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违规征订教辅材料专项治理工作方案.docx
开展违规征订教辅材料专项治理工作方案为进一步规范学校的办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XX市XX小学根据XX区教育和体育局关于组织开展中小学违规征订教辅材料和以信息化教学为名增加负担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决定对违规征订教辅材料和以信息化教学为名增加学生、家长经济负担问题进行专项治理,特制定本方案。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持续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省委“严真细实快”作风要求,聚焦中小学违规征订教辅材料和以信息化教学为名增加学生、家长经济负担问题,进一步压实工作责任,堵塞工作漏洞,强化工作监督,确保公平公开,与“双减”政策落实和课程教材改革同步部署、系统衔接,与政府履职评价紧密结合、结果互用,切实减轻家长、学生经济负担,持续增强群众获得感、满意度。二、工作目标坚持“纠建并举、标本兼治”的原则,对照XX省教育厅关于组织开展中小学违规征订教辅材料和以信息化教学为名增加负担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X教基函(2022)X号)要求,对教师违规征订教辅材料问题和以信息化教学为名增加负担问题开展专项整治,严查违规违纪问题,问责失职失责行为,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确保家长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切实减轻群众经济负担和学生课业负担,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教育教学环境。三、治理措施(一)违规征订教辅材料。1.建立完善工作制度。建立信息公开制度,推动将教辅材料推荐和征订情况作为学校信息公开的必选内容,学校严格按照“一科一辅”和自愿原则,在市定目录范围内推荐选用教辅材料;推行教辅材料征订承诺制度,加强对学校、教师推荐教辅材料行为的约束,确保征订工作公开透明、规范有序。2 .自纠自查迎督查。学校进行教辅材料征订检查自查自纠,建立问题清单和整改台账,迎接秋季学期开学后,教体局开展的教辅材料征订工作督查。(二)以信息化教学为名增加学生、家长经济负担问题。3 .规范进校行为监管。加强教育移动应用的进校管理,作为教学、管理工具要求统一使用的教育移动应用,不向学生及家长收取任何费用,不植入商业广告和游戏。推荐使用的教育移动应用遵循自愿原则,不与教学管理行为绑定,不与学分、成绩和评优挂钩。4 .完善工作制度措施。根据省教育厅制定的推进“互联网+教育”发展的实施意见,建立新型学习终端进校园审核机制,实现审核备案全覆盖,避免增加学生、家庭负担。作为教学、管理工具要求统一使用的教育APP、教辅软件、教学终端设备、网络培训课程等配备,不向学生及家长收取任何费用,严禁统筹按基准定额核定的学校公用经费在本地区集中开展信息化建设。5 .严格规范收费管理。坚决禁止以任何名义和借口,违背学生和家长意愿,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购买平板电脑或各类教育APP,教学设备等,不得以此作为分班教学的依据;不得暗示家委会或家长代表组织以自愿购买的形式,群体式购买教辅软件、教学终端设备和网络培训课程,学校和教师发现家委会、家长代表等民间组织有上述自发行为的,应当及时制止,停止兜售活动,出现不良影响的追究学校相关责任人责任。四、检查重点(一)违规征订教辅材料。重点检查是否按照市定目录征订教辅材料,是否符合“一科一辅”规定;是否违背自愿原则强制学生征订,是否签署教辅材料征订承诺书,是否开展征订教辅材料公示等。(二)以信息化教学为名增加学生、家长经济负担问题。重点检查学校要求统一使用的教育移动应用和学校推荐使用的教育移动应用,是否符合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引导规范教育移动互联网应用有序健康发展的意见要求;新型学习终端进校园是否经过审核备案;是否存在违背学生和家长意愿,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购买平板电脑或各类教育APP、教学设备的行为;是否存在以信息化教学作为分班教学依据的行为;是否存在暗示家委会或家长代表组织以自愿购买的形式,群体式购买教辅软件、教学终端设备和网络培训课程的行为等。五、工作步骤(一)启动部署。学校召开全体教师会、教研组长会,传达上级精神。成立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压实工作责任,传导工作压力,切实做到明责、履责、尽责,按照项目化推进、台账式管理要求,逐项抓好落实,推进工作有序开展,成立工作组。组长:XX副组长:XX成员:XX各年级教研组长。(二)开展自查自纠。主要采取的方法:1、深入到各年级进行学生座谈;深入到教室,查看是否有违规教材,教室电脑是否安装违规app等。2、对各年级学生进行了调查访问,进一步对教辅材料征订情况和教学电子设备进行核实。通知自查自纠,坚持边查边改、立查立纠,教师签订承诺书。3、建立清单台账,建立问题清单,逐一明确存在问题,限时整改。六、工作要求(一)建立长效机制。认真梳理教辅材料管理中好的做法和存在的问题,根据本校实际,制定出教辅材料管理和杜绝信息化教学为名增加学生、家长经济负担管理办法,依法依规开展好教辅材料的管理使用工作,确保正常的教育教学需要,确保教育队伍的安全。(二)强化社会监督检查。坚持开门搞整治,畅通监督举报渠道,在学校公众号、网站上公开举报咨询电话和邮箱。健全完善群众投诉举报快速响应处置机制,高度重视问题线索转办,迅速了解情况,及时处理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