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产业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docx
竹产业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一片翠竹,一头连着生态环境,一头连着共同富裕。”江西是全国竹业大省,竹林成海、竹下生金。7月中旬,江西省委书记尹弘深入资溪、铜鼓等地,连续调研了解江西省竹产业发展情况,指出要用“竹”优势、做“竹”文章,提升竹产业水平,大力发展林下经济。近日,江西省委办公厅联合省林业局,深入铜鼓、宜丰、资溪、乐安等地开展实地调研,通过个别访谈、实地走访等方式,深入了解江西省竹产业发展现状,收集相关问题建议,探索如何用一根翠竹撬动”绿色富民产业。一、问问:江西省竹产业发展得怎么样?近年来,江西省按照“做优一产、做强二产、做大三产”的发展思路,全力实施竹产业“千亿工程,全省竹产业综合产值从2016年的345亿元提高到2022年的686亿元,竹林面积和竹产业产值均居全国前列。集群汇聚效应初步显现。逐步形成以上饶弋阳、抚州东乡为中心辐射赣东北地区的雷竹产业集群,以资溪、奉新为中心辐射赣东和以宜丰、铜鼓为中心辐射赣西南地区的毛竹产业集群。资溪县率先建成了江西省首个竹科技产业园,年产值20多亿元;乐安县高标准建成省内首个以竹笋为主的森林食品产业园,锚定年产值50亿元目标疾速迈进;安福县新建百亿竹木新材料加工项目-江西鲁丽绿色新材料科技产业园,投产后预计可实现年税收超5亿元。龙头带动作用日趋明显。目前,全省共有国家级竹加工龙头企业7家、省级龙头企业52家,“新三板”上市企业1家,培育了资溪竺尚、奉新飞宇、弋阳艺林、东乡竹海等竹种植与加工龙头企业,引进了未家、双枪等国内知名头部企业,涵盖竹建材、竹家具、竹工艺品等20多种产品体系。全球竹集成板材的30%、全国竹筷市场的38%来自江西竹产业企业。市场发展空间不断拓展。各地深挖品牌价值、深耕品牌建设,打造了众多生金淌银的特色竹产业品牌。吉安市全力唱响“井冈翠竹”品牌,抚州市“乐安竹笋”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和首批“中欧互认”产品认证,资溪县连续举办四届中国(资溪)竹产业发展高峰论坛。我省瓷态户外重组竹、高耐候性户外重组竹等产品,在港珠澳大桥、武汉雷神山和火神山医院建筑装饰等场景成功应用,打响了江西竹产业的金字招牌。科研创新能力持续增强。依托省林业科学院、江西农业大学、赣南师范大学等科研院所,创建了竹类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竹子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等7个部省级竹类科研平台,收集保存20属265种竹类植物,研发竹腔施肥、红壤区雷竹笋用林高效培育等技术,推出笋汁饮料等系列产品,且高品质竹溶解浆等产品在“以竹代塑”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二、问问:竹产业发展面临哪些问题与困难?江西省虽然有竹资源优势,但没有变为发展胜势;有政策扶持,但激励效应不够明显;有产业基础,但缺乏龙头企业牵引;有科研创新,但产学研用脱节;有满山翠竹,但农民获益较低。竹加工企业数量少、体量小全省有竹加工企业1400余家,与浙江省近4000家、四川省2600余家、福建省2300余家的规模相距甚远。龙头企业培育困难。竹加工企业“多而杂、小而散”,产值超亿元的竹加工企业仅12家,尚无产值超过10亿元的企业,也没有主板上市企业。受疫情和外部经济环境等因素叠加影响,国内及海外订单减少,原材料价格上涨,不少生产初级竹加工产品和半成品的中小企业经营困难。同质化竞争严重。各地竹产品门类众多,但大多是附加值不高的初级产品(如竹牙签、竹筷等)或无差别的竹板材类产品(如普通重组竹材、竹集成材等),企业之间缺乏利益联结机制,各自为营,无序竞争,没有形成链条和集群效应。产业链尚未贯通。大部分竹产区处于“一产粗放、二产初级、三产初现”的发展阶段,竹材粗加工、初加工、精深加工三级产业体系不够健全,“竹文旅”项目没有真正起步,阻碍了竹产业高质量发展。部分竹加工企业在江西设厂,为其他竹产业发达省份深加工作产业配套,对我省竹产业升级带动作用不大。竹林培育弱、基础设施差竹子采运困难。我省竹林面积虽大,但质量较差、低产林多,经济价值较高的笋竹两用林只占1.2%。同时,受限于竹山道路、采运机械等基础设施不足,省内至今仍有35%以上的竹林从未开发。采伐成本高。毛竹价格长期在450-650元/吨之间浮动(近20年未涨价),而砍竹、运竹下山的直接成本超过350元/吨,有的地方甚至更高。除去采伐运输成本,竹子本身几乎不值钱,影响营林积极性。经营管理粗放。我省现有丰产竹林420余万亩,仅占全省竹林面积的23.7%,与其他竹资源大省相比差距较大。部分市县和企业正在大力改造低产低效林,培育丰产毛竹,但是占比低、见效慢,采用新技术少,林下经济等综合利用也尚在起步阶段。科研能力弱、成果转换慢科技创新支撑乏力。省内仅赣南师范大学和江西省林业科学院有部分科研人员从事竹类科学研究,省内无高校开设竹加工类专业,无国内外知名学科领军人才。合作交流成果有限。竹资源培育与精深加工实验室、竹产业创新基地等平台尚未建立,院校企合作平台仅停留在纸面、墙面。企业研发能力不足。部分企业对研发产品和引进高新机械设备愿望强烈,但迫于投入太大而望而止步。三、问问:竹产业如何成为绿色富民产业?绿水青山、竹林大省是江西引以为傲的资源禀赋优势,如何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畅通“两山”转换渠道?发挥特色优势,合理布局产业。推动江西竹产业区域化、特色化、差异化发展,培育良性竞争的健康产业环境。省级层面要谋篇布局“大产业链”,以“竹材建材化”为大方向,把各地竹产业资源特点与产业定位有机结合起来,打造区域性特色化竹产业集群。市县层面要做细做密“小产业链”,避免商业模式雷同和产品同质化竞争,做优做精'±特产”,打造地理标志产品。促进三产融合,打通转换通道。高起点、高标准建设竹产业园区,全力开展产业链招商,积极引入上下游企业,让“一根竹子串起一条产业链”。要扶持好“一产”,积极探索“企业+合作社+基地+林农”等联合经营模式,提高竹笋产量、质量和竹林地综合产出率。要做强“二产”,在重点竹产区建立污染可控的初级加工点,解决本地笋竹原料出路。要带动“三产”,开发竹观光、竹旅游、竹保健等系列旅游康养产品,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加强科技创新,加速成果转化。要顺应“以竹代塑”发展趋势,加速竹纤维绿色溶解技术成果转化,支持“竹基新材料与物质转化创新中心”申报国家级平台,加快中菲竹研究联合实验室等竹科技平台创建。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通过产学研融合发展,提升科研服务能力,招培涉林涉竹的创新型、应用型复合人才,为江西竹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科研和技术支撑。强化政策引领,加大扶持力度。发挥好财政资金引导作用,设立全省竹产业发展基金,对重点县、园区、企业给予资金扶持。加大竹产业园区的政策倾斜力度,提高要素保障,提升配套服务水平。搭建好产品网络平台,引导各类竹企借助“互联网+”平台拓展销售渠道。一片翠竹,一头连着生态环境,一头连着共同富裕。江西把发展竹产业作为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持续做“竹”文章,走出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幸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