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六篇】.docx
-
资源ID:866137
资源大小:50.21KB
全文页数:2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关于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六篇】.docx
关于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六篇】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篇1金融直接关系到个体和企业的发展和福利。普惠金融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普惠金融的重点服务对象包括从事第二和第三产业活动法人单位约85%的小微企业,接近1亿户登记在册个体工商户,占农业经营主体98%以上的小农经营者,以及多达2亿的灵活就业者,借助金融工具的作用来更深更广地促进社会中下层个体和企业的发展和福利。普惠金融发展中仍然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地区和群体差异仍是制约普惠金融发展的现实因素不同区域经济发展是制约金融供给的主要原因。总体来看,经济发达地区的金融较为活跃,欠发达地区的金融相对抑制。农村地区相关制度和保障的匮乏导致了金融发展受限。一是基础建设较为落后,二是组织管理形式较为落后,三是经济制度改革不够充分。同时,不同群体收入水平是限制金融需求的主要原因。(二)微弱经济体内部差异导致长尾端仍受到金融排斥普惠金融的重点服务对象是微弱经济体。微弱经济体内部仍存在分层,即头部微弱经济体和长尾端微弱经济体可获得的金融服务存在差距。以普惠金融中两大典型需求方小微企业和农户为对象分析,目前金融服务供给方主要围绕于微弱经济体的头部,对长尾端覆盖有限。(三)保险渗透率不高导致难以规模化提供可负担的产品在商业保险领域,传统保险公司提供的小微企业保险产品以组合保险居多,其保障内容通常涵盖财产综合保险、雇主责任保险、现金损毁保障等,提供多种附加险种供企业选择。同时如出口信用保险、小额贷款保证保险等产品,有效降低了小微企业的经营风险、增强了小微企业的融资信用。(四)市场生态体系不健全导致直间接融资仍未充分发挥作用普惠金融的政策体系基本成型,按市场化原则对金融机构进行激励和正向引导。但具体执行过程还需进一步优化,普惠金融服务可持续发展的市场竞争机制仍不健全。在间接融资领域中,信用贷款产品覆盖率不高;在直接融资领域中,渠道不畅缺乏资本支持。小微企业固然缺乏资金支持,但如果没有实质性的介入指导,小微企业发展依然充满挑战。目前我国小微企业普遍直接融资面临的制约是,在科创板、创业板、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区域性股份转让系统等二级市场流动性不足,导致一级市场无法退出后,市场上缺乏有耐心的资本愿意投资小微企业。(五)普惠金融下沉发展导致金融能力建设任重道远2023年CAFl灵活就业者调查发现,灵活就业人员使用负债比例达63%,其中使用消费贷款比例达21%,他们从小贷公司、消金公司等地方金融机构借贷的比例远高于稳定就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工作性质决定需要消费贷款来抵御收入波动的冲击,传统的金融机构往往因为资质审核将其排斥在信贷服务外时,这种不能满足的需求转向了地方金融机构。普惠金融与之前向大中型企业、高净值个人客户等提供的服务方式有很大不同,这对需求方和供给方提出了高于以往的能力建设要求。普惠金融发展过程中,部分金融机构对客户画像和风控把关不到位却急于授信,而客户忽视了自身的金融健康,既有的金融知识和素养匮乏,造成了消费金融领域过度负债的现象。同时伴随着普惠金融服务向金融能力较低的微弱经济体下沉,金融服务纠纷、隐私信息泄露导致的金融纠纷投诉绝对数量呈现快速上升趋势。加强金融教育和消费者权益保护立法依然任重道远。以普惠金融中两大典型需求方小微企业和农户为对象分析,需求方对金融的主动性排斥存在两大障碍,一是金融知识不足,对金融缺乏系统性的认识,二是金融排斥心理,对金融怀有潜在的不信任感。2023年CAFI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调查发现,56%的受访农户表示希望学习基础金融知识,47%的受访农户表示希望学习贷款相关的知识,34%的受访农户表示希望了解理财相关的知识,30%的受访者表示希望了解保险相关的知识。这一方面表明了农户的金融知识储备不足,提升自生金融健康的意愿较为强烈。但另一方面,也显示出农户对复杂金融产品的排斥心理。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措施建议(一)机制体系的强化建设在政策机制的设计中,一是进一步引导政策性银行、国有银行逐渐从零售型普惠金融贷款转为批发型普惠金融贷款供给方,形成一个具有分层级的中央银行-大型银行-中小银行的生态传导机制。二是进一步优化对地方法人银行的管理考核,与时俱进地调整宏观审慎评价体系,特别是在疫情后期,助力中小银行和微弱经济体共度难关。三是除银行融资体系外,兼容并包的对更多地融资渠道予以支持,以监管为助力,权责清晰地规范金融新业态的发展。(二)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普惠金融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需要金融市场主体锐意创新,完善普惠金融体系。其中,除前期已经逐步形成的银行业市场主体参与的市场外,进一步激发保险业、证券业参与普惠金融的深度和广度。银行业需要不同生命周期和规模大小的微弱经济体特征,提供支付、信贷、投资三大金融功能的综合服务。同时,特别是地方性法人银行,在产品设计、服务模式上,充分立足于地方产业特色和人群特征,坚持立足当地,对当地微弱经济体深入了解,则更加具有为县域和乡镇的小微企业提供全面金融服务的能力。保险业需要对微弱经济体,特别是灵活就业群体,提供适合且合理的服务和保障。此外,保险公司可以与灵活用工平台合作推出针对灵活就业人群的保险产品,借助平台向新就业形态人员宣传就业、社保相关政策,引导灵活就业群体积极参保。从而实现灵活就业群体未来能够获得更加稳定的收入、更完善的金融服务,退休后经济来源能够有所保障。证券业需要完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可打通直接与间接融资的通道,提高普惠金融产品的流动性。有效缓解小微企业对间接融资渠道的过度依赖,弱化银行企业之间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信用风险、资本占用等问题,从而一定程度化解银行体系风险,调整优化经济结构。金融基础设施领域需要农村信息数字化“新基建”、征信平台赋能投入不断加大,加速缩小“数字鸿沟”并帮助微弱经济体进行信用修复;进一步加强各级政府部门、金融机构间的信息交换,发挥监管的积极作用,利用数字金融的效率优势,服务于微弱经济和普惠金融。(三)金融科技的赋能应用中国数字在快速增长过程中也存在着很多潜在风险,需要通过完善法律法规、监管政策进行引导,以实现规范、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为市场主体公平竞争、助力创新企业发展、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增进社会包容性提供更多解决方案,引导数字金融与数字经济规范化。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篇2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金融服务的普惠性持续增强。小微企业、“三农”领域、脱贫攻坚,更多的金融资源被配置到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大幅增强。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需要从三方面发力。一是持续完善金融供给的层次,充分发挥各类金融机构以及新业态的作用;二是稳步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针对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户等群体的特殊需求,量体裁衣,提供差异化服务;三是形成政策合力“几家抬”,着力解决数据共享问题、风险分担问题,让普惠金融更加可持续。金融供给层次渐丰车要跑得快,首先得铺好路。发展普惠金融,要有广覆盖、多层次的金融供给体系。2015年,我国印发了首个国家级普惠金融战略规划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3年),提出要健全多层次的金融服务供给体系,充分发挥传统金融机构和新型业态的作用。国有大行是“头雁二对于国有大行服务小微,有人曾质疑:这些习惯了“垒大户”的银行,是否愿意俯下身,发放那一笔笔小额贷款?国有大行深耕普惠金融,既是责任也是趋势。近年来,国有大行充分发挥网点布局广、资金成本低、风险控制能力强等优势,连年超前完成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目标任务,2023年、2023年,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增长分别超50%、40%o农村金融机构是生力军。当前,农村信用社改革正在稳步推进,农村金融的活力进一步焕发。4月18日,浙江农商联合银行挂牌成立,全国深化农信社改革“第一单”正式落地浙江。“改制不改性、改名不改心,坚守'支农支小'的天职与宗旨。“浙江农商联合银行董事长王小龙表示,将努力为每个家庭和有需要的小微企业提供足额、便捷、便宜的普惠金融服务。民营银行是补充者。2014年12月,我国首家民营银行、首个纯互联网银行一一深圳前海微众银行开业。近年来,借助大数据与金融科技,民营银行不断拓展普惠金融的服务边界。“我们服务的是小微企业中的'小微',企业的年营业额平均在500万元以下J微众银行董事长顾敏说。村镇银行是神经末梢。记者在多地采访时发现,村镇银行的员工“说当地话、熟当地人、懂当地民情”,了解哪家人守信用、哪户人有能力,其他银行做不了的融资便成了可能。截至2023年12月末,全国共有村镇银行1651家。金融服务稳步创新发展普惠金融并非坦途,亟需创新金融服务的方式与内涵。但创新不能只是锦上添花,而要雪中送炭。首先要创新服务模式,尤其要解决金融服务基础设施不足的问题,推动普惠金融向基层、县域、乡村和社区不断延伸。城市里随处可见的ATM机具、银行网点,在广袤的农牧区曾经十分稀缺。银行网点怎样搬上草原?实践的智慧是,用流动式服务“追着“牧民跑,流动金融服务车即为典型。记者在青海采访时发现,每台服务车均配备了PAD移动展业平台,该平台相当于小型发卡机,还能完成小额贷款的申请受理等工作。其次要创新金融产品。“小微企业融资难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中国银保监会统计信息与风险监测部负责人刘忠瑞说。核心难点在于银行、企业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银行无法判断小微企业的信用等级,因而需要小微企业增信,或者提供房产等抵押物,或者由其他企业为其提供担保,无形中提升了融资门槛。可见创新的牛鼻子是要为小微企业增信。在监管部门多年的大力推动下,银行此前不愿接受、无法接受的增信方式如今已变得普遍。例如,抵质押方式创新,供应链上游的小微企业可以把应收账款质押给银行,以此获得贷款。再如,传统的授信审批手段革新,银行考察小微企业,不再像考察大企业那样依赖财务报表,而是分析它的水表、电表、税表。又如,大数据手段出新,金融机构充分挖掘、整合大数据资源,更加精准地为小微企业画像。除了小微企业,偏远地区的农牧民、脱贫户也需要增信。回顾我国的脱贫攻坚历程,“扶贫小额贷款”值得一书。与涉农小额贷款相比,扶贫小额贷款进行了多项创新:一是只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二是简化授信评级流程,更加看重贫困户的诚信度,充分发挥村委会在风险评估中的作用;三是由地方政府予以贴息,通常能够完全覆盖一年期贷款利率。政策合力“几家抬”站在新起点,普惠金融要愈加有为,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作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引导资金更多流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扩大普惠金融覆盖面。普惠金融“增量、扩面、降价”,必须形成政策合力,不可单打独斗,要多部门“几家抬二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表示,“几家抬”是金融支持小微企业融资的思路。一是合力打通信用数据壁垒。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要强化金融科技在信贷管理中的应用,促进小微企业信息变信用,推动银行发放普惠小微信用贷款。但是,由于信用信息分散在各个行政部门、企业内,彼此之间存在信息壁垒,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普惠金融提质增效。早在2023年,浙江省就已率先开展“数据共享”探索,并取得一定成效。具体来看,浙江银保监局联合省发展改革委、省大数据局等部门,建设“浙江省金融综合服务平台”,直连政府部门、银行业务系统,企业递交融资申请后,最快在1分钟内即可完成授信审批。二是合力解决信用贷款的风险分担问题。接下来,要推动建立国家融资担保基金风险补偿机制,支持担保机构为缺乏抵押物和信用记录的小微企业提供担保。“继续发挥合力,加强与财政、工信、市场监管等部门的协调合作,继续强化贷款风险分担补偿、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建设J央行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说。三是合力加强金融政策储备。近期,受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多地散发影响,部分小微企业的经营受到较大冲击。在我国,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量大面广,在1.5亿市场主体中占据绝大多数,帮扶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就是保市场主体、保居民就业。“下一步,我们将加强部门间的协调合作,继续落实好各项纾困帮扶政策,加快健全'敢贷、愿贷、能贷、会贷的长效机制,持续优化中小微企业融资环境,支持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J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篇3【摘要】我国的普惠金融在近年来的不断发展越发受到世界范围的广泛关注,普惠金融的推广实施在农村地区也颇有成效,带来了很大的利好。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暴露了许多由于发展经验不足而导致的问题,这代表我国的普惠金融的发展历程中仍然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笔者在文中将目光放在普惠金融的发展方式与发展现状上,并尝试为解决当下普惠金融发展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关键词】普惠金融风险控制解决方案普惠金融在当下的发展阶段已经处于了一个十字路口处,已经有一定的发展经验,但是在很多方面仍然显得不够成熟。以往许多学者已经通过研究指出和解决了很多普惠金融存在的问题,本文的写作基础就是这些前辈的经验,但是,由于发展的不断深入,出现了许多从未见过的新问题,如何解决以往的认识误区,就是本文的写作旨意。一、普惠金融概述(一)普惠金融的定义。普惠金融又称包容性金融,也就是指的金融的覆盖面较广,能够全面的、有效的覆盖大部分人群的金融形式,不仅能够体现金融的广泛参与的特点,也能够表明普惠金融将普及金融模式,造福广大市场参与者为己任的基本目标。普惠金融自市场经济形式确定以来就不断地伴随着我国的经济运转而不断发展进步,直到从新世纪的06年开始才正式成为了一个独立的理念进行推广。(二)普惠金融发展的必要性。普惠金融旨在让尽可能多的社会主体参与进金融市场的交易过程,让更多的公民持有金融产品,享受金融市场带来的红利。收入投入到扶持贫困公民的日常生活的基本保障中。同时完善社会的扶贫、医疗、教育资金的投入,尤其是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普及。但是不同于简单的扶贫措施,普惠金融在实现帮助贫困人口的同时还能起到帮助中小企业的融资的作用,缓解其经济压力,扩大自身规模。从而起到推动整体市场经济发展,促进就业的结果。一旦实现了经济的平稳发展,其它的社会建设就能得到保证Q最终实现经济发展对社会整体的正向推动。二、普惠金融发展过程中的困境分析普惠金融在经历了起初十年的开荒期后,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的同时,出现的问题也是越发复杂,越发难以解决。普惠金融的产品种类也更加趋向于复杂与繁多,无论是基础金融服务还是衍生型金融产品,如何调控如此复杂的金融产品形式,就成为了新的挑战。然而普惠金融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类:(一)金融组织建立不完善。普惠金融市场体系最大的问题在于当下金融市场的区分度仍旧不足,同时金融机构的总量偏少。只有农村信用社在乡镇一级设置了基础的金融服务机构,例如银行、典当行以及贷款、保险公司等各种配套性金融服务公司。此外,股票、信托、代理等业务在我国的农村地区几乎是不存在的。不仅如此,金融机构的专业程度依旧远远不足,只是由农村信用社一手包办,其它非银行性业务没有专门的机构办理。有效供给数量远低于正常水平。没有开展正常金融活动的基础设施条件。(二)产品创新缓慢。这一类型的不足主要是体现在现代金融产品的数量和质量过于欠缺,不符合当下的金融发展需要,尽管我国金融机构已经尽可能地进行创新,推出更为契合当代金融市场需要的金融产品,但是实际上只是为了创新而创新,没有充分考虑到市场经济运营的实际情况,所以在创新积极性上是远远不足的,不仅没能迎合市场的多样化需求,也错过了市场经济变革过程中给新型金融市场的宝贵发展机会,此外,普惠金融兼具社会性与经济性的特点决定了在创新过程中如何规划产品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如何兼顾金融产品投资人的利益和社会的总体利益,就成为了创新金融产品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问题。贷款调查的流程比实际的大额贷款更复杂是很多我国当前普惠金融产品的一个重要缺陷,缺乏必要抵押物品的同时抗风险能力也相对更低。(三)法规漏洞的存在。普惠金融不同于传统的金融性产品,它的发展需要更加完备的法律法规的规制与维持,否则无法保证金融市场的平稳运行,也不能保证风险控制的正常运转,不利于整体投资市场的稳定性。没有一套完整的、适应实际操作要求的法律监管体系,就无法完全规划我国的普惠金融市场的发展。针对于社会弱势群体的普惠金融企业,在推广自身的金融产品的过程中要注意我国弱势群体的生存现状,例如在贷款或小型金融理财产品的监控过程中进行适当的利率规定,给予弱势群体更多的发展机会,因此在法律规定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在维持市场的整体公平与效率的同时注意金融市场的正常发展空间,并着重袒护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四)供需不均衡。普惠金融市场的发展历史暂时还不够悠久,所以拥有健全的普惠金融理财方案经验的企业往往就成为了市场中的少数,此外金融资源在自身产品内部进行分配的过程中没有对普惠金融产品进行重视。此外,城乡和地域间的分配不平衡在际上也十分严重,在我国欠发达地区,例如农村地区、贫困地区以及少数民族地区的供给量是远远小于城市地区和发达地区的,但是欠发达地区的普惠金融产品的需求量反而是大于发达地区,这就导致了供给和需求的错配,不能实现市场效益的最大化。(五)市场公平度不足。我国的普惠金融市场在运行谩程中无法完成理想化的对全体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保护,对于大型企业以及相对富裕的群体在接受金融服务的过程中面对的阻力和困难往往较小,但是与之相反的是弱势群体在接受金融服务的过程中往往面临着很大的困难,这就是金融产品在社会阶层中的不公平分配引发的普惠金融产品的实际运作和想象目的不一致的问题。此外金融资源在分配过程中的预期是资金最终流向弱势群体的生活生产需要,但是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这些资金最终依旧按照马太效应式地流向了社会优势群体的手中,这实际上是金融利益的配置不平等的问题。此外,欠发达地区的产业结构单一,相对发达地区的丰富的产业形式抗金融风险的能力较低,此外,单纯的商业性竞争与市场分配资源会导致欠发达地区实际获得的资源分配相对于发达地区更少。所以只能对政府等行政机构产生输血性依赖,无法独立自主地进行自身的特色产业开展和壮大。三、普惠金融发展措施分析(一)建立健全的金融机构。对我国的欠发达地区的金融现状和金融需求进行科学的分类与解决,注重对策的针对性和科学性,以更加多的产品数量和区别化的产品形式迎合当下农村、贫困地区的金融发展需求。创新型自身金融产品,尤其是针对社会弱势群的金融产品的推广。此外完善相的法律法规,制定专门针对普惠金融发展的适应性法律来对普惠金融市场进行调整,并增设专门的管理机构,保证金融市场的有序发展获得法律、政府的保障。对于贫困地区的农业、手工业行业作出针对性的金融产品设计,迎合特殊的职业和行业的需要。同时适量限制发达地区的公民参与普惠金融,将资金和政策资源向欠发达地区、农村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倾斜,保证金融市场的公平与公正。(二)保证金融供需平衡。加大贫困地区、农村地区的金融产品的推广力度,增加金融资金比例的分配量,保证贫困地区的普惠金融产品的实际需求得到满足,此外扩大金融服务的范围。增设基础金融服务机构,减免基层人民参与金融活动的成本。解决普惠金融的制度设计与实际操作流程不一致的问题。政府还要考虑地区间的供需平衡。此外金融服务的在地区间、行业间、社会阶层见的不同需求也要充分考虑,满足不同地区的不同金融理财需要。(三)促进金融机会平等。不能违反普惠金融初始的设立目的,也就是满足不发达地区的金融理财需要,以金融货币的手段减小地区间、城乡间的不平衡现状,达到经济性与社会性之间的平衡,真正实现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由统一金融产品而实现双赢。注重金融产品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减少农村地区基层人民参加金融活动的程序性成本,加强基层金融机构的信用建设,达到长期的稳定运行,促进金融资源在地区间的合理分配。(四)增强可持续性。注重金融产品的盈利能力和信用体系的打造,商业性的金融产品才能够在长期的市场竞争过程中完成稳定运行。在强调政策先行扶持的前提下,也要注意金融产品的可持续性运行,而不是又成为单纯的“输血型”扶贫工作,增强社会金融组织法人的信誉程度,打造一批能够盈利、信用良好、知名度高的基层金融机构。积极开展基层金融的评比和考核活动,对于盈利能力强、扶贫效果好的金融机构给予奖励和扶持,对于它们的经验要及时地推广,打造统一完善的、适应各个金融理财需要的金融机构体系。为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崛起助力。结语普惠金融体系是在新时代金融市场前提下对欠发达地区的扶持的一种新形式,不仅利于参与者与投资人的利益的保值增值,更是对国家整体经济发展的一个极大的促进动力。在缩小贫富差距、增强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扩大贫困地区的金融营收能力等方面起到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对于普惠金融当下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仍旧需要注意。在未来的工作中不仅要严守既往的建设成果,尽最大努力将金融体系从发达地区不断引出、引导到欠发达地区,尽早建立起全民参与金融的市场生态。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提供新的动力,同时维护改革开放以来的建设成果,缩小贫富差距,体现社会主义消除两极分化的本质。【参考文献】1毕晓慧.普惠金融的发展机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版),2017,33(6):92-94.2肖瑞.普惠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分析D.浙江工商大学,2015.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篇4“普惠金融”这一概念由联合国在2005年提出,是指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在我国,“普惠金融”一词是在2005年“国际小额信贷年”的推广活动提出的,但政府明确提出发展普惠金融是在2013年11月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问题的决议中。当前我国普惠金融的重点服务对象是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偏远地区、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等。我国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它有利于促进金融业可持续均衡发展,进一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助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进社会公平和谐。一、普惠金融的内涵与特点普惠金融首先是金融,而金融是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服务的。普惠金融服务与一般金融服务的区别在于,它追求的最终目标是:让所有有需要的人都能够以合适的价格、公平的机会、方便且及时地获得金融服务。普惠金融具有以下特点。其一,由于企业的逐利性,传统的金融服务难免面向少数的企业和人群,而大企业和富人在获得金融服务方面具有绝对的优势;普惠金融面对的是所有有需要的人。因此,普惠金融强调要让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偏远地区、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贫困人群和残疾人、老年人等方便且及时地获得自己所需要的金融服务Uo其二,普惠金融的目标是要以可负担的成本提供金融服务,它重视消除贫困,致力于实现社会公平,但这种服务不是扶贫、不是公益活动,它致力于满足更多群体的普遍金融需求的同时,也要顾及金融机构自己的商业利润。其三,普惠金融提供的是有偿服务,即有价格的服务。但由于普惠金融面向的是所有有需要的人,因此,普惠金融服务的价格必须是合适的,是所有有需要的人都能够接受和负担的。二、我国普惠金融的发展现状近年来,我国普惠金融发展迅速,政府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服务覆盖面日益扩大,服务创新步伐逐步加快。1.政府支持力度不断加大2013年11月,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问题的决议首次正式提出“发展普惠金融、鼓励金融创新、丰富金融市场层次和产品”;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对普惠金融进行了准确定义;2015年12月国务院专门印发了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3年),这是发展普惠金融的首个国家级战略规划。政府对普惠金融的关注和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为我国普惠金融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2 .服务覆盖面日益扩大服务覆盖面日益扩大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物理网点不断增加、辐射范围不断增大。金融机构通过不断扩充村镇银行、小微银行、社区银行、县区保险分支机构等形式的物理网点,使金融服务能够辐射到的地域和人群不断增多。二是金融产品与互联网技术的融合使得金融服务范围不断扩大。金融机构通过加大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金融产品的创新与提高产品加载率,使得金融机构能够覆盖的范围越来越广,可提供给普通客户的金融产品越来越多,金融服务覆盖面日益扩大。3 .新兴金融公司、金融产品发展迅速随着互联网在金融行业的普遍应用和深度融合,新兴的金融公司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投管所、京东金融、蚂蚁金服、平安普惠等众多新兴金融公司接踵而至;金融产品名目也不断翻新,微信支付、数字保险、线上贷款、京东白条、蚂蚁借呗、花呗等一系列金融产品不断推陈出新。新兴金融公司的发展和金融产品的不断更新,不仅对传统的金融服务起到了补充的作用,更有效提高了我国金融服务的水平和效率,促进了我国金融服务创新,使得普惠金融生机勃勃2。4 .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小微企业规模小,对市场的反应灵敏,在创新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是我国经济发展和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力量。但是,小微企业由于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差、经营者的管理和经营理念落后、财务数据缺乏透明度等原因,在获得金融服务方面处于劣势。近几年,为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各金融机构不断调整和加大对小型企业、微型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中国人民银行也对中小金融机构实施差别化准备金政策,使得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从而盘活了小微企业融资链。5 .对互联网技术的依赖程度日益加大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技术与传统行业不断进行深度融合,出现了“互联网+”(利用信息技术与互联网平台,推动经济形态不断发生转变,从而激发社会经济实体的活力)。“互联网+”在金融行业体现得尤为突出:出于成本、效率等因素的考虑,信息技术在金融服务领域的普遍应用,使得金融业对信息技术的依赖程度日益加大。对于普惠金融企业而言,唯有做到低成本才能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革新恰恰为普惠金融企业提供了这样的产品和服务,促进了普惠金融的发展,甚至催生了“数字普惠金融”3,大大提高了金融服务的可获取性并降低了企业成本,这使普惠金融机构有可能为更多有需要的人提供更加有效的金融服务。三、我国普惠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自普惠金融概念引入中国以来,普惠金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出现了以村镇银行、民营银行、小额信贷公司等为代表的很多新的金融机构。虽然我国普惠金融发展迅猛,扩大了金融服务范围,解决了一部分小微企业和低收入人群融资困难的问题,对经济发展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仍存在不少问题。1.普惠金融体系尚不健全普惠金融体系是指一整套全方位为社会全体人员,尤其是为金融弱势群体提供金融服务的思路、方案和保障措施等。完善的普惠金融体系应该包括适宜的法规和政策框架、完善的金融基础设施、众多的普惠金融企业和庞大的目标客户群。目前,尽管国家在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3年)中提出要建立有利于普惠金融发展的体制、机制,但我国法律法规还不完善,各类金融机构的监督管理尚不健全。如何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引导企业公平地进入市场,构建一个充分竞争、包容性强、资源配置效率高的普惠金融体系尚需不断地探讨。普惠金融的发展离不开完善的金融基础设施,包括金融法律基础设施、会计基础设施、监管基础设施等。但我国金融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而这些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将促进普惠金融企业扩大服务范围、降低交易成本、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2 .普惠金融的风险暴露较多、增长较快近两年,各金融机构不良贷款普遍呈增长态势,且正在从传统金融向普惠金融领域蔓延。随着普惠金融企业的快速发展,加上近年来经济形势复杂多变,普惠金融企业风险不断暴露,且表现出覆盖面广、风险普遍较高的特征。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6月5日,网贷行业累计问题平台数已达3169家,市场上甚至出现了许多打着数字普惠金融的旗号,借助互联网从事非法集资等犯罪活动4。究其原因,一是普惠金融企业本身存在主体资质参差不齐、信息披露不规范、运营成本难以控制等问题;二是普惠金融企业推行模式创新与产品创新,而这种创新本身就意味着其风险控制能力缺乏市场检验,于是,在复杂的经济形势下,信用风险、消费者个人隐私、资金安全等风险便逐渐暴露出来。3 .普惠金融发展不均衡普惠金融的重点服务对象是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偏远地区、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等特殊群体,我国普惠金融虽然发展迅速,但表现出不均衡的特征:一是地区发展不均衡。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和城市,普惠金融发展程度越高,而最需要普惠金融服务的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偏远地区,普惠金融发展的程度较低。如江苏省互联网金融协会发布的江苏省普惠金融发展报告蓝皮书(2016)显示,江苏省普惠金融发展程度最高的是苏州市,该市普惠金融系数高达0.963,明显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普惠金融系数最低的则为宿迁市,仅为0.1355。二是服务覆盖率不均衡。目前我国普惠金融服务较多地面向小微企业、城市工薪人群,对农村、低收入人群的覆盖面有限。4 .信用体系不完善普惠金融的发展应以信用信息公开和共享为基础,信用体系的完善可以有效降低金融服务成本,使信用较高的客户以较低的价格获取金融服务。但是,目前我国还处于建立社会信用体系的初级阶段,信用关系尚不发达,这不利于降低金融服务成本和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率6。同时,对失信惩戒缺乏全面有效的法律约束,信用违约成本较低,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大了普惠金融企业所需承担的风险,迟滞了普惠金融发展的步伐。5 .金融知识普及程度有限普惠金融的服务对象主要是贫困地区、低收入人群等特殊群体,而这类人群的金融知识相对贫乏,对金融产品没有系统的了解,容易产生从众心理,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比如,在非法集资案件中,大多数受害人都是盲目相信所谓的高新技术投资、新型投资工具,期待高额回报,并且坚信“很多人都投资了,我加入一定是没有风险的二金融知识贫乏是这类案件多发的根本原因,也是制约普惠金融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四、促进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的对策建议1 .健全普惠金融体系首先,政府应加强顶层设计并在实践中不断修订完善涉及普惠金融的相关法律法规、政府文件。其次,金融监管部门应引导金融市场主体加速下沉普惠金融服务,使积极践行普惠金融的市场主体越来越多。再次,应利用互联网技术与大数据技术助力普惠金融快速发展7。2 .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当前,我国普惠金融企业风险不断暴露,且表现出覆盖面广、风险普遍较高的特征,故加强普惠金融企业风险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应不断健全和完善普惠金融体系和信用体系,营造良好的普惠金融企业发展环境,增加客户信用违约成本,进一步规范普惠金融企业的管理,总结普惠金融企业在跟踪和控制产品风险和客户风险方面的经验,增强风险防范能力。同时,随着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技术与金融行业的深度融合,普惠金融企业应增强在风险信息捕捉、企业信息跟踪、风险监测与预警方面的能力8,以实现普惠金融的服务范围与服务能力的双提升。3 .缩小区域发展差距一方面,应从宏观上高度重视农村地区、贫困地区、偏远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使经济政策对这些地区普惠金融企业和服务的不断发展产生积极的引导作用,从而达到积极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目标9。另一方面,随着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技术与金融行业的深度融合,普惠金融企业应向贫困地区、低收入人群提供更低成本、更具针对性的金融产品,进一步缩小在金融服务可得性方面的区域差距。4 .完善信用体系信用是金融交易的核心要素,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普惠金融企业应通过不断完善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实现金融信息数据库、企业信用信息系统、资本市场诚信数据库等资源的融合,不断提升信用法规建设、信用应用水平,通过完善法制,清除信用问题的法律盲点,提高失信违约成本,有效控制普惠金融企业风险。5 .扩大金融知识普及面应持续推动金融消费者教育和金融知识普及工作,使银行业、保险业和其他非银行支付机构发挥金融知识普及宣传主力军作用,大力宣传普惠金融和个人金融业务,让广大群众了解、认识、使用普惠金融产品,提高社会公众防范风险和正确使用金融服务的意识10。应充分利用互联网、微信、微博等先进工具推广金融知识和网络安全知识,不断提升自身的金融消费素养、金融知识水平和金融技能,增强防范和应对非法金融活动的能力,共同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五、结论发展普惠金融是国际社会普遍认同的金融发展战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以及我国对普惠金融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社会的普惠金融需求将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随着普惠金融体系的不断完善,此前金融服务向发达地区和富裕人群一边倒的现象将得到纠正,普惠金融服务覆盖率低的现象将大幅改善,普惠金融服务范围将逐渐覆盖到所有有需要的人11。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为普惠金融的创新提供了技术手段和突破口,有利于普惠金融企业创新管理方式、服务方式和金融产品,加快普惠金融企业创新的步伐。而普惠金融企业通过引入新的管理理念和手段,对现有流程进行改造和优化,可以进一步满足客户需求、增强客户黏性,提升服务满意度。总之,推广普惠金融是中国金融企业发展改革的趋势,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强大助力,普惠金融的发展必将带来中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12不论是市场对普惠金融企业发展的推动,还是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技术对普惠金融的驱动,抑或是政府在普惠金融发展中的引导,都将促使中国普惠金融发展思路和策略的不断调整,从而实现普惠金融的全面、深度发展。(引用格式:李海燕.我国普惠金融的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9(5):103-108.)参考文献:1中国银行西藏自治区分行课题组.普惠金融现状分析及商业银行发展策略思考力.国际金融,2018(2):48.2黄益平,黄卓.中国的数字金融发展:现在与未来J.经济学(季刊),2018(4):1489.3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课题组,数字普惠金融的中国实践国.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57.4刘丽.网贷行业洗牌继续加剧问题平台数已达3169家N.经济参考报,2017-06-06(3).5江苏省互联网金融协会,中国普惠金融发展研究中心,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集团).江苏普惠金融发展水平不均衡苏南苏北差距大EB/0L.(2016-08-21)2018-06-10.http:/n220160821c36030H28868594.html.6谭正航.我国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法律保障体系构建J.求实,2018(2):97.7田利辉,范已凡.互联网金融的普惠特征与规范发展J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8(3):78.8欧阳红兵,李雯.区块链技术在我国普惠金融领域里的应用研究J.武汉金融,2018(4):36.9王薇.我国普惠金融发展水平与提升路径研究J.金融经济,2018(16):58.10邱兆祥,向晓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8(1):5.11穆罕默德尤努斯.普惠金融改变世界:应对贫困、失业和环境恶化的经济学M.陈文,陈少毅,郭长冬,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3.12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普惠金融国家发展战略:中国普惠金融发展报告(2016)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7:58.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篇5摘要:普惠金融是一项实现社会各阶层和群体都能够享受适当、有效金融服务的重要战略。发展普惠金融的意义重大而又深远。近年来我国普惠金融的发展迅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