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退役运动员职业转换设计及其培训研究.docx
-
资源ID:913527
资源大小:369.54KB
全文页数:10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山东省退役运动员职业转换设计及其培训研究.docx
山东省退役运动员职业转换设计及其培训研究课题编号:200916号完成单位:曲阜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研究时间:2009.08.012009.11.30课题组负责人:种莉莉课题组成员:张显军、孙晋海、魏淑波、刘芳、梁同福J<一、摘要Sc山东省作为我国的体育大省之一,每年退役的运动员数量较多,随着政策性安置力度的不断减弱,退役运动员的再就业问题日益严重。有效地解决退役运动员的再就业问题、解除在训运动员的后顾之忧,既关系到运动员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更关系到和谐社会下的民生民计。本文以山东省2006至2008年退役的高水平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一方面对退役运动员的个人基本状况进行了深入调查,另一方面对退役运动员目前就业的主要行业和地域分布、就业后的满意度及就业期间的背景情况也做了调查,以了解他们就业的详细信息与情况、存在的问题与困难。除对退役运动员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以外,还对山东省各项目中心、训练基地的管理人员、教练员及相关专家进行了走访,深入了解了山东省退役运动员的就业培训状况和组织管理状况,综合分析了影响退役运动员再就业的相关因素,为解决退役运动员再就业问题提供了坚实的依据。基于以上调查,针对退役运动员这一特殊就业群体的自身特征,提出了从就业理念更新到就业培训指导一系列的再就业辅助措施。首先重视退役运动员再就业心态调整;其次调整运动员的职业规划理念;第三,注重运动员综合素质的培养;第四,健全体制、完善机构,为运动员再就业提供全面保障;第五,提高社会对退役运动员的关注和需求。基于以上需求,设计了退役运动员的职业转换模式:首先进行自我认知和职业认知,然后做出科学的职业决策,并为所选职业方向做就业前的准备工作,提高自己的竞争力以获得该项职业并胜任新职业。其次通过深化体育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退役运动员职业培训的管理制度和组织体系,完善退役运动员职业培训的运作体系,打造帮助退役运动员实现成功再就业的大环境。本研究初步探索了退役运动员职业转换设计的基本模式,探讨了职业培训体系的构建,尝试寻找一种符合我国国情、并能从根本上解决退役运动员再就业问题的有效途径。二、课题报告精简版山东省退役运动员职业转换设计及其培训研究一、课题研究目的、背景、研究对象、方法等基本情况山东省作为我国的体育大省之一,每年退役的运动员数量较大,随着政策性安置力度的不断减弱,退役运动员的再就业问题日益严重。如何有效地解决退役运动员的再就业问题、解除在训运动员的后顾之忧,既关系到运动员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更关系到和谐社会下的民计民生。纵观国内外研究现状,对运动员转型期的职业空间拓展与职业设计的研究比较零散,尚处于浅层次探索中,缺乏系统、深入的实证性研究,尤其缺乏从拓展职业取向的角度,构建实用、科学的培训体系的研究。因此,我们提出了山东省退役运动员职业转换设计及其培训研究这一课题,尝试以山东省为代表的区域性研究奠定这一研究领域的基础。本研究以山东省2006至2008年退役的高水平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退役运动员个人基本状况和就业状况做了深入调查,对山东省各项目中心、训练基地的管理人员、教练员及相关专家进行了走访,掌握了山东省退役运动员的就业培训状况和组织管理状况,在此基础上,从职业转换设计和职业培训的角度,针对退役运动员再就业问题提出了若干建议和方法。二、课题研究的正文及主要内容本研究通过对山东省近三年退役运动员再就业情况的全面调查,发现退役运动员的再就业与个人素质、个人就业理念与期望、运动员管理结构、社会就业服务机制和保障机制、社会整体就业状况、国家政策法规等因素均密切相关。本研究分析了各类影响因素对运动员再就业的影响程度,以及对退役运动员进行职业转换设计和职业培训的必然性和可行性,初步探索了对退役运动员进行职业转换设计的基本模式,探讨了职业培训体系的构建,尝试寻找一种符合我国国情、符合退役运动员再就业的特点与规律、并能从根本上解决退役运动员再就业问题的有效途径。三、课题研究的主要结论、成果、作用随着退役运动员传统安置体系的转换,就业市场的萎缩,加之现有就业口径狭窄,要使退役运动员这一特殊就业群体实现成功再就业,需要退役运动员和相关机构共同努力,做好再就业的充分准备。从运动员方面,首先需要调整其就业心态,使运动员的再就业期望合理化。其次,调整运动员的职业规划理念,把运动生涯、职业过渡、再就业三个阶段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规划。第三,注重运动员综合素质的培养,加强运动员文化理论学习和技能拓展训练;积极鼓励与支持运动员参与社会活动,丰富实践经验。第四,借助相关机构和工作人员的帮助,结合自身情况,积极进行职业转换设计。本研究结合退役运动员特点,初步构建了职业转换设计模式,即通过自我认知、职业认知、职业胜任分析进行职业选择,并为所选职业方向做就业前的准备工作,以实现成功再就业。其次,改进运动员再就业的管理工作、加强并重视对转型期运动员的就业指导和培训工作。由于山东省运动员的退役教育尚处于摸索状态,目前缺乏专业的培训机构、培训人员和培训内容,难以解决严峻的就业形势给运动员带来的就业危机。健全体制、完善机构,需要加快制度、法规建设,为运动员再就业提供政策保障;建立专门组织,为退役运动员再就业提供机构保障;加快专门人才培养,为退役运动员再就业提供服务保障。建立、健全退役运动员职业培训的管理制度和组织体系,完善退役运动员职业培训的运作体系,有助于运动员成功再就业。第三,提高社会对退役运动员的理解、关注和需求。四、本课题的现实意义以及推广、实施的方式、方法;本课题的现实意义(一)有助于全面把握山东省退役运动员的再就业状况和就业取向,奠定相关研究的基础。目前基于山东省退役运动员就业状况的调查尚处于空白,对已退役运动员再就业状况缺乏深入、细致和全面的了解,相关数据和信息不完备,使管理机构、训练机构对就业市场动态了解不足,在解决退役运动员再就业问题时缺乏信息参照。本研究将通过多方位调查,实现山东省退役运动员再就业领域信息库的初步建设,为获取运动员再就业的各类信息,为管理机构和训练机构更好的解决运动员退役教育及就业指导问题提供参考,为退役运动员职业取向设计和职业培训体系的构建提供依据,为相关决策、相关研究奠定基础。(二)有助于探索我国退役运动员职业转换与培训的发展模式,确保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健康发展。目前我国在运动员选材、训练、比赛方面已形成一套较为科学、成熟的模式,但对运动员竞技生涯后期的职业转换问题,尚未形成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目前有关退役运动员教育和培训的研究,多从提升文化素养的角度,培训内容局限于传统式教育,无法与社会需求接轨。本研究通过区域化的试点研究,从社会需要着手,形成一套有效的职业转换模式和培训体制,将有助于我国竞技体育体制的进一步完善,使举国体制走向更好。通过理论与实证分析相结合,探索行之有效的运动员转型期职业甄选和职业培训模式,为解决全国退役运动员的转型问题、完善运动员管理体系提供指导。推广、实施的方式、方法:1 .健全各地退役运动员再就业的组织管理体系。从机构设置和管理规范化的角度,确保退役运动员获得再就业指导和帮助。2 .结合实践,不断完善培训体系。在退役运动员选择新的职业取向后,为确保其成功转型,为其提供系统、实用的培训以全面提升其再就业能力。3 .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以满足退役运动员就业指导需要。比如,培养针对退役运动员的就业培训师,为转型期运动员的就业诊断、就业规划、就业设计和就业培训提供专业指导。五、意见、建议(一)从提升退役运动员的再就业能力入手,解决就业难题。由于我国训练体制的特殊性,训练机构对运动员教育的缺位,使退役运动员的文化素质和实践能力堪忧。解决这一问题需要竞技体制的改革,更需要转型期的培训。通过系统、实用的再就业培训,实现从就业心态调整、到知识储备、再到能力提升等自身建设的完善,全方位提升运动员的再就业能力,提高就业成功率。(二)完善退役运动员的职业转换设计模式,确保其有效运行。对退役运动员进行职业转换设计和职业培训必须依靠政府和社会的合力才能实现,应在体育主管部门的协调、指导下,由训练单位配合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员共同进行。建立专门机构、培训专业人员以帮助运动员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和择业指导,以运动员所掌握的技能和拥有的社会资源为立足点,结合社会需求,充分开发适合运动员群体的各类职业取向,使运动员择业方向与市场需求成功对接,最大程度发挥运动员自身的人力资源优势并获取更多就业机会。(三)健全培训制度、培训机构,完善退役运动员的职业培训体系。只有加快退役运动员的职业培训制度建设、组织建设和体系建设,才能确保退役运动员通过职业培训为再就业助力。目前,有关退役运动员职业培训方面的制度与政策尚显不足,缺少针对运动员职业培训方面的规定和可操作性文件。其次,各地有关退役运动员职业转换和培训方面的组织管理机构也有待完善,以便退役运动员职业培训落到实处。再者,科学的构建运动员的再就业培训体系,才能满足社会需要和职业需要。(四)繁荣体育人才中介市场。山东省作为经济大省,体育市场却发育迟缓,体育市场中介组织的发展滞后,使退役运动员不能充分了解市场信息,如人才需求信息、人才规格要求,导致就业困难。所以,加快中介组织建设对繁荣体育人才市场、解决就业难题具有重要的意义。三、课题报告完整版SC山东省退役运动员职业转换设计及其培训研究目录:子课题1:山东省退役运动员再就业状况调查研究错误!未定义书签。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错误!未定义书签。(一)研究对象的界定错误!未定义书签。(二)研究方法错误!未定义书签。二、结果与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一)山东省退役运动员的基本状况.错误!未定义书签。1.山东省退役运动员去向情况.错误!未定义书签。(1)20世纪90年代山东省退役运动员去向情况错误!未定义书签。2 2)21世纪以来退役运动员去向情况错误!未定义书签。3 .山东省退役运动员个人基本状况.错误!未定义书签。(1)退役运动员项目分布情况错误!未定义书签。(2)从事运动项目的时间情况.错误!未定义书签。(4)退役年龄分布情况错误!未定义书签。4 .退役前具备的技能与文化程度状况错误!未定义书签。(1)专业技能水平状况错误!未定义书签。(2)专业相关的技能水平状况.错误!未定义书签。(3)非专业相关的技能水平状况错误!未定义书签。(4)文化教育的程度错误!未定义书签。4 .退役前获得的奖励情况错误!未定义书签。(1)体育系统内部的奖励错误!未定义书签。(2)体育系统外部的奖励错误!未定义书签。5 .退役前的再就业准备状况错误!未定义书签。(1)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经历情况错误!未定义书签。(2)心理调整错误!未定义书签。(3)再就业辅导与培训情况.错误!未定义书签。(一)山东省退役运动员的再就业状况.错误!未定义书签。1 .山东省退役运动员再就业分布状况错误!未定义书签。(1)退役运动员再就业行业分布情况错误!未定义书签。(2)退役运动员再就业地域分布情况错误!未定义书签。2 .山东省退役运动员再就业满意度.错误!未定义书签。3 .山东省退役运动员再就业的背景状况错误!未定义书签。(1)择业的主要影响因素错误!未定义书签。(2)择业时面临的主要问题.错误!未定义书签。(3)帮助与支持渠道错误!未定义书签。4 .山东省退役运动员再就业培训状况错误!未定义书签。5 .山东省退役运动员再就业组织管理状况错误!未定义书签。(1)管理机构错误!未定义书签。(2)辅助机构错误!未定义书签。三、山东省退役运动员再就业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一)运动员自身因素错误!未定义书签。1 .运动员对再就业期望的合理度.错误!未定义书签。2 .运动员自身的就业能力错误!未定义书签。(1)运动项目、运动成绩、运动年龄与再就业的关系错误!未定义书签。(2)文化水平与再就业的关系.错误!未定义书签。(3)技能水平与再就业的关系.错误!未定义书签。(4)社会实践经验与再就业的关系错误!未定义书签。(5)综合能力与再就业的关系.错误!未定义书签。3 .职业转换前的准备时间和程度.错误!未定义书签。4 .运动员的社会交往与人际关系.错误!未定义书签。5 .运动员对转型途径的选择错误!未定义书签。(二)体育系统内部因素错误!未定义书签。1 .体育系统管理体制错误!未定义书签。(1)运动员选材与训练体制.错误!未定义书签。(2)运动员的培养与教育模式.错误!未定义书签。2 .体育系统管理制度错误!未定义书签。(1)人事管理制度错误!未定义书签。(2)奖励制度错误!未定义书签。(3)国家相关制度错误!未定义书签。3 .体育系统保障机制错误!未定义书签。(三)社会外界因素错误!未定义书签。1 .社会经济环境错误!未定义书签。(1)经济发展水平与规模错误!未定义书签。(2)劳动力市场发展水平错误!未定义书签。(3)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和对人力资源的要求错误!未定义书签。2 .文化教育环境错误!未定义书签。(1)区域文化教育程度与水平.错误!未定义书签。(2)行业文化教育程度与水平.错误!未定义书签。(3)社会对文化教育程度与水平的认可度错误!未定义书签。3 .法规政策因素错误!未定义书签。(1)国家关于退役运动员的政策法规错误!未定义书签。(2)山东省关于退役运动员的政策法规错误!未定义书签。4.职业限制因素错误!未定义书签。(1)文化条件错误!未定义书签。(2)技能条件错误!未定义书签。(3)个人特质错误!未定义书签。(4)综合能力错误!未定义书签。四、结论与建议错误!未定义书签。(一)结论错误!未定义书签。(一)建议错误!未定义书签。1 .调整运动员的职业规划理念错误!未定义书签。2 .注重运动员综合素质的培养错误!未定义书签。(1)加强运动员文化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错误!未定义书签。(2)加强运动员技能拓展训练,扩大就业空间错误!未定义书签。(3)积极鼓励与支持运动员参与社会活动,丰富实践经验错误!未定义书签。3 .重视退役运动员再就业心态调整,使就业期望合理化错误!未定义书签。4 .健全体制、完善机构,为运动员再就业提供全面保障错误!未定义书签。(1)加快制度、法规建设,为运动员再就业提供政策保障错误!未定义书签。(2)建立专门组织,为退役运动员再就业提供机构保障错误!未定义书签。(3)加快专门人才培养,为退役运动员再就业提供服务保障错误!未定义书签。5 .提高社会对退役运动员的关注和需求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错误!未定义书签。子课题2:山东省退役运动员职业转换设计研究错误!未定义书签。一、山东省退役运动员职业转换设计的必要性错误!未定义书签。(一)保障退役运动员成功就业的需要.错误!未定义书签。(二)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错误!未定义书签。二、山东省退役运动员职业转换设计的可行性错误!未定义书签。三、山东省退役运动员职业转换设计的目标错误!未定义书签。四、山东省退役运动员职业转换设计的基本准则错误!未定义书签。(一)具有可操作性错误!未定义书签。(二)具有科学性错误!未定义书签。(三)具有前瞻性错误!未定义书签。五、山东省退役运动员职业转换设计的模式错误!未定义书签。(一)退役运动员职业素质测评一一自我认知错误!未定义书签。1 .个人能力错误!未定义书签。2 .个人特质错误!未定义书签。3 .个人动力错误!未定义书签。(二)退役运动员职业取向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1 .职业取向的影响因素错误!未定义书签。2 .退役运动员常见职业取向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3 .退役运动员职业取向拓展错误!未定义书签。4 .做出科学的职业取向决策错误!未定义书签。(1)个人条件与职业方向的适合性错误!未定义书签。(2)达到职业目标所需的时间.错误!未定义书签。(3)社会环境与职业方向的关系错误!未定义书签。(三)退役运动员职业胜任分析一一职业认知错误!未定义书签。1 .职业对知识结构的要求错误!未定义书签。2 .职业对能力结构的要求错误!未定义书签。3 .职业对生理条件的要求错误!未定义书签。4 .其他要求错误!未定义书签。(四)根据自身状况科学选择职业.错误!未定义书签。1 .选择喜爱的职业错误!未定义书签。2 .选择擅长的职业错误!未定义书签。3 .选择社会需要的职业错误!未定义书签。4 .选择发展空间大的职业错误!未定义书签。(五)退役运动员职业发展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1 .职业发展路径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2 .职业培训项目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六)准备职业转换条件,接受职业转换培训错误!未定义书签。L做好心理调整错误!未定义书签。3 .完善知识结构错误!未定义书签。4 .提高职业技能错误!未定义书签。5 .培养综合能力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错误!未定义书签。子课题3:山东省退役运动员职业培训建设研究错误!未定义书签。一、山东省退役运动员职业转换培训的基本状况错误!未定义书签。(一)山东省退役运动员职业转换培训的组织状况错误!未定义书签。1 .山东省退役运动员职业转换培训的管理组织状况错误!未定义书签。2 .山东省退役运动员职业转换培训的中介组织状况错误!未定义书签。3 .山东省退役运动员职业转换培训的专业培训组织状况错误!未定义书签。(二)山东省退役运动员职业转换培训的制度状况错误!未定义书签。1 .国家关于退役运动员职业转换培训的制度状况错误!未定义书签。2 .山东省关于退役运动员职业转换培训的制度状况错误!未定义书签。3 .山东省体育局关于退役运动员职业转换培训的制度状况错误!未定义书签。(三)山东省退役运动员职业转换培训的运行状况错误!未定义书签。1 .山东省退役运动员职业转换培训的方式错误!未定义书签。2 .山东省退役运动员职业转换培训的内容体系错误!未定义书签。3 .山东省退役运动员职业转换培训的社会可融性错误!未定义书签。二、山东省退役运动员职业培训建设的必要性错误!未定义书签。(一)山东省退役运动员职业培训建设是山东省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错误!未定义书签。(二)山东省退役运动员职业培训建设是山东省体育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错误!未定义书签。(三)山东省退役运动员职业培训建设是“和谐社会”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错误!未定义书签。三、山东省退役运动员职业培训建设的基本策略错误!未定义书签。(一)加快山东省退役运动员职业培训的制度建设错误!未定义书签。1 .关于退役运动员职业培训保障管理方面的制度建设错误!未定义书签。2 .关于运动员在役期间文化学习方面的制度建设错误!未定义书签。3 .关于退役运动员职业培训方面的制度建设错误!未定义书签。(二)加快山东省退役运动员职业培训的组织建设错误!未定义书签。1 .加快山东省退役运动员职业培训的管理机构建设错误!未定义书签。2 .加大与劳动部门的协作,构建体育类职业培训模式错误!未定义书签。3 .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委托培训机构对运动员进行职业培训错误!未定义书签。(三)加快山东省退役运动员职业培训体系建设错误!未定义书签。1 .退役运动员职业培训的政策体系.错误!未定义书签。2 .退役运动员职业培训的组织体系.错误!未定义书签。3 .退役运动职业培训的运行体系.错误!未定义书签。四、结论与建议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错误!未定义书签。正文:子课题1:山东省退役运动员再就业状况调查研究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一)研究对象的界定本研究所指的退役运动员界定为:正式办理招收手续、人事关系在山东省体育局系统且工资实行运动员体育津贴和成绩津贴的运动员。运动级别为一级运动员之上,含一级,不包括职业运动员。本文采用分层抽样法,对山东省退役运动员按项目中心分层,由于运动成绩普通、就业困难的运动员数量最多,这部分群体以自主择业为主,因此在各项目中心退役运动员中重点抽取自主择业的运动员、兼顾上学和安置的运动员,以使调查结果既具有代表性,又具有实用性、指导性。并按全运会周期,以上届全运会后至本届全运会前,即2006年、2007年、2008年三年的山东省高水平退役运动员为主要研究对象。(二)研究方法本研究综合运用了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调查问卷采用开放式问题与封闭式问题相结合,主要调查内容包括性别、年龄、学历、项目、退役时间、退役前的准备情况、现就业情况、存在的问题、获得的帮助和支持渠道、对解决退役运动员再就业问题的看法、对退役运动员再就业工作的建议等。问卷总计发放120份,回收109份,回收率90.8%,其中有效问卷106份,有效率97%。为确保问卷效度,经过了15位专家的效度检验。为了测定问卷的信度,进行了重测信度检验。从第一次调查的120名运动员中,随机抽取50名进行了重测,两次测验相隔20天,重测信度相关系数r=0.85,P<0.01;信度较高,符合本文研究的需要。本研究对回收数据使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SPSS)进行了描述分析、相关性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子方差分析等。除对退役运动员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以外,还对山东省各项目中心、训练基地的管理人员、教练员及相关专家进行了走访,深入了解了山东省退役运动员的再就业状况,了解他们就业的详细信息与情况、存在的问题与困难,为今后制定方针政策提供依据,并提出了若干建议,以便为现役运动员的未来转型提供借鉴,使他们能够少走弯路,顺利实现再就业。二、结果与分析(一)山东省退役运动员的基本状况1 .山东省退役运动员去向情况(1) 20世纪90年代山东省退役运动员去向情况山东省是全国体育大省之一,运动员编制数为1800名,2009年正式在编的人数为1132人,每年退役的运动员在100人左右,而在奥运会或全运会周期后,更是达到退役的高峰。从表1和图1可以看出,自1991年至2000年的10年间,由于处于经济转型期,受益于相关政策和社会大环境,政策性安置力度相对较大,安置人数较多。退役运动员除政府安置、上大学、单位自留外,尚无其他解决渠道,只能滞留在队。滞留人数随着政策性安置的减弱而呈现逐年增多趋势。表119912000年山东省退役运动员安置情况一览表退役人安置总政府安单位自上大滞留在年度数数置留学其它队人数19911476854383791992971017659117519931021035417311741994175138885414111199514212584724101281996609074592981997835642010412519981311147914165142199972865821881282000434139020130合计10529226485816848数据来源:山东省体育局人事处图119912000年山东省退役运动员安置情况(2) 21世纪以来退役运动员去向情况进入21世纪后,人才市场逐步走向成熟完善,机关事业单位的用人机制进行了深入改革,退役运动员的再就业格局也随之发生了很大变化。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新的指导性政策,如关于进一步做好退役运动员就业安置工作的意见(体人字2002411号)、自主择业退役运动员经济补偿办法(国人部发200318号)等,使退役运动员再就业问题有了新的解决方向,除政策性安置和滞留运动队,还出现了自主择业并予以经济补偿的新渠道。随后,各地依照文件精神、根据当地情况出台了地方性新政策,山东省人事厅、财政厅、体育局于2006年发布了山东省退役运动员自主择业经济补偿暂行办法(鲁人发200617号),为退役运动员选择新的退役取向提供了经济支持和保障。由表2可以看出,进入21世纪以来,2006年以前的退役运动员选择“自谋出路和其他”的人数依然较少,安置是主渠道;但2006年山东省的省内政策出台后,当年退役的143名运动员中,有112人选择了自主择业,占总人数的78%o由于政策性安置力度的减弱,近三年来,山东省退役运动员仅有少数优秀运动员直接留队任教或进入体育系统任职,还有一小部分选择上学,鼓励自主择业的相关政策促使大部分运动员选择了通过获取经济补偿进而自主再就业。表22001-2008年山东省退役运动员去向情况一览表退役安置上学人自谋出路自主择业年度人数人数数和其他人数2001422171420027037181520035321181420042061374821200592709132006143301112200710135066200810918784合计81636910877262数据来源:山东省体育局人事处由于政策执行中还存在较多障碍,山东省退役运动员中待安置的人数依然在加大,2000年的滞留人数为130人,截至2009年7月31日已停训待安置数升为187人,加上2009年底预计退役人数132人,2010年底预计新增退役人数为110人,未来两年预计新增退役人数242人,使得解决退役运动员的安置问题和再就业问题依然紧迫。2 .山东省退役运动员个人基本状况(1)退役运动员项目分布情况为了尽可能使研究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本研究重点选取了山东省运动员数量较多的运动项目、传统运动项目、优势运动项目等,对篮管中心、足管中心、田管中心、跳水中心、举摔柔中心、拳跆中心、武术院、游泳中心、竞技体校等项目中心进行了走访。为了尽可能扩大调研的覆盖面,调查问卷的发放涵盖了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手球、跳水、游泳、自行车、航模、射击、跳伞、举重、摔跤、柔道、铁人三项、跆拳道、拳击、武术、体操、田径等项目的退役运动员,便于了解不同运动项目再就业的差异和运动项目与运动员再就业的关系。其中田管中心、举摔柔中心、竞技体校等运动员人数较多,调研中选取的人数也较多。(2)从事运动项目的时间情况退役运动员从事各项目的时间因项目本身的特点有较大差异,有的项目运动寿命长,运动员从事项目的时间也较长;有的项目运动寿命短,运动员从事该项目的时间相对也较短。本次调查中,对山东省近三年退役的运动员从事各自项目的时间按5年划分一个阶段,结果显示,从事运动项目的时间主要集中在610年区间,占总人数的38%。(3)获得的最佳成绩情况在本次调查的106名运动员中,在国际级比赛中有突出表现的仅占6%,在亚洲级比赛中取得名次的占10%,在全国性比赛中取得名次的最多,占56%,剩下的运动员在省级、省际比赛中取得过突出成绩。可见,能在国际大赛摘金夺银的总是极少数,大多运动员的成绩资本对再就业帮助有限。(4)退役年龄分布情况不同运动项目的起止时间也有明显差别,有些项目运动员进入时间较早,最佳竞技年龄较小,退役时的年龄也相对较小,比如体操,开始时间5-8岁,结束时间多在20岁之前,而举、摔、柔、射击、航模等项目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因其最佳运动年龄的延后而相对较迟,运动寿命也较长,因而退役较晚。按照5年分段,本次调查涉及的退役运动员,退役年龄主要集中在2125这个年龄区间,占总人数的44%;其次是2630年龄区间,占总人数25%;1620岁之间的占总人数的20%;15岁以下和40岁以上退役的运动员人数较少,各有1名。3 .退役前具备的技能与文化程度状况(1)专业技能水平状况从图2可以看出,在此次对山东省退役运动员的抽样调查中,106名退役运动员中,专业技能水平达到国际健将级的总计6名,占总人数的5.7%;健将级或武英级24名,占总人数的22.6%;一级运动员75名,占总人数的70.8%。一级运动员比例最高,这一群体运动成绩普通,但人数最多,1 6就业问题主要集中在这一群体中。国际健将级健将级或武英级口一级其他图2退役运动员专业技能水平分布情况(2)专业相关的技能水平状况专业相关技能指与专业密切相关的一些技能,与通用技能相比,它具有明确的领域性和范畴性。体育专业的相关技能指与运动员的运动技能相关联的其他技能,比如裁判技能、训练技能等,并获得裁判员资格证书、健身教练资格证书、救生员执业资格证书等与体育运动专业相关的执业资格证书,可以拓宽退役运动员的就业渠道。掌握与原有体育专业相关的技能,可以使运动员退役后可以继续从事与原有运动项目密切相关的职业,不必放弃原有的职业锚,使得两次职业间的过渡较为顺利。本次调查中,拥有相关专业技能证书的运动员占58.3%o具备了专业相关技能的群体便于继续从事与原有专业技能接近的工作,如体育教练、教师、裁判员、健身指导员、陪练等职业。(3)非专业相关的技能水平状况非专业相关技能指与原有专业关联度很小的技能。这类技能虽然与原专业无关,但可能与兴趣、爱好、特长等有关,而且可大大拓宽求职者的就业口径。除了专业技能和专业相关技能外,本次调研中抽取的被调查者,其非专业相关技能几乎为空白,仅有极少数被调查者填写具有汽车驾驶、电脑操作等技能。这表明除原有体育技能和相关技能外,大多运动员其他就业技能较为贫乏,这也是导致运动员就业口径狭窄的根本性原因之一,使他们除了在体育领域就职外,很难胜任其他工作。(4)文化教育的程度退役运动员受自身发展需求、运动项目情况等因素影响,退役时的文化教育程度参差不齐。由图3可以看出,山东省近三年已退役运动员的文化教育程度总体来看较高,拥有本科学历的人最多,占总人数的54.7%,其次是大专学历,拥有本科以上更高学历的人和初高中以下较低学历的运动员数量均极少,可见运动员退役时的学历差别不算太大。已达到本科教育程度的运动员,其本科学历以体育专业为主,其他专业较少。由于各高校对运动员这一特殊群体的特殊对待,对他们的管理较为宽松,加上很多人是在训期间拿到学历的,由于比赛和训练的需要,实际接受教育的时间较少,即便拿到了相应学历的运动员,文化教育提高的程度并不理想。口人数图3山东省近三年退役运动员学历情况4 .退役前获得的奖励情况(1)体育系统内部的奖励本次调查中,仅有17%的退役运动员获得过系统内部奖励。相关分析发现,在体育系统内部获得较高级别奖励的运动员是极少数,且大多是运动成绩突出者,在国际赛事或亚洲比赛中取得过突出成绩,因其在体育领域卓越的贡献而获得奖励,通常运动等级达到国际健将级或健将级和武英级。这类运动员在退役时大多符合安置规定。而且由于其运动成绩突出所带来的社会影响力、知名度、人际交往等有利条件,就业较为容易。当然也有一些虽然有突出成绩和较高荣誉称号的运动员,由于单纯等待安置、自身技能单一,至今无法再就业。还有一小部分获奖级别较低,如区域性比赛的体育道德风尚奖、最佳阵容奖、最佳守门员等,此类奖励对再就业帮助不大。(2)体育系统外部的奖励由于目前的封闭式训练体系,在训运动员较少与外界接触,因而除体育系统内的奖励外,较少在其他领域获得奖励。少部分运动员因其运动成绩特别突出,获得来自输送地的一些荣誉称号,如三八红旗手。5 .退役前的再就业准备状况(1)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经历情况对山东省退役运动员的调查显示:66.6%的运动员在训期间较少和很少参加各类社会交往与活动,44.2%的运动员是因为没有机会参加,38.5%的运动员没有时间参加。由于运动员大多时间处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接受训练,与外界接触较少,日常很多问题都由运动队包办。当脱离运动队面临退役转型时,才发现社会经验匮乏,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相对较差,面对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退役运动员容易产生巨大的困惑与无助感,出现心理失调和心理压力骤增。而那些在运动队或社会上担任过职务的运动员,比如队长,由于日常交往较多,社会经验相对丰富,就业能力也相当较强。(2)心理调整运动员从训练比赛到主动或被动选择退役并转换新的工作环境,是一种典型的社会角色调整,如果运动员不能很好的进行角色转换就会发生角色失调。运动员需要从心理上先行完成角色转换,唤醒和激发自身的再就业意识,才能更好的承受新环境、新工作所带来的压力,顺利适应从运动员到其他职业的转换过程。目前有关研究已开始重视退役运动员的心理调整问题,本次调研中,有65.4%的调研对象曾经为了职业转换做了心态调整,但从表3中运动员适应转型后新的社会角色所用时间来看,只有39.2%的运动员在半年内适应新职业,29.4%的人至今尚未适应。可见其心态调整是自发的、简单的心理预警,而非专业的心理调整。目前,从退役运动员到相关机构都缺乏对心理调整的充分重视。表3退役运动员适应新职业所需时间情况花三个半年一年两年至今费不到三月到到到到未适时个月半年一年两年三年应间人18221481030数所17.6%21.6%13.7%7.8%9.8%29.4%占比例(3)再就业辅导与培训情况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山东省退役运动员在退役前接受来自训练机构和管理机构的辅导与培训较少。虽然有28.8%的运动员退役前所在单位开设过就业指导或职业规划之类的课程,但在退役前是否接受过就业指导这一项中,仅有13.5%的运动员接受过指导。而且访谈中运动员反映,远水解不了近火,退役后引入就业规划类课程太迟,准备时间太短,对就业起不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而就业培训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尚未有专门的组织管理退役运动员再就业培训问题,至于培训的形式、内容、手段和效果等方面,都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而对退役运动员的调查显示(见图4),认为就业指导对退役运动员的成功再就业帮助很大的占28.8%,有一定帮助的占57.7%(见图4),可见绝大多数运动员还是认为就业指导对再就业有帮助。28. 80%9. 60% L 90%57. 70%帮助很大有一定帮助