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医学美容科增生性疾病与皮肤肿瘤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docx

    • 资源ID:896811       资源大小:31.55KB        全文页数:1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医学美容科增生性疾病与皮肤肿瘤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docx

    增生性疾病与皮肤肿瘤诊疗规范诊疗指南第一节脂溢性角化病第二节光线性角化病第三节表皮痣第四节皮肤原位癌第五节鳞状细胞癌第六节皮角第七节皮脂腺痣第八节基底细胞上皮瘤第九节汗管瘤第十节粟丘疹第十一节皮肤纤维瘤第十二节软纤维瘤第十三节瘢痕疙瘩第十四节脂肪瘤第十五节皮肤血管瘤第十六节淋巴管瘤第十七节黑素细胞痣第一节脂溢性角化病【病因】脂溢性角化病又称老年疣,是一种好发于中老年的良性皮肤乳头瘤样增生。【临床表现】好发于面部,尤其是撅部,其次是手背、躯干和上肢。损害常多发,颜色为淡褐加深至黑褐色扁平斑丘疹,直径从Imm至1cm,边缘清楚。表面光滑或有油腻性鳞屑、痂,触之较粗糙,可逐渐缓慢增大呈乳头状瘤样改变。【诊断要点】L好发于中老年,男性多见,随年龄增大皮损增多。2 .皮损好发于皮脂腺旺盛部位,如面部、手背、躯干、上肢等。3 .损害为淡褐色加深至黑褐色斑丘疹,表面有油腻性鳞屑、痂。4 .组织病理示乳头状瘤样向外增生,角化过度,棘层肥厚,增生的细胞主要为基底样细胞和棘细胞组成,有假角质囊肿。【治疗方案及原则】一般不需治疗,必要时可采用冷冻、激光或手术切除等。第二节光线性角化病【概述】光线性角化病又名日光性角化病、老年性角化病,是一种最常见于中老年人暴露部位的癌前期皮肤病。【临床表现】多见于中老年人,好发于暴露部位,如面、手背等。损害为局限性,边界鲜明的斑疹或斑片,初起表面有少数毛细血管扩张,附有黏着性鳞屑,如强行去除鳞屑,可见底部有渗出或出血。可略高出皮面,也可表现呈疣状或结节状,甚至破溃。【诊断要点】L好发于暴露部位。5 .多见于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6 .损害边界清楚的斑疹或斑片,表面有毛细血管扩张,附有黏着性鳞屑,不易剥离。7 .皮损为多发或单发。少数可发展为鳞癌。8 .组织病理表皮层向下不规则增生,有角化不良和不典型细胞。【治疗方案及原则】L避免阳光暴晒,使用防光剂有一定的预防作用。9 .手术切除是比较好的一种方法。10 泛发性可采用抗肿瘤药物,如20%足叶草脂、5%氟尿喘噬或10%氟尿啥咤丙二醇等,但治疗后应定期随访,观察有无复发。第三节表皮痣【概述】表皮痣又称疣状痣,是表皮的局限性、先天性发育异常,可分为局限型、炎症型及泛发型三型。泛发型可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临床表现】患者出生时即有或在幼年发病,偶发于青春期。损害大多为单侧局限性,可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有的在肢体或躯干的一侧呈线状或条状分布,表现为乳头状、角化性丘疹,肤色、淡褐或褐黑色。炎症性线形表皮痣的丘疹呈淡红或红色,表面有脱屑,伴瘙痒。少数患者皮损泛发,可呈双侧对称分布,如并发其他先天性畸形,如齿发育异常、多指、屈指、癫痫和神经性耳聋等,称为表皮痣综合征。【诊断要点】L出生时即有或幼年发病,偶发于青春期。11 损害大多为单侧局限性,在肢体或躯干的一侧呈线状或条状分布。3.皮损为角化性丘疹,呈疣状增生,为正常肤色、淡褐色或黑褐色。4.一般无任何症状,偶有瘙痒。12 组织病理病变处呈乳头状瘤样增生,表皮角化过度,灶性角化不全,棘层肥厚,表皮突下伸。炎症性线形表皮痣的表皮棘层可见轻度海绵状态和细胞外渗,真皮乳头内毛细血扩张,浅层伴慢性炎症细胞浸润。【治疗方案及原则】必要时可考虑冷冻、激光或手术切除。第四节皮肤原位癌【概述】皮肤原位癌又名鲍温病,多发生于中年以上。【临床表现】损害大多为单发,少数多发。表现为暗红色或褐色斑块,边界清楚,不规则,表面覆以鳞屑和结痂,不易剥离,如强行将痂剥离,则露出颗粒状或乳头状湿润面。【诊断要点】L多发生于中年以上。2 .损害大多为单发,少数多发。3 .损害为暗红色或褐色斑块,表面见不易剥离的鳞屑和结痂。4 .病程慢性,进展缓慢,一般无自觉症状。5 .组织病理表皮呈增生性改变,全层细胞排列紊乱,表皮内有不典型角质形成细胞和角化不良细胞。角化过度和角化不全,棘层肥厚,表皮突增宽,基底膜完整。真皮乳头狭窄,浅层以淋巴细胞为主的炎症浸润,连续切片示病变累及末端毛囊、毛囊漏斗处毛根鞘和皮脂腺导管。【治疗方案及原则】6 若损害较小、数目不多时,可局部外用1%氟尿喀咤丙二醇,也可用二氧化碳激光治疗。7 .若损害较大,首选手术切除,切除范围应包括肿瘤边缘以外0.5Cm的正常皮肤,深度应达真皮深层。第五节鳞状细胞癌本病常发生于中年以上男性户外工作者,沥青工人皮肤鳞癌的发病数较一般工人高12倍左右。可自行发生或在原有皮肤病基础上发生,如日光性角化病、盘状红斑狼疮、烧伤疤痕、慢性溃疡、慢性射线皮炎等,发展快,常发生区域性淋巴结转移。【临床表现】通常有两型:菜花样型及深在型。初起为暗红色斑块、结节或溃疡,继而隆起呈乳头状或菜花状,以后损害向四周扩展,中央有脐形凹陷,周围有新发结节,结节破溃后形成溃疡,溃疡底部高低不平,有黏稠的脓性分泌物,并向深部侵袭,达肌肉或骨骼,可引起区域性淋巴结转移。【诊断要点】L多发生于中年以上,男性多于女性。8 .损害分为菜花样型及深在型两型,初起为暗红色斑块、结节或溃疡,呈乳头状或菜花状。有脓性分泌物时有恶臭味。9 .常发生在一些皮肤病的基础上。10 肿瘤生长迅速,破坏性大,易发生转移。11 组织病理癌细胞为不典型角质形成细胞,自表皮向下增长至真皮网状层,不典型细胞的胞核大小及染色深浅不一,有多核、巨核及较多核分裂象。瘤细胞间可见到细胞间桥,瘤体中有个别角化或角化不良细胞,有角化珠。肿瘤表面有角化不全,肿瘤周围结缔组织中有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组织细胞及浆细胞浸润,附属器结构大多被肿瘤破坏。根据细胞分化及角化程度,可分为分化较高的I或II级及分化低的In或IV级。分化高的鳞癌常见角化珠,而分化低的鳞癌大多由未分化或低分化的梭型细胞组成,无角化珠。【治疗方案及原则】L手术广泛切除病变组织,切口应距癌肿0.52cm。12 对有手术禁忌证的患者可行X线放射治疗。13 对晚期或已发生转移的患者可进行系统性化疗,常应用阿霉素、博来霉素、顺伯等抗癌药物。第六节皮角【概述】皮角好发于头皮、面颈、手背等暴露处,多在其他皮肤病的基础上发生,如脂溢性角化、日光性角化或鳞癌。【临床表现】损害单发或多发,大小不等,为呈圆锥形或圆柱形角质增生物,或微弯呈弧形,表面光滑或粗糙,无自觉症状,颜色为淡褐色或黑褐色。【诊断要点】1 好发于40岁以上,男性多于女性。2 .损害为呈圆锥形或圆柱形角质增生物。3 .多见于暴露部位,如头皮、面部、颈部、手背等处。4 .少数可发生癌变,一般无自觉症状。5 .组织病理角化过度明显,角质增厚,隆突于皮面呈羊角状。【治疗方案及原则】6 部手术切除,如有癌变,则做进一步检查治疗。第七节皮脂腺痣【概述】皮脂腺痣又名先天性皮脂腺增生、皮脂腺错构瘤,是一种发育异常。【临床表现】出生时即有,或生后不久发生,偶可在成年期发生。好发于头皮或面部,损害常为单个,偶或多发,为略高出皮面的淡黄色圆形或卵圆形斑块,边缘不整齐,表面光滑或呈颗粒状,至发育期时明显隆起,黄色明显。成年期后,呈疣状或乳头状瘤样。【诊断要点】L好发部位好发于头皮或面部。2 .好发年龄出生时即有,或生后不久发生,偶可在成年期发病。3.损害为圆形或卵圆形斑块,成年期后可呈疣状或乳头状瘤样。4 .损害多为单发,偶尔多发。5 .组织病理随年龄增长而异,在婴儿和儿童期为不完全分化的毛囊结构,至发育期时,损害内可见大量成熟或近于成熟的皮脂腺。皮肤呈乳头状瘤样增长,有时在皮脂腺小叶团块的下方可见异位大汗腺。【治疗方案及原则】可早期激光或手术切除。第八节基底细胞上皮瘤【概述】基底细胞上皮瘤又称基底细胞癌,是一种低度恶性、由多分化潜能的基底样细胞组成的肿瘤。生长缓慢,极少转移。好发于曝光部位,特别是头面部,发生于躯干的大多为浅表性基癌。【临床表现】单个典型损害初发为蜡样小结节,渐增大,表面糜烂或破溃,溃疡底面呈颗粒状或肉芽状,边缘卷起,似珍珠母样,伴以毛细血管扩张。溃疡中央可愈合、结疤,但边缘仍不断扩大。发生于躯干或四肢的损害多浅表,表现为单个或多发斑块,边缘清楚,常有线状蜡样稍隆起边缘,不规则状。有的癌肿中有色素沉着,其边缘部分常较深,中央呈点状或网状分布。罕见局限性硬皮病样或硬斑型,其损害大多单个,表现为稍隆起的界限性浸润的斑块,表面光滑,白色或黄白色,有蜡样光泽,伴毛细血管扩张,触之硬化。【诊断要点】L好发部位好发于曝光部位,特别是头面、手背等部位。6 .常发生在中年以后。7 .典型皮损为具有蜡样光泽的小结节或斑片边缘见似珍珠母样隆起,表面常见毛细血管扩张。8 .组织病理组织学类型可分为未分化型和分化型。未分化型又分为实体性、色素性、浅表性和硬化性。分化型又分为角化性、囊性和腺样三种。但有共同基本病变。(I)瘤细胞团由基底样细胞组成,胞核大,呈卵圆形或梭形,胞质少,呈嗜碱性,可见不典型核分裂象。(2)瘤细胞团周边基底样细胞常呈栅状排列。(3)瘤细胞团与周围结缔组织间质之间常有空隙。(4)在色素性基癌中瘤细胞内含大量色素,间质中可见噬色素细胞。瘤细胞本身也可坏死而形成囊腔。【治疗方案及原则】L手术切除2 .放射治疗X线照射。3 .激光治疗一般首选手术切除。切除范围可达一定深度和广度。对一些不宜于手术切除的部位和一些浅表性损害,可进行对小的浅表型损害或早期小结节性损害可行激光治疗。第九节汗管瘤【概述】汗管瘤系向小汗腺末端汗管分化的一种肿瘤,认为与内分泌及遗传有关,青年女性多发。【临床表现】损害为针头至豌豆大半球形丘疹,肤色、淡黄色或褐黄色,表面有蜡样光泽,质中。女性好发于双下眼险,而男性多在下胸部,亦可发生于前额、两颊甚或外阴部。一般无自觉症状,但女阴部患者常有剧痒。病程缓慢。【诊断要点】L青年女性多见。2 .损害为针头至豌豆大半球形丘疹,表面有蜡样光泽,肤色、淡黄色或褐黄色。3 .好发于双下眼险、前额、胸部、两颊,外阴亦可发生。4 .病程缓慢,一般无自觉症状。5 .组织病理肿瘤位于真皮上部,由管壁衬以一排的腔面细胞和1-2排周围细胞的导管结构及上皮细胞索组成,导管内可充有嗜碱性角化物。【治疗方案及原则】L本病为良性肿瘤,一般不需治疗。6 .治疗迫切的患者可选用冷冻、电解、激光治疗,锂激光治疗效果较好。第十节粟丘疹【概述】粟丘疹又称白色瘗疮,系起源于表皮或附属器上皮的潴留性囊肿。【临床表现】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损害呈乳白色或黄色针头至米粒大的坚实丘疹,上覆以极薄表皮。好发于面部,无自觉症状,可自然脱落,无瘢痕形成。有两种类型,一种为原发性损害从新生儿开始发生,另一种为继发于炎症后,可能与汗管受损有关。【诊断要点】L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女性多见。7 .好发于面部,如眼险、额部和颊部。8 .皮损为散在乳白色或黄色针头至米粒大的坚实丘疹,可自然脱落。9 .无自觉症状。10 组织病理示表皮样囊肿,囊腔由排列成同心圆的角质细胞充填,囊壁由多层扁平上皮细胞组成。【治疗方案及原则】局部消毒后,用针挑破丘疹表面的皮肤,再挑出颗粒即可。皮肤纤维瘤又名硬纤维瘤、组织细胞瘤或硬化性血管瘤,系同一病变的不同发展阶段。【临床表现】单个或多个结节,高出皮面,直径数毫米至1cm,质地坚实,与表面皮肤粘连呈纽扣状,但与深部组织不连,可推动。初起为淡红色,渐变成暗红、褐红至褐黑色,常有阵发性轻微刺痛。好发于四肢、肩、背等部位,小腿更多见。【诊断要点】L多见于成人,男女均可发病。2 .损害为高出皮面的单个或多个结节,质地坚硬,与表面皮肤粘连,直径数毫米至Icmo3 .常有阵发性轻微刺痛。4 .好发于四肢、肩、背等部位。5 .组织病理(1)皮肤纤维瘤:主要由成纤维细胞及胶原纤维组成,大多呈涡纹状排列,与周围正常组织分界尚清楚。病变正上方表皮棘层常肥厚,表皮突向下延伸,基层色素增加。(2)组织细胞瘤:真皮偶或皮下组织内成纤维细胞和组织细胞增生,间有不等量淋巴细胞,早期毛细血管丰富,内皮细胞增生,晚期纤维化,组织细胞内可含脂质或含铁血黄素,亦可见多核巨细胞。(3)硬化性血管瘤:常累及皮下组织,除纤维细胞增生外,血管同时明显增生,增生的成纤维细胞可围绕小血管或在血管周围呈放射状排列,病变内常见含铁血黄素沉积。【治疗方案及原则】L单个损害可手术彻底切除。2.也可用激光治疗。软纤维瘤又名皮赘,是一种有蒂的良性肿瘤,属纤维组织增生的赘生物。【临床表现】单发或多发,单个损害常呈息肉样突起,质软,有蒂,呈深褐或黑色。好发于腋下、颈、乳晕、外阴、腹股沟。多发性损害多见于腋窝和颈部,为质软丘疹,或呈丝状增长的柔软突起。多见于中老年人,尤其是更年期妇女更多见。【诊断要点】L多见于中老年人,更年期妇女更常见。2 .损害为柔软有蒂的赘生物,呈深褐色或黑色。3 .好发于腋下、颈、乳晕、外阴、腹股沟等处。4 .组织病理真皮乳头瘤样增殖,胶原纤维疏松,毛细血管增生,有时可见成熟的脂肪细胞。表皮变平,基层内色素增多。【治疗方案及原则】可用三氯醋酸点灼、二氧化碳激光治疗电灼或刮匙刮除。第十三节瘢痕疙瘩【概述】瘢痕疙瘩系指皮肤在创伤后引起的良性结缔组织增生而形成瘢痕过度增长,一般认为某些人具有容易形成本病的体质。【临床表现】瘢痕高出皮面,开始为丘疹或条索状物,呈红色隆起,坚实而有一定弹性,表面光滑,常有毛细血管扩张,常呈蟹足状不规则向外周扩张,超出原有损害范围。自觉局部瘙痒、刺痛或灼痛。【诊断要点】L病史常有外伤、手术、感染史。5 .症状自觉局部瘙痒、刺痛或灼痛,知觉可减退。6 .皮损初发为高出皮面的丘疹或索状物,逐渐扩大呈斑块或红色隆起,常呈蟹足状不规则向外周扩张,表面光滑,失去正常皮纹,见毛细血管扩张。7 .组织病理真皮内胶原纤维增殖,成纤维细胞增生,新生的胶原纤维大多错综排列。胶原束增粗、致密。【治疗方案及原则】L避免不适当的治疗和摩擦。8 .早期小的瘢痕疙瘩可于皮损内注射曲安西龙,大的损害可采用音频电疗,局部可用地丙搽剂止痒。9 .手术切除加放射治疗,切忌单纯手术切除,以免瘢痕复发。第十四节脂肪瘤【概述】脂肪瘤系成熟脂肪组织组成的良性肿瘤。主要见于成人,特别是中年人。【临床表现】好发于四肢、颈、胸和背部,单个或多个,多发者称为脂肪瘤病。表现为皮下局限性肿块,质软,分叶,可推动,表面皮肤正常,与表皮无粘连,一般无自觉症状,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即停止生长。【诊断要点】L常见于成年人,中年人更多见。10 好发于四肢、颈、胸和背部。可单发或多发。11 损害为局限性皮下肿块,质软,分叶,与表皮无粘连,正常皮色。12 一般无自觉症状,发展缓慢,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即停止生长。13 组织病理肿瘤主要由成熟脂肪细胞组成,外围完整的薄层纤维性包膜,常有纤细纤维组织分隔成大小不一的小叶。瘤内有时可见灶性黏液变性、钙化和骨化,也可见较多纤维组织。【治疗方案及原则】一般无需治疗,单个或较大损害可手术切除。第十五节皮肤血管瘤皮肤血管瘤是起源于皮肤血管的良性肿瘤,一般分为三型:鲜红斑痣、单纯型血管瘤和海绵状血管瘤。【临床表现】L鲜红斑痣又称葡萄酒样痣,常在出生时即有或生后不久发生,好发于面、颈和头皮,多为单侧,可并发大血管畸形,为脑三叉神经血管瘤或骨肥大性鲜红斑痣综合征表现的一部分。损害大小不一,淡红、暗红或紫红色斑片,边缘清楚,表面光滑,可见毛细血管扩张,压之部分或完全退色。常随年龄增长,表面可以成为结节状,不自行消退。2 .单纯性血管瘤又称毛细血管瘤或草莓状痣,生后35周出现,好发于面、颈和头皮,单个或多个,为鲜红或紫红色隆起的结节或斑块,高出皮面,边界清楚,表面呈草莓状分叶或呈乳头状、息肉状,质软,压之可退色,多数在数年内可逐渐自行消退。3 .海绵状血管瘤出生时即有或生后不久发生,但更多见于成人。好发于头皮和面部,可累及颊黏膜,也见于眼眶和四肢。损害一般较大,单个,圆形或不规则形,高出皮面,呈结节状或分叶状,质软,状如海绵,压之可缩小。如不伴毛细血管瘤,表面肤色如常。【诊断要点】L常见于出生时即有或生后不久的婴幼儿。4 .好发于面部、头部、颈部,也可见于四肢。5 .各型血管瘤有各自的临床特点。6 .组织病理鲜红斑痣示真皮内毛细血管扩张,但内皮细胞不增生。毛细血管瘤示真皮全层甚至皮下组织内大片紧密排列的毛细血管,管壁薄,内皮细胞增生,基底膜外无平滑肌细胞,在活跃生长处血管腔隙不明显,增生内皮细胞排列成实性条索状或片块状,可见核分裂象。海绵状血管瘤示真皮和皮下组织内大小不等的血窦,窦壁薄而腔大,血窦的大小和形状不一,衬以单层内皮细胞,外围为分布不均的疏松胶原纤维和少量平滑肌细胞。瘤内还可见少量较大的不规则形动脉和静脉。管腔内常见血栓形成,有的已机化、钙化。【治疗方案及原则】L鲜红斑痣可用波长为585nm的染料脉冲激光治疗。2 .单纯性血管瘤部分可自行消退,可观察数年如不消退,可给予放射性核素照射、液氮冷冻等治疗。3 .海绵状血管瘤可注射硬化剂或手术切除,如生长快伴血小板减少,可考虑皮质激素短程治疗。浅层X射线治疗亦有良好效果。第十六节淋巴管瘤【概述】淋巴管瘤系淋巴管过度增生、畸形或发育隙碍形成的一种良性肿瘤。【临床表现】淋巴管瘤可分为以下几种:L毛细血管型淋巴管瘤浅表型淋巴管瘤为单纯性淋巴管瘤。表现为成簇针尖至豌豆大厚壁水疱,疱内容呈半透明或乳白色,常排列成线形,疱顶表面皮肤可增生呈疣状。深在型为界限性淋巴管瘤,位于皮下或黏膜下,表现为轻度弥漫性肿胀。4 .海绵状淋巴管瘤海绵状淋巴管瘤似豌豆或核桃大,质软,有波动感,境界不清似海绵状。5 .囊性淋巴管瘤囊性淋巴管瘤的损害似囊肿样,质软。【诊断要点】L常在幼年发病,病程缓慢,发展到一定程度不再发展。6 .损害为特殊的水疱、囊肿,穿刺后见淋巴液。7 .组织病理浅表型病变为于表皮下,淋巴管增生、扩张,衬以单层内皮细胞,腔内常见凝固的淋巴液和少量淋巴细胞,有的淋巴管扩张呈囊状,表皮常见疣状增生。深在型病变可见增生、扩张的淋巴管累及真皮深层或皮下组织,常伴有毛细血管轻度增生,管腔较淋巴管小,只见12个红细胞。海绵状淋巴管瘤位于真皮深层和皮下组织。淋巴管呈囊状扩张,囊腔大小不一,壁薄,少数有纤维组织及平滑肌细胞。间质内淋巴细胞丰富,可见淋巴滤泡,可伴发海绵状血管瘤。囊性淋巴管瘤呈囊状极度扩张,衬以一层扁平内皮细胞,壁薄,肌层不明显,囊壁有局灶性纤维突起,囊间由纤维组织梁索形成分隔,可见淋巴细胞及淋巴滤泡。【治疗方案及原则】L以手术切除为主。2 .毛细血管型淋巴瘤可用激光冷冻、电干燥疗法治疗。第十七节黑素细胞痣【概述】黑素细胞痣又名色素痣、痣细胞痣,是由痣细胞组成的良性新生物。常在出生时或出生后若干年出现,随年龄增长而增多,往往在发育期明显增多。属发育畸形。【临床表现】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前者可小,也可很大,后者均较小。常左右对称,边界清楚,光滑,色泽均匀。损害初起为斑疹,以后可隆起,形成丘疹、乳头瘤状。根据痣细胞内色素含量不同,颜色可以从肤色、棕色、褐色以至蓝黑色或黑色,数目不一,有的中央有短而粗的黑色毛发。根据痣细胞在皮肤内分布位置不同,可分为交界痣、混合痣和皮内痣三种。L交界痣常见于掌跖或外阴部,通常较小,表面光滑无毛,扁平或略高出皮面,多见于儿童。交界痣恶变时,常有局部刺痛、灼热或疼痛,周围出现卫星灶,或短期内突然增大,颜色加深,有炎症反应、破溃、出血时,应警惕。3 .混合痣多见于儿童和少年,外观似交界痣。4 .皮内痣常见于成人。损害为圆顶,逐渐扩大,肤色或棕色,呈半球形隆起或乳头瘤状,表面光滑,或有蒂或含有毛发。多见于头颈部。【诊断要点】L常在出生时或生后若干年出现。5 .根据痣细胞内色素含量不同,颜色可为肤色、棕色、褐色、蓝黑色或黑色。6 .大小不等,数目不一。7 .损害可为斑疹、丘疹、乳头瘤状或半球形隆起。8 .一般无自觉症状,交界痣恶变时常有局部刺痛、灼热或疼痛。9 .组织病理交界痣的痣细胞位于真皮表皮交界处,皮内痣的痣细胞位于真皮内,混合痣含有上述两种成分。【治疗方案及原则】一般情况下可不予治疗,对有恶变征象或发生于易摩擦部位的痣细胞痣应予手术切除,特别是出现恶变征象或交界痣一定要彻底手术切除。不主张用药物腐蚀、液氮冷冻或激光治疗,因此类方法治疗不彻底,易引起复发,其本身是对痣细胞的一种刺激,有发生恶变的可能。

    注意事项

    本文(医学美容科增生性疾病与皮肤肿瘤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