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课题第6课戊戌变法.docx

    • 资源ID:893410       资源大小:80.18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课题第6课戊戌变法.docx

    学习重难点学生活动练 案教师活动【学习目标】1、了解公车上书的 时间和主张;2、识记维新派创办 的报刊及宣传的维 新思想;3、理解百日维新的 内容和历史意义。【自主学习】知识点1康有为与 公车上书1、公车上书的时 间、背景、人物、意 义?2、维新变法思想传【基础过关】知识点1康有为与公车上书1 .陈旭麓说“知识分子是民族的大脑, 揭示民族的使命是他们的使命”。由1300 多名举人发起“公车上书”,要求变法图 强的历史背景是()A.鸦片战争的炮声B.英法联军火 烧圆明园C.马关条约签订D.清政府腐 朽统治2 .下列人物中,极力宣传“观大地诸 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观点,推 动维新变法的是(B)A.曾国藩B.康有为C.邓世昌D.左宝贵3 .资产阶级维新派宣传维新变法思想 的刊物中,居于南北舆论界领导地位的是 0A.中外纪闻湘学报8 .时务报国闻报C.洲学报知新报D.天演论变法通议知识点2百日维新一、导入新课用光绪之死导入,让 学生带着疑惑学习二、新课讲授第一幕:公车上书 揭序幕学生进行自主学习1教师请同学们阅读教 材,并展示康有为、梁 启超的照片。课题:第6课戊戌变法主备人:郭瑞琴集备时间:2017年月日课型:新授课授课时间:2017年月日学1、了解公车上书的时间和主张;习2、识记维新派创办的报刊及宣传的维新思想;目3、理解百日维新的内容和历史意义。标重点:公车上书,戊戌变法的内容及影响。难点: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播的途径?当时影响最大的是什么?知识点2百日维新3、百日维新背景、开始的时间、开始的标志、变法的内容、结果、影响?【合作探究】1、请同学们思考: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教师归纳:维新变法触及了封建统治中顽固派的利益;顽固派实力强大;维新派没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维新派不敢发动群众,仅仅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维新人士缺乏政治策略,急于求成。6.教师展示:图片谭嗣同殉难图4.某班学生编导一场历史剧涉及以下素材。主题:维新变法;地点:北京;人物:康有为、梁启超、光绪皇帝;纲领:“明定国是”诏书。请判断,此剧中的历史事件发生在()A. 1894年(农历甲午年)B. 1901年(农历辛丑年)C. 1898年(农历戊戌年)D. 1911年(农历辛亥年)5 .梁启超的变法通议中说:“变法之本,在育人才,而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可见梁启超认为要推行维新变法,从根本上说要改革()A.教育制度B.科举制度C.文化制度D.政治制度6 .改革势必触动部分人的利益,难免遭遇阻力,困难重重,戊戌变法中有一项改革措施涉及“数百翰林,数千进士,数万举人,数十万秀才和数百万童生”的荣誉和进身之道,该措施是()A.奖励发明B.废除八股文C.精简机构D.裁撤冗官7 .某同学将课本内容整理如下,其中“慈禧太后”适合填写于哪一横线处()为走救国之路,A七次上书:不作亡国之君,B下诏变法:反对变法维新,C发动政变:以血唤醒民众,D慷慨就义8 .有人曾经这样评价过戊戌变法:“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指戊戌变法运动()A,阻止了民族危机继续加深B.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C.改革了君主专制政体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能力提升】9 .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下表中的选项、史实与推论对应正确的是()展示康有为,梁启超的思想主张,结合他们的背景资料,得出他们代表资产阶级维新派3 .教师过渡:从公车上书这-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出,康有为、梁启超是具有初步资产阶级思想的爱国知识分子。那么,“公车上书”失败后,康、梁二人又进行了哪些运动?第二幕办报创会求发展自主学习22、其中时务报宣传了梁启超的“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的力行变法思想;严复等主持的国闻报,以“通上下之情”“通中外之故”为目的,号召变法图强。3、康有为与顽固派论战4、此材料道出当时中国面临内忧(揭竿斩木)外患(瓜分豆剖)4 .教师强调:维新思想的传播,极大地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为百日维新奠定了思想基础。第三幕戊戌变法掀高潮1.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并回答问题:什么样的事件,促使光绪帝谭嗣同史实I选而的素法?史实推论提问:我们应添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字幕学生回答:德国强学习谭嗣同的彳么B百日维新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也股'H湾。精神?(学生叵后,教师归纳)I答C“明定国是”诏书维新派掌握了国家.I2.教师强调:1897惠国强占胶州湾,D戊戌政变提高了光绪皇帝的.夫族面临空前的民10.近代中国曾有人指出:”(土耳其)不变旧法,遂为六大国割地废君,政。日本一小岛夷耳,能变旧法,我琉球,侵我大国。前车之撤,鉴。”“伏惟皇上破除旧习,而柄其乃能灭可以为更新大各国变法,无不从也长而仁今中国未冈”由此可知他主张()力.因受法而洸立者,此国之用以不昌也.木之品崎同场谭耨目件对Ir木总件令才心杀%无力回心先符代肌极点,快却”.A.B.C.D.学习西方、发展科技变法维新、救亡图存解放思想、宣扬民主发动民众、进行革命族危机,为了“不甘作亡国之君”,光绪帝决心变法,以自强。自主学习3戊戌变法的内容合作探究1戊戌变法的影响教师归纳:学习他为民族大业不惜牺牲生命的爱国主义精神。11.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若不及时图治,数年之后,四邻交逼,不能立国万国报馆议论沸腾,咸以分中国为言。若箭在弦,省括即发瓜分豆剖,渐露机牙,恐惧回惶,不知无所乱机遍伏,即无强敌之遥,揭竿斩木,已可忧急。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I)据材料一,指出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材料二:光绪帝发布了一系列变法诏令。主要内容有:发展农工商业;训练新式军队;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等。同时规定,今后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2)根据材料二,分析哪些变法措施对封建旧势力的冲击最大?材料三:1898年,光绪帝实行变法,这次变法虽然很快就失败了,但资产阶级维新派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兴民权,提倡新学,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第四幕戊戌政变终落幕自主学习4首尾呼应再讲开始的怀疑人,最后让学生得出可能是谁戊戌六君子的死来升华爱国热情感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以天下为己任;心系祖国命运的爱国情怀。2、请同学们思考: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教师讲述: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一一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的改良运动,具有进步性、爱国性,是近代历史上i场思想启蒙运动。三、课堂小结用板书小结用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结束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3)根据材料三,指出维新变法在当时的社会上有何积极的作用?“这次变法”失败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直击中考】12.(河北中考)下图是某报刊登的上海广智书局的新书广告,其内容表明当时知识界流行的思想是()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少年中国说梁启超局苦智战海上爱喈*法y%政H乐史物#公J?Z欠3府泊工三5hhi七ft*三f器2SJ尹西晶尹驶尹对菖盘萨尹北德“封?cME号A.“自强”“求富”B.变法、图强C.三民主义D.民主、科学13.(达州中考)列强的侵略,使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寻求救国之路。下列事件中,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广泛传播了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对中国社会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的是()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集备重难点的突破公车上书是本课的重点之一,通过学生自主学习,从背景、经过、影响三个方面去了解,通过课本的解释让学生明白“公车上书”这一概念,百日维新的内容是本科的重点,通过学生阅读课本完成。戊戌变法的影响是本课的难点,通过学生合作探究,教师点拨突破: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通过教师提点前面的铺垫,学生合作探究突破,教师在加以总结,说明重点。板书设计发展高潮实行变法创办报刊民族先机中前严重,雉 公车上书揭开序幕结局一金法失JM建力行挠坏封势进即破归纳反思我把本课分为四个字幕,一幕紧扣一幕,用历史悬案导入激发了学生探索的兴趣,通过图片、材料等多种手段教学,让课堂充满活力和趣味感,同时做到了论丛史出。学生整体气氛很好。戊戌变法是个难点,学生探究起来有一定的困难,给学生合作探究的时间有点短,探究的不是很充分,在教师的引导下才能完成。

    注意事项

    本文(课题第6课戊戌变法.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