结合的职业学校教师人事管理制度改革。支持职业学校专设流动岗位,大力引进行业企业一流人才,吸引具有创新实践经验的企业家、高科技人才、高技能人才等兼职任教。完善职业学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建立健全充分体现技能水平和专业教学能力的评价体系。(二十六)强化中小学教师编制管理。在现有事业编制总量内,盘活事业编制存量,优化编制结构,向教师队伍倾斜,采取多种形式增加教师总量,优先保障教育发展需要。按照生师比与班师比相结合的方式核定编制,保证正常教学师资需要;单列农村幼儿教师编制。在现有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总量内建立编制周转池,用于保障临时急需和阶段性用编需求。严禁在有合格教师来源的情况下“有编不补”或者挤占、挪用、截留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实行教师编制配备和政府购买“同工同酬”教师岗位以及工勤服务岗位相结合,一般性教学辅助和工勤岗位不再纳入编制管理范围。严禁各种形式的“在编不在岗”行为,严禁其他机关事业单位借用教师,坚决清退长期占编不在岗人员。各校急需情况下,由财政安排专项周转资金,聘用各类临时人员,实行一学期一聘制,缓解因培训、病休、生育等造成的教师临时性缺员矛盾,满足城乡变化和教育快速发展需求。(二十七)优化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按照“统筹规划、有序推进、优化结构、合理配置”的原则,全面推进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县联席会议制度,健全县负责教职工编制、岗位设置、人员经费、教师招聘、交流轮岗,学校负责岗位聘用、绩效分配、考核奖惩的教师管理机制。全面落实中小学教师聘用合同管理,促进教育系统人员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整合优化现有教师管理职责和机构,加强对中小学教师的统一管理。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交流轮岗和校际集团化办学,实行教师聘期制、校长任期制管理,推动城镇优秀教师、校长向乡村学校、薄弱学校流动。今后,省招教师岗位重点定向乡村学校,实施农村教师“支教计划”“特岗计划”“银龄讲学计划”,继续实施“定向培养乡村教师计划”,对艰苦边远学校实行专项定向到校的培养方式,重点为乡村学校培养全科教师。年级人数在5人(含5人)以下的村小、教学点采用复式教学。实行学区(乡镇)内紧缺学科教师走教制度和县域内名师走教制度,实现优质师资共享高位均衡,根据实际情况给予走教和复式教学教师相应补贴。做好全省高校音体美专业师范生实习支教对接工作,逐步缓解边远农村小学音体美专职教师紧缺问题。建立科学规范的从农村中小学借调、选拔优秀教师补充县城中小学的工作机制,形成教师人人积极向上、人尽其才的教学风气。(二十八)完善中小学教师准入补充机制。严格教师准入,提高新招聘教师学历门槛,合理设置教师招聘、选聘岗位条件。教师招聘岗位的学历设置条件,幼儿园教师为专科、小学教师学历为师范专业专科或非师范专业本科、初中教师学历为本科、普通高中教师学历为研究生。全面实行持证上岗,实行新入职中小学校、幼儿园教师全省统一招聘考试,加大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等紧缺薄弱学科教师招聘力度,逐步缓解中小学教师学科结构矛盾。建立教师招聘绿色通道,遴选优秀人才进入教师队伍,重点引进“985”“211”工程、“双一流”大学公费师范生和师范专业研究生,有计划地引进江西师范大学等省内本科师范院校和外省同等师范院校的黎川籍应届毕业师范生,大力培养和引进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奥林匹克竞赛优秀教练员,不断优化中小学教师性别结构。开辟教师回原籍任教绿色通道;城区教师要求回乡村学校任教的,保留聘任职务,确保乡村教师队伍稳定。(二十九)加强中小学校领导队伍建设。按照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意见(试行)要求,全面推行中小学校党组织的校长负责制管理改革,推进学校领导专业化、职业化发展。加强中小学校领导考核评价、任期考核和履职考核,督促提高素质能力,完善优胜劣汰机制。倡导教育家办学,支持学校大胆探索,创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教育方法,形成教学特色和办学风格。加大中小学校领导培训力度,提升中小学校领导办学治校能力。每年评选表彰6名优秀书记校长。(三十)完善中小学教师职称和考核评价制度。全面落实中小学中级、高级教师岗位比例,畅通教师职业发展通道。对在艰苦边远地区农村学校任教累计满25年且仍在农村学校任教的教师,在本校没有相应空缺岗位的情况下,可不受岗位结构比例限制申报评聘相应专业技术岗位层级的起点等级。完善符合中小学特点的专业技术岗位等级管理制度,实现职称与教师聘用相衔接。中小学教师申报高级教师职称和特级教师必须有到乡村学校、薄弱学校任教1年以上经历。研究制定农村教师职称“定向评价、定向使用”办法,鼓励农村教师扎根基层。完善教师考核评价办法,建立符合中小学教师岗位特点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全面推行中小学教师竞聘上岗制度,积极探索建立多轮竞聘上岗和组织统筹调剂相结合的教师资源配置模式,建立竞争择优的用人机制。加强聘期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岗位聘任、收入分配、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通过严格考核,结合教师资格注册,逐步建立以竞聘上岗为基础,以聘期考核为依据,以转岗、待岗、解聘等为途径的教职工退出机制。完善相关政策,防止形式主义的考核检查干扰正常教学,切实减轻教师正常教学之外的负担,真正让教师潜心育人。实行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制度,建立完善教师退出机制。(三十一)落实教师待遇保障机制。健全教师工资长效联动机制,在调整公务员工资和核定绩效工资总量时,必须同时间、同幅度考虑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确保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保证教师享受机关单位工作人员同等津补贴待遇,使教师能够安心教书育人。完善教师收入分配激励机制,有效体现教师工作量和工作绩效,绩效工资分配向班主任倾斜,在计算教师工作量时适当提高班主任工作量的权重。(三十二)提升乡村教师待遇。深入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关心乡村教师生活。认真落实边远山区津贴及乡镇工作补贴等政策,县财政分阶段适时提高补助标准,依据学校艰苦边远程度实行差别化补助,形成“越往基层、越是艰苦、待遇越高”的激励机制。帮助乡村青年教师解决困难,关心乡村青年教师工作、学习、生活,在培训I、职称评聘、表彰奖励等方面向乡村青年教师倾斜,优化乡村青年教师发展环境,加快乡村青年教师成长步伐。改善乡村教师的工作、生活设施和工作环境,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在制定经济适用房、公共租赁房、廉租房等保障性住房政策时,按规定将符合条件的教师纳入保障范围。对在艰苦边远地区农村学校任教累计满25年且仍在农村学校任教的教师及交流至边远农村学校任教的教师,在评优、评先中给予适当倾斜。(三十三)提升教师社会地位。增加奖教助学基金额度,加大教师表扬奖励力度,每年教师节开展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班主任、教学能手、优秀科任教师评选表彰活动,重点奖励贡献突出的教学一线教师,大力宣传典型先进事迹,充分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健全长期从教教师荣誉制度,按照国家规定做好乡村学校从教30年以上教师荣誉证书颁发工作,省、县(区)分别对在乡村学校从教20年以上、10年以上的教师给予鼓励。主动关爱教师,每年组织教师进行健康体检。鼓励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民间组织建立专项基金,对优秀教师进行奖励,对特困教师进行关爱救助。落实公办中小学教师国家公职人员的法律地位,依法维护中小学教师权利,引导公办中小学教师切实履行国家公职人员义务,强化国家责任、政治责任、社会责任和教育责任。要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维护教师职业尊严和合法权益。努力提高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让广大教师享有应有的社会声望,安心从教、热心从教。建设现代化学校制度,健全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突出教师主体地位,落实教师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三十四)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完善中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和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改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方式,发挥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名额合理分配的导向作用。适应现代化需要,加强中招、高招考试硬件建设。科学划分城区小学、初中学区,有序实行小学、初中免试就近入学。(三十五)推进教育评价改革。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要求,深化党委和政府履行教育工作职责评价改革,促进各级党委和政府科学履行职责水平明显提高;改革学校、教师、学生及用人评价,使各级各类学校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更加完善,引导教师潜心育人的评价制度更加健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办法多元化,社会选人用人方式更加科学合理。(三十六)加快发展继续教育。更新继续教育观念,加大投入力度,以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为核心,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稳步发展学历继续教育。加强电大教育,为成人学历继续教育创造条件。倡导全民阅读。加强语言文字工作,推广普通话。广泛开展城乡社区教育,加快各类学习型组织建设,基本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三十七)落实教育扶贫政策。全面准确掌握各类贫困学生情况,完善建档立卡制度,保障各类学生补助及时拨付到位。(三十八)维护教育系统和谐稳定。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深入开展平安校园、文明校园、绿色校园、和谐校园创建活动。重视解决好师生员工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完善学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妥善处置各种事端。加强校园网络管理。建立健全安全保卫制度和工作机制,完善人防、物防和技防措施。加强师生安全教育和学校安全管理,提高预防灾害、应急避险和防范违法犯罪活动的能力。加强校园和周边环境治安综合治理,为师生创造安定有序、和谐融洽、充满活力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三十九)贯彻全民健身计划。增加财政投入,加强体育场地建设。把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纳入城乡建设规划,配置好城市公共体育场地和设施。在城区加大县体育中心,规划建设用地约70亩、体育公园、健身步道、健身路径、足球场等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力度,按照上级扶持项目,进行立项,安排足够配套资金。结合新农村建设,设立农村体育建设专项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合理规划、建设体育场所。因时因地因需开展群众健身活动,分层分类引导运动项目发展,丰富和完善全民健身活动体系,加强对基层文化体育组织的指导服务。

    注意事项

    本文(黎川县教体局“十四五”教育发展规划.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