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局2024年度工作计划6篇.docx
生态环境局2024年度工作计划6篇生态环境局2024年度工作计划一XX年,我市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在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的同时,更好统筹经济社会发展、民生保障和生态环境保护,以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总抓手,强化治污攻坚和大美XX建设,提升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以实际行动助力XX“打造一流城市,跻身第一方阵”,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一、有序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推动减污降碳协同治理,稳妥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重点部署十大标志性工程和碳达峰十大行动。编制实施XX市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建设实施方案,探索减污降碳协同创新城市路径。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85万平方米,新增绿色建筑1800万平方米,开工建设可回收物分拣中心3座。做好重点企业碳核查、温室气体清单编制和发电行业碳交易监管。推进产业绿色低碳转型,结合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试点,优化国土生态安全格局。严格“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对“两高”项目全面实行碳评价和排污总量点对点替代。以制造业全域产业治理为抓手,力争整治“高耗低效企业”100O家,淘汰落后产能涉及企业400家、“散乱弱”企业1500家。推进清洁能源发展,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提高到25%以上。推深全市污染行业整治,编制实施全市总体行业整治工作方案,大力推进化工、电镀、修造船等行业深度治理,加快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打好蓝天保卫战。实施大气污染防治七大攻坚行动,加强多污染物协同治理,打好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和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开展化工、涂装等重点行业VOCs深度治理和低VOCs源头替代,实施塑料加工制造等涉气产业集群整治。XX年底前基本淘汰国三及以下柴油货车,深化绿色港口建设。做好xx-2025年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项目排查梳理并扎实推进修复工作。开展制售劣质油品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取缔黑加油站点。深化重点区域联防联控,强化预测预警能力和污染天气应对,做好亚运会等重大活动空气质量保障。积极谋划出台我市噪声污染防治计划及相关配套制度文件,提高噪声污染防治水平。打好碧水保卫战。巩固深化“甬有碧水”八大行动,开展重点河道全流域治理攻坚,提升省控断面水质和优良比例。巩固“污水零直排”建设成效,规范医疗废水治理,加快老旧市政管网“提标改造”和城镇污水管网“扩网增效”,抓好截污纳管专项行动各项目标任务落实。加快排水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实现新增污水处理能力9万吨/日。开展甬江流域生态缓冲带修复,力争创建10个省级重要湿地,建设12条美丽河湖、20个美丽河湖片区。统筹排口、断面、岸线、湾滩,大力推进陆海同治,强化海水养殖污染治理,全力保障亚运会海洋环境质量,高标准建设梅山湾“美丽海湾”。打好净土清废保卫战。强化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深化重点重金属污染物减排工作。深化全域“无废城市”建设,推动“无废细胞”多样化发展,力争获评省级四星级“无废城市:提高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水平,推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7%以上,农药包装废弃物、废旧农膜回收处置率达到90%以上。推进生活垃圾焚烧飞灰、铝灰资源化利用等补短板项目。持续开展新污染物和塑料污染治理工作。三、全面深化美丽XX建设。深化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制定印发XX市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规划,指导余姚市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力争实现省创全域全覆盖,力争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各1个。积极探索“共富”路径。结合XX自然禀赋和产业特点,创新拓展补偿转移、融合开发、基金支持、绿岛集成等“两山”实践模式,不断放大生态文明新优势;实施全国首个海湾类EOD项目,并对前期谋划的四明山等重点区域23个EOD项目,按项目成熟度分步报批实施。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制定实施生态保护修复行动方案,推进千万亩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创建省级森林城镇6个。编制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规划,出台生物多样性保护实施方案,全面开展甬江水系和近岸海域生态修复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建设提升21个生物多样性综合观测站和体验地,加快推进生物多样性友好城市建设。四、加快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进一步明确各部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职责,推进区生态文明委员会实体运行。围绕减污降碳、数字赋能、助企惠民等重点领域,推陈出新继续锻造“十大生态文明改革案例”。完善第三方监管机制,加大对环评、验收、检验检测等第三方服务机构弄虚作假问题的监管力度。强化数字赋能生态环保治理,不断建强全面覆盖的基础数据、搞活贴近实战的应用场景、加大创新技术的成果转化。构建高效、精准、管用的“空天地”一体化指挥应用体系,夯实生态环境综合监管与协同平台的基础支撑,迭代更新“无废城市”应用场景,推进“浙里甬河清”精准治水、“甬环通”预防式执法、活性炭全生命周期一件事等具有特色应用场景建设。强化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加快建设166条三江一级支流水质自动监测站,组建大气温室气体高精度监测网络,建设20个声环境自动监测站。升级空气质量预测预报系统,谋划水环境质量预测预报系统建设,提升对全市生态环境质量的预测、跟踪、分析、研判、预警水平。五、不断优化生态环境服务保障。强化重大项目环境要素保障,加快实施排污权竞价交易,启动挥发性有机物排污权交易试点,完善排污权分类分级交易机制,稳妥推进市场调配,营造良好供保环境。持续增强金融支持企业力度,优化碳资信评价体系,拓展排污权抵质押贷款企业融资渠道,加快实现企业环境资源变为可用资产。强化良好营商环境营造。深化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与国土空间规划衔接试点,优化“三生融合”空间,推动“三线一单”动态更新,确保重大项目尽早落地。建立市级重点项目审批“绿色通道”,用好多评合一、打捆环评等政策红利,实施提前介入、同步审查、容缺受理等举措,压缩审批时限。强化环保服务品牌推广应用,深入推广“生态环境议事厅”“生态环境集市”“生态环境大讲堂”“环保管家”等服务品牌应用,不断扩大受惠企业范围,提升生态环境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水平。推动环保产业协会更广泛参与环境治理市场规范和企业服务,做大环保产业、实现同向发力。六、扎实推进执法监管和问题整改。建立“预防式”监管服务体系,构建第三方先导服务、非接触科技监管、数字化预警管控三大工作体系,整合“152”正面清单、“绿色保险”“绿岛”等惠企助企服务工作,集成污染源在线监测、用电监控、卫星遥感、高空瞭望等空天一体技术,汇聚6大领域19个业务管理系统,组建数字化监测监控指挥中心,通过“预警+推送”“反馈+整改”机制,强化非接触执法和问题闭环整改,提升执法监管服务质量和企业满意度。以排污许可清单式执法检查为核心,以生态环境执法大练兵为抓手,开展“绿剑”系列专项行动,深入实施“双随机、一公开”日常监管。落实重点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建立按月调度、预警约谈、督办帮扶、整改销号等工作制度,确保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剩余的立行立改长期支持4项、XX年省委专项督察剩余2项、省委“七张问题清单”剩余的26项问题和XX年省委专项督察报告反馈的13项问题,按时达序、保质保量彻底整改到位。守牢环境安全底线。突出围绕亚运会等重点时期环境安全保障,强化风险隐患排查,开展实战演练,全过程、各环节防范环境安全风险。生态环境局2024年度工作计划二XX年,为全力保障全区生态环境质量稳中向好,为经济发展在生态环境领域提供积极助力,我局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努力保障国、省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方面。突出精准、科学、依法治污,做好夯基础补短板强弱项,在充发挥已建污水处理设施治污效益的基础上,加快补齐城乡结合部、新开发区等区域治污设施建设缺口,继续开展全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严格落实入河排污口“查、测、溯、治”,继续推进饮用水源地水质保护和规范化建设,全力推进半岛滨水公园工程、罗大沥河生态修复工程建设巩固提升水环境质量。力争大气环境质量有新的提升方面。坚持“工业源、移动源、生活源、扬尘源”四源共治,深入推进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气污染防治和柴油货车污染治理,继续加强VOCs综合治理,持续深入加强移动源污染治理,强化扬尘管控,加强温室气体排放控制,保持空气质量优良。重点推进16家VOCs重点企业深度治理和19家工业企业分级管控,常态化开展柴油货车路检路查,加快推进秋长家具吉他喷涂中心试点建设。扎实推进土壤污染防御战方面。深入推进农用地十壤污染防治和安全利用,严格建设用地准入管理,深化建设用地联动监管,强化地块风险管控和修复活动监管。加强鸿海化工园区巡查,定期监测园区土壤和地下水,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深入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和农业面源污染管控,加大农村黑臭水体整治力度。持续提高生态环境执法效能方面。集中力量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噪音、扬尘、空气污染等突出问题不断提高环境信访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水平。坚持“监管+服务”“人防+科防”理念,更加强化对企业指导、帮扶、服务,既严格监管又要热情服务,为做好“六稳六保”和经济平稳运行激发活力:严格落实执法联动工作机制,探索实施“局队合一”监管新模式:积极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执法检查,持续推进“散乱污”工业企业清理整治,加大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证后监管力度,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为全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保驾护航。严把生态环境项目准入关方面。坚决执行流域区域限批政策,严格控制生态保护红线、资源利用上限、环境质量底线,落实项目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切实提高环评审批与排污许可证核发效能。优化环评审批提质增效,严格规划环评准入关、环评报告质量关、环评审批效率关和排污许可发证审核关,加强“三线一单”成果在政策制定、环境准入、执法监管等方面的应用。积极推进“三三六”工作法,即三个建设、三个一批、六个措施,强化环评质量监督,推进审批提质增效。深入推进公共机构节能,引导企业实施清洁生产改造。落实能耗“双控”目标任务,严把“两高”项目准入关口,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发展,确保绿色低碳发展。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方面。根据中央督察组反馈意见和省、市、区整改方案,对涉及我区的13项共性问题和70宗交办案件,及时跟踪督办,对己完成整改的全面开展“回头看”,查看群众举报问题是否得到有效解决持续高标准推进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整改工作,为即将进行的新一轮环保督察做好准备。生态环境局2024年度工作计划三工作思路XX年XX县分局将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持续推进环境污染防治,全力做好中央及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主动防范化解风险,实现县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工作目标1、环境空气方面。全县细颗粒物平均浓度、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重污染天数比率完成市定年度任务目标。2、水生态环境方面。地表水泉河牛庄闸断面水质达到III类水质目标。3、土壤生态环境方面。固危废得到安全处置,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确保不发生重大突发环境污染事件。4、风险防控方面。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企业抽查合格率不低于95%,医疗废物100%安全处置。全县辐射环境质量保持良好。5、对上争取方面。积极对上对接,推动军屯乡、白石镇申报省级、国家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基地,协助县经济开发区申报创建省级工业园区。同时,准备申报材料,推进XX县创建省级、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县。积极申报中央大气污染防治资金项目。积极筛选项目,指导金成机械焊烟除尘及挥发性有机物深度治理项目申请纳入大气污染防治项目库,年内争取到全省“环保管家”试点。包装XX县大汶河流域泉河段及圣泽湖、宝相湖、长乐湖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和XX县镇级污水处理站配套人工湿地工程项目,争取申报中央、省水污染防治资金。工作措施1、坚决抓好中央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全面压紧压实各相关部门单位整改责任,进一步加强整改督导核查。将环保督察整改纳入日常督导重点和全县重点工作台账,实行“一问题一台账”。严格落实“周调度、周通报”制度,采取“全面调度+重点核查”的模式,确保整改见底见效。2、坚决抓好黄河流域、南四湖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认真落实XX县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要求。联合发改、水务实施EOD开发项目,统筹推进黑臭水体治理、泉河段整治、城区雨污分流、城镇污水处理厂水质提升等工程建设,实现县域质量大幅改善。3、坚决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强化臭氧污染防控,指导重点行业实施错峰生产,最大限度减少污染。继续开展大气环境智慧管控,强化扬尘治理,督促21条线各部门常态化开展夜查、专项执法检查,对违反大气治理导则要求的,坚决实施严管。深挖移动源减排空间,加快推进移动源迭代升级,有效提升优良天数。聘请第三方开展“环保管家”试点,积极解决企业存在环保问题。强化声环境管理,年内实施城区噪声自动连续监测监控系统建设。4、坚决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加强南四湖流域水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积极包装争取上级专项资金,实施泉河城区段及“三片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和5个镇级污水处理厂配套人工湿地工程,进一步消减污染物排放,确保地表水水质达到或好于In类水质标准。谋划城市污水智慧管理平台建设,精准管控城区污水,溯源超标排放源头。5、坚决守好环保风险底线。一是强化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风险防控。持续加强涉废企业产、储、运、处全过程闭环管理,严厉打击危险废物非法转移、倾倒、处置等环境违法犯罪行为。完善危险废物监管体制机制。探索分行业、分类别按照不同标准实施差异化管理机制。二是开展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整治。突出重大时间节点和重要时期,紧盯危废库、危化品等高风险领域,加大隐患排查力度,形成常态化监管机制,妥善处置突发环境事件,保障生态环境安全。生态环境局2024年度工作计划四XX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也是第八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的收官之年。我局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XX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美丽XX建设为统领,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精细化治理为抓手,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全面建设卓越的现代化国际城区提供有力支撑。一、聚焦重点领域,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大气与噪声污染防治。加快完成大气网格化、精细化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做好重污染天气预警预报体系试点,以精准监测、预警实现精准治理。启动第三轮清洁空气行动计划,聚焦工地、餐饮、汽修、加油站、机动车及非道等重点领域,加大问题发现处置力度。深入推进VOCS污染防治,推动臭氧和颗粒物污染协同治理,力争本区空气质量稳中向好、持续提升。加强噪声管理,持续推进噪声污染防治法宣贯培训,开展夜间施工办理和绿色护考等工作。加强水污染防治。持续推进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全面完成入河排污口排查、监测和溯源,制定区加强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工作方案,有效管控入河污染物排放。加强河道日常巡查,开展涉水问题专项执法。推进医疗机构自动在线监控安装使用管理,对新纳入重点排污单位的6家医疗机构加强监管,确保流量数据有效传输率稳定。跟踪分析考核断面水质,做好数据动态分析和趋势预警,科学研判水质达标情况。加强土壤污染防治。持续巩固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100%的工作成效,落实建设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加大与区土储中心沟通频次,及时掌握信息,倒排工作周期,确保土地安全高效流转。逐步探索“环境修复+开发建设”模式试点,缓解修复周期与开发时序矛盾,促进土壤资源化利用。进一步完善XX区环保监管与土地储备联合机制规划研究。二、凸显亮点特色,扎实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健全“无废城市”建设协调机制。加大“无废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同力度,明确年度工作任务,进一步落实部门责任。建立领导小组办公室例会制度,定期跟踪推进进度,分析存在问题,督促指导进程滞后项目,确保中期评估各项任务指标圆满完成。持续推进“无废城市”数据平台建设,拓展管理应用场景,推动部门间固体废物管理信息共享,提升“无废城市”治理效能。持续推进固体废物监管。按照危险废物、医疗废物、一般工业固废、新污染物四个管理门类,建立健全分级分类管理制度。提高辖区内一般工业固废资源化利用水平,探索一般工业固废纳入“两网融合+”实施路径。探索建立中小型企业危险废物收运平台,开展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评估。推进小型医疗机构医疗废物收运“最后一公里”全覆盖项目,力争年内率先在全市实现小微医废产生单位全覆盖。加快培育“无废”文化。持续推进绿色商场、绿色餐厅、绿色菜场、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绿色生态城区等创建与申报。按照全市制定的“无废细胞”建设指标和评价标准,高质量打造欧莱雅集团、嘉里中心等“无废细胞”样板。选取典型企业试点,开展咖啡企业牛奶包装盒集中回收行动。主动协调宝山邮政局,加快推进绿色快递包装建设。加大“无废城市”宣传力度,动员社会公众广泛参与,培育“无废文化”氛围。三、着眼精准精细,加快现代化环境治理建立固定污染源全域纳管体系。依托环保数字化转型升级,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固定污染源全域纳管工作,从固定污染源存量和增量两个方面着手,在确定固定污染源基本信息库的基础上,通过“系统数据治理+人工现场核查”方式动态更新,构建全区统一的固定污染源信息库,为监管全覆盖和分类分级综合监管打牢基础,推动构建区域一体化生态环境智慧治理平台。推进排污许可一证式管理。在固定污染源全域纳管的基础上,逐步构建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管体系,探索优化排污许可分类管理,加强排污许可证后监管,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建立排污许可制度和环评、监测、执法等相关制度的衔接联动机制,整合建设项目事中事后与排污许可证后监管联动,推进“一证式”监管,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逐步完善排污登记类企业、告知承诺制和登记备案类建设项目的监督管理。加大联动力度。做细做实监管、监测、执法“三监联动”工作机制,深化“绿盾通”应用,扩展联动场景,规范联动流程,形成常态化的联络沟通模式。深入开展部门、街镇“条块结合、联勤联动”工作,进一步增强街镇的指导与配合,牵头制定街镇生态环境工作手册,明确常见生态问题发现清单和操作指南,提升街镇对非专业性区域领域环境问题的发现和处置能力。持续推进联动工作,结合“绿盾通”应用中的双向商请功能,加大联合执法力度,及时反馈处置问题,实现行业精细化管理。深化低碳示范创建。全面建立本区温室气体清单并逐年更新,为碳排放精细化管理奠定基础。梳理重点用能单位,鼓励符合要求的单位参与碳排放交易。继续积极推进各类低碳示范创建,确保石门二路街道、永和二村在2024年前完成低碳社区的创建,市北高新园区完成低碳发展实践区的中期评估。积极开展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第二批试点示范工作,加快培育具有突出亮点和特色的实践案例。协调推进彭浦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打造绿色发展转型样板。四、坚持系统治理,夯实专业支撑保障基础强化全区统筹协调。推进区生态环保“十四五”规划,开展规划中期评估,全面完成第八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各项目标任务。深化落实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和市生态环境警示片等问题整改,全力做好第三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等迎检准备。压实XX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清单,进一步细化落实各部门、街镇环保工作责任。细化考核评分细则,按照区统一部署做好生态文明工作目标考核。提升环境执法能力。坚持“全年、全员、全过程”大练兵,积极开展实战竞技比武,不断提升队伍执法能力和水平。对照XX市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履职评估办法,健全管理制度,创新执法机制,加大执法力度,强化自身建设,全面提升综合执法监管能力和水平。加快推进执法大队规范化建设,加大软硬件投入,力争XX年年底规范化达标。完善执法事项目录、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基准,突出依法治污,切实履行生态环境保护执法责任。强化环境监测支撑。积极探索建设特色监测站,以大气网格化预警监测体系和碳监测能力为特色方向,为区域大气污染治理、区域联防联控及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提供技术支持,打造环境监测技术高地。加强创新示范,开展重点时段、特征时段大气环境污染状况分析、XX国媒中心碳点位风场测试研究等课题研究。深化技术骨干培养方案,拓展专业技术人才交流渠道,加快培育环境监测复合型人才,构筑人才培养高地。五、围绕服务大局,认真落实环保各项工作优化服务效能。围绕“放管服”改革、“两张网”建设要求,推进完成“一网通办”目标任务,持续提高政务服务体验度和满意度。严格把好“三线一单”等环境准入关口,认真做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工作,落实分类审批、简化审批的要求,推进建设项目事中事后监管工作。提前服务、跨前指导,做好市区重大项目行政审批和备案工作,助力市区重大项目落地。分解压实责任,落实好服务企业和投资促进工作。严格环保法治建设。落实法治建设责任制,贯彻执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严格把好法制审核关,不断规范生态环境行政行为。深入开展法治实践,有效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常态化工作机制。继续做好热线信访调处工作,不断提升实际解决率及群众满意度。坚持严格执法与监督帮扶并重,充分运用非现场检查等方式,依托第三方辅助监管有效发现问题,加大环境违法行为打击力度。推进“八五”普法,积极开展法治专题培训、“以案释法”案例编制、执法过程普法等工作。加强环境风险防范。不断加强对新污染物、辐射安全等的监督管理,强化核技术利用企业监管,开展销售单位专项检查、无证单位排查、放射性药品运输和放射源使用检查,突出隐患排查、源头防控。进一步优化辐射安全许可证办理程序,建立有效的辐射安全监管体系。开展废弃油罐、油池安全管理,摸清辖区使用燃油锅炉单位的情况,督促相关企业做好废弃后整治。修订XX区处置核与辐射事故应急预案,强化环境风险防控。扩大环保宣传影响力。围绕“无废城市”建设、绿色低碳示范、“十四五”规划和环保三年行动计划推进等主题,有机融合公众参与、普法宣传、执法管理、民生服务等需求,做大做强生态环境宣传工作。充分发挥六五环境日宣传主平台、“双微”平台、“短视频大赛”特色品牌活动等宣传效应,发动线上线下公众参与。继续保持与市区媒体平台、宣传部门的良好沟通,不断扩大宣传覆盖面和社会影响力。六、加强自身建设,全力打造生态环保铁军突出政治建设。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巩固深化全面从严治党“四责协同”机制,进一步拧紧知责、担责、履责链条,推动管党治党同向发力、形成合力。突出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争创“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模范机关二以“静邻”系列党建品牌为引领,全力打响“静环号”系列党建品牌,积极打造具有区域生态环保特色的党建名片。加强队伍建设。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结合生态环境实际需求,大力培养选拔和使用政治过硬、对党忠诚、业务精通、本领高强、敢于斗争、勇于担当的干部。完善干部能上能下相关机制,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常态化用人导向和机制。持续做好优秀年轻干部培养和导师带徒工作,不断完善年轻干部培育、管理、选拔统筹推进的全链条机制。落实职务职级并行、谈心谈话、走访慰问等制度,充分激发干部队伍活力。强化正风肃纪反腐。持续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锲而不舍纠“四风”树新风,坚决防反弹回潮、防隐形变异、防疲劳厌战,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严格执行党的纪律规定和规章制度,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承诺制,积极配合派驻纪检组履行监督责任,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坚决惩治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推动警示教育制度化常态化,有序推进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教育引导局系统广大党员、干部、职工从源头上把好思想总开关,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生态环境局2024年度工作计划五XX年,是奋力推进“两个先行”的关键之年,是建设高水平网络大城市的攻坚之年,XX市生态环境局将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高标准做好亚运环境质量保障,扎实推进“1630”工作体系,为高水平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打造生态文明建设高地,率先走出生态塑韵城市发展之路提供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生态环境保障。XX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目标为:持续深化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成果,开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创建,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全市PM2.5平均浓度控制在29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0%以上,全省排位保持稳定;全市县控及以上水质断面I-in类占比和功能区达标率实现100%,县级以上饮用水源地达标率100%,全力夺取治水“大禹鼎”;深化全域“无废城市”建设,全面“升星创星Q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到省下达目标,危废填埋占比达到25%;声环境功能区夜间达标率达到85%及以上;化学需氧量、氨氮、挥发性有机物、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减排达到省下达目标要求;全面推进生态环保督察问题整改,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不发生较大及以上突发环境事件。围绕生态示范创建,奋力推进山水和谐的现代化1.不断深化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开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创建,全面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和两年行动计划落细落实,督促指导各地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创建,推进省环科院生态文明研究所新昌实践研究基地建设,谋划打造全域生态文明建设风景线,充分展示XX生态文明建设成果。2 .统筹推进美丽XX建设。全面落实XX年度美丽XX建设各项任务。完善生物多样性统筹协调机制,推动全市面上开展生物物种资源本底调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教育,着力培育建设柯桥区会稽山千年香樨林、诸暨市弟兄农庄等更多生物多样性体验地。全面落实生态环境领域高质量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重点工作任务,加强山海协作和市域内联防联控,打造共同富裕XX实践案例。3 .推动“无废城市”升星创星。不断深化全域“无废城市”建设,创新打造“无废亚运”全省“无废之窗”。大力开展“无废城市细胞”建设,每个区、县创建“无废城市细胞”100个以上。重点开展“无废乡镇”“无废乡村”建设,完成各区、县辖区内20%的乡镇和5%的乡村创建工作,积极探索其他类型“无废城市细胞”建设标准,充分发挥“无废学院”作用。市本级、上虞区、新昌县全面争取升级加星,其余4个区、县力争成功创建三星级“无废城市”,持续擦亮“无废城市”金名片。4 .加大生态环境宣传力度。深化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活动,拓展石化、电力等新领域,推进公众开放常态化。进一步加强新闻媒体宣传力度,拓展日常宣传覆盖面,开展“世界环境日”和“xx生态日”主题宣教活动,做好官方微博、微信、抖音的编制发布,营造共建共享氛围。统筹做好信息公开、新闻发布、公益宣传等工作,持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公众知晓度、满意度。围绕环境质量改善,奋力推进环境污染防治的现代化1.打好空气质量巩固提升战。巩固深化“一点一策”精细管控,围绕核心区、严控区、防控区开展分类管理,加强站点微环境管控,实施“白手套”评比,筑牢考核防线。聚焦重点区域、重点领域、重点时段大气污染防治,开展PM2.5和臭氧协同治理,进一步完善日常巡查、定期督查和专项检查相结合的巡查制度,坚持每日会商研判,确保问题全闭环处置,全力打好臭氧污染防治攻坚战和污染天气消除攻坚战。推进工业废气深度治理,加强工业企业AB级绩效评级,持续开展纺织后整理、塑料包装、钢结构、机械设备、印刷包装等产业集群整治,按照“应代尽代”要求推进一批VOCS源头替代工程,基本完成低温等离子、光催化、光氧化等低效治理设施升级改造,推行涂装行业“干式过滤+颗粒活性炭吸附+集中再生”治理方式,建立以政府为主导、服务中小微企业的活性炭回收、集中处置再生的管理体系。加快老旧非道机械淘汰和清洁化改造,淘汰国二及以下排放标准的叉车1500台。常态化开展柴油货车路查路检联合执法行动、非道路移动机械执法检查、加油站油气回收专项检查。深化非道“电子围栏”监管,加强对非道机械监管力度,严查闯禁机械。5 .持续深化治水成果。全面实施不稳定达标断面“一点一策”综合治理,开展水质断面三色预警,谋划落实蓝藻防控,充分利用好曹娥江浦阳江干流和主要支流水生态健康评价成果。全面落实XX市江河流域生态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方案,系统开展江河、湖泊、湿地等水体水生植被恢复,重建水生物群落。持续巩固“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成果,进一步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推进近岸海域污染防治攻坚和美丽海湾建设,实施4条主要入海河流和浦阳江相关断面总氮、总磷浓度控制,组织开展总氮溯源研究。高标准推进“幸福河湖试点县”建设,制定实施XX年度XX市“五水共治”工作实施方案,落实“河湖长制”提档升级,推动“河湖长制”从“有名”向“有实、有效、有能”转变。6 .统筹推进土壤、地下水、农业农村和重金属污染防治。切实加强土壤、地下水污染源头防控,着力推进乡村生态振兴,深入推进重金属治理减排,确保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考核达标,地下水环境质量区域和污染风险监控点位保持稳定。针对袍江等重点区块重点行业企业腾退项目,加强危废、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全过程管控,严守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红线。进一步强化土壤污染重点企业监管,继续开展重点园区和“两场”地下水污染排查整治,切实抓好地下水国考点位日常监测和水质巩固提升。协助做好地下水省控、市控点位调整布设,启动地下水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点建设。7 .纵深推进“清废”攻坚行动。启动一批、建成一批、提升一批废盐、飞灰、废活性炭等重点危险废物综合利用项目,推动危险废物“趋零填埋”落地见效。强化物联感知水平,进一步扩大浙固码赋码范围,进一步提升电子台账、电子联单覆盖率,强化危险废物风险防控能力。开展新污染物行业企业摸排,建立全市新污染物管控清单和全流程管控方案,打造省级示范,争创国家试点。围绕环保服务高质量发展,奋力推进减污降碳绿色发展的现代化1.突出减污降碳协同提质增效。开展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指数研究,深化推广上虞区省级试点工作。分解落实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做好XX年度减排量核算工作。开展5000吨标煤以上重点企业碳报告报送工作,实现市级核查工作全覆盖,督促发电行业等重点排放单位做好配额清缴履约工作。持续推进低碳试点示范建设,累计创建省级低碳乡镇试点10个以上,省级低碳村试点100个以上。构建减污降碳保安增效协同体系,打造具有产业特色的园区智治平台。2,优化助企服务。强化环保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评估成果应用,开展环保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服务力指数研究。出台XX市进一步推进环保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及11项配套政策,积极推进“十百千”、“助企纾困”等暖心活动,在环评规划编制阶段提前介入重大产业项目,及时沟通协调项目审批、排污指标等问题,保障重大产业项目顺利落地,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3.推进环评和排污权改革。严格运用“三线一单”和规划环评成果引领项目准入,开展“三线一单”年度评估和调整,加快项目环评审批速度,促进项目精准落地,实现三线一单、规划环评、项目环评三位一体。探索实施建设项目分类管理目录与排污许可分类管理目录有效衔接,推进小微园区打捆审批制度有效落地。继续开展环评、排污许可证质量抽查复核,分类处置“两高”项目,推进排污许可证“双百”和提质增效任务顺利完成。启动市级层面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政策制度修订工作,探索排污权跨区域交易和租赁制度,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围绕生态环境安全,奋力推进问题主动发现的现代化1.坚定不移推动督察整改落实。聚焦督察反馈问题,持续发力,积极做好省委XX年生态环保专项督察迎检工作,推动整改工作再上新台阶。进一步加强信访督导,建立健全定期汇报、督查督办、验收销号等制度。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问题发现机制,结合环保“e企管”分类赋码手段对红码等重点企业进行强化巡查,组建企业环保员,环境网格员、环保志愿者组织,加强对各类问题风险的预判、预警,系统提升全量问题发现能力。2,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深入开展生态环境专项执法行动,围绕挥发性有机物、氮氧化物等重点因子,臭氧污染等重要时段,强化对重点区域重点企业和产业集群的执法力度,深化全市生态环境执法交叉检查,推进行政处罚案件质量核查,实现区域、时间、企业、问题、措施“五精准”,切实查处一批重大典型案件。加强环境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对群众反映突出的重大案件进行联合督办,对涉危险废物跨境倾倒等违法犯罪行为严查重处。3.维护区域环境安全。聚焦“一案一池一阀”“一废一品一库”等环境应急管理和危废贮存处置重点环节,开展企业隐患摸排治理,加强应急监测能力建设。进一步畅通信访投诉渠道,确保群众反映的问题“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持续实施放射性废物“清零”、废旧金属熔炼企业辐射安全排查、“助企帮扶、除险保安”三大专项行动,建立市、县、企三级辐射预警机制,推进全市四、五类放射源在线监控系统全覆盖,防范放射源失控风险,提升辐射环境安全水平。围绕数字化改革,奋力推进生态环境治理的现代化1.推进生态环境领域数字化改革。强化数字政府“生态保护”跑道牵头抓总职责,构建一体推进、高效协同、综合集成的工作格局。深化“无废城市”信息化平台推广应用,迭代升级开展“无废大脑”建设,完成第二批“一地创新、全省共享”应用场景开发,创新设计固废交易撮合、新污染物、尾矿库管理等特色应用场景。加快推进“浙里蓝天”数字化应用,全域推广热点网格、电子围栏、扬尘在线、秸秆禁烧、用电监控、LDAR检测等功能模块,提升实战实效水平。不断深化找寻查挖在线平台,谋划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创建数字化应用,全面深化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数智平台,推动数字化工作向各领域延伸推广,不断形成实践成果。2 .强化科技监管能力。开展乡镇空气自动监测网络标准化升级改造,推进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自动标记与电子督办,完成重点单位自动监控设施新建任务,按时保质完成自动监控系统的安装联网。深入开展水、气、声、土和辐射等要素环境质量综合分析,及时编制各类环境质量周报。运用无人机、走航车等科技手段对重点区域开展动态巡查,建设污染防治设施过程智能监控系统,提升精准执法能力。3 .深化法治建设和制度改革。全面加强法治建设,推进法治建设清单化管理,强化补短板工作,深入开展普法与法治宣传教育,推进生态环境标准化建设,深入推进行政复议诉讼案件“源头治理”专项行动,扩面实施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试点,完善企业信息依法披露制度,推进生态环境案件违法责任与损害赔偿责任”一案双查力研究制定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与公益诉讼的衔接机制,不断丰富“XX模式”“XX案例”。围绕全面从严治党,奋力推进生态环境队伍建设的现代化1.加强政治建设。全面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持续深入开展各类学习教育,学懂弄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化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导实践的能力,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拥护“两个确立”,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确保中央、省、市决策部署在全系统落到实处。积极配合做好省委巡视、大运河审计等巡视、巡察、审计工作,做到积极主动、周密稳妥、有力有效。2 .抓好队伍建设。进一步推进生态环境体制机制改革,推动任务层层落实、压力层层传导。坚持实干实绩选好人用好人,加强对各分局领导班子的管理,提高生态环境干部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能力。加大干部培养交流和业务培训力度,全面加强执法队伍和监测队伍建设,开展执法技能比武,对各区、县监测站开展分层、分级技术帮扶,完善容错免责制度和容错裁定机制,推动“干部为事业担当、组织为干部担当"双向良性互动。3 .严肃执纪问责。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加强明查暗访,强化通报曝光,紧盯违规收送礼品礼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