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市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docx
荷泽市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23)3号)、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东省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鲁政办字(2023)167号)等文件要求,结合中共荷泽市委荷泽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荷泽市中医药发展“十四五”规划部署安排,制定本方案。一、总体目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对照山东省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任务,确保荷泽市重大项目全覆盖。完善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配套实施一批市级重点项目。到2025年,高质量完成重大工程项目,激发中医药振兴发展的巨大潜力和活力,带动全市中医药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中医药特色优势进一步彰显,中医药传承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中医药产业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中医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进一步优化,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进一步提高,山东省中医药综合改革先行市和中医药强市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二、主要任务(一)中医药健康服务高质量发展工程L建设优质高效的中医药服务体系。支持荷泽市中医医院创建山东省区域中医医疗中心、中医康复中心,培育12个国家中医药重点专科。鼓励各县区争创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支持市县中医医院创建国家中医特色重点医院、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到2025年底,县级中医医院全部建成“两专科一中心80%以上的公立中医医院医疗服务能力达到国家推荐标准,12家县级中医医院成功创建三级中医医院;至少4个县区成功创建成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专项行动,20%的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设置“中医阁”,建设800个中医药特色村卫生室、15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其中省级中医药特色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不少于90个。(市发展改革委、市卫生健康委牵头,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医疗服务保障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配合)2 .提升预防保健和康复服务能力。推进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完善治未病服务体系建设,在适宜人群中推广30个以上中医治未病干预方案,鼓励市中医医院对接全国知名医院建立联合查体中心荷泽分中心,打造设备先进、技术一流的高端健康体检中心。实施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提升项目,到2025年底,创建12个省级中医康复中心,基层医疗机构普遍提供中医药康复服务,二级以上公立中医医院全部设置治未病科和康复科。健全市县两级儿童青少年近视、脊柱侧弯、肥胖等中医药防治基地和服务网络。(市卫生健康委牵头,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体育局配合)3 .提升中医药老年健康服务能力。完善中医药老年健康服务模式,二级以上公立中医医院全部设置老年病科,争创老年中医药健康(治未病)中心试点项目。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推广一批中医药适宜技术。规范开展65岁及以上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公卫项目,到2023年底,65岁及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率达到70%,2025年达到75%o(市卫生健康委牵头,市财政局配合)4 .建设中医药数字便民和综合统计体系。围绕“互联网+医疗健康”,开展智慧中医医院建设,到2025年底,二级以上公立中医医院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评价达到4级及以上,预约诊疗服务全部接入“健康山东服务号”,实现患者持电子健康卡全流程就诊;加强基层中医馆信息化建设,中医馆HIS系统全部接入国家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实现信息互联互通。鼓励各级各类中医医疗机构开展诊间结算、床旁结算、扫码结算等“一站式”便民惠民服务。配合省做好中医药统计信息平台建设。(市卫生健康委牵头,市统计局、市大数据局配合)(二)中西医协同推进工程5 .提升中西医协同发展能力。在公立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传染病医院推行“中医全科化”诊疗服务模式,建立中医科与其他临床科室协作机制,到2025年,住院病人中医药服务参与率达20%以上。将中西医结合工作纳入医院等级评审和绩效考核,推进中药房标准化建设,强化临床科室中医医师配备,加强科室间、医院间和医联体内部中西医协作和协同攻关,打造一批中西医协同“旗舰”科室,建设1个省级、3个市级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市卫生健康委负责,市科技局、市财政局配合)(三)中医药传承创新和现代化工程6 .建强中医药科研创新平台。推进鲁西南药物研究院、复旦大学国家科技园离岸科研中心等公共研发平台建设;支持荷泽市中医医院高质量运营山东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荷泽分中心,努力打造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中医药科研支持平台;支持鲁西新区了未元大健康孵化产业化共享平台建设。加强平台基础设施、科研立项、成果转化等方面的政策和经费支持。(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省药监局第六分局、市卫生健康委按职责分工负责)7 .提升中医药科研创新能力。鼓励山东步长制药、睿鹰制药等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加强协作,联合开展中医经典名方、医院制剂、名老中医经验方等中药复方新药或单体新药研发;支持药企进行经典名方“标准煎液”标准、中药制剂现代化研究和中医药大健康“一人一方”标准化煎配服务。出台中医药科研创新扶持政策,在市级科技研发、关键技术装备等重大专项中提高中医药项目比例,在荷泽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成果奖评选中单列中医药专项,奖励在中医药领域做出突出贡献者。(市科技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省药监局第六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8 .加强中医药资源挖掘整理与传承保护。建设荷泽市中医药博物馆,建立荷泽市民间中医药保护名录,整理编撰荷泽市中医药名人录。加强传统医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鼓励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习授徒活动,推进传统医药非遗项目活态传承发展。发挥民间中医力量,开展中医药特色诊疗技术挖掘整理工作,保护民间中医药验方、秘方、技术和传统疗法。(市卫生健康委、市文化和旅游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四)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工程9 .强化基层人才培养。加强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和基层中医馆骨干人才培养,面向基层医疗机构医师和乡村医生开展中医药知识技能培训,到2025年底,确保社区卫生服务站至少配备1名中医类别医师或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临床类别医师,85%以上的村卫生室至少配备1名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医务人员。(市卫生健康委负责)10 .夯实中医药人才发展基础。支持荷泽医学专科学校和荷泽家政学院增设中医类专业,开展中医药教育,积极争取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培养中医专业医学生计划。加强中医药高层次和骨干人才引进培养,培养100名中医药骨干人才;强化中医药师承教育,培养一批高水平中医药学术继承人;鼓励西医学习中医,推进“三经传承”特色人才培养。到2025年,培养2000名西医学习中医人员,打造12个中医药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市教育局、市卫生健康委、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按职责分工负责)IL优化人才成长途径。对接国家、省、市人才政策,支持高层次人才来荷柔性合作。放宽政府办医疗卫生机构招聘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学历、年龄限制,降低开考比例,并向取得中医(专长)医师资格且在当地有较高影响力的民间中医倾斜。招聘高级专业技术岗位人员和急需的高层次、短缺人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博士学位的人员,可以采取直接考察的方式。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优先招录补齐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实行中医药人才“县招乡用”“乡管村用”机制。到2025年,全市引进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等10名国家级中医药人才来荷建立传承工作室,推荐遴选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8名、基层名中医20名,评选荷泽市名中医药专家40名、基层名中医30名。(市委组织部、市委编办、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卫生健康委按职责分工负责)(五)中药质量提升及产业促进工程12 .提升中药材种业质量。开展齐鲁中药材种质资源收集保存、鉴定评价、优良品种选育与良种繁育工作,到2025年底,建设一批中药材种子种苗专业化繁育基地,推动优质种子种苗大规模推广应用,创建中药材生态种植基地不少于2个。(市农业农村局、市卫生健康委按职责分工负责)13 .实施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养殖。大力发展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开展珍稀濒危中药资源规模化繁育,打造“品质鲁药”区域性道地药材生产基地不少于2个。开展中药材生态种植、野生抚育、仿野生栽培,到2025年底,开发5种以上中药材林下种植模式并示范推广,积极创建中药材类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鼓励中药生产企业在中药材产地自建、共建符合GAP的中药材生产企业及生产基地,将药品质量管理体系延伸到中药材产地,从源头提升中药质量。支持邺城县中医药产业园的中药材检验检测中心等中医药项目和现代中药材仓储物流基地建设,打造鲁西南“中国绿色药都”名片。(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林业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省药监局第六分局、市卫生健康委按职责分工负责)14 .推动中药炮制技术传承创新。加强区域特色饮片和炮制技术的挖掘、整理、传承,建设12个中药炮制技术传承基地。开展常用中药饮片质量标准、生产工艺等研究,贯彻实施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完善中药饮片质量控制体系。(市卫生健康委、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省药监局第六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六)中医药文化弘扬工程15 .打造中医药文化品牌。开展伊尹中医药文化挖掘研究,组织召开伊尹中医药文化研讨会,举办伊尹中医药文化节,打造“伊尹故里汤液鼻祖”文化品牌。(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卫生健康委、曹县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16 .建设中医药文化阵地。挖掘整理全市中医药文化资源,建设荷泽市中医药博物馆、中医药古籍和传统知识数字图书馆。支持单县中医医院创建国家级中医药文化体验馆和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在基层中医馆(国医堂)、村卫生室、村(居)委会等群众性活动场所建设一批中医药文化知识角。到2025年底,至少建成1个国家级、3个省级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省级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试点学校不少于5所、中医药文化知识角不少于10个。建设市级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不少于3个、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试点学校不少于6所、中医药文化知识角不少于10个。(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卫生健康委按职责分工负责)17 .推进传统医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加强传统医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深入挖掘整理全市中医药特色理论、技术、疗法、方药,推进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申报遴选,鼓励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习授徒活动。做好中医药诊疗技术挖掘整理,开展齐鲁中医药老字号、老商号寻访。(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卫生健康委按职责分工负责)(七)中医药开放发展工程18 .促进中医药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鼓励中医药行业发展“互联网+中医药贸易二支持中医药企业加强与上合组织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医药交流合作,通过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国际大健康产业博览会等平台“走出去二(市商务局、市卫生健康委按职责分工负责)(八)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点工程19 .建设山东省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落实示范区建设“1+3”方案要求,围绕示范区建设任务,加快先行先试,深化政策研究,总结推广经验。实施好“揭榜挂帅”改革创新项目,争创示范区建设先行市、试点县,推出在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有标杆示范引领效应的改革成果。(市卫生健康委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医保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省药监局第六分局配合)三、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市县两级促进中医药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作用,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重大工程有关问题。各部门(单位)加强分工协作,强化责任落实,将重大工程实施纳入重点工作,分阶段实施推进,确保各项重点任务落到实处。(二)强化政策支持。各级各部门(单位)强化系统布局,结合工作实际,将重大工程与“十四五”发展规划紧密衔接,研究制定专项配套政策和落实举措,高质量推进重大工程项目取得实效。(三)做好资金保障。市县两级应加大对中医药重大工程项目的资金投入力度,加强项目统筹规划和预算申报管理,避免资金安排分散重复,优先保障重大专项和重点项目。依法依规加强资金使用管理,保障专款专用,强化项目实施监管,建立绩效评价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四)搞好评估督导。建立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建设监测评估机制,完善工作目标指标体系,加强动态监测与跟踪分析,开展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监督检查。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在建设不同阶段组织开展评估分析,加强评估结果应用,增强建设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