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论文:抓住“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精彩.docx
-
资源ID:888197
资源大小:18.56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教师论文:抓住“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精彩.docx
教师论文:抓住“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精彩一、生成有坐标:紧扣目标,把握“有效教学”的方向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是有效的?余文森教授在有效教学十讲中对课堂教学有效性作了一个隐喻:“课堂的有效性就像去穿越一块玉米地,第一个要比谁穿越得快;第二个要比在穿越的过程中谁掰的玉米多;第三个是由于在比赛过程当中,锋利的玉米叶子可能会刮伤皮肤,那就要比一比穿越玉米地后谁身上的伤口少J穿越越快,掰到的玉米越多而又不伤皮肤的,才是真正的胜利者J教学要讲求效率,教学方法要讲求效果,这些都是围绕教学目标而言的。对于优质高效这一目标导向来说,生成教学都应该把握好分寸,遵循适时、适度、适当原则。笔者在中外教育经典案例评析上看到这样一则案例:一位教师在上塞翁失马一课时,有学生问:“老师,塞翁丢失的是公马还是母马?”这位教师不愿意扼杀学生提问的兴趣,便放弃了原先的教学设计,整整大半节课,师生就一直沉浸在塞翁丢失的是公马还是母马的讨论中。这种生成性教学显然无太大意义。塞翁失马这篇课文的教学重难点是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寓意,至于塞翁丢失的是公马还是母马,对于理解课文寓意没有价值。如果怕因为无视而扼杀学生提问的兴趣,我们大可以委婉地把学生引回正题:“这是个有趣的问题,但是不管引回来的是公马还是母马,我想塞翁只要看到马,都应该感到高兴呀!但事实上,他是怎样反应的呢?”这样轻轻一带,既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能自然地把教学进度引入正确的轨道中。正面的例子也有,特级教师余映潮先生在教授狼一课时,一位学生在概括狼一文的大意时说:“一个屠夫”余映潮先生笑着加重语气重复了这位学生的话:“一个屠户”其他学生都笑了,余老师的刻意重复让同学们明白了“屠夫”和“屠户”这两个词在词性色彩上的不同。余老师看教学效果已经达到,也没有在这一错误的细节上继续纠缠,点到为止,进行下一环节的教学。这一做法就是对教学生成的适度把握。总之,教学目标作为课堂生成价值判断的核心参考坐标,只有切合教学目标的生成才能称得上是有价值的生成。学生的提问、质疑,偶发的教学情境只要是对达成教学目标有价值的,都可以看作是有效的课堂生成。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寻找契机,掌握好生成的火候,让生成性资源恰如其分地与教学目标有机整合。二、生成有载体:弹性预设,扬起“互动生成”的风帆对于教学有效的目标导向来说,无论预设还是生成,都是实现教学优质高效的手段:一方面,语文教学中呈现的多向的思维路径、丰富的结论成果决定了生成是语文教学的主过程;另一方面,必要的预设是教师引领学生进行下一步有效学习的重要手段。但是,预设又意味着教师在动态生成的过程中设置了固定程序和目标。因此语文教师应该特别注意正确把握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既不能出现牵着学生走的“一统到底”,也要防止被学生牵着走的“一放到底”,应该让预设成为课堂生成的助推器。教师在备课时,应深入钻研教材,努力挖掘教材中能力训练素材和具有思维训练价值的学习内容,并能从学情出发,预设有效的课堂问题,并做出应对预案,让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情境等诸多因素融为一体,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但是,精心并不等于精细,不能让预设成为学生思维与想象的桎梏。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设计应是有弹性、有留白的预设,留有空白的预设才是生成的良好生态环境。笔者认为“板块教学”就是给生成留足空间的一种很有效的策略,即设计教学时考虑整体布局,设计几个由浅入深的板块,不过分预设细枝末节。许多著名特级教师的课堂设计都是这种粗线条的板块式设计,如:宁鸿彬老师教中国石拱桥大体分了三个板块: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读完后给标题加上修饰语。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归纳梳理,选取核心问题进行重点教学。反馈练习,解决问题。这种板块式教学给师生活动留有很大空间,教师的教学也因此拥有很大弹性,当然,教师也可根据教学中生成的资源,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及时进行调整。这种教学模式倡导的是从“为教”走向“为学”的教学理念。课堂中的每句话、每个环节都要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或者是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或者是直接指向学生的学习要素。三、生成有抓手:因势利导,划动“高效课堂”的船桨焕发生命力的高效课堂都是富有生成的,良好的课堂教学依仗于在预设基础上对一些不确定的因素进行巧妙地设置与处理,使学生得到更多的锻炼和提高,从而让生成更精彩。首先,教师要营造一个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教师要认真对待学生的需求和期望,提供积极思维的活动舞台,保护他们的独到见解和创造欲,从而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执教苹果里的五角星一课时,笔者以“循规蹈矩”和“鲜为人知”这两个词为突破口,让学生体会文中切苹果的两种不同方法,理解“鲜为人知”的切法所具有的魅力,初步感悟“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在授课时有了以下对话:师:同学们,我们平时一般是怎么切苹果的?(学生比划动作,从顶部切到底部)我们每个人都按照这种通常的方法来切,没有人用其他的方法来切,这种切法可以说成是什么样的切法?生:循规蹈矩的切法。师:那我们来讨论一下,为什么通常要选择这种方法来切苹果呢?(小组内进行讨论,分组汇报自己的交流成果)生1:竖切苹果体现了公平。大家都知道,苹果不是一个圆柱体,上面大下面小,如果拦腰切的话,一眼就看出大小了,谁愿意吃小的?而用竖切苹果的方法切出的苹果大小往往一样,苹果很容易平均分。同学们一个个争先恐后地说出自己的想法,答案远远超出了笔者预先设定的“体现公平”“思维定势”,令笔者感叹学生的想象力之丰富。在笔者的引导下,他们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完善补充自己的观点,还主动地探究文本,品读文中的关键词句,发表自己的独特体会,在此基础上进行人物对话的分角色朗读时,效果非常好,学生领悟了文章精神,把握住了角色的情感,朗读自然水到渠成。其次,教师要提升教育智慧,及时捕捉动态资源。课堂生成的动态资源具有随机性和偶发性,这就需要教师敏锐地发现、捕捉、利用这些资源。当课堂上出现动态教学资源信息时,教师的第一反应应该是辨识其价值,并作出教学决策。还是笔者刚才的教学片断,正当笔者想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时,一个平时不常发言的学生举手了:“老师,循规蹈矩的切法有这么多的优点,我感觉这种切法比拦腰切苹果这种鲜为人知的方法更具魅力!”这个回答是笔者没有预设到的,笔者本来想过渡到小男孩的切法,从而揭示文章主题的。这时其他学生也开始议论起来,笔者想:教师的强制引导不如让他们自己发现探究。于是便顺水推舟,问那位同学:“哦?那你说说什么叫做魅力呢?”那位学生回答道:“是一种强大的吸引力。我课前查过词典的J我对他的回答表示肯定,并把他刚才的问题抛给其他同学,让他们谈谈自己喜欢哪一种切法,觉得哪种切法更具魅力,并说说理由。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讨论得热火朝天。这节课上完后笔者感觉收获颇多,上课之前对于这篇启智的文章笔者是作了精心准备的,在设置问题时自己进行了精心的预设,学生会想到哪些点,会怎么说,提炼出各种可能和每种可能情况下的引导方法,以便与学生进行胸有成竹的对话。然而课堂是即时生成的,实际的教学过程要比预定的丰富得多,面对学生意想不到的回答,笔者采取了正视的方法,及时捕捉在师生互动中闪耀出的创造火花,适时组织合作学习,让各种不同的声音在争论中交锋、碰撞、融合,促进学生深入思考,从而生成新的认识。教师的机智在于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加强生成的有效性指导。教师可以从精彩对话中促生成,利用学生的精彩回答,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生长点,通过即时评价,引领更多的学生走进未曾发现的世界;可以从课堂的争论中促生成,让学生充分阐述自己的观点,让各种不同的声音在争论中彼此交锋、融合;可以从学生答问错误中促生成,利用学生错误中的可利用因素,或追问暗示,引导学生发现错误,及时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