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咽喉科语言及听功能训练治疗常规.docx
耳鼻咽喉科语言及听功能训练治疗常规正常儿童的语言学习是从小就开始的,其学习语言的过程是非常复杂的。学会和掌握正常的语言及会话,必须具备:L听清声信号的听敏度。2 .听定向定位的能力。3 .选择性专注的能力。4 .辨别声音信号在强度、频率、时长等方面变化的能力。5 .短期记忆和整理声信息次序的能力。6 .能够将声信息分割、组合和综合概括的能力。7 .在听的过程中能够集中注意力。神经科学的发展,证实了学习语言的关键时期是在3岁以前。一般情况下,正常儿童在3岁时已经能够应用简单的语言,语言意识的建立也是从小开始的。由外周听觉系统问题所致的听力损失或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全、功能受损,使声信息不能到达中枢听觉系统,或使听到的信息失真或不完整,均可表现为听不见或听不懂,导致听力、言语、语言功能障碍。听力损失越早,听力障碍越严重,学会语言的难度也就越大。根据听力损失的程度,将听觉障碍分为:L“失聪”听力损失轻、中度,可通过听觉和视觉学习口语;2.“聋”主要依靠视觉学习、掌握交流技能,包括手语和唇读。因此,对各种程度的听力障碍儿童,必须进行早期干预,帮助他们建立语言意识,促进听力语言康复。“听力康复”是对有听觉障碍的患儿,通过特殊的学习和训练,恢复正常的语言交流能力(不仅局限于聋人间的交流,还能够参加正常人群的交流),使聋儿的言语、语言功能的发育不受或少受听觉障碍带来的影响。高科技的应用,使耳聋病人的听力康复成为可能。根据听力障碍的程度和类型,应尽早选择配戴助听器或施行人工耳蜗植入术。随着人工耳蜗装置的不断改进和更新换代,人工耳蜗植人后的效果得到充分的肯定。目前认为,双耳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配戴合适的助听器听觉语言能力无明显改善,在最好助听聆听环境下开放短句识别率W30%或双字词识别率70%者均应考虑植入人工耳蜗。通过有效地使用助听设备,使患有听觉障碍的儿童尽早开始有效的听力训练和语言学习。一、训练原则及方法根据患儿父母、教师的观察和听力学检查的结果,了解患儿听觉语言障碍表现在哪些方面,有针对性地制定语言康复方案。听力康复的主要目的:通过听觉或视觉使患儿能够最大限度地感知口说的言语;减少听觉障碍对社会心理状态的影响,包括了解、评价和处理因听觉障碍对患儿的心理影响;向患儿家长说明患儿听力损失的程度,提供有意义的建议,包括助听器的使用,借助辅助设备进行语训及相关的交流方法。【训练原则】L可能在3岁前发现听觉障碍。2.用助听设备帮助聋儿利用残存听力。3,早期进行适当的唇语、听力、言语语言训练。4 .有残余听力的儿童,交替用言语和符号方式训练。5 .避免用双语技能交流。【训练方法】L单侧耳塞,当用耳塞堵住一耳时,可以使干扰正常感知过程的异常输入减少。6 .双侧耳塞应用于一些难于在噪声环境降低声音中集中精力阅读或工作的病人。7 .降低声音改善教室建筑学条件,降低对言语听处理的影响。8 .听训练1)对音素(解码)障碍的训练一些专门的训练材料,如音素合成、组词等,用于训练解码功能障碍者。2)减速言语训练把从一个音素转换到另一个音素的转换时间延长至6080ms,改善言语滞后儿童的言语识别能力。3)在噪声中听觉有困难者的脱敏训练让病人放松,在安静环境中听由扬声器发出的言语材料,然后由另一扬声器加入言语噪声,每10个检查项加大几个dB的噪声,至噪声大到开始听错或小儿出现活动过度时。用于改善患儿对噪声的耐受力和在噪声中的识别能力。4)记忆和次序训练帮助有短期健忘或次序处理功能差的儿童。二、早期干预和语言学习早期干预是指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听力补偿和听力重建以及早期康复。早期干预可使有听力障碍的儿童,尽可能在最佳学习语言的时期开始语言训练和学习,帮助他们建立语言意识。早期干预也应包括语后聋的听力障碍者。他们在发现听力障碍后,应及早诊断听力损失的类型和程度,应积极治疗,根据情况选配合适的助听器或人工耳蜗,让他们不失时机地监听、调控自己的语声,巩固和发展已有的语言。【早期干预原则】L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是做好早期干预的重要环节。对新生儿出生后一周进行听力筛查,对听力损害高危新生儿进行重点监测。对第一次筛查未通过者,及时复查。2 .婴幼儿听力普查:对07岁儿童在保健体检和入园入托体检时应常规进行听力检查,对听力损害可疑者须进一步检查明确诊断。3 .选用助听设备根据患者听力损失类型和程度选配有效的助听器,改善听力。对于严重听力损失、全聋或使用助听器效果不佳者则宜选用人工耳蜗,改进患者的听觉能力。4 .家长参与聋儿的康复是聋儿早期干预工作最有效的一个途径,其作用是任何康复机构都无法比拟和代替的。因此,应积极鼓励家长参与聋儿的语言康复工作,使他们能够积极有效地辅导儿童学习和运用语言。【语言训练原则】L声音的感知声音的感知包括自然环境声响和语音。助听器的配戴者和人工耳蜗使用者在训练感知声音方面有所不同。助听器配戴者一般能感知声音的有无,听力补偿效果有限,一些患儿对一定频率的声音可能感觉不到。人工耳蜗使用者能够感知频率和强度变化范围很大的声音,一般能听到各种自然声响,并能辨听语音。2,声音的辨别辨别不同的声音,是对声音频率、强度和时长等特性辨别能力的体现,是听辨语言的基础。训练患儿辨别自然声响和语音的能力,在辨别语音时应从容易到困难,如先辨别音素差异大的词,逐步到辨别音节数量不同的词,音节相同但区别较大的词,比较相近的词,进一步分辨两个句子是否相同。5 .封闭项列指认练习在训练初期不要用开放项列的训练,而应采用封闭项列的指认练习(如从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则称封闭项列,机会水平为0.25),顺序也是由易到难。6 .开放项列复述不预先提供一个备选答案,让他复述所听到词语。开始时可以给予提示,提示分为直接提示和间接提示两种。7 .开放性对话交流患儿在初步听懂的和初步表达的基础上进行语言交流。开始时,可以提供会话场景,有上下文信息提示,逐渐增加难度,最后直接进行自由会话。但会话训练内容应该是在儿童的认识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