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管理学-萧宗六-13-18.docx
13智育管理过去出版的学校管理学教材中,一直没有智育管理的内容,而在谈智育管理时,都是用教学管理来代替,所有教材无一例外都是讲德育管理、教学管理、体育管理、美育管理和劳动技术教育管理,唯独没有智育管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一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教育学的理论体系上,一直受苏联凯洛夫教育学的影响,教育学教材分为四大局部:教育根本理论、教学论、德育论、学校管理与领导。以发行量最大的由华中师范学院等五院校合编的教育学为例,该书一直采用上述模式,到1987年修订再版时,“除增删和调整了某些章节外,总的框架没有大变,例如未把智育列为专章。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认为原教材的框架是完全合理的,而只是由于我们对这一问题缺乏深入研究,暂时拿不出经得起推敲的新的体系或逻辑结构。这种观点对整个教育界影响很大。学校管理学是在教育学的根底上开展起来的,在此观点的影响下,学校管理学也就沿用了这个体系,一直也没有专门的智育管理。从1981年北京教育行政学院出版的学校管理开始,所有的学校管理学教材,在学校各项具体工作管理的分章论述中,都顺理成章地讲德育管理、教学管理、体育管理、美育管理、劳动技术教育管理,而没有智育管理这一章。二是以教学代替智育。在人们的思想观念中,或在实际工作中,常常把“智育''和"教学''这两个概念混淆起来,这在理论上是错误的。所以明确“智育的概念,区分“智育”和"教学是很有必要的。首先,智育和教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智育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和开展他们智力的教育。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它是学校实现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智育与教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智育主要是通过教学进行,教学仅仅是它的一种途径,智育还有其他更加广泛的途径,而教学又不仅仅是智育的途径,也是德育、美育、体育、劳动技术教育的途径。换句话说,智育的途径,有的是教学,有的不是教学;而作为教育途径的教学,有的是智育途径,有的不是智育的途径。二者呈局部交叉关系。把教学等同于智育就会阻碍全面发挥教学的作用。其次,从智育同其他各育的关系来看,智育是整个教育的一个组成局部,它同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教育集合,各育之间是并列关系;而“教学”是上述各育的具体实施方式或途径,和智育不是同等并列的关系,更不能在“教学和“智育”之间画上等号。第三,从智育和教学所完成的任务及内容来看,二者也是有区别的。智育有自身的特殊任务和内容,其他各育也如此。而教学那么不仅要传递智育的内容,实现智育的任务,还要传递其他各育的内容,实现其他各育的任务。因此,智育和教学既非同一概念,也不是对等的关系。智育和教学在过程、原那么、方法方面也都有各自的特殊性。基于上述原因,本书把智育管理作为专章加以论述。第一节智育管理概述一、智育管理的意义智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智育通过科学知识的传授和科技人才的培养,对社会的开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20世纪以来,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随着科学向社会有机体的全面渗透,社会日益科学化,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对智育的需求进一步提高,从而使智育的作用面扩大。可以说没有足够的知识修养,是不能适应现代生活的。现代化建设包括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建设三个方面。在三个文明建设中,科学是关键,教育是根底,只有充分发挥智育以及整个教育的作用,才能普遍提高社会成员的文化科学水平和思想觉悟,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出合格的人才。二、智育管理的任务学校智育的任务是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根底知识,掌握相应的根本技能和技巧,拓宽文化视野,开展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养成良好的自学的能力、兴趣和习惯。智育管理为有效实现智育的任务效劳。(一)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智育管理的第一个任务是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知识是事物属性和联系的反映,表现为对事物的感觉、知觉、表象、概念、法那么等心理形式,也通过物化贮存于书本中或其他人造物中。科学是建立在实践根底上,经过实践检验,具有严密逻辑论证的、反映客观事物木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任何一种科学都是知识,但不是任何一种知识都能称得上科学。智育管理的任务是以系统的科学知识武装学生。教给学生的知识,必须是经过实践证明了的、确凿可靠的知识,而不应是虚假的知识。再就是这些知识,应当是符合逻辑系统的,不是许多概念、范畴、命题的孤立的堆集,而是有着一定逻辑联系、经过严密的、充分论证的知识体系。中小学是普通教育,是根底教育阶段,因此学生的知识结构应当考虑到“普通”和"根底”这两个方面。知识又分为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两大类。直接经验是主体在接触、改变外部世界活动中亲自获得的知识;间接经验是主体借助书籍、文献或他人口传方式而获得的知识。智育应以教给学生间接知识为主,同时也不可无视组织学生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获得直接经验,因为间接经验总以直接经验为根底。但是从个体认识开展来说,大局部知识,都是间接知识,因而智育的任务,主要是通过各种途径,尤其是教学途径,教给学生间接的知识,这是学生到达智育目标的最主要途径。(二)形成学生的根本技能形成学生的各种技能是智育管理的又一重要任务。技能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控制动作执行的符合法那么要求的行动方式。技能分为操作技能和智力技能两种。由一系列外部动作构成、通过人脑外部机体运动所完成的符合法那么要求的随意行动方式叫做操作技能。如唱歌、跳舞、徒手操的技能和演奏乐器、书写、绘画、球类运动等技能。借助内部言语表示的事物映像,以极简约的形式进行智力活动的方式叫智力技能,如默读、构思、心算等。任何操作技能都离不开大脑的控制与调节,因而也离不开智力活动的技能。技能经过反复的、系统的练习,成为自动化的动作,于是变成了熟练技巧。技能的形成和知识的掌握是密切相关的,技能是以一定的知识为根底,而技能的掌握又为进一步获得知识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形成是在智育过程中统一进行的。(三)开展学生的智力智力是人们认识、适应和改变外界环境的心理能力。在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同时,有方案地指导学生开展智力,这是智育的一项特别重要的任务。开展智力同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是有密切关系的,但相互之间又是有区别的。知识是反映客观实在的结果,智力是反映客观世界的能力;掌握知识的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占有人类认识成果的过程,开展智力是通过掌握知识,提高认识能力的过程。“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开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第二节教学工作管理学校是培养人才的专门教育机构,教学是智育的重要途径,也是学校培养人才的主要途径。教学工作的成败对素质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不断加强和改善对教学工作的管理,就成了学校管理者的一项经常性的根本任务。一、教学工作管理的任务教学工作管理的任务,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根据中小学所担负的教育任务和培养目标,以及国家所颁发的教学方案和教学大纲,对教学工作进行科学的组织、指导,以到达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目的。提高教学质量,就是要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开展,并使全体学生都能到达国家所颁发的教学方案和教学大纲所规定的质量要求。提高教学效率,就是要在国家颁发的教学方案、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时间内,以符合教育学和学校卫生学要求的教师和学生的教学负担量,完成教学方案和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任务。要切实按照教育部紧急通知的要求,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负担。要严格按照课程方案,均衡安排课程和作息时间,不得增加周活动总量,更不得增加学科教学的学时,不得占用节假日、双休日和寒暑假组织上课,尽快改变学生负担过重的状况。提高教学质量和提高教学效率,是教学管理中的两个不可分割的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任务,我们在教学管理中,必须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如果我们只抓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不同时抓提高教学效率,学校教学任务就很难在教学方案和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时间内完成;如果我们只抓教学效率的提高,而不同时抓提高教学质量,学校教学任务就很难按照教学方案和教学大纲规定的质量标准完成。只有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抓好,才能保证学校教学任务既在教学方案和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时间内,又能按照它规定的质量标准全面而又顺利地完成。二、教学工作管理的根本要求教学管理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科学性、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强。为了很好地完成学校的教学管理任务和教学任务,学校管理者必须遵照党的教育方针,按照教学过程的客观规律,有目的、有方案、有组织地开展工作。其根本要求如下。(一)树立正确的教学指导思想教学管理总是受一定的教学指导思想支配的。学校管理者,不仅要以正确的教学指导思想指导教学管理,而且要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指导思想。一个教师的教学如何,除了业务水平外,归根到底是他的教学指导思想在起作用。教师教学的个体性、独立性很强,教学指导思想上有很大的自主性。教师在相当大的程度上都是按自己的想法和意愿来进行教学的,他们的教学指导思想对教学工作的方向和质量必然会产生最直接的影响。我国中小学校的教学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开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教学改革中,为了帮助教师从传统的教育思想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学校管理者应当亲自深入教学第一线,具体了解和掌握教师的教学思想和动态,组织他们学习和领会中央关于加强素质教育的有关决定,进一步端正教学指导思想,把自己从事的教学工作真正纳人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民族素质的轨道。(二)正确处理好教学工作中的各种关系管理教学工作,要正确处理好几个关系。1 .教书与育人的关系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这是客观规律。教书必然对育人产生一定的影响,这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只是这种影响有正误之别和强弱之分而已。学校管理者要根据这一本质关系,引导教师自觉地重视教书育人,把教学的科学性与思想性有机地统一起来,这对全面实现教学目标和促进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都是十分必要的。2 .教学与开展的关系教学具有开展性,任何教学都必然对学生的个性开展产生一定的影响。学校管理者要引导教师自觉地重视和保护学生的个性开展,注意发现拔尖学生,使教学走在学生开展的前面,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健康开展。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保证学生的智力、能力、情感、意志、性格等各方面都得到开展。3 .“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必然有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这两个方面。二者互相依存、互相影响,缺一不可。否那么,就不成其为教学。这就要求在教学管理中,既要调动教师教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又要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并使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要善于引导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不应压抑和扼杀学生的主体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学生得到生动活泼地开展,培养具有独立性和创造性的一代新人。4 .各门学科之间的关系教学方案中所开列的各门课程,是为了保证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开展,各门课程之间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促进的作用。教学管理工作必须重视各门学科的地位和作用,按规定的教学方案开课,不得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要统筹兼顾各门学科的课外作业时间,根据各门学科的特点,分别规定作业的分量和课外占用的时间,防止偏多或偏少或平均分配以及学生负担过重的不合理现象。5 .课内与课外的关系课内课外是密切联系相互影响的,都对学生的成长开展起着很大的作用。学校管理者既要抓好课堂教学这一教学的根本形式,也要抓好各种课外的教育工作,包括课外活动、团队活动、班主任工作、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这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开展学生的个性、兴趣和爱好,开阔学生的眼界和知识面,培养良好的品德和自立自主能力,都是十分必要的。(三)建立健全各项教学工作制度建立健全教学工作制度,是学校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措施,它能使学校具有稳定的正常的教学秩序,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重要保证。教学工作制度一般包括:备课制度、上课制度、作业批改制度、学生学习成绩的考核制度等。它是长期教学管理实践经验的制度化,既是上一阶段教学管理经验的总结和工作的成果,又是下一阶段进一步提高教学管理质量的根底。学校管理者在制定教学工作制度时,一定要做到使制度的指导思想明确,条款言简意明,并能调动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制度一旦制定,就要保持相对稳定,不要随意变动,但可随着教学管理实践经验的丰富,而不断充实和完善。三、教学工作的方案管理教学工作的方案管理,是学校教学工作赖以有序进行,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是学校管理的首要的主导性职能。它一般包括两层意思:一是用方案去管理教学工作;二是把各方面的教学工作方案都管起来。教学工作方案管理的任务,就是按照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颁发的教学方案、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一个学年或一个学期的教学工作奋斗目标,确定实现这一目标的具体措施,并组织实施,以保证各科教学任务的完成。(一)制定教学工作方案的考前须知教学工作方案是全校工作方案的主要组成局部,它应该在校长直接领导和参与下,由教导主任制定。在制定方案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 .坚持以教学为主,稳定教学秩序它包括教师要稳定,学生要稳定,教材要稳定,规章制度要稳定。2 .抓教育思想问题教学是在一定的思想指导下进行的,教学工作方案不仅要反映教学的过程,而且要反映教学过程中的教育思想。要以素质教育思想作为教学方案的指导思想,纠正不正确的教育思想。3 .抓教学改革,鼓励创新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量成倍增长,要使教学跟上时代开展的步伐,提高教学质量,必须进行教学改革。教学工作方案要反映改革的精神,要提倡在教学上搞科学实验。4 .抓教学中的倾向性问题在制定教学方案时,要注意在克服一种错误倾向时,防止走向另一个极端,产生另一种倾向。学校的具体实际情况是制定学校工作方案的根底。这包括以下一些根本内容:学校教师队伍的构成情况、学生的根本情况、教学设备情况;学校所在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及其对学校可能产生的影响等。所有这些情况,学校领导者都要了如指掌,心中有数。(二)教学工作方案的结构体系学校的教学工作方案,是一个以国家颁发的教学方案、教学大纲为标准,层次清楚,附属关系明确,结构严谨的结构体系。1.全校教学工作方案它是整个学校工作方案的主要组成局部,它应在校长的直接领导和参与下,由教导主任具体制定。其主要内容如下。(1)教学情况分析。对上学年或上学期教学工作进行简明的分析,指出所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存在的问题和缺点,有利条件和困难,以及本学年或本学期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2)本学年或本学期的教学工作目标和要求。它应在分析上学年或上学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的根底上,进行科学预测,提出本学年或本学期的教学工作的目标和要求。它包括学生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方面的具体培养目标,特别是在开展能力方面的要求,以及学生各科成绩的及格率、优秀率、提高率、合格率、升学率与就业的适应率等数量指标。(3)本学年或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内容和措施。在内容方面,应清楚地规定本学年或本学期教学工作的工程、各项工作的具体要求和工作进程。措施一定要具体、有力,包括加强领导的措施,提高和培养教师的措施,改革教学的措施,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措施,开展教学实验和科学研究的措施等。一般来说,方案不宜过于庞杂,切忌面面俱到,以致重点不突出,流于一般化。2 .教学研究组(教研组)工作方案它应以学校教学工作方案为依据,结合教研组的实际情况制定。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对本组前一学期教学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和问题的简要分析;(2)本组在本学期改良教学的根本设想和教学研究活动的主要课题及其要求;(3)按周安排好各次教学活动的内容和时间,如集体备课、专题讨论、观摩教学、总结交流经验等;(4)本组课外活动的内容与时间安排。3 .学科教学进度方案它是全校教学工作方案的最终落脚点。由任课教师制定,经教研组长确认后执行。其内容除有对前一学期学生学习情况和本学期教材内容的分析外,要明确提出本学期的教学目的、要求,实施措施和改良教学的方法。并且要具体安排本学期的教学进度表。具体写明章节课题,所需时间,起止日期,以及各章节需要安排的教学实践活动,如实验、实习、参观等。上述三种教学工作方案,反映了教学工作管理上的三个层次,应当使它们逐层落实,以便保证学校教学任务的全面完成。四、教学工作的组织管理学校教学工作虽是由各个教师分别进行的,但它却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只有全体教师互相配合、互相促进,才能组成一个教学的整体,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这就要求建立有效的教学指挥系统,加强教学研究组的建设,合理分配教师力量和安排教学活动时间,以加强教学的组织管理。(一)建立有效的教学指挥系统教学是一个系统,对教学管理要从整体出发,建立健全教学的指挥系统。一个健全的指挥系统的要求是:一方面领导者的指令能迅速、准确下达,指挥渠道畅通;另一方面,能及时获得指挥效果的反应,使指挥过程不断得到调整。教学第一线的工作人员是教师,他们了解教学过程,熟悉教学规律,学校要依靠教师办学。要建立校长领导下的,包括教导主任、各科教研组组长和各科优秀教师代表在内的教学咨询机构,充分发挥教学组织和优秀教师在提高教学质量过程中的作用。通过他们,听取群众意见,研究教学措施,改良教学管理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与此同时,还要建立包括教导处、班主任、班长、学习委员和各科代表参加的学习管理系统,明确他们管理学习的职责,发挥他们的作用。有了以上两个系统,学校的教学任务就能做到层层有人负责,各个环节有人把关,上行下达,渠道畅通,教学指挥就能更完善和更有成效。(二)加强教导处的建设教导处是在校长领导下的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和教务行政工作的职能机构,是教学管理指挥系统的中枢,在整个学校的教学管理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教导处负责组织和安排整个学校的教学、教育活动,起着调度的作用;其次,教导处具体负责组织学校工作方案中有关教学工作局部的实施,并在实施过程中进行催促、检查和随时向学校领导反映实施过程中的情况并提出建议,起着参谋和助手的作用;再次,教导处要从组织上、时间上和教学仪器设备上为教学工作创造各种必要的条件,起到为教学效劳的作用。因此,学校领导人应当充分发挥教导处的职能作用。加强教导处的建设,一要选好教导主任。教导主任是校长管理教学的助手,是学校教导工作的具体组织者和管理者。发挥教导处的职能作用,就要充分发挥教导主任的作用。校长应根据干部“四化”的要求,选择德才兼备的教师担任教导主任。应使教导主任明确自己的耿责范围,放手让他们工作,使他们有职、有权、有责,把主要精力用于教学管理上。二要做到人员精干。教导处在学校教学工作管理中,处于枢纽地位,学校关于教学管理工作的各种指令,要通过它下达,各年级、各学科的教学情况要通过它去收集、整理,并及时反应给校长。学校的教学活动,要通过它去具体组织实施,大量的教学行政事务工作,要通过它去完成。因此,教导处的人员要精干,能胜任所承当的工作。同时,要注意人员结构的合理配备,做到职责清楚,建立一套周密的常规工作制度,以便更好地发挥整体功能。(三)加强教研组的建设和管理教研组是学科教师的教学研究组织,是学校管理组织系统中的一层业务组织。它的主要任务是组织教师进行教学研究工作,总结交流教学经验,提高教师思想、业务水平和教学工作能力,改良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教研组的设置应以有利于教学和开展教学研究为原那么,一般以学科为单位设置,同一学科教师在三人以上者,即可设教研组。缺乏三人者,那么可联合相近学科成立教研组。规模较大的学校,同一学科教师人数较多,可在教研组内,按年级设备课组。规模很小,教师人数很少的农村学校,可以在当地教育行政机关或中心小学的帮助下,联合邻近学校组织校际教研组。教研组长可由教导处决定,也可以由教师选举产生。要充分发挥教研组长的作用。首先,应当明确教研组长的职责范围和要求,使他们进行工作时有所依据;其次,要加强培养,提高他们的思想、文化、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再次,要支持和鼓励教研组长开展工作,发挥其主动性、积极性;最后,对教研组长的工作要有严格的要求,使他们在教学上对本组教师起模范带头作用。搞好教研组的建设,必须加强思想工作,培养教研组的优良风气,包括培养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的思想感情;实事求是、认真扎实的治学精神,严肃负责、勤勤恳恳的工作态度;团结互助、密切协作、互相尊重、互相支持的集体主义精神;勇于探索、大胆改革的创新意识等。这种优良的思想作风是搞好教研组工作,提高教学水平的巨大动力。学校管理者要善于组织好各教研组之间的协作,协调好各学科教师之间的关系,使各教研组、各学科的教学形成有机的整体,更好地发挥整体功能,全面地提高教学质量。(四)合理分配教师的力量根据教学需要和教师的专长、特点,合理分配教师的教学工作,也是教学组织管理的一项重要作用。它关系到每一个教师积极性和专长的发挥,也关系到教师队伍的建设。同样水平和数量的教师,安排配备得当,水平就能充分发挥出来;配备不得当,教学工作就会大受影响。学校管理者应选择最正确的配备方案,安排教师的工作。1 .知人善任,扬长避短学校管理者对每位教师的业务水平、教学特点等应有较深入的了解。一般说来,每个教师都有所长,也各有所短,作为教学管理者,要用其所长,避其所短,把他们安排在能够充分发挥长处的教学岗位上,以便发挥优势,人尽其才。2 .新老搭配,以老带新我国目前中小学教师的水平较低,不胜任的教师比例不少,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是当务之急。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分配好教师的工作,既要保证各个年级各门学科的教学质量,又要考虑教师的培养和提高。因此,要注意新老教师的搭配,尽可能做到主要学科各个年级都有一位老教师起传、帮、带的作用。实践证明:以老带新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3 .不同情况,不同要求每个学校的教师队伍,一般都是由老、中、青三局部组成。对不同的教师应提出不同的要求,分配不同分量的工作。有经验的老教师,应要求他们把主要精力放到总结经验、研究教育理论和培养新教师方面;中年教师既有教学经验,又有较旺盛的精力,提高教学质量主要依靠他们;青年教师朝气蓬勃,但缺乏教学经验,工作分量不宜过重,应当把他们的局部精力引导到熟悉业务和进修提高方面,促使他们加快成长。4 .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安排教师工作要立足于教学工作的全局,合理地安排好各年级、各学科、各教学班的教师工作。要尽量保证每个年级都有把关的骨干教师,又要从长远考虑,尽量把低年级的教师配备强一些,切实打好根底。五、教学过程的管理教学是一个过程,它依赖教育和教学的客观规律,依据规定的培养目标和制定的教育方案,通过科学而周密的组织来实现的。教师的教学工作有一定的程序,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一般包括以下环节,即备课、上课、布置和批改作业、辅导、检查和考核学生的成绩。对这些环节应提出规格要求,才能保证教学质量。(一)备课管理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它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木门学科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宜的表达方法和顺序,以保证学生有效地学习。对教师来说,备好课是加强教学的预见性和方案性,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重要保证。学校管理人员,不但要向教师提出明确的备课要求,进行必要的指导和帮助,而且要给教师以时间的保证,要提供和创造必要的条件,要进行必要的检查和催促,增强教师备课的责任感,调动备课的积极性,切实把备课的管理搞好。不仅要加强对教师个人备课的管理,而且必须抓好教研组和年级备课组集体备课的管理。抓教师个人备课的管理,一般是采取向全体教师提出备课的一般要求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法;抓教研组和年级备课组的集体备课的管理,主要是通过参加他们的集体备课会议的方式进行。对教师备课的要求,主要有以下几点。1 .深入钻研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材教师要力求弄清本门学科在教学方案中的地位、作用和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以及它在各年级、各学期、各单元(课题)中分别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熟悉教学的全部内容,了解整个教材的知识结构和逻辑体系,分清教材中重点章节和各章节中的重点和难点;在认真钻研教材的根底上,还要广泛阅读有关参考资料,以便更好地掌握教材,并从中选出一些材料用来充实教材内容。2 .全面了解和分析研究学生情况,做到有的放矢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知识根底、智力水平、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等。在全面了解学生的根底上还要对他们的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并考虑如何使自己的备课能面向全体学生,既要考虑多数学生的要求,又要满足局部学生“吃不饱”和"吃不消”的问题,尽量做到因材施教,备课时只有全面照顾,区别对待,才能使学生各有所得,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才能有步骤地引导学生到达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3 .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和方法教师要力求做到使教学的程序层次清楚,结构严谨,选用的方法符合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开展智力和培养能力。在考虑教学方法时,所设计的谈话、提问和讲解等方式,都力求富于启发性,启迪学生去探索和思考问题,使教师和学生的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都得到充分发挥。学校管理者对于教师所设计的教学方法,只要符合教材的性质和学生的年龄特点,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行,不要强行推广某一种模式的教学方法。要让教师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并鼓励他们不断创造新教学方法,允许不同意见的争论和不同方法的实验。备课是一项复杂而又艰巨的脑力劳动,教师需要花费比拟多的时间。学校管理者应保证教师有足够的备课时间,并为他们的备课创造一切必要的条件。(二)课堂教学管理课堂教学是教学的根本组织形式,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其他教学环节都是直接或间接地围绕课堂教学来进行的。因此,搞好课堂教学管理,对于搞好整个教学工作的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一个学生从入学到中学毕业,其大局部时间是在课堂教学中度过的。教师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这种形式,来向学生进行科学知识的系统传授,而学生也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这种形式,来获得知识,开展能力,提高素质的。因此,学校管理者只要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个中心环节,搞好课堂教学的管理,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就能保证学校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可见,搞好课堂教学的管理,是搞好整个教学工作管理的核心。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由于教师各有所长,每门学科又有其不同的特点,因此,就很难用一把尺子去衡量。但是,从课堂教学的根本特点和一般规律来研究,学校管理者还是可以对课堂教学提出一些根本的要求,以加强对课堂教学的管理。一般来说,一堂好课应具备以下几点根本要求。1 .教学目的明确这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目的明确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指目的要求要提得正确,符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应包括掌握知识、技能、开展学生能力和培养思想品德等几个方面的目的,做到这三者的有机统一;二是指课堂上的一切活动都应紧紧围绕教学目的进行。因此,教师应通过各种恰当的方法让学生了解所要到达的这些目的,做到师生密切配合。确定目的是一节课的灵魂,课的目的决定了课的主要结构成分。2 .教学内容正确就是保证教学内容的科学性、思想性。在进行教学时应注意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使学生明确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并能正确掌握。讲课时不能做"大概”、"可能”之类的推测,绝不能用一些伪科学的东西做例子。3 .教学方法恰当教师善于启发、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各种方法能有机地结合,运用自如,使学生既有紧张的学习活动,又有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要坚持启发式教学,使学生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自己独立地获取知识。4 .组织严密教师要精心设计每一堂课,充分发挥45分钟的作用,使课堂教学获得最正确效果。要做好课前一切准备,按时上课;要组织好每个教学环节和步骤,使课堂的活动安排得很紧凑;要准时下课,按时完成课时方案。总之,作为学校的管理者要懂得一堂好课的要求,并以此为标准来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同时,一堂好课的要求也应作为教师的一个根本功,学校管理者要积极认真地培养和训练教师的这种根本功。(三)作业布置与批改的管理学生作业的布置与批改,是教学工作的有机组成局部,它对于学生理解教材,稳固知识,训练思维,增进智力,培养技能技巧,都有重大的作用。还可以帮助教师检查教学效果,了解学生学习的质量。学校管理者应当把教师对作业的布置与批改,当做教学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1 .控制作业量严格遵照教育部紧急通知的精神,控制学生的作业量。2000年初,教育部召开了减轻中学生过重负担工作电视会议,要求各地采取有效措施,尽快改变学生负担过重的状况。规定,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其他年级书面家庭作业控制在一小时以内,严禁用增加作业量的方式惩罚学生。学校管理者应要求教师严格按规定的要求去做。2 .精选作业习题要选具有代表性的题目,要注意广泛性和具体性结合,具有针对性和连续性,让学生通过练习获得最大可能的知识效果和一定能力的提高。作业习题要难度适当,教师要预先试做。3 .及时认真批改作业为了及时掌握学生学习的情况,教师对学生的课外作业应进行经常性的检查和批改。批改的方式有多种多样:全面批改、重点批改、轮流批改、当面批改、师生共同讨论批改、指导学生相互批改等。各种方式都应从实效出发去考虑。批改和检查的结果,除了通过评语和个别谈话对学生加以指导外,对一些有代表性的问题要对全班学生进行分析讲解。(四)课外辅导管理课外辅导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根据班级授课制的特点,教师的课堂教学要从学生的大多数出发,这样组织的教学,往往会出现后进生跟不上进度,而优秀生又“吃不饱”的现象。因此,在搞好班级课堂教学的同时,要注意因材施教,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学校管理者应当重视并加强对课外辅导的管理。课外辅导主要是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其主要任务是析疑解难,启发思维,指导方法。重点对象是根底差和智力开展特别好的学生。学校管理者在课外辅导管理中,应注意抓好以下工作。1 .指导教师制定切实可行的辅导方案,定人、定时、定内容。2 .指导教师改良课外辅导方法,做到课外辅导形式多样。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按照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对学习差的学生的辅导,除教师自己辅导外,还可吸收学习好的学生协助。3 .指导教师注意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根底差的学生要耐心细致,不厌其烦,鼓励进步。4 .严禁用课外辅导代替课堂教学。辅导只宜个别进行,不可采用集体讲课的方法。有的教师利用课外辅导时间,给全班学生讲课,实际上是加班加点,增加学生的负担。(五)学生成绩检查与评定的管理学生成绩的检查与评定是学校管理中的重要工作之一,也是检查教学效果、进一步改良教学工作的重要措施,它能起催促学生努力学习的作用。对学生学业成绩检查主要运用考试、考查两种方式进行。考试就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规定,以教材为依据,对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技能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进行全面系统的检查;考查就是对学生平时或非主要学科学习效果的检查。学校管理者在学生成绩检查与评定的管理中,应注意以下几点要求。1 .学生学业成绩检查的范围应当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规定进行,考试不出偏题、怪题、不搞突然袭击。2 .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要有利于开展学生的智力,鼓励学生的创新,反对死记硬背和只重知识、轻视能力的做法,更不允许引导学生猜题,弄虚作假。3 .减轻学生负担,控制考试次数。除小学语文、数学外,其他课程不得组织考试。小学生学业成绩评定可实行等级制,取消百分制。不得对考试成绩排名次或张榜公布,不得以升学率作为评价教师工作的标准。第三节学生学习过程的管理学生知识的掌握,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增长有一个规律性的开展过程。学生的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用人类积累起来的知识财富丰富自己的头脑,从而获得认识和改造世界能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求教师有目的有方案地引导学生掌握文化科学根底知识和根本技能,开展认知能力,逐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根底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一、学生学习过程各环节的管理学生掌握知识,有一个科学的学习过程。这个过程应包括制定学习方案、预习、上课、复习、作业和小结等环节。管理学生的学习,就要对学习的各个环节提出质量要求,并进行合理的组织。(一)对学生学习方案的管理学习方案是学生进行学习的行动纲领,可以促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学习目的,增强责任感,积极努力地完成学习任务。学习方案应由学生个人制定,它一般包括以下内容。第一,对上学期学习情况的分析,扼要地说明上学期学习的主要成绩和存在的问题。第二,提出本学期努力的方向和目标。目标要明确,要切合实际,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既要估计到开展的可能性,也要留有余地。第三,提出具体努力措施,如朝什么方向改良,根本要做到哪些,要克服什么缺点,怎样端正学习态度,改良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等。学校管理者和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制定学习方案,组织学生检查方案的执行情况和修改方案,促使方案的落实。(二)对学生预习的管理“凡事预那么立,不预那么废",学生的学习也是如此。预习是对新课的学习准备,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提高听课效果的重要措施。预习的质量常常与听课的效果成正比,预习为听课作准备,增强听课的目的性,必然会提高听课的效果。学生长期坚持预习,可以培养认真读书的习惯,形成自学能力。学校管理者应把指导和组织学生预习,列为学生学习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要求教师把它抓好。预习的根本要求是:通读新课课文,分析新内容,标出不懂局部;对不懂局部进行初步思考,提出要解决的问题;对新课后面的思考题或习题,粗做一遍,把不会做的题作上记号;根据课文内容阅读有关资料,以便为听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学校管理者不仅要要求教师指导和组织学生预习,而且应当要求教师对学生预习的情况有真切的了解,并在教学中充分运用学生预习的成果,抓住重点、难点和关键的地方,进行有的放矢的讲解,把课堂教学组织得更加生动活泼,卓有成效。(三)对学生上课的管理上课是学生学习过程的中心环节,其他各个学习环节都是宜接或间接地围绕上课这个中心环节来进行的。学生上课的状况如何,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质量。因此,学校管理者应当十分重视对学生上课的管理。对学生上课的根本要求是:遵守课堂常规,集中注意力,专心听讲;围绕教师讲课重点积极思考,既要敢于发问,又要认真思考教师所提出的每个问题;概括教师讲课要点,做好笔记;记下不懂的问题,以便课后继续钻研或请教师辅导。为了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主动地进行学习,学校管理者还应当注意要求教师在上课时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不搞填鸭式教学,应当积极启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四)对学生复习的管理复习是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的重要环节。复习能再现课堂所学的知识,及时复习能使学生进一步消化教材,减少遗忘,到达稳固知识的目的;复习能使所学的知识系统化,从而加深理解,有利于掌握新的知识;系统化了的知识也有利于运用,复习是把知识转化为技能的过渡环节。学校管理者应当重视对学生复习的管理,并对学生的复习提出要求和给予必要的指导。对学生复习的根本要求是:认真回忆课堂上所学的内容,追忆教师讲课的过程;复习要有重点,主要复习新课中的重点和难点;复习要动脑筋,要记住根本的公式、定理和概念,要掌握知识之间的联系,到达融会贯穿;复习要有方案,注意把经常复习和阶段复习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