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区2023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docx
莱芜区2023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为做好我区2023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地减轻地质灾害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山东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等有关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一、2022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概况2022年以来,我区严格落实地质灾害防治各项制度,认真开展地质灾害排查、监测、巡查、气象预警预报、防范、应急处置、灾害治理等工作,各项地质灾害防治措施落实到位,未因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二、2023年度地质灾害趋势预测根据地质环境条件和地质灾害类型、分布及特点,经调查分析,我区局部区域具备地质灾害致灾地质条件,在自然因素的作用下,有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地质灾害隐患点主要分布如下:(一)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莱芜区东部、北部、南部山区,涉及高庄街道、雪野街道、牛泉镇、苗山镇、大王庄镇、茶业口镇等街道(镇)。该区域内地形地貌变化较大,地质构造复杂,裂隙发育,沟谷纵横,山坡内多有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及破碎块石,遇较强的降雨过程,易突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二)莱芜盆地岩溶塌陷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岩溶发育区,涉及凤城街道、张家洼街道、高庄街道、方下街道、牛泉镇、大王庄镇、寨里镇等街道(镇)。该区域地下岩溶水丰富,“天窗”较多,工农业生产取水量较大,雨季地下水位波动较大,容易引发岩溶塌陷地质灾害。三、2023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目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系列重要论述和关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压实主体责任和属地管理职责,明确分工、依法防控、依法履责,构建“政府主导、分级负责、群专结合、主动防灾”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格局,最大限度地减少因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四、2023年度地质灾害隐患点及减灾防灾对策经汛前排查和分析,确定2023年度全区地质灾害隐患点74处(详见附件3),划定地质灾害重点防范区9处,该区域具备致灾地质条件,在自然因素的作用下,有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各街道(镇)办事处(人民政府)要会同各有关部门单位和专业技术单位对发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划定危险区域,明确责任,制定措施,并督导落实到位。各责任主体要做好汛期地质灾害警示、值守、监测、巡查、预警、避让、治理等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2023年全区地质灾害重点防范区情况如下:1 .凤城街道孟家庄村至张家洼街道曹东村一带岩溶塌陷地质灾害易发区。该区域位于凤城街道西部叶马曹水源地,涉及孟家庄村、叶家庄村、曹西村、曹东村4个村。区域内灰岩广泛分布,裂隙发育,汛期地下水位波动可能导致岩溶塌陷地质灾害发生。防治责任单位:凤城街道办事处、张家洼街道办事处。防治措施:划定地质灾害危险区,予以公告;加强监管,加强地下水位动态监测,禁止在地质灾害危险区内过度开采地下水以及从事其他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的活动;组织人员进村入户,对受岩溶塌陷地质灾害威胁的房屋进行排查摸底,组织专家对房屋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对风险大的要立即对住户实施避让;加强警示、监测、巡查、预警、避让、群测群防等地质灾害防范工作,制定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并进行预案演练;对受岩溶塌陷威胁村庄制定搬迁避让计划并组织实施,采取工程措施对塌陷坑进行治理,及时消除地质灾害隐患。2 .高庄街道崩塌地质灾害易发区。该区域位于高庄街道东南部,涉及谭家楼村、响水湾村、邵家庄村、老君堂村、田家林村等5个村。主要隐患来源于建房开挖坡脚修建房屋,在汛期强降雨等其他外力作用下,易发生崩塌地质灾害。防治责任单位:高庄街道办事处。防治措施:划定地质灾害危险区,予以公告;加强监管,禁止在地质灾害危险区内从事削坡、采石、取土等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的活动;加强警示、监测、巡查、预警、避让、群测群防等地质灾害防范工作,制定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并进行预案演练;采取工程措施进行治理,消除地质灾害隐患。3 .张家洼街道孟公清村至方下街道张公清村一带岩溶塌陷地质灾害易发区。该区域位于张家洼街道西南部和方下街道东北部,涉及孟公清村、耿公清村、张公清村等3个村。区域内灰岩广泛分布,裂隙发育,汛期地下水位波动可能导致岩溶塌陷地质灾害发生。防治责任单位:张家洼街道办事处、方下街道办事处。防治措施:划定地质灾害危险区,予以公告;加强监管,加强地下水位动态监测,禁止在地质灾害危险区内过度开采地下水以及从事其他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的活动;尽快完成张公清、耿公清2个村地质灾害搬迁避让项目工作;组织人员进村入户,对受岩溶塌陷地质灾害威胁的房屋进行排查摸底,组织专家对房屋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对风险大的要立即对住户实施避让;加强警示、监测、巡查、预警、避让、群测群防等地质灾害防范工作,制定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并进行预案演练;对受岩溶塌陷威胁村庄制定搬迁避让计划并组织实施,采取工程措施对塌陷坑进行治理,及时消除地质灾害隐患。4 .牛泉镇东部岩溶塌陷、崩塌地质灾害易发区。该区域位于牛泉镇东部,涉及东牛泉村、东泉河村、西泉河村、侯家沟村、东上庄村、绿凡崖村、庞家庄村等7个村。区域内灰岩广泛分布,裂隙发育,汛期地下水位波动可能导致岩溶塌陷地质灾害发生。村居附近、道路两侧山体风化破碎程度高,村民开挖坡脚修建房屋形成高陡边坡,在汛期强降雨等其他外力作用下,易发生崩塌地质灾害。防治责任单位:牛泉镇人民政府。防治措施:划定地质灾害危险区,予以公告;加强监管,加强地下水位动态监测,禁止在地质灾害危险区内过度开采地下水以及从事其他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的活动;组织人员进村入户,对受岩溶塌陷地质灾害威胁的房屋进行排查摸底,组织专家对房屋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对风险大的要立即对住户实施避让;加强警示、监测、巡查、预警、避让、群测群防等地质灾害防范工作,制定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并进行预案演练;对受岩溶塌陷威胁村庄制定搬迁避让计划并组织实施,采取工程措施对塌陷坑进行治理,及时消除地质灾害隐患。5 .苗山镇东杓山村至和庄镇东车辐村一带崩塌、滑坡地质灾害易发区。该区域主要涉及苗山镇东杓山村、孙家峪村、邹家篮子村,和庄镇上佛羊村、横顶村、东车辐村、西车辐村、车南峪村等8个村,主要隐患来源于建房开挖坡脚修建房屋,形成高陡边坡,在汛期强降雨等其他外力作用下,易发生崩塌地质灾害。防治责任单位:苗山镇人民政府、和庄镇人民政府。防治措施:划定地质灾害危险区,予以公告;加强监管,禁止在地质灾害危险区内爆破、削坡、进行工程建设以及从事其他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的活动;加强警示、监测、巡查、预警、避让、群测群防等地质灾害防范工作,制定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并进行预案演练;采取工程措施进行治理,消除地质灾害隐患。6 .大王庄镇孤山村至寨里镇后枯河村一带岩溶塌陷地质灾害易发区。该区域位于大王庄镇与寨里镇相邻区域,涉及大王庄镇孤山村、东上岗村、西上岗村、温家庄村、止凤村、前张街村、下周村、后卞庄村、大下河村、虎口崖村,寨里镇后枯河村、东鱼池村、都鱼池村、前枯河村、大鱼池村、戴鱼池村、北庵村等17个村。区域内灰岩广泛分布,裂隙发育,汛期地下水位波动导致岩溶塌陷地质灾害发生。防治责任单位:大王庄镇人民政府、寨里镇人民政府。防治措施:划定地质灾害危险区,予以公告;加强监管,加强地下水位动态监测,禁止在地质灾害危险区内过度开采地下水以及从事其他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的活动;组织人员进村入户,对受岩溶塌陷地质灾害威胁的房屋进行排查摸底,组织专家对房屋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对风险大的要立即对住户实施避让;尽快完成孤山村、下岗村、大鱼池村等村地质灾害搬迁避让项目工作;加强警示、监测、巡查、预警、避让、群测群防等地质灾害防范工作,制定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并进行预案演练;对受岩溶塌陷威胁村庄制定搬迁避让计划并组织实施,采取工程措施对塌陷坑进行治理,及时消除地质灾害隐患。7 .雪野街道胡多罗村至茶业口镇上宅科村一带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易发区。该区域主要位于雪野街道东北部及茶业口镇北部,涉及雪野街道胡多罗村、北峪村、吕祖泉村、北栾宫村、东栾宫村,茶业口镇船厂村、曼里村、上宅科村等8个村。村居附近、道路两侧山体风化破碎程度高,村民开挖坡脚修建房屋形成高陡边坡,在汛期强降雨等其他外力作用下,易发生崩塌地质灾害。在船厂村、北栾宫村及东栾宫村沟谷上游遗留物源,汛期极易形成泥(渣)石流,威胁下游河道的畅通以及村庄、人民群众安全。防治责任单位:雪野街道办事处、茶业口镇人民政府。防治措施:划定地质灾害危险区,予以公告;加强监管,禁止在地质灾害危险区内爆破、削坡、进行工程建设以及从事其他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的活动;尽快完成雪野街道胡多罗村地质灾害搬迁避让项目,茶业口镇船厂村、曼里村等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加强警示、监测、巡查、预警、避让、群测群防等地质灾害防范工作,制定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并进行预案演练;采取工程措施进行治理,消除地质灾害隐患。8 .雪野街道房干村至大王庄镇石屋子村一带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易发区。该区域位于雪野街道房干旅游区和大王庄镇北部山区,涉及雪野街道房干村、华山村、大罗圈村,大王庄镇石屋子村、王石门村等5个村。村居附近、道路两侧山体风化破碎程度高,极端天气下,极易形成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需要加强防范。防治责任单位:雪野街道办事处、大王庄镇人民政府。防治措施:划定地质灾害危险区,予以公告;加强监管,禁止在地质灾害危险区内爆破、削坡、进行工程建设以及从事其他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的活动;加强警示、监测、巡查、预警、避让、群测群防等地质灾害防范工作,制定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并进行预案演练;采取工程措施进行治理,消除地质灾害隐患。9 .大王庄镇西北部一带崩塌、泥石流地质灾害易发区。该区域位于大王庄镇西北部山区,涉及岔峪村、罗圈崖村、安子村、西店子村、南店子村、朱家峪等6个村。村居附近、道路两侧山体风化破碎程度高,极端天气下,极易形成泥石流、崩塌地质灾害,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需要加强防范。防治责任单位:大王庄镇人民政府。防治措施:划定地质灾害危险区,予以公告;加强监管,禁止在地质灾害危险区内爆破、削坡、进行工程建设以及从事其他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的活动;加强警示、监测、巡查、预警、避让、群测群防等地质灾害防范工作,制定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并进行预案演练;采取工程措施进行治理,消除地质灾害隐患。五、重点防范时段根据我区气候特点,确定我区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为6月1日至9月30日。24小时内降雨量50毫米以上(24小时内降雨量达到暴雨),或连续3日以上大雨、过程降雨量大于100毫米的时段,以及持续或集中降雨过后72小时内为重点防范时段。六、2023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要求(一)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落实地质灾害防治责任。各街道(镇)办事处(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单位要以对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高度负责的精神,切实抓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实行“属地管理”,各街道(镇)办事处(人民政府)主任(镇长)是第一责任人,分管负责同志为具体责任人。各级政府要落实专人负责,保障必要经费,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有关规定,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健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应急指挥系统,及时研究解决防治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要建立完善工作责任制,将具体工作落实到人,各有关部门单位要按照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工作职责分工(详见附件2),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认真贯彻执行地质灾害防治管理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共同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对在地质灾害防范和处置中玩忽职守,致使工作不到位,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要依法依规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二)强化制度建设,提升地质灾害应急处置能力。对本方案所列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各街道(镇)办事处(人民政府)要逐一编制防灾工作预案。要严格执行地质灾害“三查”制度、“两卡”发放制度、汛期值班制度、地质灾害险情巡查制度、地质灾害应急调查制度和灾情报告制度,把地质灾害防治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各街道(镇)办事处(人民政府)及各有关部门单位要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在汛期内必须制定24小时值班制度,落实值班责任,各地质灾害隐患点必须确定专人坚持24小时值班监测,随时监测地质灾害隐患点发展情况,并做好记录,如发现有灾害发生的前兆等险情,及时向有关部门单位汇报,做好监测预警工作,并采取紧急防灾避险措施,带领人民群众有序向安全地带撤离,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三)密切关注天气动态,做好预报预警工作。各有关部门单位要密切关注天气预报,做好灾害天气预警联动工作,对黄色以上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信息要第一时间通过广播、新闻、电视和网络等形式予以发布,确保及时向地质灾害易发区、隐患点当地街道(镇)办事处(人民政府)、村、单位以及受威胁人民群众传达地质灾害预警信息,提早采取防范措施。(四)加大资金投入,开展地质灾害治理工作。对因自然因素、历史遗留问题造成的地质灾害防治费用纳入政府财政预算,采取有效措施全面防治;对工程建设等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要坚持“谁引发谁治理“,由有关部门单位督促责任人落实治理义务。各街道(镇)办事处(人民政府)要对辖区内正在实施的各类地质灾害治理项目进行梳理,对完成搬迁避让和工程治理的重要地质灾害治理项目,进行“回头看”,检验工程质量和防治效果,做好核查造册、建档立案工作。对于2023年以前实施的治理和搬迁避让项目,尚未竣工的要加快进度,尽快完工、验收,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牛泉镇、大王庄镇、寨里镇人民政府要加大力度,切实采取措施,确保本轮搬迁安置项目于2025年底前全部完成。对新出现的险情或发生灾情的隐患点,各街道(镇)办事处(人民政府)要及时采取措施,对地质灾害体进行工程治理,或对受威胁的住户进行搬迁避让。(五)开展宣传和演练工作,提升防灾避灾能力。地质灾害隐患点所在街道(镇)办事处(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单位要通过多种方式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宣传教育活动,特别是要加强基层群测群防人员的培训,对地质灾害隐患点直接威胁的群众,当地政府至少组织一次应急演练活动,使受威胁的群众熟悉预先确定的预警信号、逃生路线、避险场所,使有关部门单位熟悉职责分工和应急程序等,通过宣传和演练增强防范地质灾害的意识,提高地质灾害防治水平和能力。各街道(镇)办事处(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单位要建立汛期地质灾害防治昼夜专人值班制度,公布值班电话,保持24小时通讯畅通,确保地质灾害灾情、险情信息及时上传,上级工作要求及时下达。区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日全天及双休日夜间值班电话:/,;双休日白天及节假日全天值班电话,。附件:1.莱芜区地质灾害重点防范区防治主体责任分工表2 .莱芜区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工作职责分工3 .2023年莱芜区地质灾害隐患点分布一览表序号地质灾害重点防范区区政府防治主体责任人街道(镇)办事处(人民政府)防治主体责任人分工依据1凤城街道孟家庄村至张家洼街道曹东村一带岩溶塌陷地质灾害易发区李光辉狄可王新玉山东省自然灾害风险防治办法(山东省人民政府令第330号)2高庄街道崩塌地质灾害易发区张震3张家洼街道孟公清村至方下街道张公清村一带岩溶塌陷地质灾害易发区王新玉刘世锋4牛泉镇东部岩溶塌陷、崩塌地质灾害易发区万慧坤5苗山镇东杓山村至和庄镇村东车辐村一带崩塌、滑坡地质灾害易发区张恒一李传国6大王庄镇孤山村至寨里镇后枯河村一带岩溶塌陷地质灾害易发区吕恒昌许军伟7雪野街道胡多罗村至茶业口镇上宅科村一带崩塌、泥石流地质灾害易发区郭增辉董涛8雪野街道房干村至大王庄镇石屋子村一带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易发区郭增辉吕恒昌9大王庄镇西北部一带崩塌、泥石流地质灾害易发区吕恒昌莱芜区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工作职责分工各街道(镇)办事处(人民政府):作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责任主体,对辖区内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总责。负责落实好各项地质灾害防治制度和防范措施,组织做好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发现隐患及时纳入群测群防体系,逐一确定应急处置方案。组织排查受岩溶塌陷威胁隐患区内因岩溶灾害形成板裂或损坏的房屋,摸清底数,对房屋聘请技术资质单位进行安全评估,对评估达不到安全居住条件的住户予以搬迁避让安置。汛中,组织做好监测、巡查、预警、临时避让等防范工作和应急处置工作。汛后,加强核查总结。要建立健全地质灾害调查评价体系、监测预警体系、防治体系、应急体系,安排专项资金,保障地质灾害调查、监测预警、应急处理、工程治理,搬迁避让工作的顺利开展。积极推进历史未完成的搬迁避让项目,确保保质保量完成。区发展改革局:负责做好全区采煤塌陷地的调查和治理工作,指导各街道(镇)办事处(人民政府)制定治理方案。区教育和体育局:负责组织监督所属中小学地质灾害隐患排查、监测预警工作;协调配合上级部门所属单位周边地质灾害调查排查、监测预警工作。区民政局:负责指导、协助各街道(镇)办事处(人民政府)做好受灾地区困难群众临时救助工作。加强生活类救助物资储备工作。区司法局:负责做好全区司法行政系统基本建设中可能引发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调查、排查、监测预警、治理工作。协调配合上级部门所属单位周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区财政局:负责按照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原则,将本级地质灾害防治资金纳入年度预算,按国家和省、市有关规定安排拨付地质灾害治理资金。区自然资源局:负责组织编制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并指导实施,组织专题会议部署落实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开展防治技术业务培训,指导开展群测群防、专业监测和预报预警、地质灾害治理等工作,配合街道(镇)办事处(人民政府)做好搬迁避让用地审批、技术指导工作。区住房城乡建设局:负责做好房屋建设领域施工引发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特别是岩溶塌陷地质灾害威胁村庄内非岩溶塌陷原因形成的危房排查和整治。区交通运输局:负责做好所属道路沿线地质灾害隐患巡查、监测、预警、防范和治理等防范工作,配合上级部门单位做好因普通国省道建设诱发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对普通国省道安全运行构成威胁的公路用地范围内地质灾害防范工作和组织开展普通国省道用地范围地质灾害隐患防范工作。配合交警部门及时封锁因地质灾害引发的危险路段,避免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区水务局:负责做好因水利设施建设诱发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和对水利设施安全构成威胁的地质灾害的防范工作,做好地下水开发利用的监管工作,防止因地下水过量开采诱发岩溶塌陷。开展水库、河道等管理范围内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隐患的排查,落实监测、巡查、防范和治理措施。区文化和旅游局:负责做好全区重点文化设施、旅游基础设施、文物、博物馆地质灾害隐患点调查、排查、监测预警、治理工作。区应急局:负责制定我区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综合协调应急预案衔接工作,组织开展预案演练;组织指导协调地质灾害的应急救援;组织开展地质灾害突发事件的调查评估工作。区园林绿化和林业发展中心:负责做好管辖范围内的公园、景区调查、排查、监测预警、治理工作;做好所属林场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调查、排查、监测预警工作。区城市规划协调服务中心:负责指导各街道(镇)办事处(人民政府)做好地质灾害搬迁避让的安置选址、相关规划编制指导与协调工作。市公安局莱芜区分局:负责灾区社会治安和道路交通秩序工作,协同有关部门单位做好灾民的转移。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第五分局:负责做好各街道(镇)办事处(人民政府)做好地质灾害搬迁避让安置项目规划手续办理工作。山东省第一地质矿产勘查院:作为2023年我区地质灾害应急防治技术服务单位,负责开展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地质灾害巡查、监测、调查评价、预警预报等技术服务工作;负责配合区应急局开展应急救援处置等技术服务工作。其他有关部门单位要依照工作职责和相关规定负责本系统、本单位因工程建设等引发的地质灾害的调查、排查、监测预警、治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