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监督视域下的廉政建设研究达州市“阳光问廉”的调研报告.docx
-
资源ID:874466
资源大小:28.45KB
全文页数:1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舆论监督视域下的廉政建设研究达州市“阳光问廉”的调研报告.docx
舆论监督视域下的廉政建设研究达州市“阳光问廉”的调研报告一、研究背景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民群众最痛恨腐败现象,腐败是我们党面临的最大威胁。只有以反腐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深化标本兼治,保证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才能跳出历史周期率,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J1十九大以来,中央、中纪委强力推进打虎拍蝇猎狐行动,反腐斗争成绩十分显著,据统计落马中管干部2017年有18人,2018年有23人,2019年有20人,2020年有27人,约有5000名党员干部主动投案,主动投案自首将成为常态。可见,正风肃纪,反腐惩恶,成效显著,反腐败斗争已呈压倒性态势。近年来,党内已经实现了监督全覆盖,但对权力的监督制约仍存在着盲区,对权力的监督在腐败案件事前缺乏预防,事中缺乏控制,政府部门、舆论媒体和社会公众之间的协作机制还不完善。如何才能有效地监督制约权力呢?实践证明,只有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因为阳光就是最好的防腐剂。于是全国多地开始出现“阳光问政”“阳光政务”“阳光热线”“阳光投诉”等监督模式,四川在纪检执纪监督的前提下率先尝试将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有机结合,出现了以“纪检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相结合的全媒体节目“阳光问廉二达州市“阳光问廉”由市委市政府主办,各部门联合承办,除了邀请党代表外,还有人大代表和群众代表等组成,是一种大型全媒体的直播节目,目的就在于搭建一种舆论监督的新平台,构建连接政府与百姓沟通的桥梁,进一步加强舆论监督的作用,促进党风廉政建设,解决群众关注、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与重大问题。该节目对于完善民主监督体系,促进廉政建设、建设廉洁达州,有着一定的实践意义。经梳理中国知网(CNKl)数据库及相关著作,目前围绕达州市廉政建设的研究还比较薄弱,相关成果主要以论文的形式呈现,但整体数量仍然较少。任中平等基于四川省开展“阳光问廉”活动的调研指出“阳光问廉”创新了舆论对公权力的监督模式,综合运用“舆论监督+纪检问责+群众测评”的立体监督模式,打造全新的监督权力的笼子,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有利于基层政治生态建设。黄月等从新闻传播的角度就达州市“阳光问廉”栏目作了深入剖析,认为其是融媒体时代的媒体问政新模式,对于达州市党风廉政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二、达州“阳光问廉”沿革及其模式建构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既有利于建立起阳光政府、透明政府,又可以促进基层廉政建设。只有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才能够维护好党的形象,建设出廉洁政府。(一)达州“阳光问廉”的历史沿革建市以来,达州十分重视收集社情民意,基层民众的意见和建议为其决策提供了有益参考。2005年,达州市政府开通“12345市长热线”电话,搭建起为民排忧解难的重要平台,市民可以通过热线了解某项政策、对市政管理提出意见建议、对生活环境求助或对当地党政干部某些不当做法进行举报等。2006年9月7日,原达州市长罗强同志值守市长热线电话,电视、广播、报纸提前发布了消息,市民对这一新鲜事物充满期待,参与热情高涨,场面空前火爆,电话系统几乎瘫痪。同时期,达州市广播电台专设了广播节目“政风行风热线”,进一步畅通了政府和群众沟通的渠道。热线设立以后,增强了政府服务意识,改进了机关工作作风,提高了工作效率,提升了政府形象。2011年2月,由单一的广播节目政风行风热线改版而成的舆论监督类问政节目阳光政务栏目在达州市广播电视台开播。该栏目能够及时连线政府与百姓,实施舆论监督,既可顺藤摸瓜反腐,也可问政问责解决百姓诉求,节目以“共享阳光、共建和谐”为主题,听民声、办民事、解民忧、抒民难,受到市民一致好评。但是,节目存在限制、问政存在顾忌、回答存在敷衍、落实存在走样等问题慢慢显现出来,群众的关注热情渐渐归于平淡,直播问政遇到了瓶颈。2016年,达州阳光政务再次升级改版,不彩排、不提示,更火爆、更热辣的全媒体现场直播节目阳光问廉问世了。该节目不只是达州阳光政务2.O升级版,更是政风行风热线3.O升级版,取材动真碰硬、直播犀利质询,直击庸政懒政、剑指为官不为,切中要害、强烈震撼,节目受到空前关注。(二)达州“阳光问廉”的模式建构2015年巴中市“阳光问廉”全媒体直播节目是监督方式的整合,也是监督模式的创新,他们起步较早,积累了很多成功经验。在新形势下,达州传统媒体已无法满足新时代发展需要,但若利用媒介载体,实现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的优势互补,在人力、内容、宣传上进行全面整合,达到“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信息共融”,就能够有效促使达州“阳光政务”节目的转型发展。通过借鉴巴中等地问廉节目的成功经验,达州阳光问廉节目继续以集电视、网络、报刊、短信、微信五位一体的融媒体、自媒体平台为依托,通过电视直播方式呈现;同时,整合资源,由市委、市政府主办,市纪委、市委宣传部、市电视台具体承办,以推动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落实为目的,构建了立体化监督新模式。三、达州“阳光问廉”的实践经验(一)方向明确:以问题为导向,明察和暗访双管齐下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带领人民不断创造美好生活”。3达州市每期“阳光问廉”主题明确,为确保主题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紧扣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由市纪委、监委等部门草拟主题方向,报请市委常委会审定。主题明确后,节目进入实施阶段,前期以明察暗访形式找问题,聚焦现象,挖掘根源;后期以现场直播形式问廉,再现情景,回应民声。明察,主要体现达州热点焦点问题,局限于方向性、层面性,不是一个具体案例。暗访,针对热点焦点问题,不暗示、不通知,深入基层开展调查采访,把问题落实到具体案例中。之后,媒体人将暗访内容制成短片,在节目现场进行回放。整个过程相对隐秘,被问廉对象不知道短片是什么、具体会曝光哪些内容,所以现场劲爆、节目火辣。纵观达州市二十期“阳光问廉”,节目都紧紧围绕基层“微腐败”治理、干部作风建设、生态环境建设等问题,目的就是解决老百姓的烦心事、忧心事。如第八期“阳光问廉走进宣汉“,就以“聚焦两个责任,强力正风肃纪,阳光互动惠民”为主题,针对宣汉县医疗卫生、教育、环保等领域出现的典型问题进行了现场问廉。第二十期“阳光问廉”则以“聚焦营商环境护航产业发展”为主题,对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现场曝光和问廉。由此,达州“阳光问廉”模式建构,每期主题以市委中心工作为指引,以群众问题为导向,挖掘根源、制作节目、现场问廉,形成了较完善的“市委出题审题”机制。(二)运行规范:以节目为依托,创新平台定期开展如何多元监督,如何规范权力阳光运行,如何让监督主体之间形成监督合力、有效发挥监督作用,这是影响监督主体作用发挥的迫切问题。2017年四川省纪委和省委宣传部等部门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深化“阳光问廉”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明确:“阳光问廉”节目以网络和电视直播形式为主,录播形式为辅。主要采用“县级自办+市级主办+市县联办”的模式,规定每年在各地市州至少录制并播出的节目数量不少于4期。“阳光问廉”资源整合,打破常规监督模式,将“媒介监督、群众考评、节目问廉、纪检问责”四者进行有机结合,创新监督形式。达州“阳光问廉”在发展过程中更加规范、更具观赏性,成为四川省问廉节目典型。达州每期直播节目结束,并不意味问廉、问责工作结束,后续还有追踪、整改反馈环节。比如,在电视、电台、报纸同步组织开办“问廉追踪”栏目,对群众反映问题的整改情况进行追踪报道,督促问题真整改、真落实。针对上期节目中暴露的问题整改情况进行跟踪回访、公开反馈,扎实做好“后半篇文章”,真正实现“曝光问题无一不整改、整改效果无一不满意”。达州每期“阳光问廉”曝光的问题,后续追踪显示,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处理相关责任人几人甚至几十人,或党纪政纪处分或移送司法机关,达到了强力震慑作用。(三)联动联创:以人民为中心,部门联动共担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J4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因此,达州“阳光问廉”始终将群众最关心、最希望解决的问题作为问廉工作的重中之重,始终以人民群众为中心。问廉直播后,针对问题,达州市纪委协同相关部门合力联动,紧密合作,实时跟踪处理,共同寻找最优解;对出现慢作为、乱作为和不作为的,市委市政府责成相关部门要求立即整改落实。自2017年来,各类民生问题、生产生活问题在达州市多个职能部门共同发力和协同出击下得到及时解决。如针对国道210线达州高新区过境段沿线扬尘污染严重、宣汉县桃花镇垃圾随意倾倒等问题,达州市扬尘治理工作指挥部、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支队组织相关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渣运等部门,专题研讨长时段监管、系统整治,问题和乱象得到有效处理,最终各职能部门联合组建治理小组,治理工作呈现常态化。(四)严职严责:以媒体为抓手,严尺度问廉整改作为一档全媒体直播节目达州市“阳光问廉”进一步整合媒体资源,以媒体为抓手,严尺度问廉整改。通过广播、电视、微信公众号、新浪微博等进行同步直播,同时,也在四川在线达州频道、达州日报网、达州网、“廉洁达州”等网络媒体上向社会发布直播链接。为广大市民提供多重渠道和平台,使不同媒介的受众都能成为问廉活动的参与者,在万众注目之下,让干部真正“红脸”“出汗:此外,在电视、电台、报刊、网络上开辟反馈专栏,对曝光问题的问责情况和整改落实情况定期进行跟踪反馈,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把“阳光问廉”节目打造成为人民利益真正的监督利器。四、达州市“阳光问廉”存在的问题“阳光问廉”节目虽不断丰富与完善,也收到了一定效果,推动了达州廉政建设。但“阳光问廉”在其运行的过程中仍存在着问题与不足,主要表现在:(一)理论困惑:理论研究滞后于实践步伐达州“阳光问廉”,一定程度上完善了监督体系,促进了基层政治生态建设的发展,也推动了基层廉政建设。达州“阳光问廉”在实践探索中取得了丰富经验,但是在探索“阳光问廉”作用机制和影响因子以及构建舆论监督视域下“阳光问廉”建设的理论体系等方面,尤其是指导和推动达州今后“阳光问廉”活动向纵深发展、基于节目的监督思想与监督理论分析的研究非常少,研究涉及面狭窄。如,有学者认为达州市“阳光问廉”永远在路上,也仅就“阳光问廉”的经验和做法作了一些分析,并未在理论层面予以深入解释。5有学者则以达州市“阳光问廉”为例分析了其节目形态、特色以及创新运作模式,但也未在理论上作相关阐释。6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应该是二者的良性互动,这样才能够迸发出更加强劲的生命力。因此,我们必须要重视“阳光问廉”节目的相关理论研究,尤其要结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创新理论进行深入研究,让科学理论指导廉政建设,指导达州“阳光问廉”媒体监督不断创新、丰富与发展。(二)发展瓶颈:节目形式、现场各环节等较为单一最初,“阳光问廉”节目都有其固定的问廉程序,其目的在于规范其运行,让节目更加优质优效。而今却成为了节目发展瓶颈:一是节目形式僵化。固定的问廉形式逐渐僵化,变成“套路”,特别是请上节目的被问廉对象,也逐渐摸清了问廉方式,他们深谙其道,“积极”配合主持人,成为“一认错、二悔过、三承诺”的套路表演者,主持人也似乎成为托儿,固化节目逐渐枯燥、乏味。二是互动方式单一。目前有两种互动方式,即直播现场互动与场外互动。现场互动就是主持人、问廉代表与被问廉对象及相关分管或主管领导质询互动;场外互动主要是场外观众和网友实时留言互动。留言互动形式很好,往往只是现场遴选播报了一些留言,节目后台没有对问题进行有效引导,有价值留言不多,互动形式尚需丰富。三是问廉考评程序化。随着节目的组织和开展,问廉考评团的成员也逐渐成为了“老成员”,问廉代表也须更新换代。问廉考评投票程序化现象严重,即:被问廉对象回答问题,第一次按键多半不通过;被问廉对象的主管部门负责人补充作答,第二次按键多半能通过;若有问廉对象的县(市、区)政府负责人表态作答,第三次按键一定能通过。这种固化表决,严重影响了问廉考评效果和政府公信力。四是监督者无监督。被问廉的事件往往都是发生了很久才被曝光,这些相关责任人被问责追责实属应当。反思现象、问题、根源与追责流程,发生的问题纪委监督作用在哪里?为什么从来没有纪委相关人员监督失职被追责问责,监督失职又该由谁负责?同时,选什么题、是否制作节目、是否上电视直播,到底有没有跑风漏气?纪委监督职能是否充分发挥?也是老百姓困惑和存疑的地方。故而,如何保持节目政治性、严肃性、保密性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三)现实制约:暗访工作进行十分艰难,问题不够典型“阳光问廉”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反响,其“麻辣”问责形成了持续震慑。问题发现与被发现变得越来越困难,相关单位“防范”意识普遍增强,一旦暗访,消息便迅速在圈内传开,犹如猫抓老鼠游戏,因此捕捉问题信息更加艰难,既有阻力干扰,也有问题线索人为困顿。现如今,“阳光问廉”关注的问题大都涉及多方利益且对方背景复杂,期间的各种周旋、压力不言而喻。在实际工作中,恰如达州市纪委监委同志所言,监督检查前虽然做了资料收集、上岗培训等准备工作,但监督检查组线索来源渠道还是单一,存在误打误撞,走到哪里黑就在哪里歇的情况,导致发现的问题有分量的较少,典型性不够,麻辣味不足,对全市相关工作的面上体检和整体促进作用不强。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后期“阳光问廉”电视节目的制作和整体效果。因此,在今后“阳光问廉”节目中如何聚焦于多发性、顽固性、典型性问题也是需要思考的问题之一。五、达州市“阳光问廉”未来的思考与建议(一)理论深化:推进工作总结和理论提炼,强化理论指导阳光问廉活动有很强的探索性,节目更新换代势在必行,必须在节目选题、调研、暗访、拍摄、问廉等实践中进行经验积累和深入探索。因此,达州市“阳光问廉”节目如果要走得更高更远,发挥的媒介监督作用更大,就要解决理论滞后于实践的问题。特别是需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加强党的创新理论学习、党建理论探索和廉政建设理论研究。例如进一步依托四川文理学院等高校人才优势,以实证研究、案例分析、定量分析、定性分析等研究方法,推出系列有理论说服力、有实践指导意义、有决策参考价值的高水平理论研究成果,为“阳光问廉”节目出新意、上水平、上台阶作理论铺垫。(二)瓶颈突破:做好节目前期信息搜集,凸显客观真实在融媒体时代,“阳光问廉”节目线索的收集与采编渠道进一步拓宽,尤其是快手、抖音等网络自媒体的出现,为节目线索的收集提供了诸多便利。纪检和媒体可以就地取材,对信息、事件进行遴选和甄别。借助微信公众号等手机客户端开发一些专门搜集线索的网络渠道。借助这个渠道,群众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来提供线索。这样不仅可以节省问题线索收集的时间,受众群体数量也会大幅增加。2021年8月10日,甘肃陇南文广旅局两名干部在问政直播的镜头前瘫坐、闲聊、玩手机,被群众发现并通过抖音平台进行了曝光,随后事件快速发酵,短短两天时间内就受到了约40余万人的点赞和关注,在万名抖友的监督之下,涉事人最终被约谈诫勉。可见,随着新媒介发展,收集“阳光问廉”前期信息将会越来越广泛,媒介科技会让隐藏的污垢不断显现,曝光素材将越来越客观、真实。(三)创优创新:丰富内容和形式,提升直播档次面对逐渐僵化的节目形式,可以充分结合新传媒技术,促进节目形式创新。随着传媒技术的深入发展,以AI、AR、VR以及交互视频为代表的沉浸式交互技术愈发成熟,“阳光问廉”节目应当利用新的传媒技术进行创新,激发问廉现场活力,展现问廉现场魅力,让观众在每一次观看节目时都体会到问廉现场的“鲜、香、麻、辣”。一是内容上灵活多样,突出实效性、震慑力。上节目就是为了通过曝光现象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可以思考突破原定选材模式或改革固有内容模式。如市委市政府、市纪委根据群众呼声和工作实际一年确定一个主题,四期节目都紧紧围绕主题,每期深挖一两个县市区存在的共性问题,强化一个领域地将陈年、老大难、中梗阻等问题进行及时纠正和彻底治理,突出后续效果,并给纪检委呈现从重从快处理相关案例的现实依据,真正还这个领域一片蓝天、一方净土。二是丰富节目形式,告别流程模式化。在网络直播过程中,为增加节目的真实性、观赏性,对正在上节目的被问廉问题可以进行现场连线,让前方记者发回现实状况最新报道,让辩解者无法辩解,事实面前不容狡辩。直播中,也可以改变由主持人固定发问模式,可由第二现场的社会群众尤其是利益受损害的群众进行问话,说出他们的心声和愿望;还可以多留时间给网络观众,不断搜集现场以外观众的信息,进行互动。根据问廉现场的实际情况,制定灵活机动的问廉模式,按键表决不是必须通过,改变表决流程固化现象,既可以使得问题更公开,也可以挖掘出深层次因素,从而提升问廉的效果。三是拓展群众参与途径,提高参与度和互动感。为了有效加强问廉直播现场和场外的互动,后台必须对互动进行有效指导,可以现场再连线实时互动,除互动留言外,场外网友也可通过远程视频、微信公众号或者扫二维码的形式直接扫码加入到问廉现场进行实时问廉、讨论和评分。主持人也可就场外观众的问题进行引导或请被问廉对象作答,提高观众的参与感和互动感。(四)夯实监督:搞好节目过程监督,保障问廉效果在现阶段,政府纪检监察机关在自我监督方面仍然主要依靠于纪检监察干部,从而发挥对自身方面的监督效果。因此,在开展“阳光问廉”活动,促进廉政建设的过程中,为了有效解决“监督者无监督”的困境,就必须不断提高监督者特别是纪检监察干部的素质。对这一特殊群体同样需要扎实开展理论学习和保密条例学习,树立政治意识、规矩意识,加强群众对监督者进行有奖监督,严厉打击监督者执纪违纪行为,保障任何人、任何部门都不能也不应该脱离监督!其核心即是:对“阳光问廉”节目依然要坚持做到“不预演、不彩排、不跑风、不漏气”,在制作节目的前期,纪委和节目组的相关人员必须严格遵守相关规定,这样才能够打消群众心中的困惑和疑虑。(五)乘胜追击:做好后期追踪考核,实现监督全程全域一是可以在每期节目播送后,当天及时推送诸如微信公众号、微博号、抖音号等信息,在平台下方广泛搜集公众留言信息,并做好后台留言及时回复。这样既可以保持问廉节目“两微一抖”账号的使用频率,同时也可进一步提升节目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使得更多的网友参与到达州问廉节目中来。二是节目过后,发动群众监督。为了防止问题解决方案只停留在节目中,反映的问题是否在节目后得到切实解决显得尤为重要。相关部门可以将整改情况通过网络等多渠道实时汇报。通过微信公众号、或者网站平台网络便捷渠道发动媒体人、群众监督。公众可以实时通过查看公布的问题处理进度来打分或者发表评论。通过从节目前的问题搜集,到节目进行中问廉,再到节目后问题是否得到解决,公众都可以随时全程参与监督,这种多主体、全过程的监督有利于提升问廉效果。三是加强后期整改,提升行政效能。针对问廉节目中的问题,履职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问题责任清单,明确部门和个人的目标,做好自我目标管理。纪委监察部门、上级主管部门定期或者不定期通过问廉回头看、回头查等形式,对照问题责任清单,就被问廉部门和个人逐一考核。同时通过参考社会公众、媒体的监督评价意见进行严格整改,对不履职的单位和个人加强责任追究。(六)推陈出新:及时更新成员库,改变“老面孔”现问廉考评团作为“阳光问廉”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不断建设、丰富和完善。既要确保问廉考评团成员能够熟悉问廉考评的规则和程序,发挥问廉考评的作用。又要防止他们成为“老面孔”“老熟人”,干扰到问廉考评的实效。因此,问廉考评团的建设也应是今后该思考的重点。一方面,拓宽问廉考评团成员的来源渠道,除“两代表一委员”、特约监察员、媒体代表、热心群众代表外,也可将企业代表、律师代表、教师代表、离退休干部代表等纳入成员库中。另一方面,可根据每期“阳光问廉”节目的主题,确定考评团成员,即按照“本区(县/行业)回避”的原则,在问廉考评团成员库中按序抽调组成当期问廉考评成员。此外,也可考虑将兄弟省市、区县的问廉考评成员纳入考评团,实现交叉互补。陕西、巴中、南充等省市,“阳光问廉”节目开办时间较长,问廉考评团建设相对成熟,其成员经验也较为丰富,就某些特定的问题而言,“局外的”考评成员或许更能够跳出固有的圈子和思维,提供不一样的意见或建议。(七)创新激励:用好激励手段,全面提升参与积极性在节目中为节目提供线索或者节目开办方式有好的建议的参与者给与一定的物质或者精神奖励。例如持续监督节目中相关部门提到的整改措施是否在线下完成,监管部门是否履行好监督职责,以及就身边新出现的问题提供意见或者好的建议的媒体或群众均可以给予一些精神或者物质奖励。可以出台相关的激励办法,例如设立监督员之星,对积极参与者进行精神奖励或者视提供线索的真实和重要程度对积极参与者进行一定程度上的物质奖励,或者对敢于仗义执言的个体私营企业予以税收减免。总而言之,通过采用多种激励手段,提升媒体和群众的参与积极性,使得“阳光问廉”节目本身得到不断完善,从而对党风廉政建设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八)保护权益:采取多渠道途径,保护参与者权益由于问廉本身涉及权利人之间的利益关系,所以发问者和反映问题的人极有可能与参与节目中的问廉对象之间存在利益关系。一些敏感的问题恰恰是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也是涉及多方利益的问题。节目可以采取多渠道途径保护参与者权益,特别是要全方位确保参与者尤其是现场揭发者不被打击报复,例如通过自动屏蔽场外观众的登录信息和身份等方式对参与者进行保护,提高他们的参与积极性。也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够无后顾之忧,敢于畅所欲言,推动问题的解决。因此,打消揭露者、发问者和提供线索的群众的疑虑和防止打击报复现象出现,思考如何采取合理方式做好保护群众的合法权益显得尤为重要。(九)常治长效:增添配套措施,建立问廉长效机制要想达州市的“阳光问廉”活动成为一把定期性、经常性和长期性的监督利器,就必须要做好常规性的制度安排,同时辅以合适的配套措施,从而保障问廉工作效果。由于此项活动本身如“摸着石头过河”的一个实践探索,所以在以后需要更为注重活动本身的可操作性和规范性,应对配套制度加强建设,同时确保人、财、物等相关配套制度保障。不断将这些影响“阳光问廉”作用发挥制约的因素降到最小,才能够保证在问廉问责等关键环节上不发生扭曲和变形,进而不断提升这一活动的质量和水平。通过配套实施各项制度,将监督、教育结合起来,不断建立健全“问责治懒、问廉治贪、问效治庸”的“阳光问廉”长效机制。总而言之,若能综合上述几个方面并持续落地落实,达州市的“阳光问廉”节目一定会充满蓬勃生机、不断革新的活力,一定会越办越好,一定会为达州政治建设、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