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织》《变形记》比较阅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
-
资源ID:885750
资源大小:24.61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促织》《变形记》比较阅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
促织变形记比较阅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荒诞变形后的喜与悲一一促织变形记比较阅读教学设计01.文本解读促织变形记是部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第六单元的两篇课文,本单元所选五篇小说,通过虚构的人物形象与故事情节反映社会生活,描摹人情世态,表达对人生的思索。促织是蒲松龄创作的一篇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小说,它通过主人公成名一家的遭遇,反映了统治者荒淫无道、横征暴敛的社会现实。小说情节曲折离奇、跌宕起伏,描写细腻生动、情态毕现。变形记是卡夫卡创作的一篇小说,小说主人公格里高尔变为甲虫这一荒诞故事讽刺了世人唯利是图、对金钱顶礼膜拜、对真情人性不屑一顾的现实,反映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真实的社会生活。02.设计理念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跨文化专题研讨任务群”的目标“旨在引导学生思考丰富多样的人类文化,汲取人类思想精华,培养开放的文化心态,发展批判性思维,增强文化理解力J本任务群的处理应当建立在学生对中外作家作品研习的基础上,打开视野,深入挖掘中西文化层面的异同。而对于青春期的高中生来说,严肃的文学理论著作和部分文化经典作品,他们阅读和理解起来存在一定的难度,而且部分学生兴趣也不高。基于此,在处理跨文化专题交流这一任务群时,可以选择从教材中的课文出发进行比较阅读,调动学生兴趣,以文学类作品为起点,逐渐达到“选读一本文学理论名著,了解世界文学批评中某一流派的基本主张和文学解读方法”等目的。文学作品的阅读若能借助“比较”进行巧妙开掘,会收到较好的阅读效果。通过反复比较,才会是有联系的,而不是孤立的;才会是灵活的,而不是呆板的。通过带领学生对促织变形记进行比较阅读,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品味小说的人物形象和命运结局,感悟不同国度、不同时期的作者对社会生活的批判意识,理解中国传统小说和西方现代派小说在情节处理上的差异,感受变形前后现实与荒诞的意蕴。03.课型新授课04.教学目标1 .了解作家作品,积累掌握重点文言现象,领会中国古典小说与西方现代派小说的特点。2 .理清小说跌宕起伏、曲折多变的情节,品味小说人物形象。3 .学习不同的艺术技巧,感受古今中外多样化的小说风格。4 .探讨小说人物变形后的社会生活本质及其蕴含的思想内涵,理解作品的社会意义。05.课时三课时06.教学方法诵读法、比较法、合作探究法07.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读懂故事品波澜一、导入新课同学们,齐天大圣孙悟空有七十二般变化之能力,假如此时的你拥有了变化的能力,你最想变成什么呢?(调动学生兴趣,各抒己见)。同学们的想法真是独具个性,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两篇文章,他们的主人公也发生了变化,一个变成了“小蟋蟀”,一个变成了“大甲虫”,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蒲松龄的促织和卡夫卡的变形记。二、预习检测L指定两个小组代表介绍蒲松龄、卡夫卡,其他小组做补充。5 .检查重点字词,归纳文言现象。三、梳理情节成名之子和格里高尔到底经历了什么呢?请同学们速读课文,圈点勾画出相关语句,概括出两篇文章的故事情节并画出情节曲线图。梳理情节(过渡)同学们阅读思考的很认真,现在哪一个小组先来展示你们组的学习成果呢?(将学生梳理的内容投影展示,让学生上台进行讲解分析)根据各小组分析的情况,教师加以评价、订正,然后统一。梳理情节序幕第1段朝廷征促织开端第2段成名被摊派交纳促织发展第34段成妻卜促织成名按图索促织高潮第57段成子毙促织化促织斗促织结局第8段成名献促织,因祸得福尾声第9段作者评促织第一部分(7段):发现变成甲虫,但仍然惦记工作。第二部分(813段)变身甲虫的格里高尔起床艰难。第三部分(1422段)公司来人上门查看,格里高尔艰难离床。第四部分(2329段)格里高尔努力开门,众人神态行为各异。四、品味波澜(过渡)”文似看山不喜平”,通过同学们的分析,我们看到这两篇小说的情节曲折离奇、跌宕起伏,那么这两篇小说在情节的设置上各自有什么特点?又有什么效果呢?小组讨论,讨论完后请小组代表交流看法。1 .促织赏析(1)线索清晰,条理分明。小说紧紧围绕“得失促织”安排情节。情节跌宕起伏,一波三折。波折一:岁征促织,成名破产受开L走投无路。波折二:神巫指点,成名得虫。波折三:节外生枝,成名之子弄死促织,投井自杀。波折四:成名之子起死回生,魂化促织,成家因祸得福。情节的曲折丰满了故事,深化了主旨。(2)结局是喜剧型结尾,以乐衬哀,反衬作品的悲剧色彩。2 .变形记赏析(1)双线索结构,注重心理描写,淡化情节。内在主线是内视角下格里高尔变成甲虫后的心理、情感变化的过程,主人公变成甲虫后的内心感受和心理活动是小说的主体,具有淡化情节的特点。外在线索是外视角下的家人对格里高尔变成甲虫后的态度。两条线索有机组织了小说情节结构。(2)悲剧结局直接表现了世态炎凉,人性的冷漠。五、课堂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跟随蒲松龄和卡夫卡的笔墨知道了两个人变虫的离奇故事,作品跌宕起伏的描写,是艺术再现生活的需要,因为生活本身就是丰富多彩,充满波澜的。同学们也学着用这样的方法发挥想象,写一写假若拥有变化能力的你变身的经历吧。六、布置作业1 .归纳积累重点文言现象,文学常识。2 .发挥想象写一段自己变身的经历。七、板书设计促织一波三折喜剧结尾以乐衬哀变形记淡化情节悲剧结局世态炎凉第二课时:品味人物析手法一、导入新课L指名学生复述促织变形记的情节结构提纲。3 .指名学生口述“异史氏曰”一段的翻译讨论学生的翻译。明确:(1)篇末附“异史氏曰",是作者自己的看法。这是仿效史记“太史公日”的笔法附在每篇后面的评论。(2)奉行者:奉皇帝的命令去办事的人。(3)以蠹贫:蠹,蠹虫。课文用来比喻胥吏的侵害。二、品味人物(过渡)小说情节的设置是为刻画人物形象服务的,在这样波澜起伏情节下的主人公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呢,请同学们速读课文根据情节,比较促织变形记人物形象。被授予里正的职位,遇到朝廷征收蟋蟀,未能按期完成任务被官府打得遍体鳞伤;后来在巫婆的帮助下终于捉到一只俊美健壮的促织;促织被儿子弄死后,儿子害怕跳井自杀,他的魂魄变成一只促织;献供后因蟋蟀得到封赏。一天早晨,格里高尔醒来后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变形前,他早出晚归,养家糊口,不敢生病,没有娱乐,没有朋友,丧失了作为人的乐趣,唯一的活动就是工作;变形后带着对家人的责任和担忧在绝望中孤独的死去。三、分析手法(过渡)相似的身份,不同的命运:一个受到了促织的“恩荫”,一个在孤独中死去。请同学们快速在文中勾画相关语句,结合下表探究刻画人物的方法。教师点拨L反讽:指表现嘲弄或狡诈的双重意义的叙述;在反讽中,一个词汇或一种语调在语境中获得了一种与文字意义相反的、否定的或产生怀疑的意义。2 .荒诞:指事物表象和本质的分裂,是动机与结果的背离,由此产生了荒谬、啼笑皆非的结果。(小说情节的荒诞性,折射出一个冷漠的现实生活,充满了对当时社会的讽刺意味。也更能引起读者的深入思考,进而更加深刻地、强烈地感受到现代人的生存困境。)小组代表展示本组讨论结果师生点评明确。四、品味异同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可以看到两篇小说在艺术技巧上有哪些不同呢?小组讨论交流一交流成果展示一师生共同明确L情节处理:促织是中国的传统小说,格外注重情节结构,重视对社会环境的描写,有清晰的故事发展线索;而变形记则是用西方表现主义手法,重视人物内心感受体验的描写,以此来表现人的生存困境。3 .细节表现:促织主要是以对比、烘托的手法为主,通过成名的悲与喜的对比、成名先穷后富的对比、成名儿子异化而成的虫与普通的促织的对比等,来表现“人不如虫”这样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社会现象;而变形记则注重通过心理描写来展现格力高尔异化成甲虫前后生活的变化以及人物悲观虚无的思想。4 .故事结局:促织结局是以成名之子幻化成促织哄得皇帝的欢心给家族带来富贵喜剧结尾,满足了中国戏剧喜好“大团圆”收场的文化心理;变形记主人凄凉死去的悲剧的结局则更符合西方文化的艺术审美特点。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与感悟呢?学生口述自己的收获与感悟。六、布置作业根据促织变形记及所学祝福装在套子里的人等,自主梳理中西方小说在塑造人物形象手法上的异同,并举例说明。板书设计:人物形象写作手法第三课时:对比阅读探主旨一、导入新课通过上两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蒲松龄和卡夫卡笔下荒诞离奇的“魂穿变蟋蟀”“梦醒变甲虫”的故事。我们知道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那么生活在不同时空的两位作者的创作为什么不谋而合?他们又想通过自己的作品来向世人传达怎样的思想情感呢?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蟋蟀”“甲虫”变形背后的世界。二、知人论世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19岁应童子试,以县、府、道三考皆第一而闻名,补博士弟子员。但后来却屡应省试不第,直至71岁时才成岁贡生。为生活所迫,他除了做幕宾数年之外,主要是在本县做塾师。蒲松龄生活的时代,统治集团追求“声色犬马,酷爱“斗鸡戏虫”,至今传下来的斗蟋蟀盆,以康、乾年间制作最精,康熙时更有人以制盆扬名于世。“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郭沫若)“狐鬼有性格,笑骂成文章”(老舍)卡夫卡,奥地利小说家,犹太人,现代派文学的奠基人之一。18岁进入布拉格大学学习文学和法律,1903年开始创作小说,其作品运用的是象征式手法,主题曲折晦涩,情节支离破碎,思路不连贯,跳跃性很强。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有审判城堡失踪者,短篇名作有判决变形记。现代派文学是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意识流文学、存在主义、荒诞派戏剧、新小说派、黑色幽默等各种资产阶级文学流派的总称。它发端于十九世纪末,确立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它的文艺思想可概括为:重视主观表现,轻视客观反映;重视艺术想象,轻视客观摹仿;重视形式,轻视内容等。其特征是反传统、荒诞、意识流和象征。表现主义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盛行于西方的一个重要文学流派。卡夫卡的变形记等,以其深邃的哲理、新颖的形式,表现了西方现代人的异化和人失去自我的严重危机,而为世界读者所瞩目。三、主旨探究人性中的善良、忠厚没有变。这表现在成名之子投井昏迷后仍不忘魂化为促织,帮父母解决因自己扑死青麻头而带给家人的燃眉之急。格里高尔变成甲虫后,依旧保持人类的思维与情感,这表现在他首先在意的不是自己异化为“虫”的现实,而更在意自己的“迟到”、可能会失业以及由此带给父母、妹妹生活的影响,甚至在临死之前他还怀着深情和爱意回忆已经嫌弃并厌恶自己的家人。(过渡)促织中“人变成蟋蟀”,变形记中“人变成甲虫”,但在这些“变化”中总有一些东西始终未变,在这“变”与“不变”中又隐藏着什么呢?学生讨论交流,教师点拨。两篇小说的结局虽然是一喜一悲,但在这“变”与“不变”中都深刻揭示了社会现实的黑暗和人性的复杂冷漠,表现出两位作者对人在面对黑暗社会时的无能为力的一种共同的思考。(总结)促织所反映的时代是封建时代,主要是控诉封建社会中统治者贪图享乐,对百姓苛政残害,认为冥冥之中老实忠厚的人自有神灵护佑,即所谓“天将酬长厚者”;而变形记所反映的时代则是资本主义时代,则讽刺了资本主义制度下靠金钱利益维持的人际关系以及表达了对小人物在异化关系下不幸遭遇的同情,在灰蒙蒙的色调中呼唤着人的自由。四、拓展延伸如果说卡夫卡的变形记是作者在自觉运用异化手段进行文学创作的话,那么在中国古典文学中,不自觉运用“异化”创作的例子也有很多,同学们能想起来其他例子吗?“庄周梦蝶”,比喻摆脱了躯壳、束缚的性灵逍遥自在。山海经炎帝之女魂化精卫之鸟,令人叹服的百折不回的精神。杜宇灵魂化为杜鹃鸟,啼血鸣冤。梁祝化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五、学后反思每一个时代,人类生存的压力都很大,从远古到现代都是如此,那么面对我们所处的生活环境,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学生各抒己见。(总结)荒诞的变形,相似的异化,喜在人们对黑暗现实的批判意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悲在人们对黑暗现实的屈服与逐渐荒芜的精神世界希望大家多读书,读好书,享受孤独和一个人独处的时光,不要迷失自我,让自己的内心丰富充实,做到“君子不忧不惧”,纵然社会如何冷漠无情,我们也要忠厚做人,不违背自己的良知,做一个内心有光的人,不让自己“异化”和“变形”。六、布置作业自己搜集中西方文学作品中有关人的异化的作品进行探究,把握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思想内涵,写一则读书札记。板书设计:变与不变现实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