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体育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48学时).ppt.ppt

    • 资源ID:875939       资源大小:1.25MB        全文页数:153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体育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48学时).ppt.ppt

    体育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体育心理学概述,体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体育心理学的发展简况学习体育心理学的意义,何谓体育心理学,体育心理学与运动心理学、锻炼心理学的关系体育心理学的定义体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体育心理学的多维性,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体育活动中人的心理活动特点与规律的科学。主要围绕如何帮助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和增进心理健康。体育心理学属于应用心理学的范畴,还属于教育心理学的组成部分,体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体育心理学的发展简况,一、中国体育心理学的发展在我国作为独立学科形成与20世纪50年代。1、古代“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形气亦然,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吕氏春秋孟春记“我亦无它,惟手熟尔”欧阳文公乐归田录“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兵法“心与意合,意欲气合,气与力合”,2、近现代“其要义在使儿童身体活动,发育均齐,矫正其恶习,流动其气血,鼓舞其精神,兼养成其群居不乱,行之有礼之习,并当导以有益之游戏及运动,以舒展其心思”(1903)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勤体育则强筋骨 又足以增知识 又足以调感情 又足以强意志。”毛泽东,(1919)体育之研究运动场“是培养学生品格的好场所,可以批评错误,鼓励高尚,陶冶性情,激励品质”;刻苦的锻炼可以“培养青年们勇敢的精神,坚强的意志,自信心,进取心和争取胜利的决心”马约翰,(1924)体育的迁移价值,3、近年来的研究内容体育学习心理动力体育教师的心理特点运动技能认知特点体育教育心理建设功能体育教学模式的心理效应心理训练对技术教学的效果,二、国外体育心理学的发展1、“社会促进效应”Triplett,18972、体育运动心理学实验室的建立Griffith,19253、20世纪6070年代,飞速发展。,学习体育心理学的意义,有利于树立科学的体育价值观有助于挖掘体育的心理健康功能有助于提高体育教学、训练和竞赛活动的质量有助于体育教师的心理品质和育人工作的质量,课堂讨论,结合工作实际,谈一谈体育心理学的实践意义。,人格与体育运动,人格概述人格与体育教学体育锻炼对人格的影响,人格概述,人格的概念不同解释:1、心理动力理论2、人本主义理论3、社会学习理论4、特质理论*,人格的界定(1)人格通常是指一个人外在的行为模式;(2)人格是一个人内在的动力组织,包括稳定的动机、习惯性的情感体验方式和思维方式、稳定的态度、信念和价值观等;(3)有一定特质构成的蕴蓄于中、形诸于外的统一体。,人格的结构奥尔波特:共同特质、个人特质卡特尔:表面特质、根源特质艾森克:内外向、神经质、精神质大五人格:神经质、外向性、开放性、意识性、尽责性常见结构:心理倾向性、心理特征,人格与体育教学,体育能力与体育教学气质与体育教学性格与体育教学,体育能力与体育教学,什么是体育能力?体育能力具有一般能力的特征,又是一种特殊的能力,是由个体的体育智慧、体育知识、运动技术及技能所构成的一种身心品质的综合体。,体育能力的差异对动作技能形成的影响(1)体能(2)心理运动能力(3)信息加工能力(4)智能,学生体育能力评定要素(1)体育认知能力:指学生了解体育活动的意义和作用的能力。(2)身体运动能力:指学生在身体运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综合能力。(3)自我锻炼与评价能力:指学生能运用所学的体育知识、技能和方法独立进行锻炼并对锻炼效果进行自我评价的能力。(4)自我调节能力:指学生在体育活动过程中能及时发现问题、改进学习策略和提高学习成绩的能力。,体育优等生的教育策略(1)对他们提出更高的目标和要求(2)安排一些难度较大的动作技能进行学习(3)安排他们指导基础较差的学生,体育差生的教育策略(1)什么是体育差生?在体育学习中,智力正常并且无感官障碍,身体发育正常,但由于心理行为、环境、教育等原因致使其在正常教育下学习综合效果低下,达不到国家规定的课程标准要求,需要采取针对性教育、教学的学生。,(2)体育差生的分类生理型体育差生智力型体育差生非智力型体育差生,(3)教学策略启发学生的情意系统A、激发学习兴趣B、强化学习动机C、充分尊重差异,根据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A、不同技能水平、不同性别、不同智能水平的体育差生的学习策略不同,应根据不同的类别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B、对学生身体素质、技能水平进行评估,有针对性地进行不同的教学;C、减少梯度,循序渐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4)体育教学时的注意事项提高体育差生对学习体育重要性的认识增强体育差生学习体育的自信心加强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根据体育差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进行教学重视发挥好班级体育骨干的作用,气质与体育教学,气质概述不同气质类型学生的教学策略(1)胆汁质适当控制他们的兴奋点,培养其自制力,适当的时候要对他们进行批评教育;准备活动可以相对短些,讲授新动作可以完整教法为主或缩短分解练习的过程;,尽可能通过规则、程序来培养他们的耐心、沉着、稳健的品质;要求他们练习动作时注意动作的细节部分,提高动作的规范;在安排对抗性练习时,应尽量避免两个胆汁质类型的学生在一起,同时,还要注意安全教育,培养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克服盲目自满情绪的产生。,(2)多血质要教育他们明确学习目的,培养他们认真钻研的学习精神,保护他们的学习热情;注意选择多种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当他们的动作技能能掌握到一定程度时,应对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使他们不要满足现状,更上一层楼;对他们在练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指正。,(3)粘液质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启发他们积极思维,促使他们踊跃参加体育活动;准备活动时间相对长些,在学习初期要给予具体细致的指导,要多采用分解教学法,并给予他们足够的思考时间;学生一旦初步掌握动作后,可让他们以自主练习为主;采用游戏法、竞赛法来提高他们的兴奋程度,并让他们练习灵活性要求高的动作。,(4)抑郁质应当鼓舞和培养他们勇敢、大胆、果断的精神;应主动对他们的体育学习进行指导和帮助,特别是在学习新动作时要对他们进行耐心的指导;多采用正误对比的示范方法,引导其建立正确的运动表象;采用连续变换的练习方法,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必要时可适当降低要求或放慢学习速度;对于微小的进步,教师应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使他们产生体育学习的成功体验和乐趣,树立学习的信心。,性格与体育教学,(1)内向型性格的教育要以赞扬和鼓励为主,善于发现他们学习中的细微进步,并给予及时的表扬;对他们在体育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给予耐心的指导和真诚的帮助,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批评,更不能讽刺挖苦;对他们的体育学习要提出明确的、具体的、切实可行的目标,让他们在完成一个个学习目标的同时,体验成功的乐趣,提高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的信心。,(2)外向型性格的教育要保护他们学习体育的积极性,不宜对他们进行过多的表扬,防止可能出现自以为是的情绪,对他们的不足之处要及时指出,有时可进行严肃的批评;多采用提示法,使其注意力始终集中在学习方面,以排除外界的干扰;可发挥他们的特长,鼓励他们努力指导和帮助同伴进行体育学习。,体育锻炼与人格,体育锻炼对人格的影响(1)体育锻炼可以降低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偏执等人格特征;(2)体育锻炼可以提高乐群性、敢为性和幻想等人格特征;,(3)体育锻炼可培养青少年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和乐观的情绪,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自我意识;(4)体育锻炼可以培养学生性格的态度特征;(5)体育锻炼可以培养学生守时、抗干扰的心理特征、提高学生的自制力、果断性和坚韧性。,体育锻炼对自尊的影响(1)什么是自尊?一个人对其自我或人格的重要品质所作评价的综合感觉。自尊=成就/追求,(2)自尊的结构,何谓身体自尊?身体自尊是个体对自己身体外貌的各个方面满意或不满意的状态,它表示个体从感知的角度来关注自己的身体外貌,更注重个体对身体自我评价时的情绪体验,它是整体自尊的一个具体领域。,身体自尊的测量身体自我描述问卷(PIP)身体自我知觉量表(PSPP)身体自尊量表(BES),(3)体育锻炼对自尊的影响提高身体自我价值和其他重要的身体自我认知(如身体表象)锻炼参与的数量、质量和范围与自尊水平的提高没有显著相关体育锻炼对不同年龄人群的自尊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体育锻炼对低自尊的人效果更加明显不同锻炼方式对自尊的影响有差异体育锻炼的坚持性对自尊的影响不容忽视,运动动机的理论与方法,什么是体育学习动机?动机理论运动动机的测量体育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动机概述,动机的含义:是推动一个人进行活动的心理动因或内部动力。动机的维度:方向和强度动机与驱力、诱因,体育学习动机:是指推动学生参与体育学习与体育锻炼活动的内部心理动因。它是在学生体育学习和锻炼活动需要,以及体育参与环境诱因的相互影响下产生的,在学生的内部心理活动中常常以意向、愿望等形式存在。,动机理论,本能理论驱力理论成就动机理论认知理论社会认知理论*,社会认知理论,1、自我效能理论(1)什么是自我效能?(班杜拉)是指一个人完成一项任务的信念,就是人对于能否胜任某项工作的知觉。,(2)理论观点:该理论的核心是个体对能力的知觉。自我效能使人回避超过自己能力的活动,而投入自己能够胜任的任务,并相信自己能胜任,遇到困难也能克服并坚持下去。,(3)理论模型,(4)评价 该理论促进了人们对于动机和行为的认识。即自我效能可以预测人的动机和行为。但是,该理论建立在能力是先天的、固有的观点的基础上,忽视了能力是发展性及个体差异性。,思考题:对于目前大学生学习动机不高的现实情况,教师应如何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从而提高学习动机?,2、认知评价理论(1)观点:该理论认为,内部动机以人的能力需要和自我决策需要为基础,任何影响能力感和自我决策感的事件都可影响人的内部动机。每一事件均有两种功能,即与自我决策感有关的控制功能和与能力感有关的信息功能;外部奖励如果能够提高自我决策感和能力感,则会加强内部动机;外部奖励如果降低自我决策感和能力感,则会损害内部动机。,研究发现,倾向于高度控制方式的教师所带的学生,其内部动机和自尊程度都较低;而倾向于给学生提供更多自主机会的教师所带的学生,其内部动机和自尊程度都较高。,思考:体育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自我决策感和能力感?,(2)评价 认知评价理论注重认知特征对于动机的直接作用,为运动动机的培养和激发提供了具有重要价值的理论依据,具有指导意义。该理论注重内部动机的积极作用,注重从内部激发动机,这一观点符合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观,使完全正确的。但是,该理论用对立的观点看待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的关系,忽视了外部动机的作用,这一点应予以注意。,3、目标定向理论(1)观点:该理论认为,目标定向是影响内部动机的重要因素,指向活动本身并以自身进步为参照的任务定向可以激发对任务的直接兴趣,而指向将自己同他人进行能力比较的自我定向则会导致内部动机的下降。,(2)评价 该理论也重视人的认知过程对动机的重要作用,重视内部动机的维持和增强,这与认知评价理论基本相同。但不同的是,目标定向理论更强调人的目标定向对动机的影响,这种通过体育活动的乐趣性提高人的生活质量,使人生活得更加健康和幸福的出发点,使大众体育的基石。,思考:如何帮助学生进行合理的目标定向?(详见心理技能训练),运动动机测量,体育运动中任务定向和自我定向问卷(TEOSQ)运动定向量表(SOQ)内部动机问卷(IMI)成功知觉问卷(POSQ)运动能力信息量表(SCIS),参与动机问卷(PMQ)运动动机量表(SMS)体育课学习和成绩定向问卷(LAPOPECQ)体育课气氛量表(PECCS)参考书:张力为,毛志雄主编体育科学常用心理量表评定手册,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体育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充分重视和利用学生的各种需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学习目标定向和恰当地设置目标培养学生的体育成就动机提高学生体育学习和锻炼活动的自我效能感,加强对学生体育学习和锻炼结果正确归因的指导适当展开竞赛,积极组织合作及时反馈,积极评价,体育运动中的注意,注意品质及其差异注意方式理论选择性注意,注意品质及其差异,注意范围注意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注意方式理论,1、注意方式理论 论是Nideffer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提出来的,是有关注意结构、个体差异与操作成绩关系的理论。,Nideffer认为,注意的结构包括两个维度,即注意范围和注意方向。注意范围是指在瞬间能清楚地把握的对象的数量,由非常狭窄到非常广阔;注意的方向是指人正在关注外部的环境信息还是内部的身心状况。据此,Nideffer将注意分为四种类型。(见图),2、注意特征(1)特质注意和状态(2)注意能力的个体差异(3)焦虑或唤醒与注意过程的相互关系,选择性注意,1、什么是选择性注意?选择性注意是指优先选择需要具体加工的信息,忽略无关信息的过程。2、选择性注意在体育中的重要性,3、选择性注意的理论(1)过滤器模型 布洛特本特认为,个体在信息加工过程中存在着一个过滤器,个体不能同时加工两个以上的信息。,(2)衰减模型 特雷斯曼认为,一系列的无关刺激是在每个分析水平上被层层衰减的。该理论与过滤器理论的区别:刺激选择除了简单的物理性质外还有其他因素 刺激的进一步分析加工不是分离进行的,而是持续进行的。,(3)基础相关模型*该理论认为刺激的有效选择并不在刺激编码阶段,而是在短时记忆之中,即信号的取舍是依据信号的相关性,这种相关性大部分取决于操作者的以往经验以及与相同情境的联系,在这一基础上,需要进一步加工的信号与需要排除的信号被区分开来。,4、提高选择性注意的途径(1)改善知觉分析水平(存在个体差异)(2)通过练习者的经验积累得到提高,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体育锻炼的积极心理效应体育锻炼增进心理健康的心理机制增进心理健康的运动处方,体育锻炼的积极心理效应,1、体育锻炼与认识活动(1)什么是认知活动?人类的认知活动过程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或加工信息、符号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地、积极地加工和处理输入信息、符号与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2)体育锻炼对认知活动的影响体育锻炼对智力的影响体育锻炼对注意力的影响体育锻炼对反应速度的影响,2、体育锻炼对情绪的影响(1)体育锻炼的短期情绪效应改变心境状态使焦虑水平下降降低应激水平(2)体育锻炼的长期情绪效应降低焦虑和抑郁(3)体育锻炼与主观幸福感3、体育锻炼对人格的影响(参见2章),心境状态:是情绪或情感的唤醒状态,使具有感染力的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体育锻炼与心境状态可以减轻焦虑、抑郁提高活力和降低紧张体育锻炼的条件:中等强度的有氧锻炼,应激的含义体育锻炼降低应激的可能原因:降低肾上腺能受体的数目或敏感性降低心率和血压锻炼人的意志,增强人的心理坚韧性提高有氧素质增强体质改变人的知觉状况和身体适应感提高神经心理免疫力得到更多的社会支持,体育锻炼增进心理健康的心理机制,1、体育锻炼产生短期心理健康效应的机制(1)心境状态改善假说 该假说指出,健身和有氧锻炼等非竞赛锻炼活动对心境具有双向调节功能,即能将负性心境或过高的良性心境状态维持在中间水平上,也就是平衡机制的功能。,具有竞争性并存在胜负结果的竞技类活动对心境的影响则有两方面:一是与心境的激活有关,即活动前的心境状态水平明显提高,而活动后的心境状态水平又大幅度降低,也就是说,这类活动具有失衡机制功能;另一方面与心境的评价维度有关,即胜利后的喜悦、愉快和失败后的愤怒、抑郁。,(2)良好情绪体验说流畅体验:体育锻炼是流畅体验的主要来源。在这种体验状态下,锻炼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乐趣和享受,个体忘却自我地全身心投入活动中,并产生对活动过程的控制感。跑步者高潮:是指跑步者体验到一种良好的身心状态,感觉到自身与情境融为一体,身体轻松,忘却自我,充满活动,超越时空障碍。这种状态是在跑步中瞬间体验到的一种欣快感,通常不可预料。,(3)注意力分散假说 通过体育锻炼可以使人分散对自己的忧虑和挫折的注意力,使消极情感得以发泄,使紧张情绪得到松弛,并趋向稳定。同时,体育锻炼也可以为抑郁的各种情绪提供一个公开的、合理的发泄口,使遭受挫折后产生的冲动通过运动得到升华和转移。,2、体育锻炼产生长期心理健康效应的机制(1)认知行为假说 体育锻炼可诱发积极的思维和情感,这些积极的思维和情感对抑郁、焦虑和困惑等消极情绪具有一定的抵抗作用。体育锻炼会使锻炼者体验到健康的感觉,而不一定是使其实际的健康程度发生变化。即主观体验到的健康感觉与心理功能的改善密切相关。,(2)社会交互作用假说 体育锻炼中与朋友、同事等进行的社会交往是令人愉快的,它对心理健康的改善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3)心理控制感假说 体育锻炼给个体提供了体验控制感的情境,可以使锻炼者获得独立感和成功感。由于锻炼者在运动过程中获得自信,并能有效控制他们的身体运动技能,他们就会带着这种控制和成功的感觉进入其日常生活。当锻炼者成为自己的控制者时,就会改善他们的心理健康。,(4)自尊假说 有规律的体育锻炼会产生积极的身体表象与身体自尊,改善个体的自我效能感,并进而有助于自尊水平的提高。而自尊的提高与消极情绪的减少关系密切。,(5)心理社会应激反应假说 该假说认为,有氧锻炼有助于改善个体对心理社会应激源的反应,从而有助于增强个体抵抗应激的能力。该假说基于两种观点:应激源和体育锻炼的交感反应和心血管反应较为相似;有氧锻炼可以使个体心血管系统的机能得到增强。,(6)运动愉快感假说 体育锻炼之所以能够调节情绪,增强心理健康,预防和治疗心理疾病,其重要的原因之一是体育锻炼者在锻炼过程中体验到运动愉快感。与运动愉快感有关的因素:锻炼的坚持性、运动强度、运动时间、运动方式、运动动机、自我效能、社会环境。,(7)体育锻炼缓解抑郁的机制 适宜的体育锻炼可能会使有抑郁情绪的锻炼者通过身体功能的改善,增强抵抗应激的能力,提高自我评价,并从中获得心理满足,产生积极效能感,增强自信心,进而诱发积极的思维,产生较好的缓解抑郁的效果。,增进心理健康的运动处方,1、什么是运动处方?是指以促进个体身心健康为目的,根据运动锻炼的原理和运动锻炼的原则,结合锻炼者的医学检查资料(包括运动试验、体力测验和心理测验),按其健康、体力、心血管机能状况、生活环境条件、运动爱好、心理特质等个体特征,以处方形式制定的安全有效的具体健身方案。,2、运动处方的组成(1)锻炼目标(2)锻炼前的准备活动(3)锻炼模式:锻炼方式、锻炼频率、锻炼强度、锻炼持续时间(4)锻炼后的整理活动,3、运动处方心理效应的研究(1)锻炼类型:有氧锻炼、非竞争性锻炼、闭锁性技能锻炼(2)锻炼强度:中等强度(3)锻炼时间:每次持续时间至少20分钟;每周24次。,实践内容:根据自己的身心情况,为自己制订一份运动处方。,运动技能学习,学习理论运动技能学习运动技能学习对学生的影响,学习理论,1、什么是学习?学习是学习者获得新的行为经验的过程,是个体在一定情境下由于反复练习而引起的行为、能力、心理倾向的相对持久地变化。学习是由学习者的练习或经验引起的;学习是以行为或内在潜能的改变为标志的;学习引起的行为变化是相对持久的。,学习理论,2、学习理论的派别(1)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刺激反应学习理论)学习者的行为是他们对环境刺激所做出的反应。学习者学到些什么,受环境的影响,而不是由个体自身所决定的,因而个体的行为都是后天习得的。,学习理论,(2)认知学习理论 认为学习是个体通过选择性注意、编码、储存和提取等方式处理加工环境刺激的内部过程,学习者的内部心理结构在他们对学习信息的选择和加工中起着重要作用。个体在对学习信息进行加工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完善自己的心理结构,并影响未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学习理论,(3)认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该理论将行为主义和认知理论两个学派的观点综合起来解释学习。这些理论既同意刺激反应学习理论的基本假设,同时又对注意、感知、思维等认知学习理论的问题作一定程度的探讨。这种综合性的观点代表了心理学理论在学习领域方面的一种融合与折衷的趋势。,学习理论,(4)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真正的学习经验应当能够使学习者发现自己的独特品质,发展自己作为一个人的特征。学习即“成为”,成为一个完善的人才是唯一真正的学习。教学应当以学生为中心。,运动技能学习,1、什么是运动技能?运动技能是动作技能的一种,是通过练习获得的、为完成体育运动活动的特定任务而将种种动作方式顺利表现出来的能力。运动技术是按照一定的规则组成的一系列动作方式。,运动技能学习,1、运动技能形成的主要阶段认知定向阶段动作系统初步形成阶段动作协调和技能完善阶段,运动技能学习,3、运动技能形成的特点意识对动作的控制作用减弱,整个动作系统转向自动化动作反馈由外反馈逐步转向内反馈动作的稳定性与灵活性增强建立起协调化的运动模式,运动技能学习,4、练习及其在运动技能形成中的作用练习曲线练习进程的特点(1)练习初期进步快(2)练习进程的起伏现象(3)高原现象(4)练习的个别差异,运动技能学习,有效练习的条件(1)明确练习的目标(2)合理应用整体练习和分解练习(3)恰当安排集中练习和分散练习(4)及时反馈(5)注意认知方式与技能复杂性的匹配(6)加强心理训练(7)注意避免其他心理因素对练习成绩的影响,运动技能学习,5、运动技能的相互作用迁移迁移:是学习之间相互影响的现象。迁移的种类迁移的主要理论促进运动技能的正迁移,迁移的主要理论,共同要素说代表人物:桑代克、武德沃斯主要观点:两种技能学习情境如果在刺激物与反应方面含有相同或相似的要素,就会有迁移现象的发生。,迁移的主要理论,概括学说代表人物:贾德主要观点:只要一个人对他的知识经验达到了概括化水平,就可能将这种经验从一个情境迁移到另一个情境。学习者掌握了带有普遍意义的基本原理和原则后,其概括水平就会得到提高。,迁移的主要理论,关系学说代表人物:格式塔心理学家主要观点:迁移是由于学习者对两种学习情境中的关系做出的反应。这种关系反应是通过顿悟来实现的,即学习者突然发现两个情境之间的关系,才能产生迁移。,迁移的主要理论,认知结构说代表人物:奥苏贝尔主要观点:认知结构即学习者头脑中的观念和知识的内容和组织,是影响迁移的关键因素。迁移的发生是过去积累的经验、有层次组织的知识体系与当前学习任务的适应。只要存在原有认知结构对新认知结构的影响,就可能存在迁移。,促进运动技能的正迁移,丰富学生的体育运动知识和技能充分的学习和练习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的顺序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和概括能力充分利用“先行组织者”的作用,什么是先行组织者?,是指先于学习任务呈现的引导性知识,它们在新、旧知识和技能的联系上起着“认知桥梁”和“组织者”的作用。该类知识包括:陈述性组织者和比较性组织者,运动技能学习对学生的影响,运动技能学习对学生认知运动能力的影响运动技能学习对学生情绪和意志的影响运动技能学习对学生性格和社会化的影响,心理技能训练,心理技能训练概述心理技能训练的方法心理技能训练效果的评价,心理技能训练概述,心理训练:是指对人的大脑进行的训练,是使个体学习和掌握身心活动的调控方法、提高调控效果的训练过程。广义: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练习者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施加影响的过程。,心理技能训练概述,狭义:是指采用特殊的方法和手段是练习者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心理状态,进而调控自身体育学习与运动行为的过程。心理训练与心理技能训练的关系,心理技能训练概述,学校体育中心理技能训练的作用(1)提高学生的认知-运动水平(2)促进学生对动作技能的掌握和改进(3)提高学生对情绪的调控能力(4)缓解学生的疲劳(5)磨练学生的意志品质(6)完善学会的人格,心理技能训练概述,学校体育中心理技能训练的原则(1)自觉积极性原则(2)长期系统原则(3)与体育教学相结合的原则(4)区别对待的原则(5)全面和重点相结合的原则(6)迁移性原则,心理技能训练的方法,目标设置技能训练1、什么是目标?目标是指个体试图在限定的时间内所要达到的某一特定行为的标准。2、目标设置的作用(1)引导学生的注意力(2)激励学习动机(3)提高练习者运动参与的坚持性(4)促进练习者积极寻找学练方法,心理技能训练的方法,3、目标设置的原则(1)设置技术表现目标(2)设置具体而明确的目标(3)设置现实而又具有挑战性的目标(4)设置短期与长期相结合的目标(5)设置个人与集体相结合的目标,心理技能训练的方法,4、目标设置的步骤(1)任务分析(2)选择测量指标和方法(3)基础值测量(4)设置目标阶梯(5)促使学生理解和接受目标,心理技能训练的方法,5、如何提高目标设置的有效性(1)及时评价与反馈(2)营造支持氛围(3)设置多种目标,心理技能训练的方法,表象技能训练1、什么是表象技能训练?在暗示语的指导下,在头脑中反复想象某种运动动作或运动情境,从而提高运动技能和情绪控制能力的方法。,心理技能训练的方法,2、表象技能训练的作用(1)加快运动技能的掌握(2)演练运动技术(3)改善心理状态,心理技能训练的方法,3、表象技能训练的理论依据(1)心理神经肌肉理论 当个体进行动作表象时,引起相关运动中枢兴奋,因为在大脑运动中枢与相应动作神经肌肉之间存在联系,中枢兴奋沿着相关联的运动传出神经传至有关肌肉,引起相应肌肉的活动。心理表象神经肌肉的活动模式与实际完成运动动作的反应模式很相似,这使得表象练习在动作技能的改善和完善方面的促进作用的得以实现。,心理技能训练的方法,(2)符号学习理论 该理论认为,动作表象练习实际上是在头脑中建立和巩固动作图式,将动作序列和环节进行符号编码,形成动作程序的过程。反复进行动作表象练习,就是在调试动作的程序,协调序列和环节符号之间的联系,消退无用的图式,发展最佳图式,从而使动作技能的完成准确而流畅。,心理技能训练的方法,(3)注意唤醒定向理论表象训练将注意集中于与任务有关的思维,排除与任务无关并可能干扰当前操作的信息线索。表象训练可以使机体达到最佳的唤醒水平或生理激活,从而对操作活动产生积极的影响。,心理技能训练的方法,4、表象技能训练的实施(1)感觉觉察能力训练(2)表象清晰性训练(3)表象控制能力训练,心理技能训练的方法,5、表象技能训练的条件(1)适宜的环境(2)放松的状态(3)强烈的动机(4)切实的期望(5)集中的注意,心理技能训练的方法,注意集中训练1、定义:是指将心理活动有意识地指向和集中于一定的目标,以提高练习者的专注能力和延长注意稳定性的练习方法。,心理技能训练的方法,2、注意集中训练的方法(1)利用视觉集中注意(2)利用听觉集中注意(3)利用呼吸集中注意(4)利用想象集中注意,心理技能训练的方法,3、提高学生注意集中的条件(1)保持适宜的情绪状态(2)做好集中注意的心理定向(3)提高排除干扰的能力(4)防止心理疲劳,心理技能训练的方法,应激控制技能训练1、应激定义2、应激的反应(1)生理反应(2)心理反应(3)行为反应3、应激产生的形式,第一种形式,第二种形式,心理技能训练的方法,4、应激的控制技术(1)渐进性放松法(2)自生法(3)生物反馈放松法(4)想象放松法(5)认知应激的控制技术,心理技能训练效果的评价,评价指标1、心理调控能力2、心理健康水平3、运动技能的掌握与改善4、疲劳的缓解程度5、人格的完善6、心理过程的完善,心理技能训练效果的评价,实践内容: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分析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客观地评价心理技能训练的效果?,提高体育教学效果的心理学方法,体育教学设计的心理学基础体育教学策略和学习策略的心理学原理体育教学环境心理体育课堂学习过程的心理学评价,一、确定体育教学目标(一)体育教学目标及其作用(二)体育教学目标的设计原则*(三)体育教学目标的设计技术*二、选择体育教学内容的依据和途径(一)依据1、依据体育课程的目标体系2、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特征3、依据学校的具体条件,(二)途径1、传统体育教材的内容2、对竞技运动改造后的内容3、民族民间体育4、娱乐活动5、新兴运动项目6、生活实际和生活经验内容(三)体育教学内容选择的标准*(四)体育教学内容的组织*,三、分析教学对象(一)分析学生的体育态度(二)分析学生的认知-运动能力四、选择教学组织形式与方法(一)体育教学组织常见的心理学分组形式1、能力分组2、兴趣分组3、友伴分组,(二)体育教学基本方法的心理学分析1、讲解法与示范法2、分解和完整练习法3、预防和纠正错误动作法4、游戏法与比赛法(三)体育学习方法的指导1、自主学习法2、探究学习法3、合作学习法(四)体育教学方法选择的依据*,一、体育教学策略(一)体育教学策略的含义 是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学习,为达成体育教学目标和适应学生体育学习需要所采取的教学程序谋划和措施。(二)体育教学策略与相关领域的关系*,(三)制定有效体育教学策略的基本依据1、体育教学目标决定性因素2、学生的起始状态重要条件3、教师自身特征重要条件,二、体育学习策略(一)体育学习策略的含义 是指学生在特定的体育学习情境中,为了达到体育学习目标而对学习步骤与学习方法所作的优化组合与精巧安排。(二)体育学习策略的分类1、体育学习认知运动策略2、体育学习认知调控策略,(三)体育学习策略的教学1、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2、针对学生特点因材施教3、创设情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4、强化元认知5、教以学生自我调控策略,一、体育教学环境的心理学分析(一)体育教学物理环境及其创设1、体育教学物理环境的构成要素2、体育教学物理环境的创设(二)体育教学心理环境及其优化1、体育教学心理环境及其构成要素*2、优化体育教学心理环境,二、体育课堂的心理气氛(一)体育课堂心理气氛的含义 是指师生在体育课堂中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表现。(二)体育课堂心理气氛的作用1、效应功能*2、信号功能3、教育功能,(三)创造和谐体育课堂心理气氛1、运用教学技巧2、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3、美化体育课堂环境4、为学生设立适宜的学习目标5、对学生积极的期望,三、体育课堂心理效益(一)体育课堂心理效益含义 是指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对教师所教授的体育知识、运动技能以及所提要求在心理上接受、认同、共鸣的程度。(二)特征1、外显与内隐共存2、稳定与易变共融3、接纳与排斥共振,(三)体育课堂心理效益的功能1、同化与调节2、选择与定向3、强化与维持(四)体育课堂心理效益的构成要素1、课堂心理气氛2、课堂心理适应3、课堂心理认同,四、体育课堂学生不良行为的控制(一)体育课堂学生不良行为的表现类型1、涣散行为2、抗拒行为3、攻击行为4、躲避行为(二)学生产生不良行为的原因1、学生方面2、教师方面,(三)对待学生不良行为的有效策略1、运用非语言控制2、给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3、及时制止不良行为4、加强师生互动5、提高自身能力,一、体育课堂学习过程的心理学评价目的(一)激励性(二)发展性二、体育课堂学习过程的心理学评价内容(一)体育学习态度(二)情意表现(三)交往能力与合作精神,三、体育课堂学习过程的心理学评价方法(一)观察(二)口头评定四、体育学习过程的心理学评价形式(一)学生对学习过程的评价(二)教师对学习过程的评价,

    注意事项

    本文(体育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48学时).ppt.ppt)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