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加拿大一枝黄花除治行动方案.docx
2024年加拿大一枝黄花除治行动方案加拿大一枝黄花被列入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第二批),具有繁殖能力强、传播途径多、扩散范围广等危害特点,入侵后严重破坏入侵地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威胁本地生物与生态安全,极易造成重大生态灾害和经济损失。为贯彻落实市专项整治工作会议要求,切实做好秋季加拿大一枝黄花除治工作,有效遏制扩散蔓延,确保我县生物和生态安全,制定本方案。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及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安全的决策部署,坚持科学治理、精准施策,确保全县国土生态安全。(二)基本原则L生态优先,系统治理。加强生态安全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坚持及时治理、科学治理、绿色治理理念,以点带面,全面推进整体治理和生态修复,尽快消除加拿大一枝黄花带来不利影响。2.因地制宜,分区施策。根据加拿大一枝黄花发生现状、生物学规律、土地利用类型等,针对性地制定加拿大一枝黄花调查摸排、防治目标任务、除治措施等防控方案,科学治理。3,分级负责,协同联动。各镇街(场)、景区对本区域加拿大一枝黄花治理负总责,各部门根据职责划分,实行区域协同联动,推动重要道路、河流沿线地方政府沟通协调、相互借鉴、信息共享,切实提升加拿大一枝黄花治理效能。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加拿大一枝黄花治理,着力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治理机制。(三)治理范围据初步调查,全县各镇街(场)、景区均有分布,重点为街道绿化、公园绿地、居民小区、河滩、荒地、山坡等地方。(四)行动要求即日起全面摸清加拿大一枝黄花分布、危害等基本情况,并及时部署实施,确保加拿大一枝黄花治理工作快速有序推进,11月15日前完成除治任务。二、重点任务(一)开展专项调查。各镇街(场)、景区、相关部门要明确专人负责,广泛发动群众,对辖区内加拿大一枝黄花分布等情况进行彻底排查,做到情况清、底数明;要加强农地、林地边缘和园林绿地、道路沿线、河堤、未开发利用土地等重要地点排查。并及时开展治理和生态修复。(责任单位:县自然资源局、生态环境局、农业农村局、住建局、交通运输局、水利局,各镇街、场、景区按职责分工负责)(二)推进加拿大一枝黄花综合治理L细化加拿大一枝黄花治理任务。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中,强化加拿大一枝黄花综合治理内容。要根据加拿大一枝黄花生物学特性和生长规律,制定实施路线图,逐一明确治理的具体斑块、范围、面积、治理模式和完成时限及相关责任人,实行“清单化管理”,确保责任到岗到人,扎实推进加拿大一枝黄花除治工作。(责任单位:县自然资源局、生态环境局、农业农村局、住建局、交通运输局、水利局,各镇街、场、景区按职责分工负责)2,精准开展加拿大一枝黄花综合治理。要针对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具体分布环境、生长阶段、面积大小、危害程度、扩散趋势等,综合应用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替代等防治技术,科学精准制定治理措施,分区域、有计划地开展加拿大一枝黄花综合治理。在成片分布区域,鼓励采取深翻、机械碾压或综合治理等方式进行除治。零星分布区域,鼓励采取人工挖(拔)除等方式进行除治,在确保生态安全的前提下探索使用化学防治手段。(责任单位:县自然资源局、生态环境局、农业农村局、住建局、交通运输局、水利局,各镇街、场、景区按职责分工负责)三、保障措施(一)强化责任落实。全面落实加拿大一枝黄花治理属地责任,各镇街、场、景区为加拿大一枝黄花治理责任主体,按照加拿大一枝黄花治理实施方案,确定治理目标,明确任务时序,强化日常监管,确保专项行动取得实效。县各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加强各自领域工作指导,自然资源部门负责林地和湿地区域,住建部门负责城镇绿化带和公共绿地,交通运输部门负责道路用地,水利部门负责河道沿线,农业农村部门负责村庄农业用地加拿大一枝黄花治理工作,口岸部门负责口岸检疫监管,生态环境部门负责开展加拿大一枝黄花对生物多样性影响监管。(责任单位:县自然资源局、生态环境局、农业农村局、住建局、交通运输局、水利局、口岸办,各镇街、场、景区按职责分工负责)(二)构建长效机制。针对加拿大一枝黄花极强的繁殖能力和扩张能力,要持续做好后续跟踪监控,落实管护责任,及时清除复萌植株,巩固加拿大一枝黄花除治成果。建立健全防控长效机制,建立普查监测制度,组织专业队伍、专管员实施网格化监测,明确网格管理员责任,对发现复发或新入侵加拿大一枝黄花要及时上报并予以清除,巩固治理成效。(责任单位:县自然资源局、生态环境局、农业农村局、住建局、交通运输局、水利局,各镇街、场、景区按职责分工负责)(三)做好科普宣传。积极开展加拿大一枝黄花治理方面的科普宣传教育,综合运用电视、报纸、互联网等媒体,广泛宣传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危害性和维护生态安全的重要性,对加拿大一枝黄花治理典型案例、有效模式、工作进展和成效进行广泛宣传,引导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加拿大一枝黄花治理工作。支持公益组织、社会团体、志愿者参与治理工作。及时总结推广好经验好做法,促进交流互鉴,以点带面,全面提升治理成效。(责任单位:县自然资源局、生态环境局、农业农村局、住建局、交通运输局、水利局,各镇街、场、景区按职责分工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