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拿来主义》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必修上册.docx
-
资源ID:861180
资源大小:25.46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12 《拿来主义》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必修上册.docx
12拿来主义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必修上册拿来主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能够通过抓关键词和关键句理清全文的结构,把握作者的观点;2 .体会拿来主义中鲁迅运用形象化的比喻和幽默犀利的讽刺语言来论证观点的写作特色;3 .能够结合拿来主义中的观点对现代社会或个人学习方式做出反思。教学设想分析及说明:课标分析: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的设立符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要求,兼顾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体会拿来主义中形象化的比喻及讽刺语言,同时在课后可结合文本与现代社会谈谈看法)、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学会通过抓关键词或者关键句理清文章结构)、审美鉴赏与创造(体会拿来主义中鲁迅形象化的比喻和幽默犀利的讽刺语言)、文化传承与理解(拿来主义中的观点在现代社会的应用)四个方面,并注意四者之间的联系与整合;理论分析:在议论文的阅读教学中,可采取理解、批评、讨论依次推进的教学模式,但学生对于拿来主义的文本理解本身(结构、个别语言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故而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仍旧放在对文本结构、讽刺语言、形象化比喻的分析上,关于文章的其他问题则可依据学生课前反馈进行汇总以供学生课后讨论交流;教材分析:拿来主义位于高中部编本教材必修上册第六单元,第六单元以“学习”为主题,包括劝学师说反对党八股拿来主义读书: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6篇文章,围绕学习的意义、态度及方法等展开,在学习本单元文章时重点应注意把握作者的观点,探讨作者的自考角度。而拿来主义作为议论性质的文章,应注意其先破后立的文章结构、睿智犀利、妙趣横生的语言、形象化的比喻及文章的针对性;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关于鲁迅的文章学习较少,且初中学过的篇目皆为故乡社戏之类的小说,议论性较强的杂文还未涉及,故而在教学中应注意指导学生通过文本中形象化的比喻与幽默辛辣的讽刺语言来把握作者的观点及论证;教学方法及过程分析:在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上将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相结合,将教师的点拨或讲解与学生的讨论思考相结合,在课前设置作业使学生结合文本尝试理解概念、理清论证思路,提出质疑或疑问,课上即围绕学生关于文章句子的理解疑惑、结构的质疑、主题观点的思考展开教学,并且对于重点问题(论证结构与作者观点的理解)应注意活动的设计使得学生能够更清楚地把握,对于难点问题(形象化的比喻及幽默犀利的讽刺语言)应注意以文本为抓手、通过画图、揣摩词意、结合背景作出讲解及指导拆。整体教学围绕以下问题展开:(1)在课前同学所列出的概念中,本文的核心概念是哪一个呢?(拿来主义)(2)文中从哪里开始正式、准确、完整地叙述“拿来主义者”应该是怎样的呢?(9)(3)那“拿来主义”者应该是怎样的呢?(9、10段分析)(比喻+文章的升华)(4)既然后面两段已经写清楚了“拿来主义”的内涵,那前面8段写了哪些内容?目的又是什么呢?(闭关主义、送去主义、送来主义、三种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态度)(比喻+讽刺语言)(5)小结文章的脉络层次、先破后立的写法、语言风格及论证观点,提示学生之后阅读类似文章时如何更好地更快地理清文章的结构、把握作者的观点、分析重点词句的释义。(6)同学关于本文的其他思考或者质疑可以展示在PPT上以供学生课后交流讨论。【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够通过抓关键词和关键句理清全文的结构,把握作者的观点;教学难点:体会拿来主义中鲁迅运用形象化的比喻和幽默犀利的讽刺语言来论证观点的写作特色。【教学方法】讲解法、点拨法、讨论法【教学媒体】多媒体、黑板【课时安排】1课时(40分钟)【教学内容和步骤】课前作业:1 .拿来主义中主要提到了以下4种概念,他们各自的内涵是什么?对于这个概念文中举到了哪些例子,你还能联系自己生活或现代社会想到哪些例子呢?2 .拿来主义的论证结构是怎样的,请结合文本内容画出思维导图。提示:(1)先理解清楚每段段意(每个概念含义);(2)再看上下两段之间(上下两个概念之间)的逻辑联系;(3)完成思维导图。3 .对于拿来主义中的个别语言或逻辑你有什么疑问或质疑吗?列1-3个。提示:语言精练,80字以内。一、导入(5分钟)导问:在课前的第一个作业中,许多同学都找到了文中提到的一些概念(列出做得较好同学的第一题作业),那么在这些概念中,哪一个是本文的核心概念呢?(拿来主义)追问:文中从哪里开始全面、正式、准确地叙述“拿来主义者”应该是怎样的呢?提示:找关键过渡句,一般出现在段首或者断尾。明确:第2、5、7节都有提到“拿来”,但后面紧跟内容是“非拿来主义者”的行为,故而文章开始真正叙述“拿来主义者”行为的是第9、10段。关键过渡句:“拿来主义”者全不这样的。二、画表分析,“拿来主义”者应该是怎样的呢?(10分钟)1 .“拿来主义”者拿来的步骤是怎样的呢?占有(前提)、挑选(关键)2 .那应该如何“挑选”呢?(1)用了哪几个具体、通俗、形象的比方?(鱼翅、鸦片、烟枪和烟灯、姨太太)(2)对于它们的态度分别应该是什么呢?在第10段有与之相对应的词是什么?(注意分号的作用+在药房来分析“鸦片”对应“使用”)(3)为什么要采取这种态度呢?(这些对象的特点是什么?)3 .这般“拿来”需要我们有怎样的品质?“拿来”之后的结果是什么?有什么好处?明确:品质(沉着、勇猛、辨别、不自私)(分别对应:昏蛋、孱头、废物、送去)人能成为新人、文艺能成为新文艺。小结:通过这两段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鲁迅所提倡的“拿来”,是在占有之后再精心挑选,对于不同品质或特点的对象应采取不同的态度,这就要求挑选的人具备沉着、勇猛、辨别、不自私的品质,只有这样,人才能成为新人,文艺才能成为新文艺。这两段已经将“拿来”的内涵方法及产生的作用论述清楚了,那为何作者鲁迅还写了前面那么多得、占到了全文五分之四的内容呢?三、合作探究:分析前面1-8段的内容及写作目的(20分钟)1 .既然8段末写得是:“拿来主义”者全不是这样的。那么前面8段就写的是“非拿来主义”者了。默读回顾课文,前面8段提到了哪些“非拿来主义"的概念?明确:闭关主义、送去主义、送来主义、三种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态度2 .小组合作讨论,全班36人共9小组,3大组,每小组4人(至少有1人组织、1人记录、1人展示),谈论5分钟后交流:第一大组:送去主义(1-3段)(1)送去了些什么?一批古董、几张古画和新画、梅兰芳博士(数量上来说是逐渐地少了,反映一味地送出去,最终将无物可送)(2) “活人代替了古董一一进步”?辛辣犀利的讽刺语言;“不知后事如何”“大师”“捧着”“发扬国光”(3) “尼采”的例证是想说明什么?尼采自诩是太阳,实际不是,最后疯了送去主义只送不拿最终匮乏(4)作者写“送去”的目的是什么?(送去的结果)“子孙给人家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作奖赏”(反语)运用类比论证的手法,讽刺盲目自大者,告诫人们一味送去,最终,故而是不可行的,在送去的同时,我们也得“拿来第二大组:送来主义(4-6段)(1)送来了些什么?(“我在这里不像举出实例”,作者举出例子了吗?)英国的鸦片、德国的费枪炮、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2)“抛来”和“抛给”有什么区别?这些东西是白送的吗?抛来:不要了给你,你要不要无所谓;抛给:(对象性更强)你必须接受。这些东西不是白送的,是有目的的,是倾销商品、文化侵略。参见95页注释2(3)作者写“送来(抛来)”的目的是什么?被“抛来”的东西吓怕了,被别人一定要扔给我们的东西吓怕了,所以我们要掌握主动权,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第三大组:三种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态度(第7、8节)(1) “大宅子”比喻什么?人类文化遗产(中、外)鲁迅在坟,看镜有感中指出两条路,一条是“采用外国的良规,加以发挥,使我们的作品更加丰满”;另一条是“择取中国的遗产,融合新机。使得将来的作品别开生面”。(2) “孱头”“昏蛋”“废物”的心理、行为、特点是怎样的?(3)写这段的作用是什么?拿来主义者全不是这样的。提出了反例,引出下文拿来主义者应该是占有、挑选,有着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分别对应,“不自私”也得“送去四、收束小结(3分钟)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全文的行文是先送闭关主义、送去主义、送来主义以及三种错误的态度写起,通过辛辣讽刺的语言写这些行为或态度的后果否定了这些观点,在对这些观点进行批驳的基础上再以形象化的比喻确立提出自己的正确“拿来”的观点,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先破后立”的立论方法,并且最后上升到对新人、新文艺的一个探讨。阅读策略:抓关键词、关键句理清结构;结合文章揣摩词意。但对于文章的探讨,尤其是议论性文章的探讨,大家可以再多一些思辨性,提出一些自己的问题和质疑,比如课前同学们提到的一些问题有的我们今天在课上讲到了,有的没有讲到,但仍然很有价值,比如有同学觉得4、5、6段的顺序不太对,调整为4、6、5是不是更好?还是很有质量的一些问题,大家课下也可以就这些问题继续交流。五、课后作业(2分钟)(1、2二选一,3必做)1 .关注标题、抓关键词或关键句是理清文章结构的重要方法之一。尝试结合课上所讲的这种方法分析鲁迅杂文论俗人应避雅人的论证结构;找出关键词/关键句,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示出该文的结构;2 .鲁迅杂文论俗人应避雅人中某一段同学提出末句:大家都知道“贤者避世”,我以为现在的俗人却要避雅,这也是一种“明哲保身”,你能结合文本尝试分析吗?3 .有同学觉得“拿来主义"在现代社会可能不太适用,也有同学提出鲁迅的“拿来”在目前需要进行现代化的内涵补充,你觉得呢?请结合现代社会和你自己的学习生活谈谈关于这一问题你的看法100-150字、【板书设计】次板书:幽默辛辣的讽刺语言形象化的比喻附录:学生课前疑问或质疑汇总一、句子理解:1 .讽刺语言:(1) “活人替代了古董”为什么说是一种“进步”?(2)第1段中提到的送出去的一些东西一一如古董、国画之类,不是很好的文化交流吗?为什么鲁迅要批判呢?(2)尼采的例子是想说明什么?(3)为什么鲁迅说“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4)怎样理解第5段“摩登”一词的内涵?(5)为什么说“烟枪和烟灯”是“国粹”?2 .形象化的比喻:(1)“大宅子”比喻的是什么?(2) “孱头”“昏蛋”“废物”三种人有什么区别、特点?鲁迅写他们的目的是什么?(3)“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作了女婿换来的”有什么隐藏的内涵吗?(4)第9段的鱼翅、鸦片、烟枪和烟灯、姨太太分别代表了什么?(5)为什么要毁灭“姨太太”?为什么“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3 .其他语言(关键词句及当时的白话文):(1)第1段“催进”换为“促进”是不是更好?(日语、当时的白话文)(2) “抛来”“抛给”有什么差别?(介词分析)(3)第6段中“英国的鸦片”“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为什么使"清醒的青年们”“发生了恐怖”这些为什么是不好的东西?(时代背景)(4)第6段的“发生”了恐怖换为“产生”会不会更好?(日语、当时的白话文)(5)“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中是不是应该是“对”,而不是“对于“?(当时的白话文)(6)“梅兰芳博士”和“象征主义”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报纸)二、结构安排:1 .第2段、第3段的衔接是否不太恰当;删掉第2段可不可以?2 .第4、5、6段的顺序换为4、6、5会不会更好?3 .第9段和第8段有什么联系?为什么要写第8段的内容?三、主题思考:1 .为什么要“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这样会不会有些粗暴?2 .为什么不把要毁灭的东西直接毁灭,而是要“拿来”之后再毁灭?这样会不会多此一举?3 .本篇比较侧重于理论性的讲解,在具体的实际操作方面讲得较少,我们是不是还要考虑很多如何操作的问题?4 .“拿来主义”的思想在现代社会是否仍然具有价值或者意义?5 .文中提到的“拿来主义”步骤为“占有、挑选”,但应该不止这些,是不是加上“创新”才能更好地“拿来”,更好地“为我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