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概论精品课程申报书.docx
2009年度“国家精品课程”申报表(本科)推荐单位.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所属学校(是否部属)非部属课程名称传播学概论课程类型理论课(不含实践)理论课(含实践口实践(验)课所属一级学科名称新闻传播学类所属二级学科名称新闻学课程负责人申报日期2009-5-1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二OO九年三月填写要求一、 以word文档格式如实填写各项。二、 表格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再次出现时可以使用缩写。三、 涉密内容不填写,有可能涉密和不宜大范围公开的内容,请在说明栏中注明。四、 除课程负责人外,根据课程实际情况,填写14名主讲教师的详细信息。五、 本表栏目未涵盖的内容,需要说明的,请在说明栏中注明。1 .课程负责人情况1-1基本信息姓名性别男出生年月1952-11最终学历大学职称教授电话学位职务副院长传真所在院系上海大学影视学院E-maildaiyg8408通信地址(邮编上海市延长路149号301信箱研究方向传播学理论、传播学研究方法、传播社会学1-2教学情况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作为第一著名人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主编的规划教材(不超过五项)一、讲授课程:传您学概论,鼠科专业基础课,周4节,四届共165人;报纸编辑学,本科专业课,周4节,两届共86人;传播学专题理论研究,本科专业课,周4节,三届共196人;传播学专题理论研究,硕士生专业课,周4节,四届共91人;传播学研究方法,本科、硕士生、博士生专业课,周3节,五届共240人。二、实践教学:指导18名同学暑期实习,指导14名同学毕业实习,指导学年论文22篇,指导毕业论文共27篇。三、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网络传播课件,上海市教委,2003-2005年。传播学概论精品课程,上海市教委,2002-2003年。传播学研究理论与方法,精品课程,上海大学,2006-2007年。四、获奖:2002年传播学通论获国家普通高校教材二等奖(2006年修订出版);2004年传播学研究理论与方法获上海市社科三等奖2004年获上海市宝钢奖;2006年获上海市名师奖。五、主编的规划教材: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传播学研究理论与方法,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出版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传播学通论,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年出版1-3学术研究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一、主持的学术研究课题:1、新闻理论创新研究,2004年上海市社科,主持;2、体育新闻信息传播社会影响研究,2005年国家体育总局社科项目,主持。3、文化消费与先进文化研究,20032005年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主持。4、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大众传媒新闻竞争力研究,2004-2006年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主持。5、和谐社会与大众传媒的角色定位,2005年上海社科专题研究,主持。二、发表的主要学术论文1、全球化语境下中国电影文化传播策略检讨现代传播2004年第2期,第一。2、新世纪中国传媒经济研究(上、下)当代传播2006年第1期、第2期,第一。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新闻传播理论创新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3期,第一。4、市场环境下新闻公信力的建构一一由江苏新时空所引发的思考新闻记者2007年第8期,第一。5、大众传媒如何构建和谐社会国际新闻界2005年第6期,第O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课程负责人:主持本门课程的主讲教师2 .主讲教师情况2(1)-1基本信息姓名郑涵性别男出生年月1959-05最终学历研究生职称副教授电话56331684学位博士职务传真所在院系新闻传播系E-mailhanzheng通信地址(邮编)上海大学影视学院(200072)研究方向传播学理论、传媒政策、传媒产业2(1)-2教学情况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著名次序及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主编的规划教材(不超过五项)一、讲授课程"播学概论,本科专业基础课,周4节,两届共86人;中外传播研究,本科专业课,周4节,两届共96人;跨文化传播,研究生专业课,周4节,三届共51人;传媒经营管理,研究生专业课,周3节,两届共140人。二、实践教学:指导21名同学暑期实习,指导12名同学毕业实习,指导学年论文27篇,指导毕业论文共27篇。三、获奖:传播学通论,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2002年教育部教材二等奖(2006年修订出版)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一、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1、上海媒体集团发展战略研究(2001年度中共上海市委研究室重点政策研究项目,2004年完成)2、全球化进程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研究-文化体制与对外文化经贸政策规章的历史转型(2002年度上海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04年完成)2(1)-3学术 研究3、上海文化产业发展研究(2004年度上海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07年完成)4、当代西方传播制度研究(2004年度上海市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08年完成)二、发表的主要学术论文:1、当代中国新闻舆论监督的角色定位与历史语境刍议新闻记者2006年第5期2、论当代国际传媒研究中的两大关键词:社会责任与问责现代传播2007年第3期3、全球化视野:西方电影审查与分级制度研究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4期4、论当代西方传媒反垄断政策法规发展新态势新闻知识2007年第8期三、获奖:和,发表于中国古代审美文化论,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华东地区古籍优秀图书奖一等奖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3 .主讲教师情况2(2)-l基本信息姓名沈荟性别女出生年月1971-8最终学历研究生职称副教授电话56331396学位博士职务系副主任传真所在院系新闻传播系E-mai1ShenhUi7lhOtInaiLcom通信地址(邮编)上海大学影视学院新闻传播系(200072)研究方向传播理论、传媒经济伦理、西方传媒经营管理及实务2(2)-2教学 情况2(2)-3学术 研究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著名次序及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主编的规划教材(不超过五项)一、讲授课程:传播学概论,本科专业基础课,周4节,两届共96人;中外新闻事业史,本科专业课,周4节,五届共167人;二、学术专著:1、人际传播学会与别人相处(专著,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2、现代传媒经济学(参写10万,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12月版)3、维系民主新闻客观性与政治(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5月版)三、获奖:参编的传播学通论,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2002年国家教材二等奖(2006年修订出版)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一、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1、参与2004年国家社会科学项目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大众传媒新闻竞争力研究(主持)2、2004年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项目境外媒体的进入与上海媒体的机遇与挑战(张咏华主持)主要成员之一。二、发表的学术论文:1、CNN经营之道探析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4年第2期2、现代传媒、后现代生活与新闻娱乐化浙江大学学报2005年第5期3、电视娱乐经济与青少年成长上海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4、娱乐经济的合理性与转型责任新闻记者2005年第6期三、获奖:娱乐装济的合理性与转型责任(新闻记者2005年第6期)2004年获南方杯全国电视论文大赛一等奖。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2 .主讲教师情况2(3)-l基本信息姓名赵为学性别男出生年月1970-09最终学历研究生职称副教授电话56332733学位博士职务传真56333204所在院系上海大学影视学院广告学系E-mailzhwx通信地址(邮编)上海大学影视学院广告系(200072)研究方向传播学理论与方法、新闻传播、文化传播2(3)-2教学情况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及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主编的规划教材(不超过五项)一、讲授课程:传播学概论,本科专业基础课,周4节,两届共76人;新闻学概论,本科专业基础课,周3节,四届共192人;文化传播学,本科专业课,周3节,两届共64人;传播符号学,本科专业课,周3节,两届共52人;二、实践教学:指导12名同学暑期实习,指导9名同学毕业实习,指导学年论文11篇,指导毕业论文共11篇。三、参编教材:参著传播学通论(国家教材二等奖、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年参著传媒经营与管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四、获奖:参"的传播学通论,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获国家教材二等奖(2006年修订出版)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著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一、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1、大众传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话语分析市教委重点学科项目(2008.05-2010.09,主持)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大众传媒话语的意识形态策略研究上海大学人文社科研究基金(2008.10-2010.10,主持)3、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大众传媒新闻竞争力研究国家社科基金(2004.08-2008.12,主持)二、发表的主要学术论文:2(3)-3学术 研究1、论文大众传媒如何构建和谐社会国际新闻界2005.062、论文和谐社会与大众传媒的角色定位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研讨会文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113、论文和谐社会建构中大众传媒角色的激发机制冲突融合:新闻传播与社会发展新华出版社2006.064、论文试论艺术人类学本性观的理论基石上海大学学报2006.045、论文论扬雄的文体自觉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6.046、论文扬雄研究的源流与不足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067、论文艺术特征的人类学本性探析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038、论文走不出的盆地株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049、论文从文化视角看陆定一新闻理论的基本点新闻春秋(第七辑)2008.0610、新闻传播学研究中话语分析的应用:现状、局限与前景上海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04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3 .主讲教师情况2(4)-l基本信息姓名赵士林性别男出生年月1973-10最终学历研究生职称副教授电话13918984956学位博士职务系副主任传真所在院系上海大学影视学院新闻传播系E-mailzhaoshiIin通信地址(邮编)上海延长路162弄8号502室研究方向新闻理论、传播学研究方法2(4)-2教学情况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著名次序及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主编的规划教材(不超过五项)一、主要课程:传播学概论,本科专业基础课,周4节。一共三届学生(包括两届春季班学生),总人数238人。传播学研究理论与方法,本科专业必修课,周4节。一共七届学生(包括两届春季班学生),总人数238人。中国传播思想史,本科专业选修,周4节。一个6届(包括两届春季班学生)总人数147人。新闻学概论,本科专业必修课,周4节。一个3届,学生总人数114人。二、实践教学:指导18名同学暑期实习,指导14名同学毕业实习,指导学年论文27篇,指导毕业论文共27篇。三、教学研究课题:参加上海市教学高地项目新闻系本科教学调研四、教学表彰:2007年被上海大学评为“优秀青年教师”五、主编教材:网络传播论,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年。突发事件与媒体报道,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2(4)-3学术研究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著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一、研究课题:上海市教育高地项目:中国媒体危机报道研究(2005年6月一一2006年9月),主持人。国家社科项目: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大众传媒新闻竞争力研究(2004年8月一一2006年10月),主要参加者,分报告的执笔人。Therelationshipbetweentherealworldandthe“mediaworldHowtheframesofthemassmediaintheUnitedStatsofAmericaninfluencethepeople,sunderstandingofChina.FundedbyCollegeofArtsandScience,WyomingUniversity,±#A,2006年8月2007年1月。上海媒体突发事件报道的框架选择及范式创新,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一般课题,主持人,2007年9月2009年9月。二、发表的主要学术论文:为生存奔忙的异乡人一一论上海媒体报道中的农民工形象,第一作者,新闻爱好者,2009年2月。隐性采访中的新闻侵权及其规避第二作者,新闻爱好者,2009年1月。政府对待媒体突发事件报道要有“平常心”,单独写作,领导之友,2007年第5期。新闻媒体联动传播的思考,第二作者,万里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美国第二次海湾战争宣传的两个主要标签,单独写作,江汉论坛,2005年1月。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4 .教学队伍情况员成外,1含师3-人构1'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职称学科专业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男1952,11教授新闻传播学主讲郑涵男1958,5教授新闻传播学主讲沈荟女1971,8副教授新闻传播学主讲赵为学男1970,9副教授新闻传播学主讲赵士林男1973,6副教授新闻传播学主讲学伍体构3-教队整结教学队伍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师资配置情况(含辅导教师或实验教师与学生的比例)1、,56岁,1977年兰州大学本科,1987年上海复旦大学修完硕士课程,1989-1991年美国夏威夷大学新闻系修习传播学。1984年开始从事新闻教育,主讲传播学21年,现为新闻传播学教授,传播学博导。2、郑涵,51岁,1985年复旦大学文学博士,博士生导师。1988年开始从事新闻教育,主讲传播学10年。3、沈荟,38岁,2003年复旦大学新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1998年开始从事新闻教育,主讲传播学7年。4、赵为学,38岁,2007年上海大学传播学博士,硕士生导师,1992年开始从事新闻传播、中国语言与文化教育。5、赵士林,36岁,2004年复旦大学新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2001年开始从事新闻传播学教育,主讲新闻学、传播学7年。学革研3-3教改与究近五年来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成果及其解决的问题(不超过十项)1、网络传播课件,上海市教委,2006-2007年。2、2002年获国家普通高校教材二等奖(传播学通论,2006年修订出版)。3、入选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传播学通论,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年)3、传播学概论精品课程,上海市教委,2004年。4、传播学研究理论与方法精品课程,上海大学,2006年。从2000年以来,先后3次进行教学改革。目前新闻系在体现教育部主导的教学计划下,对本科新闻学专业进行了改革,新闻系只开设15门主导性课程,其余课程一律由学生自主选修。这一改革深受欢迎,正在总结。3-4青年教师培养近五年培养青年教师的措施与成效通过教学科研培养年轻教师,学科建设发展很快,新闻传播学师资力量有很大提高。在的带领和指导下,郑涵博士、沈荟博士、赵士林博士、赵为学博士先后在外校学习和进修,其中沈荟、郑涵等都出国学习或交流,现在他们都是新闻传播学教学骨干。师资来源不同学科和学校:沈荟、赵士林博士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赵为学毕业于上海大学社会学、传播学专业。学历、职称、年龄结构合理:五位教师全部具有高级职称,其中博士四位,博士占80%,四十岁以下占60%。学缘结构:即学缘构成,这里指本教学队伍中,从不同学校或科研单位取得相同(或相近)学,学位)的人的比例。5 .课程描述4-1本课程校内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1、 传播学课程是1984开始走上中国大学讲台的。当时作为选修棵,主要讲授西方传播学理论,主要内容是美国的传播学理论,到1986年,部分大学开始把传播学作为必修课对待。没有教材,只有部分发表在新闻学术刊物上的资料。2、 1988年开始,全国有10多所新闻院系开设传播学课程,部分学校还将传播学课程列为专业必修课,1988年底,兰州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传播学原理与应用(邵培仁龚炜著),成为中国人编的第一部传播学教材。教材在介绍西方传播学的同时,已较注意传播学的中国化问题。3、 1990年,教育部邀请张隆栋教授,张国良教授,教授,吴文虎教授,石义彬教授等讨论传播学教学大纲。这是国家正式将传播学列入新闻学教学计划。4、 90年代以来,传播学已成为新闻学、传播学、社会学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同时许多学校开设了许多同传播学相关的课程,如西方传播学思潮,传播学的研究方法等。5、 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专业从1986年刚刚成立时就开设传播学课程。从1998年起又相继开设与传播学相关的课程,如传播社会学,传播学经典文献选读,传播学研究方法,传播学专题研究,传播学双语教学,组织传播学,传播学理论前沿等课程,先后出版了十多部传播学著作与教材,如:传播学通论(2002年国家普通高校教材二等奖)、传播学研究理论与方法(上海市社科三等奖)、组织传播学、传播社会学、网络传播论、中国传播思想史、欧洲传播思想史等。6、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科从2001年开始传播学精品课程建设,并成为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2002年建成,2002年即申请上海市精品课程,并获批准。从2002年起,传播学概论精品课程先后增补内容10次之多,大的修改有四次。7、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科所使用教材虽获国家教材奖(2002年)和百门精品教材(2003),但我们一直在认真总结近几年教学经验,努力完善教材,2006年又出版了修订版教材传播学通论。8、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科积极推广精品课程建设的成果,在本科教学中,按照精品课程建设的要求,除在新闻传播学科中,在艺术学、广告学、社会学、市场营销等专业中也推广,不仅在全日制中使用,也在夜大学、培训班中使用,收到良好效果。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科注重教师队伍建设,从1996年只有一名教师到现在有六名教师,如主讲教师有教授、郑涵教授、顾孝华副教授、沈荟副教授、赵士林博士、赵为学博士等,形成老中青结合、以博士和教授为主组成的教学队伍。42理论课和理虹含实践工课数学内容4-2-1结合本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生源情况,说明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与课程目标上海大学是一所学科门类齐全的研教型大学,立足上海面向全国培养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应用型人才。新闻传播学专业主要为报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大众传媒组织以及其它企事业组织的宣传、广告、营销、公共关系、调研和信息等部门培养能从事新闻、传播工作和相关工作的艺术技术复合型专门人才。本课程在新闻传播学专业中属学科基础课,旨在使学生了解传播研究的发展概况,掌握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和传播研究的经典成果,能用传播理论分析社会传播尤其是大众传播中的问题;特别是,在加强理论修养的前提下,本课程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充分挖掘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潜力,保障其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4-2-2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1、传播的一般知识4课时;2、传播学的学科知识-传播学的理论来源、发展变化、现状等10课时(不含影象资料);3、传播学的分支学科8课时;4、马克思主义传播思想-4课时;5、传播学研究方法一一8课时(不含学习SPSS系统)。6、课堂研讨-4课时4-2-3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课程的重点是西方传播学的理论体系及中国传播学本土化问题。在介绍西方传播学时,我们增加了马克思主义传播思想教学内容。课程主要难点首先是传播学内容本土化:传播学是引进的学科,绝大部分内容是西方的,学生看的、听的都是西方国家资料。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用五年时间整理中国传播学资料400多万字,编辑出版了中国传播思想史(2005年,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作为学生学习了解中国传播学资料。其次是传播学研究方法教学。传播学研究方法是传播学课程中重要内容,但大部分学生缺少数学基础。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拍摄了传播学研究方法的专题,制作了研究方法的PPT,将复杂的计算等问题图解化。4-2-4实践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不含实践教学内容的课程不填)4-2实践(验)课教学内容4-2-1课程设计的思想、效果以及课程目标4-2-2课程内容(详细列出实验或实践项目名称和学时)4-2-3课程组织形式与教师指导方法4-2-4考核内容与方法4-3教学条件(含教材使用与建设;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配套实验教材的教学效果;实践性教学环境;网络教学环境)一、教材使用与建设2000年出版了传播学通论(金冠军主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经使用,效果良好。2002年被评为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已重印5次。2006年出版修订版传播学通论(金冠军主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二、扩充性教学资料为加强传播学教学,专门编写了资料性教材,主要是:西方新闻传播学名著选读(顾孝华主编),本资料主要是有针对性选择部分与教内容相联系的国外翻译资料,便于学生全面了解西方传播学,加强理解传播学课程。传播学双语教学参考(张咏华沈荟编)主要向同学提供原版资料,使同学对西方传播学了解的更直接。建设了一次容纳30人同时上机的传播学网络实验室,容纳百人以上的多媒体教室随时可使用,一个大型数据库。4-4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举例说明本课程教学过程使用的各种教学方法的使用目的、实施过程、实施效果;相应的上课学生规模;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教学方法、作业、考试等教改举措)1、教学手段灵活教学活动的主体在教室和实验室,但教学中尽量使用现代化教育手段,主要是网络辅导活动。同学可通过校园网与主讲教师进行交流,教师通过网络回答同学的质疑和问题,仅2008年就有100多次。传播学概论精品课程上网后,师生交流更多。2008年40多位同学在网络上下载课程内容,已知有200多校外、省外同学上网下载传播学概论精品课程。2、老师同学互动,体现现代教育思想提倡同学对主讲老师所讲内容提出不同意见,展开争论。如去年有一同学对老师批评有些电视节目,特别是新闻评论节目对社会丑恶现象的批评影响司法公正问题,有同学提出那样老百姓喜欢。大家就这一问题进行讨论,最后大家的意见是新闻批评不是为谁喜欢或一时痛快,而是要强调媒体的责任和客观性,媒介批评反映公共舆论,但不应影响司法公正。2008年,有230多人次在网上与老师交流,有180多位同学通过E-MAIL与老师讨论问题。3、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为增强教学效果,传播学概论从2002年起就利用高科技教学手段,现有多媒体专用教室、实验室、网络室等。4-5教学效果(含校外专家评价、校内教学督导组评价及有关声誉的说明;校内学生评教指标和校内管理部门提供的近三年的学生评价结果)一、同学欢迎,成绩提高由于采取一系列措施,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兴趣提高,主动性提高,成绩提高,尤其采用新的教材和新的教学设计,成绩显著,效果明显。1、2007级2008年底传播学考试时,考题量非常大,难度大到中的题目占50%以上。虽然试卷难度教大,考试成绩仍比较好。91个考生中,80分以上成绩的占72人。2007、2008年研究生面试时,本系直升研究生和参加统考的学生成绩不但比过去好得多,也比外校考生好得多。2、主动性好。近年来,学院投入数十万元购买教材,带动了学生的读书活动。二、同行高度评价传播学概论课程是我校重点建设的课程,进行了两年的实验。去年6月20日,我校主管部门邀请复旦大学同行专家童兵教授、张俊德教授对课程建设进行鉴定,童兵教授认为该课程建设指导思想先进,建设认真,是国内的精品课程,应向全国推广。并建议以此召开全国传播学教学会议讨论。张俊德教授认为课程建设非常好,有特色,建议将课程正式对外发行。三、专家组鉴定意见(专家组成员:童兵,张俊德,吴信训)传播学平台课建设项目经过三年的努力,已如期按目标完成,专家鉴定意见是:1、教材传播学通论理论体系与学术水平在国内均属一流。2、教学内容合理,结构科学,教学方法有创新,理论联系实际方面有新的突破O3、完成了配合教学的多媒体课件建设。4、培养了一支年龄与学位结构合理的水平高的师资队伍。传播学教学师资队伍在国内是最强的。5、希望教材重版修订时使个别章节的内容与风格同全书更趋一致,也希望校、院对多媒体课件的进一步完善加强支持力度,力争使这一平台课成为国家精品,为全国传播学教学树立一个榜样。根据专家意见,我们组织教师对教学方案、教材、教学方法进行两次较大修订和完善,主要是:不满足已获国家奖,组织修订教材。征求同行专家意见,征求同学意见,修订了教学大纲,主要对部分章节进行调整,突出重点。修订多媒体课件,增加部分内容。4-6课堂录像(课程教学录像资料要点)1、新闻专业主义与公信力O2、传播自由与控制O3、美国自由主义理论盛行的原因与主要内容O4、西方电子媒体(郑涵)5、传播学的先驱(沈荟)5,自我评价5-1本课程的主要特色及创新点(限200字以内,不超过三项)1、教学团队强大,师资队伍年龄结构(五十五岁以上一人,四十至五十五岁一人,三十多岁三人)、学历结构(四位博士)、职称结构(教授二人,副教授三人)合理。2、教材获国家教材奖,学界广泛认可,有20多所高校作为本科和研究生教材或教学参考书。3、注重传播学中国化。教材传播学通论用教多篇幅论述中国传播学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传播学5-2本课程与国内外同类课程相比所处的水平传播学课程是人文学科的重要课程。美国知名教授GODWlN.ZHU认为,传播学课程应像公共卫生课一样,成为人类必修的课程,因为没有人说他与传播无关,而恰恰是每个人都在传播,积极地参与。在西方,传播学是新闻、广告、营销、语言、经济学科中最重要的课程,甚至是哲学学科的主课。我国人文学科基本都开设传播学课程,新闻教育中更是重中之重。本课程教材有中国特色,没有照搬西方理论,而是从中国实际出发,努力追求中国化。课程内容也尽量与实践相结合。电子教学资料有通俗、直观、适用的特点。特别是关于传播学的量化方法,在国内外传播学教学中几乎为涉及,而本教学系统将量化研究理论用图形表现,使其动态化,使一个复杂的系统变得简单易学。5-3本课程目前存在的不足由于多媒体制作成本太高,经费问题,还有一些想法和内容没有得到表现。正在努力实现目标。6 .课程建设规划6-1-1本课程的建设目标、步骤及五年内课程资源上网时间表1、计划每年修订教材,每半年增加或修订多媒体教学内容。2、开展调查,征求学生意见,征求同行的建议。6-1-2三年内全程授课录像上网时间表2006032006-062006092006-112007032007-062007092007-112008112009-016-2本课程巳经上网资源网上资源名称列表及网址链接网址:http:eIearning.Shu.edu.Cn用户名:shuedu密码:shuedu1、传播学概论教学大纲http:/elearning,display2.php?id=62、课程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http:/display2.php?id=63、师资队伍简介http:/elearning,display2.php?id=64、教材传播学通论介绍http:elearning,display2.php?id=65、传播学概论教案http:/elearning,display2.php?id=66、虚拟课堂http:/elearning,display2.php?id=67、模拟考试http:/display2.php?id=68、教学视频http:/elearning,display2.php?id=69、申报书http:/elearning,display2.php?id=6用户名:shuedu密码:ShUedU课程试卷及参考答案链接(仅供专家评审期间参阅)http:eIearning.Sdisplay2.Php?id=6如需用户名和密码,均为shuedu7 .学校的政策措施77所在高校鼓励精品课程建设的政策文件、实施情况及效果我校从2003年起建设校级精品课程,在政策试行的基础上,于2005年、2006年连续出台了“上海大学精品课程建设实施管理条例"(上大内(2005)184号http"elearning.S),“课程建设项目的资助办法(试行)”(上大内(2006)251号文)等政策文件。确定了5年建设100门校级精品课程的目标。学校规定了精品课程建设分国家、市、校三个层次立项管理。校级精品课程一般给予3万元的建设经费资助,获国家级、市级精品课程称号的建设项目,学校至少根据上级拨款按1:2和1:1给予配套经费资助。学校实施了计算中心负责为各精品课程提供统一的支持平台,包括制作支持、维护支持等;网络中心负责上网课程的正常运行;影视制作中心负责各精品课程教学录象的拍摄与制作。学校的政策规定:被认定的校级精品课程,由学校颁发荣誉证书和奖金,并择优推荐参选上海市和国家级精品课程;对于未经立项建设而获校级及以上“精品课程”荣誉称号的课程,学校将按有关标准颁发荣誉证书和奖金,并补充拨入课程建设经费;对建设精品课程工作中做出重大贡献、成绩突出的教师,在职称评定、评奖或提拔中将给予优先考虑。五年来,学校为了保证精品课程在网上的正常运行,学校每年拨专款给校计算中心,用于网络的日常维护及网上材料的制作与更新;每年拨专款给影视制作中心免费为在建的精品课程拍摄教学录象。学校多次组织精品课程经验交流会,还曾协助市教委组织全市范围内的精品课程交流会。学校调整了教学建设委员会,加强了对各类教学建设项目的管理、监督和评价力度;并在学生选课课表上统一标注精品课程标志及其级别,在扩大精品课程影响的同时,也加强了学生的评价和监督。国家、市、校级精品课程全部在校园网平台上展示,供师生使用。在这些政策的有效实施中,我校的各级各类课程建设,特别是精品课程建设取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