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阶段疫情防控“乙类乙管”工作情况汇报总结(精选10篇).docx
新阶段疫情防控“乙类乙管工作情况汇报总结(共10篇)目录篇一、新阶段疫情防控“乙类乙管”工作情况汇报总结2篇二、开展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工作情况总结汇报6篇三、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贯彻落实情况总结汇报材料7篇四、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贯彻落实情况总结汇报材料9篇五、新阶段疫情防控“乙类乙管”工作情况汇报总结.11篇六、新阶段疫情防控“乙类乙管”工作情况汇报总结.15篇七、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贯彻落实情况总结汇报材料17篇八、2023年医院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医疗救治工作情况汇报18篇九、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贯彻落实情况总结汇报材料20篇十、新阶段疫情防控“乙类乙管”工作情况总结汇报.21篇一、新阶段疫情防控“乙类乙管”工作情况汇报总结国家“新十条”政策出台以来,面对当前新冠病毒疫情防控新形势、新要求,我县迅速按照要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工作和对爱国卫生运动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做好“乙类乙管”和春节期间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工作重心从“防感染”转向“保健康、防重症”,落实“早发现、早识别、早干预、早转诊”措施,持续优化诊疗流程,统筹调配全县扩充资源,全力解决人民群众就医需求。一、建立强有力的应急指挥体系县委、县政府成立由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任组长,县人民政府分管副县长为副组长的疫情医疗救治领导小组,全面领导全县疫情医疗救治工作,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多次召开县委常委会研究部署,分管副县长每日会商会调度医疗救治工作。二、提升发热门诊接诊服务能力全县发热门诊(诊室)应设尽设,应开尽开,通过腾出院内区域、原址扩容等多种方式,充分利用民营医院、基层医疗机构资源,进一步扩大发热门诊,充实发热门诊诊疗队伍。发热门诊(诊室)数由2()家迅速增加至28家,其中二级以上医院6家,乡镇卫生院17家,其他医疗机构5家;诊室数由30间扩容至47间,平稳渡过了20天接诊量超过15倍的医疗资源冲击,经受住了第一波高峰。三、优化院前急救、急诊、住院流程成立120急诊急救及非急诊急救转诊转运2个专班,分流非急诊急救需求电话,统筹调度全县所有救护车辆,以就近原则解决居民急救需求,全力保障急救通道全天候畅通,确保24小时有救护车辆、有救护人员;做好院前急救与医院急诊衔接,打通患者入院治疗通道,实施跨科室收治,分流急诊、重症、呼吸、感染科收治压力。四、强化医共体协作以县域紧密型医共体为载体,全面推行分级诊疗网格化管理。由综合实力强的5家县直医疗机构牵头,建立片区上下转诊机制和片区间联动机制,每个片区牵头医院均明确1名业务副院长为组长、1名医务科科长为副组长的领导班子,统筹、调度片区医疗救治工作,对片区内乡镇卫生院进行包干、技术指导,将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工作落实落细,有效分流县级医院诊疗压力。五、加强基层卫生院能力建设坚持关口前移,加强重点人群摸底、排查和早期介入管理,对65岁及以上老年人、严重基础疾病和免疫力低下人群,做好健康监测,对病情做到早发现、早识别、早干预、早转诊,防止重症发生,同时所有基层卫生院都配备了救护车、设立氧疗服务区,氧疗服务区配备了肺功能仪和指氧夹等设施设备,每个村卫生室均配备氧气瓶或氧气袋、指氧夹,能够为有需求的居民提供氧疗服务。六、全力做好重症患者救治县里投入900万元资金用于扩容重症救治资源,全县住院床位总数从2702张扩增到3484张,重症床位从159张扩增到179张;快速紧急采购重症救治设备,增加呼吸机16台、心电监护65台、除颤仪15台,制氧机组各县级医院1组以及其他重症设施。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经重症医学专业培训的医师数和护士数分别达到187人和470人。医疗救治专家组组成重症评估组对全县二级以上医院收治的重症病人进行巡诊和指导,提高重症患者救治规范化、同质化水平。七、突出中(瑶)医药防治优势落实中(瑶)医药深度介入新冠病毒感染预防、治疗和康复全过程。制定了关于开展中医药(瑶医药)防治新冠病毒感染义诊、巡诊活动方案,在全县16个乡镇集市及村(社区)活动中心开展中(瑶)医药防治新冠病毒感染义诊、巡诊活动共计79次,向群众讲解中(瑶)医药防治新冠病毒感染知识,并免费提供诊疗服务,免费发放中(瑶)药预防汤剂。对全县16个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室的医务人员开展国家、省市中医药防治方案培训及中(瑶)医业务指导工作,共计32次,3(X)余人。制定了瑶族自治县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医药应用工作方案,成立了县级中医药救治专家组及工作专班,6家县级公立医院均成立了中医药治疗专家组,形成了中西医协作工作机制,保证了患者能第一时间用上中药。八、持续发放防疫健康包结合全县重点人群摸底调查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老年人、儿童重点人群底数信息,安排村(社区)工作人员、家庭医生对全县65岁以上合并基础性疾病的老年人、0-3岁儿童免费发放防疫健康包27000份,其中发放65以上岁老年人1.85万人,0-3岁儿童发放0.85万人;已对16个乡镇319个村(社区)开展免费中药汤剂发放,覆盖人群10万余人。九、落实落细重点人群健康服务一是组建家庭医生团队。全县组建171个家庭医生团队,由乡镇卫生院临床医师、公卫医师、护士、药土及村卫生室工作人员组成,在全市率先将家庭医生团队联系方式向社会公示,方便居民联系。截止目前家庭医生团队为重点人群提供健康服务9万人次。二是实行分级分类服务。完成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调查5.6万人,根据患基础疾病情况、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情况、感染后风险程度等将5.6万人分为三类:重点人群(高风险)0.31万人、次重点人群(中风险)0.82万人、一般人群(低风险)4.47万人,并根据不同类别实行差别化的服务频次,重点人群、次重点人群分别每周服务三次、两次。三是实行网格化管理,将全县划分为319个网格,每个网格设置一个健康服务站(村卫生室)、落实一个家庭医生团队、明确一名医务人员,确保每个网格“有点有医有药有服务十、做好孤寡独居老人服务以村(社区)为单元,建立孤寡独居老人健康状况台账,为0.21万名孤寡独居老人落实了家庭医生,实行家庭医生“一对一”健康服务,家庭医生每天对孤寡老人进行一次健康指导,及时提供健康监测、指导用药、抗原检测等服务,一旦发现有感染新冠病毒症状的,及时落实干预措施。十一、加强养老机构医疗服务明确专人专班对全县5家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开展健康监测、医疗救治、疫苗接种工作。明确县民族中医医院为全县养老机构定点医疗服务机构,为需要住院的老年人,开通绿色通道,县人民医院负责急危重症老年患者救治工作。十二、加强政策宣传有效分流就医人流量通过多种方式宣传新冠肺炎向新冠病毒的转变,宣贯新冠疾病防治、居家康复、抗原试剂使用等知识,减少居民焦虑,引导居民合理就医。及时对外公示核酸采样点、发热门诊等信息,更好的引导和方便患者就医。下一步我们继续聚焦“保健康、防重症、早发现、早识别、早干预、早转诊”,全力做好医疗救治工作,进一步加大医疗资源储备,分级分类救治患者,保障重点人群医疗健康服务,千方百计提升治愈率,降低重症率、死亡率,最大程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篇二、开展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工作情况总结汇报当前疫情防控工作进入新阶段,X街道坚持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加强工作分类指导,强化服务保障,发挥智慧网格服务群众、社会治理、应急处置等功能,以网格为单位,进一步摸清辖区重点人群底数和健康情况,全力以赴打好“保健康,防重症”主动仗,平稳有序实施新冠感染“乙类乙管”,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操清底数夯实台账基础各村(社区)专职网格员、民政干部通过上门入户、电话联系等方式,重点摸排网格内孕产妇、独居老人、残疾人等特殊人群底数,充分掌握该部分人群的健康情况,建立重点人员台账,确保重点人员跟踪保障到位。截至目前,共计摸排独居老人90人(65岁及以上80人)、孕产妇668人、慢性病患36人,已落实日常跟踪保障服务。据了解,辖区内平均每天接收特殊人群救助数据约10条,均及时跟踪办结。分级分类开展健康服务X街道采取“一人一策”精准提供服务,针对老、孕、产妇、婴幼儿、残疾人等与监护人共同生活特殊群体,分级分类开展健康监测服务。网格力量做好应急情况应对准备,一旦监护人报告异常或求助,网格力量立即响应处置街道提前与医院做好协调沟通,为特殊群体设置就医绿色通道,出现紧急情况立即联系医院,保障特殊人群就医渠道通畅。“苗+药”双下沉强化医疗保障X街道通过“送苗上门”“送药上门”等暖心服务,为特殊人群的身体健康保驾护航,让老百姓切切实实感受到关爱与温暖。上门过程中,医护人员、村(社区)民政干部、网格员详细询问居民的身体情况。截至1月4日,X)(街道80岁以上人群第一剂次覆盖率83.39%,全程接种覆盖率92.08舟,加强免疫覆盖率94.29%;60-79岁全程接种覆盖率101.72%,加强免疫覆盖率93.7%.2022年12月26日起,X街道共向困难群体发放两批“爱心药包”,共计2280份,保障特殊群众的基础用药需求。篇三、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贯彻落实情况总结汇报材料从2023年1月8口起,我国对新冠病毒感染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面对当前进入新阶段的疫情防控工作,X街道及各村(社区)坚持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强化服务保障,采取有力措施,蹄疾稳步将防控工作重心从“防感染”转向“保健康、防重症”,平稳有序实施新冠感染“乙类乙管”,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强化部署培训推动工作落实为进一步提升对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后村(社区)防控工作质效,稔妥有序落实“乙类乙管”任务要求,街道及各村(社区)及时组织召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防控工作培训会,对一线工作人员做到全员覆盖,将工作责任落实到位、明确到人,加深对我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的认识,确保平稳有序转段和社会大局稳定。建立信息台账关注健康状况各村(社区)孔实做好摸清老、幼、残、孕和基础病患者底数,对65周岁以上人员,按照健康状况分类服务,建立“三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家庭医生网络服务机制,通过互联网、微信群、智慧信息平台、电话、上门入户等手段,确保辐区各类人群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服务保障。同时,通过线上、电话问询,线下走访查看等多种方式,对辖区重点人群开展每日健康状况调查,严格落实好日常跟踪保障服务。此外,各村(社区)向辖区群众发放村(社区)服务联系卡,以使群众在遇到问题时,能够及时联系到村(社区)寻求帮助。加强疫苗接种守护群众健康各村(社区)全面理清老年人疫苗接种完成情况,确保符合接种条件目标人群接种底数清、数据准。对未接种老年人,认真、细致做好解释,耐心回答老年人的询问,关注老年人的身体状况,科学评估老年人四类禁忌症,确保符合接种条件老年人群“应接尽接”。加强宣传引导当好自身健康”第一责任人二各村(社区)不断加强健康提醒和防疫宣传,运用线上、线下宣传载体,积极引导广大居民群众树立做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理念,坚持做好个人疫情防护,齐心协力巩固来之不易的防疫成果J篇四、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贯彻落实情况总结汇报材料X街道位于X南面,距市中心8公里,紧邻X区,X高速、X高速穿境而过。全街辖四村五社区,总人口约3.2万人,为科学落实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各项措施,X街道坚持党建引领,以“强组兴村”为抓下,采取点、线、面相结合的方式,全力做好农村疫情防控工作,确保群众过一个健康、祥和、快乐的春节。一、力下沉点上宣传强服务“咳嗽发烧不要慌、戴好口罩去就诊,红白喜事宜从简、疫情防控不松弦”宣传标语在各村(社区)随处可见。农村疫情防控宣传引导极为重要,街道坚持山村(社区)党组织牵头,强化对街道下派干部、强组兴村工作队员、驻村干部进行培训,通过入户走访、召开群众会宣传疫情防控最新政策要求,做好群众居家用药、健康监测、个人防护、健康管理等科普宣教,倡导群众当好自身健康”第一责任人二目前,全街四村五社区开展疫情防控政策宣传群众会30场次,发放健康联系卡5000余份,疫情防控宣传资料100OO余份,走访群众500余人次。二、关口前移双线闭合强统筹村(社区)是疫情防控的一道重要关口,是保障群众健康的“最后一公里”,春节临近,人员流动加大,返乡人员增多,X街道采取党工委一村(社区)党组织一村民组,自上而下的农村疫情防控网格统筹、调度机制,落实两级书记抓农村疫情防控工作责任,负贲协调有关部门畅通转诊绿色通道,以村为单位,做好医药保障工作。采取包保干部一工作队一村(居)民组一村(社区)党组织一街道党工委自下而上的服务群众、问题解决机制。明确驻村干部、街道下派干部、支部党员、强组兴村工作队员、村医对有基础病的老年人、孕产妇、留守儿童等重点人群开展“二对一”包保工作,确保重点人群包保“不漏一人、不漏一户“,每周至少联系服务3次,及时发现问题、反馈问题、解决问题,坚持做好重点群众健康防疫包发放工作,动员老年人完成疫苗接种等工作,帮助群众进行抗原检测,确保全街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工作中“见医见药见干部工目前全街108个村居民组建立108支网格,79名街道干部下派到村开展工作,组建应急小分队10支,干部到户发放“防疫健康包”500余个,连心卡2000余张,真正将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群众心坎上,让群众吃下“定心丸”。三、资源下倾以面覆盖强保障街道党工委、村(社区)党组织严格落实“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工作理念。发挥党员干部力量在疫情防控一线担当作为,建立完善街村联动机制。做好早识别”工作,加强对重点人群的健康监测,对有并发症、新冠重症风险的苗头和倾向性症状人群,村(社区)、街道及时给予指导和转诊。坚持每个生室配备至少3名医护人员,协调有关部门对村卫生室药品配备保障。截止目前,X街道按照在家常住人口20%的比例人数按一个疗程配齐药品,满足群众基本用药需求,并储备必要的氧疗设备,如氧气袋、氧气瓶、制氧机、脉搏式血氧仪监测血氧,发现异常情况,由村党组织、村计生室做好分级诊疗指导及应急处置工作,全力保障群众生命健康。X街道坚持“关口前移、力量下沉、资源下倾方式”,让街道全体干部下沉基层一线,实行带村领导包村,干部包户,用好“强组兴村”工作队这张“网”,开展好“敲门”服务,将健康防疫包、连心发到群众手上,将温暖送到群众“心坎上”,健全街道党工委一村(社区)党组织一村居民组自上而下的农村疫情防控统筹机制和服务机制,全力保障全街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篇五、新阶段疫情防控“乙类乙管”工作情况汇报总结县人民医院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工作和对爱国卫生运动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做好“乙类乙管”和春节期间疫情防控各项工作,自12月7日“新十条”发布后,这场与新冠病毒对抗了三年的持久战也进入了新的阶段,发热门诊首当其冲迎来了就诊高峰冲击,每日就诊人数呈翻倍上升。到12月22日,发热门诊日门诊量达最高超2200人次,其中儿科发热就诊最高超过800人次。12月15日起,急诊重症患者与日俱增,急诊日接诊从平均200多人次,增加至700多人次,最高一天甚至达到805人次。其中急诊重症抢救患者日均超过70余人,气管插管单日最高数10人。面对越发严峻的形势,县人民医院作为鳌江流域医疗救治主力军,通过多措并举、综合施策,快速扩容改造医疗救治空间、贮备急救相关药品及生命支持相关重点设备、全院统筹调配人员补充一线和统筹调整床位尽最大容量收治患者等措施,平医所有人员全力应对医疗救治高峰,最大程度保障人民群众就医需求及生命安全。一、扩容改造,打好“主动仗”12月7日起,为应对发热高峰,我院在第一时间将原来的2个成人发热诊室进行扩容,最高时开放10个;3个儿科发热诊室扩容至6个,增加自助机、住院核酸采集点,关闭整合3个外科病区共4个科室等,集中整合全院医疗资源支持发热门诊,最大程度保障医疗救治工作。为应对急诊患者剧增的现状,于12月29日开放内科夜门诊4个诊室。为救治急危重症患者,我院同时协调所有可调动的医务人员,以EICU.ICU医生为骨干,抽调共14名医生组成重症救治团队,新增开设重症病床29张,使我院重症监护病床达到74张,占到全院病床数的8%;统筹全院护理人力,向急诊科、重症监护室、呼吸及危重症医学科等重点科室倾斜。为应对急诊和住院高峰,我院快速改造急诊设施、扩容公共卫生大楼病床数从96张至144张,统筹调配全院各个科室包括呼吸、消化、心血管、神经、内分泌、血液肿瘤等内科科室,甚至外科科室所有床位。在原先院内定点救治区域和各专科重症救治的床位数基础上,搬迁门诊输液室并改造成留观病区开放45张留观病床,将多个外科病区改成总计3个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病区,呼吸及危重症医学科病床数从53张增加至183张用于救治新冠感染相关病人。在保证医院急诊胸痛、卒中、创伤等疾病救治下,调配全院所有资源应对每日跃增的患者医疗救治的需求。同时,根据重症患者数量的增加,我院迅速集中调配了115台有创及无创呼吸机,23台高流量呼吸湿化治疗器、300多台心电监护仪和5台床旁血透仪等多项生命急救设备作统筹使用,每天满负荷运转,以应对危重症患者的救治需求。为供应急剧增加的用氧量,我院连夜改造液氧汽化器、将供氧主管道从16mm扩容至22mm。目前我院两个10立方的液氧罐从原先半个月一次的补充供氧调整为每两天补充一次。从多渠道置备氧气筒,尽全力保障医疗用氧需求。通过以上全方位举措,全力保证医院医疗救治工作有序开展,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随着疫情的迅猛发展,为了提高诊疗效率和救治水平,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县政府投资项目建设中心和县卫健局仅用4天就在我院门诊医技楼前临时搭建了860m2的大平层医疗用房,增加留观床位90张,进一步扩容了诊疗硬件资源。现在医院实际收治病人数达1180人,这些都已远超医院平时的970张开放床位。二、统筹调度,画好“同心圆”在疫情进入新的医疗救治期间,我院面对医疗人力严重不足的压力,院部将所有从事过护理工作的转岗人员调度至护理一线,将有执业医师资格的行政管理人员包括领导班子成员调配临床一线;提前召回外出进修和规培的三十几名医生,支援临床一线;把非医疗背景的行政管理人员临时派遣至急诊及发热门诊岗位,配合维持医疗秩序和志愿服务,做好患者的安抚工作。12月中下旬,县卫健局也抽调基层卫生院和局机关有医疗背景的63名医护人员支援我院一线救治服务团队。在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前,我院考虑到冬季流感高发及新冠疫情因素,医院全员提前开展2轮相关培训,确保全部掌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第九版)和相关诊疗技术。在这一波新冠疫情重症救治形势下,医务科联同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出台县人民医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方案(简化版)以便更简洁、高效进行救治。为应对大量的重症患者医疗救治工作,我院再次扩充外科和非呼吸专科人员。在呼吸内科黄基格副院长,郑哲、黄国平主任强化培训下,通过岗位能力测试等,大幅提升他们对于呼吸系统急诊患者的救治能力,进而达到能帮助呼吸内科团队快速收治病人。在疫情救治期间,我院每天都是超负荷运转,但依旧难以完全满足急危重症患者的需求。尽管我们采取以上多种措施,急诊科日常人满为患、人山人海,我们的医务人员更是连续作战,疲于奔命,但我们始终在坚守,为信念在坚守,为生命在坚守!截止12月29日,全院1533名医务人员,已感染1450人。全院所有职工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几乎都是带病主动坚守岗位。像晕倒在工作岗位上仍坚持上班的罗秀敏、冯方素;顶着体温和血压“双高”,夜班下还敢来坐诊的郑健;高烧坐门诊、查房,舍小家顾大家被称为“文质彬彬的钢铁侠”的黄国平;给100多患者完成输液后自己也成为“输液病人”的方琴依;帮患者拿氧气瓶因连日带病上岗体力不支被氧气瓶砸伤的陈熹力;连续一个多月高强度上班疲劳过度咯血、肺炎“住”进呼吸病区的雷一川;持续高烧不退仍坚守急诊的倪芳慧;还有*所有医务人员无条件服从医院的统一调配,平均每天工作时间超10小时。三、综合施策,做好“定心丸”根据“新十条”优化措施的出台,我院快速反应、超前谋划,针对疫情情况,研究制定各项工作预案。院领导会同医疗救治专家组每天召开相关疫情救治研判会议并对医院应对措施及时调整。根据医院发热门诊及急诊量的每日变化,提前调度集结所有医疗力量和医疗资源,优化调整诊疗流程、空间改造、人员培训,腌岗、挪岗、并岗,全体医务人员奔赴一线,全力抢救患者生命,尽最大努力去最大限度地降低重症发生率和减少病亡率。我们秉承着“仁心明道,正医尚行”的核心价值观,所做的一切努力和措施都只为给群众带来更多生命救治的希望。在这场疫情与病毒、与死亡的“较量”中,我们责无旁贷地再次扛起医者的使命和担当,所有平医人用“生命至上”的坚定信念、用敢于跟“死神抢人”的无畏勇气、用不计个人安危的奉献精神筑起了一道钢铁长城,守护鳌江流域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篇六、新阶段疫情防控“乙类乙管”工作情况汇报总结街道位于甫面,距市中心8公里,紧邻区高速、高速穿境而过。全街辖四村五社区,总人口约3.2万人,为科学落实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各项措施,街道坚持党建引领,以“强组兴村”为抓手,采取点、线、面相结合的方式,全力做好农村疫情防控工作,确保群众过一个健康、祥和、快乐的春节。一、力下沉点上宣传强服务“咳嗽发烧不要慌、戴好口罩去就诊,红白喜事宜从简、疫情防控不松弦”宣传标语在各村(社区)随处可见。农村疫情防控宣传引导极为重要,街道坚持由村(社区)党组织牵头,强化对街道下派干部、强组兴村工作队员、驻村干部进行培训,通过入户走访、召开群众会宣传疫情防控最新政策要求,做好群众居家用药、健康监测、个人防护、健康管理等科普宣教,倡导群众当好自身健康”第一责任人二目前,全街四村五社区开展疫情防控政策宣传群众会30场次,发放健康联系卡5000余份,疫情防控宣传资料KXoO余份,走访群众500余人次。二、关口前移双线闭合强统筹村(社区)是疫情防控的一道重要关口,是保障群众健康的“最后一公里”,春节临近,人员流动加大,返乡人员增多,街道采取党工委一村(社区)党组织一村民组,自上而下的农村疫情防控网格统筹、调度机制,落实两级书记抓农村疫情防控工作责任,负责协调有关部门畅通转诊绿色通道,以村为单位,做好医药保障工作。采取包保干部一工作队一村(居)民组一村(社区)党组织一街道党工委自下而上的服务群众、问题解决机制。明确驻村干部、街道下派干部、支部党员、强组兴村工作队员、村医对有基础病的老年人、孕产妇、留守儿童等重点人群开展“二对一”包保工作,确保重点人群包保“不漏一人、不漏一户“,每周至少联系服务3次,及时发现问题、反馈问题、解决问题,坚持做好重点群众健康防疫包发放工作,动员老年人完成疫苗接种等工作,帮助群众进行抗原检测,确保全街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工作中“见医见药见干部:目前全街108个村居民组建立108支网格,79名街道干部下派到村开展工作,组建应急小分队10支,干部到户发放“防疫健康包”500余个,连心卡2000余张,真正将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群众心坎上,让群众吃下“定心丸三、资源下倾以面覆盖强保障街道党工委、村(社区)党组织严格落实“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工作理念。发挥党员干部力量在疫情防控一线担当作为,建立完善街村联动机制。做好“早识别”工作,加强对重点人群的健康监测,对有并发症、新冠重症风险的苗头和倾向性症状人群,村(社区)、街道及时给予指导和转诊。坚持每个卫生室配备至少3名医护人员,协调有关部门对村卫生室药品配备保障。截止目前,街道按照在家常住人口20%的比例人数按一个疗程配齐药品,满足群众基本用药需求,并储备必要的氧疗设备,如氧气袋、氧气瓶、制氧机、脉搏式血氧仪监测血氧,发现异常情况,由村党组织、村卫生室做好分级诊疗指导及应急处置工作,全力保障群众生命健康。街道坚持“关口前移、力量下沉、资源下倾方式”,让街道全体干部下沉基层一线,实行带村领导包村,干部包户,用好“强组兴村”工作队这张“网”。开展好“敲门”服务,将健康防疫包、连心卡发到群众手上,将温暖送到群众“心坎上”,健全街道党工委一村(社区)党组织一村居民组自上而下的农村疫情防控统筹机制和服务机制,全力保障全街人民群众生命健康街道党工委书记李益说道。篇七、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贯彻落实情况总结汇报材料根据省、市、区关于落实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的总体方案的要求,为促进防控措施转段平稳有序,我街道高度重视,精心组织,认真部署,确保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总体方案落地见效,现将我街道的具体落实情况汇报如下:一、扎实做好政策配套。1、提高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率。我街道维续推进老年人的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摸底排查。通过全街道户籍数据和接种数据比对,全面排查筛选出未接种的人群名单,精准定位到户、到人。广泛动员。各村社区干部通过电话联系、入户上门等方式,逐人动员,确保不落一户,不漏一人。2、做好重点人群健康调查。街道牵头10个村(社区)摸清辖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合并基础疾病,并建立重点人群健康情况档案,同时,配合X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对高风险人群重点关注,提供健康咨询、用药指导等,保障重点人群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二、加强宣传引导。1、倡导坚持个人防护措施。通过村(社区)干部入户、发放宣传单、拉横幅等方式,大力宣传倡导“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鼓励辖区居民坚持戴口罩、勤洗手、减少密集活动,针对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要落实居家自我照护,并减少与同住人的接触。2、做好信息发布和宣传教育。及时下.发省、市、区相关政策要求,全面客观宣传解读符“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的目的和科学依据,充分宣传个人防护、疫苗接种、分级分类诊疗等措施对于应对疫情的关键作用,让居民更加了解“乙类乙管”总体方案,促进防控措施平稳有序。篇八、2023年医院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医疗救治工作情况汇报根据市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文件关于进一步规范并明确全市新冠急危重症患者转诊工作的通知的精神,医院作为具备收治新冠疾病的市级三甲综合医院之一,迅速成立了新冠防治领导小组,秉承“能收尽收,应收尽收”的救治原则,全院一盘棋,多措并举,全力以赴提升急危重症救治能力,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三畅通四保障,提升新冠病毒感染救治能力。医院畅通了急诊通道、发热通道、重症通道,充分做好人力保障、床位保障、设备保障、综合保障。急诊科已实行“每日清零”制度,除生命体征不稳、需就地紧急抢救的患者外,尽量把每天新增的需入院救治的患者,当天分级分类收入相应的专科病房或icu,确保急诊绿色通道通畅,保证急危重症患者应收尽收。此外,医院除对重点科室安排人力支援外,还开展了新冠救治能力大培训、大练兵,并紧急筹措相关医疗物资,提升医疗救治保障水平。迅速扩大床位规模,增设ICU用于收治重症患者。随着新冠感染合并其他基础病的患者日渐增多,床位成为最宝贵的资源,医院千方百计挖掘潜力,打破内外科界限,统筹全院床位资源,用于新冠感染患者和危重症患者收治,并增设ICU,扩大ICU床位,实行“全院一张床”,竭力保障市民群众就医需求。增购呼吸机设备,保障新冠患者呼吸支持能力。呼吸机对于新冠重症患者治疗意义重大。为提升全院各临床科室对新冠病毒感染患者的呼吸支持能力,在原有呼吸机的基础上,医院增购了42台呼吸机和27台高流量呼吸湿化治疗仪,用于保障新冠患者救治需求。打破内外科边界,专家组实时会诊危重患者。为了更有力地做好新冠患者救治工作,医院打破内外科边界,组建了以呼吸内科、重症监护室、心血管内科、肾内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等多学科组成的重症救治专家组,实行结对子协作共同收治患者。专家组共分为两组,12小时一班,24小时轮流值守,每天开展全院危重病人大会诊、全院巡诊巡查,及时筛查出重症集中精力加以治疗。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在疫情的感染风浪中,面对不断涌入医院的新冠患者,医院举全院之力,迅速行动,争分夺秒地开展医疗救治工作。篇九、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贯彻落实情况总结汇报材料为全面做好“乙类乙管”各项工作,*镇及时根据省、市、县要求,迅速反应、主动作为,加强领导、强化培训,坚决落实中央、省、市、县关于“乙类乙管”的部署要求,将防控工作重心从“防感染”转向“保健康、防重症”,全力以赴做好“乙类乙管”各项措施,统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一强化安排部署。多次召开镇村干部工作会,组织学习关于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的总体方案文件精神,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压紧压实各项责任,成立各项服务工作组,由各党、政班子成员分工协作,各村、各办公室配合,对照相关文件要求,统筹整合各方面资源和力量,枳极稳妥推进“乙类乙管”各项措施。二强化人员排查。按照省、市、县要求加强各类重点人员摸底排查。对65岁以上患基础性疾病的老年人、孕产妇、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农村返乡人员等进行分类,摸清重点人群健康底数、感染情况、重症情况、疫苗接种情况,分类分级建立重点人群服务台账。三强化健康服务。实行分片包干制,落实镇包村、村包组、组包户的三级联动工作贲任体系。充分发挥村民委员会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以及家庭医生的作用,组织由村组干部、志愿者、基层医务人员等组成的专门团队,对重点人群开展免费上门健康服务,严格落实每名老人都有镇联系人、村管理员、家庭医生,避免出现感染新冠肺炎后无人照顾、无法就医等情况。四强化宣传引导。扎实做好农村居民宣传引导。深入宣传“人人都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倡导规律作息、健康饮食、保持良好心态的健康生活方式。及时发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措施有关情况、新冠特效药的使用、新冠疫苗接种等疫情防控的相关信息,让农村群众了解相关疫情信息及政策变化,理性对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严格控制红白喜事、农村坝坝宴大办特办行为,加强麻将馆、棋牌室等场所管理,督促减少人员少聚集、少聚餐。引导农民群众规范佩戴口罩、勤洗手,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臼觉抵制网络谣言,科学防疫。篇十、新阶段疫情防控“乙类乙管”工作情况总结汇报面对疫情防控工作的新阶段、新形势、新任务、新变化,我市卫生健康系统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工作和对爱国卫生运动的重要指示精神,坚决扛起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重大政治责任,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认真做好“乙类乙管”和春节期间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充分发挥系统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努力克服底子薄、基础差、人群状况复杂、管理服务难度大等实际困难,全力以赴做好医疗救治工作,采取十项举措,牢牢守住人民群众的“生命线一、坚持高位指挥调度,发起总攻“动员令”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十条”优化措施出台后,我市高度重视医疗救治资源准备工作,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指挥,多次召开会议,深入一线调度,分管领导持续盯办跟进,推动各项工作落实落细。各级卫生健康委及所属医疗机构全面动员、全线出战、全力以赴,先后组建医疗救治、院感防控、物资保障、医疗资源扩容、重点人群健康管理5个工作专班,实行每日会商调度、每周研判分析、24小时动态跟进,建立完善医护力量、患者流量、医疗设备、药品储各、重点人群“五本台账”,在不折不扣落实上级要求的基础上,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医疗资源扩容建设、分级诊疗工作流程、医疗救治资源准备、重点人群健康服务等9个工作方案,指导各级医疗机构快速、科学、有序落实各项措施。二、统筹医疗救治资源,吹响战时“集结号”坚持“全市一盘棋”思想和医疗资源“一体化”调度。加强发热门诊建设管理,全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共设立发热门诊51个,159个苏木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发热诊室,并实现24小时开放,实现应设尽设、应开尽开。优化诊疗服务流程,全市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向新冠阳性患者开放收治,科学设置阳性诊疗区、阴性诊疗区和缓冲区,划定独立的手术间、检查室、血透专用区等用于阳性患者的手术、检查及治疗,并根据疫情形势动态调整分区、扩充区域、增加诊间,确保满足救治需要。加强资源统筹调配,提高谋划,积极应对感染高峰,市级医疗机构通过开设夜间门诊、开通互联网诊疗服务、开辟急诊“绿色通道”、开放所有住院床位等方式,切实提升诊疗服务能力,市、旗两级“一体化”调度,通过跨区域调度医疗设备,跨机构调配医护力量,跨科室利用床位资源,努力实现各类患者应收尽收、应治尽治。三、保障患者用药需求,全力构筑“补给线”全市各级卫生健康部门组织各医疗机构加大药品采购和储备力度,实施新冠治疗药品“日报制”,动态掌握全市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药品现有库存量和使用量,根据收治患者临床用药需求,及时调整基本用药目录,多方拓展采购渠道,积极争取各方面医疗物资支持,有序推动保障患者的用药需求和用药安全。市、旗两级启动短缺药品会商联动处置机制,开辟医疗卫生机构与制药企业的采购'直通车",二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加强储备小分子药和中药“三药三方”,药品短缺状况逐步缓解。同时,坚持“中西医结合”和“中医药并用“,各级中医(蒙医)医院结合地区气候、季节和人群特点制定及推广中药(蒙药)协定处方,向全社会公布中(蒙)药治疗方案,实现早期介入治疗,有效遏制轻症病人向重型、危重型发展。四、强化分级分类诊疗,织密基层“防护网”构建以医联体为基础的分级救治体系,将我市人民医院、内蒙古林业总医院、满洲里市人民医院、我市传染病医院作为旗市区医联体外部协作医院,划定农区、牧区、林区、口岸四个协作片区,通过优化上下转诊流程、强化区域对口支援、开展基层巡回和驻点指导、建立远程医疗协作网等方式,推进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构建以120急救为基础的应急转运体系,大力扩充院前急救转运能力,全市紧急购置急救车辆24台,将具备条件的苏木乡镇卫生院急救车辆纳入120急救指挥体系,全市120转运车辆达98台,在社会非急救转运车队的补充下,全力保障农村新冠病毒感染者及时转运、收治。构建以专家团队为支撑的分类指导体系,各旗市区二级以上医院组建多学科专家团队,通过线上、线下、牵头医院下沉带教等多种方式,指导基层医务人员(包括乡村医生)掌握新冠重点人群分级分类诊疗方法,指导轻症患者居家康复治疗,及时转诊高龄合并基础性疾病等重症风险人员。五、紧盯重点人群服务,撑起生命“保护伞”按照国家统一部署,我市集中开展65岁及以上老年人、有基础疾病患者、孕产妇、儿童、残疾人等重点人群健康状况调查和监测,通过“红、蓝、绿”三色标识全部建立工作台账,全市783个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对重点人群开展健康管理,利用云服务、电话、微信、视频等非接触方式或上门随访等方式,动态掌握重点人群健康,开展健康监测、用药指导、抗原检测等服务。各旗市区进一步做实重点人群健康服务,建立服务包保团队、发放“健康包”、配备“指氧仪”、拓展“小药箱”,对孕产妇、新生儿、肾功能衰竭患者、肿瘤患者以及其他需要维持定期治疗的重症患者进行电话随访,动态跟踪健康状况,全力做好医疗服务。六、聚集急危重症救治,守住医疗“主阵地”当前,我市已经进入重症感染高峰,自2022年12月7日起,全市二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每日急诊入院1794人次,各医疗机构重症收治压力剧增。市本级紧急调拨重症资源扩充专项资金,为全市21家医疗卫生机构增加综合ICU床位117张,增设可转化重症床位195张,全市三级医院综合ICU床位及可转化ICU床位共计471张,占比8.61%。各医疗卫生机构加强呼吸机,监护仪、经鼻高流量呼吸治疗仪等重症医学设备采购调配,进一步整合全院住院科室,扩增有效急救单元,强化重症、呼吸、感染、急诊、儿科、老年等科室医护力量配置,建立内外科联合收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