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学习心得体会最新精选版【12篇】.docx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学习心得体会(共12篇)目录篇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学习心得体会3篇二、2023学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研讨发言材料6篇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学习心得研讨交流发言材料8篇四、2023学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研讨发言材料H篇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学习心得体会13篇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学习心得体会14篇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习心得体会17篇八、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学习心得研讨交流发言材料21篇九、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习心得体会22篇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学习心得体会24篇十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IdJ.M-.JtU了刁'彳、J2a26篇十二、2023学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研讨发言材料29篇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发展学习心得体会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并进一步阐明其时代背景,要求从构建科学完备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要讲好中华民族故事等方面做好工作。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背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认同、民族交融的情感纽带,是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思想基石。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创新性观点,并逐步将其明确作为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重要思想的主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国家治理和国家发展的重要目标。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强调统一性,意见就容易达成一致,问题就容易得到有效解决;强调差异性,问题就相对难以解决,甚至还会产生新的矛盾和分歧。基于此,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强调的是“共”与“同”,体现的是民族平等的本质要求。也正因如此,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才能共同开拓了我们辽阔的艘域,共同书写了我们悠久的历史,共同创造了我们灿烂的文化,共同培育了我们伟大的精神。二、深刻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研究生教育中的重要意义对于高校来说,其担负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引导青年学子增强“四个自信”和“五个认同”,使其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民族研究生是未来各民族地区的建设者和生力军,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传薪人和践行者。积极思考和研究民族研究生的思政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助于他们明确政治方向,汇聚民簇力量,共筑精神家园,站在时代的高度确立民族共识、巩固对学校的集体认同、铸牢研究生的整体意识,激发其从事未来国家及社会建设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了解和掌握少数民族研究生的思想状况和特点,与时俱进,不断更新他们的思想观念、充实其教育内容、创新工作方法,对适应国家研究生教育的现实需要,维系和谐的学校秩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三、以中医药文化铸牢中医药院校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原创的医学科学,植根于深厚中华民族哲学智慧和优秀传统文化土壤,具有深入中华民族血脉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文明的一个重要标识和杰出代表,深刻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世界观、价值观、生命观、健康观和方法论,兼具科学和人文的双重属性。也理所应当成为中医药院校发挥凝聚民族共识的重要途径。要利用中医药文化、科技创新专题讲座和研究生创新创业项目评审等途径,大力宣传中医药学、民族医学的历史和理论,大力宣传其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科技创新成果,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美好愿景,营造创新中医药发展的科技文化氛围,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主阵地。引导少数民族研究生充分认识到:传统中医药学与现代医药学同频共振是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大势所趋,“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新时代中医药发展的必由之路,现代化、国际化是新时代中医药发展的时代命题;要紧跟健康的需求和临床问题,在发展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中贡献中国智慧、中国经验、中国担当的自信与豪迈,才能实现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文化自信。四、以藏医学的特色发展,夯实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藏医药文化理论和实践基础是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高原医学体系。去年,我校藏医学学位点首次实现了藏医学院独立招生,藏医学硕士逐步走向规模化和体系化发展,加强藏医药领域高学历人才、国际化人才的培养,需要我们正视在培养过程中语言差异和文化差异,着力培养其跨语言、跨文化的文化传播能力,使其真正能成为藏医药文化和学术发展中的骨干。要在对传统文化认同尊崇基础上,建立双向文化交流的平台。为此,我们积极与博物馆主动对接,将其纳入博物馆讲解志愿者管理。通过志愿服务讲解逐步消除文化屏障。下一步,我们将积极搭建学术交流、联合培养等平台,引导其提升对藏医药古籍发掘与整理、传承藏医药文化、探索藏医药现代表达的责任感,为夯实人类命运共同体奠定的人文基础。习近平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任务。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将进一步加强党的民族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的学习,提高做好民族工作的本领,加强少数民族研究生的调研,为推进学校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出应有贡献。作高质发展”心得体会研讨发言材料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通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民族工作的大政方针有了进一步的认知和理解,对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有了进一步的体会和感悟。个人认为,只有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真正融进自己的血液和灵魂,使其成为自己的思想自觉和行为习惯,才是践行“两个维护”在民族工作方面的具体体现,才是对学校安全稳定的最大贡献。一、深刻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J我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各民族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伟大祖国的繁荣昌盛作出了重要贡献。回顾人类社会发展史,任何一个多民族国家,如果没有共同的身份意识,没有共同的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就会一盘散沙、四分五裂,就会导致社会动荡、战乱频繁、山河破碎、民不聊生,这是我们必须吸取的一个深刻教训。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民族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特别是党的十九大创造性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并将其写入党章,为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校作为一所西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高校,作为一所少数民族师生占全校师生总数三分之一的高校,做好民族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在学校事业处于历史发展上的最好时期,面对改革发展稳定的艰巨任务,更加需要各族师生团结一致、凝聚力量,确保向着特色鲜明的一流大学建设目标不断前进。二、准确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刻内涵2019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见指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J准确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刻内涵,是我们做好民族工作的重要基础和首要前提。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中,“多元”指的是中华民族的起源是多元的,56个民族在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具有多元性;“一体”指的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共同开拓了我们辽阔的疆域,共同书写了我们悠久的历史,共同创造了我们灿烂的文化,共同培育了我们伟大的精神。一体包含多元,多元组成一体,一体离不开多元,多元离不开一体。56个民族共同组成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各民族相互依存、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一荣俱荣、一损俱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教育引导各民族牢固树立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一员的意识,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思想,把自己的前途命运与中华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共同发展、繁荣、进步。三、积极探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题主线。在深刻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识、准确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刻内涵的基础上,我们要积极探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以实际行动践行“两个维护”,为加快学校“双一流”建设营造和谐、安全、稳定的校园环境氛围。一是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党中央有关决策部署。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党中央有关决策部署摆在理论学习的首要位置,扎实组织开展课上与课下、线上与线下、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的全覆盖式学习,真正掌握其核心要义和精神实质,增强全校师生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党中央有关决策部署的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二是大力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新宣传、培训、教育、践行方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全过程,教育引导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构建各族师生共有精神家园。三是大力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高举各民族大团结的旗帜,深入开展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宣传教育,引导各族师生正确认识和处理差异性和共同性的关系,牢固树立国家意识、公民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共同工作学习生活中加深了解、增进感情,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篇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学习心得研讨交流发言材料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工明白为什么?必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一个民族也不能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各民族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然要求、是党的民族工作开创新局面的必然要求。民族工作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方面的作用更加重要,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不断排除可能影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各种风险隐患,才能有效团结凝聚各族人民,才能按照增进共同性方向改进民族工作。梳理有什么?总结民族工作经验成效及不足学校党委高度重视民族工作,深刻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以管理为抓手、落实工作职责;以民族活动为载体,促进民族团结发展;以宣传为手段,营造浓厚氛围;以课堂为主渠道,提升教育成效,把校园建设成为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有力阵地。目前,在民族工作中存在两方面不足,一是在开展民族工作时,各民族师生的交往交流交融不够深入;二是对于学校已有的活动载体和资源挖掘利用不够,不能有效整合现有资源开展工作。明确干什么?提供今后民族工作开展思路作为统战部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要紧密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党的民族工作主线,多角度、全方位推进学校民族工作高质量开展。首先要进一步强化统战部自身建设。统战干部要以政治理论学习为抓手,加强思想政治建设。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深化对当前民族匚作新形势、新任务的认识,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水平,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以提升业务水平为抓手,提高履职能力水平。对照新时代统战线工作的新要求,提高做好民族工作的本领、提高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能力,着力打造一支讲政治、业务精的统战干部队伍。二是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在校园图书馆、教室、宿舍等场所,展示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民族团结进步内容的作品,增强广大学生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教育引导学生旗帜鲜明反对分裂国家图谋和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行,增强中华民族归属感、认同感和自豪感,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三是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校创建工作。结合学校“1136”战略布局中时代新人培育工程、意识形态坚守工程、大学文化厚植工程、特色文化弘扬工程等要求,突出重点、创新载体、实化抓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展多层次多领域形式多样的民族团结联谊活动和各类教行实践活动等,打造一批实践育人品牌项目和活动,促进学校各民族师生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引导各族师生树立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价值信念,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共绘民族团结进步新图景。作高质发展”心得体会研讨发言材料中共中央政治局10月27日下午就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行第九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现结合工作实际,谈谈自己几点粗浅学习体会。第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全面贯彻党的民族理论政策。要进一步加大民族政策宣传力度,进一步强化对各级干部和各族群众在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民族法律法规和民族知识方面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党员干部处理民族问题的能力。其次,要深入研究民族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特别是各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创造性地开展民族工作。再次,要将民族政策贯彻落情况纳入目标管理责任考核奖惩机制,促进党委政府及相关工作部门对民族政策的落实,将民族问题和矛盾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第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深化拓展民淡团结进步教育和创建工作。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我乡利用每年五月份民族政策宣传月这个平台,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后又着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8+N进”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推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和创建工作,一要加强社会基层治理。积极推进民族事务治理现代化,X全面推行“三治”+多措并举融合的基层治理模式卓有成效,取得社会治理方面国家级荣誉2个。二要大力推动民族文化繁荣。要传承弘扬民族文化,X景林文化大院和业余评剧团正式挂牌运营,建立民俗风情展示厅1处、“呼图格沁”传习所1处,确立传承人2人,呼图格沁被列为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三要夯实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基础。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重在平时、重在交心、重在行动、重在基层。近年来X累计创建市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3个:旗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6个;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家庭5户。全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1人。第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大力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是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X始终坚持发展成果由各族人民共享的理念,高度关注各族群众民生问题,着力解决好各族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民生问题和切身利益问题,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使各族群众在共建共享发展中享有更多获得感。去年,全乡基础设施全面加强、保障能力显著提高、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项目建设成效显著、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升、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54亿元;完成财政收入287万元;完成招商引资10.2亿元,同比增长496.4%;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2300元,同比增长11.5%;粮食总产稳定在1.17亿斤;牧业年度存栏达到15.7万头只,出栏20.3万头只Q各族群众生活供给持续向好,各项工作均取得了显著成绩。接下来,我会持续聚焦本职工作,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进一步提升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为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旗、推动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各项任务做出贡献。篇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发展学习心得体会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党的二十大以后,全国各族人民迈上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新征程,党的民族工作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一个民族也不能少J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一、充分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兼容并蓄、共生共荣的文化共同体,增进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才能更好地提高中华文化的感召力和向心力。56个民族共同组成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各民族相互依存、相互尊重、一荣俱荣、一损俱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教育引导各民族牢固树立我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一员的意识,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的思想,把自己的前途命运与中华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共同发展、繁荣、进步。作为一名高校工作者,要全面学习、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促进各民族学生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增强同学们对伟大祖国、中华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构建各民族学生的共有精神家园。二、准确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丰富内涵坚持党的领导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本保证,在共青团工作和学生日常管理中必须坚定不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加强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的全过程和各方面,确保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始终沿着正确轨道向前推进。三、牢牢掌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途径习近平强调:“要面向各族群众加强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教育,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宣传教育,用共同理想信念凝心铸魂,深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要围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创新载体和方式,精心组织以弘扬民族团结进步、讴歌民族团结先进典型等为主要内容的文化活动,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入每个孩子的心灵深处,民族团结之花才能常开常盛,民族团结“同心圆”才能越画越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高校铸魂育人的重要时代使命和首要政治任务,事关党和国家发展全局和大局,必须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高度,深刻认识领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意义、政治意义、思想意义、理论意义,深刻把握其核心要义、丰富内涵以及实践要求,党建带团建、丰富学生第二课堂活动,促进广大学生自觉从思想深处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骨子里热爱中华民族共同体,争做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热爱者、建设者、捍卫者。篇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发展学习心得体会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的背景下,中央政治局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行集体学习,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新时代民族工作历史方位、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规律的系统把握和深刻洞察,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最新成果,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的崭新篇章,为我们做好新形势下的民族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作为一名高校基层团学干部,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以下三点心得:一、高度重视和全面贯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线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不仅提出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原创性论断,而且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明确为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全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线要求,是做好新时代高校基层团组织工作的纲领。作为高校二级学院共青团,要将其贯彻落实到团学干部的日常管理、教育教学和学习实践的全方位、全过程,切实做到完整、准确、全面学习宣传贯彻,确保思想建设、活动开展各项工作始终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坚定前行。二、以团员和青年主题教育为抓手,准确把握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科学内涵和工作路径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在精神层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容和抓手。要准确把握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科学内涵和工作路径,面向团员和青年加强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教育,深入开展红色主题团日活动,举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一系列实践活动,不断强化各族团员和青年对中华文化的认同。要加强利用中华文化引领校园文化建设,发挥文化环境的隐性润育作用,立体呈现意蕴厚重、内涵丰富、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全面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不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三、以团支部、班级、社团组织建设为载体,持续推进和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三大体系建设做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要不断完善“第二课堂”育人体系建设、宣传教育体系建设、基层团学体系建设。“第二课堂”教育是当前大学生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学院团委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指示精神,切实围绕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将“第二课堂”打造为实践育人的高效载体与创新创业焦点阵地,指导学生在社会实践、创新创业、文体活动、志愿服务中受教育、作贡献、长才干。在宣传教育体系方面,要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明确身为当代大学生所肩负的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的光荣使命,为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学院团委要以基层团支部为着力点,以点带线,以线成面,不断推动班级学风班风建设,要以各类学生社团围绕思想引领与,服务学生成长成才总目标,将顶层设计、制度改革与发展转型作为突破口,减量提质增效,稳步推进学生社团改革发展。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完整准确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自觉运用这一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条件、凝聚力量。要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共青团各项工作的主线,贯彻思想建设、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各方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加快推进“三全育人”“五育并举”,教育引导各族团员青年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宣传者、践行者、引领者。同时,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己任,立足“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扎根中国大地,为将学校建设成为全国知名、西部一流、特色鲜明的高水平中医药大学和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出积极贡献。篇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习心得体会“两个结合”把各民族紧紧凝聚成牢固的民族共同体,同时也持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指引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开辟新境界。新时代须不断深化“两个结合”,使之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发挥关键引领作用,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O“两个结合”蕴含的磅礴伟力为中华民族持续赋能中国共产党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旗帜,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一度一盘散沙的旧中国不断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日渐昌盛的新中国形成牢不可破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的指引下,优秀传统文化中固有的家国情怀、民族情结和担当精神等被充分激活,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信仰信心牢固树立,中国共产党拥有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双重特质,不断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历程。客观审视我们党的精神谱系的形成历程和营养来源,是与中华民族的精神一脉相承的。“两个结合”蕴含的磅礴伟力为中华民族“三次伟大飞跃”持续赋能。中华民族共同体在“两个结合”的深入发展中空前牢固。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不断把马克思主义的“两个结合”推向深入,产生了改天换地、改造中国的红色文化,打造出空前牢固的中华民族共同体。这些伟大成就的取得集中反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突出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随着新时代“两个结合”的深入发展,必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更为科学的制度保证、更为雄厚的物质基础、更为强大的精神力量。5000年来,在多种思想文化的长期交流融合创新中形成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优势格局。尤其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我们党不断强调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坚持文化认同是最深层的认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实基础。“两个结合”的提出,更加突出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极端重要性,也更加彰显了思想文化的交流融合创新对塑造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根本性作用。我们在践行“两个结合”的过程中,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为指导,更加重视中华文化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作用。有效引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强化中国特色,同样需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深化“两个结合对于铸牢中华民旗共同体意识而言,更好地坚持“两个结合”,就是更好地强化中国特色,就能更好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伟大作用充分发挥。以“两个结合”最大限度凝聚起中华民族共同奋斗的力量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构建“大统战工作格局”,它涉及国内国外以及民族、宗教、侨务等多个领域。“两个结合”既连接着中国共产党和马克思主义信仰者,又连接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信奉者,既涉及少数民族地区和台港澳地区,又涉及国际儒家文化的影响地区。随着“两个结合”的深入发展,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会通也将深入发展,海内外中华儿女将更多地体悟到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通性和一致性以及两者相结合的时代重要性,并以更高的热情投身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明确提出“两个结合”,既是表明我们党在新时代毫不动摇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又表明我们党要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两者的合力形成强大的思想文化动能,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两个结合”对于“五个认同”的重要促进作用在于:以突出彰显包括少数民族文化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激发全国各族人民的中华文化认同。随着“两个结合”的深入发展和中华文化认同的增强,必然能促进其他方面的认同,有效引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然能更加广泛深入地促进中华民族和全体中华儿女同心同德、同向同行。进入新时代以来,“传承红色基因”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着力强调和持续推进的两个重大工程,也将成为“两个结合”的重要抓手。“传承红色基因"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不断深化的“两个结合”在微观层面的现实写照和时代注脚。尤其是,在少数民族地区乃至全国各地广泛开展,对于促进“五个认同”,建设中华民族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党和国家深刻认识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本性存在相通契合之处,深刻认识到了新时代明确提出和深入推进“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深刻认识到了包括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各项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依赖于“两个结合”的实际成效。为此,不断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通契合进行彰显,直至明确提出“两个结合”,为我们继续推进优秀中华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继续深度融合指明了方向。“两个结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两个结合”的深入,将引领全国各族人民思想意识并激发汇聚创造热情,产生更加直接的社会效果,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引向深入。新时代,党和国家更加重视强化“共同”这一重要理念,一再强调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以深化“两个结合”不断铸牢中华民疑共同体意识,要以强化“共同”理念为重点引导各民族投身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共商共建共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每一个民族的参与,需要每一个民族的力量。实现共同富裕,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一个民族也不能落下。在深化“两个结合”的过程中,一定要把这种“共同”理念深深植根于每一个民族的心中。要增强统筹结合意识,大力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底色特色亮色,推动红色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再结合再融合。尤其要使少数民族党员干部在主题教育中更好发挥作用。要增强合作共赢意识,尤其要着力抓好少数民族地区红色教育基地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基地的联系联动联合。要增强交流融通意识,新时代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特别需要强化“两个结合”,也特别需要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和优秀传统文化研究者加强交流交往交融,在“两个结合”的理论研究宣传方面加大力度,作出突出贡献。要增强浸润熏陶意识,持续加强对党员干部和广大青年等多个关键群体的涵养涵育涵化,打造好“两个结合”的重要载体。篇八、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学习心得研讨交流发言材料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我国早在两三千年前,受地域空间、文化承续的影响,很早就形成了北氐、南蛮、东夷、西戎、中华夏的多元民族文化格局。经过漫长的历史演进,不管朝代更替有多么频繁,中原汉文化与周边民族文化总是互鉴融通,是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统一大格局。历史上不同时期的民族文化对华夏文明文化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中原汉民族、汉文化也是不断地吸收和容纳其他民族的文化而不断演进发展,促进了中华文明的进步和民族大融合,对整个中国历史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千百年来,中华文化这条大河正是有了各民族文化的活水不断汇入,才滔滔向前,奔腾不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是我国历史发展的历史必然和最佳选择。我所在的学生工作处是学生教育管理与学生服务部门,今后在学生处工作中我们要多加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切实铸牢少数民族大学生爱党、爱国思想,努力培养他们对党、对祖国和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积极感情,同时要在工作细微之处努力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自然融入学生高尚人格塑造的全过程。篇九、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习心得体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用“民族团结进步呈现新气象”对新时代十年来的民族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并指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能够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磅礴力量。“民族团结进步呈现新气象”,新气象体现在新主线、新格局、新面貌和新成就等方面,其中,新主线尤为重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统筹谋划和推进党的民族工作,明确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我们要坚持党的领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学习以及民族团结教育,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做好各项工作,把各族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J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做好各项工作的主线,而且在讲话中两次强调主线。2021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再次强调:“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党的民旗工作的主线这次会议不仅明确强调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而且还进一步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所有工作要向此聚焦J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追求的目标就是要让各民族都过上好日子,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共创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共享民族复兴的伟大荣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反复强调“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等,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吹响了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和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号角。民族地区3121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民疑地区同全国一道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实现了全面小康,民旗地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和底气空前增强。民族团结进步成为新时代中国光耀世界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合力愈发强大,团结奋斗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显著的精神标识。做好当前的民族工作,必须始终维护主线、把握主线和践行主线,要在政治上坚决维护主线,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在理论上善于把握主线,基于“两点论”与“重点论”正确把握主线与支线的关系;在实践中切实推进主线,自觉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于党的民族工作的全过程,统筹谋划和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推动中华民族成为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同体。篇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学习心得体会中共中央政治局10月27日下午就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行第九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党的二十大以后,全国各族人民迈上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新征程,党的民族工作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一个民族也不能少。我们要大力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凝聚磅礴力量;要全面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让各族人民共享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大荣光。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中华各族人民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政治上团结统一,文化上兼容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民族共同体,是建立在共同历史条件、共同价值追求、共同物质基础、共同身份认同、共有精神家园基础上的命运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坚持各民族平等。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央人民政府就发布了关于处理带有歧视或侮辱少数民族性质的称谓、地名、碑碣、匾联的指示,将带有歧视或侮辱少数民族意思的称谓全部予以禁止、更改、封存或收管。旧中国,瑶族被称作“猫”,被蔑称为“动物”;解放了,被称作“催”,变成了“人”;民族识别后,被称作“瑶”,变成了“玉共产党让瑶族实现了从“动物”到“人”再到“宝”的转变。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证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政治权利,选举法明确规定了人口再少的民族也至少有一名全国人大代表。自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