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乡村振兴局2024年工作要点.docx
县乡村振兴局2024年工作要点县乡村振兴局2024年工作要点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继续弘扬伟大的脱贫攻坚精神,按照“守底线、抓衔接、促振兴”要求,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摆在突出位置,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扎实有序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促进脱贫人口持续稳定增收,全县绿色振兴加快发展。根据上级有关会议、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工作要点。一、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持续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强化政策落实。印发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政策“明白纸”,加强宣传培训指导,全面推进“一户一码”,提高政策知晓度,减轻基层负担。拓宽监测渠道。在个人申报、干部走访、部门筛查预警、网格监测四个渠道基础上,用好防止返贫监测和乡村振兴咨询服务平台等,及时核实处置群众反映的问题线索,做到不漏一户一人。开展集中排查。开展全县防止返贫监测帮扶集中排查,及时发现和化解存在的风险。强化精准施策。压实帮扶责任,全面实施分类帮扶和精准施策,改进帮扶方式,提高帮扶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持续巩固提升“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成果。配合县教育局落实控辍保学责任,健全控辍保学工作长效机制。配合县卫健委、县医保局健全完善基本医疗待遇保障和医疗救助托底保障政策,防范因病返贫致贫。配合县住建局强化农村住房安全动态监测,推动建立健全农村低收入群体住房安全保障长效机制。配合县水务局建立健全农村供水工程长效管护和农村供水问题快速发现和响应机制。持续紧盯因病、因学、因 因饮水安全得不到保障、 因刑事案件和交通安全事 社会救助对象和群众信访持续防范化解返贫致贫风险。残、因灾、因住房存在安全隐患、因产业失败、因失业或创业失败、故导致重大伤亡或重大财产损失、反映的人均纯收入低于监测范围的返贫致贫风险。定期梳理排查风险点,落细落实各项帮扶措施,做到防患于未然。会同县直有关部门健全风险防控信息共享机制、风险防控会商制度。将未消除风险监测对象人数占当地农村人口比例控制在2%以内,确保不发生整村整乡返贫现象,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二、凝心聚力实现增产增收目标大力促进脱贫群众稳定增收。推深做实“投入促、产业强、就业稳、主体带、光伏助、消费帮、救助兜、政策添、改革推、防控保”等十项增收举措,拓宽脱贫群众增收渠道,促进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持续稳定增收,确保全县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增速高于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全县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全省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全县脱贫群众收入与其他群众收入差距逐步缩小、收入下降的脱贫户占比大幅度降低。深入实施产业帮扶提升工程。XX年财政衔接补助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的比重不低于60%,聚力延链、补链、强链,重点支持帮扶产业补上技术、设施、营销等短板,促进产业提档升级。继续探索衔接、移民资金支持民宿经济发展方式,支持打造民宿经济发展的XX经验。切实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就业。加强就业帮扶车间建设、乡村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深入实施“雨露计划+”就业促进行动,持续开展“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等专项行动,举办2期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保持脱贫人口、监测对象务工就业规模不低于20961人。持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加强扶贫项目资产经营管理,督促指导各乡镇强化对确权到村的经营性扶贫项目资产运营管理,加强光伏扶贫电站运维管理,规范收益分配,开展综合利用,确保持续稳定发挥效益。将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项目纳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项目库,通过衔接资金支持农村特别是经济薄弱村培育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提升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能力和水平。高质量发展农村庭院经济。突出市场化、特色化、生态化、规范化,从特色种养、特色手工、特色休闲旅游、生产生活服务等方面入手,大力推广微果园、微花园、微药园、微茶园、微菜园、微养殖园、微超市、微工坊、微农庄等庭院经济高质量发展“十微”模式,着力打造农民群众稳定增收新引擎。持续强化易地搬迁后续扶持。会同县发改委做好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工作,指导相关乡镇持续完善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推动安置区教育、医疗、社会福利、养老托幼等公共服务设施扩容升级。加大产业就业帮扶,强化社区管理,促进社会融入,扎实做好“后半篇”文章,确保搬迁人口稳得住、融得进、有就业、能致富。三、持之以恒凝聚帮扶合力深化联系帮扶。健全完善县领导联系帮扶工作体系,适时调整完善县领导帮扶联系村,及时了解县领导到联系村指导工作进展情况,统筹协调牵头单位持续抓好县领导调研、“四不两直”暗访督导,加强联系帮扶台账管理,持续做好县领导联系帮扶各项服务工作。深化定点帮扶。指导定点帮扶单位有针对性地开展帮扶,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帮助推动定点帮扶村产业就业、人才、双基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深化驻村帮扶。配合县委组织部加强干部培训,提升驻村干部业务水平,做好帮扶干部跟踪管理。收集整理驻村帮扶典型事迹材料,大力宣传驻村帮扶先进人物和事迹。深化社会帮扶。鼓励引导企业、社会组织和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协同县科技经信局、工商联开展“万企兴万村”民营企业帮扶,协调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科协等部门,发挥各类帮扶平台作用,形成社会帮扶工作合力。四、扎实推进宜居宜业乡村建设统筹推进乡村建设行动。配合县委农办统筹协调推进乡村建设“183”行动,深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等重点工作,加强乡村建设项目库建设和任务清单管理,完善乡村建设信息采集,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积极探索乡村治理方式。配合县委宣传部、县农业农村局等部门梳理总结文明超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站以及乡村小微权力清单、数字化治理平台等经验做法,进一步强化点上示范引领和面上推广运用。持续开展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坚决革除高价彩礼、人情攀比、薄养厚葬、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打造“XX礼好”乡风文明品牌。五、科学有效强化支撑保障用好用足衔接资金。优化资金分配,重点支持建设一批可行性强、成熟度高、规模较大、联农带农机制健全的千万元以上产业项目。优化资金使用,优先保障到人到户项目资金需求。加强衔接资金项目抽查、核查、检查,把衔接资金真正管好用好,提高资金使用绩效。加快资金支出进度,确保衔接资金支出进度4月、6月、9月分别不低于30%、50%、75%o抓实抓细项目管理。加强项目建设,加快XX年度衔接资金和项目匹配,严格项目入库论证,强化行业主管部门审核把关。管好用好扶贫项目、衔接资金项目等形成的资产,做到程序规范、管理有序。衔接资金项目形成的资产比照扶贫项目资产进行确权登记,及时纳入“三资平台”管理。坚持建管并重,建立健全标准化、清单化管护机制。动态摸排闲置低效资产底数,谨慎开展资产处置,及时规范进行收益分配。培育培优人才队伍。加强同皖西学院沟通联络,深入推进“百校联百县兴千村”行动。建立和完善乡村工匠培育机制,鼓励返乡青年等参加乡村工匠技能培训。配合县委组织部加大对各级乡村振兴干部培育引导力度,着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乡村振兴干部队伍。强化金融服务支持。加大脱贫人口小额信贷投放力度,有效防范贷款逾期风险。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持续加大对乡村振兴领域的信贷投放力度,积极开展“富农产业贷”试点,用好用活农业经营主体信贷直通车政策。深入开展“防贫保”综合保险工作,防范化解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返贫致贫风险。坚持数字赋能提效。强化防返贫监测预警基础数据支撑作用,加强行业部门数据共享与比对分析,及时将预警信息反馈基层核实。加大数字化应用场景建设,推广防返贫监测“一码申报”等业务场景。不定期开展数据清洗,确保信息系统数据“账实相符”“账账相符二严格开展考核评估。统筹开展巩固脱贫成果后评估考核工作,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发挥好考核“指挥棒”作用。联合县人大、县纪委监委、县财政局、县农业农村局等单位,就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贯彻落实情况开展督查调度。持续深化问题整改。针对国家、全省考核评估反馈以及其他各级各类督查、检查发现的问题,列出问题清单、责任清单、时限清单和任务清单,逐条逐项建立整改台账,按期销号管理,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对平时自查发现的问题,细化实化措施,统筹整改、一体整改,以问题整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全方位、多维度、立体化讲好XX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故事。聚焦重点工作,挖掘特色亮点,总结成功经验,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向中央媒体、省级媒体、行业媒体推介。加强乡村振兴领域舆论宣传引导,妥善做好各类舆情应对处置。六、坚持不懈加强自身建设全面加强机关党的建设。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切实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深入开展“党建、意识形态+乡村振兴”工作,促进党建、意识形态和业务深度融合。深化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扎实开展清廉机关创建工作,努力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政治生态。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从严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乡村振兴干部队伍。统筹推进各项工作。统筹谋划县级乡村振兴机构职能划转调整,持续开展好精神文明建设、平安建设、双拥、统战、保密、普法、国家安全、政务公开、档案管理、综治维稳和扫黑除恶等各项工作,推进机关建设水平全面提升。县乡村振兴局2024年工作要点二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始终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底线任务,把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作为根本措施,把促进脱贫村加快发展作为主攻方向,坚持“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聚焦“两缩小、两确保”,不断增强脱贫村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促进全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新提升,根据XX年中央及省、市、县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国家、省、市乡村振兴局部署安排,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要点。一、全面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1.强化学深悟透。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全局上下要做到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坚持先学一步、学深一层,坚持学原文、读原著、悟原理,确保全年通过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不少于12次、支部学习不少于12次、主题党日活动不少于2次、专题党课不少于2次等形式,全面、系统、深入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真正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奋力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转化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实际行动。2强化宣传宣讲。局党组成员及各股室负责同志要持续深入基层一线开展宣讲,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村入户。全县帮扶责任人开展帮扶时,大力宣传二十大精神,把政策送到每个脱贫户、监测对象手中,拓展宣传广度和深度。广泛宣传报道全县乡村振兴系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生动实践。3 .强化贯彻落实。坚持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与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结合起来,实化工作思路,细化目标任务,强化工作举措,完善“周安排、月分析、季调度、年总结”工作机制,持续推动各项重点工作落细落实,坚决防止出现规模性返贫,奋力推动全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开创新局面。二、全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4 .抓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深入推进网格化监测,健全部门筛查预警机制,拓展监测渠道,优化监测方式,加强基层走访排查和部门数据比对。合理确定XX年监测范围,采取集中排查与常态化监测相结合的方式,对符合条件的农户及时纳入监测对象开展帮扶,对风险稳定消除的监测对象在全国防返贫监测信息系统中予以标注,做到应纳尽纳、应消尽消。印发防止返贫监测工作指南,加强宣传培训指导。压实帮扶责任,全面实施分类帮扶和精准施策,改进帮扶方式,提高帮扶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5,抓“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巩固提升。会同相关部门持续健全完善控辍保学责任机制、基本医疗待遇保障和医疗救助托底保障政策、农村住房安全动态监测机制、农村供水问题快速发现和响应机制,确保“三保障”和饮水安全问题及时发现、快速处置、动态清零。6 .抓疫情等风险影响有效应对。组织指导各乡镇、村落实农村地区疫情防控有关政策要求,积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有效防止因疫因病返贫致贫,最大程度保护脱贫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最大程度减少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影响。对因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带动断链等引发返贫致贫风险的群众,及时识别纳入,采取针对性措施,帮助解决困难、消除风险。7 .抓脱贫村脱贫群众稳定增收。持续加大脱贫村、重点村的支持力度,推深做实“投入促、产业强、就业稳、主体带、光伏助、消费帮、救助兜、政策添、改革推、防控保”十项增收举措,多方拓宽脱贫群众增收渠道,促进脱贫村、重点村、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持续稳定增收,20个重点村、33个出列村村集体经济稳定增长,确保脱贫群众收入增速高于当地农民收入增速、脱贫村农民收入增速高于全县农民收入增速,进一步缩小收入差距。三、全面推动产业发展和就业帮扶8 .深入推进“两强一增”行动计划。持续提高财政衔接补助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的比重,按照XX年不低于60%的要求,聚力延链、补链、强链,重点支持育秧工厂、仓储物流、农贸市场、农产品加工等帮扶产业,补上技术、设施、营销等短板,促进产业提档升级。加大涉农“双招双引”力度,注重以乡镇为单元谋划村级产业发展规划,统筹调配要素资源,鼓励联村联镇发展壮大乡村特色产业。9 .因地制宜做好优新“土特产”文章。立足乡村资源禀赋,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鼓励支持特色生态种养、农村电商、乡村旅游等农村新产业、新业态集群式全链条发展。完善“四带四推”产业帮扶机制,强化新型经营主体辐射带动能力,加快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培育一批彰显地域特色、乡土气息的县域公用品牌,切实增强乡村特色产业市场竞争力。10 .加快庭院经济高质量发展。突出市场化、特色化、生态化、规范化,从特色种养、特色手工、特色休闲旅游、.生产生活服务等方面入手,大力推广微果园、微花园、微药园、微茶园、微菜园、徽养殖园、微超市、微工坊、微农庄、微电站等庭院经济高质量发展“十微”模式,着力打造农民群众稳定增收新引擎。IL保持脱贫人口务工就业规模稳定。保持全县脱贫人口、监测对象务工就业规模总体稳定在Ll万人以上。聚焦多渠道稳岗就业,加强稳就业技能培训,强化劳务协作对接服务,兑现外出务工就业交通补贴等。加强就业帮扶车间建设管理,落实运营补助。加强乡村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持续开展好“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等专项行动。深入实施“雨露计划+”就业促进行动。加强脱贫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育,举办致富带头人培训班。11 ,纵深推进消费帮扶行动。抓实脱贫村农副产品产销对接“八进”行动,持续开展优质特色扶贫产品展示展销、直播带货、工会集中帮扶等消费帮扶活动。坚持市场化原则,继续做好消费帮扶工作。13 .健全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坚持获得支持与落实联农带农责任相结合,使用相关帮扶资金的经营性帮扶项目,原则上都要建立健全联农带农机制。坚持强化带动效益与提升带动能力相结合,科学合理确定带动方式和受益程度,健全完善“带得准”“带得稳”“带得久”长效机制。四、全面深化“五大帮扶”14 .扎实抓好联系帮扶。健全完善县级领导干部联系帮扶15个乡镇、鹿角区域发展服务中心工作体系,及时了解县级领导到联系点指导工作总体进展,统筹协调牵头单位持续抓好县级领导调研议定事项落实落地,加强联系帮扶台账管理,持续做好县级领导联系帮扶各项服务工作。15 .扎实抓好定点帮扶。坚持“年初建账、年中查账、年末对账”,适时召开县直定点帮扶单位会议,督促指导定点帮扶单位履行帮扶职责,落实帮扶责任。适时召开县直定点帮扶单位座谈会,搭建互学互促平台。16 .扎实抓好驻村帮扶。会同县直相关部门,强化71个驻村工作队干部培训,提升驻村干部业务水平。配合县委组织部做好帮扶干部跟踪管理。搜集整理驻村帮扶典型事迹材料,加强驻村帮扶先进人物和事迹宣传。17 .扎实抓好社会帮扶。广泛引导多方主体参与,协同县直相关部门开展“万企兴万村”民营企业帮扶和“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行动。协调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科协等部门,发挥各类帮扶平台作用,形成社会帮扶工作合力。18 .扎实抓好对口帮扶。指导保靖县复兴镇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因地制宜制订年度工作计划和落实举措。适时开展互访,交流经验,召开对口帮扶座谈会,推动对口帮扶工作全面落实。围绕巩固成果和乡村振兴,发挥地域和资源优势,打造对口帮扶特色品牌。五、全面推动重点区域发展19 .推动重点地区加快发展。认真谋划实施一批补短板促发展项目,统筹整合各方资源予以集中支持,着力提升脱贫村和重点村整体发展水平。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和特色经济,实施好特色产业项目,推动发展特色种养等适应性产业,持续补齐基础短板。20 .持续强化易地搬迁后续扶持。积极发挥安置点周边配套产业车间、基地带动作用,帮助有劳动能力搬迁群众就近就地稳定就业。实施一批安置点特色产业发展项目,支持鼓励搬迁群众自主创业。持续完善安置点必要的后续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持续推动安置点附近教育、医疗、社会福利、养老托幼等公共服务设施扩容升级,确保搬迁脱贫群众稳得住、融得入、逐步能致富。六、全面推进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21 .落实乡村建设行动方案。配合省、市研究制定乡村建设项目库管理指引、任务清单管理指引、社会力量参与、人才技术标准支撑等具体办法。加强乡村建设项目库建设和任务清单管理,加快推进乡村建设信息采集。配合县委农办建立健全监测调度机制,统筹协调推进乡村建设“183”行动,深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持续巩固问题厕所整改成效,完成3000户农村户厕改造和3座公厕新建任务,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22 .推广运用积分制、清单制等乡村治理方式。广泛挖掘、梳理、总结积分超市以及乡村小微权力清单、数字化治理平台等经验做法,进一步强化点上示范引领和面上推广运用。持续开展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聚焦解决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七、全面强化支撑保障23 .优化衔接资金使用管理。保持各级财政支持政策总体稳定,资金投向统筹兼顾脱贫村和非贫困村,适当向重点村、重点产业倾斜。优化资金分配,根据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年度重点任务调整分配因素,更加科学合理分配财政衔接资金。优化资金使用,优先保障到人到户项目资金需求。加强衔接资金项目抽查、核查、检查,把衔接资金真正管好用好,提高资金使用绩效。资金支出进度除达到考核要求外,中央和省级衔接资金支出进度4月、6月、9月分别不低于30%、50%、75%,市、县衔接资金支出进度6月、9月分别不低于60%、80%o24 .加强项目谋划建设和运营管护。完善项目库建设,加强项目谋划设计,严格项目入库论证,强化行业主管部门审核把关。管好用好扶贫项目、衔接资金项目等形成的资产,做到程序规范、管理有序。衔接资金项目形成的资产比照扶贫项目资产进行确权登记,及时纳入“三资平台”管理。坚持建管并重,建立健全标准化、清单化管护机制。动态摸排闲置低效资产底数,谨慎开展资产处置,及时规范进行收益分配。加强光伏扶贫电站运维管理,规范收益分配,开展综合利用,确保光伏扶贫电站持续稳定发挥效益。25 .深化乡村人才支撑。建立和完善乡村工匠培育机制,鼓励返乡青年等参加乡村工匠技能培训。加大对各级乡村振兴干部教育培训力度,不断提升政策业务水平。健全完善乡村振兴干部培训师资库、教材库、课程库、案例库和培训基地等,实行动态管理。26 .强化金融支持。加大脱贫人口小额信贷投放力度,及时总结和推广开展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工作的好做法、好经验,有效防范贷款逾期风险。持续落实“防贫保。筑牢脱贫人口防返贫安全防线。27 .注重数字赋能提效。推动防止返贫监测和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平台数据共享和分析运用,加强行业部门数据共享与比对分析,及时将预警信息分类分级反馈基层核实。每季度开展数据清洗,确保信息系统数据“账账相符”“账实相符”。28 .持续完善“四访联动”机制。贯彻中央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考核以及省、市、县相关要求,将督导暗访、办理信访、带案下访、督办回访“四访联动”工作机制融入工作各领域、全链条,打好发现根治问题、化解“急难愁盼”、推动“三个落实”组合拳,持续提升脱贫成果巩固和乡村振兴工作成色。29 .抓好考核评估和整改提升。对照省市州、县市区党委和政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考核办法和年度考核实施方案,全力做好巩固脱贫成果后评估各项工作。开展巩固脱贫成果督查以及常态化监测调度、暗访调研。聚焦XX年国家考核评估反馈问题和省市考核评估发现问题,制定整改工作方案,建立问题、措施、责任、时限“四项清单”,强化工作调度,确保如期高质量完成整改任务。30 .营造浓厚氛围。注重全方位、多维度、立体化宣传全县各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具体做法和典型经验,进一步提升宣传质效,营造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浓厚氛围。讲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xx县故事”。加强乡村振兴领域舆论宣传引导,妥善做好各类舆情应对处置。八、全面抓好自身建设31 .加强政治建设。认真落实“第一议题”制度要求,充分发挥理论学习中心组领学促学作用,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指示精神,不断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严格落实民主集中制及重大事项请示报告等制度,强化对党忠诚教育,始终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老实人。严格执行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若干举措,切实加强对权力监督制约。32 .加强机关党建。认真落实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机制,用好县内红色资源,抓好“四史”宣传教育,引导党员传承红色基因。坚持“书记抓、抓书记”,认真落实“一岗双责。制定机关党建具体责任清单和任务清单,压实压紧党建主体责任。健全完善机关党建各项制度,切实规范机关党建日常工作。33 .加强队伍建设。坚持以改革创新的思维和办法破解工作难题,不断拓展工作思路,优化工作流程,推动各项重点工作提质增效。积极配合推进局“三定”方案编制工作。组织干部参加各类培训,着力提升干部综合素质。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广泛深入基层,分区域、分类别、分专题开展调研,把情况摸清、把措施找准,针对性研究解决问题。34 .加强正风肃纪。开展党章党规党纪教育,推深做实机关干部警示教育,进一步规范党员干部政治言行。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委实施细则,持之以恒纠治“四风”,坚决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县乡村振兴局2024年工作要点三XX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一年,也是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一年,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严格落实“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和“四个不摘”工作要求,进一步增强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内生发展动力,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坚决防止出现整村整乡返贫现象,全力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按照县委“一一一二五”工作思路和重点打好“乡村振兴攻坚年”战役工作要求,结合中央及省市要求和我县实际,制定本工作要点。一、聚焦思想引领,强化政治站位1.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思想统一到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市县关于“三农”工作各项决策部署上来,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中来。2 .全面落实县委全委会和县“两会”精神。坚持把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与学习贯彻县委全委会和县“两会”精神紧密结合起来,深学细悟、学以致用、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对照县委全委会和县“两会”确定的目标任务,进一步明确工作思路,优化工作举措,切实把全县乡村振兴系统干部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县委、县政府各项决策部署中来。二、聚焦动态监测,强化帮扶实效3 .加大动态监测管理。管好用好县乡村组四级网格,坚持日常走访排查和集中排查相结合的工作模式,全年至少开展1次集中排查,对符合条件的农户及时纳入监测对象开展帮扶,对风险稳定消除的监测对象在全国防返贫监测信息系统中予以标注,做到应纳尽纳、应消尽消。加强数据分析,加强风险研判处置,聚焦农村低保对象、特困人员、低保边缘家庭及防止返贫监测对象、支出型困难家庭和其他低收入人口等重点人群,统筹各项政策和各类资源,实施分层分类、到户到人救助帮扶,做好重点群体的兜底保障,切实做到凡困必帮、应救必救、应保尽保、应兜尽兜。不断压实帮扶责任,持续实施分类帮扶和精准施策,改进帮扶方式,提高帮扶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4 .提高“三保障一安全”水平。会同相关部门持续健全完善控辍保学责任机制、基本医疗待遇保障和医疗救助托底保障政策、农村住房安全动态监测机制、农村供水问题快速发现和响应机制,每月开展部门筛查预警,定期召开“三保一安”联席会议,确保“三保障”和饮水安全问题及时发现、快速处置、动态清零。5 .强化各类风险影响应对。严格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市县农村地区疫情防控有关政策要求,积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有效防止因疫因病返贫致贫,最大程度保护脱贫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最大程度减少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影响。对因自然灾害、市场波动、失业、家庭变故、带动断链等引发返贫致贫风险的群众,及时识别纳入,采取针对性措施,帮助解决困难、消除风险。三、聚焦产业就业,强化增收动能6 .抓好项目建设。以“两强一增”和我县两个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为抓手,做好XX年度各级衔接资金分配,确保衔接资金用于产业占比在65%以上,聚力延链、补链、强链,重点支持帮扶产业补上技术、设施、营销等短板,促进产业提档升级,健全完善“带得准”“带得稳”“带得久”长效机制,做好联农带农,帮助脱贫户收入不断增加。7 .做好产业帮扶。深入推进特色种养业、光伏、乡村旅游、农村商贸流通、消费帮扶等五大提升工程,全面提升联农带富发展能力和水平。推广小额信贷“一自三合”模式,常态化组织人员摸排符合贷款条件的脱贫户和监测户,做到“应贷尽贷”。深入开展“防贫保”工作,为全县脱贫户和监测对象系上保险带,进一步防范化解致贫返贫风险。8 .因地制宜做好优新“土特产”文章。立足乡村资源禀赋,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鼓励支持“稻虾共生”、花卉苗木、茶叶等特色生态种养、农村电商、乡村旅游等农村新产业、新业态集群式全链条发展。完善“四带一自"产业帮扶机制,强化新型经营主体辐射带动能力,加快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切实增强乡村特色产业市场竞争力。9 .探索庭院经济发展。突出市场化、特色化、生态化、规范化,从特色种养、特色手工、特色休闲旅游、生产生活服务等方面入手,大力推广微果园、微花园、微药园、微茶园、微菜园、微养殖园、微超市、微工坊、微农庄、微电站等庭院经济发展新模式,着力打造农民群众稳定增收新引擎。10 .促进稳岗就业。全县脱贫人口、监测对象务工就业规模总体稳定在5666人以上。聚焦多渠道稳岗就业,加强稳就业技能培训,强化劳务协作对接服务,兑现跨省务工就业交通补贴等。加强就业帮扶车间建设管理,落实“双向”奖补、“一扶四帮”、政府采购就业帮扶车间产品等扶持措施。加强乡村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持续开展好“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等专项行动。深入实施“雨露计划+”就业促进行动。IL帮助群众增收。严格做实省市“投入促、产业强、就业稳、主体带、光伏助、消费帮、救助兜、政策添、改革推、防控保”十项增收举措,不断拓宽脱贫群众增收渠道,促进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持续稳定增收,28个出列村村集体经济稳定增长,确保全县脱贫群众收入增速高于全省、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与其他群众之间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12 .推进消费帮扶。抓实脱贫地区农副产品产销对接“八进”行动,持续开展消费帮扶。坚持市场化原则,继续做好存量消费帮扶专柜、专馆、专区市场化运营等工作。四、聚焦五大帮扶,强化成果巩固13 .加强联系帮扶。健全完善县级领导联系帮扶工作体系,适时调整完善县级领导帮扶联系点,及时了解县级领导到联系点指导工作总体进展,持续做好县级领导联系帮扶各项服务工作。继续为脱贫户和监测户安排帮扶联系人,明确帮扶工作要求。督促帮扶联系人按要求开展日常走访,持续关注联系户“三保障一安全”巩固提升情况,确保不出问题,及时掌握其家庭情况变化、生产生活需求等信息,帮助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全面提升帮扶工作满意度。14 .加强定点帮扶。指导县直定点帮扶单位继续对定点帮扶村开展帮扶,充分发挥县直单位资源优势,帮助定点帮扶村理清发展思路,推动产业就业、人才、双基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带动群众致富。15 .加强驻村帮扶。配合组织部门加强驻村工作队日常监督管理,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细化帮扶任务,强化管理培训,重点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及农村党建等工作。加强关心关爱,定期走访慰问驻村干部,落实各项待遇和保障。16 .加强县域结对帮扶。积极推动我县与岳西县强化沟通交流,进一步完善帮扶机制。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因地制宜、制订年度工作计划和落实举措,加强产业就业、干部人才等领域交流协助,推进共享发展,促进共同富裕。17 .加强社会帮扶力量。联合县工商联继续组织开展“万企兴万村”和各类社会帮扶活动,积极引导和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社会帮扶,凝聚多方工作合力,进一步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五、聚焦环节要素,强化支撑保障18 .优化衔接资金使用管理。保持县级财政支持政策总体稳定,资金投向统筹兼顾出列村和非出列村,优化资金分配,根据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年度重点任务,更加科学合理分配财政衔接资金。加强衔接资金项目抽查、核查、检查,把衔接资金真正管好用好,提高资金使用绩效。资金支出进度除达到考核要求外,中央和省级衔接资金支出进度4月、6月、9月分别不低于30%.50%.75%o19 .抓好项目谋划建设和运营管护。完善项目库建设,加强项目谋划设计,严格项目入库论证,强化行业主管部门审核把关。管好用好扶贫项目、衔接资金项目等形成的资产,做到程序规范、管理有序。衔接资金项目形成的资产比照扶贫项目资产进行确权登记,及时纳入“三资平台”管理。动态摸排闲置低效资产底数,谨慎开展资产处置,及时规范进行收益分配。加强光伏扶贫电站运维管理,规范收益分配,开展综合利用,确保光伏扶贫电站持续稳定发挥效益。20 .深化乡村人才支撑。探索建立乡村工匠培育机制,鼓励返乡青年等参加乡村工匠技能培训。组织全县各级乡村振兴干部参加教育培训,不断提升政策业务水平。2L强化金融支持。加大脱贫人口小额信贷投放力度,规范推广脱贫人口小额信贷“一自三合”模式,有效防范贷款逾期风险。持续做好“防贫保”综合保险工作,确保全县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参保全覆盖。加强与金融机构合作,引导金融机构支持乡村建设事业。22 .注重数字赋能提效。利用省防返贫监测大数据管理平台,强化防止返贫监测和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平台数据共享和分析运用,加强行业部门数据共享与比对分析,及时将预警信息分类分级反馈基层核实。加大数字化应用场景建设,推广防返贫监测一码申报、巩固脱贫成果帮扶码等业务场景。定期开展数据清洗,确保信息系统数据“账账相符”“账实相符”。23 .规范做好信访工作。严格贯彻落实好信访工作条例,充分认识涉贫涉乡村振兴信访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积极动员,广泛宣传,营造氛围。认真分析研判信访隐患,层层传递压力、层层压实责任,构建齐抓共管的信访工作格局,做细做实信访维稳工作。聚焦接办、处置、反馈、核查、回访等关键环节,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把产业、就业、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基础设施等涉贫涉乡村振兴信访作为重中之重,理清思路、改进方法、强化举措,不断提高信访的服务质量、服务水平。24 .抓好考核评估和整改提升。开展XX年巩固脱贫成果督查以及常态化监测调度、暗访调研,建立常态化督查暗访工作机制。聚焦XX年国家局考核评估反馈问题和省局考核评估发现问题,制定整改工作方案,建立问题、措施、责任、时限“四项清单”,强化工作调度,确保如期高质量完成整改任务。25 .营造浓厚氛围。注重全方位、多维度、立体化宣传我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具体落实和典型经验,组织开展以乡村振兴为主题的相关宣传活动,营造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浓厚氛围,讲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xx故事”。加强乡村振兴领域舆论宣传引导,妥善做好各类舆情应对处置。六、聚焦有效衔接,强化平稳过渡26 .落实乡村建设行动方案。落实乡村建设项目库建设和任务清单管理,全面完善乡村建设信息数据。配合县委农办统筹协调推进乡村建设“183”行动,深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等重点工作,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27 .推广运用积分制、清单制等乡村治理方式。广泛挖掘、梳理、总结各地信用超市、振兴超市、生态美超市以及乡村小微权力清单、数字化治理平台等经验做法,进一步强化点上示范引领和面上推广运用。持续开展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聚焦解决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七、聚焦自身建设,强化内部提升28 .强化政治建设。认真落实“第一议题”制度要求,充分发挥理论学习中心组领学促学作用,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指示精神,不断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严格落实民主集中制及重大事项请示报告等制度,强化对党忠诚教育,始终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老实人。严格执行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若干举措,切实加强对权力监督制约。29 .夯实机关党建。认真落实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机制,用好县内红色资源,抓好“四史”宣传教育,引导党员传承红色基因。坚持“书记抓、抓书记”,认真落实“一岗双责:健全完善机关党建各项制度,切实规范机关党建日常工作。30 .规范队伍建设。不断传承和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坚持在培树忠诚、干净、担当干部队伍上下功夫。组织干部参加各类培训,着力提升干部综合素质。坚持重心下移,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推动党员干部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农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31 .推进正风肃纪。开展党章党规党纪教育,推深做实机关干部警示教育,进一步规范党员干部政治言行。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委实施细则,持之以恒纠治“四风”,坚决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